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完善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思考
随着人民银行会计管理体制的改革,会计内部控制逐渐呈现出“纵向集中控制,横向统一管理”的特点。
完善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思考(一)
一、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意识淡薄,会计风险被忽略
银行人员在业务办理中的种种原因是银行会计风险的根源,是银行信誉破坏、资金损失、经营成果受损等的主要诱因。
银行会计风险源于多个方面,其中会计监督风险、出纳风险、核算风险等是主因。
在实际工作中,多数银行会计人员的工作僵化于“账证、账账相符”、“账平表对”等的表面会计内容中。
而随着商业银行业务的不断扩大,复杂的业务形态,丰富了会计风险因素,会计人员风险意识的淡薄,致使会计工作与现实环境存在漏洞,任何风险的“风吹草动”都会对银行造成影响。
且传统“重规模、轻管理”的工作面貌,也是银行会计工作存在“硬伤”的重要原因。
(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工作流程标准不明确
国有商业银行很多制度已经不适用日新月异的金融市场发展,特别是会计内部控制缺乏明确的控制手段、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先进的管理理念。
目前银行大多采用传统的机械化操作流程,仅仅将会计内部控制应用到具体的细化工作之中,缺乏整体意识。
采用不相容职务分离、各司其职、业务内容相互制约等方法,在银行内部缺乏一套完整、科学、有效的控制系统,金融风险防范能力较弱,不能及时发现、解决系统中的问题,导致工作流程混乱不堪。
一些地区的银行不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不根据本地特殊的会计实务要求,制定相应的实施规则与操作流程。
国有商业银行其业务范围大、营业点多、风险较大,会计内部控制往往效率低、不明确、不合理,控制系统不完整、不严谨,严重影响内部整体效果的发挥。
(三)对会计监督与管理存在监督力度不够
商业银行内部以及支行、分理处等一些基层行的会计管理、监督以及检查的职能部门相对较多,但是这些部门与部门之间又相互割裂,甚至相互抵触,尚未形成较好的默契,对监督与检查缺乏标准化、规范化。
会计检查部门应对会计部门处理各项业务的合规性、正确性、及时性进行监督检查,防患于未然,但许多支行对此认识不足,检查缺乏计划性、针对性,往往是上级布置,下级应付,不能及时发现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漏洞,而且奖罚手段软化,检查整改成效甚微。
同时,银行执行会计监督的各个部门拥有不同的权限和职能,而且这些部门的职能落脚点各不相同,这就造成了目前银行会计监督部门间无法形成整体的局面。
与此同时,伴随着目前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等创新业务的快速发展,银行会计部门对这部分创新业务的监督还需加强,这往往是造成风险集中与爆发的窗口。
二、强化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若干措施
(一)强化会计风险意识,重视内部控制作用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务案件频发,对国有资产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损失,对银行的社会形象和荣誉带来严重的损害,制约了我国金融改革的进程。
从已发案件来看,除了银行人员的贪欲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外,会计内部控制在管理上存在的漏洞,也是重要的因素。
所以,强化会计风险意识,从思想认识上着手,是一切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也是适应经济环境的必然需求。
相关规章制度的落实,强调了银行人员对于制度内涵的认识,以了解制度的作用以及防范内容,将工作的被动形态转变为主动,以积极规避业务操作上的风险。
(二)建立健全会计内部控制系统,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控制系统的建立健全要有完善的制度、标准进行支撑,要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会计内部控制意识,实现会计内部控制目标。
管理层要以银行长期发展为目标,不能盲目追求眼前利益,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则。
强化各级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领导带头执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及时了解会计知识的变化,杜绝以行政形式开展工作,按银行规章制度实施。
完善组织结构,建立健全董事会、股东大会、监理会等组织,实行行长负责制,重大决策的制定要争取各方面的意见,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的优势。
加强会计人员团队建设,形成一支遵纪守法、严于律己、专业高效的队伍,提高职业道德素质,以主人翁的态度去工作,紧跟经济发展趋势,及时更新会计知识。
加强工作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加大会计人员的培训,不仅要在专业会计知识上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要增强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开展先进工作者评比,对于表现比较好的工作人员要进行鼓励,提高工作积极性。
(三)加强会计检查和分析,及时堵塞管理漏洞
目前,商业银行在监督管理方面存在着部门之间的配合难、融合差等问题,无法形成合力。
对此,银行会计内部控制一方面要突破现有的局限,从内部控制制度落实角度入手,加强监督管理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另外在检查中发现的共性问题,从根源上查找原因,深入挖掘财会工作中存在问题和制度盲区,不断完善财会管理制度,细化操作流程,明确岗位职责,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充分发挥财会管理监督职能。
设立风险预警指标,定期进行监测,督促完成整改。
充分利用会计数据集中的优势,通过各类系统,提取、加工和展现数据下传平台中会计核算数据等方式,组织实施日常、月度、专项监控和定期通报的会计非现场监控工作,
对全辖会计核算信息的准确性进行检查,通过非现场监控发现问题,逐渐熟悉和掌握蓝图系统的业务操作流程及相关交易所产生的会计分录,指导业务人员正确合规操作,
对差错率较高的业务,及时提示条线管理部门,加强对柜员业务操作的指导与培训,下发相关业务操作风险提示,从而达到强化会计基础工作、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提高全辖财务管理水平、防范经营风险的目的。
加大财会内控检查工作力度,加强会计分析,通过检查发现问题,梳理各项会计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财会管理制度,细化操作流程。
三、结语
风险是商业银行的特点,也是发展的致命弱点。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处于发展阶段,在管理制度、理念、模式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的漏洞。
而会计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谋发展的重要举措,在不断创新改革的道路上,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做到银行发展的全面性,形成积极的发展态势,以适应多元化的经济发展需求。
完善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思考(二)
一、我国城市性商业银行实施会计内控的有效性分析
(一)相较于银行会计电子化的发展,现行会计内控机制较为滞后
当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银行会计工作的电子化模式已经获得了长足发展,传统银行会计处理方式被显著改变。
但是,纵观我国当前城市性商业银行电子技术在会计处理中的发展,电子技术的应用更多的还是侧重于如何使核算任务能够更准确且及时的进行完成。
而且,目前我国银行业尚不具备一套规范、高效,且能自动进行实施监控的计算机风险控制系统。
技术管理的薄弱与监控机制的不到位,是我国城市性商业银行当前亟需解决的难题。
(二)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审计水平有待提高
如今,城市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由银行的直属行长直接领导,实行行长负责制,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内部职能部门的审计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独立性,但却削弱了对于行长的监督,从而减弱了审计工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随着银行金融业务多样化进程的加剧,银行内部审计工作也由原先的查漏纠错逐渐演变成对于银行金融风险的控制和防范。
而如今城市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则远没有达到预想的要求,审计覆盖面不大,审计方法十分有限,审计更侧重于事后控制。
(三)审计岗位设计不科学,人力配置管理不到位
商业银行的内控管理要求,对银行业务的风险控制点进行逐一对应控制,要求风险控制人员分人分岗,职责清晰。
现如今,很多的城市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配置都存在较大缺陷,聘任人员根据业务量来定岗,造成岗位分工不科学,风险控制责任划分不清的现象。
实际工作中,操作的口令密码保密性较差,也从一方面加剧了岗位责任不清的严重程度。
(四)“重建设、轻执行”现象严重
纵观当前我国城市性商业银行会计内控机制的实施,“重建设、轻执行”现象严重。
银行的会计内控机制并未真正落实于日常的会计记录、核算等财务工作中。
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凭证的领用、保管,及使用环节控制不严;核对账目不及时;制度执行中存在人性化,不够彻底和坚决,随意性较强;对潜在的事故隐患敏感度不高,从而使银行面对着巨大的财务风险考验。
从整体上看,会计内控机制更像是银行应付上级检查的一种摆设,而非用于加强内部管理的一种工具。
二、针对我国城市性商业银行会计内控的改革建议和措施分析
(一)以文化为突破口,建立银行内控环境
城市性商业银行的会计内控机制若要有效实施,其前提便是该机制本身必须健全、有效而全面。
此外,会计内控机制能够顺利实施其既定目标的关键是需银行全体工作人员都要在会计工作中具备内控意识,并且都能严格遵守内控机制。
无论何种机制,运行效果和状况,实际在很大程度上都由人为因素所决定。
因此,我国城市性商业银行在建立健全会计内控机制的过程中,还应从文化角度建立良好的内控环境,通过环境约束人员行为。
同时,银行也不能只专注扩展自身业绩而因一味追求短期利益却牺牲了内控环境。
应始终把实现价值最大化作为银行的终极目标。
(二)对重要岗位应加强管控,分级授权机制应严密
城市性商业银行对不同的会计岗位应秉持“责任分离、相互制约”的原则加强管控。
严禁不相容岗位/职务由一人担任;同时,也不得由一人独自完成会计工作的全部业务操作。
会计岗位之间既要相互联系,又要相互制约。
其中,对行内的重点岗位,应实行“轮岗”机制,平行交接、定期更换人员。
不同的业务要交由不同的人员负责完成。
不相容岗位要分离。
此外,针对每一岗位,应授予相关人员具备合理的权责。
但是,倘若是开销账户、大额付现、错账冲正、调整积数等重要会计事项,则应始终坚持授权审批。
通过对重要岗位的管理和实施分级授权机制,提高城市性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能力。
(三)城市性商业银行应从整体上对会计内控机制进行有效规划
除上述两点之外,我国城市性商业银行在加强会计内控机制的过程中,还应从整体上对其进行有效规划。
主要措施有以下两点。
(四)进一步强化内审,完善监督核查机制
内部审计,可谓是会计内控机制的最后一道防线。
因此,我国城市性商业银行还应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积极发挥其监督作用。
同时,银行不同于一般企业,因此内审监督也不应局限于合规性监督,而应向风险性监督转变。
此外,内部审计的监督思路也应不断扩宽和随时转变,并与政府监督、社会监督相结合,共同形成“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
此外,在针对具体业务的检查时,要侧重合法与合规性的审核;既要查处理业务的过程,又要查业务时点的结果。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即具体的内审人员选拔需严格,尤其是对个人素质的把关。
内审人员应尤其注重其品德修养,这也是内审有效性的一种基本保证。
【完善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思考】相关文章:
会计内部控制10-08
高校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构建思考论文10-08
关于铁路企业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建议的思考10-08
完善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的方法论文10-09
完善卫生类中职学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论文10-12
网络环境下加强和完善银行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对策论文10-08
强化行政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几点思考论文10-10
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问题探讨的论文10-11
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问题分析论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