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规范脑出血护理
规范脑出血护理是小编为护理专业的同学带来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规范脑出血护理【1】
【摘 要】 脑出血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起病急、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等特点[1]。
脑出血病情进展迅速,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采取科学的护理措施,可减少脑出血的并发症和病死率。
本组对我院的2009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58例脑出血患者给予临床护理,患者恢复良好,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脑出血 护理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59例,男47例,女12例。
年龄46~78岁,平均61.2岁。
所有患者既往均有高血压病史,5~24年,平均10.7年。
其中第一次中风者53例,占90.1%,第二次中风者6例,占9.9%。
发病后24小时内入院,住院后均通过头颅CT或MRI确诊为脑出血。
出血部位:壳核---内囊出血29例、丘脑出血24例、小脑2例及脑干出血4例,出血量 2.5~60ml。
其中意识障碍23例,包括嗜睡16例,浅昏迷9例,深昏迷4例。
一侧瞳孔散大5例,双侧瞳孔散大3例。
结果本组患者共发生肺内感染3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再次出血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中枢性高热1例,高糖血症2例,褥疮1例,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3例,有合并症15例,合并两种以上并发症4例,死亡3例,死亡率5.1%。
27例痊愈,21例生活基本自理出院,6例呈植物生存状态,2例自动出院。
患者住院时间为27~36天。
2 急性期护理
2.1 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病人意识状态、瞳孔、生命体征、头痛、呕吐等的变化,做好抢救准备。
2.1.1 意识状态
意识状态是判断病情及预后的重要指标,应密切观察并按时记录,如意识障碍加深、烦躁不安、血压升高、中枢性高热提示继续出血;如剧烈头痛、呕吐、呼吸加快、血压和体温上升考虑脑疝前趋症状[2]。
如由昏迷到朦胧,嗜睡状态,说明病情好转;如呼之不应,压眶无反应,呼吸深而大,有鼾声,处于深昏迷状态,提示病情非常严重。
2.1.2 观察瞳孔
瞳孔的大小、形态、对光反应是判断病情、观察脑疝的主要依据。
瞳孔散大、缩小、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无反应,均提示病情有变化。
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提示同侧脑疝;双侧瞳孔缩小、眼球固定提示脑干受损;双侧瞳孔散大,各种反射消失,提示临终征象[3]。
3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3.1 脑疝护理
脑疝是脑出血常见的死亡原因,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防止脑疝的形成是脑出血的主要治疗原则。
在急性期应密切注意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特别应注意头痛的部位,性质和持续时间,是否有喷射性呕吐,一旦发现脑疝征象,应立即用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滴,必要时可与速尿和地塞米松联合应用[4]。
3.2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消化道出血是脑出血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为应激性溃疡所致,一般发生于脑出血后5~7天。
(1)密切观察消化道出血先兆:如腹痛。
对意识障碍的患者应给予留置胃管,维持有效的胃肠减压,观察有无呛咳、呃逆及呕吐物的颜色等[5]。
(2)观察有无黑便排出及排便次数、性质、量,来判断出血是否停止。
如果黑便次数增多,质稀、肠鸣音亢进,提示有继续出血或再出血。
3.3 肺部感染的护理
脑出血患者因长期卧床造成肺部淤血,昏迷者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被误吸入肺部等因素造成患者肺部感染[6]。
(1)及时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腔中的呕吐物,防止窒息。
神志不清或昏迷舌后坠而致呼吸不畅的患者,头应偏向一侧。
如有痰液堵塞呼吸道,协助拍背排痰,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痰液黏稠者可每日雾化吸入2次,降低分泌物的黏稠度。
(2)对神志不清者,予以口腔护理,口唇干裂者可涂石蜡油,张口呼吸者用生理盐水纱布遮盖口鼻腔。
3.4 褥疮的护理
褥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营养不良形成的组织坏死[7]。
护士协助翻身拍背每2小时一次,如患者身体受压部位局部有发红,应缩短翻身间隔时间,有皮肤破损者,红外线照射每日2次,必要时用气圈、海绵垫抬高受压部位。
翻身时避免拖、拉、推等动作,防止擦伤皮肤。
4 恢复期的护理
4.1 心理护理
脑出血患者不管是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心理护理应始终贯穿其中。
因患者自理能力差,肢体功能障碍,易产生焦虑、恐惧、被动依赖、孤独感、自卑等心理变化。
通过护士耐心疏导,彻底消除其顾虑,避免各种刺激,以免患者情绪激动诱发再出血,并积极配合功能锻炼,恢复肢体功能[8]。
4.2 肢体功能训练
(1)使患者瘫痪侧肢体保持功能位,上肢前臂呈半屈曲状态,腕和手指轻度伸展,手握纱布卷,防止关节畸形;足底放置足板,与踝呈90°;腿外侧放沙袋以防腿外展、外旋;被动活动应特别注意患侧肩关节的外展、外旋活动,防止肩关节挛缩疼痛[9]。
(2)按摩应从肢体近端到远端,由轻到重,由浅到深,由慢到快,反复按摩[10]。
(3)被动活动 先大关节后小关节,先近端关节后远端关节,先健侧后患侧,每天2~3次。
(4)坐起训练 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绝对卧床3~4周后,逐步坐起,循序渐进。
(5)站立训练:患者双足分开与肩宽,双手手指交叉,上肢伸展前伸,使重心落在前脚掌上,护士坐在患者前面,双膝支撑患者患侧膝部,帮助患者重心前移,缓慢站起。
保持站立姿势,重心逐步移向患腿,训练患腿持重能力。
(6)步行训练:患者达到站立平衡后,即可利用手杖进行训练,逐步过渡到独立步行。
(7)日常生活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手的技巧、精细性训练,运用正确的姿势反复训练握笔,穿脱衣裤,协助患者逐步学会洗脸、刷牙、如厕等。
4.3 语言功能训练
病情稳定,及早进行,从最简单的发音开始,如b、p、m等,帮助患者协调唇、舌、软腭、喉部及其他肌肉的运动[11]。
通过声音的反复刺激,诱导其发音,达到治疗的目的。
5 体会
脑出血是一种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病,本研究证明,发病后通过综合治疗、密切的监护、科学、综合护理、明显降低了脑出血的并发症、后遗症、死亡率、明显提高了脑出血患者的存活率、生活质量和治愈率,并且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
通过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真正体现出“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价值,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生活自理和劳动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促进了患者功能康复,减轻了患者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姚瑞珍.脑出血病人术后的观察及护理研究.护理研究,2008,22(3):793-795.
[2]韦春燕.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治疗及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05.19(3A):383-385.
[3]迟淑梅,彭悦.脑出血病人的护理体会.中国护理杂志,2007,4(7):60.
[4]章正祥.脑出血的治疗进展.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4(4):340-342.
[5]张建美.脑出血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观察及护理.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6,3(10)31.
[6]熊艳丽.脑出血急性期的护理干预.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17):50-51.
[7]陈维英.基础护理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95.
[8]高彩红.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70例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5):154-155.
[9]杨增琴.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护理.中华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4):15.
[10]宋蕾,覃士英.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指导.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2006,(7):42.
[11]田惠.对脑卒中失语症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中国护理杂志,2007,4(12):4.
ESD术前术后护理【2】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护理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由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发展而来,ESD是一项新的微创治疗技术,如今已慢慢的普及到临床上,护理方面尚不成熟,现就1例行ESD的患者,讨论一下ESD术前术后护理。
1 临床资料
患者蔡某,女性,51岁因上腹部不适5个月,于我院行胃镜检查,提示胃底息肉,癌前病变。于2011-7-31日行ESD治疗后安返病房,神志清楚,痛苦貌,生命体征平稳,无恶心、呕血及黑便现象,肠鸣音不亢,予一级护理,禁食禁水,静脉止血抑酸支持治疗。现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提出相关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术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ESD是一项创伤小,疗效好,恢复快的手术治疗方法。使患者了解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及注意事项。解除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2.2 术前准备。同常规内镜检查,要求术前12h禁食,6h禁水。胃肠道部位的较大手术,根据其具体需要提前禁食禁水。与外科手术前相同,以备出现严重并发症后可以及时手术处理,其中患者的凝血功能需正常。留置静脉通道,并予度冷丁,安定,654-2肌肉注射以达到镇静治疗及减缓胃部蠕动目的。
3 术后护理
3.1 绝对卧床休息。术后应绝对卧床休息3~5天,以促进创面的愈合。
3.2 并发症的观察。
4 潜在并发症
4.1 穿孔。密切观察精神神志及血压心律的变化,认真的听取病人的主诉,如发现腹痛剧烈、腹肌紧张要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紧急处理;给予胃肠减压,抬高床头取半卧位,以利于炎症局限于腹部,同时有助于呼吸和血液循环。
4.2 出血。观察血压心律的变化,有无恶心呕血及黑便现象,并听取病人主诉,有无心慌出冷汗现象,观察精神及神志变化。开放静脉通道,并予止血抑酸、纠正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同时嘱咐患者禁饮禁食,绝对卧床休息。
4.3 腹痛。护理措施:观察腹痛的性质,如发现穿孔症状按2.1给予护理,腹痛不明时禁用止痛针,必要时行腹部立位平片检查。同时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告知腹痛乃ESD术后常见症状,减轻患者紧张及焦虑情绪。如腹痛原因明确,可适当给予止痛针。
4.4 感染。对患者进行ESD等有创操作时,应严格无菌操作,术后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预防厌氧菌感染。
心理护理:术后患者因疼痛和担心癌变部位是否切除干净而出现烦躁不安,应给予心理支持,转移注意力,告知患者ESD与外科手术效果相同,同时定期复查也能及早发现问题。
5 出院指导
出院后应指导患者1个月内禁止重体力劳动,规律饮食,饮食宜清淡并少食多餐,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口服缓泻通便药物,1个月内避免剧烈活动,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紧张情绪,1周及2个月后复查。
参考文献
[1]卢忠生,令狐恩强.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中华消化内镜,2008,11(11):578-583
[2]栾琰.ESD术后的护理查房.西南国防医药,2011年5月第21卷第5期:533
【规范脑出血护理】相关文章: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09-07
脑出血护理心得体会07-01
科室护理院感工作总结模板规范版09-13
对联的规范与创作11-22
职业礼仪规范04-01
职场礼仪规范07-22
规范化标语08-01
行为规范的标语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