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护理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培养论文
一、护理人文关怀的现状
1.1临床护理
就护理的本质而言,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项综合艺术,它以人、人的生命、人的健康为服务对象,非技术性因素与技术因素一样,都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在20世纪70~80年代,西方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护理人文关怀这一概念也被正式提了出来。人文关怀具体到临床层面,就是“人性化服务”,但人性化服务的理念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中,因为他们对人文关怀的研究起步较早,所以现在无论在医院还是在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工作人员都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他们提倡的护理服务理念是“我在为患者工作”,这与国内护士认为“我在为医院工作”的思想大相径庭。在国内,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保健及护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界也逐步认识到人性化服务、个性化护理的重要性,整体护理、温馨病房、社会延续服务等应运而生。但是,临床上重技术轻人文的现象还是随处可见。许多护士被动机械地执行医嘱,临床护理工作未能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不少医院要求开展健康教育,但具体到个人执行时,忽视了宣教对象是否听懂。这与“护理人文关怀”的服务理念还有较大的差距,原因在于一是护理观念没有真正转变,工作中还不能做到以人为本;二是医院护理人员配备不足,中华护理学会曾披露,我国护士短缺至少达一百万人;我省护理学会的护理管理座谈会透露,我省护士至少也缺10万。这个缺口是根据1978年国家制定的医生与护理人员1∶2配比来计算的,而发达国家一般在1∶4左右。
1.2在校学生
护生是护理队伍的生力军,提高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是提高护理人员储备质量、优化护理人员结构的重要条件。但有研究显示,医学生的关怀意识和关怀能力与国外常模比较均偏低。和西方国家相比较,他们在人文关怀方面的教育和研究开展的较早,研究也较成熟;从出生便开始接受宗教,平等自由、同情弱者、尊重他人等宗教信念都可能有助于提高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在国内,当前医务界人文精神的缺失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市场经济的社会,医疗商业化、过分技术化,而忽视了服务对象是“人”这一特点。长期以来社会上重智轻德、重技术轻人文的倾向,使医学院校的人文教育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不能否认老师和学生人文素质薄弱的状况确实存在,至今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如果要让人文来把握护理,就应该从教育这个源头抓起。
二、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2.1老师的护理理念未更新
部分老师未充分认识到护理人文精神在护士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有的甚至认为护理工作技术含量不高,只是附属于医生,护理操作能过关就行了。这样培养出来的护士会缺乏一定的职业认同感,会严重挫伤以后参加工作的积极性。
2.2老师人文教育的意识不够
课程讲授和技能培养虽然是生物医学模式下的常用方法,但是远远不能体现心理和社会元素。在后期专业课的学习中,有的老师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意识不够,常常只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技能训练,而忽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导致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着人文素质教育的薄弱点。
2.3以人文学科教学代替人文教育
学校为了加强人文教育,教学计划中会增设人文类的课程,如护理导论、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护理法律法规、人际沟通、护理管理学、文献检索与写作、社会医学、护理教育学等。但是,从事人文教育课程的老师有的缺乏实践经验,不能将医学知识和人文学知识有机地结合,教学过程仅是人文知识的传授,而非人文精神的培育,听起来枯燥无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这样就得不到学生们的重视,加重了素质教育的薄弱。人文学科教育是人文教育重要的一面,却不是全部,如果仅仅是开设了人文类的课程而已,那是对教育本身的误解。
三、对策
3.1人文素质培养
要培育护理人文关怀,护士素质的改善无疑是关键环节。护理技能仅仅是护理人文关怀的一小部分,护理教育的特色应是以人文素质培养为主要内容。所以,学校应重视通识课程的开设与管理,在增设人文类课程的同时,更要关注教学质量,以提高护生人文素养,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适应社会的需求,真正热爱护理这个职业。
3.2人文关怀融入专业教学
改变老师教学理念,倡导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人文关怀教育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教学中,从教育目的、课程设置到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过程都应贯穿人文精神的培养,让学生明确一个其实很简单的道理:患者不是病,而是人,是有着自己的全部生活经历和心理体验的活生生的个人。从而使学校教育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并对临床有指导作用,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护理学生,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护理人才。
3.3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
护理人文精神最终要落实到护理实践中,在为“人“服务的过程中体现。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是其实施人文护理的必要条件,这不仅需要护生具备护理技能,还需要具备仁慈博爱的人文精神,高尚的护士人文修养,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护理以人为本。所以,护理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有效途径。实验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和实施关怀行为,以达到个体关怀能力的锻炼和提升。开展个性化的健康宣教,教学从身边人、身边事导入,突出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重视健康教育,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操作过程中,除了以往教学注重动作的准确、熟练外,还要求融入更多人文因素,如问候、解释、保护隐私、安慰、询问感受、对操作的满意度、道谢等。这样操作练习让护生有身临其境之感,逐步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团队的合作协调能力。临床见习带教中的老师应言传身教。护理学老师肩负着传播专业知识和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双重使命,老师是学生的榜样,其思想、言论和行动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只有在充满人文关怀的环境中耳濡目染地感受到人与人的相亲相爱、人与人的相互关怀,才会坚定护理人文关怀的理念,人文关怀的能力也会得到提升。所以带教老师要言传身教,在临床教学中构建人文关怀氛围,引起护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护理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培养论文】相关文章:
外科护理中健康教育能力培养策略论文10-09
古希腊哲学中的人文精神的论文10-09
古希腊哲学中的人文精神论文10-09
化学教育中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10-11
医院护理文化在护理本科教育中的探究论文10-09
中医文化在护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的论文10-09
学前教育中舞蹈审美能力培养研究论文10-09
论文:大学英语教育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11-02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下的化学教育论文10-08
护理培训护理教育论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