- 相关推荐
浅析巧用评价点亮初中语文课堂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初中阶段对学生的教学作用尤为重要。下面是浅析巧用评价点亮初中语文课堂论文,欢迎参考!
第1篇:浅析巧用评价点亮初中语文课堂
摘要:语文课堂承载着培育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重要任务,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则影响着学生对语文课程的积极程度和学习成果。
在新课程改革的倡导下,“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堂评价逐渐受到重视。
教师要研究评价的艺术,巧用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教学评价;初中;语文课堂
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充满灵性的,是承载着学生梦想的大舞台。
每堂语文课都应该充满智慧的流动,思维的交流,师生无拘无束地进行探讨和学习。
夸美纽斯说过,学生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起来的。
中学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苏醒,开始关注其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情绪也容易受到影响。
这时教师就要积极研究评价的艺术,在学生犯了错误时及时纠正,在学生产生新想法时予以引导,使学生爱上语文学习,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充当好“引路人”和“护花使者”的角色。
一、以鼓励性评价为主,使学生乐于参与课堂学习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普及,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日益得到凸显,而教师也逐渐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需要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才能给出恰当的评价。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教室里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他们在个性、智力、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不同,教师作为引领学生求学的“长者”,应该尊重学生的不同,尊重全体学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从不同的角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肯定,尤其是那些平时不爱发言的“学困生”,更要保护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学生在心理上得到了教师的肯定,主动学习的动机就得以激发,进而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语文课程的学习当中。
例如,在品读孟郊的《游子吟》时,我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句子以及原因。
课堂顿时热闹起来。
一位学生说:“我觉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句话写得最好,这是诗眼,通过‘小草’和‘春天’的对比显示出母爱的伟大。
”学生纷纷附和,我对此也表示了肯定和赞扬。
这时一位学困生举起了手,说:“老师,我有不一样的想法。
我认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句看似平常,但写得特别有深意,我觉得作者说的‘线’并不是普通的线,而是系着母亲的牵挂,是母亲的思念。
”此话一出,我觉得又惊又喜,他能从诗中引申出情感,看来是对诗有了透彻的理解。
我及时对他提出表扬:“这位同学说得特别好,他不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待这首诗的,而是将心比心地站在作者的角度,所以体会出了不一样的感受。
大家要向他学习。
”有了我的鼓励和尊重,他在之后的学习中更加积极了。
其次,教师的评价要注重情感交流。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教学不是教师将水桶里的水倾倒进学生的碗里,而是通过有温度的情感使学生自愿接受知识。
所以,教师的评价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很好”这样的简短、生硬的字词上,而应该有侧重点地评价学生出彩的地方。
比如,学生回答出一道很难理解的问题,教师可以说:“这么难的题你都想出答案了,看来你确实是经过认真思考了。
”有了教师的鼓励,学生下次思考时会更认真。
如果学生回答错了,教师也可以切换角度:“虽然你的答案并不全面,但是你勇于发言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这样即使听到批评学生心里也暖洋洋的,不会在以后因为错误而拒绝发言。
二、评价主体多元化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局面早已被打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模式越来越得到重视,所以实施评价的主体也应多元化,才能适应新时期课堂教学的要求。
除教师评价外,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以及家长评价都应该纳入教学考虑的范畴,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首先,教师评价是最具权威性和代表性的,对学生的影响最大。
所以教师不能吝啬表扬,要肯定学生的进步,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但在学生犯错时也不能含糊放任,要委婉地指出错误,使学生看到自身的不足,愿意说,乐于说。
其次,学生评价,包括自评和互评,也是优化学习效果的助力,能唤醒语文教学的生机,促进学生的发展。
学生通过自己反思和互相监督,切换观察角度,能够探索出更加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有利于他们形成谦虚谨慎的品格,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再次,家长的评价同样能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来自家人的鼓励和赞扬也会使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亲子关系更加融洽,为他们的学习营造出良好的家庭环境。
三、评价重心由结果转向过程
在注重效率的时代,教学活动也常常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考试得多少分是师生关注的焦点,好学生、坏学生的划分也由分数决定,而对其他方面则很少考虑。
这种评价方式与现代提倡的教学观是格格不入的,难以适应教育发展。
语文教学改革提倡把评价的重心由结果转移到过程上来,突出语文学科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进行评价,重视形成性评价,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以结果论英雄”。
形成性评价强调进步,所以我的心得是,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手册”,搜集、记录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活动时自己、教师或同伴作出评价的有关材料,学生的作品、反思等,可以显示出所有的学习活动过程,反映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全貌,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潜质的真实体现,也是评价学生进步过程、努力程度、自省能力及最终发展水平的理想方式。
建立成长记录手册能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加到语文活动的探讨中来,了解不足,看到成绩,他们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使课堂进行的更加顺利,有利于他们的学习成长。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利用多种评价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评价使课堂焕发出活力,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为推动语文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完善做出自己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刘新福.初中语文课堂有效评价的两点思考[J].学周刊(下旬),2012(4):122.
[2]吕静.让语文课堂评价精彩起来[J].神州,2013(19):80.
[3]董建刚.巧问慧评陌上花开———对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提问与评价的策略作点思考[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47).
第2篇:初中语文常见问题的解决思路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初中阶段对学生的教学作用尤为重要。
然而,现在的初中语文教学中经常出现讲课模式化、刻板化、唯分数论等问题,看似无关紧要,实则却严重偏离了教育的本质。
教师要对这些问题予以重视,探索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常见问题;解决思路
初中教育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衔接小学教育与高中教育的重要纽带。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初中阶段对学生的教学作用尤为重要。
初中语文教学已不再是简单地教学生识文记字,此阶段的教学价值应更多地体现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认知能力和辨识能力,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性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水平。
一、语文教学中常见问题
(一)教学方式过于模板化,讲课缺乏新意
现在的教师大多都有自己的一套讲课“模板”。
这种模板方便了备课,却简化了教学方式,减少了教学趣味,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一套模板机械地用于多篇课文的讲解,会使学生感觉上课索然无味,没有新鲜感。
时间长了还可能会产生厌学的情绪。
(二)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检验教学成果的唯一标杆,忽视了语文教学的本质
很多教师潜意识里还有“应试为主,成绩至上”的教学理念。
故而只注重课本内容教学,甚至讲课内容以历年考试题为参考,给学生画重点。
平时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跟家长的沟通也聚焦在分数高低上。
殊不知,这种完全“成绩至上”的教学理念偏离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更不符合语文教学的本质。
除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外,语文教学更多的是要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主要包括语文能力、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等。
这些才是检验初中语文教学成果的正确标杆。
(三)草率定义
“尖子生”和“差生”,不当地“因材施教”差异性是这个世界普遍存在的一个真理。
语文学习也是一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他们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的切入点都会不同。
所以学生们对同一篇课文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也会有不同。
经常会有教师简单地以学习成绩作为分水岭,将学生分为“尖子生”和“差生”。
而有的教师还采取了错误的“因材施教”:对“尖子生”采用激励的教学方式,课堂提问多,表扬也多;而对那些所谓的“差生”,则是采用鞭策的教育方式,批评多于表扬和鼓励,甚至是盲目地布置很多作业给他们,告诫他们要“笨鸟先飞”。
情况严重的会让“尖子生”们萌生错误的“优越感”,也会让被草率定义为“差生”的学生产生巨大的压力和自卑感。
(四)作文教学刻板化,让学生误认为“生搬硬套”也能出佳文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的意义应该是对学生的写作起到良好的教辅作用。
其中,“辅”应该多于“教”。
基于差异性理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视角和思维,对周边事物和生活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因此,他们写出的作文应该是风采各异的。
教师也受自身思维的局限性,不可能也不应该去教所有学生具体应该怎样写作文。
但现在有些教师在作文教辅中,“教”多于“辅”,强行给学生规定写作的框架、模式和风格。
比如,给学生规定“凤头猪肚豹尾”的写作框架,或者必须排比句开头的写作风格,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美文佳句,写作时生搬硬套到自己文章里。
看似华丽,实则根本不是学生自己的情感流露,更限制了学生自我创作的意识和能力。
二、语文教学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思路
(一)初中语文教学方式应该多样化
教师应不怕备课辛苦,同时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式教学和情景体验式教学等方法。
同时增强自身的学习,加强同其他教师的交流,对语文的教学做到“因时、因事、因人施教”。
让学生能充分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从而自发自主地学习。
这样课堂教学将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碎碎念”,而是会成为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一场学习、交流和探索真知的盛会。
(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是教书育人
教师要做到“对教育最上心,对分数最淡漠”。
端正教学态度,提高教学能力,充分利用一切有用资源来帮助学生全方面发展。
同时,初中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课本教学。
教师应丰富教学素材,比如,讲解文章或是剖析人物心理时,可以利用时下热点事件或是人物来为教学做些辅助。
搜集正面、积极的教学素材,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审美情趣、思想品质等,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对学生要因材施教
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合理地安排教学素材,培养和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进步。
想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前提必须是能正确地全方位地辨识每位学生的情况。
要充分了解各个学生对现有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所产生的不同的兴趣点。
然后抓住这些兴趣点,有针对地对各个学生进行引导教学。
要让所有学生都能感到学习的动力,共同进步。
(四)作文教学要以“教”为始,以“辅”为主
培养学生自主创作的意识和能力。
不给学生写作规定固定格式,不限制学生的思维发散。
同时教师应帮助学生尽可能搜集更多的写作素材,拓宽学生的眼界和视角。
要让学生明白,写作素材虽源于生活,但写作的意义要高于生活。
引导学生从自我出发,写出能反映真实心灵,有境界、有品位的文章。
初中语文教学无小事,教师应不断总结教育经验,反省自身工作。
同时,必须具备创新观念与创新思想,树立新的教育观。
要明白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属性,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统一。
总之,教师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自身工作中,时刻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参考文献:
[1]钱碧云.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6(15):33.
[2]唐明勇.浅谈初中语文综合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6(4).
【浅析巧用评价点亮初中语文课堂】相关文章:
浅析美术课堂评价的误区10-08
巧用自我评价为跨行投简历做出弥补10-06
点亮青春的初中生作文03-30
浅析初中政治的学习方法10-07
关于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浅析10-05
巧用因特网开拓初中信息技术教学10-05
网络营销的技术经济评价浅析10-05
初中政治学习方法浅析10-12
浅析初中政治学习方法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