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临床护理的论文范文(精选11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临床护理的论文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临床护理的论文 篇1
【摘要】
医护人员的职业有其特殊性,工作对象是有生命和情感的人,护理工作者应当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注人的感受和心理需求。
【关键词】
心理护理;心理素质;方法
随着医学模式及新的护理观的建立,临床护士再不能只看病,不看人,只护身,不护心。护理工作应充分重视心理护理的作用――三分护身,七分护心。心理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基础上,应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技术,通过言行举止影响和改变患者的认知、情绪与行为,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以促进患者康复的护理过程。
1心理护理范畴
一般认为,凡是在护理过程中,护士以心理学理论作指导,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通过与病人交往,从而影响病人的认知、情绪,改变病人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解决病人的心理困扰,协调各方面的人际关系,调整病人的心理适应,使之配合医护处于接受治疗和护理的最佳状态,从而促进病人康复的方法,均属于心理护理的范畴。
2护士的心理素质
护士要给患者提供心理护理,那么首先的要求是护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护士除了具备一定的医学及护理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还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
护士工作者应努力做情绪的主人;养成良好的性格,有健康向上的精神世界和对工作的全身心投入,不把消极情绪带入病房,用积极的情绪感染和影响病人,并由此得到心理上的愉悦;合理宣泄消极情绪,升华情感。当护士受到难以忍受的刺激,有苦闷、烦恼,心情不好时,可向亲友、同事或领导倾吐心声,合理宣泄消极情绪;要通过沉稳自然的仪表、端庄大方的举止、亲切感人的话语,给病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护士要心胸宽广,随时调整自己,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护理工作者只有通过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培养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在和谐的社会心理氛围中达到护士自我价值的实现。
3心理护理的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最有价值的知识莫过于方法学知识。灵活多样的'心理护理方法为我们有效开展心理护理工作提供了备选的护理手段。护士应掌握常用心理护理方法的基本原理、应用原则、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学会将心理疗法引用于护理工作。应针对病人的不同特点,采用适宜的护理方法,以提高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
3.1 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心理护理是在护士与病人之间进行的,能否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成败的关键。在与病人的交往中,护士应说话和气、热情友好、诚恳礼貌。时时以乐观、开朗、自信的情绪去感染病人。
3.2争取家庭及社会的支持与配合。病人在住院期间,前来探望的家属、亲友及单位领导的言谈举止对病人的情绪会产生直接影响,其良好的语言行为能给病人以安慰和鼓励,而不良的语言行为对病人则是恶性刺激。
3.3创造舒适的治疗与休养环境。病人住院后的环境条件如何,直接影响病人的心境和治疗康复效果。护士应努力保持病室安静、整洁、舒适、空气新鲜、阳光充足,为病人创造良好的治疗与休养环境。
3.4正确使用心理学治疗方法。心理疗法在心理治疗中较为常用,同时也是心理护理的主要方法。它依据心理学的基本原理,通过解释、安慰、疏导等方法,对病人进行适当的心理调整,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4心理护理应用
4.1如何面对病人的焦虑焦虑是个体或群体面对模糊的、不具体的威胁感到不安及自主神经受到刺激的状态。患者表现:患者心率加快、血压升高、面色苍白、躯体疼痛、声音颤抖、全身发抖、坐立不安,心悸、眩晕或头昏、尿频、腹泻、厌食、易怒、缺乏自信心、心理紧张、心事重重等。
对策:护理工作应该使患者焦虑症状减轻或消失。找出引起焦虑的原因,鼓励患者去想,许多患者可找出原因,焦虑的症状会减轻;向患者解释检查、治疗的目的,必要时,简单讲解手术的过程,帮助患者产生信任感,减轻焦虑;
取得家属、单位的支持,与家人联系,鼓励家属多与患者接触、交流,减轻患者的焦虑;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轻患者的陌生感,改善焦虑症状;采取放松疗法改变焦虑状态,提高舒适水平:①与患者交谈,找出焦虑的原因,取得患者的信任。②向患者介绍缓解焦虑的方法。③引导患者放松:护理人员说“请您回忆有生以来最平静、最高兴、最自在的时候。闭上眼睛,记住那一刻的感觉,我和您讲话时,保持住那一刻的记忆”。通常,此刻患者的肌肉开始放松,表情平静。
4.2心理护理应用典型案例患者:李某,男,47岁,汉族,机关干部,国家公务员,大学文化程度,已婚,妻室健在。因车祸住院,左小腿发生骨折,发现血压升高,测得血压为(170/95mmHg),心率为92次/分。其本人为肥胖体型,有烟洒嗜好。父亲有高血压病史,已死于脑出血。本人工作勤奋、言语谨慎、性格急躁。患者入院后,精神萎靡不振,情绪低落,烦躁不安。
热情接待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对初入院患者主动介绍院规、院貌,介绍医院环境及主治医生、主管护土等,并运用言语、语态、行体等沟通技巧耐心询问患者。多与患者交谈,取得患者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进行耐心细致的的健康教育,护士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解。
减轻焦虑的程序:亲情护理,以亲切的目光,和蔼可亲、热忱的态度对待患者;语言护理,使用温和、礼貌,带有科学性、疏导性、暗示性的语言和患者沟通;环境护理,创造一个整洁、明亮、安静、舒适、优美、安全的治疗环境。同时,也可用生物反馈疗法使患者通过全身肌肉放松减轻焦虑情绪,增加自我控制能力,改善心理状态,使大脑皮层紧张状态得到松弛,从而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王国蓉等.心理护理现状与发展趋势[J].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06(20).
临床护理的论文 篇2
【摘 要】
护理工作是一项繁琐的工作,而且环环相扣,因此做好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每一细节,是减少和杜绝纠纷隐患差错事故的前提,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随着社会的发展,医院护理工作要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宗旨,防止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确保临床护理安全。 安全的管理是护理质量的根本保证,是护理管理的重点,也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水平的标准。
1 分级护理制度
1.1 患者入院后,由医师根据病情决定护理级别,下达医嘱。
1.2 分级护理为特级护理及一、二、三级护理,并有统一标记。
1.3 患者一览表有分级护理标志,标志与护理级别吻合,根据医嘱及时更改。患者主院期间,应根据级别护理要求进行护理。
1.4 分级护理范围:
特别护理:病情危重或大手术后,随时可能发生意外患者。
一级护理:重症、大手术后需严格卧床休息以及生活不能自理患者。
二级护理:病情较重或病情恢复期、年老体弱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患者。
三级护理:病情较轻或康复期的患者。
1.5 患者分级护理要求
特级一级护理:实用于病情危重、有生命危险、需随时进行抢救者。
1.5.1 24小时专人护理;
1.5.2 严格执行护理计划;
1.5.3 执行医嘱,有特护记录
1.5.4 负责病人饮食、大小便、个人卫生等。
一级护理:适用于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的重症病人。
1.5.5 根据病情巡视病人,观察呼吸、脉搏、神志、病情变化等,每小时至少1次;
1.5.6执行医嘱,填写护理记录;
1.5.7负责或协助病人饮食、大小便、个人卫生等。
二级护理:实用于病情趋于稳定者。
1.5.8根据病情巡视病人,观察呼吸、微博、神志、病情变化至少每3小时巡视一次。
1.5.9执行医嘱,
1.5.10在病人进行治疗时,负责病人饮食、个人卫生等。
三级护理:实用于病情稳定的病人,恢复期的病人。
1.5.11根据病情巡视病人,观察呼吸、脉搏、神志、病情变化等,每班巡视病人至少一次。
1.5.12执行医嘱;
1.5.13病人进行治疗时,负责病人饮食、个人卫生等。
一般护理常规:
1.5.14住院病人每天测体温、脉搏、呼吸一次,询问大、小便次数。
1.5.15体温在37.5℃以上,39℃以下的病人每天测4次,39℃以上每隔4小时测一次。
1.5.16新入院的病人测血压、体重1次,以后每周测体重1次,血压按医嘱执行,七岁以下酌情免测血压。
2 值班、交接班制度
2.1 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履行职责,保证诊疗、护理工作准确、及时、安全不间断地进行。
2.2 值班人员要做好病区管理工作,加强安全管理,遇到重大问题,及时向上级请示报告。
2.3值班人员要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按时完成各项治疗、护理工作;要严密观察危重患者;负责接收新入院患者;检查指导护理员工作。
2.4 按照要求书写交接报告,报告要求真实、清晰、简明扼要,有连惯性。
2.5值班者必须在交班前完成本班各项护理工作和记录,整理好物品,特殊情况应作详细交班。白班应该为夜班做好充分准备。如抢救品、用物及常规用物等。
2.6 按时交接班,清点交班物品、药品、阅读交班报告、护理记录等。在接班者未清楚之前,交班者不得离开岗位;接班中发现患者病情、治疗、器械、毒麻精神贵重药品、物品等问题应该当面提出,由交班者负责;接班后因交接不清,二引发的问题应由接班者负责。
2.7每日早晨集体交接班,由科主任或护士长主持,全体在班人员参加,运用护理程序进行交接班,值班护士报告患者流动情况和新入院、危重、手术前后、特殊检查等患者的病情,并认真进行床旁交接,护士长讲评并布置当天工作。
2.8 严格执行交接班检查制度,做到“一巡视、四看、五清楚、五查。”
“一巡视” :交接班人员应共同巡视重危、大手术及病情有特殊变化的患者,进行床旁交接班。接班者应了解病区患者在位和去向。
“四看” :看医嘱本、看交班报告、看重点患者体温单、看各项护理记录是否完整。
“五清楚” :对毒麻精x神药品的数量当面交接清楚,并登记签名,做到钥匙随身带;对新入、手术、产后、重危患者的病情交接清楚;待执行的医嘱及各种临时治疗等交接清楚;对大手术、危重患者、正在静脉输血、输液或特殊检查的患者必须到床旁交接清楚;急救器材、药品及有关物品交接清楚。
“五查” :查看新入院患者的初步处理情况;查手术患者准备是否完善;查危、重、瘫痪患者皮肤;查患者排泄物处理是否妥善;查患者各种导管是否畅通。
3 查对制度
查对制度是保证病人安全,防止差错事故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护士在查对工作中必须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思想集中,业务熟练,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以保证病人和护理工作的正进行。
3.1临床科室查对制度
3.1.1执行医嘱,严格“三查八对”,一注意。“三查”;服药、注射及各种治疗执行前、中、后各查对一次。“八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药品有效期。一注意:注意用药后反应。
3.1.2清点药品和使用药品前,应检查药品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3.1.3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精x神药品要经过反复核对。
3.1.4摆药注意四不用:
⑴不用无标签或标签不清楚的药物;
⑵不用变色、浑浊或有沉淀的药物;
⑶不用可疑的药物;
⑷不用内服、外用、剧毒药物的标签与药瓶混淆的药物。
3.1.5静脉输液应注意查对:
⑴液体名称及有效期;
⑵玻璃瓶有无裂痕,瓶盖有无松动;
⑶检查液体有无变色、浑浊、沉淀;
⑷一次性医用输液器有无过期,是否清洁,有否用物,包装袋有无损坏、漏气;
⑸使用多种药物时注意配伍禁忌及用药后反应。
3.1.6输血应注意
(1)输血前须要经两人共同执行“三查八对”并签(“三查”:血制品有效期、血制品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整;“八对”:床号、姓名、住院号、血袋号、血型、交叉实验结果、血制品种类、剂量)。查对供血者姓名、血型、血瓶号、血量、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块、溶血,血袋有无破损等。
(2)取血后30min内输入,输血开始,应该观察患者5-10min患者无异常方可离开。患者输血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3)输血完毕,血袋送输血科保存。
4护理质量细节
1、患者的安全问题评估,如年老、体弱、小儿患者的安全指导,虽然在走廊、厕所、窗台等部位放了警示牌,但也要有针对性的`指导到位住院患者的安全评估要及时,如躁动病人、行动不便病人坠床危险,长期住院、慢性病等 。
2、技术操作: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一注意.注意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四病房环境安全细节 :护理人员发现异常问题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解决。另外,保证病人各方面的安全也是我们应有的责任。护士要注意如提醒病人保管好贵重物品,防止被窃等。
4.1 对策
4.2加强护理培训,提高专业素质。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的培训,做好上岗资质认定考核,不能勉强。年资高的护士要起带头作用,做好传、帮、带。鼓励护士参加自学考试,将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方法为年轻护理人员提供学习的机会,使其了解了更多国内外的护理新知识、新动态、新理念,这样不但开阔了视野,而且还能拓展其理论水平。
加强责任心,做好与病人的沟通。 每个护理人员要有较强的责任心,要重视患者的每一个细节问题。特别是对病人及家属提出的疑义,认真对待。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总之,高度重视每一个细节,密切关注每一件小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工作中从小事情、小才能提高护理质量,使病人及家属满意,也许我们永远默默无闻,但我们只要能让所有的患者微笑着健健康康的走出医院,我们一切都心甘情愿。我们用知识证明自己的价值,用智慧照亮自己的人生。
临床护理的论文 篇3
【摘要】
目的探究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以70例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心理护理、治疗护理、病情观察、饮食护理、健康指导等开展专项护理,观察患者血压变化,并及时作出PANSS评分研究。结果经过为期1-2个月的护理,70例患者中有65例血压恢复正常,65例患者护理后PANSS评分为(12.8±2.4),(10.1±1.96),(7.5±1.56),与护理前相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5例痊愈出院,护理有效率高达92.85%。结论有效的护理方法是治疗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血压疾病的重要途径,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高血压;护理方法精神分裂症多起病于青壮年,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常见疾病,患者多表现为行为、思维方面发生较大的变化,认知功能受损,且该病反复发作,最终导致患者精神残疾。患者病魔的困扰,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而出现嗜睡、精神萎靡、体重增加、意志消沉等严重不良反应,有临床资料[1]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高血压的发生率较高。高血压可引起心、脑等重要器官受损,是脑卒中、冠心病的罪魁祸首,现今高血压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血压疾病,对患者的各项社会功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损害了患者身体器官的功能。本研究结合护理调查,对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血压疾病的患者展开了专业护理,现将护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70例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36.5±15.6)岁,病程2-26年,平均病程(12.5±8.5)年,患者血压140-200mmHg/90-130mmHg。以《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为依据,患者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均符合CCMD-3标准;以世界卫生组织治疗指南中关于高血压的诊断依据为标准,患者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患者此前均应用了抗精神病药物和降压药物治疗。
1.2方法
1.2.1护理调查以护理评估和实地观察为依据,对患者开展全面仔细的护理调查研究,以掌握患者的临床信息,为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患者文化程度存在差异,同时对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血压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缺乏足够的认识,存在延误最佳治疗时期的问题。有较多的患者生活方式不良,例如睡眠不规律、长期吸食烟草、膳食不科学、食盐摄入量过高等。患者长期住院,病程呈慢性迁延趋势,自知力不足,甚至否认自己患病,拒绝治疗。同时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疾病,精神萎靡,不愿与人相处沟通。患者活动量极为不足,过度依赖抗病药物,导致肥胖,引起血压升高。患者精神紧张,对外界压力的反应较为敏感,情绪激动,引起血压升高。
1.2.2护理方法
(1)环境护理。环境护理方面主要是积极改善患者的病房环境,保证院区和周围环境的安全、安静、整洁和舒适。护理人员积极利用语言或者非语言的交流方式与患者沟通,为患者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提升患者的信任度。
(2)心理护理。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缺乏自知力,否认自己有病,对高血压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在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极不配合,常出现情绪失落、紧张、烦躁等症状。护理过程中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尊重患者,鼓励患者积极向亲友倾诉,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认识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及时与患者沟通,结合患者的病情特点,采用不同的接触方式鼓励患者学习适应性行为。与患者沟通接触的过程中,护理人员理解患者的心理症状,尊重患者的权利,为患者创造安全感,取得患者的信任,提高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坚持服药,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2]。
(3)治疗护理。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出现拒绝治疗的状况,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保证准确摄入药物,准时发放药物,保证患者服药进口,防止患者藏药,严格落实护理交接班制度。如果患者经耐心劝说后仍拒绝服药,可以将精神科药物碾成粉末放入食物中服用。针对呕药现象的患者,必须在服药后30min内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如果患者不配合,进行多次劝说,耐心讲解药物治疗的重要性,保证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必要情况下可以遵循医嘱予以保护性约束。在指导患者服药的过程中,强调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当患者血压降至理想水平后,为了保证血压的稳定,必须继续服用维持量。在利用降压药物治疗的'过程中,须做到及时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并监测患者血压。
(4)病情观察。结合患者的病情制定护理计划,按时测量患者血压,同时将测量结果告知患者,让患者了解自己的血压状况。积极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耐心倾听患者的不适主诉。当患者出现头痛症状时,可将床头抬高,保证血压平稳,嘱咐患者卧床休息,同时定期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治疗过程中及时指导患者开展放松治疗,例如缓慢呼吸和音乐治疗等,如果患者出现头晕、心悸、恶心等症状,为了促进患者下肢血液回流,可以将患者的下肢抬高并平卧。在监测患者血压的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血压升高、视力模糊、神志不清等症状,立即告知医师,患者在静养过程中应加强生活护理。整个护理过程中,安定患者情绪,保证患者呼吸通畅,根据患者病情及医嘱使用心电监护,用药过程中及时观察患者血压变化,及时服用降压药物。
(5)饮食护理。患者治疗过程中,食物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的清淡食物为主,及时向患者讲明健康饮食的重要性。限制患者钠盐的摄入,同时保证充足的钾钙摄入,叮嘱患者多食蔬菜水果和豆类食物,补充蛋白质的同时减少脂肪的摄入,避免进食高胆固醇食物,例如油炸食品、肥肉等。由于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便秘,因此需要增加粗纤维食物的摄入,保证充足的饮水,预防便秘。肥胖患者注意饮食,避免进食高热量食物。
(6)健康指导。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沟通,做好康复护理,讲解高血压病的防治知识,增强患者的健康意识,保证患者对高血压病有正确的认识。由于高血压患者的病情与中枢神经的功能相关,因此必须重视患者的精神治疗,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精神紧张。为患者制定科学的作息时间,安排午休,保证患者每天有8-9h的睡眠时间。白天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但高血压患者选择的锻炼方式需要与病情相结合,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体育锻炼也应适度,多进行散步和体操活动。每天早晨或黄昏为患者提供散步的机会,每次散步30min左右。在健健康指导的过程中,关注患者的血压表现,与饮食护理相结合,嘱咐患者避免长时间站立,改变姿势的过程中不宜过快,如需起床时应先静坐半分钟[3]。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进行连续3周的血压观察,血压趋于稳定定义为A组,血压没有明显改善者定义为B组。在A组中利用PANSS总分减分率表示护理效果的优劣,减分率>50%为显著有效,<50%为有效,<25%为无效,总有效率=显著有效率+有效率;在血压稳定后的3、7及14d进行PANSS兴奋激越评分,其中包括兴奋、敌对性、紧张、不合作及冲动控制障碍,评定工作全部由精神科主治医师完成。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x±s),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压结果
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有65例精神症状缓解,血压表现平稳,定义为A组。5例血压无变化,仍在进一步观察治疗,定义为B组。2.2PANSS评分结果A组患者在治疗后第3、7、14dPANSS评分与护理前相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总有效率统计
A组所有患者精神症状缓解,并住院观察20天且精神症状平稳后痊愈出院,护理有效率为92.85%(65/70)。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无法主动诉说身体状况,甚至拒绝治疗,同时患者和家属对对合并高血压症状了解甚少,不能及时治疗高血压症,因此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血压必须引起业界的重视。在近代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往往注重的是体质治疗,而忽略了心理治疗。其实,患者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原因就在于精神疾病的恶化,精神分裂症患者表现出的紧张、冲动、烦躁等症状将加重高血压病情,长期的高血压将导致细小动脉受压,身体器官供血不足,心、脑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受到影响,形成恶性循环[4]。本研究结合近代精神分裂症和并高血压患者的发病原因,将重点放在患者的心理治疗上,在护理过程中将心理护理和治疗护理结合起来,加强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时关注患者的情感动向,在家属的帮助下,进一步认识到患者的病症,为患者制定了科学的治疗及护理计划,治疗过程中以安定情绪、降血压为主,及时测定患者血压,出现血压上升的情况,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合理的措施。在治疗过程中,提高护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必须时刻以患者的健康为重点。本研究中通过心理护理、治疗护理、病情观察、饮食护理、健康指导等专项护理,患者的病情逐渐好转,护理有效率高达92.85%,为患者健康生活带来了希望。通过优质护理,可以进一步避免患者病情复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薛云霞,严晓珍.浅述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护理方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26(23):65.
[2]张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理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28(5):34.
[3]范爱成.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29(2):10.
[4]周星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治疗探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2,39(5):33.
临床护理的论文 篇4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102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为(33.6±4.2)分、SDS评分为(32.5±5.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1.3±7.1)、(39.7±5.8)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不良情绪明显减轻,有利于病情恢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护理;效果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指的是由于房角关闭,对房水排出造成阻碍,导致眼压明显升高,视神经以及视野受损的一种常见眼科疾病,其主要表现为眼球胀痛、呕吐以及视物不清等[1]。其发病诱因主要为情绪异常、用眼过度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等,对患者的健康生活质量带来较大不良影响。因此,必须要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措施。本文选取102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51例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3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的10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观察组中男30例,女21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61.3±5.2)岁。对照组中男33例,女18例;年龄44~77岁,平均年龄(63.2±6.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2]。观察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
①院前护理:采取个人责任制护理,增强患者进入医院时候的交流,责任护士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详细介绍整个住院环境,同时能够明确了解患者的.身心状况,耐心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法、药物的作用以及术后相关注意事项,稳定患者的情绪,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进而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临床医护人员的工作[3]。
②手术护理:做好整个围术期的护理工作,临床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摆放适宜体位,将头部垫高,动作一定要轻柔、缓慢,切勿震动,对其相关病情变化给予密切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眼压以及各项生命体征,增强对患者病房的巡视,手术以后一定要详细询问患者是否出现头部疼痛、恶心以及呕吐等相关症状,同时询问患者有无其他不适症状。临床手术后72h对术眼状态给予密切观察,及时更换药物以及滴入眼药水等相关操作,以及对患者术眼采取广谱抗生素进行清洗,进而能够有效预防感染。另外,患者在手术以后切勿自行松解或者揉压术眼,手术后7d,根据患者术眼眼压情况,对术眼进行适当按摩。
③用药护理:临床护理人员一定要做好患者的个性化药物护理,缩瞳剂应用开始的时候,每隔5min滴眼1次,当瞳孔缩小以后,每隔1~2h给予1次滴眼,滴眼以后,马上压迫泪囊,进而能够减少对药物的吸收,能够有效预防药物所造成的机体不适反应,与此同时,患者在使用药物后,临床护理人员一定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除此之外,当患者采取房水抑制的时候,应该同时采取缩瞳剂,而且对有无肾功能损害给予密切监测[4]。
④日常护理:让患者倾听自己喜爱的音乐,病房的温度以及湿度一定要适宜,病房环境一定要卫生、整洁等相关措施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以明显减轻。另外,临床护理人员一定要密切观察患者治疗后的眼压和眼局部情况,同时给予眼部卫生护理指导,并鼓励患者多加进食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增强营养支持,避免辛辣、冰凉等相关刺激性食物,同时保持大便通畅,以免发生便秘。
1.3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并进行组间比较。SAS、SDS评分越低,则表明患者不良情绪越低[5]。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前: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为(45.2±5.1)分、SDS评分为(46.1±5.5)分,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为(46.6±6.4)分、SDS评分为(44.5±6.1)分,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为(33.6±4.2)分、SDS评分为(32.5±5.2)分,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为(41.3±7.1)分、SDS评分为(39.7±5.8)分,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在临床当中属于一种眼科疾病,其症状主要为眼压急剧升高,同时眼前段组织发生改变为主要特点,这种疾病在发作之前,大部分患者均伴有情绪异常激动和精神创伤有密切关系[6-9]。患者在发作时,视力会明显下降,眼部疼痛以及恶心等相关躯体症状,进而使患者的心理障碍进一步加重,对临床治疗和病情恢复带来较大影响[6,10-12]。根据相关研究表明[7],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治疗期间,全面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非常重要,大部分患者对自身疾病的相关知识缺乏一定的了解,治疗的时候治疗依从性相对比较差,手术以后缺乏对自身疾病的保健意识,造成病情反复发作,对眼组织和视功能造成巨大损害。
所以,在整个临床治疗期间一定要在全面评估其病情的基础之上,增强对患者的个体化健康宣教以及心理疏导,使患者能够了解更多关于自身疾病的相关知识,使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使不良情绪得到明显改善,与此同时,临床护理人员要为患者量身定制护理干预措施,正确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以及有效预防眼部感染[8]。本文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为(33.6±4.2)分、SDS评分为(32.5±5.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1.3±7.1)、(39.7±5.8)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关报道[13,14]相一致。综上所述,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不良情绪明显减轻,有利于病情恢复,在临床当中得以广泛应用。
临床护理的论文 篇5
摘要: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从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选取94例进行回顾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复发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及复发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冠心病临床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能有效促进患者恢复,缩减住院时间,降低复发率,同时能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冠心病;优质护理;效果
冠心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 使冠心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人类心脏部位出现冠状动脉粥扬硬化斑块,引发人类心脏供血不足,出现心脏器质性病变,影响心肌功能。冠心病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心绞痛、胸部不适等症状,其诱发因素很多,如内分泌、糖尿病与高血压等,都可能引发冠心病。采取介入治疗是对冠心病的主要措施[1]。但是在冠心病的治疗过程中,优质护理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案,可以针对患者的病情与实际需要,提供完善的护理服务,利于冠心病患者恢复症状,达到最佳护理效果[2]。在本组研究中,对冠心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患94例,男性56例,女性38例,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63.5±4.2)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3.1±0.5)年,所有患者出现胸骨后闷痛,气短、心悸胸闷及心率增快等临床表现,经心电图检查、冠状动脉CT检查及血液学检查后确诊,排除肝肾功能障碍患者、恶性肿瘤患者及精神疾病患者。将9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其他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较好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指导患者用药及注意事项,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优质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基础护理 加强晨起与晚间的护理力度,彻底作病房的清扫,提高病房的管理强度,对于能生活自理患者,指导患者常规进食及用药事宜,无法生活自理者,则需要定时为患者喂药、喂饭,对患者身体状况进行观察,一旦发现有不良情况,立即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帮助稳定患者病情[3]。
1.2.2心理护理 冠心病是以一种需要长期治疗的疾病,且疗程长,患者需要承担经济压力与心理压力,均有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焦躁、抑郁、恐惧症状,需要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加强彼此交流。向患者介绍以往成功病例,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多关心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作心理评估,尽量慢性患者的需求,并指导家属多与患者交流,多鼓励患者,使患者能够积极与临床治疗配合,树立起治疗信心,提高治疗效果。
1.2.3饮食护理 因疾病因素,导致大多数患者存在食欲较差的症状,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多进行饮食搭配,多选择颜色鲜艳的食物,提高患者的食欲,并尽量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提高患者免疫力。尽量多补充水分,多进食新鲜蔬果,确保患者能均衡摄入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功能改善[4]。
1.2.4康复训练 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需要制定完善的康复训练方案,达到运动的'效果。运动量以患者可耐受为宜,避免发生过度负荷情况,通过康复训练的开展,帮助患者提高身体免疫力,对心血管功能进行改善。运动后不能马上淋浴,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提高睡眠质量。在康复期间,禁止进食刺激性食物,适度锻炼,注意相关注意事项,减少运动意外发生。出院后必须定时复查,一旦出现不适症状,立即就医[5]。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出院时间,同时记录两组患者复发情况及护理后的满意情况,作对比分析。患者满意度以我院自制调查问卷为依据,满分100分,≥70分为满意,50~70分为一般,<50分为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所得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1.49%,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57.89%,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观察组住院时间及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冠心病为临床常见病症,其发病的主要原因在于脂质代谢异常,导致血液中的脂质大量附着在动脉内膜上,致使积存过多形成白色斑块,从而导致患者动脉腔逐渐狭窄,血流受到严重阻碍,心脏出现缺血、缺氧现象,进而出现心绞痛[6]。医疗水平的提高促使人们对护理工作质量的好坏有了新的评价与关注,并将其作为评价医院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优质护理鲜明的体现出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通过给予患者全方位、全面化、科学化护理措施,保证患者身心健康,同时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医院整体护理水平不断提高冠心病患者因自身的特殊性,导致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更高也更为迫切[7]。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及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同相关文献报道一致[8]。
综上所述,在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中,行针对性全面优质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及患者家属满意度,减低复发率,促进患者恢复,应防范运用。
参考文献:
[1] 武悦镜.慢性肾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行血液透析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4,(13):1240-1241.
[2] 李俊凤,陈宇,任丽娜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高危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6):1469-1470.
[3] 彭彩虹,康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重症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1(6):720-722.
[4] 罗南,黎丽,刘斌等.冠心病患者"双心"护理的研究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0):1773-1775.
[5] 魏丽丽,王艳辉,刘秋菊等.一例冠心病合并室壁瘤冠状动脉搭桥患者术后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7):1609-1610.
[6] 冯明华,郑明霞.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2):314,316.
[7] 陆秀芳.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以及治疗后生活质量影响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5):15-16.
临床护理的论文 篇6
摘要:
目的通过对腹膜透析患者护理工作的研究,来探索护理工作的优化策略及发展方向。方法选取我院肾内科在2015年10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腹膜透析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研究。从有无并发症、护理期间有无病情恶化、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患者康复周期长短等维度展开。结果经过对腹膜透析患者为期三个月的临床护理,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感染等并发症,患者病情康复顺利,护理满意度较高。结论通过对腹膜透析管的护理、细致的病情观察、系统化的数据统计、全面的预防感染、贴切的心理护理等方法的应用,不仅能够从各个层面对患者进行科学而精细的护理,而且能够帮助患者身心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腹膜;透析;临床护理;体会
引言
腹膜透析作为一种血液净化的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终末期肾脏病的治疗。它是利用腹膜作为透析膜,使体内潴留的水、电解质与代谢废物经超滤和渗透作用进入腹腔,达到清除体内代谢产物的目的[1]。如果临床护理不恰当,可导致患者发生感染等并发症,因此如何做好腹膜透析病人的护理,提高他们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是医护人员需要考虑的课题,现作者对腹膜透析患者进行全面合理化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我院肾内科在2015年10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腹膜透析患者,本次研究征得患者本人及家属同意,患者均符合护理研究标准并接受护理程序安排。
1.2方法。每次透析1500-2000ml,其中透析间隔为每3-4h更换一次。夜间可置留在患者腹腔内10h。对患者在治疗环境、饮食方法、心理治疗以及生活氛围等多层面进行护理干预。最后通过患者病情康复周期、有无并发症、护理期间有无病情恶化、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等方面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价。
2过程与结果
2.1护理过程;
2.1.1腹膜透析管护理:患者手术后,首先细心处理腹膜透析管。放置腹膜透析管后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出现扭曲、受压、滑脱等现象,因此要注意观察有无堵管、血液渗出等情况的发生。指导患者下床、翻身等体位变化时应注意安全,防止腹膜透析管滑落。患者手术以后,伤口无菌敷料应及时更换,防止感染。
2.1.2病情观察:准确记录24h出入量,同时对腹膜透析情况进行准确而详尽记录。在透析记录中应包含病人基本情况、腹膜透析次数、每次腹膜透析的输入量和排出量、颜色、浓度、超滤量等数据。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思维状态、全身变化以及电解质变化等。
2.1.3预防感染:在对患者进行腹膜透析时必须严格遵守护理程序,应采用无菌操作技术来实施腹膜透析,保持隧道口的干燥和卫生,透析液温度维持在37℃的恒定状态,并对病房的'温度和病房的湿度维持在适宜状态。这是预防腹膜透析患者创口感染的有效护理措施,只有严格的对此标准进行执行才能使患者顺利康复,避免了患者因护理不当而出现感染的情况发生。护理人员在对腹膜透析患者进行所有护理工作时,必须秉承无菌操作的基本原则,严格执行手卫生,透析液、袋等都必须符合消毒标准才能得以使用。膜透析室的环境,要求光线充足,空气流通,清洁整齐,温湿度适宜,于透析前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并定期作空气培养[2]。
2.1.4心理护理:肾脏器官疾病具有持久性和慢性消耗的特点,患者长期居住在病房内会对其心理产生较大的影响,而且由于病情的原因会加剧患者的悲观情绪。从医学角度讲,患者的心理健康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直接的影响。帮助患者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是帮助腹膜透析患者顺利康复的关键性护理策略。护理人员应经常与患者谈心互动,给患者讲解病情的好转情况,给予患者以康复的信心。在病房内播放轻音乐缓解患者对于病情的忧虑,并适当播放电视节目等。同时应与患者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鼓励患者家属经常与患者进行情感互动,进而强化患者与病情抗争的勇气,通过对患者的心理护理,能够对患者的康复起到关键性的推动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护士与患者进行语言交流时应注意说话的语调、语速。由于不同的患者受教育程度不一样,对医学知识的理解认知也不一样。所以,护士在沟通过程中的语言表达须做到同时兼顾科学性和通俗性[3]。
3结果
经过对腹膜透析患者为期三个月左右的临床护理工作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感染等并发症,患者病情康复顺利,并对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较高。
4分析与讨论
通过对腹膜透析患者的护理观察发现,对腹膜透析患者进行护理工作首先应对患者的腹膜透析管进行的良好的处置,防止其出现扭曲、脱落等情况的发生。需要对患者腹膜透析状况进行全面而精准的记录与统计,研究表明透析过程中合理的护理[4-5],并进行及时的记录和观察,可以有效降低透析并发症的发生,并有利于及时发生和处理病情,可以提高透析治疗的临床效果。预防感染是腹膜透析的关键环节,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手卫生,对病房进行全面的消毒,严格控制病房的温度和湿度。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树立起康复的信心进而迅速实现身体上的康复。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逐渐提升,临床护理工作的方法也在不断创新。以患者为中心,强调人性化的护理方法在我国医护领域被广泛使用,并取得了明显的护理效果。特别是在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通过对患者腹膜透析管护理、细致的病情观察、系统化的病情数据统计、全面的预防感染措施、贴切的心理护理等各项护理方法的应用,不仅能够从各个层面对患者进行科学而精细化的护理,而且能够帮助患者身心同时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进而实现了通过精细化护理而推动患者康复的目的。通过本次研究过程及结果的临床实践证明,以患者为中心、精细化、科学化的护理工作方法,对腹膜透析患者的病情康复具有重要而积极的推动作用。
临床护理的论文 篇7
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上在心内科科室护理管理过程中实施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的临床效果。方法针对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心内科所收治的患者给予了基于护理质量控制系的护理方案,并将其与护理质量控制系统未实施前,2015年1月-2015年12月所收治的部分心内科患者进行对比,观察并记录实施完护理质量控制体系之后的临床效应。结果经过在心内科科室实施一段时间的护理质量控制体系之后,护理质量也明显提高,明显优于实施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前。结论临床上在心内科科室的护理管理过程中实施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在心内科实施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因此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
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心内科;护理管理
医院整体工作水平的关键就是工作质量,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医院的整体竞争力,相对来讲,护理管理工作的关键内容即为护理质量,这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护理领域开始展开对质量控制相关内容的研究工作,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成为护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1]。本文针对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心内科所收治的患者给予了基于护理质量控制系的护理方案,并将其与护理质量控制系统未实施前,2015年1月-2015年12月所收治的部分心内科患者进行对比,总结心内科护理质量控制系统建立的优势,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总结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对心内科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摸底探究,详细了解目前我院对护理干预知识和能力情况,并构建心内科护理质量控制系。与此同时,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心内科入住患者,与未实施护理心内科质量控制系下的护理干预开展详情对比,为了进一步研究在心内科住院患者护理质量控制系的建立前护理干预的情况,本实验还选取前几年不同时间段、年龄、性别及不同病情心内科住院患作为研究前基本统计资料。
1.2方法
心内科护理质量控制系统的建立。
1.2.1成立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建立由护士长、质控组长、质控成员共同组成的三级护理质量控制体系。护士长全面负责科室护理质量管理工作,成立4个护理质控小组,每组均有1名组长,组长由业务素质好、工作责任心强的护师或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担任,分别负责基础护理与危重患者的护理管理,护理文书质量及护理教学培训工作管理,专科疾病与健康教育管理,病区管理及急救药品、物品管理;质控小组成员根据护士的工作性质和个人能力进行分配。
1.2.2质量控制内容。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发的《等级医院质量评审标准》及我院护理部护理质量考核标准作为我科护理质量控制的标准内容[2]。每项质量检查标准的满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护理质量越好。质量控制内容共有4个组8个项目,包括基础护理工作与危重患者的护理,护理文书质量及护理教学培训工作,专科疾病护理与健康教育,病区管理工作及急救药品、物品管理。
1.2.3培训质控人员组织。质控小组成员共同学习质控标准内容,掌握质控方法、质量检查标准,明确工作职责。对分管的护理项目进行质量控制,做好质量控制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反馈,限期整改,做到持续改进解决问题,同时发挥护士自我控制的.责任心,形成人人参与质量控制的工作氛围。
1.2.4质量控制方法。
①护士长必须监控质量控制工作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细节,保障工作做到位;
②科室质控组长质控:选择一名工作能力强、责任心重的护理人员担任质量控制小组的组长,及时发现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针对性的有效的解决方法,对于工作结果做出客观评价;
③科室质控成员质控:质量控制工作的基本组成部分即为基础护理人员的本职工作,因此领导者应对护理人员提出严格人性化的要求,监督护理人员完成分内工作,提升整体质量控制工作的水平。
1.2.5进行护理质量控制分析。科室应组织质量控制小组各个层级的工作人员对工作情况进行汇报,及时反馈工作过程中的问题,针对性的解决,将工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告知护理人员,增强护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改善工作条件,减少工作失误,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的安全系数[3]。
1.3评估标准
实验结束后,将实施前后的实验结果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对比,主要评估指标有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
1.4数据处理实验结果采取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如果P<0.05,则表明实验结果差异明显,在临床上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护理质量控制系后的护理质量,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等明显优于未实施护理质量控制系前,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在临床上具有统计学意义。
详见表1:
3讨论
多种因素均会对心内科护理质量水平的高低产生直接影响,包括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环境因素、质量管理方法、患者因素、管理因素等,要提高心内科护理质量,就必须做好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的、可操作性强的护理质量控制体系,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分析护理工作中存在的质量问题着手,针对问题探讨有效的解决策略,并在护理服务中进行实践,检查实际效果,最后进行经验总结,使得护理质量管理进入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检查效果、总结经验的良性循环,全面提升护理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提高其工作效率。由本研究可知,在心内科实施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因此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冯菁.心内科护理质量控制系的建立[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16):123-123.
[2]刘雅丽,刘秉芳,秦学玲.护理质量管理的方法及体会[J].全科护理,2008,6(15):1391-1392.
[3]宋雅玲,周文静.心内科护理质量控制系的建立[J].护理研究,2011,25(27):2530-2531.
临床护理的论文 篇8
【摘要】
内科护理学做为护理专业的基础学科,其教学效果是为医院培养新型护理人才的重要保障,而如何能够发挥基础护理教学最佳效果,是值得深究的问题。既往以老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虽能够起到传授知识作用,但总体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固需要一种新模式,强化教学质量及效果,提高学生参与学习及相关获得的积极性。我们发现,混合式学习能够使上述问题迎刃而解,获得了教育界广泛认可。本文就内科护理学教学中混合式学习的意义与实践展开探讨。
【关键词】
内科护理学;混合式学习;实践内科
教学的基本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日后从事工作、照护患者时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及护理技巧,其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是为医院培养新型护理人才的重要保障。以往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多是老师按照教学大纲施教、示范,教学效果中规中矩,学生的积极性也并不高,甚至缺乏对学生沟通能力、创新思维、求知欲、探索能力均受到影响。混合式学习(BlendedLearning,BL)通常指将学习风格、学习环境、学习理论、学习方式、学习资源等进行综合应用并在教学工作中有效落实,旨在将数字化教学与课堂面对面学习这两种较为典型的施教形式有机整合,适应新形势下教学应用主要的发展趋势[1]。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运用混合式学习,利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及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还可促进学生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并有效强化学生之间协作能力及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本文主要分析了混合式学习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并结合我院混合式学习法的实践情况进行分析,旨在促进内科护理学教学质量提高。
1混合式学习发展趋势
混合式学习最早兴起与上世纪80年代,具有即可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的启发、引导、监控等主导作用充分发挥,也能将学生在学习过程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体现。施教原则在于根据不同教学要求、问题,采取相应方式将问题解决,在教学方面的体现是利用不同信息、媒体传递方式将问题解决,根本目的是以最小代价取得最大利益。国际教育界认为,混合式学习这种施教模式能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知识、技能,也利于对其价值观及向上情感的培养。我们将混合式学习做为关键词进行文件检索,发现混合式学习已被一些高校应用,如2007年解文明等学者在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施教过程中依据混合式学习设计了相关内容并进行实践;同年扈志洪等学者探讨了混合式学习模式应用策略的构建;2008年何一茹在教师培训中采用了混合式学习。目前我国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整合正在广泛开展,在如此大环境下,构建具有特色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并广泛应用于学校教学,对促进教育教学向上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内科护理学教学中混合式学习的开展意义
内科护理学属护理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临床护理方面关键学科。既往国内学者在此项学科教学中运用过多种不同的教学模式,但仍是教师做主体的形式,相关的教学活动均围绕教师来进行,基础目的只是注重传授知识。但结合教学实践的经验来看,在教学中过分的强调以学生或者教师为中心开展教学,均会存在一些弊端,进而影响教学效果[2]。而采用学、教并重的混合式学习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指导、改革对护理教学意义重点,主要可体现在下面几点:
①促进教学改革将混合式学习所设计的内容有效运用至施教过程,能够提升护理教学的整体质量及水平,加快教学改革的脚步。
②促进教师综合素质提升,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混合式学习,所涉及到更为先进的施教理念与新型信息技术,给施教人员提出了严峻挑战,这也要求施教人员必须从提高自身能力及知识储备做起,以能够将混合式学习有效贯彻。
③促进施教目标实现,混合式学习有利于师生沟通,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思维,进而促进护理教学根本目的达成[3]。
3混合式学习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实践
我院近年设立实验班,将混合式学习贯彻至护理教学,取得了满意效果,结合我校开展混合式学习的经验,我们将实践方法总结如下:
①教学方法:内科护理学教学时间是1年,开展混合式教学班级的教学小组成员包括主讲教师1名,助教2名及技术支持人员1名。
②课程导入:我们对内科护理学相关的学习内容、特征进行分析,制定施教内容与学习目标,并利用合适的教学资源及模式施教;同时,教学小组成员需要明确各自职责,如主讲教师主要负责为学生介绍内科护理学学习方法及目标、各阶段的.学习任务及评价方法,助教主要将课程学习目标、内容、形式、方法、任务、成果一一明确,技术支持则在教学全程给予信息技术方面支持。
③活动组织:混合式学习并不局限于传统课上听讲与课后读书,而是将协作学习及课堂讲授相结合,利于多种形式积累学生的学习经验。我们主要采取课堂讲授、分析案例、小组协作、解决问题等四种活动形式,而组织形式则包括个体化、小组及集体学习三类。
④学习支持:利用学校所开发的网络平台给予学生学习环境支持,具体包括及时将课程相关的各种信息及时发布在平台,并将一些课程相关重要资料发送至学生电子信箱,开通微信群、QQ群、微博,利用先进的通讯手段提供给学生查询资料、咨询问题的平台,要求学生咨询的问题在48h内予以答复。针对具体案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设计见习内容,以促进施教目标达成。登记疏忽造成错漏以及计算错误的问题,有利于实现护理的无纸化办公模式,节约日常办公开支。
⑤Excel表格极便于存储,可分月度、季度和年度建立备份文件在电脑中长期保存,避免纸质登记簿保管难以查找、占用空间的弊端。3应用Excel制作护士绩效考核表存在的不足缺勤考核未使用公式计算由于请假的种类和天数不同,所扣除的费用也不同,而且每人每月的休假也会有变动,如果使用Excel公式计算,每月都要重新制作公式,反而事倍功半。因此,缺勤考核项为手工计算后填报到表格中。二次分配未使用公式计算二次分配是将每月缺勤是按照岗位系数、担任组长天数、考勤天数来计算,很难使用Excel公式计算。因此,二次分配项为手工计算后填报到表格中。
4体会
合理的绩效分配制度,客观公平地实施护理人员的绩效分配,可以提高其工作中满意度,提升护理服务质量[3-5]。我院使用Excel电子表格进行绩效分配,取得良好的效果。Excel软件操作简单方便,在财务预算、账务核算、报表、计划统计等数据统计处理时,极为方便,其界面清爽,简单易用,在护理部能迅速推广应用[6]。Excel是由电脑编写和运行的一款电子表格软件,可用来更方便地处理数据,一般用于会计核算、财务预算、账单和销售、报表、计划统计等。其具有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方便,易学易用特点,能够让护士、护士长在接受指导后很快掌握并熟练运用[6]。
综上所述,相对于传统纸质登记簿而言,Excel电子表格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明显改善了护理人员的管理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罗金萍,陈斌,王玉莲,等.Excel电子表格在普通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0,8(8A):2060.
[2]李秀凤,刘红玲,张俊萍,等.Excel电子表格在护理部管理工作中应用体会[J].护理研究,2008,22(9A):2427-2428.
[3]娄湘红,李萍.手外科病区护理绩效考核制度的建立与实施[J].护理学杂志,2012,27(2):9-12.
[4]杨晶.我院护理人员绩效工资改革的做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8,8(1):50-51.
[5]陈爱珠,刘玉芬.以护理工作质与量为基准构建绩效奖金体系[J].护理学杂志,2011,26(23):13-14.
[6]邝丽霞.Excel在ICU护理绩效奖金计算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8(22):753-754.
临床护理的论文 篇9
摘要:
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肿瘤放疗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某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肿瘤放疗患者中选择7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双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患者。观察组临床护理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观察对比两组生活质量和健康教育认知能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健康教育认知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肿瘤放疗患者健康教育中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能够帮助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提高,同时促进患者生活质量取得明显的改善,在临床中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肿瘤放疗患者;健康教育
目前,随着社会因素的增多和饮食的不断变化而致使肿瘤的发生率日益增多,当前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使得针对肿瘤放射治疗的护理措施相关研究也随着增加。放射治疗对静脉、代偿供血起到阻断作用,从而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1]。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由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的某种疾病、手术而制定的从住院至出院的治疗护理模式,为了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对放疗肿瘤患者的健康教育的影响,本文就本院70例放疗肿瘤患者予以临床研究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本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肿瘤放疗患者中的70例,使用双盲法发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5例患者,男患20例,女患15例,年龄33~75岁,平均年龄(54.0±7.0)岁;对照组35例,男患23例,女患12例,年龄34~77岁,平均年龄(55.5±7.2)岁。全部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将全部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相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有临床比较价值。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护理,热情接待患者,介绍周围环境和科室内相关人员,同时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病房,营造温馨的环境,让患者感到亲切感。定时通风,温度适宜,湿度维持在50%~60%;饮食以清淡为主,应增加食物的色、香、味,以刺激病人的食欲;加强营养,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如奶、瘦肉、豆制品、蔬菜等。观察组患者给予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入院教育、疾病宣教、出院指导。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和内心想法及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制定合理的临床护理路径表,在科室内相关领导的指导下有护士按照表格内容落实护理内容,并由护士长定期进行核实和监督[2]。具体做法如下:
(1)放疗前:向患者介绍射线种类、照射部位及预期效果,同时通过发放图文并茂的放疗宣教手册讲解放疗知识、配合事项及治疗中的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消除紧张、恐惧。此外,将以往成功病例制作成视频播放给患者观看,提高其对治疗的信心。此外,将保护照射皮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告知患者;
(2)放疗中:在进行放疗治疗期间,正确指导患者进行配合,在一定程度上尽量较少放射线对患者周围组织造成损伤;时刻督促患者注意保暖而减少感冒发生的几率;
(3)放疗后:针对并发症,讲解对应的处理方法;同时定期检查血象,将化验单各项指标结果的含义、正常范围等详细解释给患者,使其做到心中有数;加强皮肤护理,如选用柔软衣物作为内衣,利用温水浸湿柔软毛巾轻轻沾洗皮肤等;根据病情的不同给予叮嘱患者多食用梨汁、银耳等食物;结合病情进行适当锻炼,如太极拳[3]。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健康教育认知能力情况,并观察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临床上根据“健康教育综合评价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判[4],其中内容包括健康教育行为、健康教育态度等,每项条目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对健康教育认知能力越好。临床上根据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评分(QOL)标准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判[5],内容包括放疗治疗对肿瘤患者的影响、情绪健康等,每项指标满分为100分,数值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质量量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取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比较两组健康教育认知能力情况
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行为、健康教育态度、健康教育环境、健康教育知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观察组患者总体健康水平、放疗治疗对肿瘤患者的影响、情绪健康、个人认知功能、对肿瘤复发的担忧情况、社会功能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同时人们的饮食也变得多种多样。在此基础上结合社会多种因素的作用下致使肿瘤的发生率在近年来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有研究提出,部分拥有战胜疾病信心的患者在同等医疗水平的条件下进行治疗可取得显著临床疗效[6]。临床路径是临床上针对某一疾病而构建的一种综合的治疗模式,在循证医学证据的指导下对疾病进行管理的方法,从而达到规范性,减少成本,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质量,其具有准确性、预后可评估性等特点。文中通过临床护理路径对肿瘤放疗患者进行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对初入院患者进行入院宣教、指导,将治疗流程、各项常规检查目的及科室内相关人员详细介绍给患者。减少患者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从而有效促进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提高,同时按照临床护理路径的健康教育进行宣教,可达到有计划、有组织、全面性的目的,能够帮助患者自觉养成健康行为,有助于放疗后个体健康的形成。通过讲解放疗的作用机理,在放射治疗中,肿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且在DNA合成器最低的特点,处于分裂期的肿瘤细胞在放疗中的敏感性增强,能够抑制其对放射性损伤的修复,对于微小肿瘤病灶能够完全杀死和抑制其远处的转移[7~8]。综上所述,针对肿瘤放射治疗患者临床护理中实施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能够促进患者对肿瘤放疗治疗认知度的提高,增强对治疗的积极性,提升生活质量,确保放疗治疗的连续性,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陆琦.临床护理路径在肿瘤患者放疗中的应用指导.医学信息,2013,26(1):205~206.
2吕艳萍,高颖.浅谈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肿瘤放疗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当代医药论丛,2014,12(6):3~4.
3王伟.临床路径在肿瘤放疗患者中的应用体会.中国医药指南,2014,12(8):88~89.
4陈敏平.临床路径在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护理中的应用.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19):2940~2941.
5薛蓉.临床护理路径在肿瘤放疗患者中的应用体会.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3:112~114.
6樊彩霞,秦怡,沈桂荣.临床路径在放疗患者中的应用.北方药学,2013,10(6):192~192.
7刘丹,彭婷.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脑血管介入术患者护理的应用.数理医药学,2016,29(10):1557~1558.
临床护理的论文 篇10
摘要:
在临床护理中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是在近年来迅猛发展起来的全新技术,已为广大护理人员最早且最广泛的展开应用,其在效率性(医嘱执行及签名的有效率)、安全性(临床给药下达及患者身份的确定)、便捷性(病房查询、记录书写及健康宣教)等方面已获得初步肯定,但其操作过程中仍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便对此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
临床护理;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影响因素
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是上世纪90年代由电子计算器与笔记本电脑演化而来,它以医院现有的信息系统作为基础,以护理人员手持移动式计算机设备为硬件,以区域无线网络予以配合,从而实现医院信息系统在医院病房中延伸扩展的终端信息系统。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最早在北京协和医院呼吸科使用,在目前的临床工作中已被普遍推广,护理人员可通过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对患者的资料信息进行实时采集,从而有效提高临床工作的效率性。临床护理人员是使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最直接、最主要人员,因此其安全有效的应用此系统对患者信息的正确统计至关重要。本文便对护理人员使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性回顾分析,现将主要影响因素具体汇报如下。
1设施因素
1.1硬件设施
硬件设施作为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在临床得以正常应用的重要保障,其不足会给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带来压力与不便。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护理人员是否使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主要取决于临床硬件设施的是否充足,在硬件设施充足的条件下,护士使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程度明显提高。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临床应用中必须配备条件充足的硬件,由于医院的信息系统存储量较大,如若不及时处理升级,则会引起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医嘱界面处理缓慢,由此同样验证了在临床工作中必须有充足的硬件设施作为保障,才能使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时获得更为准确的信息,从而更加完善地为临床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另外,护理人员关注的问题还包括无线网络的稳定性、随身携带的便捷性、电池可用时间等等,因此在做好医院网络设施的稳定性保障同时,做好医院硬件设施的维护工作同样重要,比如做好电池寿命的保养、做好PDA(PersonalDigitalAssistant)的保护工作、避免PDA的意外丢失或掉落等。
1.2软件设施
临床研究表明,信息系统的功能会直接影响护理人员能否正确使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护理人员主要关注的问题集中在系统目录设计是否合理、数据传输的速度是否快捷及系统的可操作性是否强大等等[1]。有临床研究报道,许多护理人员因此系统的目录设计不合理而满意度较低,比如她们需要很多界面去录入临床资料与数据的'问题,良好的便于操作的系统更能满足临床护理人员的需求[2]。此外,由于此项系统记录了临床患者的详细信息,因此管理部门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来确保患者的隐私及各项数据资料的稳定性。另外,因为护理人员每日需要收集大量的患者资料信息,因此传输速度或系统的反应速度如果过慢则极易导致信息输入过程中的丢失或中断,导致临床工作效率的下降以及时间的浪费。另外PDA的屏幕大小以及触摸敏感性同样会对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使用产生影响。
2组织因素
2.1上级管理
优秀的团队管理是影响使用新技术的关键,任何领域均是如此。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对于临床护理工作而言属于一种全新的技术,组织因素,如管理者的指导支持、学习环境的营造及组织管理策略均会对护理人员应用此项系统产生影响。软件程序的不完善、工作大环境的改变以及网络技术的不成熟均会对护理人员的系统操作产生不同程度影响,因此,护理管理者需要在各方面为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创造便利条件。2.2无形压力在临床中新技术的应用必然迫使管理者改变原有工作流程,而护理人员也因此需承受新技术应用带来的生疏与压力,特别在新技术或新流程所带来的利益或优势尚不明显时。临床研究表明,60%以上的护理人员在使用新技术或新流程时存在无形压力,因此需要花费一定时间让护理人员适应工作流程的改变[3]。
3支持因素
3.1信息技术支持
信息技术支持同样是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成功实施的重要因素,在多数情况下,全天候的技术支持在此系统实施的最初几周是可以实现的,但随着设备问题的不断出现以及陈旧或维修,技术支持的效果也会随之下降。研究表明,护士在初期应用新设备或技术时因得不到相应的技术支持或专业培训往往会产生抱怨,因此管理部门需要落实技术支持的顺利实施[4]。
3.2业务培训
许多研究结果显示,护理人员在没有充分培训的情况下应用新技术或新设备往往会表示不满,因此在临床中新技术设备的实施之前需要管理者提供全面专业的培训,以最大程度促进新系统的实施应用。
4个人因素
涉及对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实施影响的护理人员个人因素包括:年龄、受教育程度、个人专项技能及计算机的应用经验等等。研究表明年轻且受教育程度高的新护士对于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实施效果评价较高,相反,年长且计算机应用技能较差的老护士则相对评价较低。一般来讲,计算机技能较佳的护理人员更愿意试用计算机进行护理相关记录统计工作,且临床应用效果较好[5]。另外,因为年长护理人员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因此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相对较差,故对此系统的实施产生影响。
5其他因素
5.1患者态度
有学者通过一对一的访谈办法,对临床十几名患者进行护理人员使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多数患者认为应用此系统可更加便捷准确的获得临床患者的数据信息,且可有效回复护理人员的相关问题,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6]。
5.2医生态度临床护理工作应用移动护理
信息系统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生的态度。研究结果显示医生的评价与行为将直接影响到护士使用PDA的信心,因此未经医生授权的使用将给护理管理带来难度[7]。
6小结
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以医院现有的信息系统作为基础,以护理人员手持移动式计算机设备为硬件,以区域无线网络予以配合,从而实现医院信息系统在医院病房中延伸扩展的终端信息系统。此系统是将护理工作从工作站向患者床旁的有效延伸,可实现患者信息的动态采集,可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并推进医院现代化建设进程。目前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在国外的应用已经相对成熟,但在国内还处于发展阶段,因此本文对其实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旨在对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在临床应用的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海花,朱玲玲,毕越英,等.新生儿ICU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0):881~883
2王蓉,杨惠云,骆艳妮,等.利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进行护理工作量测量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14~17
3魏革,窦建洪,刘晓辉,等.手术室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2):198~200
4郑娥,冯先琼.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应用效果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7):63~65
5李森,吴晓英,王泠,等.护士使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满意度及影响因素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3,28(5):18~20
临床护理的论文 篇11
摘要:
目的:探讨外科休克的护理方法与体会。
方法:对临床40例外科休克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及措施进行分析。结果:对本组所上治的外科休克患者经抢救及临床观察及护理,痊愈39例,死亡1例。
结论:补充血容量,改善组织灌流量。维持心肺脑肾等重要器官功能,增加机体抵抗力。改善呼吸型态,预防感染。减轻不适和焦虑。纠正体温异常。消除并发症。休克属于危急综合征,应对病人进行特殊和重点护理。
关键词:
外科休克;抢救治疗;护理措施
引言
休克发病急,进展快,如未能及时发现及治疗,则可发展成为不可逆阶段引起死亡。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休克不同阶段的病理生理特点,密切观察病人变化,配合医生进行积极救治,以去除病因,恢复有效循环血量,纠正微循环障碍,改善脏器功能及恢复细胞的正常代谢。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外科休克患者40例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外科休克患者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2-69岁,平均年龄36岁。共中失血性休克38例,感染性休克2例。损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6例,坠落伤3例,刀刺伤6例,妇科出血3例,感染性2例。1.2方法针对导致休克的原因和不同发展阶段特点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其治疗原则包括: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积极处理原发疾病;纠正代谢紊乱;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保护重要器官功能,预防MODS。
2护理
2.1急救护理协助医生抢救病人。补液与药物应用,做好术前准备。防止继续损伤,防止并发症。
2.2一般护理
2.2.1病人体位和环境
一般采取平卧位,保证脑部血液供应。最佳体位是将头及上身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有条件和必要时应用休克裤,有利于呼吸和下肢静脉回流,改善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注,体位安置应注意病人的'耐受性、舒适和有否痛苦,在没有特殊情况下,应少搬动病人,保持安静。
2.2.2吸氧
休克病人常规吸氧,病人休克好转可间歇吸氧,氧流量每分钟6~8L。病人危重时面罩给氧,必要时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或使用辅助呼吸,氧气的浓度要40%~50%才可预防组织血氧过低。
2.2.3维持正常体温
感染性休克病人持续高热应采取降温措施。
2.2.4镇静、止痛、止血和抗过敏
对创伤性休克有疼痛的病人,必要时应止痛;休克病人有烦躁不安,可给予镇静。出血病人应止血和防再出血。过敏体质病人免于再接触,并使用抗过敏药物。对于感染引起的疼痛一般禁止使用镇痛剂[1]。加强基础护理:如高热、昏迷、气管切开和皮肤压疮的病人应加强护理,防止出现意外。
2.3病情观察和监测
护理人员观察休克病人时,应掌握一看神志、面色、呼吸和浅静脉,二摸脉搏和皮肤,三测血压和尿量,四了解监测血、心电图和中心静脉压的情况。
2.3.1神志观察
反映脑部血液灌注和脑细胞缺氧情况。休克代偿期,缺血、缺氧不严重,病人精神兴奋、烦躁不安;休克失代偿期,脑缺血、缺氧严重,病人由兴奋转为抑制,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晚期病人可昏迷;如病人由烦躁转为安静、淡漠迟钝转为清醒则说明微循环改善,休克好转。由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到昏迷则预示休克严重。
2.3.2生命体征
2.3.2.1血压、脉搏血压、脉搏的变化是休克病人最早表现之一,休克病人血压常低于90mmHg。脉搏快而弱常大于100次/min,每15min测一次,病情稳定后可每小时测一次,并记录,血压尤应注意脉压差缩小(<20mmHg),越小越说明血管痉挛程度严重;脉压正常,血压正常,说明微循环恢复正常。休克病人的脉搏变化常比血压变化早,护士通过测脉搏能早期发现病情变化。血压是否在正常范围。
2.3.2.2呼吸
①应注意呼吸的频率、强弱、节律和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无呼吸困难、口唇发绀、三凹征等。当呼吸频率大于30次/min且呼吸困难,虽经吸氧甚至加压辅助呼吸给氧仍不能改善血氧分压时,则预示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休克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②昏迷病人应防窒息和吸入性肺炎,在治疗休克过程中,要注意病人有无咳嗽、咳血性泡沫样痰,肺部有无湿性啰音,严防心力衰竭和肺水肿。
2.3.2.3体温
一般休克病人体温降低。感染性休克体温升高,如果病人体温持续40℃以上或突然降到常温以下,说明病人处于临终状态。
2.3.2.4皮肤色泽、浅静脉充盈和肢端温度
包括:
①病人皮肤由苍白转为发绀,示病人进入休克期。
②由发绀转为皮下瘀血点、瘀血斑,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③皮肤由发绀转为红润、肢体皮肤干燥温暖,示微循环改善。
④浅静脉充盈示血容量充足,微循环改善。浅静脉萎瘪示血容量不足,微循环未改善。
2.3.2.5尿量
尿量是观察休克重要而有效的指标。做到:
①休克病人留置尿管记录每小时尿量。成人尿量要求30ml/h以上。如每小时少于17ml/h,血压正常,表示有肾衰竭。
②当尿量维持在30ml/h则说明休克好转。无尿或尿量减少说明休克未见好转。
2.3.2.6心电图:
对心功能不全或钾代谢紊乱者,应经常监测。
2.3.2.7化验室检查:
及时监测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和血气分析以及凝血功能。测定乳酸值,它能表达机体无氧代谢的程度,判断休克的预后,若持续升高则表示病情危重。
2.3.2.8中心静脉压:
中心静脉压和血压常作为调整输液速度和输液量的指标。
2.4扩容疗法的护理
休克病人主要是有效循环血量锐减,抢救时保证快速、有效的补充血容量,是抢救休克最基本的措施[3]。达到:
①要按照补液原则补液,晶胶按比例输,达到扩容和维持有效循环血量。
②要开放两条静脉通路,一路快速输液扩容;另一路保证药物输入。
③记录24h液体出入量,严重病人随时小结,抗休克时输液量大,药物种类多,要注意药物间的配伍禁忌,药物浓度和速度,及时记录用药名称、输注时间。根据用药目的,正确执行医嘱。紧急情况下,应加压输液,大量快速输液最好是有中心静脉压监测,保证心肺正常功能,保证合理补液。
2.5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
①使用血管收缩剂、血管扩张剂应小量、慢速输注,根据血压调整药物浓度和滴速。
②密切观察病情并每15~30min测量体温、脉搏、血压、呼吸一次,并详细记录。
③缩血管药物禁忌渗漏到血管外,以免引起组织坏死,如有发生应局部立即注射扩血管药物如利其丁或0.25%普鲁卡因,以缓解血管痉挛和组织坏死的可能。有心功能不全时应给予西地兰等强心药物,首次可给0.2mg,可重复给药,剂量一般一次不超过0.4mg,最好应用监护仪。
2.6皮质类固醇应用的护理
皮质类固醇主要用于感染性休克,大量一般不超过一周,时间长者则应逐渐减量,不可突然停药。长期大量应用可使抗感染能力下降,影响伤口愈合,发生急性胃黏膜病变,因此使用皮质类固醇时,应同时应用抗生素、制酸剂,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7保护重要器官的护理
补足液体,先快后慢,液体补足后应减慢输液速度和量,联合使用扩血管药物,纠正酸中毒,防止发生心源性休克。维持呼吸功能,如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吸氧无效,应立即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选用呼气终末正压通气,使肺扩张,促进肺换气功能。清除口腔和气管分泌物,保证呼吸道通畅,维护肾功能,在快速补液的同时,观察尿量,不应少于30ml/h。
2.8防治感染
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各种留置管的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各种原因导致的肺部感染。注意观察各种创面和伤口,及时更换敷料,保持创面和伤口清洁。
2.9心理护理
对休克病人和家属给予心理支持,避免产生焦虑、恐惧和不安,护理人员应镇静,耐心解释各种治疗方法和措施,准确操作,关心、同情病人和家属,取得他们的合作和理解,随时查看病人,向病人和家属讲解各种监护仪器和各种管道的作用[4]。严重病人守护在病人床旁,防止发生意外,保证病人和家属情绪稳定。
3讨论
失血时应止血,外伤疼痛应止痛,骨折应固定,避免活动防继续损伤。急救和运送时稳定体位,尽早扩容包括口服,可穿休克裤。手术病人应做好充分术前准备,提高手术耐力,感染病人应尽早使用抗生素或采取其他外科措施。要询问病人用药史,有过敏史体质注意用药,作过敏试验并备好抢救药物,发生情况及时处理。自救和他救相结合,增强自信心,发生休克时应就地平卧,积极抢救,家属协助给予支持。
参考文献
[1]梁立新.休克患者的临床护理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159-160.
[2]杜小红.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18(4):125-126.
[3]缪彩伦.外科手术患者急发性休克的中医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1):1886-1887.
[4]赖云青.外科急腹症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急救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8):20.
【临床护理的论文】相关文章:
护理礼仪论文11-15
护理临床实习证明02-02
护理临床实习报告04-10
护理毕业论文11-03
眼科护理论文11-11
护理科研论文11-22
医院护理论文11-29
结肠息肉的临床病理论文02-24
临床医学检验论文题目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