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医学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论文范例
1通识教育的概念及与专业教育的关系
通识教育(generaleducation),又被称为一般教育或通才教育,来自于西方的教育思想家。国内外教育家对通识教育的涵义解释是丰富多彩、见仁见智的,但在各自不同的阐述中,达成共识的是:通识教育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教育方法和内容,而是一种教育理念,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德性,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1]。第一个把通识教育与大学教育联系在一起的是美国博德学院教授帕卡德(A.S.Packard)。之后,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印度、俄罗斯等诸多国家也有类似的教育理念与做法。20世纪末通识教育理念进入我国大学教育界,众多教育家对通识教育与我国提出的素质教育、自由教育和通才教育等教育进行了辨析,通过辨析,逐步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推行这一教育理念。通识教育具有多样化与联系性的特点。正确理解它的多样性与联系性,是把握通识教育科学内涵、促进通识教育实施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识教育理念与专业教育的有效结合能较好地解决近代以来大学教育极端专业化和功利化所带来的一些弊端[2]。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两者的关系中,存在许多争议,作为医学院校专业课程的一线教师,笔者较为认同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关系,也就是说医学院校对于学生从事专业工作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必须通过其专业课程学习进行培养,但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始终贯彻通识教育理念,并指导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等),以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激发学生作为医务工作者的人文意识,倡导学生加入到基层卫生组织服务队伍中去。
2医学专业生物化学的专业地位
总体而言,其内容包括五大板块:人体的化学物质组成,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人体的正常代谢及调控,遗传信息的表达与调控,肝脏、血液等重要器官与系统的生物化学[3]。通过五大板块内容的学习,为医学各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和后期实习及临床工作奠定基础。临床上各种疾病发病机制的阐明以及诊断、治疗与预防等都需要生物化学提供必需的理论和技术;利用其理论和技术,护理专业可以更好地进行临床护理与康复指导,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可以更好地理解检验项目中各指标代表的临床意义,药学专业则可将其理论、原理和技术用于指导药物研究、药品生产、药物质量控制与临床应用。
3运用通识教育理念指导医学专业生物化学教学
3.1以通识教育理念指导扩展内容的选取
3.1.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生物化学学科发展历史悠久,近年来又有许多重大进展和突破,教学中可以时间为线串联、国别为线并联讲解学科发展史,并重点讲解我国人民为生物化学的发展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早在四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会用粮食酿酒,而酿酒用的曲实质就是酶。“药王”孙思邈用中草药治疗维生素缺乏疾病;《本草纲目》一书中记载了444种动物代谢产物和分泌物。近代留美生物化学家吴宪对于国际生物化学贡献斐然,但热爱祖国,终身保留中国国籍。1965年,我国科学家实现了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的壮举;1994年,中国作为唯一发展中国家参与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协助这项盛大计划的顺利实施和完成。2002年,我国科学家宣布中国水稻“精细图”完成[4]。这些知识既体现中国人民的智慧,又展现了现代科学家利用所学建设祖国、回报祖国的伟大壮举。作为青年学生,要用饱满的学习热情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投入学习与工作,实实在在地热爱祖国、建设祖国。
3.1.2通过教学内容讲授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理念
生物化学由于其内容包括机体化学组成和物质代谢及调节等知识,所以很多知识点与健康生活理念息息相关。比如,在“物质代谢”中讲到糖异生概念和甘油三酯的体内合成途径时,强调生活中部分女生“以瘦为美、节食减肥”观念和行为对身体带来的不利影响,指导学生培养“健康是美”“管住嘴迈开腿”的正确观念;在“肝的生物化学”中分析肝脏的“物质代谢中枢”重要作用,强调吸烟、饮酒、高脂饮食对肝脏功能的损害,培养学生远离烟酒的良好生活习惯;在“水代谢”讲解中强调机体每日所需水量为1500ml,而在饮用水中能更好地被机体吸收和利用的是白水。
3.1.3通过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医学生就业的主要去向是各级医药卫生相关组织和单位。医药卫生组织和单位是社会部门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尤为重要。在生物化学教学中,恰当结合教学内容引入社会热点,组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比如,在“蛋白质的化学”章节中增加婴儿奶粉中掺入三聚氰胺以提高奶粉中蛋白质含量的文字材料和对婴儿造成损害的图片资料强调食品安全的重要性[5];在“核酸的化学”章节中强调名噪一时的核酸广告宣传的营养价值没有理论依据,即核酸并非机体必需营养物质;在“维生素”章节中强调维生素补充的每日需要量以及过量补充脂溶性维生素可能产生的副作用,揭露一些厂家广告夸大产品作用等现象。通过在教学内容中渗透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3.1.4通过扩展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明确职业方向,制定职业规划
生物化学学科在近50年来蓬勃发展,众多科学家通过缜密的实验设计、反复的实验研究、仔细的实验分析一步步推动着学科的进步,他们也因此获诺贝尔奖垂青。这些科学家各有特点,通过介绍他们的人生和科研经历,帮助学生明确职业方向,树立远大职业理想,有目标地学习和生活。
3.2以通识教育理念改进教学形式,丰富教学手段
3.2.1引入微课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我校参与了国家级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有适合医学专科层次的微课资源。所以,学期初,教师发布微课资源,鼓励学生课前做好预习,课后做好复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现代教学节奏以及就业后面临的执业和职称考试。
3.2.2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实验教学是生物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目前各校的教学调整,许多学校压缩了实验课学时,将重心放在了理论教学上,这与通识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学生素质培养相冲突。因此,在保证各专业学生实验教学学时与条件的前提下,于经典验证性实验开设后增加设计性实验,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2.3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机会,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学生习惯于依赖和接受,缺乏独立思考。针对这种现象,在通识教育理念指导下,笔者尝试在学期初将班级学生分组,将简单章节,如维生素的概念与分类、部分疾病的生化病因等布置给学生,各小组充分准备后,将收集整理的材料制作成PPT,每组展示和讲解[6]。结果发现,学生不仅喜欢这种形式,课堂学习氛围好,而且知识点掌握得更为牢固,在考试中该部分得分率更高。课堂上,给出肝脏检验报告单,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指标来自于哪个章节,血清中谷丙转氨酶等升高或降低有什么临床意义,并形成小组报告,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指导性教育理念,与专业教育是相辅相成、渗透共生的关系。正确认识和理解通识教育理念,能帮助专业课程教师在挖掘教学内容深度的同时,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的广度,提升自己的认知层面;同时,在通识教育理念指导下,激发专业课程教师对教学形式和手段不断变革,满足现代化教学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需求,最终培养出优秀的医学专业人才,满足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陆一.从“通识教育在中国”到“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16(9):17-24.
[2]张慧洁,孙中涛.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研究综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5):81-87.
[3]何旭辉,吕士杰.生物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4]何丹.浅谈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生物化学》绪论教学体会[J].教育界,2012(33):142.
[5]何丹,姜建辉.浅谈医学生物化学教师的备课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4):66-67.
[6]何丹.浅谈提高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效果的优化措施[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2):47-48.
【医学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基础医学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10-09
关于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化改革论文10-09
探析医学专业生物化学改革实践的研究论文10-08
高职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改革分析论文10-08
医学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论文10-11
涉外护理专业生物化学课程设置的调查论文10-08
生物化学检验教学改革探索论文10-11
PBL在现代生物化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10-11
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实践探索论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