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英汉语言学论文

时间:2023-04-01 09:25:54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英汉语言学论文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文科类专业中的主干和核心专业,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发展比较成熟的传统专业。长期以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各行各业培养了大量的有用之才。

英汉语言学论文

  英汉语言学论文

  英汉语言学文献综述研究

  一、研究背景

  对学术论文这一体裁,过去20多年以来,引言部分首先受到较多的关注。

  引言图式结构的语步模型首先是Swales提出的,1990年他修订为CARS模型。

  [11]其后不少研究都采用CARS模型来分析论文及其各部分的修辞特点。

  Bunton于2002年就学位论文的引言提出了一个修订模型。

  论文的文献综述部分近年才开始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Kwan收集了应用语言学博士论文LR章节的语料,将其正文部分与开头和结尾分开来分析学位论文LR的修辞结构,由此提出了一个三语步图式结构来描述LR的正文部分。

  他采用了功能—语义法来判别语步,并进一步分析了组成各语步的元素,采用“策略”(strategy)来描述。

  其研究显示:LR和引言在结构上并非完全相同[12]。

  国内学者陈明芳提出博士学位论文的LR部分存在四个语步,即“参阅已有文献—对选题进行总体评价—对前期研究成果进行详细的评判—从文献综述提出结论”[2]。

  此外,不少研究采用CARS模型分析学术论文中跨语言和跨文化的修辞策略。

  Taylor和Chen在比较英语和汉语论文的引言语篇的基础上指出,差异所呈现的学科和文化特征胜于语言特点,不能泛化语篇结构和语言文化系统的关系。

  [13]Martin对社会科学领域论文摘要的研究则发现,西班牙语所写的摘要大多遵循以英语为母语的学术社团建立起来的国际惯例。

  [14]另一方面,多项研究发现,学术论文的修辞存在显著的跨文化差异,尽管因语类的限制呈现相对的一致性。

  修辞风格产生跨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不同语篇社团(discoursecommunities)的预期和要求不同。

  [15]Cmejrkova也证明了社会文化因素可以制约学术语篇的修辞和写作,并没有通用于不同科研社团的学术语篇模式。

  [16]杨玉晨认为,英汉学术论文开头段语篇模式差异的产生主要在于中西方人思维方式的不同。

  [3]鞠玉梅和滕延江从英汉学术论文摘要各自的宏观结构得出结论,认为英汉学术语篇具有取向不同的潜在结构,受到交际者所认同的文化影响,反映了中西方学者潜意识中不同的社会文化观念。

  [4][5]最近还有学者提出,不同的文化背景及中英模糊限制语的不对等性导致了中英摘要中模糊限制语数量上的差异。

  [6]不过有关文献综述的研究集中在英语论文,缺少与汉语论文LR语篇的对比研究,且仅限于学位论文的研究。

  由于文献综述与引言属于同一语类系统,Swales用于论文引言的CARS模型及进化版将被作为本项学术论文LR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

  [11][17]

  二、文献综述语类结构的研究设计

  (一)研究框架

  本研究综合了Swales的CARS模型以及Kwan提出的学位论文文献综述语步结构,并做了一些修订。

  [17]Kwan的研究基本上是基于Bunton为学位论文引言而修订的CARS模型[18]。

  我们认为,不同于引言,文献综述的主要目的是揭示所开展的研究与文献中记载的以往的研究相比有何联系和有何独特性,以论证该研究的价值,而引言是整个研究的一个概貌[7],因此其结构模型需要依修辞目的和侧重点做一定的修正。

  在Kwan的语步结构中,相关研究综述(Reviewingprevi-ousresearch)只是实现语步1的一个策略;策略不是LR中必需的成分,其使用也没有一定的次序。

  本研究认为,鉴于文献综述的交际目的,综述相关研究是必需的,也是“确定研究定位”(Establishinganiche)语步的先决条件,因此应界定为语步而不是策略。

  由此笔者修订了学术论文文献综述的结构模型。

  语步下面,将组成成分以策略(strategies)和步骤(step)两个类别来区分:必需的成分为步骤,非必需的为策略。

  在笔者修订的四语步框架中,我们的语料编码系统吸收了CARS模型、Kwan和陈明芳研究得出的模式结构中的部分语步、策略和步骤。

  本研究旨在探索以下两个问题:(1)我们所修订的学术论文文献综述模型能否得到实证的支持?也就是说,学术论文文献综述的原型结构究竟是什么?(2)就文献综述的修辞结构而言,在学术论文语类因素和不同文化的修辞传统两者之间,哪个因素的影响较大?

  (二)语料收集

  本项研究收集的文献综述语料分别来自50篇英语学术论文和50篇汉语学术论文。

  为保证对比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它们均为应用语言学学科ILrMRD模式的论文。

  英语论文取自2001-2007年的TheModernLanguageJournal、ELTJournal、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LinguisticsandEducation和JournalofEnglishforAcademicPurposes等5种期刊,汉语论文取自2001-2007年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教学》、《外语学刊》和《外语界》等5种期刊。

  每种期刊10篇论文,样本采取随机抽取的办法,且所选英文论文排除中国学者发表的文章。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抽样的英文论文都是被上述英语学术期刊接受并发表,本研究将这些论文视为符合英语论文的规范标准。

  (三)分析方法

  我们采用Kwan介绍的功能-语义法[12]来判别文献综述语篇的语步。

  语篇分析功能法并不依赖语言结构做标准来判别语步界限,而倾向于语篇交际目的的认知判断。

  我们对语料的语步和步骤/策略编码通过辨认语篇片段的主要语义特征来实施。

  我们先确立了四语步框架,策略/步骤范畴以相关文献[2][12][17]为参照;然后以此为语篇分析的出发点,考察语料中各语篇片段的功能并判断其交际目的。

  从这些语篇片段中我们找出惯常出现的“功能—语义”主题(functional-semanticthemes)。

  这些主题可以组合起来表示语步的各种策略/步骤。

  如果发现有些语篇片断的交际目的与上述研究中的范畴有所不同,则尝试用一个新的策略或步骤来描述。

  在此基础上,分别记录各个语步、策略或步骤在英汉语料中的出现频率。

  最后,将常有的项目(出现频率过半)和出现的项目(出现频率超过十分之一方统计在内)分列,并进行英汉对比。

  三、结果与讨论

  对论文的文献综述进行辨认并不是那么直接,文献综述采用的小标题各不相同,有些不止一个章节(section)。

  英语论文LR中有一半(15篇)分成2-5个小节,而只有1/6的汉语论文LR分层次,且均为2个小节。

  大多数小标题指明了本节的功能,如“文献回顾”、“理论背景”等。

  也有采用突出某些主题的标题(topic-spe-cificheading),如“进行体的标记性”等。

  从小标题来看,LR部分粗略可以分为两步:考查以往研究和引入当前的课题。

  分析语步之前,我们统计了文献综述语篇的字数,发现英语语篇的长度大于汉语语篇:英语论文LR语篇字数的平均值为1421.43,中文则为978.93。

  对两组字数变量t检验得出显著水平为0.009(t=2.702,df=58,p=0.009),说明英汉论文LR在字数上的差异具有显著性。

  在文献综述语篇中,平均每篇参考19.3条文献,最少2条,最多45条;其中英语LR平均30.5条,汉语LR平均8.0条,差距较大。

  通过分析文献综述语料的语步、策略或步骤,我们发现大多数LR呈现出我们修订的结构模型中的4个语步,各个语步在英汉论文LR的出现频率见表2。

  语步2“评述以往研究”(Sur-veyingthepreviousresearch)在LR中的出现频率为100%,证明它是必需的要素,而不是策略。

  由于文献综述旨在揭示所开展的研究与文献中记载的以往研究相比有何联系和有何独特性,以论证该研究的价值,所以对以往研究的述评是不可或缺的。

  在统计文献综述语篇语步结构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并非所有的LR都符合标准的1-2-3-4语步结构,变异主要包括缺少1到3个语步、改变次序、采用含有并列或从属的循环语步的复杂结构。

  与复杂结构相对、没有循环语步的线性结构我们称之为简单模式。

  简单模式和复杂模式在英汉LR中的分布情况。

  汉语LR中只有7篇(23.33%)使用了循环语步的复杂模式,如1-2-1-2-3。

  而56.67%的英语LR含有语步循环,说明英语LR循环模式占上风。

  由此看出,汉语LR的语步结构比英语更简明。

  Connor认为,修辞风格产生跨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不同话语社团的预期和要求不同。

  从中国学术界的观点来看,论文的写作要有简洁性,其中包括在层次和结构上要简明,语言要简洁,要惜墨如金。

  社会科学论文要学会以简驭繁。

  [8]戴曼纯基于学术论文写作和编审的经验也给出建议,论文写作要注意简洁,对发展文章主题没有作用的引文坚决不用。

  [9]因此,汉语学术话语社团对论文简洁性的要求和预期,在论文LR的修辞模式上表现为简明的直线式。

  在LR写作中,中国学者摈弃了那些对发展论文主题没有切实作用的文献,而不像不少英语论文作者那样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对以往文献进行评述,所以在汉语LR中线性结构要占上风。

  而且,汉语LR引证文献条目较少、篇幅较短,且大多未细分层次,都一致地体现了汉语论文简洁性的修辞风格。

  而循环模式在英语LR中占优势也主要是其引证文献条目较多、大多来自不同的层面和角度、以及较长的篇幅决定的。

  下面我们将重点描述每一语步及其策略和步骤。

  (一)语步一:确定主题范围大多数文献综述的开头旨在确定与研究有关的某一主题。

  这可以通过两个步骤实现:概述研究主题(S.1A:makingtopicgeneralizations),声言重要性(S.1B:claimingcentrality)。

  步骤1A和1B与Kwan模型中相应的策略一致。

  (二)语步二:评述以往研究评述以往研究这一语步在LR中的出现频率为100%,证明它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发现,参考已有文献(S.2A:constructingreferencetothepublishedwork)是其必备的环节(出现频率100%),因此称之为步骤。

  在语步二中出现的环节还有给予正面和/或负面的评述(S.2B:mak-ingpositiveand/ornegativeevaluation)和总述文献概要(S.2C:makingsummarystatement)。

  这两个环节是论文作者可选的策略。

  这三个环节依次示例如下:(1)对语言变体的研究最早的是S.Fisch-er(1958)在新英格兰所进行的一次……(Chin.17)(2)对于笔记在口译活动中的功能以及如何记笔记,国内外的相关讨论很多,但是,这类讨论基本上属于经验式或直觉式的泛泛而论。

  (Chin.3)(3)在母语习得和二语习得中,学者们大多承认标记性影响习得的顺序和难度,但对于影响的程度和方向性并未达成共识,概括起来有两种观点……(Chin.10)

  (三)语步三:确立研究定位语步三在大多数文献综述语篇中呈现,主要通过五种策略来实现。

  其中有四种与Kwan的模型[12]一致;它们是“提出相反的主张”(S.3A:counter-claiming)、“指出研究空白”(S.3B:gap-indicating)、“表明关联性”(S.3D:asser-tingrelevancy)及“构建或合成理论框架或观点”(S.3E:establishingorsynthesizingatheoreticalframeworkorposition)。

  另外一种策略是“提出问题”(S.3C:raisingaquestion),如下例所示:(4)非亲属语言翻译的实验数据是否支持以上结论?(Chin.4)

  (四)语步四:预告本项研究语步四大多为导入当前研究课题的某些方面,所用的策略及实例列举如下:Strategy4A:Announcingtheaimsorresearchquestions宣布研究问题或目的(5)本文的两个基本研究问题是:1)……;2)如何有效运用量规描述学生的研究报告。

  (Chin.7)Strategy4B:Announcingtheoreticalframeworkorpositions宣布理论框架或观点(6)总之,非常规的公开演说开场白的偏离模式由以上三个成分构成,下一节的语料分析部分将以这三个成分为分析框架。

  (Chin.15)Strategy4C:IndicatingRAstructure预示论文结构(7)Therefore,ItakeasastartingpointthefunctionalcriteriaofThompson's(2001)typologyofcitations.Iexcludetheformallybasedcatego-riesandintroduceotherfunction-basedcategoriesthatemergedfromtheanalysisofthecorpus.Sec-tion3describesthecorpusandthemethod,whileSection4outlinesthetypologyofrhetoricalfunc-tionsofcitationsusedinthisstudy.(Eng.7)Strategy4D:Announcingtheadoptionordefi-nitionsofterminology定义术语(8)多义名词的词义凸显指的是此类名词某一项的语义心理可及性程度,即该一项在语用者头脑中进行语义投射时的解读清晰性。

  (Chin.21)Strategy4E:Indicatingpossiblefindings预示可能的结果(9)Applyingafunctionalgrammaranalysisshouldrevealthecolloquialfeaturesofinformalspeechthatmarkstudents'performanceofstance-supportinonlinediscussion,andperhapssuggesttheformalstructurestheyneedtobetaughtforex-positoryessaywriting.(Eng.13)Strategy4F:Announcingresearchdesignorprocess

  宣布研究设计或方法(10)Thisstudythusadoptsaqualitativemethodologytoexaminestudents'learningprocessinalisteningcomprehensionstrategiesprogramme.(Eng.26)

  我们在语料中所发现的策略“预示论文结构”(4C)和“定义术语”(4D)是Kwan的模型中没有的。

  Kwan的语步结构模型中不包括文献综述的开头和结尾部分。

  而预告本项研究这一语步常出现在LR的结尾部分,去掉结尾部分很可能会遗漏一些实现这一语步的策略。

  因此,包括开头和结尾部分的语类结构模式也许更能全面反映LR部分修辞的结构特征。

  表4汇总了英汉论文文献综述部分各语步、策略或步骤出现的频率分布情况,分别列出在半数以上LR中出现的以及在一成以上LR中出现的语步、策略或步骤。

  从中可以看出,英语和汉语LR的语步结构均符合我们提出的四语步模型。

  从策略或步骤的频率分布来看,也有不少相似之处,尤以语步二的分布最为突出。

  “参考已有文献”(S.2A:constructingreferencetothepub-lishedwork)是必须出现的步骤;策略2B和2C不是必须使用的,不过策略2B(makingpositiveand/ornegativeevaluation给与正面和/或负面的评述)出现频率很高,说明它是在英汉LR中普遍采用的策略。

  英语和汉语LR的语步一中,策略1A(makingtopicgeneralizations,概述研究主题)是最常见的策略。

  总的来看,英语和汉语LR的修辞结构模型可以说是大同小异。

  略1B(claimingcentrality)来实现语步一;而在汉语LR中该语步使用的策略则集中在S.1A。

  这一趋势也体现在实现语步三的策略分布上:所有五种策略在英语LR中均有体现,而在汉语LR中达到一定出现频率的策略只有两种,即“指出研究空白”(S.3B:gap-indicating)和“构建或合成理论框架或观点”(S.3E:establishingorsynthesizingatheoreticalframeworkorposition),其它三种只偶尔出现在个别语篇中。

  在语步四,英语LR也比汉语LR多使用一种策略,即“预示论文结构”(Strategy4C:IndicatingRAstruc-ture)。

  这一趋势与汉语LR层次简明、以直线式结构发展语篇有关;英语LR则着力从不同方面论证本项研究的价值,因而所采用的策略呈多元化。

  总的来说,尽管英语和汉语论文文献综述部分在策略的频率分布及修辞模式上有显著的不同,但其语类原型结构基本上是相同的:均为四语步结构,常有的策略/步骤基本相同。

  四、结论

  基于英语和汉语学术论文文献综述部分的语类结构分析,我们提出了一个修订的四语步结构模式来描述LR的语类结构(见表4),该结构模式对英语LR和汉语LR都适用,这显示汉语应用语言学论文LR在很大程度上都依从以英语为国际通用语的国际学术社团(academiccommunity)所接受的常规。

  这也许与应用语言学学科以英语为通用语的学术环境有关。

  英语学术论文极大地影响了这些学者对学术论文的认知,英语学术论文原型成为一个认知参照点。

  学科和语类因素对学术论文语篇的影响要大于语言文化因素。

  英语和汉语论文文献综述部分的差别主要凸现在修辞模式上。

  在汉语LR中线性结构要占上风。

  汉语LR引证文献条目较少、篇幅较短,且大多未细分层次,都一致地体现了汉语论文简洁性的修辞风格。

  而循环模式在英语LR中占优势,也主要与其引证文献条目较多、篇幅较长和结构分层次等有关。

  鉴于综述文献是学术论文写作中一项必不可少又较为艰巨的任务,本研究所提出的语步结构可以给习作者和研究者以有关文献综述图式结构的元语言知识,为学术论文文献综述的写作和研究提供一种框架。

  英汉语言学术语对比

  一、七种资料的总貌和简介

  本词汇主要收录宏观与微观语言学及其各分科的专门术语,兼收常见于语言学文献中的相关学科如哲学、逻辑学、心理学等的术语。

  书中提到的这样一段话,可以看出术语翻译问题的重要性———“为了使某项成就得以为全人类所理解、所接受从而真正体现为全人类共有财富的一部分,语际之间的术语转译与传播不言而喻是件何等重要的大事。

  语言学是门科学,当然不能例外。

  ”全书均按英语字母顺序排列,这些英语词目的中文译文,已有通用译名者,一般遵从惯例;同名多译并存者,择要列之;尚未见译名者,编者自译。

  《语言与语言学词典》R.R.K.哈特曼F.C.斯托克著,黄长著、林书武、卫志强、周绍珩译,李振麒、俞琼校,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10月第1版。

  本词典所收的词目是编著者从众多纷繁的语言学术语中挑选出来的、使用比较广泛的、经常在语言学各个研究领域的重要著作中出现的词目,书中逐一对它们作了简明扼要、深入浅出的解释,

  还比较系统地介绍了语言学各领域的基本知识,是一本有参考价值的语言学工具书和入门书,可供广大中外文教学和科研人员以及语言学爱好者参考。

  这本词典出版于20世纪80年代,其词条包括了那个时代传统术语和反映语言学最新发展的术语,前者如“名词”等,后者如“信息内容”等。

  但是由于语言学是在不断发展的,该词典与90年代以来的这方面词典相比,肯定会存在一定的差距,所收词条数目也会相对少一些。

  《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英英•英汉双解)》JackC.Richards,JohnPlattandHeidiPlat著,管燕红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

  本辞典所收的词条,其内容不但包括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言心理学、语言习得、话语分析,也包括教育理论、教学法、课程发展、成绩测试、能力评估、电脑辅助教学等。

  这是一本唯一全面收录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汇的英汉双解工具书,其释义清晰准确,中、港、台译词同时收录并列,还附有大量的例句、图表、参见指示和参考书目等,在当时是最能够反映出应用语言学用于语言教学上的最新发展的一部书,它能为有志于语言教学的人士提供切合需要的帮助。

  《现代语言学词典》[英]戴维•克里斯特尔DavidCrystal编,沈家煊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12月第1版。

  本词典的第一版(国内有译本《语言学和语音学基础词典》,方立等译,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是1978年出的,经三次修订和增补,现在这个版本共收1400个主词条(中英文对应),释义中又含1400个黑体术语,1200个加引号的特殊名称,因此共对当今语言学文献中常出现的4000个术语做出了说明,数量比第一版增加一倍,是迄今为止(截止到2000年12月)最全面详尽、最新的一部语言学词典。

  该词典还具有“术语之间互参”的特点。

  《语言文字学常用辞典》蔡富有、郭龙生主编,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

  这是一本语言文字学专科性常用辞典,其内容包括语言学,文字学,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修辞学,方言学,训诂学,著作与期刊,人物等共16项。

  它们分别是对该学科的各个分支学科与领域内的核心知识点、关键问题、最新研究成果、主要人物、著作、事件等的带研究性的解释。

  该辞典是小型常用的,它具有五方面的基本特色:少而精;精而新;小篇幅,大容量;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着重学术性,兼顾普及性。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本辞典条目一般附有英文对应术语。

  属于我国传统的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的条目多未附英文术语。

  《英汉语言学术语对照》(《英汉语言学术语对照———大桥横渡》)伯江,1988年12月13日。

  这个术语表的基础是笔者几年前为《廖秋忠文集》作的一个术语索引,后来又补充了另外两本书的术语。

  由于作者只局限于这三种书,所收词条当然是不能涵盖现代语言学所有常用术语。

  但作者当时选择这三种书,主要是从这几种著作的著/译者对词语的译法较有权威性考虑的,是有其合理性的。

  本术语表刊出后,作者很快地到陶红印先生惠赐所编制的《当代社会语言学》一书的词语,并已悉数补入。

  《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部(语言文字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北京•上海,1998年2月第1版。

  这是我国第一部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的其中一部分———语言文字卷。

  该书条目按条目标题的汉语拼音字母顺序并辅以汉字笔画、起笔笔形顺序排列,且在条目分类目录前有一篇介绍语言文字这门学科的概观性文章———语言和语言研究(吕叔湘)。

  书前还列有本学科全部条目的分类目录,以便读者了解本学科的全貌,分类目录还反映出条目的层次关系。

  二、关于以上各种资料中术语的分类解析与举例说明

  英汉对照语言学术语翻译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可能将其研究得比较深入透彻。

  现将这些术语分为以下几类来进行探讨:1、在这七种资料中不全被收录的术语(有的资料中有,有的资料中没有)这种情况说明属于该种类别的术语在国内学术界还没有相对统一意见,缺少一定的规范与标准。

  它们正是语言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即对其进行比较研究,在材料丰富、论证严谨等条件下给出一定的准则,使其较为统一。

  在进行这项工作时,有两条标准可以作为参考:第一条是新词规范化的原则(语言词汇规范化原则),即⑴为一般人所普遍使用的,新词不断产生,一定要通行开来,才能算成立(普遍性的原则);⑵适应社会实际的需要,反映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的原则);⑶能明确地表达意义,为一般人所懂得的(意义明确的原则)。

  第二条是在文章开头提到的术语的四个基本特征,即专业性、科学性、单义性、系统性。

  我们可以根据这两条标准来开展术语规范工作。

  但这项工作在目前看来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语言学界正面临着“无穷尽的术语泛滥”、术语译名较混乱等问题,且属于这种情况的术语还比较多,例如:词典1中该术语的中文表达方式为:“独立格”。

  词典4中与“通格”对应的英文表达方式是:“absolutive通格”,具体的解释是:“用于某些语言的语法描写,这些语言,如爱斯基摩语和格鲁吉亚语,有作格系统。

  这种格系统中,及物动词的宾语和不及物动词的主语在形式上一致(即由同一格表示),这个形式称为‘通格’:及物动词的主语则称为‘作格’”。

  但是这与词典1中对“abso-lutive”的翻译有所不同,其翻译是“自足的;游离的;游离格的||游离格”。

  结合上述图表与文字的分析,“absolutecase通格”这个术语的中英文表达方式还存在相当的差异,表示“通格”这个意思的英文表达方式至少有2种,即“abso-lutecase”、“absolutive”;而与“absolutecase”相对应的中文表达方式也不是唯一的,有“通格”和“独立格”等翻译;还有3本资料完全没有涉及到这个术语的相关概念。

  可见,在目前学界,由于条件不充足等原因,对该术语暂时还没有统一的意见。

  ⑵AI(artificialintelligence)人工智能词典2中的表述具体为:“ARTIFICIALLANGUAGE人造语,人工语言。

  ARTIFICIALSCRIPT人造文字。

  ARTIFICIALSPEECH人工言语。

  ”词典4中与术语artifi-ciallanguage对应的中文翻译为:“人工语言,人造语。

  ”从以上的图表和文字中,我们可以得知“AI(artifi-cialintelligence)人工智能”这个术语的中英文表达方法是正确的,且符合两个基本标准,词典2、4可以按需增补该术语。

  辞典5中可增加该术语的简称AI,资料7应加上该术语英文表达方式。

  ⑶babytalk娃娃腔词典1中术语“baby(-)talk”的中文表达方式为:“幼儿话语;(成人)儿语话言语”。

  词典2与该术语对应的中文表达方式是:“幼儿话语;孩子气的言语”。

  辞典3里的中文翻译为:“幼儿语,[幼儿式语言]”,它的另一种英文叫法为“CARETAKERSPEECH”。

  词典4的解释是:“宝贝儿语”。

  综合以上的图表和文字,“babytalk”这个术语译为“娃娃腔”是不太准确的,使用更为广泛的翻译是:“幼儿(话)语;(成人)儿语话言语/孩子气的言语/幼儿式语言”,且该术语的英文表达方式是可以在中间加连字符-的,即baby(-)talk。

  资料5、7中没有收录该术语,但是该术语符合前述中有关术语统一与规范化的两个基本标准,可根据具体需要在改版时增补。

  2、在七种资料里中英文表达方式都有或大部分有的术语1)七种资料中翻译全部一致或比较一致的术语。

  这种情况说明属于该种类别的术语在国内学术界已存在相对统一的看法,已存在一定的规范与标准。

  这种情况正是我们语言工作者努力的目标。

  但属于这种情况的术语并不多,例如,bilingualism双语:词典1中对该术语的中文翻译为:“双语制,双语现象”;词典2中与该术语相对应的中文表达方式为:“双语现象,双重语言制”;辞典3中的翻译是:“双语制”;词典4的表达为:“bilingual(ism)双语的,操双语者(双语现象,双语制)”;辞典5将该术语的翻译为:“双语现象”。

  综合以上的文字与图表,“bilingualism双语”这个术语的英文表达方式是准确的,但其中文表达方式还不是很完善,表达为“双语(制)、双语现象”更合适。

  该术语符合文中曾提到的关于术语规范的两条基本标准,只有资料7未收录它,可根据需要在改版时增加该词目。

  2)七种资料中翻译不全一致的术语。

  这种情况说明属于该种类别的术语在国内学术界还没有较为统一的看法,或者说还缺少统一的规范与标准。

  这种情况也是我们语言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对象之一,也可根据第一种情况(2.1)中提到的有关术语规范的两个基本参考值来进行有关的规范工作。

  属于这种情况的术语并不少,例如:⑴accessibilityhierarchy辨认度[廖27] 词典1中对该术语的中文翻译为:“可及性层级”。

  词典4的该术语出现在词条“accessibility可及性”的第二条解释中,即“关系语法中用在短语可及性等级(ac-cessibilityhierarchy)中,指一个假设的线性序列,它表示名词性成分间的依存关系并控制句法规则的适用性”。

  资料6中的类似表述为“accessibilityhierachy”,属拼写有误,第二个单词字母a后漏掉了r。

  对于这个术语,其英文表达方式应该为“accessibilityhierarchy”;其中文表达方式在以上七种资料中存在着两种意见,即“辨认度”和“可及性层级、可及性等级”,仅对比这些资料来看,第二种意见更为合理,但我们应该收集更广泛的材料,进行更多的比较来证实和补充这个结论,由于文章篇幅及主题所限,在此不便深入探究。

  ⑵BazaarMalay集市马来话海峡地区的马来语为基础发展而成的”。

  )从上面的比较分析来看,目前学界对术语“BazaarMalay集市马来话”还没有完全一致的意见和看法,但对“马来语”的英文表达方式的意见还是比较一致的,大多译为“Malaylanguage”,也有译为“Malay”;对“马来语”的解释也较为统一,即“马来西亚联邦、文莱(苏丹国)和新加坡的官方语言”。

  当然,有关该术语的规范工作是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它还需要我们语言工作者收集更多的资料等来进行比较研究。

  3)在这七种资料里中英文表达方式都没有或大部分没有的术语。

  具体而言,可分为三种情况来分析:①七种资料应该收录的术语。

  这种情况说明属于该种类别的术语在国内学术界还未达成一致的意见,或者说还缺少完全统一看法与标准。

  这种情况同样是我们语言工作者研究的重点任务之一,也可根据第一种情况(2.1)中提到的有关术语规范的两个基本参考值来进行统一的研究,如果符合这些参考值,就应考虑是否需补录相关的术语。

  属于这种情况的术语还是较多的。

  例如,back-channel衬托型反馈形式:词典1中术语“backchannelcue”的中文表达方式为:“言语反馈示意,逆渠道提示”。

  辞典3对这个词组的中文翻译与词典1略微不同,其解释是:“暗示,见FEEDBACK(p172回馈,[反馈])———①对行为后果做出报告的任何信息。

  例如,听者给说话者的语言或面部信号表明他们理解说话者的话。

  话语分析中,人说话的同时所得到的反馈有时称暗示(backchannelcue),例如uh、yeah、really、微笑、摇头和咕哝声这些评述,表明交际的成功或失败。

  ②(教学中)学习者得到的来自教师或其他学习者的关于某一学习任务是否成功的评论或信息”。

  词典4中与术语backchannelling相对应的中文翻译是:“反输,语用学和社会语言学研究互动过程中听话人的行为时使用的术语,指听话人以反馈方式对说话人的反应。

  ”比较分析上述图表和文字,术语“back-channel衬托型反馈形式”在七种资料中基本上没被收录,只有资料6中有。

  但是有3种资料中都提到“反馈”这个字眼,且辞典3与词典4的解释有相近之处,这显然不是一种巧合,说明学界在对这个术语和与之有关的术语的意见上是有相同之处的,只是还需要更为深入地研究与探讨来统一各方的意见,进行相关的增补工作。

  ②七种资料是否应该收录仍需要探讨的术语。

  这种情况说明属于该种类别的术语在国内学术界基本上存在较为统一的看法,即大多学者与专家在进行相关研究时都没有涉及该类术语。

  这种情况也是我们语言工作者研究的任务之一,我们需要搜集更多的中英文资料,从更多实例中进行可行性的比较研究。

  属于这种情况的术语也不少,例如:⑴accomplishment结束 以上2个术语只有资料6有收录它们,其他资料均没有收录,但是否应该增加这个词条,由于条件尚不充足,资料尚不丰富等原因,我们暂时还不能下定论,它是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

  ③七种资料中没有对应的英文翻译的术语。

  这种情况同样说明属于该种类别的术语在国内学术界已有了比较一致的意见,有了相对统一的规范———大多学者与专家认为涉及到这方面的术语,在目前看来,并没有具备翻译成英文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的条件。

  一般而言,属于我国传统语言学,特别是传统的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的条目,大部分未附英文术语。

  例如:六书、假借字;反切、对转;训诂、直训等等。

  综上所述,目前语言学界还面临着专业术语相对过剩、术语译名比较混乱等问题,许多术语还缺乏统一的规范与标准,需要更多的语言、哲学、心理学、计算机学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等人士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本着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严肃朴实的治学作风,更广泛的收集相关的材料,共同努力完成这项有意义的工程,为中外语言文化等方面更便利、更有效的交流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希望本文对今后术语的规范统一问题能提供一定帮助。

【英汉语言学论文】相关文章:

认知语言学中的英汉颜色词隐喻对比10-01

英语语言学论文11-14

语言学相关论文10-01

认知语言学的语言学基础论文范文10-05

语言学论文的撰写要求(精选10篇)06-29

语言学毕业论文怎么写10-08

试论生成语言学语义观认知语言学语义观论文10-09

英汉诗歌中夕阳意象之崇高美论文10-09

我国汉语言学的继承与发展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