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教育论文
摘要: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性。作者通过实践得出了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应为:明确目标,实施全程调控策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策略;基于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策略;小组合作,关注全体学生发展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在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所追求课堂效益或效率往往就是让学生牢记各知识点,会做化学题,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就是分数。虽然就掌握化学知识和掌握化学基本技能这样的课堂教学也许是有效的,但却忽视了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仔细审视当下的课堂满堂灌、填鸭式、高耗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课堂失去了生机,课堂氛围是死气沉沉;有的课堂的确很“活跃”,但只是形式上追求“热闹”,实际上学习目标并不明确,时间观念不强,而且对教学内容的处理随意性也很大,导致学生根本学不到真正的东西。这些现象或做法不仅造成了课堂教学的无效或低效,而且漠视学生成长和健康发展,同时也不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有效教学”概念自17世纪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发表《大教学论》始,就寄希望于通过“班级教学”和扩大教学规模来提高教学效益,从而实现以“一个教师可以教很多学生”。直至目前,人们仍然希望通过“有效教学”来追求教学的高效益、高效率和高质量。显然,不同的时期人们追求教学有效性的着眼点不同,但总体上看,有效教学研究的着重点仍然是由教师如何有效地传授知识向教师如何促进学生开展有效学习转变。
根据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结合了数位优秀化学教师的教学经验,笔者将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概括为五个维度,15个指标,具体内容20条。
根据以上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和化学学科特点,我们提出了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一、明确目标,实施全程调控策略
实施这一策略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表述课堂教学目标;
(2)确保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3)有效实施教学调控策略。如笔者设计根据以上策略制定的《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三维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解的基本规律;
(2)电解池中电极反应的书写;
(3)掌握电解原理的重要应用,如电镀、金属的电解精炼、氯碱工业等。
过程与方法:分析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电解实验培养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宏观现象和微观本质的关系,领悟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我们可以看出有效实施教学调控策略由其重要,教师发挥积极调控的有效性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自我调控,可以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应调整教学目标。二是细节调控。三是教师要灵活调控。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教师在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时,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才能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策略
教学中,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关键是教师要为精心创设学生学习情境。学习情境通常包括问题情境和心理情境两方面。
首先是问题情境的创设。如笔者在讲《沉淀溶解平衡》这节课时,在网上下载了溶洞的形成的录像,从声、图等,根据课程的需要进行了修改,课堂上录像的播出,明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抛出了问题“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浓盐酸现象是什么?”从实验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想要进一步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又设计了问题:
(1)硬水中含有较多量的ca(hco3)2、mg(hco3)2,加热后,得到的锅垢的成分是caco3、mg(oh)2,可以用什么试剂将水垢除去?
(2)吃糖为何会出现龋齿?等生活中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开展思维活动。
教师设置问题情境时需要注意:
(1)应具有真实性,最好是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或感受过的,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2)具有针对性,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3)具有一定的思考性,要通过情境刺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的活动。
其次是课堂心理情境的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情境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将产生重要而长远的影响。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情境通常需要教师有高尚的人格魅力、丰富的教学情感、恰当得体的语言、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等,并以此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有效的学习。
三、基于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策略
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主要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基于问题的学习”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探究,而学生的探究又是基于问题的,这是一个教学策略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教师应:
(1)努力为学生创设探究式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探究活动;
(2)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使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增强学生探究的信心,使学生对探究活动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3)训练学生掌握探究方法。科学方法是科学探究的核心,它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平台。
(4)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探究精神。学生的探究式学习的结果和目的并不是要解决什么科学难题和有什么重要的科学发现,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探究学习的机会,培养探究、创新的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为其将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基于以上策略,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的时候应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问题探究。教师设置悬念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如:“如何除去自来水中的余氯,以适合养金鱼”的问题,从学生比较熟悉的自来水不能养鱼这个生活常识入手,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设计学习情境,显得自然、真实,使学生感到亲切并产生兴趣,他会思考如何能为小鱼创造一个比较舒适的生活环境,然后通过各种途径来解决问题。
(2)方法探究。教师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设法找到多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中,我们可以启发学生:从实验来探究燃烧条件;从生活中的实例来探究;可以从网上下载些图片引导学生来探究等方法。
(3)实践探究。如课题“中国各地区水污染情况分析”,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参观、收集、阅读、讨论、实验等活动,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完成课题。
(4)实验探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实验仪器、开放实验室,让学生独立思考,设计出独特的解决办法来。
(5)合作探究。教师设计任务,鼓励学生在同伴的协助下完成任务。
四、小组合作,关注全体学生发展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中只有竞争没有合作的弊端,通过学生之间积极的人际交往,加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沟通,并以集体促进个体进步,这样,课堂教学成为一个既有集体生活、又有个人自由表达,既有相互协作又有个人自主探索的“学习与生活的共同体”,促进了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整体提高。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了广大教师在课堂上普遍采用的学习方式。在学习小组的组建上,大家采用的策略基本上都是依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按照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实行分层搭配。教师这样划分学习小组的初衷,是希望小组成员之间能够实现团结合作,优势互补,最终实现各小组之间的均衡发展。如我们可以在每个小组中选出化学成绩较好或较喜欢化学的学生,为“化学代言人”,在遇到较难化学问题时为本小组发言。从而可以增加小组同学的自信,也可以促进不同小组间的竞争。
我们所提出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是为了建立合适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教学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转变学生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方式和参与效果,提高学生化学学习成绩,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任长松.探究式学习 ——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靳玉乐.探究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刘知新.化学学习论[m]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5]高剑南,王祖浩.化学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育论文10-10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育管理改革解析的论文10-08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育管理改革解析论文10-08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化学习题教学的论文10-12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论文10-08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改革论文10-11
新课程化学课堂教学策略初探10-05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