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毕业论文

生物化学论文

时间:2024-06-08 09:03:18 化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生物化学论文【精品15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物化学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生物化学论文【精品15篇】

生物化学论文1

  摘要:本文初步探讨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教学过程,包括常规教学课、小组讨论课、测试及课后学习中形成性评价的使用策略,弥补了传统的终结性评价的不足,以便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形成性评价;策略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联系基础和临床的主干课程,其主要研究生物体的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及其调控、遗传信息的传递等内容,历来都是医学生学习的难点。其难点首先表现为内容繁杂枯燥,知识点密集,尤其代谢系统酶类众多,机理复杂,学生容易记忆混淆,缺少知识点之间联系和综合性的应用。同时,原理和分子技术过程抽象、难理解,学生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握学习内容。此外,与临床实际结合不紧密,大多停留在基础理论的讲解之中,缺乏内容的临床案例拓展。医学生的生物化学知识内化程度不高,进入情况复杂的临床后,难以对所学知识进行熟练的应用。因此,在教学上必须寻求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知识关键点上必须设置频繁、及时、灵敏的反馈点,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进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的改进,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形成性评价是近年高校教改工作中十分关注的问题之一,其是动态的多进程的评价机制。它不仅是教与学的相互融合,也是师生互动的过程[1]。其本质特点是将所收集的信息主要用于改进教学与学习。通过对所收集信息的深入分析,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取得的成就,客观地识别学生距离目标的差距与不足[1]。形成性评价的使用能推动整个学习过程的发展。如何设置观察点进行形成性评价,这是整个评价过程的关键。针对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课程的特点,笔者尝试采用以下多元化策略来开展形成性评价。

  一、常规教学课中的形成性评价

  常规教学是指以教师讲授为主体的课程教学。每次上课前或课中用8—10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总结上节课或前面讲过的学习内容,在关键点设置问题,通过手机“蓝墨云班课”APP平台的举手、抢答等板块进行课堂表现记录和签到情况收集,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时了解其掌握情况,并给予及时的纠正和反馈。在实验课程中,针对实验课学生的学习态度、实验内容原理和操作步骤的掌握程度、实验仪器和工具的操作掌握和熟练程度、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完成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2],并将结果反馈给学生,进行实验报告改错、小结的二次评定。

  二、小组讨论课中的形成性评价

  小组讨论教学是借助校内外、国内外的优秀资源,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进行自学、交流讨论等方式寻找答案。小组设立PI制度,由组长做PI,负责安排执行项目。课堂上各组派出主讲人进行PPT讲解,其他各组学生可就该组的结果提出问题,共同参与讨论[3],最后由教师就学生的讨论结果及讨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点评。整个课程的形成性评价包括两个板块内容: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教师将针对情绪、PPT制作效果、讲课内容符合大纲要求并重点突出、能用自己理解后的语言回答问题、回答问题思路清晰、能高度总结和系统整合所学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并反馈给学生。学生评价包括小组自评和小组互评两部分。小组自评里包括积极性和合作性方面,负责人PI对组内其他同学进行评价,组内同学就领导组织能力、公平性对PI进行评价。许多文献显示,小组讨论教学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及创新能力。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笔者将其分为四种小组讨论课:CBL讨论、综合性作业讨论、调查讨论和实验设计。(1)CBL讨论:在氨基酸代谢和肝的生物转化内容中设置CBL讨论。教师事先布置临床案例,让小组进行自学、讨论、演讲、评价,最后辅加案例分析测试,以考察学习效果。(2)综合性作业讨论:在ATP能量计算、代谢网络内容中设置讨论。教师事先布置相关综合性作业,让小组进行复习、讨论、演讲、评价,最后辅加计算和生理分析测试,以考察学习效果。(3)调查分析讨论:在糖代谢—糖尿病的内容中设置讨论。教师事先布置调查内容,可以是糖尿病原理、诊断方法、预防治疗办法等方面,让小组各有偏重的去调查、讨论、演讲和评价,最后教师进行小结。(4)实验设计讨论:在基因工程内容中设置实验设计题进行讨论,让小组根据已学习的内容进行实验设计,并PPT汇报和评价。

  三、增加随堂和阶段性测试及反馈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利用手机“蓝墨云班课”APP平台在课程内容或阶段性课程内容学习结束后,增加几分钟的随堂测试。平台可以提供班级的整体完成情况分析以及每个学生的完成情况,教师可以针对这些数据,客观的分析课程内容的掌握状态,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试卷中所反映出的重点、难点问题或者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进行讲评,对问题突出的学生进行个别谈话和辅导,学生也可以通过平台查看自己的错误及班级情况,找出差距。阶段性测试完成后,教师要求学生完成试卷改错,并撰写测试分析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对本阶段知识的小结,重难点的理解及问题分析。任课教师将对试卷和分析报告进行第二次阅卷和评价,了解学生的反馈情况,其目的是让学生领会到测试并不是一个终结,而只是一个教学环节,一个不断弥补自身缺陷的过程[4]。此外,学生将完成一份针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内容的调查报告,让教师及时了解现行的教学学习状态,调整教学内容。

  四、课后的学习情况评价

  通过手机“蓝墨云班课”APP平台,设置问题讨论区,让学生课后进行思考、讨论并完成。教师收集学生在线时长、上线频率以及在讨论区反应出来的普遍问题,进行课堂评讲。此外,每个章节学习后布置作业,让学生在线完成,并设计作业后的小测试,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自我评价。教师收集测试结果,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新兴、热点问题,比如基因测序、基因芯片、基因检测技术等内容,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小综述,从而开阔学生的研究视野,建立科研思维,而且为今后提高解决科研课题的能力和论文撰写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2,5,6]。总之,形成性评价的核心就是不断反馈,不但能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也能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7]。其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上的有效实施,对教学双主体都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是教学效果提高的保证。

  参考文献:

  [1]拜得兰,于宏伟.形成性评价及其研究综述[J].读与写杂志,20xx,12(6):32.

  [2]陶怀,陈夏,宋岚,等.形成性评价考核在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xx,17(7):595-597.

  [3]郑凯迪,雷康福,毛孙忠,等.形成性评价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xx,33(1):136-137.

  [4]骆北刚.形成性评价:概念、原则、策略及案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xx,32(4):44-47.

  [5]曹妍,祁赞梅,曹雅明.形成性评价在医学教育中应用现状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xx,(2):23-24.

  [6]高上上.形成性评价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xx,17(12):1042-1044.

  [7]赵铭锋,吴淑华,刘鲁英.形成性评价在基础医学规模化班级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xx,(5):28-29.

生物化学论文2

  生物化学是揭示和研究生命活动本质及其机理的学科,是一门实验性的课程。合肥学院在环境工程本科专业中开设了基础生物化学实验,对其进行了一些改革和探索。

  1 实验教学内容优化

  基础生物化学实验的内容主要包括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制备和常用的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在设置实验项目时紧紧围绕这些内容,并在保留经典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一些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技能。如“多酚氧化酶活力测定”实验,该实验项目不仅是让学生独自测定马铃薯中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而且由授课教师先介绍实验目的和要求,学生以5~6人为1组,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文献,在预习、总结后再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待教师协助完善方案后由学生自己组织实验材料,然后进行实验。这种教学流程不仅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了多酚氧化酶功能,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并可提高其动手能力、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1]。

  2 对常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2。1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课预习

  由教师布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了解实验目的、原理和实验步骤等。然后带着问题听课,根据授课教师的讲解思路,在课堂上增加师生互动环节,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也可提高上课效率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1]。

  2。2 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改变以前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等教师讲完后再进行实验的老方法。教师只讲授实验目的,具体的实验方法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进行摸索和验证,教师在学生实验时进行巡视,以及时纠正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不规范操作[2—3]。对实验中出现的与理论不符的现象,尽量让学生独立思考。这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重视实验结果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将所见到的现象以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实验结束后对其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如果有某组学生的实验结果与其他组有较大出入,分析原因,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及实验所需要注意的事项,必要时重做该实验。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参与实验操作的主动性和实验分析能力,并最终提升了学生的.实验技能[1,4]。

  3 改革实验考核制度

  考核实验成绩是对学生所掌握的与实验有关的理论知识、实验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的评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对课题知识的掌握水平,可促使学生重视实验、认真操作实验,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改革前,考核学生实验成绩时主要为实验报告成绩,改革后为重点考核技能,除了每次实验前的预习报告和结束后实验报告成绩以及平时成绩外(占50%),加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以PPt的形式进行汇报,由教师打分,占该实验成绩的50%。

  将各种实验成绩合理地计入学生期末总评成绩,提高了学生对基础生化实验的重视程度,有利于学生养成实验前认真预习,实验中积极动手操作、仔细观察、主动提出各种疑问,实验后认真、务实书写实验报告的习惯[5]。

  总之,对基础生化实验进行改革后,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对基础生物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的成绩也明显提高。

生物化学论文3

  摘要:目的探讨探究式教学法在高职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91名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230人)和实验组(261人)。对照组完全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包括病例导入新课法、PBL教学法和课题研究型教学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学期末评价两组教学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学生课程满意度和考试成绩均较高,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高职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满意度、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法;高职;护理专业;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是护理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只有掌握生物化学知识和技能,才能为深入学习其他基础与临床课程奠定坚实基础。但生物化学内容抽象,缺乏直观性,学生不易理解,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1]。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积极探索,应用探究式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索精神,提升学生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教学质量。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我校20xx级护理专业专科学生1~4班。其中1、2班230人为对照组,3、4班261人为实验组。两组学生的入学年龄和成绩均无显著性差异,且所用生物化学教材、教学大纲和教学时数相同。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师讲授时,以教材章节框架为主线,以理论讲解为主、提问为辅,授课期间穿插少量病例,并进行简单解答。实验组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选用教学方法。笔者主要采用了以下3种方法。(1)病例导入新课法。例如在讲“氨的代谢”时,先向学生展示病例:患者,女,38岁,反复发作性昏迷3个月,每次发病前均有进食高蛋白食物史。今发病2小时入院治疗,此次发病前吃了很多虾。肝功能显示:血氨:167μmmol/L;ALT:174U/L。让学生思考:患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护理原则是什么?为什么进食高蛋白食物会引发该病?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讲授结束要求学生回答该病的初步诊断、诊断依据、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等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说出自己的看法,最后由教师加以总结[2]。(2)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中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在学习中解决问题。课堂上,提出探究性的问题为教学服务[3]。这里的“内容”可以是一节课上的某一个重要知识点。如在学习“维生素A”章节时,我们采用PBL教学法。具体教学流程如下:①设置问题:南北朝时期,王珂带母亲在山区躲避战乱。后来,王珂发现母亲的眼皮干燥,晚上看不见东西,便用弹弓打了几只乌鸦,用其肝脏熬汤给母亲喝,母亲的眼睛很快就好了。②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先提问,王珂母亲是缺乏哪种维生素?多数学生回答是缺乏维生素A。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王珂母亲得的是什么病?为什么缺乏维生素A会导致这种病?③学生自主探究: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每组4~6名学生,教师点拨指导,提醒学生哪些食物富含维生素A。④小组间交流:每组派代表发表意见。⑤教师总结:维生素A参与构成视觉细胞内的感光物质———视紫红质的构成,对弱光敏感,与暗视觉有关;维生素A维持上皮组织的完整性,所以缺乏维生素A将发生夜盲症和干眼病。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有:动物肝脏、鸡蛋、牛奶和胡萝卜等。(3)课题研究型教学法。这种模式对学生搜集资料、分析和处理信息能力有一定要求,教师需先对学生进行指导,并选取学生较熟悉、生活中较常见的课题展开探究学习,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述完糖、脂类和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后,我们从代谢角度分析糖尿病患者出现“三多一少”的原因,并要求学生制定一份糖尿病患者一周的食谱。①教师列出课题:制定一份糖尿病患者一周的食谱。②学生自由结合分组,一般4~5人一组。③学生分工,查阅相关资料。④学生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写出初稿。⑤教师组织各小组间交流课题研究结果。

  1.2.2评价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与理论考试两种方法,得到相关资料,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了解学生对不同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和教学效果的'差别[4]。问卷调查:学期末对两组学生进行生物化学课程满意度调查,进行χ2检验。理论考试:采用闭卷形式,总分为100分,通过期中和期末两次考试,采用u检验对两组成绩进行比较。

  2结果

  2.1两组学生课程满意度比较

  两组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经χ2检验,P<0.01,有显著性差异。

  2.2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比较

  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经u检验,P<0.01,有显著性差异。

  3讨论

  (1)应用病例导入新课法,提高了学生的病例分析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听课,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同时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理论与临床的联系,缩短学生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时间。(2)应用PBL教学法,教师先提出问题,在问题讨论及解决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教师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消化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3)应用课题研究型教学法,更能体现探究式教学的开放、合作、自主特征。教师对学生进行相关指导,如提醒学生如何利用网络、图书馆等查找资料,如何记录材料及其出处;要求学生汇报课题研究进展等,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必要的监督[5]。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探究是人类最基本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学习过程都必须探究。教师只有根据教学对象和学科章节特点因材施教,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出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董芳娟,魏增云,薄一览,等.高职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包头医学院学报,20xx,31(4):132-133.

  [2]张健.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xx,31(10):72-73.

  [3]田野,吕学儒,李树香.基于护理岗位需求的高职生物化学教学改革[J].护理研究,20xx,27(7):20xx-2019.

  [4]田野.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生物化学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xx,30(2):119-120.

  [5]夏炳成.一体化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尝试[J].教学观察,20xx,1(2):88-90.

生物化学论文4

  摘要

  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生物专业基础课程。为改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实验项目陈旧、学生缺乏主动性、考核评价方式落后等问题,我们进行了新的教学模式改革探索。通过优化教学体系、重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和考核方式,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等措施,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

  应用型本科是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的本科院校,是新型的本科教育和新层次的高职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生物化学既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也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随着20世纪生命科学的突飞猛进,生物化学的实验技术和方法都得到不断的拓展和创新。应用型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能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对增强科研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打下坚实基础。由于生物化学实验内容较多,知识面广,耗时较长,课时较少,迫切需要对生物化学实验进行教学改革探索。

  1、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1)加强实验内容的整合和挖掘。

  按照从基本技能到应用创新的设计思路,对实验内容进行了优化调整,分为基础性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和两个层次,拉近课堂知识与生产应用的.距离,逐级递进式地提升学生的能力。将验证型实验项目重新整合,缩短了学时数和项目数,使每个验证项目的内容均独立不重复,学生通过学习每个验证型项目,都掌握一种新的实验方法,学会新仪器的使用。同时,加强综合设计型实验项目的整合,挖掘出难度适中,能体现生物化学综合实验水平的新项目,将学生之前学过的化学知识和生物知识融合进实验项目,每个实验均让学生获得新的收获和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经过教学改革后,验证型实验每次由一个实验小组在教师的带领下,配制试剂溶液,准备实验仪器设备,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对各实验小组亲手示范、全面指导,确保学生掌握操作要领,明确注意事项,教会学生准确、完整地进行数据记录,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的分析。在综合设计型实验教学时由教师提前3—4周给出项目题目、主要研究内容以及达成的目标。学生分组,完成资料的查找、项目方案的设计和具体的实施步骤,提前2周于实验课后由每小组代表学生讲解小组的设计方案,学生相互讨论后,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针对实验设计中的不合理方法、无法提供仪器设备等问题进行修订。学生于实验前2——3天,在教师的带领下,准备好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原材料、试剂等,在课堂教学时,由学生自主根据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撰写实验报告,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几个项目的实施,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明显的提高,充分体会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为学生的科研和进一步深层次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采用PPT教学方法。

  采用PPT教学,将实验的原理、背景介绍、方法、步骤均以图文形式展示,加上教学视频的播放,对于基础验证型实验的教学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利用糖的呈色反应,学生通过PPT能直观的了解呈色后的颜色变化,比传统的文字描述更能体现实验应达到的效果。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能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提高基本实验技能操作水平。

  (4)采用多元评价体系。

  以往期末考试主要以操作考试为主,操作考试通常是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等常用仪器的使用,使部分学生平时不听、不学、不做,期末突击学习。我们将实验考试方法进行了改革,将考试分为四部分:平时考核(10%)、自主课堂设计(30%)、实验报告(30%)、期末考核(30%),突出学生应用知识及实践能力考核。平时考核包括教师提问作业、学习态度、实验整理等。自主设计实验考核成绩,主要以综合设计实验课程为主,以实验设计、实施和总结综合评价。实验报告内容要求不仅写明实验结果,更要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个人的心得体会。期末考核采用学生自主选择题目,自主设计方案并完成实验内容的方式,涵盖了生物化学实验课程需掌握的内容,考试方式灵活,考查能力全面,全面的反应了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

  (5)提高教师素质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以学生的角度审视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与学生交流沟通,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除了加强个人专业能力学习外,还要以团队形式开展教学工作,才能扬长避短,发挥更好的教学水平。

  2、对于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高等学校采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脱节现象在高校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也是制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生物化学实验是生物学的基础实验课程,通过对教学体系的整合、教学模式的改革、考核方法的优化,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多名学生申报了校级创新创业训练以及科研立项,获得资金资助的同时,很多同学已发表论文,并顺利完成了本科毕业论文,并在考研时选择生物化学相关专业,为高层次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课程教学改革保证了教学的高质量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小文,夏建国。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改革的若干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xx(1):107—110。

  [2]管骁,黄凯,李森。高校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J]。食品工业,20xx(1):219—223。

生物化学论文5

  一、配位化学、生物配位化合物简述

  1.1配位化学

  配位化学是在无机化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重要化学分支学科。1893年,Werner创立了配位化学,从创立到现在,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历程,配位化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在现代测试技术和量子力学理论技术应用到其中之后,配位化学更是获得了飞速发展,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上,配位化学都有了显著的进步。中心原子更加丰富,由以前的过渡金属、稀土金属元素发展到主族及非金属元素;配体也从以前单纯的有机分子或离子发展到氢、氮、氧、二氧化碳等;研究内容更加复杂深入,以前只是停留在研究配合物的合成和结构上,现在研究更加深入,更注重研究配合物功能和应用;研究对象也有了显著变化,之前只是研究简单的配合物,随着技术的更加成熟,研究的配合物也更加复杂。发展到现在,配位化学的发展已经超出了无机化学的范畴,逐渐独立成一个二级化学学科,同时配位化学在化学发展中还占据了重要地位,它既与化学中的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等联系紧密,同时也与很多学科密不可分,例如:生命科学、医药科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等。配位化学发展到这个状态,对配位化学工作者既是一个挑战,同时也是一个机遇,配位化学工作者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配位化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1.2生物配位化学

  生物配位化合物就是生物体内金属离子和生物配体形成的配位化合物。生物配体主要包括蛋白质、肽、核酸、糖、糖蛋白及脂蛋白等大分子,也包括一些有机、无机离子如有机酸根、碳酸氢根、磷酸氢根等,以及某些维生素和激素小分子配位体。在广义范围内,一氧化碳分子和氧分子也是生物配位体。生物体内的一些金属离子,如果单独来看,这些金属离子是没有任何活性和功能的,但是一旦与其他生物配体结合后,形成了生物配体,那么这个配体就会根据不同的金属离子、配位体、结合方式等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活性和功能。金属配合物在生物化学中以其重要作用因而占有重要地位,并广泛:存在生物体中,例如各种各样的酶,许多都是一些复杂的`金属配合物。酶的作用非常大,由于它的催化作用,使很多无法在实验室中完成的实验,得以在生物体内完成了。经研究,生物体内的能量转换、各种代谢、氧气的输送等过程也都与金属配合物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生物配位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概述

  2.1血红素、叶绿素等都是生物体内复杂的金属配合物,它们在生物体内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叶绿素是以Mg2+为中心的复杂配合物,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叶绿素的作用非常关键,它将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经过一些列的作用合成为复杂的糖类,以供植物生长需要,这个过程实现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血红素是以Fe2+为中心的复杂配合物,血红素与有机大分子球蛋白相结合即为血红蛋白。

  2.2血红蛋白自身是蓝色的,当与大量氧结合时则呈现鲜红的颜色,如果氧含量低则呈现蓝色,这也就解释了静脉血颜色暗,动脉血颜色鲜艳的原因了,因为动脉含氧量高,而静脉含氧量低。血红蛋白H2O(暗色)+O2血红蛋白O2(鲜红色)+H2O,这个平衡对氧气的浓度很敏感。

  2.3在肺的部位,由于氧气浓度较高,导致该平衡主要向右倾斜,氧气以血红蛋白配合物的形式被红血球吸收,通过血液的传送,输送到各个细胞组织,以满足各个组织新陈代谢所学氧气的需要。然而,CO或CN-这些分子或负离子,它们会优先与氧气分子,它们与血红蛋白会形成更加稳定的配合物,因此,血红蛋白会跟加容易与这些分子或负离子结合,这样就会造成血液对氧气输送量的不足,从而导致各个细胞组织缺氧,阻碍了各组织的新陈代谢,从而造成中毒现象,这也解释了煤气中毒和氰化物中毒的原因。

  2.4除了上述两种关键的生物配位化合物外,还有维生素B12、血清蛋白、固氮酶等都在生物体内发挥着重要作用。维生素B12是Co的配合物,血清蛋白是Cu和Zn的配合物,固氮酶是Fe和Mo的配合物。维生素B12是人体代谢和生长所必需的维生素,血清单位起着重要的免疫作用,固氮酶是植物固氮菌中的重要活性酶。正由于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这些生物配位化合物的重要性,世界各国对该领域的研究力度也逐渐加大,深入探索生物配位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能和一些反映机理,并进一步利用这些研究成果研发出一些仿生手段,该领域研究已逐步受到关注和重视。

  2.5除了上述的这些方面,在医疗药物方面,配合物也逐渐显现了它的优势,并已成功应用临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EDTA可以作为Pb2+、Hg2+等中毒的解毒剂;顺式[Pt(NH3)2Cl2]也称为顺铂,由于其在抗癌方面效果表现较好,因此已用做治疗癌症的药物。一段时间以来,人们深入研究了生物配位化合物尤其是金属配位化合物,主要目的是为了透彻了解金属配位化合物的作用机理和金属配位化合物生物体内机能的关系,从而能够更加明白生物体内复杂的运行机制,以便为一些病变的治疗提供更可靠、更有效的解决方法。然而由于生物配位化合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人们对于很多生物配位化合物还没有研究清楚,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发现。

生物化学论文6

  【摘要】 针对目前医学生的状况,生物化学教学应以优化、重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增加实践教学,多方面考查考核学生,积极地开展评教评学等活动入手,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生物化学;教学;思考与实践

  近年来,高校连续扩招,推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尤其是职业学院的招生量大幅度提高,对生源的水平要求放宽,使职业学院同学校、同专业、甚至同班级的学生文化水平、智力、素质差异加大,这给教学带来较大难度。现就高职院校护士生生物化学教学中在新形势下遇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讨论。

  1 面临的问题

  1.1 生源水平参差不齐 从我院近年来招收高护生中调查显示:普通高考招收高护生学理、学文学生各招一半;五年高职院校学生年龄从16~21岁,大多学生因年龄小、自控力差;由于地域的关系在我院蒙古族学生增多,班级的蒙古族学生占到20 %~85 %左右,大多数蒙古族学生汉语听、说、写能力均较差,语言便成为这些蒙古族学生学习的障碍。

  1.2 教学时数减少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院校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基础理论教育“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我医学分院本着这个原则,压缩理论学时数,增加实践教学时数,现生化课由原来90学时压缩到现在32学时,学时少,内容多,成为突出问题。

  2 思考与实践

  职业学院所招护士生参差不齐等学生方面的问题,以及教学改革的新要求,对生化课教学工作带来很大难度,但生化课作为医学很重要的一门学科,教师应认真思考,不断实践,在现有的时间和空间上认真把握学科特点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生化课讲出特色,学出成果,创出新路。

  2.1 优化与重组教学内容,以“实用”、“够用”为度 这就要求教师认真研究大纲、教材,做到有纲不惟纲,巧妙安排教学时间,灵活整合教学内容,根据教学时数既保持本课程科学性、系统性,又不失教材的整体性。又要在教学时数少的情况下,把知识教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仔细审视教学内容,深入挖掘内容的内涵,抓住内容的本质特征,在教学中不断学习总结,灵活编排教学内容,就一定能营造出引人入胜的课堂教学情景。

  2.2 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本学年我们主要采用分层教学方法:就是承认学生在差异的前提下,确定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有区别地制定出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设计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进度变换授课方式,创立评估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整体素质,促进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环境中求得最佳发展的'活动[1]。通过开展分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我能力的培养,切实贯彻了因材施教,提高了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当然,这种教学方法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 增加实践教学开展探究性实验 结合教学实践,我们把部分生化实验改为“先实验,后理论”,即采用“实验先行”模式开展教学。把原来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把原来课堂讲的部分理论根据教学特点搬到实验室上,这样把生硬的机械性教学转变为鲜活的开放性教学,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求知欲,加深了对知识的探求。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实践去探索,使其对事物认识记忆犹新[2]。通过生化实验教学改革把探究性学习和教育理论贯穿到生化实验中,把“实验先行”摆在生化教学方法研究的重要位置,增强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趣味性,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和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了教学质量。

  2.4 多方面考核学生使各层次学生都有所进步 考试考核是教师因材施教的调节手段,是控制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整、自我评价、自我改进的重要方法。因此要体现分析、检查、判断、导向、激励和反馈的功能。考试不仅要考察学生掌握生化课理论知识情况,而且要考察学生的认识能力、动手能力、知识转化能力、再学习和自学能力、创造能力,要达到以上要求,就必须改变单一的闭卷考试,而要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灵活的各种考试方法。本学期采用评价标准:平时成绩占10 %(包括考勤、预习、课堂提问等),诊断性考试占20 %,终结性考试占50 %,实验课考试占20%。

  2.5 积极深入持久的开展评教评学活动 开展评教评学可以总结好的教学经验和好的教学方法,也是不断总结不断探索的过程,使教与学达到良性互动。经常性开展评教评学活动,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与学习方法来,对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和学习方法得当的学生都是一个肯定,对那些教学不当的教师和学习方法存在问题的学生也是一种促进[3]。特别是本学期我们采用的分层教学方法,有很多方面不成熟,通过评教评学有助于总结经验及教训,及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调整。

  我们在高职院校护士生生物化学教学改革中,获得的一些经验值得推广,同时也有很多不足需我们改进、创新,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断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实践再实践。

  【参考文献】

  [1] 张凤莹,张徐宇,侯继丹,等.契约学习-培养护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J].卫生职业教育,20xx,24(3):76-77.

  [2] 刘武标.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xx,25(8):105.

  [3] 张旺凡.中等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几点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xx,21(2):63-64.

生物化学论文7

  高职高专的实验教学[1]是大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开发能力[2],设计思维、及提高创新意识起着奠定基础的作用。生物化学[3]是医学专业学生的基础专业课,是学好其它相关课程的基础;生物化学实验课是生物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独立动手能力,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准确地利用实验与理论的结合对开好生物化学实验课显得尤其重要。

  酶,蛋白质和糖是生物化学[4]主要的章节,通过本设计还可以将这几章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淀粉酶作为一种蛋白质可催化淀粉分解至葡萄糖。此外,酶主要有高效性,专一性,易失活及酶活性可被调节控制几个特性[5];基于以上几个性质,我们设计以下实验内容。

  1 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实验的设计

  取 5 支试管,试管 1 加入淀粉酶溶液 3 滴,0.5% 淀粉溶液 3ml;试管 2 加入淀粉酶溶液 3 滴,2% 蔗糖溶液 3 ml;试管 3 加入蔗糖酶溶液 3 ml,2% 蔗糖溶液 3 ml,试管 4 加入蔗糖酶溶液 3ml,0.5% 淀粉溶液 3 ml;试管 5 加入 0.5% 淀粉溶液 3 ml,蒸馏水 3 ml.然后于 37℃下震荡反应 15 min 后,分别加入 Benedict 试剂 2 ml,放入沸水浴,观察现象。

  我们发现,试管 1 与试管 3 均可使 Benedict 试剂出现砖红色沉淀,而试管 2 与试管 4 则无明显变化;结果表明蔗糖酶可催化蔗糖裂解至单糖,淀粉酶也可催化淀粉裂解为单糖,但是蔗糖酶不可催化淀粉,同样淀粉酶也不能催化蔗糖,这样就验证了酶的专一性。试管 5 由于没有添加酶,整个反应过程无明显变化,与试管 1 和试管 3 相比即可证明酶的高效性。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对唾液淀粉酶制备出现对浓度把握的.不一致性,造成实验现象的不一致性,有的砖红色较明显,而有的因为生成氧化铜的量少砖红色不明显,这种反而更验证了科学的严谨性。

  这部分实验不仅验证了酶的高效性与专一性,而且还体现出了淀粉与酶的关系,酶作为一种蛋白质可促使淀粉这一多糖逐步分解为单糖,单糖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砖红色沉淀紧密联系了化学知识,提高了本实验的科技性。

  2 易失活及酶活性可被调节控制实验的设计

  2.1 温度对酶的活性影响

  取 3 支试管,各加入 0.5% 淀粉溶液 3 ml,淀粉酶溶液 3 滴;分别放入 37℃,70℃,0℃中(淀粉与淀粉酶溶液在加入前,在各自的温度预处理 5 min),保持各自温度继续反应 10 min.然后取出各试管(将试管 3,试管 2 混合液分为两半,取一半放入37℃恒温水浴中继续保温 10 min 后,再加碘液实验),于白瓷板上滴加碘液,每凹两滴;在加入唾液后,每隔 1 min,各从试管中取出样品一滴,做碘显色反应,至其中一管不变色,则为达到无色。流水冷却各试管后(冰浴处理的试管不需冷却),立即于每试管中加入碘液 6 滴,观察颜色,比较反应速度并解释之。

  不同程度的淀粉水解产物与碘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如下所示:淀粉水解产物:淀粉→紫糊精→红糊精→无色糊精→麦芽糖;与碘的呈色:蓝色,紫色,红色,无色(碘色),无色。

  此反应试管 1 首先与碘反应呈现出无色(碘色),可以证明酶具有“最适温度”,在此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反应速度最快。试管 3 的一半与电反应为紫红色,说明淀粉只分解至紫糊精,说明酶的活性有所降低。而试管 3(0℃)取出的另一半放入 37℃后,反应速度加快,很快呈现出碘色,试管 2 则无明显变化。此现象证明低温使酶的活性降低,但未失活,而高温使酶失活。

  2.2 pH 对酶活性影响

  取 3 支试管,各加入 0.5% 淀粉溶液 3 ml,淀粉酶溶液 3 滴,各加入 pH=5,pH=7,pH=9 的缓冲溶液于 37℃恒温水浴中继续保温 10 min 后,再加碘液实验,于白瓷板上滴加碘液,每凹两滴;在加入唾液后,每隔 1 min,各从试管中取出样品一滴,做碘显色反应,至其中一管不变色,则为达到无色,立即于每试管中加入碘液 6 滴,观察颜色,比较反应速度并解释之。

  在本实验中试管 2 很快与碘反应呈现碘色,而试管 1 与试管3 在相同的时间内与碘反应呈现紫红色,说明淀粉只水解至紫糊精或红糊精诠释了酶的“最适 pH”,即过酸或过碱都会使酶的活性降低,反应速度减慢。

  2.3 抑制剂和激活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取 5 支试管,分别加入 1% 淀粉溶液 3 ml,淀粉酶溶液 3 滴,试管 1 加入蒸馏水 3 ml,试管 2 加入 1% NaCl 3 ml,试管 3 加入1% NaSO43 ml,试管 4 加入 1% CuSO43 ml 所示加入各个溶液,于37℃下反应。按 2.2 操作完成剩余步骤。注意此反应,要尽快操作,谨防抑制剂与激活剂加入前,酶已完成催化反应。

  在试管 2 与碘反应呈碘色时,试管 1,4 呈现紫色、红棕色等多种颜色,试管 3 呈蓝色,清楚地验证了氯离子(Cl-)在低浓度时增加了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为唾液淀粉酶的激活剂;铜离子(Cu2+)钝化了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是唾液淀粉酶的抑制剂。

  此实验包括三个部分,需要较熟练的实验经验与动手能力,温度这一实验中,不同的反应温度酶都要进行预热,抑制性与激活性实验时,确保试管干净,润洗一定要使用蒸馏水(自来水中含氯离子),在白瓷板用碘检测时一定要确保相同的时间,这样不仅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研态度。这部分实验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多糖性质的理论知识理解,促使学生从实验结果去研究为什么不同的糖会与碘反应产生不同的现象。

  本设计不仅诠释了酶的特性,让学生锻炼了动手能力,养成了认真观察、分析和研究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原因的思维,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淀粉酶作为一种蛋白质,可以催化淀粉水解至单糖,而这一过程可通过化学方法进行检测。加深了学生对各个学科相互之间联系的认识,为学好医学类知识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弥左,王兆月,邢立军 . 构建实验教学新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J]. 实验室科学,20xx(5):50-51.

  [2] 詹嘉红,蓝宗辉,宋凤艳 . 探究式教学法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xx,27(9):91-93.

  [3] 林子杰 .“酶的特性”一节教学中实验的选择与呈现 [J]. 生物学通报,20xx,48(1):31-33.

  [4] 王秀奇,秦淑媛,高天慧,等 . 基础生物化学实验 [M]. 2 版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69-173.

  [5] 詹嘉红 . 大学“酶的特性”实验改进与探讨 [J]. 广州化工,20xx,41(2):130-131.

生物化学论文8

  摘 要:生物化学这门课程信息量丰富,知识点很多,有大量需要记忆的内容,因此学好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许多学生在开始接触的时候,就感到无从下手,如何学好这门课程是许多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人在此文中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对学习过程、记忆方法及知识的系统化都做了表述,希望对学生寻找生物化学规律,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能有一些帮助。

  关键词:生物化学 兴趣 学习 记忆 总结 知识系统化

  生物化学是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命现象的学科。通过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代谢、营养、酶功能、遗传信息传递、生物膜、细胞结构及分子病等阐明生命现象。这门课理论抽象、代谢途径错综复杂,难学难懂难记,卫生学校的学生学起来难度很大,如何学好生物化学是每个教生物化学的教师都要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要培养同学们对生物化学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设新课时,学生好奇心都比较强,应利用这一特点,精心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例如,在讲解生物化学与医学的关系时,联系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常见疾病对人类的危害性教育学生,培养学习兴趣。通过声情并茂的讲述,使学生对此学科有探索心和好奇心,使第一堂课在他们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他们从“要我学”的被动状态转变为“我要学”的主动状态,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说过:他不赞成有人说他是“刻苦”学习的,因为他在学习中从没感到“苦”,相反,体会到的是无穷的“乐”。学习若能给学生带来快乐,那么学生一定会喜欢学习。另外,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教学,介绍这门课程的发展前景,如在医学上转氨酶用于肝病转氨酶诊断、淀粉酶用于胰腺炎诊断,治疗方面5-氟尿嘧啶用于治疗肿瘤。国防上,防生物战、防化学战和防原子战中提出的课题,如射线对于机体的损伤及其防护;神经性毒气对胆碱酯酶的抑制及解毒等,通过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三维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由单一的文字转化成生动的语言、丰富多彩的画面,可创造出生动直观的教学环境,给学生以多重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抽象、复杂、枯燥为直观、简明和生动活泼。

  2 做好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后复习

  预习是为了使学生对欲学知识作好心理准备,能够带着问题听课,增强听课的目的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预习是作为学习新课的知识铺垫,帮助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包括文字、化学用语、图表、例题等。预习的过程中对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为有目的、有计划地听课作好准备。听课主要包括听讲、观察和记笔记三方面。其基本要求是:要集中精力听讲,紧跟教师讲授思路,积极思考,多方联想;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应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能遵循观察的目的性、客观性、全面性和辩证性原则;课堂笔记应记纲要、思路、要点和问题,要及时做好笔记整理,要处理好听、看、想、记的关系。最高效的就是上课听不懂的下课马上去问,不会做的题目先想法自己解决,如果还是不会马上问老师。复习是消化和巩固知识的重要环节,在学习过程中,“温故而知新”就是这个道理,也就是说要在遗忘之前再进行巩固,多次巩固之后,记忆的信息就更完整,学习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3 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学习生化时学生反映最多的问题是记不住学过的内容。对于此问题我的建议是:首先必须分清哪些需要记哪些根本就不用记,如氨基酸的三字母和单字母缩写是需要记的,而许多生物分子的结构式并不需要记;其次要明白理解是记忆之母,因此对各章内容,必须先对有关原理理解透彻,然后再去记忆,最后记忆要讲究技巧,多想想方法,利用谐音记忆法可以把晦涩难记的生物化学知识变得流畅易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三种芳香族氨基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可记忆为“芳香老本色”。通过谐音处理,这些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新鲜,人体八种必须氨基酸可以总结为“一两色素本来淡些”(异亮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蛋氨酸、缬氨酸)。三羧酸循环可以概括为乙酰草酰成柠檬,柠檬又成α-酮,琥酰琥酸延胡索,苹果落在草丛中。

  4 总结建构知识模块,将知识系统化,活学活用

  生化的内容很多,所以贵在总结。对于代谢那方面,可以考虑画一个图,将各种代谢途径联合在一起,一定要看懂每个代谢的过程和分子生物学中的机理,。生物化学可分为为动态生化和静态生化两部分,静态部分是基础,必须记牢形成知识结构。动态部分四大代谢有着一个核心,就是乙酰辅酶A和三羧酸循环,这个东西在糖代谢就开始讲,所以在那时候起就应该每天一背。虽说实际上并不要求把三羧酸循环的全过程都全数掌握,但是学多了就会发现,如果能够掌握好三羧酸循环,那么氨基酸代谢尽管种类繁多但是很多氨基酸代谢都可以绕到这里,事情就简单很多了。另外一点就是乙酰辅酶A是个重要的转折点,因为丙酮酸脱羧生成乙酰辅酶A的过程是不可逆的。很多生化反应都可以可逆或者循环,但是乙酰辅酶A是比较特别的一个,它不能直接变回丙酮酸。此外,乙酰辅酶A还是合成很多东西的原料,别的都可以先不懂,但是这两个东西不懂就很糟糕了。把主要的代谢途径记牢,各类生物物种的代谢就能融会贯通了。在理顺本课程的基本框架后,应该全面、系统、准确地把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并找到共同点,把握规律,抓住主线,围绕这个主线向外伸展和上下联系的方法。

  总之,生物化学的学习是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讲,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只要我们在学习中多思考,多联想,定期做学习总结,查漏补缺,将知识系统化就可以学好。

  参考文献

  [1] 陈敏明.生物化学教学中强化学生记忆策略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xx(3):58.

  [2] 查锡良.生物化学[M].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xx.

生物化学论文9

  摘要:医学生物化学课程因其研究对象是生物大分子,抽象难懂,号称是“医学基础课的难点课”。而医学生物化学又是医学重要的基础课,怎样帮助本科生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我们从教师、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等方面提出解决策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方法;教学策略

  医学生物化学主要探讨生物大分子性质、功能和活动规律,知识点繁多并且抽象,特别是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与调控,过程错综繁杂,难以掌握规律,学生畏学厌学情绪普遍,多数学生学习效果不佳。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首要的问题是解决学生畏学厌学这个症结。学生的畏学厌学固然有课程较难的客观原因,但是老师的授课方法和技巧对于症结的化解是非常重要的。“不一样的将军会有不一样的士兵”,同样,不一样的老师会有不一样的学生。大学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导航员,不再是简单的传播知识者,而应该是学习动力和学习潜能的激发者,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汲取知识过程中的愉悦感、成就感会给学习者带来“学习是快乐的”心理暗示。因此,在困难的课程面前,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培养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要做到“主次分明、化繁为简、形式多样、平等交流”,善于帮助学生疏导和解决学习疑惑,激发学习主观能动性。以下笔者结合近几年教学体会,谈一谈如何提高学生对生物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

  一、精心备课、熟记课标与教材

  课堂是教师的舞台,课堂上的精彩需要老师精心备课,做到对授课内容烂熟于心。一堂精彩的授课,必须要做到“脑中有课标,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要在课堂上做到这样的驾驭自如,必须要精心备课。然而在这个多媒体授课时代,在多数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眼中,备课被纯粹地理解成课件制作,将要讲的内容全部放在ppt课件中,于是课堂上的感觉就是“老师跟着课件走”,而不是老师驾驭课件讲课。因此,充分认识备课的重要性,把握好备课的要点要素,是上好每一次课的前提。备课过程中,应该力求做到精读课标、深钻教材、细研学生。根据教学大纲认真撰写教案,要重点突出、主次得当、教学构思合理;深钻教材,既要求做到熟记教学内容,还需要掌握教材编写体系,理解各章节教学要求,做到“深入浅出”。深入就是教师要理解教材思想内容,适当拓展相关知识点和学科新进展;浅出,则是要求能用浅显的语言把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表达出来,让学生听得明白,理解得顺利。备课中,老师应该结合实际,合理构思教学情境、编排课堂活动,调动学生学习能动性。备课中还应该注意因材施教,根据授课专业和学生特点进行备课,做到“眼中有学生”。《生物化学》是医学各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不同专业所用的教材和教纲都不相同。因此这类通识课的备课和授课,更应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专业和课堂反应能力,实时调整教学方式和进度,使“教法适应学法”,这样才有助于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有助于教与学的统一。

  二、活跃教学,创设和谐课堂

  大学的教学,与中学阶段的教学有本质的区别。中学教学注重结果,以提高成绩为教学目的,以追求升学率为宗旨,教学的基本模式是考什么教什么,教什么学什么,是一种同化知识的学习机制。而大学的教学,注重过程,以能力培养、开发学生潜能为重点,以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是一种建构知识的学习机制。因此,在新的教学模式和繁多的课程面前,大多数大学生学习是吃力的,学习效率低下。这种情况在医科院校更加明显,学困生比例最高。因此,创设和谐课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观学习积极性。

  1.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动手、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教师授课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启发式教学方法适合于刚开始上课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的听课兴趣。在教学中,介绍具体知识点之前,可以先以专业相关的临床问题导出,提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课堂上有目的地寻找答案。学习糖代谢的生理意义时可以提出人长期不进食为什么会死亡?体内发生了哪些生物化学变化、生理病理变化?在学习脂肪代谢时,可以让学生先想想,为什么减肥时不仅要控制脂肪的摄入还要控制糖类的摄入?使学生带着问题在书中找寻答案解决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自学和自主思考的能力,并同时体现了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2.想象教学法。生物化学许多原理比较深奥、难以理解,大多数同学几乎都是死记硬背,如果在讲课过程中采用想象法可以使同学们简单、清晰、快速地掌握生涩的知识点。比如,在讲授蛋白质分子结构时,将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和高级结构(二级、三级、四级结构)与一根绳子形象地联系起来。一整条绳子可看作一个亚基,即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几条绳子相互缠绕、相互作用则为蛋白质的四级结构。通过这种形象地讲述,学生对蛋白质分子结构的抽象构型就变得形象化和具体化了。[1]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经过进位、转肽、移位3步后,肽酰-tRNA就从A位点移动到了P位点,在讲解时,可以把教师的身体比作核糖体,两只脚比作两个位点,左脚为A位点,右脚为P位点,左脚下(A位点)踩着一枚硬币(肽酰-tRNA),教师往左移动一步,此时硬币(肽酰-tRNA)就从左脚(A位点)移动到了右脚(P位点),这样不仅快速地解决了这一抽象的过程,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原来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3.互动式教学法。轻松、和谐课堂氛围是开展互动式教学必备的前提条件。互动式教学方式有:

  (1)问题式教学方式。可以是教师自问自答,也可以是教师提问,一层一层地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还可以是学生提问,并让其他同学运用理论知识一起讨论并解决问题。

  (2)主题讨论式教学方式。在每章内容上课之前,老师精选一些和理论知识以及临床密切相关的主题,让同学分好组,每组不同问题,搜集相关资料,制成幻灯片,当本章内容结束后,让学生上讲台来讲解所选主题,教师可适当给予提示。

  (3)学生授课方式。选择某些不是很难的章节,让主讲同学提前做好准备。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仔细阅读教材,寻找相关辅助材料,认真准备,当他们上台讲课时,要以鼓励和激励为主,讲完后及时作正面的积极评价。这种角色转换的互动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三、网络辅助,开展丰富的课外教学

  随着电脑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教学方式经历了“粉笔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的三级跳发展。网络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方便地下载教学材料、参与论坛讨论、进行学习自测;教师则可以发布教学通知与问卷调查、撰写教学博客、开展网络答疑、布置网络作业、分享学生课堂活动内容。显然,网络辅助教学增加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与交流,教师成为了网络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以帮助和服务学生学习为出发点,激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动性。此外,网络平台特殊的教学情境,让一些平时羞于开口的学生或学困生有了从容表达和交流的机会。所以,网络教学不但可以开展丰富的课外教学,还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意因素。情意因素属于非智力因素,主要指人的兴趣、情感、动机、意志和需要,情意因素的满足会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产生“乐学、好学”的内驱力,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认知因素。我教研室《医学生物化学》网络平台教学实践表明:进行网络教学后,学生学习情意明显上升,知识面更为广阔,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特别是临床案例的分析能力明显提高。网络平台教学,已经成为《医学生物化学》课程的第二课堂。该网络课程因教学成效明显,已经成为我校示范性网络课程之一,同时网络教学也成为了我校素质化教育的常规手段之一。

  作为传统的“难课”,《医学生物化学》一直是医学生基础学科学习中薄弱的一环。要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困”因素,一方面要教师要遵从高等教育规律,及时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并努力提升教学能力,掌握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创设和谐课堂;另一方面教师要合理处理“粉笔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的关系,协调好第一课堂与网络第二课堂的关系,要多方面入手,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情意因素,促进认知因素,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朱葆.生物化学教学方法的几点体会[J].生物学杂志,20xx,26(1):89-90.

  [2]庞小梅.怎样提高生物化学课堂教学质量[J].大众科技,20xx,137(1):147-148.

  [3]何幼鸾.浅谈生物化学教学改革[J].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20xx,4(2):81-84.

生物化学论文10

  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探讨高职涉外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内容选取的依据,编写出科学的、细目化的《生物化学》教学大纲、教学时数分配表以及一套以“精炼、实用”为特点“必需、够用”为原则,力求与国家执业护士资格认证相衔接,既能满足临床护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又能减轻教学负担,体现高职护理教育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高职涉外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校本教材,致使在非常有限的课时的实际教学中教师教有所依,学生学有所依、学有所获。

  1研究对象

  1. 1教师:承德护理职业学院,承德医学院,唐山职业技术学院3所学校的所有高职护理专业的基础课和护理专业课的60名教师。

  1. 2护士:承德附属医院、承德市中心医院、唐山市医院、承德中医院、承德市妇幼保健医院、滦平县医院、滦平县中医院、丰宁县医院、隆化县医院、隆化县妇幼保健医院、隆化张三营镇医院等不同临床科室的80名护士。

  2研究方法

  2. 1文献调查法:通过文献调查法,了解有关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大纲研究,根据20xx年新一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根据国家高职高专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以及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高职护理专业培养目标,以“精练、实用”为特点“必需、够用”为原则,走访学校生物化学、其他基础课和护理专业课资深教师,共同研究。确定高职护理专业36学时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分配。

  2. 2访谈法:走访上述学校的生物化学和其他基础学科的资深教师,确定生物化学本学科和后续课程需要的内容及其使用情况;广泛调研上述各医院,对护理人员的培养要求,确定生物化学中岗位需求的内容及利用率,调整课程设置。

  2. 3行为研究法:根据上述确定的36学时生物化学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分配及访谈结果和车龙浩、赵汉芬,李宗根分别主编的教材,编制:高职涉外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及本学科和后续学科需要情况调查表(教师用卷)和高职涉外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及临床应用情况调查表(护士用卷)。调查表中频繁应用指每月应用≥6次,常用指每月应用≥3 -5次,偶尔应用指每月应用≤2次。

  2. 4问卷调查法:向上述3所学校的高职护理专业的基础课和护理专业课的教师共60人,发放高职涉外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及本学科和后续学科需要情况调查表(教师用卷);向上述11所医院不同临床科室的护士80人,发放高职涉外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及临床应用情况调查表(护士用卷);无记名填写、三天之后回收,有效卷分别为58份和75份。

  3结果

  70%以上的护士和教师认为蛋白质、核酸、酶的结构与功能;维生素概念、分类、命名、生理功能及其与辅酶;水的摄入与排出;钠、钾、钙的代谢;酸性物质、碱性物质的.来源;生物转化的概念与意义;胆汁酸生理功能这些知识点频繁使用。60%以上的教师和护士认为血糖与糖尿病;血脂和高脂血症;氨代谢与肝性脑病;水的生理功能;电解质的生理功能;酸碱平衡调节;黄疸等常用。50%以上的教师和护士认为糖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一般代谢、血红素代谢过程;酸碱平衡生化指标;常用肝功能检查与物质代谢的联系等知识点偶尔应用。50%以下的教师和护士认为生物氧化和核酸代谢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知识点偶尔应用。

  4讨论

  4. 1 70%以上的护士和教师认为蛋白质、核酸、酶的结构与功能等知识点频繁使用,是因为蛋白质、核酸、酶、水,无机盐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与其它基础课和临床有着密切的关系;维生素与临床和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尤其是维生素的分类、来源、生理功能、缺乏症及构成的辅酶,由于酶的结构与功能与临床联系较多,故酶的概念、特点、酶原、同工酶内容,编写大纲时作为掌握内容,教材中作为精编内容。

  4. 2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再加上社会等因素,三高病人、心脑血管病人越来越多,所以60%以上的教师和护士认为血糖与糖尿病;血脂和高脂血症;氨代谢与肝性脑病等知识点常用,把这些内容作为学生熟悉内容。

  4. 3 50%以上的教师和护士认为糖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一般代谢、血红素代谢过程等知识点偶而应用,这就要求代谢过程简明扼要地编写,要求学生懂得重要步骤和结果能满足后续教学即可,作为了解内容。

  4. 4 50%以下的教师和护士认为偶尔应用生物氧化和核酸代谢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知识点删除。

  4. 5结论及研究成果

  4. 5.1结论:调查结果可以作为高职涉外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大纲和校本教材的编写依据

  4. 5. 2研究成果

  4. 5. 2.1编写“高职涉外护理专业18学时的生物化学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分配表及要求”。

  4. 5. 2. 2编写相应的校本教材

  4. 5. 2. 2.1教材编写原则:按着上述教学大纲,根据本课题对基础课、护理专业课教师和临床护士的调查结果,遵着“必需、够用”为原则,即前期基础课程服务于后期基础课程,基础课程服务于专业课程,即前而知识为本课程后而学习的需要做铺垫,本课程知识为后续课程学习的需要做铺垫,基础课程为专业课程做铺垫。以“精炼、实用”为特点,设计的知识点属于本课程知识系统化需要,后续所有课程均不需要的知识点一律删除。经重新整合后的教材,达到学生学习难度降低,涉及知识而更广,更接近专业需要的目的。此外,凡能与专业接轨的语言一律使用专业语言,避免增加学生不必要的学习负担。为突出涉外特色,教材要给出主要专业词的英文单词,增加英文专业名词,以帮助学生日常学习和涉外服务。

  本教材打破了生物化学原有的传统性、打破了生物化学课程结构的完整性、系统性,这使得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如何教是个有待探讨的问题。。本教材要求任课教师知识面要广,教师再不能只低头研究自己的一部分要注意开阔视野,打得开,收得进,与其他医学基础课教师,护理专业课教师经常交流,深谙生物化学与其他基础课及专业课的联系。本教材使用效果还有待经过教学实践和临床应用检验,这就需要继续跟踪和完善

生物化学论文11

  1生物化学实验技术与人才的需求

  现实的竞争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物化学实验的形式和内容必需与这一要求相适应,逐步淘汰陈旧过时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适应社会要求的必然趋势。近年来,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已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生物化学是生物技术、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医学等相关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而生物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化学知识,实际运用技能及科研能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生物化学实验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更好的利用生物化学实验来进一步掌握生物化学基本知识,就成为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2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措施

  2.1实验室条件建设

  实验室条件建设是学校的基础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各学校都比较重视,但由于各个学校的条件不同,在经费,实验室配置,师资等方面发展不平衡,就我学院来说,尽管我院为生物和食品工程学院,由于学科的发展目前不是院系的重点学科,由于生物化学师资力量薄弱,缺少团队的带头人,因此该研究领域,在实验室房屋分配及相应实验室条件建设方面存在不平衡现象,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不足,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教育教学的方向,在加大学科建设同时,加强生物化学实验的硬件建设,利用一切发展机会,进一步完善相关实验设施的配置,同时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2.2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

  为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我们改革的重点既要立足实际,又要大胆创新,打破传统模式的教学。大学本科的生物化学教学实验一般划分为示范性、验证性、综合性和设计性4个类型[2]。就目前来说,高校实验教学模式多以前两方面为主,诚然对于一些示范性和验证性的基础实验,在一定程度上应该说互补了理论教学,加深了学生对理论课知识的直观了解,同时在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方面起到一定作用。然而,这种统教学模式存在很大程度上的不足,比如实验若以示范性、验证性实验为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创新性思维等。21世纪高等教育要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显然必须改革注入式的实践教学方法,代之以多层次、启发式和开放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不仅学知识而是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并能在自己的知识面、认识水平和信息容量范围内,从分发挥他们的独立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智慧,已达到较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2.2.1确立多层次实验教学实验内容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是生物教学改革的核心和要害,现存实验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怎样改问题摆在每一个从事该专业教育者面前,根据我校相关专业,我认为在实验内容上确立多层次实验教学,将分为三个层次,即基本实验、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适当删减验证性实验,根据需要增加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将一些实用的科研成果转化到教学中来,形成从低到高,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前沿,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到培养综合能力的逐级提高的实验内容体系。这样使实验教学内容形成一定的层次和梯度,利于学生接受,在保证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的同时,有利于实用人才的培养。

  2.2.2启发式和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教学形式

  在实验教学方式上,摆脱老师单一讲,学生比葫芦画瓢单一的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模式,将启发式教学与演示实验、实验的电化教学及微机多媒体实验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起来,使实验教学实现趣味性、多样性。根据高校培养的目标要求,培养对象是有专门技术的应用型人才,要求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际的专业技术操作能力,为了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实验的原理,操作条件机械按部就班很难理解掌握知识及其运用。生物化学是一门相对难学而枯燥的课程,如何轻松而有趣的学习并接受这门课的知识,将抽象的理论易于被接受,本人认为教师的启发式教学和采用多手段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领域具有巨大的优势和应用前景。除了谈到的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外,老师还应该以浅显易懂、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2.2.3强化综合性和设计性试验

  在深化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遵循强化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原则,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融入丰富实验技术。综合生物化学实验具有实验技能的综合性,实验操作的`独立性,实验过程的可思考性。通过综合实验,一方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设计性试验是一种要求层次更高,旨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一种实验。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可以使学生的整体思考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创造思维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设计性实验教学往往把学生实验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实验初期,教师先根据自己的科研课题及实验室条件,要求学生查阅相关的文献,设计研究方法、路线、选择实验材料、试剂、并经指导教师严格的审查和科学的论证,实验方案可行性分析,最后由指导老师监督,学生实施实验研究,并分析整理研究结果。通过独立设计实验,文献查阅及对实际实验问题的解决,更好地巩固了理论知识,加深了对生物化学实验方法和技术日益发展现状的了解,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思维的能力,让学生亲自探索新知识,使自己成为发现者,这不仅训练了学生的科学方法,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对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及科研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3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3.1实验仪器设备落后

  生物化学是相对年轻的学科,发展空间较大,因此相关的设备、仪器及技术更新较快,实验室设备更新的步伐滞后,新设备往往是数量不多或者是欠缺,学生对陈旧落后的技术设备兴趣不高,直接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下降。实训的实验技术也不能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严重挫败了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积极性。

  3.2实验经费不足

  生化实验所用的仪器一般较昂贵,与之配套的一些实验设施及相关试剂价格较高。实验过程的消耗比较多,由于资金匮乏,许多实验只能是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或者是分组实验。严重减少了学生动手的机会,降低了学生亲自操作和相互配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严重妨碍了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创新性的培养和发挥。

  3.3实验室管理难度加大

  实现综合性实验及设计性实验教学后,势必会加大实验室的开放时间及增加实验室的利用时间。做综合性实验时可能涉及到相关专业的同学共同操作,实验室的流动人员较多,如果没有合理的管理和完善的制度,很有可能造成仪器的损坏及实验试剂的浪费。由于设计性实验比普通实验内容丰富,思路宽泛,不同学生可能选择不同的实验方法,出现问题的可能性会较多,所以设计性实验带给实验教学的难度将更大,这就促使教师必须花费更大的精力来备课,以便能够随时应对学生提出的和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些生化实验所需仪器较多,一个实验室可能不完全具备所需仪器设备,就需与别的实验室共同合作完成,需要与相关实验室管理老师协调才能完成实验。这些实际问题的解决,都要求教师作出正常工作时间外的付出。总之,为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应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改革。

生物化学论文12

  摘要:生物化学中总结的实验技术和完善的理论体系被用在多种生命科学的领域,尤其是在医学的科学当中应用最为广泛,但是生物化学的概念大都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很困难,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多的弊端,改变生物化学的传统教学模式,运用启发-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化学中的概念,促进学生的学习,文章主要分析了启发-互动式的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对启发-互动式教学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活动提出了具体化的建议。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创新

  生物化学是医学基础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但是很难学习和掌握,生物化学这门课就是理论到实践的总结,是把医学的基础课和临床课联系在一起的桥梁,生物化学这门课程在医学教育中找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学生要想学好医学,就必须学好生物化学这门课程,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运用启发-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加快学生对生物化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培养医学的创新型人才,促进国家医学的发展。

  一、运用启发-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原因

  (一)传统的生物化学教学模式存在弊端

  生物化学课程对于学医人员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从细胞信号的转导和基因工程到基因工程的调控和传递比如从三大营养物质到酶、核酸和蛋白质调节和代谢,等多方面的内容,知识网络体系比较复杂庞大。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生物化学学科的发展速度也非常快,生物化学知识体系更新比较快,不断地有新内容添加进来,但是生物化学的课时量一直都不较少,再加上生物化学的概念比较难理解,学生压根学不透生物化学这门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逐页教课的模式,由于生物化学的课时少、内容多,教师对生物化学的教学中呢过采取多媒体“满堂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只顾听老师教课,没有自主思考的时间,慢慢都形成了不思考,等待老师知识喂养的模式,不能让学生很好的掌握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对教师对学生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1]。

  (二)启发-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优势

  启发-互动式教学的含义就是在任课老师的指导下,合理的选择教学的教材,学生和老师之间要加强合作和有效的沟通,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学会主动的思考问题,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的效率和学习的效率。运用启发-互动式的教学模式首先可以增加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加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感情,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生物化学的理解,从而以最快的速度实现生物化学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启发-互动式的教学模式还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强化自身的专业知识,让教师主动的通过各种途径去学习。启发-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模式,促使教学的内容不断地丰富,吸引学生主动的去学习生物化学这门课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启发-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起点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避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主动的思考问题,学习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2],在课堂当中让学生主动的去思考问题,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性的医学类人才。

  二、如何把启发-互动式教学运用到生物化学教学中

  (一)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

  由于生物化学在课堂中需要讲解的内容比较多,所以在课堂上老师很少给学生留出来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的时间,慢慢的就禁锢了学生的思想,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增加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和课后互动的环节,让学生主动的思考问题,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还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课堂提问非常的`简单,很容易操作,可以增加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能力,不仅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还可以吸引学生主动的去学习,教师在课堂中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来回答,让学生主动的去思考,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而又与生活联系密切的问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的去思考,减少问题的困难程度,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率,提高他们的信心,比如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糖吃多了为什么会发胖?左旋肉碱减肥的作用机理有哪些等这样与生活联系密切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牢固的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课堂讨论的环节也尤为重要,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可以增加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对于同一个问题,通过课堂的讨论,可能会有多种解决方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轻松的学到知识。课后互动,主要是教师为学生留一些课后习题,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巩固,反思课堂的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的于老师进行沟通,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学活动的展开。

  (二)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模式

  把多媒体引入到生物化学的教学当中,优化教学的模式,丰富教学的内容,对生物化学的教学内容要精心的设计,运用多媒体的教学工具,在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中引入FLASH动画等,用来解释相关的理论知识难点,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模式,教师把教学的内容展示在大屏幕上,避免教师只念一遍理论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的去学习,结合屏幕上相关的图片或者是动画,深入的了解所学理论知识的内涵,促进学生的学习[3]。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生物科学这门课程对学生的意义重大,这门可能本身的学习难度就很大,再加上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些避免,学生很难学透生物化学这门课程,生物化学理论体系的不断发展,对学生学习生物化学这门课程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把启发-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引用到生物化学的教学模式当中,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开拓学生的创兴思维,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宋高臣,申梅淑,宗灿华,于水澜.启发-互动式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xx,04:324-326.

  [2]李慧娟,韩秋霞,崔志芳,田爱民,纪蓓.启发-互动性教学在"现代生物技术概论"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广西轻工业,20xx,09:188-189.

  [3]张树军,狄建军,白靓,穆莎茉莉,魏永春,张国文.启发—互动式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初步探索[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04:453-454+457.

生物化学论文13

  摘要:生物化学检验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岗位需求构建课程体系,对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体系进行全面优化,从而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打造适应临床岗位的技能型专业人才。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生物化学检验;教学改革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检验技术在现代临床疾病诊断、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疾病预防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生物化学检验在临床医学检验工作中占居支柱性的地位,它能在分子水平迅速直观地反映出疾病状态下人体的物质代谢质与量的改变[1]。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在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学科基础上融合而成的学科,也是一门基础理论和专业实践技术紧密结合的学科。当今生物化学检验内容日益增多,技术越来越呈现自动化、模块化、系统化,这对高职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促使生物化学检验教学需要面向临床应用进行改革。为此,结合生物化学检验课程特点和我校实际情况,我们对该课程的体系、标准、教学内容和方法、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改革与探索。

  1基于临床检验需求,积极完善高职生物化学检验课程体系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在各层次医院、血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检疫部门从事检验医学的医学高级专业应用型人才”。目前大多数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基本还遵循传统培养模式实行医学基础课、专业课、实验实习课按顺序分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以学科为中心,与现代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飞速发展相比,教学内容相对落后,且重理论轻实践。基于以上现状,我们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结合临床检验岗位实际需求,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和应用技能提升,符合就业需求的生物化学检验课程体系。高职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涵盖内容较多,学时有限,因而我们在原有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通过与医学检验专业从业人员广泛座谈,与相关平行学科教师充分讨论,充分参考现行医学检验考试大纲的基础上,以岗位技能需求为重点对该课程的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我校目前的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标准中总学时是94学时,其中理论课54学时,实验课40学时。理论部分主要由以下四大模块组成:首先是生物化学检验基本原理方法、技术和仪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的原理与应用技术模块;其次是人体物质能量代谢紊乱的'诊断酶学,实验室诊断项目的方法、技术和临床意义模块;再次是重要组织器官病理状态下的生物化学诊断模块;最后是内分泌疾病和体液相关标志物的生物化学检验诊断模块。模块化的课程标准便于随后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把握,也符合由易到难的学习规律,更加条理系统化,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实践部分学时比例合理增加,更能保证实践教学,同时加强学生技能的培养,符合人才培养目标。

  2注重教学实施,切实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

  2.1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生物化学检验课程的内容较多,各章内容相对独立,联系不够紧密。比如仪器检测系统的评价、校正、质控等部分基础知识内容因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求不高而显得“累赘多余”,肝肾的结构和功能、血气分析和酸碱平衡等基础知识又与生物化学课程内容有交叉和重复,而医学检验实际工作中的免疫比浊分析、体液肿瘤标志物测定、糖尿病急性代谢综合征(综合性实验)因为实验条件原因教学开展不到位,部分室内质控应用、实验室相关标准等常用的工作内容缺失,教材内容和检验师考试大纲要求也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备课,大量参考规划教材,积极利用网络查阅中外著作和文献,关注生物化学检验学科的最新动态和技术,进而在教学中不断补充新的内容,并且从中筛选归纳适宜教学讲授的重难点,使教学内容模块化和系统化。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同重难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讲述血糖、血脂、血中尿素测定等传统经典知识点时利用归纳讲授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可通过“探究法”和病例讨论法来讲授肝肾器官病变检测指标、方法和临床意义,利用PBL教学法开展免疫学临床检测知识的讲授。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手段也要与时俱进,教师应当积极建设优质、高效的学科网站,积极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开放式教学,制作重要章节的精品课程教学多媒体课件和名师讲课录像,供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巩固。提供师生互动平台,教师预留作业习题,学生能及时网上提问,有效沟通师生,增强教学效果[2]。

  2.2教师素质“双师化”,教材实用化

  高职医学教育着重定位于技能型人才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生物化学检验课程任课教师中具有双师资格的比例相对较少,与教学配套的教材又主要是由高校教师编写,有的教材在检验项目中没有详细讲述操作方法,也没有配套的相关实验教材,现有的实验教材多数落后于实际工作需求,且内容多偏向于基础性实验,使学生不能系统掌握实验原理和方法,这就容易造成学校教学与实际临床检验应用出现脱节,因而需要加大教师的双师化培养,鼓励教师考取执业证书,定期选送教师到医院或检验检疫部门相关检验岗位轮训学习,密切联系临床,切实做到教学相长。积极邀请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检验医师参与教材的编写和研讨活动,多编写符合高职医学检验专业生物化学检验课程的实用化教材和实验指导用书。通过教材的编写使任课教师自我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得到逐步提升,为更好的培养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2.3改革实验教学,教学实践一体化

  参照生物化学检验课程体系,合理制定教学与实验实践计划并严格执行,积极推行教学实践一体化,在理论课讲授以后安排对应的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趁热打铁”,避免出现“教与学”与“教与做”的分离。实验教学的工作开展上要积极向医院靠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购置新设备,积极开展新检测项目实践教学,增加学生的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上机实验操作,同时可以借助网络技术进行远程视频教学,进行模拟实践操作。依托我校的三所附属医院优势,定期积极安排学生到医院参观实践,学习临床先进的检验仪器,培养学生对生物化学检验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做到“见多识广”和“识多智广”。邀请医院的专家走进实验室共同讨论和制定实验项目并亲自指导学生实验。实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先进行正确规范的示教,强调规范操作的重难点,并能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合理分析,积极引导学生组成互助帮教小组,相互监督和学习,在提高学生实验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4合理开展课外拓展,加强职业综合能力培养

  目前社会的发展对医学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海无涯,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经过3年的学习,无论是走向工作岗位,还是继续向高层次深造都需要有持续性的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因而在教学之外需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在课外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专题讲座,邀请相关医学课程的教授开展分子生物学在生物化学检验技术中的最新应用,邀请医院的专家有针对性的进行实际病例讨论,分享经验和技术,讲述职业发展和实际工作中的问题。面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积极组织实践技能竞赛加强职业能力培养,同时选派有兴趣的学生参与综合性科研实验课题研究,教会学生利用检索技术查阅文献,并指导学生逐步进行实验操作,处理实验结果,在合理拓宽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促进并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真正做到不仅授学生以“鱼”而且授学生以“渔”。

  3构建综合、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

  目前高职医学生物化学检验课程考核主要是通过闭卷的理论考核、平时实验报告和出勤率、实际操作的实验考核进行总体评价,而且多在学期期末进行集中考核,这样容易造成学生临时抱佛脚,没有全面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同时因为考试主要围绕课本所学内容,容易与实际职业需求脱节,造成学生就业过程中的眼高手低。因而我们要改革考核评价体系,优化理论考核内容,改革闭卷考试方式,增加平时、期中阶段性考核,增加实验考核的比重,引入医院专家指导实践技能考核,构建综合性考核评价,真正做到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3]。

  3.1优化课程题库,理论考核阶段化和网络化

  针对资格考试和职业需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实际教材不断优化生物化学检验课程专业试题库。题库中涵盖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单选题和X型题)、简答题、论述题等多种标准试题,每一题都标示有难度系数、题型、章节等信息。教师可以进行灵活选题组卷,系统也可以进行随机组卷。教师可以分章节或是在期中阶段性选题组卷进行平时考核测试,将同样知识点试题打乱顺序利用数字化教室进行快速考核和成绩汇总,既避免了试卷考试作弊,又能及时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效果[4]。

  3.2实验考核的仿真化

  生物化学检验是一门对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实践操作能力既展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又客观反映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同时是学生职业素养的体现。该课程的实验考核就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对考核方式和手段积极改革,设置仿真化的实验考核场景,邀请医学专家同行、专职理论教师和实验教师共同组成评分小组,考核内容也以临床检验中的常规测试项目为主,学生抽取题目,进行操作和答辩,评分小组给出综合评分[5]。这样,实验考核才能更加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生物化学检验技术也越来越先进,这就要求对生物化学检验课程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要进行不断地完善和优化。高职医学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服务于医学卫生事业,同时医学卫生职业的发展又为高职医学的人才培养提供了积极的方向,因此坚持“以职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理念,才能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医学检验人才。

  参考文献:

  [1]庞新跃,李欣.临床生物化学与生化检验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xx,28(24):49-51.

  [2]石玉荣,梅传忠,武文娟,等.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xx(5):96-97.

  [3]周师洁,徐良贤,殷嫦嫦.242例医学检验学生生物化学实验操作考核结果分析[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2):117-120.

  [4]张琼,张朝霞,郑铁生.《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课程网络教学的设计思路[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xx,34(17):2341-2343.

  [5]欧阳惠君.《生物化学检验技术》教学考核与资格考试融通的改革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xx,11(20):136-137.

生物化学论文14

  摘要:转化医学强调基础成果与临床实践的融合,以更好地将基础理论和技术应用于疾病防控。近年来,转化医学已得到了广泛认同,然而我国目前医学生物化学教育中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脱节的现象仍然存在。本文结合了国外先进的生物化学教育理念,探讨了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引入转化医学理念的必要性及其实践性。

  关键词:转化医学;医学生物化学;教育

  生物化学为后续免疫学、药理学等课程的开展奠定基础,在医疗工作的应用中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是医疗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学科。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层出不穷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已越来越多地融入到基础医学以及临床医学中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等全过程,打破了基础与临床医学之间的屏障,直接关联实验室和病床(benchtobedside)。在转化医学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以理论授课为基础的学习”教育模式已逐步发生改变,取而代之的是以临床实践为最终目的的目标性医学教育模式。就生物化学而言,其教育理念、实施方式、考核与评估体系等方面也同样亟待改革,在继承传统教育方法优点的同时,还需充分考虑与临床实践的结合,从而实现“从课堂到临床,从临床到课堂”(classtoclinicandclinictoclass)的良性互动。

  1双向转化的教育理念

  对于包括生物化学在内的基础学科教育而言,转化医学发展背景下的教育模式强调专业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双向性:脱离了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临床医学将失去根基;没有了临床实践,医学生物化学研究就迷失了方向,失去其存在的生命力。因而,双向转化的教育理念,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政策规划中也得到了重视。本世纪以来,美国、英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投入巨资加强转化研究的同时,在其发展规划和鼓励政策中也强调了双向转化的教育理念[1-2]。

  例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在其临床和转化科学基金(ClinicalandTranslationalScienceAwards,CTSAs)的资助中,也将教育方面纳入其考量因素。再如,欧洲科学院科学顾问委员会(EA-SAC)曾建议“建立转化医学的新途径”,并在其中指出加强教育和职业培训的要求。在此背景下,部分医学院校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改革以教师和理论教学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引入从生物化学的角度对临床问题的解读,使医学生物化学课程中晦涩的知识点更加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师生互动,填补医学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间的“鸿沟”,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3-5]。

  2生物化学教学中引入转化医学思维的国际经验

  2.1美国的生物化学教育探索

  美国医学院校的认证标准《医学院校的结构和功能》(《FunctionsandStructureofAMedicalSchool》)中,明确规定包括生物化学在内的四年本科教育为进入医学教育的必要基础。美国医学院校基本上采取了4年的医学预科教育、2年的医学基础教育加上2年的临床医学教育的课程体系。在美国的医学入学考试(MedicalCollegeAdmissionTest,MCAT)中对生物化学有明确要求[6]。在课程组织上,为在生物化学课程中引入转化医学的思维,不少美国大学强调采用基础与临床医学相结合、跨学科的整合课程模式,以培养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运用基础医学知识解决健康问题和疾病的能力。例如,哈佛大学临床与转化医学中心将人才培养纳入哈佛整体规划,强调了学科交叉。而美国的职业医师资格考试(UnitedStatesMedicalLicensingExamination,USMLE)以及美国国家医学考试委员会(NationalBoardofMedi-calExaminers,NBME)提供的学科考试,也强调了临床实践与基础知识的融合。在此背景下,一些医院也强调了其作为具备转化医学思维的教育科研机构的特点。例如,圣犹达儿童研究医院实现了“从实验台到病床”的相关联,强调其作为顶级的教育科研机构,在基础研发与临床应用间的紧密结合的特色。

  2.2加拿大的生物化学教育探索

  早在1969年,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University)医学院即提出了以“以问题为中心”(problembasedlearning,PBL)的学习模式。在转化医学发展的大背景下,该思维在包括生物化学在内的学科中得到了更多的推广。其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学生自行建立知识体系:医学生物化学知识点抽象、枯燥,教师应以临床上实际案例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引出所要讲授的内容,内容讲授完毕后再回归到案例对知识进行应用。这不仅对于学生理解知识创建了一个较好的环境,引导学生自行建立知识体系,同时也将转化医学的思维贯彻进了教学,利用实际案例的'问题进行现场模拟,明确医学学习目的。

  2.3英国的生物化学教育探索

  英国医学总会(GeneralMedicalCouncil,GMC)[7]20xx年颁布的关于医学教育的标准《明日医生》(Tomorrow’sDoctors)中就规定了课程中至少要提供10%的时间用于学生选修;学生应有足够的时间用于自主学习,同时医学院校必须积极鼓励在教学中应用新的教学技术。在医学课程和临床实习的安排上,均应注意基础和临床知识的整合。在转化医学发展的背景下,包括生物化学在内的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间的整合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例如,伦敦帝国学院专门为硕士研究生设置了“转化医学路径”(pathway-translationalmedi-cine)的课程,其中不少内容涉及生物化学与临床实践知识间的整合,例如肺动脉高压的线粒体功能障碍、分泌型磷脂酶检测的临床验证、Apelin作为肝癌治疗的预后指标等。再如,利物浦大学成立了转化医学研究所,并将包括生物化学在内的基础科学与临床实践之间的教育整合作为重要的内容。

  3我国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引入转化医学理念的思考

  当前,我国的医学院学生在学习医学生物化学时,大多并没有接触过临床,对临床疾病的诊疗和生物化学的相关性缺乏直观了解。尽管应试型的知识记忆不无用处,但直观感受的缺乏,导致其对临床应用意义的思考相对较浅。因此,将医学生物化学的教育与适当的临床见习相结合十分必要:

  一是生物化学理论知识学习与临床见习的结合。在临床见习过程中,使医学生能够从临床角度掌握生物化学等知识,把生物标志物的临床诊断意义等讲解带入其中,就可以使医学生更深地体会到所学课程与临床实践之间的关系,进而引导其在未来更深地认识转化医学的真正内涵。

  二是生物化学理论知识学习与科学创新思维培养的结合。转化医学的实践,是对基础医学成果的延伸与发展,因而需要学生打破思维定势,从患者的临床需求出发来认识所需学习的生物化学知识,进而形成将所学理论知识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联系起来的思维“惯性”。

  三是生物化学知识学习与科学研究的结合。转化医学的研究仍处于动态发展的过程中,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都需要学生在临床实践的同时,发现感兴趣的或医学上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而拓展已有的生物化学知识边界。因此,在生物化学的学习过程中,也可鼓励学生围绕临床问题,开展一些基础研究,或者对最新的研究进展作介绍。

  由此可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法改革的深入,在围绕提高医学院学生生物化学的课程设计、教育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法改革方面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鉴于医学生物化学课程属性的特殊性,其在转化医学思维的教育中或可作为试点课题,促进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以及整个医学教育体系的完善。

  参考文献

  [1]赵玉沛.加快转化医学发展,促进医学模式转变.中华医学杂志,20xx,91(4):217-219

  [2]周伟敏,钟狂飙.本科医学院校转化医学教育路径探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xx,7,4-5

  [3]郑学明,徐顺高.医学生物化学创新性教学改革与实践.考试周刊,20xx,0(76),7-8

  [4]李晓荣.深化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改革,促进医学创新拔尖人才培养.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1):140-143

  [5]AfsharM,HanZ.Teachingandlearningmedicalbio-chemistry:perspectivesfromastudentandaneducator.MedSciEduc,20xx,24(3):339-341

 [6]GeneralMedicalCouncil(GreatBritain).Tomorrow’sDoctors,20xx

生物化学论文15

  一、高职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目标

  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卫生事业发展需要,能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从事临床医疗和预防、保健工作,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临床医学专门人才。

  二、生物化学学科特点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主干学科,它在医学教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兼具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在临床疾病的诊治方面,如抗菌药、抗癌药物的作用生化机理及体液中特定酶类的检测支持疾病诊断等都离不开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技术;在基础研究方面,如蛋白质和核酸分离、纯化、分析及鉴定等生化技术也已广泛地应用于免疫学、组织学及药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为了让学生意识到利用生化这门工具书去更好地学习及扩充医学专业知识,我们生化教学工作的开展围绕学生自身特点和生化的学科特点,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将生化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通过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和建立合理评价体系以提高教学互动的实际效能。

  三、生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时不足

  课时不足是大专院校课程存在的普遍现象。医学生物化学教学周课时仅为3小节,且随着新知识的不断增加,各学科的教学课时普遍不足。因此,如何增强教学效果,为学生课后复习和自学提供条件才是一个积极的措施。

  2.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反思

  目前医学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和教改,几乎都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进。“以教师为中心”,以满堂灌输的传统教学模式方式传授书本知识,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把学生看做是外部环境刺激的被动反应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知识的特点是:①学得不完整,知识点空泛,知识面脆弱;②惰性学习,无法在需要知识之时运用;③学法不灵活,无法在新的或类似的情境中迁移应用知识。因此,改变医学生物化学传统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其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提高医学生物化学课程学习成绩,是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一个十分有意义的课题。

  四、教学内容设计的依据

  1.职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要求

  生物化学作是职业助理医师考试笔试考试内容,所占的分值大约10分左右,所占的分值比例虽然不是很高,却是教学的考试科目和职业助理医师考试笔试考试内容,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理解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等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基础,学生对生物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与理解存在很大的影响。通过对学生专业课程的考核成绩与生物化学的考核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生物化学成绩较好的学生相应的专业课程成绩的平均分也高于生物化学成绩平均分较低的学生的专业课程的考核成绩。进行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也反映这部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能力要高于生物化学平均成绩较低的学生。因此,对生物化学知识学习,不仅是学生参加职业助理医师考试的.需求,更是学生进行进一步专业知识学习的知识结构基础,怎样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专业知识构建,有效地与学生专业特征相适应的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是进行教学内容设计的重要依据。

  2.学生进行专业课程学习的知识要求

  生物化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学生在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对专业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将专业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比如:疾病产生的内在机制、药物作用原理、疾病诊断的依据和临床检验数据的应用等都与生物化学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将生物化学知识与临床专业课程的知识割裂开来,去学习和理解专业知识的内容,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内容的理解和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工作实践专业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如何开展好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为学生在后续的专业学习和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不断地提高专业素质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是进行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

  五、教学思考

  1.教学方法

  (1)因材施教,优化完善教学内容。生物化学作为前沿科学,其进展快的特点,专科的教材相对滞后,所以在授课时,教师应选好教材,划分知识点。此外,还要注意前沿知识的补充,如在学习遗传信息的贮存与表达的基本过程的基础上,提及学生可能听说过的基因克隆和基因治疗,由克隆羊多莉的来由,展望基因器官移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其课后查阅相关文献,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职医学生由于基础薄弱,在学习中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和不自信的表现。所以我们的教学工作要善于从他们的优点去激发学习兴趣,注意他们的弱点激起其主动学习的斗志。过去传统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虽可保证教学的量但是没法有效确保教学的质。由于缺乏活力,不利于培养创新开拓型高素质人才。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引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对临床疾病发生的生化机理组织讨论中加深他们对疾病诊治的理解;加强生化基本知识与专业课程的联系。如在血糖调节的教学中,首先介绍糖尿病的例子,引导学生讲出糖尿病的“三多一少”、“高血糖及糖尿病”后,由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症状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给予少许自由讨论时间后让学生充分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和初步的尝试分析。其次引出用幻灯片制作出“三多一少”的生化和生理病理机理动态的流程示意图来解答问题并顺便说明治疗思路,使学生理解胰岛素促进糖代谢作用,同时联系生理学胶体渗透压及水平衡的生理学相关内容与临床诊治的联系,培养学生医学理论知识到临床实践的迁移能力。最后用中常见糖尿病患者和尿毒症患者静滴葡萄糖时为什么要加适量胰岛素这个问题引发学生课后的思考,促进学生的自学。

  (2)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形成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在生物化学教学中,有些概念和性质仅仅通过理论讲解显得很空洞,很难使学生深刻理会。而在理论讲解的基础上,结合直观的实验现象,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并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酶学是生物化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酶活力是反映酶的性能的基本指标,但是单纯的理论讲解总显得索然无味、力不从心。通过“唾液淀粉酶活力的测定”“蛋白酶活力的测定”“酶的抑制与激活”等实验,使同学们对酶活力的概念及其测定有了清晰的认识。生物化学是一门内容极其丰富且发展迅猛的学科,也是生物、医药、农业、食品等众多学科的专业基础,这使得生物化学一方面容易引发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又比较难学。生物化学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需要大量的记忆,但是单纯的死记硬背不仅无济于事,还会抹杀生物化学的活力,使得理论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因此需要进行理解性记忆,并随时进行归纳总结、融会贯通。生物化学实验是加深理解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例如,在“蛋白质的两性反应和等电点的测定”实验中,通过观察在加酸、加碱过程中,酪蛋白溶液酸碱度的变化和沉淀———溶解情况的变化,形象、直观地展现出蛋白质的两性解离过程,使同学们切实理解了蛋白质的两性解离性质和等电点的概念;它能够使抽象的生物化学理论以形象、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来,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采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联系临床,提高学生兴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可使一些抽象难懂的概念变为具体的可观察的画面,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易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生化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此外,还可化繁为简,便于记忆,提高学生信息处理和运用的能力,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和兴趣,开阔视野,更好地引导学生,达到学而有效之目的。多媒体教学还可帮助学生学习和探究知识的教学过程,从而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学习和研究,有效地弥补教学时数的不足,缓解有限的教学时间和不断增加的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

  2.教学评价

  针对生物化学教学特点,包括理论和实验教学,应将生化课程期评总成绩分解为平时成绩、实验报告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20%,对一些在临床工作中能够运用到的知识点,在课前、课中、课后采用提问、讨论或问卷的形式考评。比如为什么运动过后肌肉酸痛,一段时间过后又可恢复正常?人处于饥饿状态体内物质代谢变化情况如何?为什么痛风症患者不宜吃海鲜火锅?让学生尝试用所学过的生化基础知识来解释临床疾病的生化机理,以有效反馈学生对知识的分解归纳的掌握程度,保证课程教学的作用。实验报告成绩占总成绩的30%—40%,学生通过做实验及课后报告,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教师通过实验报告作业的批改了解学生的生化基本理论与技术的联系及应用。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60%~70%,教师考前的出题侧重生化基本知识及其迁移应用的考核,考后注重学生的答卷分析,这样方可达到良好的教学互动。

  总之,高职临床医学专业教育主要是培养基层临床实际应用型专业人才,通过生化课程的教学改革,使学生获得学习生物化学知识的思路和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专业学习和临床实际工作中,真正达到开展教学活动的目的。

【生物化学论文】相关文章:

生物化学论文06-07

生物化学研究论文05-20

生物化学实验的教学论文10-06

关于运动生物化学论文10-09

生物化学论文范文10-05

生物化学研究论文[精]05-21

非生物化学专业生物化学的教学体会论文10-08

化学专业生物化学教学论文10-09

有关中职生物化学教学论文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