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毕业论文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时间:2024-05-17 16:54:50 化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优秀]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教学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优秀]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1

  摘 要:探究式教学以探究为主,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以独立探究和自主学习为前提,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实验或课题为探究目标,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知识水平为依据,充分探究与学生生活世界有关的课程内容,创设一些探究课题,启迪学生的智力,为学生的质疑与解题提供尝试的机会,同时也有效地引入了自主学习、小组合作、集体讨论等学习活动。使得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将自主探究与集体合作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生成问题,充分感受到获取知识的快乐。

  关键词:情境创设 探究实施 活动反馈

  探究课程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等五大特点。其实践性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立足于每一个人的健全发展。其实践性则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在“做中学”和“学中做”,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其开放性面向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个性体验与创新。生成性则强调探究过程中新目标、新主题的不断生成。自主性则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和自主决定活动结果的呈现形式。

  一、教学情境的创设

  同学们,现在老师只有一块糖,可是又想尽可能公平地分给在座的每一个同学,大家有什么好的分配方案吗?老师手中的糖块放到水中一会就不见了,它跑哪去了呢?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此了解他们在生活中是否具备溶液相关知识。向学生展示硫酸铜、高锰酸钾、氯化钠三种不同颜色的溶液。学生感受溶液颜色的美感,产生求知的欲望。老师给同学们展示的各种颜色的液体到底是什么呢?它是如何形成的呢?学生聆听并思考,通过对不同溶液的观察,使学生产生探究溶液知识的欲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自然引入探究环节。导语:固体的蔗糖和氯化钠放入水中为什么会消失呢?

  [实验9-1]多媒体展示探究内容

  (1)在20毫升水中加入一匙蔗糖,用玻璃棒搅拌。

  (2)在20毫升水中加入一匙氯化钠,用玻璃棒搅拌。

  (3)在20毫升水中加入一匙蔗糖和一匙氯化钠,用玻璃棒搅拌。

  活动反馈:

  通过实践,让学生通过自主实验、记录实验现象、讨论交流中认识溶液的形成。然后播放课件:蔗糖溶解过程的动画。直观感受蔗糖溶解形成溶液的过程。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26—27页相关内容,并思考:

  (1)如果外界条件不变,烧杯中的蔗糖与水会不会分离?

  (2)如果把烧杯中的溶液倒出一部分,那么它的浓度、密度与原溶液相比是否一样?

  阅读教材、讨论、归纳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引出溶液的概念。

  溶液的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的组成和性质都相同。

  溶液的稳定性:是指在外界条件不发生变化时,溶质和溶剂可以稳定地存在,不会发生分离。

  溶液属于混合物:溶质至少有一种,溶剂只有一种。(溶质与溶剂只是在分散与被分散的角度上进行划分的,与其状态无关)

  认识到溶液是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混合物,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上面我们所做的实验都是水溶解了固体物质,那么,水能溶解所有物质吗?除水外其他物质能否作为溶剂?溶质是否只能是固体?聆听并思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自然引入下一个环节。

  二、探究的实施

  进行实验,感受到有的物质能溶于水,有的物质不能溶于水;而不能溶于水的物质却能溶解在其他溶剂里,如汽油等。所以水不是唯一的溶剂。

  展示课件:水是唯一的溶剂吗?

  让学生在探究中认识到溶液的形成是与溶质、溶剂的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的,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展示课件:水和乙醇能够互溶吗?

  【实验9—2】在盛有高锰酸钾溶液的试管中,再用滴管缓缓加入约2mL乙醇,不要振荡,观察溶液是否分层。然后振荡,有什么现象发生?

  讲述: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甚至是几种状态的溶质共存于同一溶液中,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展示一瓶生理盐水,结合商标介绍,让学生认识溶液的组成及其中溶质的多样性。

  如何判断溶质和溶剂呢?

  方法一:根据溶质和溶剂的状态进行判断。

  方法二:根据溶液的名称来判断:先读的是溶质,后读的是溶剂。

  方法三:当溶液中含有水时,不论水的多少,水都是溶剂。

  方法四:没有特殊指明溶剂时,水就是溶剂,其他物质是溶质。

  1.指导学生认识影响溶液形成的因素及溶液中溶质、溶剂的确定方法。

  2.借助医用生理盐水的商标使学生认识到其中溶质的多样性,同时认识到溶液在生活中是广泛存在的。

  三、活动反馈

  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认识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用多媒体展示课堂练习,通过学生课堂上的自主练习,巩固提高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化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化学》全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2

  一、鼓励学生自我探究,老师适当引导

  老师在这个阶段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且结合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化学知识的热情.特别是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和激励之下有了探究化学知识的热情之后,一定会存在着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和困难,这时候老师要一方面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另一方面还需要在学生具体的研究过程中给予一定的帮助,引导他们朝向正确的方向去做研究,并指导学生进行探究.例如,在讲授制作Fe(OH)3胶体问题化教学中,如果简单地采用老师演示实验的问题化教学方法,只能够让学生看到老师将FeCl3溶液倒入沸水之后,就能够看到Fe(OH)3胶状物,这个过程显然不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Fe(OH)3的产生和性能有着更加深入的理解,这时候完全可以让老师进行引导,让学生进行自我实验,从而了解到Fe(OH)3的产生方法,以及其主要的性质,这种自我实验的研究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自我动手能力,同时也能够让他们在实验过程中获得具体的实验方法,从而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自我探究能力.

  二、加大对学生关注的`全面性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化教学方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不能够估计到每一个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甚至从问题的选择到问题解决再到老师的评价和反馈等诸多环节都不可能顾及到每一位学生.毕竟在初中学习阶段,同一个班级上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等方面已经会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这就需要在问题设置上对于老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如果以优秀学生为前提提出问题,那么这些问题往往得不到更多学生的响应,就算是能够解决,那也仅仅是优秀学生解决,班级上大多数学生并不能够参与其中.所以在设置问题时,一定要对班级学生的平均学习水平有一个非常全面的了解,然后再以这个平均水平为基础,设置相应的问题,当然最好的方法就是分层设问,就是针对优秀学生采用相关的设问,而对于学困生则采用相对简单一点,但是需要具有一定递进引导式的设问,从而让他们也能够因此提升学习兴趣.在问题探讨阶段,不应该将优秀学生和学困生绑定在一起,虽然这样的绑定从初衷上是希望优等生能够帮助到学困生,但是实际上在探讨的过程中,学困生明显地处于被动的地位,基本上都是优等生解决了答案,那么留给学困生的学习思考机会就很少,所以在分组讨论时,可以尽量让同等学力的学生组合在一起,然而采用分层的问题化教学策略,让他们都能够拥有展示才华的机会.例如,在学习“燃烧和灭火”这一节内容时,对于灭火原理的研究,不少学生就会对倒扣在烧杯中的较高蜡烛会先灭,而较低蜡烛则后灭的现象产生质疑,此时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做实验,或者引导学生为什么会产生燃烧,氧气量越多燃烧是不是越持久,氧气的重量和空气的重量哪个更重,通过这一系列的引导,就能够让学生明白,高蜡烛为什么先灭的原因,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从而有效提升了学生对燃烧和灭火化学原理的理解深度.

  三、结语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运用问题化教学方法时要提升问题选择的合理性,鼓励学生自我探究,老师适当引导,加大对学生关注的全面性,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3

  实验教学,对于教师不仅在于完成实验,更重要是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创设直观与趣味的情景,在揭示科学对称、统一、变化与和谐之美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打开科学殿堂的大门,去挖掘改造自然的知识宝藏。

  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教为学服务。这就是新课标的理念,是新的教学观。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是实验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应该是出色的导演、激励者,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者,更不是一个提供现成结论的人。

  一、课堂演示实验的改革

  1.改演示实验为探索性边讲边实验

  据统计,现行人教版中学化学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初中有83个,高中有102个。现在有不少教师把演示实验唱成“独角戏”,老师演、学生看,实验时热热闹闹一阵子,而过后“烟消云散”。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演示实验的难易程度,将没有危险性及学生能做到的演示实验改为探究性边讲边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这样会观察得更直观、更清楚。这样既可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又可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创新精神。学生是“先做后学”“先会后学”,整个教学过程体现“教少学多”,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量地进行活动,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

  2.改演示实验为学生演示或师生合作演示实验

  例如,演示氢气吹泡泡时,教师与学生合作演示。利用演示实验,使学生更易掌握氢气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教师可精心设计,增添点燃氢气泡泡的实验,学生看见一个个吹出的泡泡被点燃成一团团火球,既壮观又有趣,学生的情绪被推上了高潮。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上述实验现象,探讨氢气有什么性质?凡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老师决不替代,凡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老师决不讲解。这就是新课标的具体体现。

  二、充分发挥家庭小实验的作用

  家庭实验是学生在家中,从日常生活用品中寻找一些易得的药剂或代用仪器,进行简易的实验。例如“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可布置学生课外在家庭中进行。该实验锈蚀装置需放置数天,每天进行仔细观察,并如实记录实验现象,该实验需要较长时间,实验材料常见易找,最适合学生在家庭中进行。家庭小实验是实验课的向外延伸,它将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利用化学知识解释我们身边的事物,让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逐步认识和感受化学对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

  在学习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中,引导学生体会化学与现代生活、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化学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化学素质,有利于把思想教育渗透到化学教学中去。

  三、开放实验室,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

  “开放实验室”,才能提供更多的时间与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具体做法如下。

  1.时间上的“开放”。除安排实验课外,其他时间只要学生有要求,与实验员预约后都可进入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便利,使实验室成为学生进行实验和研究的基地,成为化学实验的“俱乐部”。

  2.实验活动内容不限。学生可以重做或补做教材中设置的实验,练习操作;也可以选做自己感兴趣的实验,或提出自己的实验方案,作比较和验证;更可以带着研究课题进行探索性实验研究。如果不做实验,也可以参观一下实验室陈列的各种模型、装置。

  3.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实验仪器和药品。只要学生将自己的'设想和所需的仪器、药品清单列出,交给实验员即可。实验室要作好充分的准备,为学生提供方便,提供条件。甚至实验室没有而实验中又必需的物品,老师也应尽量满足同学要求,特批购买。

  在实验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尽可能提供更多的时间与机会,让学生多动手,利用实验的乐趣引导学生探索科学的真理,这才能真正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发挥化学科的优势,让学生越学越有兴趣,达到“欲罢不能”的境界,怎怕学生学不好?怎怕教学质量不高呢?

  四、正确对待学生在实验中的失误

  在常规实验教学过程中,为了减少学生在实验中出现错误,老师总是强调实验步骤、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希望学生以最简捷、最正确的方法完成实验,但往往事与愿违,实验过程中总会出现较多的失误而导致实验失败。因为老师的强调只停留在口头上,学生印象不深,在实验过程中常常忘得一干二净。

  例如,块状固体取用的基本操作,无论教师强调多少次应如何操作,仍会有学生因竖直试管,加入块状固体而打破试管的。有时看到其他同学的实验错误,也会使他留下深刻印象,从而在日后的学习、操作中减少出错的机会。

  教师应有一颗宽容的心,容许学生在实验中出现错误或失败,实验做多了,自然出错也会增多,学生一出错,老师就批评,这样会使学生对动手做实验产生恐惧,怕再打烂仪器,慢慢会削减少对实验的兴趣。教师应该多一些鼓励,多一点支持。让每一个学生把自己融入到群体之中,体验到一种归属感。

  实验教学中,改变以往的“一言堂”为“多言堂”,从“师本”走向“生本”。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多思考,让学生享受实验的乐趣,分享实验成功的喜悦,让我们的化学实验教学落到学生主体上,使实验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4

  一、初中化学多媒体教学的实践应用

  1.在多媒体辅助下营造化学教学情境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原理和概念显得较为抽象,仅仅依赖于文字与语言的讲授是难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这就需要借助多媒体技术来突出语言的具体化。电子虚拟技术与三维动画技术的结合能够使化学概念的呈现更加立体可感。例如在讲解核外电子运动状态时就可在动画模拟辅助下使得电子层的呈现更加直观,引导学生观察微观环境下电子的运动状态,这显然比单纯的语言陈述更加具有说服力。

  2.借助多媒体技术强化化学实验演示效果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化学学科中的应用使得化学实验的可见性特征更加突出,是对实验演示效果的一种强化。比如在水与金属钠反应的实验中,传统实验操作方式是于大烧杯内进行水和钠的反应,而多媒体技术的融合使得实验的操作地点转变为方形投影试管,将金属钠加入盛有酚酞的水中,引导学生观察投影幕上的实验操作过程,不断强化的实验效果使得学生对于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更加透彻。

  3.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对化工生产的模拟操作

  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化学的应用,教师需要将生活中的化学与教学中的化学有效转化,合理突出知识本身的实用性,这对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大有裨益。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化工生产过程有着浓厚的兴趣,比如氨氧化法制硝酸和接触法制硫酸等。由于感性认知的缺乏,因此知识的理解也显得不够深入。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计算机对化工生产过程进行模拟操作,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操作步骤,甚至可采用局部放大的方式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感性认知。

  4.通过多媒体应用加强知识可感性

  微观的知识领域是学生在学习化学时感到困难的主要原因,这对于学生知识交流和沟通也是一种阻碍,若是教师能够采取有效的手段增强知识的可感性,则势必将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对有机和无机化学反应的模拟能够让学生亲身感受原子与分子的组合和分离过程。比如在讲授化学平衡内容时可通过三维动画的方式来对各个分子的平衡运动进行模拟,这对于知识的直观呈现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关于多媒体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反思

  第一,避免纯粹的课件教学。作为对传统化学教学模式的补充,多媒体教学额展开需要从理解和认知方面明确多媒体与传统教学之间的关系,切忌完全忽略传统化学教学方式的合理运用。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教学并非等同于纯粹的`PPT教学,教师的教学工作也并非单纯地对课件进行朗读和翻阅,单一的课件教学不仅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且会严重压制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突出师生之间的交流。作为一个双向互动过程,学生与化学课堂之间的联系需要突出对学生认知及兴趣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切忌过分依赖于多媒体技术。互动交流的缺少会降低课程教学质量,甚至还有碍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第三,避免教学内容平铺直叙。初中化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促进学生思维扩散的有效手段,然而若是使用不够恰当则势必会造成反面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课件制作时能够始终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认知差异,处理好课件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突出课件设计的针对性,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避免平铺直叙,促进创新思维的培养。

  综上所述,对于初中化学教师而言,需要从思想意识中理解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利弊,并积极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对多媒体教学的弊端予以回避,真正促进现代化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有效融合。在教案和教学课件设计方面,需要从教学经验出发,明确化学课程教学中的重难点,在多媒体技术辅助下体现课程教学的特色,这对于新时期化学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5

  【摘 要】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采用科学的方法,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学生较好的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从而更好的学好化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更为学生到高中后进一步学好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我认为初中化学教师应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该抓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与培养,应该重视习题课的科学教学等。

  【关键词】

  兴趣;方法;创新;技能;上好课;习题

  多年来我一直从事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我深知,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我就感到肩负着沉重的历史使命,不断地在摸索着科学的课堂教学方法,下面结合我的课堂教学实际,简要地谈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

  一、兴趣至关重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指出: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的直接兴趣。初中化学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如何在这个阶段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能掌握教学规律,因材施教,从开发非智力因素入手,运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媒体创造情景,认真组织好每堂课的教学,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生动、有趣的事例补充教材,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和享受,能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力求我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又能弄明白,他们对学习有兴趣,课堂的教学顺利进行,老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力求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无定法,贵在得法,学生接受能力有所不同,因此我根据学生的情况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学生,他们原有知识基础较好、学习方法得当、学习信心强;第二类学生,他们原有知识基础一般、学习方法欠佳、学习信心时弱时强;第三类学生,他们原有知识基础差、学习方法差、学习没有信心。针对学生这种情况,我对各层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轻重有别。在指导第一类学生时,重点是指导学生把知识向纵、横两个方向发展,开拓学生思维,在指导第二类和第三类学生时,轻知识的拓展,重点是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使学生带着问题积极思维,认真听课。总之,坚持让学生自己阅读,可改变他们只做题而不看书的不良习惯,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三、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永远是一个学生发展的灵魂,更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作为一名教师要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在教学工作中竭力提倡创新,善于接受学生新的合理化的建议,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能力,养成创新习惯与胆识。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因此我利用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思激趣,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化学在尖端科技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四、重视基本技能的培养。

  基本技能是所有学生最重要的能力,没有基本技能根本无法去谈创新能力,因此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在上课过程中,许多同学实验基础很差,我就创造让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多做试验,多观察,多体验,从而使他们的基本技能得到快速发展。

  五、重视每一节课的课堂教学。

  教师如果对课堂教学不够重视,何来的'激发学生兴趣,何来的科学的教学方法,何来的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等,因此我坚持做到精神饱满的上好每一节课,在教学中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加强化学用语和实验基本技能的教学,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在课堂上,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题目,有意识地去锻炼他们思维应变、组织表达的能力。尽量让大多数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多让他们在黑板上写板书,发表自己的观点,动手操作。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化学实验教学有声有色,达到良好的效果。我在教学中很注意每一节课的引入,从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使学生有一个温故而知新的感觉,使新旧知识衔接好,让新知识能自然过度,为学生接受新知识作了铺垫。同时,在教学中,我们坚持面向差生,紧靠课本讲课。讲课时,力求学生听懂听明白,对大部分学生坚持不讲难题、偏题,重在基础知识。教法上采用小步子,步步到位的做法,让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每次测验我们都控制试题的难易程度,充分让学生感到学好化学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让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能够有所收获。

  六、重视习题课。

  习题课教学非常重要,教师如果能够对学生习题中出现的范例和错例及时整理,并反馈给学生,那样对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解题中的方法和技巧,通过讲评,介绍给其他学生,有利于启迪思维,从而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通过对错例的分析讲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理解为什么会出错,从而对症下药。总之化学教师应该重视习题课。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是一门学问,更是门艺术,它需要更多的化学教学工作者能够不断地在实践中摸索,在摸索中前进,从而探索出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使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6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参与学生活动的保障。而化学实验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在日常教学中,化学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状态开展化学实验,通过实验教学情境的创设,帮助学生积极主动的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并在实验过程中体会到化学实验的奇妙,从而增强学习兴趣。例如,在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课时,由于缺乏相关的认识,对与化学知识的学习还是比较拘谨的。这时候,老师良好的课程导入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课程开始之前,老师可以先向学生进行实验展示,例如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倒入二氧化碳,会发现石灰水变浑浊;氢氧化铜溶液遇到硫酸铜溶液之后会生成蓝色沉淀,等等。这些富有变化的实验,完全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欲,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认为化学世界的神奇,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化学知识的学习中。而且在向学生展示完实验内容后,还需要向学生提一些与实验内容相关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化学学习就会更加有针对性,学生的记忆也更深刻,更加有利于教学成效的实现。

  二、为学生学习知识提供事实依据

  化学属于偏理科的学科,包含许多专业理论和概念,对初中生的理解掌握来说具有一定难度,比如酸碱中和反应只能是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才能被表现出来被学生所认知。也就是说学生只有通过实际的化学实验,看到物质发生的变化,才能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理解相关概念。

  三、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创造能力

  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造能力,而化学实验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化学实验是一个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包括发现问题、搜集事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对结论进行交流与反思。例如,在教授制氧气有关催化剂的相关知识时,教材向学生介绍各种催化剂的性质。那么,老师就可以提出砖粉、水泥块或者氧化铁粉末是不是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展开探究性学习,设定实验方案。如设计将水泥块放到过氧化氢溶液中观察是否加快分解,以判断水泥块是否可以作为催化剂。观察实验前后水泥块的质量、化学性质有没有发生改变,可以以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展开探讨,以不断地完善实验。另外,由于初中生的化学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的,对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还不够娴熟,老师就应该注意实验探究的内容要尽量简单有针对性,并适当对学生进行帮助。通过这样的实验探究,学生不仅直观的了解和掌握了相关的化学知识,自身的科学思维和创造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激发和锻炼。

  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价值观

  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化学实验资源还可以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价值观起到一定的帮助。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更直接的接触到实验现实,树立科学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并在合作实验中培养起互帮互助、团结共享的精神以及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意识。另外,在实验中还会产生一些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物质。通过老师向学生讲授的这些污染物质的处理方法,可以让学生树立起环保意识,并提高环保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更科学的治学态度。例如,在讲解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时,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模拟酸雨对环境的影响实验,让学生通过石灰石、树叶等物质被酸性溶液腐蚀的现象了解到酸雨的危害,从而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增强环保意识。总之,化学实验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思维能力的培养、科学价值观的树立以及化学学科综合素质的提高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合理有效地开发与利用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应成为所有初中学校的教育重点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7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化学实验逐渐受到关注,基于此,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成为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本文简要分析了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趣味化学实验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措施,以期能够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化学水平。

  关键词:趣味化学实验;初中化学;问题;措施

  实验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化学能力的提高影响巨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落后、教学手段单一僵硬,致使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较差,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强。基于此,在积极提倡素质教育的新环境下,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化学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成为初中化学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趣味化学实验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教学思想陈旧、落后

  化学属于一门科学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出现一点错误,因此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许多初中化学教师都很认真、严肃地对待化学实验,致使教学氛围沉闷、枯燥。同时,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很多化学教师过度强调操作的规范性和实验成果的准确性,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致使学生缺乏进行化学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缺乏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许多初中化学教师会很严肃地看待化学实验,很少开展趣味化学实验活动,致使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不理想。此外,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很多初中化学教师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全接受趣味化学实验,并且无法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开展趣味化学实验教学活动,从而导致趣味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较差。

  (三)学生实验的积极性不高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许多初中化学教师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方式来传授化学知识,使得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较低。另外,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初中化学教师一味要求学生根据教材进行操作,没有合理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因而降低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措施

  (一)设计趣味性的化学实验

  有趣的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初中化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化学教学的实际需求,合理设计趣味性的化学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进而提升化学教学的质量。例如,在讲解氧气的相关知识时,初中化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设计铁丝与氧气反应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化学教师把铁丝放入火柴即将燃尽的氧气瓶内,让学生观察铁丝发生的变化,以此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二)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

  目前,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许多初中化学教师通常会采用“教师操作,学生观看”的方式进行实验教学,致使学生的实验兴趣不浓,学习效率较低,基于此,初中化学教师应该紧跟时代步伐,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二氧化碳的制取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给学生安排适当的.实验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实验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装置,并且把石灰石装入锥形瓶中,注入盐酸,然后引导学生观察锥形瓶中石灰石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时所产生的现象。在实验结束之后,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和分析锥形瓶中出现很多气泡的原因,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化学学习能力。

  (三)布置趣味性的实验作业

  课后练习作业可以巩固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初中化学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布置课后练习作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之后,初中化学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学情况,按照教材的实验步骤自行在课后进行实验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自然界的水”时,初中化学教师可以根据水的特点,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烧水时水的特征、温度的不同,引导学生猜想将水继续加热时所发生的变化,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结语

  趣味化学实验可以增加化学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初中化学教师应该根据化学教学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合理应用趣味化学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提升化学教学的质量,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玉莲.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化学教育,2013(04):77-79.

  [2]张洪军.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16):204.

  [3]周春.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的应用探究[J].理科考试研究,2016(16):82.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8

  摘要:在人类文明进步的历程中,化学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化学科学有许多的负面认知,将环境问题归咎化学。为此,初中化学教学要重视环境教育,化学教师要将环境教育有机的融合于化学的启蒙教育之中,为学生提供获得环境保护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责任感和参与意识的机会,为未来社会发展做好人才和知识的准备。

  关键词:化学教学;环境教育;环境意识

  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和工农业的发展,导致了人类干扰自然、改造自然的力量空前强大,于是,我们看到了人类在创造财富的同时,环境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为此,自上世纪70年代的斯德哥尔摩的人类环境大会之后,环境教育运动便在世界各国纷纷兴起,90年代的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环境教育都成为基础教育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中,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课程性质描述中就有“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化学与环境、化学与资源、化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逐步树立科学发展观,认识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在面临和处理与化学有关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思考和判断”的教学定位,并要求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出重大的贡献”,以达成“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决策的意识。增强安全意识,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的应用价值,初步树立STS(科学技术社会)的观念,逐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和为了社会发展所必须的科学素养。课程标准为初中化学提供了具体而有效地实施环境教育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和机会,对初中化学教师而言,关注环境问题,在教学中重视环境教育,已然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话题。

  一、教师的环境意识决定了化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高度

  1.教师对环境问题应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思想支配行动”,作为化学教师,已经具备了从化学的视角关注环境问题的科学素养。面对我国国民总体环境意识水平较为低下的状况,以及频繁出现形形色色破坏环境的社会问题,我们更应该站在化学工作者的角度,旗帜鲜明的为保护环境摇旗呐喊。只有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能把培养和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环境意识,促进青少年学生形成自觉的环境行为,视为化学教育的使命,才能在化学教学中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2.教师要在环境教育中正视化学科学的作用与地位毋庸置疑,进入到社会大众视野中的环境问题,绝大多数都与化学相关联,从排放到空气、土壤、河流中的有害物质,到进入人们食物中的诸多有毒、致病物质,乃至于对生态环境不可逆转的破坏,似乎都与化学脱不开关系,化学也就因此而成为公众眼中的洪水猛兽。事实上,化学污染严格地说并非化学本身之过,而是人类活动没有从自然———社会———科学技术这个大系统的观点看问题,片面追求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造成的。化学污染的真正源头是化学的实际应用即化学工艺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由此造成对人类生存环境乃至整个生态系统的破坏。为此,化学家已提出绿色化学的奋斗目标,把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不再产生废物作为绿色化学的理想,把污染治理转变为污染预防。绿色化学的诞生无疑是化学自身发展中的一场革命。同时,从事分析、监测、治理环境污染的正是化学家和化学专业工作者,他们不但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方面承担重任,更把保护世界视为己任。教师作为具有较高化学科学素养的群体,更应该通过环境教育,为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作用鼓与呼,切不可人云亦云,不分青红皂白的将环境问题归咎于化学科学的发展。3.教师要把环境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环境教育的理念、目标、要求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对青少年学生的环境教育既是当今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青少年学生在中学阶段所养成的各种行为习惯和人格特质,很大程度的决定了他们进入社会的思想行为。对于初中化学而言,其特有的启蒙教育特点,成为我们对公民进行环境教育的基础课程。同时,环境教育的有机融入,将会给刚刚接触化学学科的学生,展示一个具有时代特色、生机勃勃的学习背景。因此,教师应该自觉在在教学中,将环境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为学生提供获得环境保护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责任感和参与意识的机会,为未来社会发展做好人才和知识的准备。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环境教育的途径

  1.充分挖掘化学教材中的环境教育素材在我国,依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编写的初中化学教材有多个版本,每一套教材的编写者都在“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和化学与社会发展”等五个主题中给出了进行环境教育的学习素材。如“身边的化学物质”选择了空气、水、金属等跟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学习素材,使学生认识和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同时,这些物质与人们所关注的环境问题密切相关,这样的.教学内容就是我们渗透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环境意识理想切入点。同样,“化学与社会发展”这一主题选择了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化学物质与健康、保护我们的环境4方面内容作为二级主题,这其中包含了与化学密切联系的材料、能源、健康、环境等内容,教师在该主题的教学中,就应该使学生知道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认识人类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的必要性,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学习情境,在组织教学时,对学生进行相关联的环境教育。如在对“空气”的学习中,就有关于空气质量问题的学习素材,教师一方面要让学生知道空气质量问题所包含的化学知识———常见的空气污染物和污染源,另一方面还要让学生知道,为解决空气质量问题化学家们所作出的努力,比如,将主要的空气气体污染物转化为无害气体的科学成就。更要教育学生关注造成空气质量问题的社会因素,如沙尘暴现象源于人们过度开垦与砍伐,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等,从而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组织学生活动进行环境教育充分利用课外学习活动,进行联系实际、联系社会的环境教育,是强化环保教育重要手段。虽然化学课程开设在九年级,要在完成学业,准备毕业、升学考试的同时,组织学生开展大规模的课外活动,会有很大困难。但是,结合教材要求学生进行一些小型的课外活动还是可以的。比如,结合水资源的学习,让学生对家庭、个人用水习惯进行调查,从而强化学生爱护水资源的意识。事实上,各种版本的教材,对爱护水资源注意主题所设计的学生活动,都具有可操作性。如人教版和科粤版教材都以社会调查的形式,教育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水资源保护问题。科粤版的“调查活动”设置了“①你家的节约用水状况;②你的家乡存在缺水问题吗?③你知道我国正在兴建的‘南水北调’工程吗?”三个问题,从家庭到家乡,再到国家层面的大型工程,给教师提供了层次分明、丰富立体的环境教育素材,教师应该以此为抓手,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将环境教育落实在学生的体验性学习中,同时让保护环境的意识通过学生传递到千家万户。而人教版的“调查研究”,一方面以家庭洗衣机、热水器的使用为背景,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用水节水问题,另一方面安排学生“通过互联网调查水污染和治理的事例”。把对水资源问题的关注点,从家庭活动延伸到了互联网之上,更加贴合学生的兴趣点。教师应该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突破教学活动的时空限制,鼓励学生在网络上搜索信息,线上、线下相互交流信息,使环境教育更充满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和协作性。此外,通过办专题展览和小报,聘请环保专家来校作讲座,世界环境日、世界无烟日等纪念日,等等,寓环境教育于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的各种活动之中,既巩固课本中学到的知识,也能使学生提高认识环境和评价环境的能力,增强他们环境保护的意识。要寻找身边可以利用的环境教育素材,教师就要成为环境教育的有心人,才能从身边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件中,发现环境教育的契机。

  3.抓住实验教学中的环境教育契机化学实验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同时又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不可或缺的良好途径。从实验药品的用量到对实验废弃物、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的处理,无疑都是环境教育的切入点。此外,教材在修订过程中,对一些实验的改进、舍弃,都包含着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比如,人教版教材中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将实验版教材中的所用的白磷改成了红磷,避免了实验结束后对过量的白磷处理不当造成的环境问题。再如有关酸碱盐性质的不少实验,教材都用点滴板替代了常规的试管,同样的从节约药品的角度体现了绿色化学的理念。这些都可以成为教师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素材,使学生意识到环境问题就在我们身边。总之,将环境教育渗透到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以及环境保护技能,对化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意义重大,培养具有良好环境素养的年轻一代,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9

  摘要:实验教学环节在整个化学课程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同时, 通过化学教师为学生进行实验演示或者是由教师带领学生共同进行实验操作, 将帮助学生实现对化学现象的直观洞见, 亦能够使学生实现对相关化学知识的深入理解。还有就是, 化学实验能够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在观摩或者是亲自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之中, 其自身的创新能力得到养成。鉴于此, 每一位化学课程授课教师都应当精心地进行实验准备和实验设计。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教学; 实验情境;

  从化学整体教学的角度来看, 实验教学部分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为此种教学形式能够为学生实现直观的化学反应以及化学现象演示, 这是教师通过讲授式教学方式所难以达成的效果。尽管国内学界对于如何组织和开展化学实验教学的文章已经有了可观的数目, 不过在如何提升实验教学实效性方面的研究较少有研究者问津。为此, 笔者将从依托形象的实验情境营造, 调动起学生的探知欲、将以往的演示实验模式转变为探索实验模式, 以此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养成、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实验教学效率、提升实验的安全系数、在生活中拓展化学实验, 激发学生实验兴趣这几个方面就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展开研究, 以供参考。

  一、依托形象的实验情境营造, 调动起学生的探知欲

  如若学生对某一化学知识产生深入了解的兴趣, 则无需教师的督促, 便会自发进行主动学习和探知。同时, 当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充满了期待或是兴趣时, 则会使整个课堂变得更加活跃。因此, 教师设置生动有趣的实验情境, 帮助学生提高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巧妙设计风格异于传统书面教学的'情境, 利用视频、音频、图片等更为生动直观的元素帮助学生激发探究实验的学习欲望。同时, 教师还可以引入问题情境, 注重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化学应用的结合。

  比如, 在教学“白磷的自燃”一节内容时, 教师在课堂的一开始, 就可以利用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首先, 取来试剂瓶, 并加入少量的二硫化碳, 之后将少许白磷放入到试剂瓶中, 制得含有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用滴管取少量含有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滴在滤纸上, 使滤纸被溶液润湿。不一会儿, 滤纸便起火燃烧。这一实验创设的情境, 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调动了学习的探究欲望。这样的实验将学生与周围的生活联系起来, 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魅力和知识的必要性。有了好奇心, 学生自然会激起了探究的意识, 这对以实验为主的教学无疑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而学生也会从“要我学”的被动状态, 转变为“我要学”的主动出击。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吸收知识, 进而提升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二、将以往的演示实验模式转变为探索实验模式, 以此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养成

  在以往的化学实验教学中, 化学教师通常会在讲台上为全班学生进行实验步骤演示。在这个过程之中, 每个学生仅仅以旁观者的身份参与其中, 每当教师演示完毕, 学生常常会有意犹未尽之感。鉴于此, 化学课程授课教师应当将传统的演示实验模式转变为探索实验模式, 以此来调动和满足学生的化学知识探知兴趣。例如, 在讲解“制取氧气”这部分内容时, 我便采取了探究实验模式, 并没有按照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操作, 而是带领学生共同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最终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实验教学效果。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实验教学效率

  多媒体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 是集音频、视频、文字、图片于一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可以营造直观的教学情境, 通过演示让学生了解实验步骤、过程、实验目标等。有些化学实验由于要求太高或者存在风险, 学生不宜于操作, 而多媒体技术正好可以弥补这些缺陷。以往一些无法由教师为学生演示的实验内容, 诸如爆炸、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等危险系数较高的实验, 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进行直观演示。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 同时也弥补了以往无法为学生进行实验演示的遗憾。

  四、提升实验的安全系数

  虽然大多数化学实验都是安全的, 但是也不排除个别化学实验会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一旦没有把握好, 就容易出现实验事故。为此, 化学教师在为学生进行实验演示过程之中, 必须注重对化学实验安全系数的提升。原因在于, 化学反应中极易产生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尽管在教学中发生的几率不大, 但教师也不能因此而疏忽大意。鉴于此, 化学教师在每次进行实验操作前应当认真地检查实验设备, 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之前, 要反复交代注意事项, 以此来降低意外情况的发生概率。

  五、在生活中拓展化学实验, 激发学生实验兴趣

  生活中有很多可以开展的化学实验, 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生活化的化学实验。这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养成化学探究习惯和激发探究欲望, 也有利于将化学实验延伸到课外, 使学生的化学素养得以提升。对此, 教师应该注意, 一方面培养学生家庭实验兴趣, 一方面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生活实验与调查。

  (一) 培养学生家庭实验兴趣

  在生活中, 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验, 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探索。学生在自主实验的过程中, 对家庭实验进行分类, 采用多种实验形式, 自主选择, 从而会更加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对家庭实验的兴趣也会更浓厚。

  (二) 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生活实验与调查

  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更自由的实验, 提供开放性实验, 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 使实验的教育功能在三维目标中最优化。当然, 在生活中拓展化学实验的方法还有很多, 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方式方法, 积极培养学生实验兴趣与化学素养。

  六、结语

  对于初中化学教学而言, 实验是最为关键的一项教学内容, 是无法忽略的。初中化学教师应该认识到实验对于化学教学的意义, 要充分利用实验教学, 通过多种形式与方法, 使学生提升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 提升化学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计玲凤.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优化的研究——以“物质燃烧的条件”为例[J].数理化学习 (教研版) , 20xx (7) .

  [2]李琳.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 (教师通讯) , 20xx (1) .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10

  摘要: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与实施, 素质化教学理念成为了我国教师在教育教学时必须遵守的“守则”。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多数教师都并未针对这一特定思维进行教学策略的改进或探究, 这就使得教师想要进行自主探究教学, 就必然要先针对自己的策略、教学手段等内容进行改进, 以适应现有的教学局面、教学需要。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 对初中化学学科的自主探究教学策略进行系统化探究, 为其他教师提供教学实践操作上的借鉴。

  关键词:初中化学; 自主探究教学; 教学实践;

  自主探究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建设中以学生为课堂中心, 形成“多中心制”, 这种教学形式的最大优势在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够在一种开放性的课堂中得到释放、引领。但多数教师在进行“多中心制”的教学时缺乏教学原则, 使得这一教学形式的效果大打折扣, 这就要求教师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 以解决此问题。

  一、确立基础教学原则, 以学生思维能力作为教学基础

  在原有的初中化学教学中,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基本的化学知识及基本化学实验操作能力, 随着时间发展, 现有的素质化初中化学教学则要求学生具备相当的自我学习能力及相应的学科自主学习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多中心制”的课堂教学时, 应当先确立相应的基础教学原则, 再展开相应教学, 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使课堂教学的教学价值充分体现。而在当下的初中化学教学中, 教师往往忽略了这部分的内容确立, 一味地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学习, 这就使得“多中心制”的自主探究课堂建设与以往的“教师中心制”的课堂教学无异。因此, 初中化学教师想要使素质化课堂教学高效、高质, 必然要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思维能力作为首要的、基础的教学原则。

  例如, 在教学“基础实验”的相关知识时, 我就引入了一个“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 在这一实验教学中, 我向学生提供了两种颜色的蜡烛, 由学生依据课本内容自主借鉴、设计实验, 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报告的撰写。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不仅较好地完成了自定的学习实验计划, 更是探究了一个“非主流”问题:“为什么在实验中几乎同样表象的蜡烛会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颜色?”,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我的学生又自行设计了另一个实验, 从“状态”“密度”“熔点”等角度对其探究, 并得出相应地结果。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设计“蜡烛不同色”实验与课程设计所求的教学效果并不重合, 但却较好地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这在无意间就达成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目的。

  二、设计趣味实验, 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实践探究

  在原有的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实验教学, 其目的为了提高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力, 而非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这就使得多数学生在长达一年或两年的化学学习经历后, 仍旧缺乏自主进行化学实验的能力。而这种教学局面显然是与“素质化”教育教学理念背道而驰。因此, 在自主探究式的初中化学教学中, 教师必须要设计趣味实验, 以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实践探究学习, 并形成自主设计实验的学习能力。

  例如, 在教学“氧气”这一概念时, 我就引导着学生对“氧气”的物理形态与化学性质等内容进行探究。而学生在学习初期自认为对化学内容有着较为完善的认知, 随着自主探究的不断深入, 其发现氧气的化学性质与物理形态等是多变的, 要依据不同的实际条件进行分析探究。基于此, 学生自主地设计了多种与氧气提取相关的化学实验。在这一过程中对氧气进行了全面的探究学习。这一教学使得学生认识到自己以往在生活中的认知与“科学”角度的认知是有着偏差度的, 因此不能依据经验进行学习, 必须要经过实验认证以求得真实结果。而这必然需要自主进行化学实验的学习能力, 这就使得学生的实验认证意识得到了一定的确立, 有力地推动了初中化学教学的科学化发展。

  三、重视“疑问”作用, 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在原有的课堂教学环境中, 教师的内容教学是浅显、直观的, 每个问题都有着极为明显或极为浅层的答案, 学生仅需要经过简单思考或书本寻觅就能得到答案, 这样的浅层化课堂教学形态显然不能够使学生形成探究学习思维。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疑问”的作用, 用较为深入且相互联系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结语: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推行“自主学习探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教学的主流形式, 这是因为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够“学以致用”的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教学策略就是“万能药”, 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着稳定的理论教学, 使学生形成完备的理论体系, 以此支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何梅生.“诱疑——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尝试与感悟——以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为例[J].学子:教材教法研究, 20xx, (2) :44-45.

  [2]钟世军.基于自主学习的初中化学“学案导学”实践研究——以成都双槐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学案导学”为例[D].四川师范大学, 20xx.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11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氛围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学习兴趣的培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包括教师课堂教学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课外探究活动中学习兴趣的培养、成绩考核中兴趣的培养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成功的协同作用,使学生在整个化学学习过程中都保持着饱满的激情,这是化学教学取得成功的基础。

  1、在课堂教学中巧设悬念。在化学教学中要开展生活情境创设,通过对悬念进行巧妙的设置,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在这个时候会产生很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化学实验,在实验现象中让学生有着很直观的视觉冲击力,学生有很深刻的学习印象,求知欲望就能激发,如镁带燃烧、妙笔生花、魔棒点灯、冰棒点香烟等,来进行问题的预设,学生可以感受化学学习中的很多新奇的现象,学生对化学的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向往,学习兴趣也会提高。

  2、诱导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老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科学的实验、细心的观察、合理的设计、严密的推理、热烈的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关键,老师通过教学方法的引导,让学生的思维成为学习的主线,学生在动口、动手以及动脑的过程中,对知识的探究兴趣加大。比如在学习铁的性质的时候,学生想要了解铁能够生锈的.原因,老师可以先启发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开展思考,让学生了解一下铁能够生锈有几种情况。让他们在相互讨论中寻找问题的答案。然后追问为什么铝的活动性比铁强,可是铁却比铝更容易锈蚀呢?通过比较来激发学生对于两种金属物质的探究兴趣,让学生有科学的探究方法。

  二、探究学习,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就要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必须注重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要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对于自己的观点要有认同、要在认同的过程中想方法证实自己的想法。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不应是“居高临下”的指导者,而应成为一个“平等”的参与者。教师与学生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究,并在探究的过程中互相交流,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了解各自的想法,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充分的发挥。例如学习金刚石、石墨、C60等碳的单质的时候,学生们知道金刚石、石墨等单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可是它们的物理性质却有着很大的差异,这是什么原因呢?在此,学生提出很多的见解,也对其作出很多的假设和解释,虽然很大一部分都不是正确和科学的,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极积性,最后在师生们的共同分析下纠正错误的分析,并形成和得到了科学的知识。在问题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里说出自己的看法,对于自己的观点可以运用例子来证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了优化,也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失败与成功,并收获了知识。

  三、设计探究实验,优化教学形式

  在教学设计的时候要设计一些学生能够理解的案例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一种熟悉感,感觉知识学习和生活实际有着很大的联系。例如在揭示铁生锈的原因时,课本中设置有几个小实验,教师可适当改进如下,并提前一两周在教室里进行实验:A在干燥洁净的试管中放上一个干净的铁钉,在试管口加胶塞;B把这个铁钉全部浸没在煮沸的水中,上面再加一层植物油;C一根洁净的铁钉放入有水的试管里面(水是开水,让铁钉露出来一半);D把干净的铁钉放在有盐水的试管里(同上);通过实验现象让学生在观察中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共同得出结论:铁生锈的原因是铁跟氧气以及水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食盐等物质能加快铁生锈的速度。然后,结合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提出问题:铝比铁活泼,但生活中铝比铁更耐锈蚀,这是为什么呢?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态度有所改变。

  四、实际运用中,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化学的知识点和我们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课堂教师开展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多观察生活,看看生活中有哪些化学知识。例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时候,为说明加维生素C可抗氧化,让食物保持新鲜,老师可以让学生回家做这样一个实验:用维生素C溶液浸泡一小块去皮的苹果,第二天观察反应,可长时间不变色。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联系被蜜蜂蛰后用肥皂水涂可以减缓疼痛;治疗胃酸过多时可用含Al(OH)3的胃药等。从化学的角度解释个中原理。课程教学强调让学生参与、合作、探究、创新的过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开展,要对知识获取有一定的重视程度,还要重视学生的获取知识过程,使“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实现有机统一。老师对课堂教学进程开展优化,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也不断提高。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12

  摘要:初中化学课程的课标要求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原理,同时要具有对化学实验的动手操作能力。尤其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新课标更是要求初中化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软实力,如化学创新精神以及探究性学习能力等等,化学实验教学既能够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是培养学生化学意识以及化学学习兴趣的重要教学方法,但是目前初中化学实验课程存在着客观以及主观上的诸多问题,需要教师打破传统教学的藩篱,积极探寻课堂创新策略。本文主要通过对化学实验的分析,探究初中化学实验课堂创新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创新改革措施

  初中化学课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基础理论教学,二是实验操作教学。从两者的关系来看,理论教学是实验教学的基础,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深层次升华,二者都是初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一不可。其中实验操作教学对于初接触化学科目对其充满好奇心的初中生来说是比较有效的教学方式,但是目前却渐渐陷入固守成规的泥潭,部分教师只顾依照教材中的实验安排教学,甚至将实验操作课当作是一种形式化的课程来进行教学,并没有深层次的对学生能力进行培养,因此,当前的化学实验课程需要进行创新改革。

  一、转变实验教学过于谨慎的风格,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目前,由于化学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比较多,教师在进行实验课堂教学时往往会表现的过于谨慎,生怕学生因为操作不当而损坏实验设备或者是出现危险状况,这样的教学方式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压力,并容易先入为主让学生认为化学实验必须严格按照教科书上的实验步骤来完成,完全不能进行创新研究,如此一来化学实验课堂的氛围容易变得死气沉沉,学生也不敢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来完成试验创新探究。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尽量为学生创造自由平等的交流探讨环境,给学生创新研究的空间,鼓励学生有新的好的想法积极与教师进行交流,获得许可后便可以进行操作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如教师在教学“溶液酸碱性的检验”这一实验操作课程时,教师完全可以打破仅利用酸碱溶液来进行实验操作的`做法,教师还可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提示苹果的汁液是什么味道的,是属于酸性溶液,还是碱性溶液,学生的回答是不肯定的,教师便可以带领学生检测苹果的汁液是什么溶液,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完全依照教材来进行教学,但是却在完成课堂任务的基础上引入了实际生活的部分,打破学生接触化学实验的恐惧感与陌生感,从而为学生以后进行深层次的实验探究奠定基础。

  二、实验目标要明确,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初中阶段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化学课程,因此对化学设计实验的相关步骤还未做到完全的熟悉,如果教师希望让学生以探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参与实验课堂的话,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细致且耐心的引导,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课题供学生去研究并设计实验方案,给予学生以初步的提示和引导,让学生能够明确实验目的,这样的做法可以给学生一个简洁明确的开头,避免学生在实验设计一开始就遇到难题从而浇灭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进行实验探究的平台,当然,教师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一定要细心观察,最好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实验操作上的失误,从而避免学生因为操作失误而出现安全问题。例如,教师在教学“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这一实验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实验室中对二氧化碳进行化学制作与提取,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创新实验方法,让学生可以对实验的操作步骤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并借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1]。

  三、把握课堂的重心,注重对学生的操作训练

  初中化学实验课堂的核心是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同时在学生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点的理解,但是有的化学课堂的重心发生了偏移,就是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不出意外,对理论基础知识的讲解比较重视,这本无可厚非,但是部分教师由于过于谨慎,导致了实验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用来向学生强调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学生仅仅具有小部分的时间来完成实验操作,最终容易导致学生进行实验的时间不足,无法完整的完成实验操作,从而起不到加深学生印象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应该注意把握课堂的中心环节,明确实验环节才是课堂的核心,教师应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实验操作训练。其次,教师应尽量改变传统教学中一些过程比较复杂的实验选择不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反而是通过观察教师的操作来学习记忆的方法,这样的教学方式容易成为教师一个人的课堂,学生不仅很难参与其中,而且容易走神,一旦漏过某些细节就会导致对实验操作过程的错误记忆,因此教师应尽量带领学生共同完成实验操作,让学生参与到实验过程中,从而起到加深学生印象的效果[2]。

  四、创新实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行化学实验课堂的创新主要需要广大化学教师的推动,只有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提升自身视野的开阔度以及开明度,才能真正让化学实验课堂的创新付诸行动。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当打破原来的守旧思想,采用充分激发自身主观能动性的方法来提升课堂质量,通过进行大量的创新实验研究来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趣味化学实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应的课题来让学生自行完成实验过程的全设计,再通过全班同学的比较和评比以及不适当地方的修正,来充分激发学生设计实验来解决问题的热情,为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作出推动。

  五、结语

  综上所述,化学实验课程的创新教学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巨大工程,初中化学教师应当积极承担起相应的教学创新重担,为提升初中化学课堂质量以及提升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1]张芳.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J].学周刊,20xx,(28):73.

  [2]苏日娜.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xx,2(7):112.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13

  摘要:传统化学课堂教学中,“课堂精力流失率”较高而“高效学习率”甚低,为了改变这一教学现状,我们积极进行了化学课堂教学改革,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我们尝试“学案教学”,在学案教学的指导下,教学成绩初见成效,接下来,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谈谈关于初中化学“学案教学”的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初中化学;学案教学;思考;探索

  “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在学案指导下,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教师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当学生拿到“学案”后,他们就能对课堂学习有所准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有了主动权和参与权。在课堂上教师不再是喋喋不休的讲授者,而是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及问题的排除者;学生在课堂上也不是被动听课的人,而是学习的展示者与参与者,是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

  一、对初中化学“学案教学”的思考

  1.思考初中化学“学案教学”的目的

  首先,实现师生平等。“学案教学”在实践中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具体化了,具有可操作性。通过学案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自主探索,这样他们亲自加入到课堂学习中,确立了学习的主体地位,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做到了教学中师生平等。其次,教会学生学习。每课学案中都有学习目标、自主探究、自我测评等内容,所以,有了学案学生在学习时就有了计划和目标。尤其在自主探究中,更启发学生学习时要实现的目标,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了学习和创造。再次,转化教师角色。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面对新课改,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成为学生学习路上的'引导者与启发者。而“学案教学”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它把教师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材的教法上转移到研究学生的学法上,促进了教师角色转换,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教师是编者、导者与拨者。

  2.思考初中化学“学案教学”的意义

  首先,“学案教学”方式使教学双方都获益。在“学案教学”的要求和指导下,教师在课下必须精心准备,研读教材、了解学生,只有做好充足准备,才能应对学生随时而来的“问题”,才能充分调控和驾驭化学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不再是做题的机器,而是学习的主人,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进入良性学习轨道,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和化学素养。其次,“学案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交流模式。传统教学模式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单向交流,但是“学案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师或学生与学生的多向交流沟通模式,在这种模式指引下,课堂交流的信息形成了立体式网络。在这种学习方式中,学生的思维被充分激活,展现了学生知识发生和发展变化的过程。最终,在“学案教学”的激励下,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课堂教学效益将再上升一个台阶。再次,“学案教学”把学习的权利真正还给了学生。在这样学习方式的指导下,学生学会了自己学习、自己探索,同时学会了创造。学生在课堂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位置,这是因为我们学会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了因材施教和扬长避短。

  二、对初中化学“学案教学”的探索

  1.编写学案

  编写学案是“学案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学案的编写要在研读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准备工作做完就是编写学案了。编写学案时,应把以下内容纳入:学习目标、自主探究、自我测评三大方面内容。其中学习目标应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自主探究应包含探究的知识点、探究的过程、探究的现象、探究的结论及对探究问题的思考与交流。自我测评主要是教师在编写学案时编写的一些符合本节课教学内容的试题,这些题目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特点。

  2.组织展示

  当学生把学案中的内容学习完了以后,就是展示环节了,在小组合作的前提下,选择一名代表把学案中的主要内容做一个简单的汇报,做汇报的目的就是展示自学成果。接下来,针对展示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把学案中的问题及学生的疑难问题一一解决。在展示和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启发和指导,以推动课堂讨论进程。

  3.解答问题

  学生在展示环节及讨论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这时候教师就要以适当方法给予讲解,尤其要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解答,关于问题的讲解不在多而在精。讲解完重难点内容后,教师还应对本章节内容进行针对性精讲、归纳和总结,提出学习要求与注意事项等。

  4.布置作业

  上面已论述过,学案中已经设计了一部分基础训练题与能力训练题,所以布置作业的时候教师要适当留白,数量太多会陷入题海战术的怪圈中,太少又起不到巩固的作用,所以,教师要精选作业题,让学生按照既定标准完成。如果教学内容过于简单,而且课上学生掌握得都很好,则可以不布置书面作业。总之,布置什么样的作业,教师要按照具体教学实践安排,做到合理、适度、恰当就可以。

  参考文献:

  [1]林杰.浅谈“学案导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上),20xx(08).

  [2]江伟.初中化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xx.

  [3]刘群.农村初中化学实施学案教学的实践探究[D].苏州大学,20xx.

  作者:陈小园

  单位:厦门市巷西中学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14

  摘要:在新时代的发展中,我国初中化学教学体系也出现了一定的改变,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都跟以前有了一些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初中化学教师没有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就会使得自身教学面临较多的困境。而本文先阐述了新时期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所面临的诸多困境,并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与动机、灵活使用各类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全面的探讨了新时期初中化学教学的改善对策。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教学;学习兴趣;教学方法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我国已经开始深入推行新课改在初中教学阶段的贯彻与实施,并且也给整个初中化学教学体系带来了显著的变化。在新时期,初中化学教学应该能够立足于学生自身兴趣,不断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灵活使用各类化学知识。但目前我国多数初中教师在实际化学教学中依然过度依赖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整个化学教学课堂显得非常枯燥,很难取得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分析新时期初中化学教学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突破方法。

  一、新时期初中化学教学面临的困难

  在新时期的发展中,我国多数初中的化学教学都存在较多的困难与问题,下面从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第一,一些学生感觉化学学科比较枯燥,在平时的时候完全提不起兴趣。特别是那些学习效果不高的学生,无法在化学学习中长期获得满足感,最终开始抵触化学学科的学习。虽然化学学科中具有实验课环节,但很多实验都是一些演示性实验,很难真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些情况都造成了学生对于化学产生了较多的负面感知,最终难以提高相应的教学效果。第二,化学教师在实际教学的时候没有灵活使用各类新型教学手段与方法,依然受到传统课堂教学理念的约束,在教学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没有真正关注学生的实际心理感知,最终很容易使得学生对化学产生较多的心理抵触。事实上,初中化学学科中的很多知识都在学生周围的生活环境中有较好的体现。如果教师在具体教学的时候,能够将相应的教学内容放到学生生活场景中,并灵活地使用各类教学方法与手段,那么就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多数教师在这方面还有显著的欠缺,最终使得化学教学也容易遇到各类阻碍,不利于最终教学目标的实现。第三,初中化学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各类资源的利用程度都比较有限,特别是实验资源使用方面,多数化学教师都仅仅只能按照课本内容来完成实验,使得各类实验资源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不仅如此,教师对于网络资源的应用程度也不高,无法利用互联网来提高教学效果。

  二、新时期初中化学教学的改善对策

  (一)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与动机

  首先,学生应该明确化学学习的目的`,为了应用化学知识和技能而学习,在认识到化学学习价值和作用的基础上,能够主动地利用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来解释或者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见的问题。其次,在激发学习动机上,教师还应该有意识地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学习的个人满足感。这也需要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从而帮助基础较差或者学习掌握知识速度较慢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此外,教师还要在教学目标和任务等方面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开对待,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满足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种满足感就能促进学习较差的学生自主地进行化学学习,提高他们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最终拉近化学学习的差距。

  (二)灵活使用各类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并弱化自身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师生互动的方式,积极调动学习不好的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避免课堂教学出现“冷场”现象。此外,教师还应该将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感兴趣或者能够接触到的东西相互联系。比如,在讲述自燃与燃烧的相关课程时,关于白磷的自燃现象,教师可以联系民间流传的“鬼火”的故事,向学生阐述“鬼火”实际上就是白磷自燃的现象。利用学生对“鬼火”故事的兴趣,调动那些学习不好的学生对化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充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

  首先,学校应该提供必要的实验教学资源。领导层面应该将化学理论知识教学和实验教学放在同一个位置,提供一些必要的实验器材与试剂。同时还要对目前学校正在使用的实验器材信息进行汇总和整合,及时更换那些落后、基本不适用的实验器材。只有保证实验器材和相关实验材料的充足,才能保证化学实验课达到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最终目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课堂教学中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只有器材充足,教师在实验分组的过程中才能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到那些学习不好或者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让他们发自内心的喜欢上化学课目,从利用各类有趣的实验课程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动力,最终达到降低学生化学学习成绩差异的目的。其次,学校还应该注意补充化学教学日常资源和网络资源的开发。在学校学习平台上构建专门的化学学习板块,并在板块上制定学生阶段学习流程图,并将这些流程图公布在化学板块的首页。这样那些学习差的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就能够占据进步最大的学生榜首,利用自我满足感督促他们进行化学学习。

  三、结束语

  在新时期的发展中,初中化学教学将会进行更为深入的变革。而要想保证化学教学体系能够适应各类内外部环境变化,并且较好地实现各类教学目标。初中化学教师应该真正立足于教学本身,不断地提高学生对于化学学科的兴趣。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该能够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的气氛,降低化学教学的枯燥性。除此之外,各个初中也应该充分重视化学教学,并且能够保证教师合理使用各类化学教学资源。特别是在新时期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也应该积极借用网络资源,最终显著提高化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谢新光.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J].教育教学论坛,2014(14):120-121.

  [2]王广峰.农村初中化学无效和低效实验教学的成因与教学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12):160.

  [3]李金芳,罗杨合.新课改下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贺州学院学报,2009,25(03):75-76+80.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15

  一、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一) 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化学教学应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感受化学的重要性,提高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体验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学时效的内涵及衡量标准也由过去注重知识传授倾向的时效观逐渐向“生命课堂”的时效观转变。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支撑和归结。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县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课堂教学形式上比以前活泼了,学生参与教学比以前积极了。但当前我县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还普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不彻底,部分化学教师课堂教学仍然以“师授”―“生受”为主,学生参与度不够;课堂导入无激情;课堂教学实效性不强;部分教师为单纯提高纸笔测试成绩搞题海战术,学生的课业负担重,致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教学效率不高,这些问题已严重影响我县整体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即能够促进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践证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受方方面面、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问题。聚焦课堂、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有效教学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近年来,国内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的课题也比较多,为切实提高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结合我县目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我认为其改革应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方面下功夫。因此我选择本课题,旨在通过以初中化学课堂作为研究对象,从课堂教学行为(导入、活动、作业设计环节)入手,探索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从而大面积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研究的意义: 通过开展“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与实践”的课题研究,对我县初中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困惑与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帮助化学教师走出误区,使我县初中化学教师更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及理念,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进行系统地梳理与提升,明确其教学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及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在教学实践中边教边研,努力实现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有较大的转变,提高教学研究能力;创造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有序的新型课堂,使学生乐于学习,全面发展,促进我县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课题的概念界定及研究目标。

  (一)概念界定

  1.初中化学:贺兰县中学九年级化学学科。

  2.课堂教学:是指学生在校学习时的第一课堂,即以教室、实验室为教学场所,以班集体为教学单位的,以40分钟为一个教学时段的课堂教学。

  3.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进步、有提高。具体而言是指使学生在认知上,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由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使学生在情感上,由不喜欢到喜欢,由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学习态度上,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即关注学生在三维目标领域上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

  4、策略:方法或手段。

  (二)研究目标

  1、通过理论学习和总结反思,寻求符合本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支撑。

  2、调研当前我县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 改变教师偏重于知识传授、技能训练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师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努力实践“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基本理念,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操作策略。

  4、创设教学情景,优化课堂教学,通过开展真实有效的互动教学,让课堂充满活力,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情感。改变学生偏重于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和能力的发展,促进“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形成。

  5、引领教师在“教中研”,在“研中教”,促使教师走专业发展之路,提高我县初中化学教师整体教研水平。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和遵循的原则

  (一)理论依据:

  1、辨证唯物主义关于矛盾的理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教学工作中无论教师讲的再多,也只能是学生知识、能力形成的外因,是第二位因素:而学生自身的认识、实践、反思才是内因,是第一位的因素。

  2、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外界施加的信息只有通过学习者的主动建构才能变成自身的知识。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来获得知识。因此,必须营造一个有利于师生互动的学习环境来与学生共同建构知识。

  3、互动教育理论:教育活动是师生间生命与生命的沟通;教学过程则是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活动。这个过程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产生教学共振。

  4、课改理念: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性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二)遵循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转变教师自身理念,充分认识“以学促教,以教促学”的意义,认识学生学习的“主体”。

  2、科学性原则。以我县各校学生实际开展研究,始终遵循课题科学化管理,课题组成员精诚团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承担子课题研究。

  3、实践操作原则。各校教研组积极开展“同课异教”“一课多讲”等各种类型的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进行有效教学实践研究,并及时总结,不断改进。

  4、适时性原则。各校课题负责人及时向课题总负责人反映课题研究情况,每月组织召开一次课题组成员会,总结阶段成果。

  5、广泛性原则。该课题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改变教师被动教和学生被动学的现状,以成就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大面积提高我县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经实践证明后,可将好的经验向全市范围内中学推广。

  6、评价激励原则。在课题阶段研究中,定期开展优秀教学设计、优质课评比并给予表彰奖励,并将选出的优秀课例、论文等向市、区教研部们推荐,力争高质量的完成该课题研究。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内容:

  (1)调查问卷

  ①了解新课程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

  通过问卷形式了解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学生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讲授、师生互动、自学为主、练习为主)作业布置等方面。

  ②了解目前我县各中学学生对于现有化学作业的认识。

  (2)课堂教学有效性因素研究。

  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支撑,对现行的课堂教学从教育的高度和学校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全面深入的微观分析,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观察、听课、跟踪研究;对课堂教学环节要进行分析研究;对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对课堂教学的时间和效益进行分析研究;对筛选、提炼的有效教学策略加以验证分析;探究课堂教学过程优化的方法。

  (3)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在课题研究中,突出探索当前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实际如何有机融合,让课堂“活”起来;将重点探究:情境创设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师生活动、生生活动方案,实现有效“互动”?如何优化作业设计,切实提高课堂效率,让教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提升。

  子课题:

  1、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情境创设策略研究

  2、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师生活动设计策略研究

  3、优化作业设计,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二)方法

  1、文献资料法。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现代教学理论及有关本课题的已有研究成果。

  2、调查法。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了解我县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教师作业布置情况,制定研究计划。

  3、行动研究法。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不同的课型有效情境创设的方法;有效的师生、生生活动的方案;如何优化作业设计。

  4、经验总结法。收集整理相关典型案例,在全县范围内交流、研讨。及时整理阶段研究成果,并上传。

  五、已经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

  成果:论文《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宁夏化学学会开展的20xx年度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一等奖。

  论文《提高初中化学试卷讲评课效率之我见》在宁夏自治区教育厅教研室、宁夏教育学会开展的优秀教学论文网上评选中获一等奖。

  参考文献:

  1、《化学课程标准》

  2、《走进新课程》

  3、《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成果》

  4、《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

  5、《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

  6、其他相关课题研究成果。

  六、研究步骤及分工:

  1、研究准备和启动阶段(20xx.9~20xx.2) 成立课题组;学习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指导;课题组成员培训、交流,收集资料;研究文献综述;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制定总的课题研究方案,开题报告。

  负责人:邢菊荣 岳淑萍

  2、实施研究阶段(20xx.3.~20xx.7) 第一阶段:(20xx.3~20xx.7)(1)、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2)、调查了解当前我县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具体负责人:郎海燕 蒙建甲 刘丽荣 牛春林 负责设计调查问卷,在师生中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汇总统计,撰写调查报告。

  (3)、开展复习课“课堂观察”活动。

  负责人:郎海燕 蒙建甲 刘丽荣

  第二阶段:(20xx.7~20xx.7) 根据研究方案,开展好各子课题的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实施,并由每组负责人中的第一个老师撰写子课题研究计划、实施方案并撰写子课题结题报告。

  子课题1、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情境创设策略研究 (负责人:岳淑萍 郎海燕 王峰)

  子课题2、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师生活动设计策略研究 (负责人:邬瑞 岳淑萍 马凯)

  子课题3、优化作业设计,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负责人:蒙建甲 刘丽荣 牛春林)

  (1)制定子课题研究方案,请专家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辅导。

  (2)以学校教研组或备课组教研活动为依托,开展 “如何有效导入――即情境创设”、“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如何优化作业设计” 集体备课研究、课堂教学观摩研讨;

  (3) 借助各种类型的公开课,进行有效教学实践研究,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4)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

  第三阶段:(20xx.8~20xx.7)

  (1)组织全县范围内观摩课、示范课教学研讨活动,开展优秀教学设计、教学案例、优质课评比活动,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并请专家指导。

  (2)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根据研究进度,及时调整实施方案。

  (3)整理材料,撰写教学案例、论文、阶段小结。

  负责人:邢菊荣 郎海燕 邬瑞 蒙建甲

  3、研究总结阶段(20xx.7~20xx.12)

  (1)对课题研究进行总结、梳理并展示研究成果,组织现场展示活动。

  (2)申请结题验收,出成果集,含论文、教学反思、教学设计、课例光盘等。

  负责人:邢菊荣 岳淑萍 郎海燕

  七、课题研究组织管理: 课题顾问:马桂萍(宁夏教育厅教研室化学教研员)

  安长忠(银川市教科所副所长 宁夏化学学会理事)

  李青萍(银川市教科所化学教研员)

  张学信(贺兰县教育体育局副局长)

  徐国福(贺兰县教育体育局教学研究室主任)

  课题组组长:邢菊荣(贺兰县教育体育局教学研究室化学教研员)

  课题组副组长:岳淑萍(贺兰一中教研室副主任)

  课题组成员

  郎海燕(贺兰一中初中化学备课组长)

  邬 瑞(贺兰一中化学教师)

  王 峰(贺兰一中化学教师)

  马 凯(贺兰一中化学教师)

  蒙建甲(贺兰二中理化生教研组长)

  刘丽荣(贺兰三中化学教师)

  牛春林(银川二十六中教师)

  八、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在我县已进行六年,教师教学理念已基本更新,教学方法在逐渐转变,能够积极配合此课题的实验。

  2、贺兰县委、政府、教育部门对此课题研究十分重视,给以大力支持。

  3、本课题组成员爱学习,勤钻研、善反思、具备课题研究的基本素质,有开展课题研究的经验和能力。

  九、研究成果形式

  1、各种实践活动的记录资料、文字材料。

  2、调查报告。

  3、教学论文、教学案例集,优秀课堂教学实录。

  4、完成《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与实践》结题报告。

  十、经费预算: 调研费:250元;资料费:150元;打印费:200元;其他:1500元

  以上费用合计:2100元

  总之,我们将以此课题为依托,引领我县初中化学教师走上研究、反思、成长的专业成长之路。建立完备的具有操作性的课题组研究制度,课题组长职责,课题组活动制度,在研究过程中会不断请有关专家、领导为我们课题研究工作进行指导,寻找智力支持,并按时上传课题研究阶段性材料,及时汇报课题研究进展,确保课题扎实有效地开展,最终实现课题的研究目标。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07-20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07-21

初中化学教学的论文10-09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10-08

初中化学教学小论文10-06

有关初中化学教学论文10-09

范例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的应用论文10-09

范例教学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应用论文10-09

如何抓好初中化学教学论文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