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试析中职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
还有三个月就是毕业生论文答辩的时候,不知道大家的论文准备的怎么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一篇化学毕业论文范文——试析中职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希望大家喜欢!
论文关键词: 中职化学 校本课程开发 价值取向
论文摘要: 化学校本课程开发是中等职业学校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取向在于:提高课程的服务意识,实现学以致用的显性价值和潜在价值。正确认识其多元的价值取向,有助于推进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指出: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提高其就业创业能力。在这一论述中,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进行了明确的界定,中职教育不仅是单纯的就业教育,而且包括素质教育。如何在中职教育中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教师的人才观和课程观很重要,课程合理设置及课程内容的合理选择显得尤其重要。化学作为培养现代公民科学素养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也是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础。目前不少中等职业学校的化学课程存在课程内容偏深、实用性不强等问题,学生学起来困难,教学效果不佳,为此中职的培养目标受到了很大影响。中职学校专业的发展是以课程为载体的,课程应紧跟时代发展、社会发展、学生特点,为满足各方面的要求,职业学校各学科校本课程开发已势在必行。它对形成课程的服务意识、实现学以致用的显性价值和潜在价值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1世纪的课程有更加强调教育的全面性和基础性,更加强调终身学习,更加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培养,更加强调课程的展开性目标、表现性目标,以及师生的交流与合作的发展趋势。即课程开发时不仅要注重课程的显性价值,而且要注重课程的潜在价值。
一、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显性价值
1.提高化学校本课程为专业课服务的意识。
近些年,学生在化学课程学习过程中,在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等问题上经常与教师、与学校意见和看法不同,出现了教与学的不和谐。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教材多少年来突破性变化不大;没有运用教学设计的系统方法处理好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造成有些知识学了没用,有些知识学了不够用,造成了供需不平衡。这种现状既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又不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为解决上述问题,促进文化课更好地为专业课服务,中职学校化学校本课程开发有其现实的意义。
2.提高化学校本课程为学生当下生活服务的意识。
人类生活在一个色彩斑斓的物质世界里(即化学世界)。从化学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看,色泽鲜艳的衣料需要经过化学处理和印染,丰富多彩的合成纤维更是化学的一大贡献;“粮袋子”、“菜篮子”的丰收和品质提高,有赖于化肥、农药、除草剂等的生产与发展;现代建筑所用的水泥、油漆、玻璃和塑料等材料都是化工产品;各种现代交通工具,不仅需要汽油、柴油作为动力燃料,而且需要各种汽油添加剂、防冻剂,以及机械部分的润滑剂,这些无一不是石油化工产品。此外,人们需要的药品、洗涤剂、美容品和化妆品等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用品,也大都是化学制剂。中职化学校本课程开发内容让化学更贴近生活实际,给学生当下的生活给予科学的指导,让其学会科学地选择,这是中职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实用价值。
3.提高化学校本课程为学生今后发展服务的意识。
学生走出学校成为各行各业的生产者,同时也就是各行各业的技术改革者。他们在职业学校培养的迁移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等不仅影响企业的发展,而且影响学生个人价值实现的成功感,为学生后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化学校本课程开发内容应该注重各种能力的培养,整合社会资源、企业资源、科技资源促进中职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生长价值。
二、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潜在价值
1.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创设了活动空间。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对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有着不同的价值追求。国家课程在国家的层面上考虑学生共性能力的培养,地方课程考虑地域内学生共性能力的培养,校本课程则是在学校层面上考虑学生个性能力的培养。虽然校本课程只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补充,但是校本课程对学生素养的提升、人格的养成有着重要意义,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创设了活动空间。校本课程开发以学生的需求为逻辑起点,它又弥补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不足,使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成为可能。
2.为学生的自由发展提供了机会。
因材施教是教育学原理中的一条原则,这实际上就是强调人的自由发展,但在教育实践中未能得到落实。当前的校本课程开发,为学生的自由发展提供了机会。在校本课程开发的专题中,比如通过公共专题中的“食品添加剂校本课题”的学习,学生知道了食品添加剂的种类、用途,以及剂量等,学会了科学鉴别和选择食物。再如通过专业专题“金属材料校本课题”的学习,数控专业的学生能够全面认识金属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这种专题性学习打破了学科间的界限,因而学生依据自己的需求和专业可以在某些方面获得长足的发展。
3.为学生人格的养成创造了条件。
所谓人格,这里是指个体在对己、对人、对事等方面的社会适应行为的内部倾向性和心理特征。在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部分学生的人格存在缺陷,如孤独、自私、缺少团队精神,等等。校本课程中开展的许多市场调查、方案的收集等活动,强调的是集体的力量,它需要大家的团结协作和共同工作。学生在共同实践中学会合作,学会尊重别人,积累战胜困难的经验,人格也就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得以完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国教育报,2001,(7).
[2]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概念解读[J].课程·教材·教法,2001,(4):12.
[3]魏本亚.论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J].中国教育学刊,2004,(12).
[4]李莉.职校课程管理刍议[J].教育研究,2009,(12).
【试析中职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相关文章:
探析中职化学校本课程开发论文10-12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04-16
中学政治课程价值取向的反思与建构论文10-08
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施总结11-29
(集合)校本课程开发方案04-01
明确高职学前教育理论课程的价值取向论文10-06
文化的价值取向的选择论文10-08
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总结11-17
数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