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会计信息披露模式论文
会计信息披露模式论文【1】
摘要: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呈现出不同特征,这些特征使传统会计信息披露模式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
本文主要探讨了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我国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重新构建,以期为研究会计信息披露提供参考。
关键词:会计信息 披露模式 重新构建
一、会计信息披露模式重新构建的趋势
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已进入了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和以知识驱动为基本特征的崭新的社会经济形态――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
从产业结构看,知识产业将是知识经济的主导产业;而从生产要素的角度看,知识和信息将取代资本而成为第一生产要素。
会计信息是经济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经济资源,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社会经济环境和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都发生着深刻变化,会计信息经济地位的日益提高、知识更新节奏逐渐加快、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会计信息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一是会计信息呈现多样化。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会计领域。
如电子商务会计理论、公共关系会计理论、政府监管会计理论、行为会计理论、环境会计理论等新领域,这些众多新的会计领域使会计信息呈现多样化特征。
在知识经济时代,与企业相关的利益主体也在日益增多,不同的利益主体有着不同的会计信息需求,客观上促使不同会计信息的产生。
二是会计信息时效性增强。
知识经济的特点是知识创新、技术进步加快,信息更新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
处于知识经济下的会计信息受知识经济发展的影响,会计信息的有效期在逐渐缩短。
一项会计信息很容易就被另一项会计信息所取代,会计信息的无形损耗显著加快。
三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更高。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就是效益,会计信息使用者将更重视会计信息的质量,因为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带来超水平收益。
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收益性也将更加关注,要求会计信息提供者在加工信息时就应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如何利用这一信息增加收益。
以提高通用会计信息为主的财务会计报告也由于私益性信息(私益性信息是指信息应根据某些特定群体的需要来配置信息资源,而不是将信息作为纯粹的社会公共产品来配置信息资源)的制约,其质量也将显著提高。
四是会计信息更注重相关性。
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是建立在相关性与可靠性基础之上的,构成会计信息有用性的特性是相关性和可靠性。
会计信息一直存在着相关性和可靠性的矛盾,在传统会计中,会计信息有用性特性更偏向于可靠性;在经济知识下,由于存在更多不确定因素,会计信息有用性与会计信息相关性之间关系更密切。
随着会计信息更新的加快,可靠性与相关性的矛盾更加突出,在不能同时满足会计信息可靠性和相关性时,人们更需要的是能够提供与未来经济利益更相关的信息。
因为只有相关性高的会计信息,才能对信息使用者更具有有用性,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有用性的需求。
二、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问题分析
由于知识经济环境对会计信息的冲击,传统的财务会计报告已不能充分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无法满足会计信息不同使用者的不同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复杂,与企业组织相关的利益主体也日益增多和复杂化。
除了直接投资者、债权人外,还出现了大量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政府部门、顾客、合作伙伴、社会部门等。
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会计信息提出了与传统工业经济条件下完全不同的新需求,传统工业经济下会计信息使用者注重的是企业财务信息,而在知识经济下会计信息使用者不仅要求披露财务信息、定量信息及确定性信息,还要求更多地披露非财务信息、确定性信息及不确定性信息。
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拓展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在会计信息的质量上强调信息的相关性、一致性与及时性。
其次,无法满足会计信息的时效性需求。
信息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时效性,企业必须快速、及时地获得会计信息,以便迅速作出决策。
这就要求会计信息更加灵敏、准确、及时。
传统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周期、时限过长,无法达到会计信息使用者所要求的及时性标准。
如企业的年度会计信息要在年度末四个月内才能披露,而中期财务报告信息要在中期结束后两个月内才能披露。
在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社会,如此长的时间企业的财务状况可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同时较长的报告周期为企业进行各种幕后交易创造了时间条件,如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资产重组、关联交易现象一般发生在年底编制报表前。
依据过时的、经过调整的会计信息作决策。
成功的不确定性大为增加。
再次,无法满足对非货币性会计信息的需求。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力资源、无形资产、数字资产、金融衍生工具等信息显得越来越重要。
但由于这些因素无法用货币形式进行描述,所以无法在财务报告中列示。
由于现有会计报表主要是反映以货币计量的历史成本数据,在会计报表中绝大多数是有形资产的信息,而对大量无形资产的信息无法体现,从而大大削弱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在知识经济下,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企业对环境影响和知识资源等这些非货币性会计信息,必须在会计报告中进行披露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最后,无法满足对前瞻性会计信息的需求。
传统收益表是建立在传统会计收益概念和收入费用观基础之上的财务业绩报告形式,它在物价基本稳定、市场经济活动单一、外部风险较低的经济环境下是适当的,能基本准确地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收益。
但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以历史成本为计量模式的传统收益表缺乏相关性,如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多家金融机构因从事金融工具交易而陷入财务困境,但其财务报告会计信息在危机之前仍显示“良好”的经营业绩。
许多会计信息使用者认为,历史成本财务报告缺乏前瞻性、预测性的会计信息,不仅未能为金融监管部门和投资者发出预警信号,甚至还误导了会计信息使用者,使其判断失误而做出错误决策。
三、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构建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我国传统会计信息披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不能满足会计信息的需求,不能反映企业整体经济状况,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因此,现行的会计信息披露模式应当变革,必须重新构建会计信息披露模式。
笔者认为,在知识经济下,从空间范围看应建立起经济主体“虚”、“实”两个空间结构的会计信息披露,即以实体财务报告为载体披露企业会计信息和以网络为载体披露企业会计信息。
从时间构成看应建立起三重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即对历史会计信息的披露、对现时会计信息的披露和对未来会计信息披露相结合的会计信息披露。
知识经济下的会计信息披露模式应该是空间结构和时间维度相结合的披露模式,这种模式能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及时性、相关性、前瞻性和全面性的要求。
(一)以财务报告为载体对会计信息披露 财务报告形式披露会计信息是针对企业主要的利益相关者,如企业股东、债权人、顾客、政府部门和主要合作伙伴等。
这些人与企业经济关系联系紧密,需要对企业经济状况进行全面了解,每年企业财务报告需要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呈递给企业股东,使其能够及时关注企业发展状况;企业需要向债权人提供关于企业财务状况的财务报告;企业与其
主要的顾客、合作伙伴发生经济关系也需要提供财务报告;政府部门作为经济宏观调控部门也需要企业提供财务报告,以随时了解经济发展状况。
企业提供的财务报告的质量决定了这些主要相关利益人的经济利益。
知识经济下这些主要利益关系人与企业经济关系越来越紧密,因此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更高。
作为会计信息载体的财务报告也要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对会计信息的披露应该更全面、及时、相关。
这就要求企业应以时间维度进行会计信息披露:一是会计信息披露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
即披露企业过去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货币性信息和非货币�信息、定量信息和定性信息、完成财务责任和履行社会责任情况,主要包括企业经济资源构成、消耗以及对企业经济资源要求权和企业人力资源构成及使用情况;企业经营是否符合国家政策以及企业产品对环境影响情况;企业在支持地方文化、教育事业和社会福利方面所做的贡献情况;企业过去经营所处的宏观环境、物价水平和企业的生命周期情况等;二是会计信息披露是对企业实时财务和非财务信息、货币和非货币信息、定量和定性信息、对企业完成财务责任和履行社会责任信息进行实时披露。
主要包括依据市场价值披露企业目前经济资源情况,对市值发生较大变动的经济资源应该单独进行披露;当前国家政策、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等发生变化的情况以及对企业产生影响情况进行披露;企业目前所面临的市场环境、竞争对手、物价水平和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情况进行披露等。
三是信息披露是对影响企业发展状况的潜在信息进行披露。
企业未来财务和非财务信息,货币与非货币信息、定量与定性会计信息以及未来将要完成的财务责任和履行的社会责任信息进行披露,主要包括未来企业经济资源增值、构成情况和企业财务各项指标有望达到的标准进行预测性披露;未来企业发展方向、支持地方文化教育事业和社会福利贡献情况进行预测性披露;未来企业将要面临的宏观环境、物价水平和所处生命周期进行预测性披露。
这三重披露是从不同的时间角度作出的披露,共同构成一个整体,能够反映企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经济资源整体状况。
其信息披露之间是平行的关系,各个信息使用者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会计信息据以作出决策,只有构建成这样三位一体的会计信息披露才能与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二)以网络为载体对会计信息披露 网络技术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产物,同时网络也推动了知识经济的发展,以网络为载体披露会计信息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知识经济下与企业相关的利益人越来越多,与企业相关的利益人的构成也越来越复杂化,企业的财务报告不可能及时递交到每个利益相关人,同时由于空间上的差距,财务报告的传递性也受到限制。
网络传递信息的快速性和广泛性可以解决以财务报告为载体传递会计信息的局限性。
在传统工业经济下,由于会计信息传递的局限性,广大的非主要利益相关者以及广大的中小投资者不能及时获得企业相关的会计信息。
这些利益相关人依据不充分甚至过时的会计信息作决策,难免会作出错误的决策,对企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为使企业利益相关人能够获取充分、及时和相关的会计信息,需要极大地利用网络技术的手段,借助网络来传递企业会计信息。
为此,就需要建立完善的以网络为载体的会计信息披露模式。
以网络为载体对会计信息进行披露同样要能够反映企业过去、现时和未来的会计信息状况。
首先,建立企业基础数据库。
在知识经济下每个企业都应建立本企业的基础数据库,凡是能够反映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数据都应存储在企业数据库系统中,基础数据库系统的数据主要由企业会计、统计等信息部门统计提供,同时应由企业管理部门负责监督。
企业的数据库系统要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的整体经济资源状况,为保证反映企业会计信息的数据库系统的数据质量,可以让注册会计师作为外部监督人,对企业数据库系统进行定期的审核与监督。
其次,及时更新企业基础数据库。
知识经济下会计信息的更新在不断加快,企业会计、统计等信息部门应该及时更新企业的基础数据库系统。
对企业发生的有关会计信息、企业重大会计信息及时输入企业数据库系统,并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事项的信息进行特别说明。
企业管理部门应该作为内部监督人监督会计信息的及时更新,注册会计师也应该从企业外部来监督企业会计信息更新的及时性。
最后,依据企业数据库生成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需求的会计信息。
将企业基础数据库系统数据生成用户数据库,并定期生成简化会计报告披露给信息使用者,这样信息使用者就拥有了两种选择:对那些不习惯根据企业会计信息作决策和那些不具备太多会计专业知识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或者只希望了解企业的一些基本财务数据和情况的信息使用者,可以选择简化报告和企业临时披露的重大事件公告作为其决策的参考。
而对那些不满足于简化报告并希望了解企业更多信息的信息使用者,尤其是社会咨询机构、专业投资者和债权人,可以选择接受由企业所传递的实时数据信息或直接进入到企业的用户数据库中,选择和自行加工对自己决策有用的各类会计信息,包括企业过去业绩的会计信息、企业现时的会计信息和企业预测性会计信息。
这些会计信息视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来生成和加工。
四、会计信息披露模式重新构建的特点与难点
以财务报告为载体的会计信息披露和网络为载体的会计信息披露两者是相互补充的,财务报告的特定用户可以利用网络获得自己所需的会计信息,而以网络为主要平台获取会计信息的信息使用者,也可以从企业财务报告中获取自己所需的会计信息,这两种载体会计信息披露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知识经济下的会计信息披露模式。
这种会计信息披露模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的会计信息。
这种空间结构和时间维度相结合的会计信息披露模式使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更全面。
由于多维度、多层次的披露,企业的会计信息能够避免传统会计信息披露只披露企业一些主要会计信息的局限性。
二是能够及时反映企业会计信息。
这种会计信息披露模式适应了知识经济下会计信息快速变化的趋势,能够使企业决策者、投资者、债权人、政府部门等企业相关利益人及时了解企业发展状况,掌握企业发展变化的经济环境,更好地为企业相关利益人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服务。
三是能够满足各层次的信息需求者。
知识经济下企业相关利益人层次构成不同,对企业会计信息需求也不可能相同。
传统的会计信息披露模式不可能兼顾各个层次的会计信息需求者,这种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优越性在于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获取适合于自己需要的会计信息。
四是能够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前瞻性的需求。
这种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由于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并对企业预测性会计信息进行披露,使企业会计信息与企业相关利益人作出经济决策的相关性增强了。
同时也使企业相关利益人能够把握企业发展方向和前景,避免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盲目的经济决策。
新的会计信息披露模式在实体操作中还存在不少难点,如信息披露收益和成本的问题,企业信息安全原则、网络信息技术人员的要求等。
在报表层面:高质量的报表,即公允而充分披露的报表是21世纪对公司财务报表的普遍要求。
随着新企业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的实行,我国在财务报表这个“实”载体上的会计信息披露已经向这种模式迈进了一大步,如公允价值的引入提供了企业相关资产的现在和未来价值信息,使信息更相关;股东权益变动表上升为主表使信息更充分。
在网络层面,一般公司没有系统的信息,即使有数据库也一般只面向公司内部,外部的使用者需要在信息海洋中自己搜集整理,去伪存真。
真正构建起知识经济下会计信息披露模式还需要在实践和理论中不断进行探索。
会计信息披露的新模式【2】
摘要:目前会计准则要求披露的会计信息内容越来越多,而且已大大超过传统财务数据的范围。
现有的会计报表披露要求已不能提供一个公司多元化经营的详细情况,显然不能满足使用者的要求。
从供给者角度来讲,管理当局除关心披露的成本外,还要考虑会计信息披露对公司的影响。
而且披露的信息越少,加工的过程越多,粉饰会计报表的可能性就会越高,会计信息披露失真的概率也越高。
因此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做到更好的会计信息的披露又成了大家新的研究课题。
本文以事项法理论为基础的,包括了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在内的所有日常经济活动的会计事项信息库,并以此作为价值法下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的基础,同时按事项法的要求进行详细的信息披露。
关键词:会计准则;事项法;会计信息披露
一、我国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主要缺陷
据统计,从2007年至去年年底,证监会已作出信息披露违法案件处罚决定70份,占全部处罚决定的37%,已对近600名信息披露违法行为责任人员进行了处罚,对54名信息披露违法责任人采取了市场禁入措施,将7起信息披露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司法机关。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信息披露不真实。
目前会计信息披露失真的表现形式有: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为私利而编造假帐假表,虚盈实亏,虚亏实盈,便会计信息丧失真实性。
其中最严重的是资产计价失真。
很多企业的资产帐面价值已经不能真实反映资产实际状况。
国有资产家底不清,管理混乱,补偿不足,大量资产流失,普遍存在帐实不符的情况。
而且由于在资产计价过程中,某些环节存在主观假定的标准与方法,造成资产计价的伸缩性,发生人为的偏差。
2 信息披露不充分。
上市公司应“依法充分公开内容完整的财务报告,充分公开实际发生的法定重大事件范围内的事项”。
事实上,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大多是不充分的,对于关联交易等重大事项很少有作充分披露的。
蓝田股份将公司股票公开发行前的总股本由8370万股改为6696万股,对公司国家股、法人股和内部职工股数额作了相应缩减,却一直未公开披露这件缩减公司股本的重大事项,后受中国证监会的严厉查处。
3 信息披露不及时、不连续。
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违规案例中,信息披露不及时并不少见:“漂河银鸽”买入“银广夏”股票未及时披露时间、恒泰芒果对于公司涉诉事项未披露事件等。
经注册会计师签证的会计报表应当在报表签证后的两天以内向社会公众公布,但实际上大约只有三分之一的上市公司满足了这一披露要求。
因此由于这些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的现象,为广大投资者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
4 信息披露随意或者不规范。
现行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不很规范,散见于各种规定之中。
而我国目前制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法规的有关机构有全国人大、证券委、证监会、财政部和其他机构等,令出多门,管理不统一,从而导致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缺乏统一性;信息披露制度不稳定,有些治标不治本的规定经常变动,既不易把握,又不易执行,给会计信息披露出现虚假、遗漏、隐瞒等现象以可乘之隙。
二、事项法会计的优点
事项法会计认为财务会计的目标在于提供与各种可能的决策模型相关的经济事项信息,与决策相关的事项信息应尽量以其原始的形式保存。
会计人员的任务只是提供相关事项的信息,而让信息使用者自己根据其决策需要加工产生所需要的适用的事项信息,并将其运用于决策模型中。
另外,事项法会计主张采用多种计量属性来反映经济事项各方面的特征,多维地揭示经济事项的价值和非价值方面的信息。
因此,事项法会计更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比传统的“价值法”会计更具优势。
1 尊重信息使用者的个人偏好,能够更好地满足信息使用者个性化的信息需求。
2 提供多重计量属性,有利于更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使会计不仅能够反映过去,还能立足现在和展望未来,提高会计信息的预测价值。
3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减少企业管理当局盈余管理的机会。
4 有利于克服现行财务报表项目的不确定性所导致的误解和混乱。
5 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及时性。
当然,仅有上述优点还是不够的。
一种理论要真正被人们所接受并用于指导实践,除了方法自身要具备逻辑上的合理性和现实的必要性以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可行性。
事项法之所以在20世纪70、80年代未被人们所重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的客观环境难以提供实施的可能。
而现在,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事项法的应用条件日趋成熟。
这主要体现在:首先,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存取和处理数据的成本大大降低,为事项法的应用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其次,会计界对计量属性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运用多重计量属性日益成为可能;最后,由于信息使用者素质提高,尤其是随着机构投资者的增多,现在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趋向于专业分析人士,他们有能力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这样,信息使用者的能力问题不应再成为事项法应用的一个障碍。
这些都表明,事项法应用的条件日趋成熟,事项法在未来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事项法用于会计信息披露还可以减少会计师事务所的责任。
因为会计信息是充分的,也就避免了会计师事务所参与制作虚假会计信息之嫌。
事项法与价值法共同用于会计信息的披露,也有利于避免“事项”标准不完善造成的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的问题。
但事项法用于会计信息披露还涉及如何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的问题,这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
【会计信息披露模式论文】相关文章: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论文10-09
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监管论文10-08
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论文10-08
关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论文10-08
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及其披露成本分析研究论文10-08
高校会计信息披露工作思考论文10-08
安全会计信息披露发展特点论文10-12
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现状问题分析论文10-10
管理会计信息披露困境与应对论文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