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毕业论文

影像学作用

时间:2023-04-01 03:55:10 护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影像学作用

  医学影像学不仅扩大了人体的检查范围,提高了诊断水平,而且可以对某引些疾病进行治疗。这样,就大大地扩展了本学科的工作内容,并成为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支柱。影像学作用的论文该怎么写呢?

  影像学作用

  摘要: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病人影像学检查信息正确率中的作用。

  [方法]2015年3月起本科开展品管圈活动,确立以“提高住院病人影像学检查信息的正确率为主题,分析住院病人在医院内影像学检查信息中,信息正确率低的主要原因及拟定对策,按品管圈活动实施对策和效果确认,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影像学检查信息正确率的变化。

  [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影像学检查信息的正确率由原来的63.9%上升到99.2%,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提高住院病人影像学检查信息的正确率,减少医护患三者之间的矛盾,确保医疗护理安全。

  关键词:

  住院病人。

  影像学检查。

  信息。

  品管圈

  品管圈活动是通过一个自发组成的小团体,分工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来解决问题,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

  在疾病的诊断过程中,影像学检查如胸片、CT、超声、核磁共振成像等对疾病的诊断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目前,临床上由于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住院病人影像学检查信息中存在较多问题,导致病人不能及时正确完成检查。

  为了提高住院病人影像学检查信息的正确率,本科于2015年1月—2015年7月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提高住院病人影像学检查信息的正确率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效果明显。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医院,选取三病区品管圈开展前(2015年1月)136例住院病人和活动开展后(2015年6月)128例住院病人,按时间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住院病人影像学检查信息的执行情况,比较影像学检查信息正确率的变化。

  1.2方法

  1.2.1成立品管圈小组

  2015年1月成立品管圈小组,由护士长任圈长,组员8名,包括主管护师2名,护师3名,护士2名。

  确定圈名为“围护圈。

  1.2.2选定主题,拟订活动计划

  圈员通过头脑风暴法提出5个候选主题,依据迫切性、重要性、圈能力、上级重视、可行性进行评分,最终确定“提高住院病人影像学检查信息的正确率为本次活动的主题,并绘制甘特图拟订活动计划,活动时间为2015年1月—2015年7月。

  1.2.3分析现状

  圈员自制“影像学检查信息正确情况现场查检表,于2015年1月的住院病人,记录影像学检查运送的情况。

  共调查136例,正确87例,正确率63.9%。

  1.2.4设定目标

  参照柏拉图得出的改善重点,结合公式“目标值=现状值-(现状值×改善重点×圈能力)计算得出目标值为4.8,改善幅度为60.3%。

  1.2.5原因分析

  针对住院病人影像学检查信息正确率低的原因,圈员对缺失的项目进行鱼骨图分析,绘制柏拉图,根据80/20法则,确定正确率低的原因为:①预约中心人员不知道病人已出院、手术、转床、拒绝或已检查等各项信息,造成运送人员接不到病人或接错病人。

  ②分管床位的责任护士不了解其他床位病人的情况未及时更改病人检查预约单的身份信息导致通知遗漏。

  ③实习医生未按照检查流程,将未预约的检查单直接交给病人,或者将未预约到检查项目提前进行,造成检查信息的反复。

  ④病人因素:对医院环境不熟悉、年龄、文化程度、地区差异的影响,造成沟通上的困难和理解差异。

  1.2.6制定对策并实施

  ①制定一张住院病人影像学检查信息汇总表,将检查通知流程规范化[1-2]。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每日由一位护士核对次日检查预约单的信息,将更新的信息登记在检查汇总表上。

  中班护士将所有次日检查预约单与检查汇总表上的项目一一核对。

  将检查预约单发放到病人手中,并将检查汇总表张贴于病区走廊醒目固定处,方便病人及家属查阅。

  次日晨,责任护士将温馨提示卡放于检查病人的床头柜上。

  检查运送人员与检查汇总表核对,正确确认病人个人信息后再去运送病人。

  ②制作温馨提示卡。

  当病人外出检查时护士将注明病人去向的温馨提示卡放置于病人床头柜上,可以告知家属及医生,减少不必要的担心。

  ③完善检查告知单。

  将各项检查的地址标注在检查汇总表上,并在检查预约单上进行注明。

  1.3效果评价

  品管圈活动后进步率及目标达成率:进步率=[(改善后的数据-改善前的数据)/改善前]×100%。

  目标达成率=[(改善后的数据-改善前的数据)/目标设定值-改善前数据]×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3讨论

  品管圈活动实施后应用于住院病人影像检查信息正确率的管理中有效提高了检查的有效性及及时性[3-4]。

  影像学检查是临床诊断、治疗疾病最有效、可靠的客观资料之一,及时完成各项检查至关重要,可以为病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若病人因各种原因不能及时完成检查,会耽误病人的治疗时机,给病人增加安全隐患。

  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因检查信息有误,运送人员常常找不到病人甚至接错病人,结果导致病人未能进行影像学检查,还有少数病人重复某一项检查。

  品管圈活动开展后全体圈员根据本病区住院病人影像学检查信息准确性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得出结果并制定出适合本病区病人检查通知的方案,完善各类表格和提醒设施。

  该对策实施后正确率有原来的63.9%提高到99.2%,极大地降低了信息错误的发生率减少了护患之间的矛盾,提高了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效率,确保病人能够及时地完成各项检查,避免重复,最终更好地为病人服务,降低了医疗风险。

  4小结

  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效提高了住院病人影像学检查信息的正确率。

  通过品管圈活动,本科室制定出一套规范的、合理的检查通知流程,使护理人员在通知检查时有章可循,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李文娟 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参考文献:

  [1]曹坤,蔡双宁.门诊及住院辅助检查申请单电子化初探[J].医院管理论坛,2009,2:57-59.

  [2]徐佩莲.医院加强超声检查质量管理探讨[J].浙江临床医学,2009(2):1121.

  [3]张琼,张际.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我国医院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4,43(27):3665-3666.

  [4]刘秀玲,曹叶仙.医院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降低病人陪检风险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28(11B):4068.

  影像学作用

  摘要: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置钉的准确性及安全性。

  方法分析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6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评价椎弓根螺钉的位置。

  按照Lee等的评价方法将螺钉位置分为4级,0级:螺钉完全在椎弓根内;1级:穿破椎弓根部分小于螺钉直径的25%;

  2级:穿破椎弓根部分达到螺钉直径的25%~50%;3级:穿破椎弓根部分大于螺钉直径的50%。

  0级和1级认为置钉满意,2级和3级认为螺钉误置,观察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情况。

  结果64例患者共置入椎弓根螺钉256枚,术后复查CT显示椎弓根螺钉位置0级223枚,椎弓根螺钉位置1级25枚,椎弓根螺钉位置2级7枚,椎弓根螺钉位置3级1枚。

  椎弓根螺钉的误置率为3.1%。

  其中误置的8枚椎弓根螺钉中5枚穿破椎弓根内侧壁,3枚穿破外侧壁,无椎弓根上、下壁穿破情况。

  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下肢根性疼痛症状,予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无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患者置钉准确性高,相关并发症少,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

  微创;椎弓根螺钉;胸腰椎骨折;误置

  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胸腰椎骨折手术中应用广泛,常用的开放手术置入螺钉往往出血多,住院周期长,创伤大。

  应用微创技术剥离极少的肌肉,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大大减少出血和软组织损伤,减轻患者疼痛[1]。

  但经皮置入椎弓根螺钉,由于相关的解剖标志无法直视,螺钉的准确性一直是人们担心的问题。

  本文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6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椎弓根置钉的准确性,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64例,男38例,女26例;年龄为20~58岁,平均42.2岁。

  所有患者均无脊髓神经损伤,术前CT扫描无椎弓根骨折。

  受伤原因:重物砸伤15例,交通事故31例,高处坠落伤18例。

  胸腰椎压缩骨折41例,爆裂骨折23例。

  骨折节段:T103例,T1110例,T1221例,L126例,L24例。

  受伤至手术时间1~5d,平均2.4d。

  1.2手术方法

  64例患者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

  所有患者均采用全麻、俯卧位,C型臂机透视观察脊柱棘突的位置,调整C型臂机位置使得棘突居于正中。

  在皮肤上标记伤椎相邻上下椎椎弓根的外侧缘,依据皮肤和椎弓根之间的软组织厚度确定皮肤上的进针点,以保证在置入导针时获得较好的角度。

  经皮肤开口处置入引导针,斜向抵达椎弓根的外侧缘,大约在椎弓根投照中心点的3点钟位置。

  引导针沿着椎弓根骨皮质向内穿刺20~25mm的深度,确保引导针在椎弓根内侧壁的外侧。

  以同样的方式在另一侧置入引导针。

  将C型臂机横行,透视侧位片,此时可以看到椎弓根内的引导针进入到椎体内,内侧壁无破损。

  拔出引导针的内芯,插入克氏针,之后移除引导针。

  沿着克氏针插入空心的组织分离器,以创造足够容纳器械进出的空间。

  沿克氏针方向置入软组织保护装置,直至抵达骨面。

  再沿着克氏针的方向进行攻丝,攻丝时由于克氏针松动,不要使劲向前推挤克氏针,否则可能出现克氏针穿出前方骨皮质,损伤邻近血管和神经结构。

  攻丝完成后置入直径大小合适的椎弓根螺钉。

  通过透视确定椎弓根螺钉处于合适的位置,安装螺钉间的金属连接棒,通过适当的器械进行骨折复位操作。

  关闭皮肤切口。

  1.3椎弓根螺钉位置的评定

  6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行螺旋CT扫描,对椎弓根行多平面重建,分别从椎弓根的冠状位、矢状位及轴位影像上观察螺钉位置。

  按照Lee等[2]的评价方法将螺钉位置分为4级,0级:螺钉完全在椎弓根内;1级:穿破椎弓根部分小于螺钉直径的25%;

  2级:穿破椎弓根部分达螺钉直径的25%~50%;3级:穿破椎弓根部分大于螺钉直径的50%。

  0级和1级认为置钉满意,2级和3级认为螺钉误置。

  螺钉误置率=误置螺钉数/置入螺钉总数×100%。

  2结果

  64例患者共置入椎弓根螺钉256枚,T9置入6枚,T10置入20枚,T11置入48枚,T12置入72枚,L1置入50枚,L2置入52枚,L3置入8枚。

  术后复查CT显示椎弓根螺钉位置0级223枚,椎弓根螺钉位置1级25枚,椎弓根螺钉位置2级7枚,椎弓根螺钉位置3级1枚。

  椎弓根螺钉的误置率为3.1%。

  其中误置的8枚椎弓根螺钉中5枚穿破椎弓根内侧壁,3枚穿破外侧壁,无椎弓根上、下壁穿破情况。

  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下肢根性疼痛症状,予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无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

  3讨论

  胸腰椎骨折是常见的脊柱损伤,由于胸腰段是脊柱活动度的转换区域,该区域由相对固定的胸椎到活动较大的腰椎过度,

  为两个生理弧度交界处,应力集中,较其他节段更易受损伤,因此脊柱骨折多发生于胸腰段(T10~L2)[3]。

  目前,对于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治疗主要分为后路开放手术和微创手术。

  传统的后路开放手术剥离大量肌肉组织,破坏脊柱后方结构的完整性,易导致医源性关节突关节的失神经支配,遗留

  术后腰背部疼痛,腰背肌力量减弱,加速邻近节段不稳及退变,增加手术出血量及感染风险,延长住院时间[4]。

  为弥补开放手术的一系列弊端,微创脊柱外科迅猛发展,其中经皮椎弓根固定技术逐渐被应用于临床。

  王洪伟等[5]研究发现,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出血少、创伤小、用时少、对肌肉组织剥离少等特点,临床应用效果优于传统开放手术。

  Ni等[6]采用经皮椎弓根固定技术治疗无脊髓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疗效确切。

  虽然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不需要传统后路大的手术切口、不需要广泛剥离和牵拉椎旁肌肉、避免术后疼痛加剧并缩短恢复时间。

  但由于相关的解剖标志无法直视,螺钉的准确性一直是人们担心的问题。

  椎弓根螺钉误置可引起椎弓根骨折、脊髓神经损伤、胸腹腔积液、主动脉损伤等一系列并发症,尤其是螺钉穿透内侧壁或下壁时会造成严重的神经症状[7]。

  前期已有大量学者研究并分析传统开放术式置入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性及安全性。

  在开放术式中常用的椎弓根螺钉定位方法有两种,一是上关节突外缘垂线与横突水平线交点定位法,一是人字嵴定位法[8]。

  但由于受解剖结构变异、脊柱形态改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螺钉误置率较高,相关文献报道开放手术置入椎弓根螺钉的螺钉误置率为8%~40%[9]。

  而对于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性分析的相关报道较少。

  本研究中64例患者共置入椎弓根螺钉256枚,术后复查CT显示椎弓根螺钉位置0级223枚,椎弓根螺钉位置1级25枚,椎弓根螺钉位置2级7枚,椎弓根螺钉位置3级1枚。

  椎弓根螺钉的误置率为3.1%,明显低于报道的开放手术中螺钉误置率。

  分析其置钉准确性较高的原因为:a)整个操作过程在C型臂透视下完成,可以及时调整进针点、进针角度及方向;b)经

  皮椎弓根螺钉为空心螺钉,导针在椎弓根螺钉置入后才拔出,起到导航作用,防止在螺钉置入过程中变更钉道;c)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倾角大小的调整不受椎旁肌肉等软组织的阻挡。

  本研究中5枚螺钉穿破椎弓根内侧壁,分析其原因为:a)进针点偏内;b)内倾角过大;c)术者对椎弓根的解剖不清楚,对椎管根变异认识不足;d)椎弓根直径偏小或螺钉直径偏大。

  3枚螺钉穿破椎弓根外侧壁,考虑为置钉时倾向于椎弓根“眼的外侧进针,而且内倾角过小所致。

  本研究中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下肢根性疼痛症状,考虑为误置螺钉刺激相应神经根所导致。

  为了减少经皮椎弓根螺钉误置所引起的脊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很多学者[10-11]探讨如何提高螺钉置入的准确性。

  具体对策有:a)术前认真分析影像学资料,熟悉椎弓根及其周围的局部解剖,切勿忽视椎弓根旋转、变异等情况;b)避

  免遵循传统开放手术的“宁上勿下,宁外勿内进针理念,正确选择进针点及进针角度;c)熟练掌握微创内固定系统的操作,提高术者技术及经验。

  综上所述,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除了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固定可靠等优点外,其置钉准确性高,相关并发症少,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王杨 史航 朱裕成 马军 李涛 吴小涛 单位: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脊柱外科

  参考文献:

  [1]王善金,杨明杰,潘杰,等.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应用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5):479-481.

  [5]王洪伟,李长青,周跃,等.微创与传统开放附加伤椎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0,20(2):112-116.

  [8]杜心如,叶启彬,赵玲秀,等.腰椎人字嵴顶点椎弓根螺钉进钉方法的解剖学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2,20(2):86-88.

  [10]蔡斌,张文捷,赵春明,等.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安全性的CT评价[J].实用骨科杂志,2015(8):727-731

【影像学作用】相关文章:

影像学论文09-30

血肿影像学诊断与误诊分析论文10-09

医学影像学的论文范文10-08

医学影像学职业规划10-01

影像学个人工作总结模板10-08

医学影像学专业个人简历10-07

学在城游影像征集活动策划书10-08

112例肾积水影像学表现分析论文10-10

经济学中数学的作用论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