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苏州佛教园林建筑装饰艺术
苏州佛教园林建筑装饰艺术【1】
摘要:苏州佛教园林建筑重视装饰的综合性。
首先,任何一座苏州园林寺庙都将建筑艺术与雕刻、绘画、装饰图案、陈设品等诸方面艺术手段相辅并用,相得益彰;其次,佛教建筑与世俗建筑艺术都有共通性,很多宗教的艺术形式慢慢扩散到民间;再者,中国园林装饰艺术非常重视象征手法与符号的意义。
关键词:苏州佛教园林建筑;空间;装饰艺术特征;民间审美思想
1 佛教园林建筑装饰及对于佛教建筑空间的影响
佛教建筑与其它传统建筑一样十分注意结构及构件的形式美,精心在细节上进行工艺性加工,提高感观的完美性。
如表现在屋面坡度及佛塔外轮廓上的柔美曲线,脊及脊饰上变形的动植物形象,柱身、梁身上的卷杀,屋檐的起翘与出翘等,甚至某些构件本身就是一件完美的工艺品。
早期佛殿内部采用小方格的平暗天花,仅在中间部分有些类似藻井的扩大分阁(即一种微型建筑)做为室内装修也是佛殿内常用手法。
一般可用在壁藏、经橱或藻井周围等处。
佛殿的门窗装修由版门、直杖窗过渡到华丽的福扇门窗约在宋金之际。
苏州佛教建筑装饰主要属于南方基本以井字格为基调的回纹图案,这不同于北方则主要以锦纹图案为主,其中以二交六碗或双交四碗菱花居多,间杂以球纹、龟锦等式样。
佛教建筑的装饰题材及手法对体现其艺术构思具有很大的影响。
苏州佛教建筑装饰题材有几方面来源:①符号类:如莲花、狮子、象、宝珠、金刚柞、佛教八种宝物以及密教的六字真言等,每一种题材都代表着佛教事迹和教义。
题材也起到了概括佛迹、佛法的符号作用,其中莲花图案在建筑中应用最广,柱础、佛座、藻井、地面、佛蟠等各处皆是,变体也最多。
②人物类:如力土、伎乐天女或佛教故事中的人物等,企图应用人物衬托出佛界气氛。
③建筑类:即是以佛帐、皇橱以及天宫楼阁表示天界景象。
中国佛教建筑装饰经过历代发展演变,其题材相当庞杂,如何使这些内容广泛的题材在建筑中能彼此协调统一是装饰艺术处理的重要问题,在中国往往采取统一外形的方法达到这个目的。
对那些重复使用的题材,免得千篇一律,往往采用微变的方法,即在每幅图案中的一个固定部位设计改变图式,整体构图不变。
如几头狮子图案,仅是头部姿态变化,这样就可以从统一中求得多样感。
在建筑的内部装饰和窗饰上常用到,中国宫庭建筑中的龙饰以体现佛法的威严。
当然某些处理手法并不是佛教建筑装饰所特有的,不过在佛寺中应用得较为普遍与成熟。
另外,中国的楹联和匾额也被广泛的用十佛教建筑中,更增加了佛教建筑的人文景观价值。
2 苏州佛教园林装饰艺术的特征分析
2.1 装饰题材、色彩与造型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相对于印度时期的佛教来说,具有很强的汉地民间艺术特色。
苏州佛教园林装饰艺术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术手法以写实为主,注重意象性。
就室内应用范围,有以下几个主要的方面:①与佛像有关的特殊部位装饰,多为木质、泥质或金属制品,造型大多圆润光滑。
②与建筑有关的特殊部位装饰,多为木质或砖制的彩雕或彩绘。
③与供养物品有关的特殊部位装饰,多为木质或金属制品,后饰以金箔。
④与佛教礼仪活动有关的特殊物品装饰,大量使用了菊花、忍冬、龙凤纹及人物纹饰等。
2.1.1 题材。
佛教的装饰题材非常丰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种为符号类,如莲花、狮子、大象、金刚、佛教“八宝”以及密教的“六字真言”等。
每一题材都隐含着佛的事迹和教义,如“莲花”寓示佛的说法,“金刚”具有降魔打法之意等等,这些题材起着概括佛法的符号作用。
另一种为人物类,如天土、力士、伎乐天女等并利用这些人物衬托出佛界气氛。
例如佛寺中常有千佛阁、万佛楼一类建筑,使用布满墙壁上的各种小佛像来烘托佛堂气氛。
再有一类为建筑类,是以佛帐、皇橱以及天宫楼阁表示天界景象。
2.1.2 色彩。
运用象征某种含义的图形和使用赋予有某种意义的色彩来装饰,可以暗示和扩大艺术的联想境界。
佛经上认为世间所有事业均包括在“息”、“增”、“怀”、“伏”,4种范围以内,其表现方法是“息”表示温和,以白色为代表;“增”表示发展,以黄色为代表;“怀”表示权力,以红色为代表;“伏”表示凶狠,以黑色为代表。
再简化一些,白色可以代表息和增,红色代表怀和伏。
魔鬼及异教徒皆绘黑红色,有的护法神殿内是黑底的壁画,表达出阴森、恐怖的气氛。
这其中有如灵岩山寺大雄宝殿的众多罗汉即是采用黑色的底座与衬底壁面,结合塑像的夸张造型,体现了威严的气氛。
而一些佛教寺院的主供佛像殿堂则采用了比较亮丽的亮色,大量采用金色、黄色以及红色,展现了富丽堂皇、气氛华美的形象。
2.1.3 装饰。
①藻井:藻井是中国占代建筑中屋顶的一种结构和装饰。
早在汉代就己有之,所谓“交木为井,饰以藻文”,木构建筑中之藻井以抹角叠木为结构,并彩绘藻文于木上。
②平棋:平棋是天花的别称,略同于藻井,结构似方格状棋盘,是连续排列的方格形装饰。
大都分布于中心柱的四周窟顶,每格内装饰大都采用四方套叠的结构,以莲花为中心,层层饰以忍冬花花边,岔角处的处理较为灵活和富于变化。
平棋与藻井的形式区别,主要是前者可以有多个方格相排列,而后者只有一个。
③建筑彩画:彩画的作用主要的是美化建筑以及保护木质结构,装饰主要集中在主要的佛殿之中。
对于一些附属性的服务用房,比如僧房、方丈室、接待用的会客房都不会采用过多装饰,其室内的装饰形式与民居几乎并无明显差异。
装饰位置大多位于建筑屋檐下以及室内的天花的部位。
苏州佛教园林建筑彩画的装饰风格不似北方官方那样的奢华与富丽,色彩较为纯粹和素雅,纹饰也更为纤细。
装饰的题材不是那种大红、大绿、龙凤纹样,大都以各种编织的锦纹、写生的花鸟为主的装饰,这也与其建筑的整体外观是比较一致的。
2.2 苏州民间审美思想对佛教园林建筑装饰的影响
苏州佛教装饰艺术具有很强的象征性。
无论是色彩的变化还是装饰图案的考虑都具有较强的寓意。
中国人历来重视色彩“意”的表达,通过色彩来展示自己对神灵的祈愿和对人生的认识。
苏州佛教装饰艺术在色彩使用方面,总体上遵循了佛教的教义。
图案多以赤、黄、青、金等纯色为主,金色在中国古代属于贵重之色,佛教对金色也非常崇尚,佛的教言叫“金言”,佛像大多被描成金身。
苏州佛教装饰艺术中,许多图案均使用了“描金”工艺,如丝织品图案、香案装饰雕刻图案等,后期一些雕刻作品具有明显的金漆木雕风格,样式复杂纤细,色彩富丽堂皇,把充满人间情趣的天国世界描绘得鲜艳而不流俗,虽使用了金色,却没有世俗的金钱气。
苏州建筑装饰色彩变化多样,大面积使用了青、白、赤等色。
佛教中用白、赤、黄、青、黑5色分别表示信、念、进、定、慧5法。
“精进根黄,黄者如金刚之不可沮坏,是进之义也”,寺庙用黄色来涂饰外墙,具有坚固之意义。
“念根赤,心障尽除而光明显照,是念之义也”,寺庙用红色来装饰,表其意“青”是大空二昧之色,有“安宁、冷静、深远、透明、幽静、和平、智慧、理性”之意,表示“虚”与“空”。
佛经上认为世间所有事业均包括在“息”、“增”、雀替、斗拱等建筑构建装饰图案,有些同徽雕很相像,即在图案的外部饰以边框,用来美化和固定卞体图案,其装饰特点是连续性,风格上有一方连续和非一方连续之分,目非一方连续边饰较多,形式上能给人以更多的庄严中的自由灵活之动感,纹饰多为“万”字纹、“回”纹、“火焰”纹及类似忍冬形的“卷草”纹,大多数图案虽缺了徽雕的朴素感及盛唐时期佛教装饰整体雍容华贵、辉煌壮丽之感,却能在华丽中给人以宁静感。
苏州佛教装饰图案,在崇尚佛教教义的基础上,采用了中国民间艺术中对称、连续、均衡等造型手法,有严整的格律而又不失活泼。
从表面上看,装饰图案在色彩上具有艳丽的风格,可隐藏在艳丽之下的仍是一种朴素的民间审美思想。
参考文献
1 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 罗哲文等.中国著名佛教寺庙[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5
3 吴焯.佛教东传与中国佛教艺术[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
4 倪建林.中国佛教装饰[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
5 张美利.西藏地区藏传佛教建筑装饰设计初探[D].湖南工业大学,2008
6 金怡.清代北京宫苑中的佛教建筑艺术[D].北京林业大学,2007
7 戴俭著.禅与禅宗寺院建筑布局研究[J].华中建筑,1996(3)
苏州园林建筑特貌【2】
【摘要】苏州园林的设计布局一般有两种,一类是在郊外风景地区,以自然山水为主体,选择不同的风景特点,适当配制各种形式的建筑物。
如虎丘、石湖、灵岩、真山真水,不可移动,只能在适当地区建立重点,然后向周围发展,选择个别深山幽谷,泉石竹木美好之处,设置分点,用曲折的道路把它联起来,这是以大自然为主、人工为辅的一种方法。
另一类是在都市或平田中,以建筑物为主体,用人工创造景物,凿池叠山,模仿自然山水,如沧浪亭、拙政园、留园等。
这一类型的园林,占地面积较小,最小的甚至只有几亩,就用人工改变地形,设置景物。
由于面积小,不得不考虑到充分利用空间,使它迂回曲折、变化多端。
本文将探讨苏州园林的建筑特貌。
【关键词】苏州园林;建筑特貌
苏州园林由于空间狭小,注重空间处理和划分,坚持空透原则,通过空窗、漏窗、洞门等,使公共空间与建筑有隔有连,做到整体布局,空间隔而不死、漏而可望,既能移步换景,又起到扩大空间感和通风采光的作用。
整座园林开合有度,分隔与沟通统一,使之动静结合,起承转合,融通一气,章法可循。
1 补白
苏州园林建筑多为白墙灰瓦,色彩素雅明净。
有些划分空间的墙面不宜开窗,露天的墙面便种植树木和布置回廊遮掩,墙砌成波浪形,与树木、回廊共同划分空间,以减少墙面单调感。
有些院落单体建筑的露天墙面也不宜开窗,往往采用种植藤萝类植物,满布墙面以补空白;或在近处种植树木,利用太阳光将树木投影到墙面,风吹起,光影婆娑,十分生动。
室内和回廊内不宜开窗的墙面,布置书条石补白,选用历代书法大家的作品,供游人观赏,减少行进中的单调,也借以标榜园主风雅。
以上墙面处理不仅解决建筑功能问题,而且在这些处理形式中注入文化涵义,以免流于肤浅,不成其为文人园林;其次,内外结合,极易与院落内自然的山、水、树木等协调,给人以幽雅宁静的感觉。
2 洞门
洞门外形多采用有吉祥寓意的图案,如葫芦、宝瓶、海棠花等。
葫芦形洞门的文化涵义来自晋葛洪《神仙传》卷九《壶公》中记载的一则故事:“壶公者,不知其姓名……汝南有费长房者为市时掾,忽见公从远方来,入市卖药,人莫识之。
其卖药口不二价,治百病皆愈……常悬一空壶于坐上,日入之后,公辄转足跳入壶中,人莫知所在。
唯长房于楼上见之……公语房日:‘卿见我跳入壶中时,卿便随我跳,自当得入。’长房承公言为试,展足不觉已入。
居入之后,不复是壶,但见仙富世界,楼观五色,重门阁道,见宫左右侍者数十人。
公语房曰:‘我,仙人也,恭天曹,所统供事不勤,以此见谪,暂还人间耳。卿可教,故得见我。’”故事中的壶虽小却容纳了道教的仙宫世界,因此,葫芦被看做天地的缩微,内藏神灵之气,在《西游记》等神话小说中常被描写成擒妖捉怪的神物宝贝。
我国某些地方,人们把葫芦挂在门上表示驱邪。
葫芦内中多籽,故葫芦图案也象征子孙万代。
葫芦还与仙人有关,相传八仙之一李铁拐常身背葫芦给世人用药治病,挽救了无数生灵,民间将他的葫芦作为装饰纹样,广为运用,以求护佑。
宝瓶形洞门,取“平”的谐音,象征平安。
瓶又是观音菩萨的法器,施法救难,具有神奇的力量,成为令人膜拜的神器,象征驱邪吉祥。
海棠花洞门的文化涵义与前文所述一样,象征高贵和风雅。
圆洞门主要为满足较大人流通行而设,所以一般都设在景区转换处和主要游览路线上。
网师园梯云室庭院圆洞门并不为满足建筑功能,门内原为厨房,没有很多人流。
它的外形恰似一轮满月,与对面的假山一起构成“梯云取月”的意象。
留园亦不二亭圆洞门的涵义取自一则佛教故事,象征入道的不二法门。
3 装饰
苏州园林中的建筑,很少有艳丽夺目的色彩,所有房屋几乎是清一色的粉墙黛瓦,看似素淡简朴。
但是在一些建筑体量高大的厅堂里,由于园林主人经济实力的雄厚,不仅构造堂皇、装修华美,而且室内陈设也十分气派。
园林里现有的家具和各种物品,除了一部分是今人仿制的以外,多是经过长期的征集并恢复起来的。
其中的一些本就是造园时期的制品。
就是在这些来之不易,并已经流传了数百年的故物中,保留着那些当时的精神观念和古老的文化传统。
王世襄先生在《锦灰堆》一书中曾这样评价说:“中国古代家具受到人们的重视决不是偶然的,就其中的精品而论,结构的简练,造型的朴质,线条的利落,雕饰的精美,木质的精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用这段话来形容苏州园林中的陈设,也当恰如其分。
家具之精,陈设之美,恰就是苏州古典园林的一个缩影。
一件经年的红木家具,看上去还只是古雅,还只是隽永。
但是,只要你稍加触摸,就会感觉到它的光洁和舒适,感到它的份量与格调。
其实,不止苏州园林,品赏任何艺术品,都是一种体味的过程。
只有通过曲径通幽式的体味,才能理解它的真正价值。
真正的艺术价值,一定要经过历史时光的打磨。
苏州园林自然也不例外。
4 花窗
漏窗为园林装饰小品,是我国独特的建筑形式,外观为不封闭的空窗,窗洞中装饰着各种镂空花纹,所以又称漏花窗、花窗。
苏州园林讲究精致小巧,厅堂等建筑多以曲廊相连,部分曲廊单面或双面均有廊墙。
廊墙上开设漏窗,既增加了墙面的明快和灵巧效果,又通风采光,一举两得。
漏窗本身有景,窗内窗外之景又互为借用,隔墙的山水亭台、花草树木,透过漏窗,或隐约可见,或明朗入目,移步观景,画面则更加变化多端,目不暇接。
如留园长廊就有三十多种漏窗。
中国传统园林中漏窗的形式数不胜数,其窗格的形式也变化无穷,艺术之精湛,内涵之丰富,堪称一绝。
漏窗的样式图案寓意与取景,都能反映出园主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心理。
已见习用的吉祥图案,是漏窗常用的形式之一。
这是民俗文化与士大夫文化的有机渗透与巧妙结合。
有可如人意的“如意”,多子象征的“石榴”,长寿健康的“松鹤”等,总之,在分布上注重变化。
沧浪亭廊壁上有众多漏窗,传为一百零八式图案花纹,无一雷同,仅在假山四周即有近六十式之多,为苏州古典园林园中一胜,极为独特;留园“古木交柯”对面的六扇漏窗,从东到西依次为六角形、八角套海棠、海棠珠花、葵花和藤景如意,使曲廊与园中山池隔而不断,园内景色可窥一斑,全面表达出了园主人的生活追求;而最具意义当推狮子林的“四雅”漏窗,即琴、棋、书、画四漏窗。
四个不同形状的漏窗中,依次塑有古琴、围棋棋盘、函装线书、画卷,这些富于鲜明文化特色的图案内容,为园林增添了不少的雅气。
5 匾额题词
苏州园林是文化意蕴深厚的“文人写意山水园”,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
古代的造园者造园时多以画为本,以诗为题,通过凿池堆山、栽花种树,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被称为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
为了表达园主的情趣、理想、追求,园林建筑与景观又有匾额、楹联之类的诗文题刻,有以清幽的荷香自喻人品(拙政园“远香堂”),有以清雅的香草自喻性情高洁(拙政园“香洲”),还有表现园主企慕恬淡的四园生活的(网师园“真意”、留园“小桃源”)等等,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能产生出深远的意境,徜徉其中,可得到心灵的陶冶和美的享受。
另外,在苏州园林建筑的命名中,也体现出了极强的文化内涵。
例如留园中的涵碧山房,取自于宋.朱熹的“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狮子林的暗香疏影楼,取自于宋.林和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真趣亭取于“忘机得真趣,怀古生远思”;拙政园远香堂取于宋.周敦颐《爱莲说》的“香远益浅”等。
参考文献
[1]张浪.中国园林建筑艺术.安徽: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冯钟平.中国园林建筑
【苏州佛教园林建筑装饰艺术】相关文章: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彩画艺术10-05
苏州门楼的砖雕艺术探析论文10-02
佛教艺术影响下的中日两国传统纹样论文10-12
现代中式园林建筑10-08
佛教的优秀对联10-01
佛教美文欣赏10-26
建筑装饰现代艺术论文10-08
洛阳古民居建筑的装饰艺术10-01
当代园林建筑景观论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