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儿童文学论文

时间:2022-10-01 01:26:12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儿童文学论文范文

  儿童文学在我们今天的小学教育中是十分重要的。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生理和心理上有其特殊性,在这一时期,学生对于严肃文学的接受能力有限。

儿童文学论文范文

  儿童文学论文范文

  小学语文教育与儿童文学分析

  在整个小学教育阶段,学生对儿童文学作品的学习和阅读贯穿于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当中,儿童文学也渗透在小学教育的多种活动中。

  有效开展并指导儿童文学阅读,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深思的问题。

  一、目前小学语文教育与儿童文学的现状

  儿童文学教学一直是中小学语文课程建设和语文教学中的核心话题。

  儿童文学又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资源,是现行小语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中约有80%是儿童文学作品,如有童话《小马过河》《小公鸡和小鸭子》《凡卡》等,有寓言《我要的是葫芦》等,有儿童散文《秋天》《北京》等,有儿童故事《爷爷和小树》《兰兰过桥》等,有儿童诗《植物妈妈有办法》《四季的脚步》等。

  今年,甘肃省教科所和省小语会组织了儿童文学阅读教学现场课竞赛活动,开展此项教学活动,是为了引导教师从儿童文学角度透视小学语文教材和课外儿童文学作品,根据课内外不同儿童文学作品的文本特征,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从课堂教学中,儿童文学对孩子的影响并不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教师对儿童文学的理解不深,大多限于对其结构、段落大意、主题、字词的理解分析,没有理解其背后的历史背景、故事的真正含义(包括外延书籍)。

  2.教师的文学素养缺乏,忙于应试,不能静下心来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

  3.社会上普遍的快餐文化也直接影响儿童文学的创作和质量。

  高质量的儿童文学作品的数量、种类远远不能满足中小学生之需求,浮躁与功利也体现在一些作品中。

  4.有些儿童读物过多地强调对少年儿童的快乐教育,忽视了儿童对贫穷苦难挫折之认识、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韧之影响,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成年后走向社会不能很快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

  二、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有的作用

  小学语文教育阶段,更强调的是“育”,重点是为儿童向少年成长过程中人格健全、价值取向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语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相当程度来自于文学的熏陶,

  小学生年龄6~11岁,由于生理和心理特征及所接受教育的程度,适合这一年龄段儿童阅读理解的文学多为儿童文学,优秀的儿童文学因其语言浅近生动、主题单一明朗,富于故事性和趣味性而深受儿童喜欢,儿童文学对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除了识字习文的基础教学,还应加强精神层面、良好习惯、知识和兴趣、综合素质等诸方面的引导和培养。

  1.精神层面之引导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对儿童精神层面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将人类普遍的价值观、美学观通过读物以涓涓细流的方式流进在儿童心田滋润发芽。

  真正做到将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作为“育”的重点。

  此类经典作品如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鲁迅的《一件小事》,当代曹文轩的《草房子》《山羊不吃天堂草》《红瓦》等,秦文君的《男生贾里》《女生贾梅》,丁阿虎的《今夜月儿明》,韦伶的《寻找的女孩》《神秘信物》等。

  同时也要选择描述苦难挫折、愈挫愈勇的儿童读物,如讲述贫困农村孩子成长历程的报告文学、短篇小说、散文等,培养孩子人文情怀和敢于面对艰难、困苦、挫折、烦恼的勇气,给小读者以道义之力量和智慧之启迪。

  在美育的同时为其人格和价值观的形成打下精神层面的基础。

  2.良好习惯之养成

  少年儿童阶段是其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社会公德形成的黄金时间,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直接影响儿童的性格和人格的塑造。

  培养高尚的情操、塑造完美的人格是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

  学生通过对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会不由自主地被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所感染,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美的事物,从而得到心灵的陶冶。

  我们欣喜地发现,现在少年儿童在遵守社会公德和社会秩序上要远好于他们的父辈,这就是教育的力量。

  当下《大耳朵图图》《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等电视剧都是颇受儿童喜爱的作品。

  将现代生活需遵循的社会公德和秩序融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作品的一大特点,使学生懂得不仅要在学校守秩序、有公德、讲礼貌,而且回到家庭还要用自己的行为影响自己周围的人。

  3.知识和兴趣之萌芽

  现在知识类、科幻类的儿童读物非常多,既有国内作品也有国外作品,涉及自然科学和技术基础常识的方方面面,甚至还有逻辑思维类的作品。

  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选择不同读本,作为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这就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限于语言文字的教学,还要广泛阅读学习中外儿童文学作品和日新月异的新科技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才能与时俱进,才能对学生的兴趣萌芽培养有重要作用。

  4.综合素质之培养

  全社会都在讲素质教育,现在教育的主要问题是重视知识的教育,忽视“人”的培养。

  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因此,从语文课本中的儿童读物到课外阅读的选择,教师要有自己的眼光,因人施教、有教无类,只要教师“走心”,就一定会有成效。

  郑渊洁的儿童文学和创作特点

  摘要:郑渊洁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在他的笔下诞生了诸多活泼有趣的童话形象,如舒克、贝塔、皮皮鲁等,成为了大多数90后的童年记忆。

  郑渊洁的儿童文学作品具有其独特性,他坚持走平民化的创作路线,在作品中展现了最本真的童趣,这就是他成功的最主要的原因。

  本文在对郑渊洁的儿童文学加以概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创作特点。

  关键词:郑渊洁;儿童文学;创作特点

  儿童文学创作的最终目的是要以文学审美为手段,通过从作品中宣扬乐观、向上、本真的品质来对儿童的性格产生积极的影响,为培养儿童正确的审美、健康的人格、美好的品质奠定基础,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其未来的发展。

  因此儿童文学创作并不仅仅是猎奇、搞笑,而是通过探讨事物的本质让儿童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一种内在的共鸣。

  让他们从作品中感受到乐趣的同时,能够获得一定的人生感悟,从而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关于郑渊洁儿童文学的概述

  郑渊洁的文学作品伴随部分90后度过了温馨快乐的童年,他始终坚持“快乐主义”的创作原则,所描绘出的童话形象被大众所熟知。

  例如《舒克与贝塔》中主人公舒克与贝塔、《鲁西西传》中的主人公鲁西西等,都深受广大儿童与家长的喜爱。

  郑渊洁的儿童文学创作源于1977年,对中国儿童文学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有人将郑渊洁定义为“热闹派”的儿童文学作家,在他的作品中,并非是像传统儿童文学那样仅仅只重视教育的,而是隐含着一定的偏理性特征。

  他认为传统的儿童文学其目的只是片面的对儿童的道德与品质进行规范与教育,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来进行文学创作,而没有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在这些作品中很少体现出真正的童真与童趣,这不是值得赞扬的。

  因此郑渊洁在创作中,另辟蹊径,他反对对生命灵性的压抑,坚持从儿童的审美角度出发,通过关注儿童的心理特点与成长特征,探寻儿童内在的本真品质。

  从而创作出能够被广大儿童所喜爱的作品,并对儿童的价值观与道德观产生积极的影响。

  郑渊洁儿童文学作品的主旋律是明快、活泼的,始终坚持着“快乐至上”的基本创作原则,让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与作品主人公所展现出来的童真产生共鸣,从而获得阅读的乐趣。

  “既消除了一天的疲劳,又得到了美的陶冶”,这就是郑渊洁的创作初衷。

  二、郑渊洁儿童文学的创作特点

  (一)叛逆式的新型儿童文学创作

  在郑渊洁的儿童文学中,主人公们都追求的是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常常借用主人公的名义表达出对学校教育的厌恶之情。

  例如“100分把童年变成100岁”、“判断一个国家有没有前途,就看这个国家的孩子是不是真心喜欢上学”。

  这些话在世俗看来是背离社会的,但却真正地剖析了学校教育的弊端,且借助主人公纯真的话语说出,这无疑是传统应试教育的一种抨击与批判。

  从这一点看来,他的儿童文学创作是特立独行的,甚至被当时部分人士认为会对儿童产生负面的影响,导致厌学情绪。

  (二)儿童本位主义的创作理念

  郑渊洁的创作不是从成人的角度出发,而是在对儿童心理与儿童情感加以把握的基础上,站在儿童的角度描述儿童眼中的世界。

  既赞扬了儿童视角所看到的世界的真善美,又不避讳儿童所能感受到的社会的丑恶。

  在传统的儿童文学中,往往追求的是“正面”的教育,希望让儿童感受到世界的美好,但是这种创作观过于理想化,将世界描绘地纯净无暇,这种温室式的培育无法让儿童形成健全的心理,在未来的成长中一旦遇到一点挫折就会受到沉重的打击。

  因此,在他笔下的世界,既赞赏了纯真、善良的本质,又从儿童的角度揭露了社会的不公,通过干预生活来展现人性本恶的一面,使小读者们能够从作品中强化自身的人生感悟。

  (三)强调儿童的天性

  在我国当代的儿童文学创作中,尽管不只是郑渊洁一人以差等生作为故事的主角,但他却是第一个对差等生加以肯定的儿童文学作家。

  而在其他人的笔下,却是努力地引导差等生“改邪归正”,背离了儿童最本真的情怀。

  例如在《皮皮鲁传》这部作品中,郑渊洁将主人公皮皮鲁塑造成一个顽皮、充满着冒险精神但又十分聪慧的男孩,皮皮鲁利用自身的聪明才智经历了各种奇妙的事物,但始终却拒绝成为一个“好学生”。

  郑渊洁以皮皮鲁的“差等生”身份而自豪,并没有描绘皮皮鲁性格的转变来进行说教,而是放任了儿童天性的成长,不去压抑儿童的灵性。

  这是对儿童本真情怀的一种赞扬与同情,同时也是作者最自然、最本质的真情流露。

  (四)注重儿童个性的培养

  儿童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儿童的“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并非是利己的“本我意识”,而是强调了个性的培养。

  但是在中国长久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无数的儿童为了应付沉重的学习任务而逐渐失去了“个性”,最终成为碌碌无为的人。

  而郑渊洁认为,儿童的个性并非是由大人雕琢而成的,而是其在长期的生活与经历中将自身的思想与情绪综合起来,并不断充实与完善,是通过自身的自然成长而形成的。

  在郑渊洁的所有作品中,几乎都体现出了主人公独特的个性。

  例如皮皮鲁、鲁西西等,他们厌恶呆板的学校教育,憧憬着自由的生活,他们叛逆淘气,却又聪明睿智且不失本真。

  能够健康、快乐地以自己的方式体验生活,而不是由生活来改造自己。

  (五)活泼有趣却又带着深刻的社会意义

  在郑渊洁的童话世界中,现实地反映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矛盾、应试教育的弊端,具有很强烈的现实寓意。

  同时,他笔下的主人公又十分重视亲情,能够关注生命的美好,蔑视金钱与富贵,批判了拜金主义,这对儿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具有正面的导向作用。

  三、结束语

  郑渊洁儿童文学创作的成功并不仅仅在于其特立独行的创作特点,更多的是他能够从儿童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儿童本真品质的刻画与对纯洁内心的把握,强烈呼唤社会能够尊重儿童天性与个性的发展。

  郑渊洁的作品带有其个人强烈叛逆的色彩,这正是其饱受争议的缘由,但是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他作品中对应试教育批判已经越来越被大众所认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杨钊.郑渊洁的童话世界[D].广西师范学院,2011.

  [2]许湘云.郑渊洁的儿童文学创作个性初探[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08:100-101.

  [3]商明.中西当代儿童文学创作现状——以J.K.罗琳和郑渊洁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4,26:22.

  [4]李立.郑渊洁儿童文学创作与儿童本位思想[J].文学教育(下),2015,10:20.

【儿童文学论文】相关文章:

关于儿童文学的论文10-26

儿童文学作品论文10-05

儿童文学研究论文范文10-26

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的论文10-11

儿童文学下的小学语文审美教育论文10-11

儿童文学的小学语文教育价值分析论文10-09

小学语文教育之儿童文学评析论文10-09

小学语文教育与儿童文学分析论文10-09

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论文10-11

儿童文学之重要性论文(精选10篇)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