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毕业论文

会计论文修改

时间:2023-04-01 09:26:43 会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会计论文修改

  会计论文要怎么修改,以下还小编整理的关于会计论文范文。

会计论文修改

  合并报表时递延所得税抵销的简便方法【1】

  【摘要】:合并财务报表中的递延所得税处理,一直是个难点问题。

  注会教材对该问题的某些方面阐述过于繁琐,而某些方面又并未涉及,给初学者造成不少困扰。

  本文以案例的形式,阐述其核算的简便方法。

  所得税核算由于涉及所得税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内容的交叉,原本就是一个难点问题,而合并报表中的涉税问题,更是难上加难。

  目前的注会教材对此问题的某些方面阐述得过于繁琐,而对某些方面又根本未曾涉及。

  本文结合案例,具体说明合并报表中的递延所得税核算简捷方法。

  一、内部交易形成的存货发生减值时,如何简便确定合并报表中应抵销的递延所得税?

  目前的注会教材只阐述了内部交易形成的存货如何抵销递延所得税,未涉及发生减值时的会计处理。

  对此笔者的思路是:当内部交易形成的存货发生减值时,首先要比较合并报表中该存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确定合并报表中应有的递延所得税余额。

  然后将其与个别报表中该项交易原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余额比较,由此确定合并报表中应抵销的递延所得税余额。

  解决该问题还有一个更简便的方法:①当内部生产成本<可变现净值<内部购买成本时,由于合并报表中内部交易形成的存货,其计税基础是内部购买成本,账面价值为内部生产成本,形成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实质为存货成本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交易利润,而原先个别报表中确认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为内部购买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之间的差额,因此在合并报表中应抵销的递延所得税就是可变现净值与内部生产成本之间的差额形成的。

  ②当可变现净值<内部生产成本<内部购买成本时,由于合并报表中需要确认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与个别报表中原先确认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金额相等,因此在合并报表中不再需要对个别报表中原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进行调整,维持原金额即可。

  举例说明如下:

  例1:甲公司拥有乙公司70%的有表决权股份,能够控制乙公司财务和经营政策。

  2013年10月20日,甲公司从乙公司购入B产品400件,购买价格为每件2万元,价款已支付,乙公司B产品的生产成本为每件1.6万元。

  2013年甲公司将上述B产品对外销售300件,每件销售价格为2.4万元。

  2013年12月31日,甲公司结存的B产品可变现净值为170万元。

  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下同)。

  分析:由于甲公司能够控制乙公司,故它们之间的内部商品交易必须抵销。

  (1)常规处理思路:当B产品的可变现净值170万元高于内部生产成本160万元(100×1.6)时,站在合并报表角度,B产品没有发生减值,因此要将个别报表中计提的30万元存货跌价准备抵销。

  另外从合并报表层面,这100件B产品的计税基础为200万元,账面价值为内部生产成本160万元,形成了40万元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需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10万元(40×25%),将其与乙公司个别报表中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7.5万元(30×25%)比较,需要增加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5万元(10-7.5)。

  (2)简便方法:因为内部生产成本160万元<可变现净值170万元<内部购买成本200万元,在合并报表中需增加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为2.5万元[(170-160)×25%]。

  抵销分录如下:借:营业收入800(400×2);贷:营业成本760(300×2+100×1.6),存货40。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30;贷:资产减值损失3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2.5;贷:所得税费用2.5。

  例2:假定上例中其他条件不变,只是结存B产品的可变现净值变为140万元。

  (1)常规处理思路:当B产品的可变现净值140万元低于内部生产成本160万元时,站在合并报表角度,B产品发生了20万元的减值,因此要将个别报表中多计提的40万元(200-140-20)存货跌价准备抵销。

  另外从合并报表层面,这100件B产品的计税基础为200万元,账面价值为可变现净值140万元,形成了60万元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需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15万元(60×25%),正好与乙公司原个别报表中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相等,在合并报表中不需要再调整。

  (2)简便方法:因为可变现净值140万元<内部生产成本160万元<内部购买成本200万元,合并报表层面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与个别报表相同,不需再对个别报表中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进行调整。

  相关抵销分录与例1中的前两个分录相同。

  二、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有无简便方法计算其在合并报表中形成的递延所得税?

  目前的注会教材对此内容阐述得比较详细,甚至是有些啰嗦,整体思路与前个问题基本相同。

  事实上对该问题有个简便的处理方法:假定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其会计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净残值都与税法规定相同,在某一个时点固定资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交易利润,就是合并报表层面应确认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根据该金额相应确认该时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就行,不需再去比较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

  而由于该项内部交易,个别报表中不存在暂时性差异,合并报表中需要抵销的递延所得税直接依据该未实现内部交易利润确认即可。

  举例说明如下:

  例3:甲公司为丙公司的母公司。

  2013年9月10日,甲公司将自己生产的产品销售给丙公司作为管理用固定资产,该产品的销售收入为900万元,销售成本为600万元。

  该固定资产不需安装,当月投入使用,折旧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

  假定会计折旧方法、折旧年限、预计净残值与税法规定相同。

  (1)常规处理思路:对于母子公司间发生的该项固定资产交易,应抵销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交易利润300万元(900-600),以及当年由此多计提的折旧费用15万元(300÷5÷12×3)。

  另外,由于合并报表层面认可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一致,因此应确认相应递延所得税。

  合并报表中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570万元(600-600÷5÷12×3),计税基础为855万元(900-900÷5÷12×3),两者的差额285万元就是合并报表中应确认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由此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71.25万元(285×25%)。

  (2)简便方法:事实上,这个285万元,也就是期末该项固定资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交易利润(300-15)。

  这个数据可以直接计算得出,不需再通过比较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额得到。

  下一年度编制抵销分录时,合并报表中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应为56.25万元[(300-15-300÷5)×25%],相应调减15万元(71.25-56.25),当然也可以直接依据当期固定资产价值中减少的未实现内部交易利润计算得出(60×25%)。

  抵销分录如下:①2013年:借:营业收入900;贷:营业成本600,固定资产——原价300。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15;贷:管理费用15。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71.25;贷:所得税费用71.25。

  ②2014年:借:年初未分配利润300;贷;固定资产——原价300。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15;贷:年初未分配利润15。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71.25;贷:年初未分配利润71.25。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60(300÷5);贷:管理费用60。

  借:所得税费用15(71.25-56.25);贷:递延所得税资产15。

  三、连续编制合并报表时,如何简便抵销内部交易形成的债权导致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目前的注会教材只对当期内部应收款项相关所得税的合并抵销问题进行了阐述,而对连续年度编制合并报表时的所得税处理并未涉及。

  对此,笔者的看法是:首先明确合并报表中不认可内部债权,自然不存在相关的坏账准备及递延所得税资产,因此连续编制合并报表时,应将上年个别报表中计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继续抵销,调整其对年初未分配利润的影响。

  然后将个别报表中当年由内部债权变动引起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变动相应抵销,即:个别报表中递延所得税资产调增,抵销分录中则冲销;个别报表中递延所得税资产调减,抵销分录中则转回。

  例4:甲公司是A公司的母公司,2013年末甲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中有300万元为应收A公司账款,相应坏账准备为20万元,其中年初坏账准备余额为16万元、本年补提4万元。

  分析:由于甲公司与A公司为一个整体,合并报表中不应确认内部债权,在个别报表中为内部债权计提的16万元坏账准备自然就不存在,由此产生的4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当然也要抵销。

  在连续年度编制合并报表时,要将上年个别报表中计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对合并报表年初未分配利润的影响抵销,并冲销当年个别报表中因内部债权变动引起的1万元(4×25%)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减变动额。

  抵销分录如下:借:应付账款300;贷:应收账款300。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16;贷:年初未分配利润16。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4(16×25%);贷:递延所得税资产4。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4;贷:资产减值损失4。

  借:所得税费用1(4×25%);贷:递延所得税资产1。

  未提足折旧固定资产清理的会计处理【2】

  【摘要】:固定资产报废清理的会计与税务处理,必须依照税法与会计准则的规定办理相关事宜,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本文对常见的未提足折旧固定资产清理的账务处理方法提出质疑,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与方法。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因出售、报废、毁损、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原因转出的固定资产,需要通过“固定资产清理”账户进行核算,其主要账务处理包括转入清理的核算、清理过程发生的税费与收入的核算和清理完成结转损益的核算三个环节。

  (一)

  例:A企业是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

  A公司于2010年7月10日购入一台设备(用于产品制造),并于2013年5月12日因事故经批准报废。

  该设备原价180 000元,预计可使用5年,进项税额已全额抵扣,设备残值率为2%,按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

  截止到2013年5月已计提折旧132 300元,未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残料变卖现金收入为5 000元,未发生其他清理费用。

  本例属于未提足折旧机器设备的提前报废,按照清理程序,首先应当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转入清理。

  按照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其处理如下:

  (1)将报废固定资产转入清理,按直接扣除固定资产已提折旧后的账面价值47 700元(180 000-132 300)转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借:固定资产清理47 700,累计折旧132 300;贷:固定资产180 000。

  (2)清理过程支付相关税费与收到残料变价收入的处理:①收到清理收入:借:库存现金5 000;贷:固定资产清理5 000。

  ②进行进项税额转出。

  本例符合税法规定的纳税人不得抵扣进项税额的非正常损失购进固定资产情形。

  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固定资产净值×适用税率。

  固定资产净值即固定资产折余价值,是指纳税人按照财务会计制度计提折旧后计算的固定资产净值。

  相关账务处理如下:借:固定资产清理8 109;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8 109(47 700×17%)。

  (3)结转清理净损益:借: 营业外支出50 809(47 700+8 109-5 000);贷:固定资产清理50 809。

  (二)

  笔者认为这样处理是有问题的。

  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当月减少固定资产当月仍然要提折旧,本例报废清理的固定资产在当月计提的折旧2 940元[180 000×(1-2%)×3÷15÷12]未转入清理,这显然违背了客观性原则,既造成清理损失的增加或收益的减少,也会使转出的进项税额增加,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因此,该项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应作如下处理:

  (1)计提该项固定资产当月折旧。

  借:制造费用——折旧费2 940;贷:累计折旧2 940。

  (2)将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转入清理:借:固定资产清理44 760,累计折旧135 240;贷:固定资产180 000。

  (3)收到固定资产清理收入(处理同上)。

  (4)进行进项税额转出处理:借:固定资产清理7 609.2;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7 609.2(44 760×17%)。

  (5)结转固定资产清理净损益:借: 营业外支出47 369.2(44 760-5 000+7 609.2);贷:固定资产清理47 369.2。

  (三)

  对比以上两种处理方法,第二种比第一种减少清理损失3 439.8元(50 809-47 369.2),同时少转出进项税额499.8元(8 109-7 609.2),而且第二种账务处理结果比第一种更符合事实和会计核算客观性原则。

  当然,现在许多企业已经实现了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电算化,那么上面所讲的第一种固定资产清理处理办法就不会存在,因为财务软件会在进行固定资产清理之前强制进行折旧计提。

  但由于现在我国中小企业总数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且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会计处理仍处于手工环境下,也就是说,使用第一种固定资产清理处理办法的企业绝不在少数。

  仔细分析上述第一种处理办法存在的原因,除了没有财务软件在资产报废清理时的强制折旧计提,还有会计实务中的习惯影响。

  因为固定资产的减少一般发生在月中,而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大多是在月末进行。

  这样一来,固定资产报废时,就将其转入清理,到了月末再对该项已经减少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显然该项固定资产的当月折旧额在固定资产清理过程未得到反映,无形中增加了“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借方金额,同时也带来固定资产净值增加,使购入固定资产进项税额转出增加,最终影响固定资产清理净损益,导致会计核算的不准确,影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当然,如果是对已提足折旧固定资产进行清理,就不存在以上问题了。

  依据以上分析,笔者认为,为使固定资产清理的会计核算准确、真实,可以有以下两种解决办法:一是调整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时间。

  不管是已经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还是未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时间一律在月初进行。

  这种改变不会影响“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

  当然,这样一来,如果当月有涉及折旧的调整方案如折旧方法、净残值率、折旧年限等的调整,就要等到下个月才能生效了。

  二是调整固定资产清理时间。

  即将固定资产报废清理一律安排在月末处理。

  这样需要在固定资产清理总账下按部门和资产名称设置明细账,以方便明确清理对象。

  在固定资产报废清理时暂不将其立即转入清理,需等月末计提完当月固定资产累计折旧之后再转入清理,计算相关税费,从而结转清理净损益,但发生清理费用和相关变价收入时还是应立即进行账务处理。

【会计论文修改】相关文章:

作文修改评语10-09

ppt模板修改09-30

mba论文修改10-01

美术论文修改10-01

电气论文修改10-01

论文修改格式10-06

本科论文修改10-05

修改的通知5篇11-05

如何修改简历模板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