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毕业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彩画艺术

时间:2022-10-05 20:11:54 建筑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彩画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彩画艺术【1】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彩画艺术

  摘要:建筑是园林中不可缺少元素之一,建筑的装饰手法多样,其中彩画的装饰最富有特点,通过彩画的纹样、色彩的装饰可以了解我国民族文化特点及装饰在园林建筑中的功能作用,也体现出中国人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园林;彩画;装饰

  园林建筑是我国古代建筑技术和艺术相互渗透的成果,它融汇了建筑美、自然之美和工艺之美,是艺术美与自然美的高度结合,以朦胧、含蓄之美,与山、石、泉、潭等相互存在,构成了“诗情画意”的中国园林意境。

  建筑的表现手法除了千姿百态的造型、独具匠心的环境设计之外,精美的彩画装饰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一 彩画的色彩

  古典建筑上的装饰方法多样,主要有雕刻、油饰、彩画等,色彩装饰除了屋顶、墙面之外其他结构的表面装饰主要是油饰与彩画。

  油饰与彩画分别是指建筑上的油漆刷饰与彩色图案的描绘。

  最初在木构件表面涂刷油饰色彩以利防腐并装饰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传统做法。

  早期建筑上的色彩油饰,是没有明显区分的,它们都有保护木构件及色彩装饰作用。

  随着人类建筑活动的发展,油漆和彩画出现了明确分工,至明清时期,官式做法已有“油作”与“画作”之分,凡用于保护构件的涂料刷饰,被统称为“油饰”,而用于装饰建筑的各种绘画、图案、色彩被统称为“彩画”。

  彩画成了古建筑的重要装饰手法,主要运用在建筑的内檐、外檐、柱子、天花等处,呈现“屋不呈材,墙不露形”的装饰特点,具有装饰、标志、保护、象征等多方面的作用。

  在传统文化中,颜色的生成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统治者从维护其政权的需要出发,把颜色作为区分社会等级的手段,从而使颜色政治伦理化,具有了尊卑高下的文化特性。

  在《春秋 谷梁传》中记载“楹,天子丹,诸侯黝垩,大夫苍,士�”,《汉书 王莽传》中也说到“开门延士,下及白屋”,说明了色彩的等级严明,不得乱用。

  明清之后彩画的形制基本确定,成为官式建筑的装饰手法,普通老百姓的建筑更是不能随便用“彩画”,只可以“油饰”。

  园林建筑在古代基本是为皇族贵胄服务,所以园林建筑属于官式建筑,色彩也就颇为讲究,彩画的等级也比较严明。

  南北方的园林建筑色彩有很大差异,南方追求清新淡雅、质朴平和的色彩。

  北方追求色彩繁艳绮丽、金碧辉煌的色彩效果,工艺制作方面贴金量大,构图方法程式化较强。

  这是政治思想、地理环境、文化风俗不同而表现出的不同审美取向。

  二 彩画图案纹样分类

  按照清式彩画主要特征分五类:1)和玺彩画;2)旋子彩画;3)苏式彩画;4)宝珠吉祥草彩画:5)海墁式彩画。

  在园林建筑中彩画主要是苏式彩画样式,苏式彩画源于江南苏杭地区的民间传统作法,故名,俗称“苏州片”,一般用于园林中的建筑特别是小型建筑,如亭、台、廊、榭以及四合院住宅、垂花门的装饰上。

  北方建筑使用苏式彩画源于明永乐年间营修北京宫殿,大量征用江南工匠,苏式彩画因之传入北方。

  历经几百年变化,苏式彩画的图案、布局、题材以及设色均已与原江南彩画不同,但是仍然保留着苏式彩画灵活多变的特点,尤其是清晚期在苏式彩画的发展中有了更大的融和,苏画中更多用到中国画、西洋画不再是单纯的吉祥图案,以及与和玺或旋子彩画的结合,也正因为苏式彩画可以根据建筑的规模、等级与功能之分彩画的内容可以随意由工匠发挥,形式自由多变。

  苏画也就多用在一些相对不严肃的建筑上或配殿上,特别是园林建筑中较常见。

  根据不同构图形式主要分枋心式、包袱式、海墁式。

  构图程式化,主要特征是在开间中部形成包袱构图或枋心构图,在包袱、枋心中均画各种不同题材的画面,如山水、人物、翎毛、花卉等,成为装饰的突出部分。

  在包袱两侧均画有体量较小的聚锦、池子等陪衬性画面以及卡子、箍头等固定格式化的图案,这些都是苏式彩画最常见的基本的、共同的特征。

  然而在欣赏苏式彩画中,往往会发现:虽然大体的格式相同,但风格却有很大的差别,其中有些非常精致华丽,有的则相对简单素雅,这便是苏式彩画分级的结果。

  苏式彩画在固定的格式下,对个别部位的图案做法作适当的调整,以包袱内的题材命名可分为:花鸟包袱、人物包袱、线法山水包袱等。

  三 彩画图案纹样表达的寓意

  原始社会对自然崇拜、图腾崇拜、使得早期的吉祥观念得以产生;商周时期预卜凶吉、趋利避害,是人们普遍的理想信念;汉代的神仙方术与儒家思想的相互影响,形成了封建上层社会希求富贵、皇权永固、祈求长生不老、羽化成仙的意念;这些以图案的形式表现出来,汉之后的几次民族融合为中原文化输入了新的血液,在秦汉的垂幛纹、菱形纹、回形纹等传统纹样中,又出现了异域纹样如:莲瓣纹、卷草纹等。

  从敦煌石窟或乾陵的建筑壁画中,可以了解唐代的建筑彩绘主要以构图饱和的花卉为主,色调为暖色调,但大部分还是以油饰朱色为主。

  宋代时期逐渐向冷色调过渡,这也比较符合文弱而文雅的宋人审美,彩画构图出现“分段式”的构图,“如意头”的纹样出现,从李诫的《营造法式》中可以了解宋代的彩画已经很完备了。

  明代传统祥瑞思想转变为吉祥如意、福寿富贵等世俗的吉祥观念,达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程度,清代更是发挥到极致。

  图案纹样的寓意可分为两种:一种主要是用于建筑构件比较狭窄或连接部位的装饰,多图案化的定型纹样,如云头纹、西番莲纹、如意纹等,形成了固定构成方式的装饰纹样,有一定构成规则,又可以灵活变化,使用于不同位置。

  另一种以谐音象征吉祥,表现手法由图案化与写实化。

  如 “五福捧寿”图案化则是绘五只蝙蝠代表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纹命,围绕一寿字;写实化则是以国画工笔或写意绘一南极仙翁与蝙蝠桃子的结合。

  但是园林建筑彩画用山水、花鸟画更能表现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如“岁寒三友”以梅、竹、松更能表现园林中的文人意识。

  在佛教建筑中用莲花、 “佛八宝”、 “六字真言”等装饰,在道教建筑中常见到 “暗八仙”的纹样,用神仙所执器物:葫芦、团扇、宝剑、莲花、花篮、鱼鼓、横笛、阴阳板代表八仙而不是直接画出形象的具体人物,如西安骊山明圣宫的建筑墙体装饰以及西安城南的湘子庙与城东的八仙宫也有类似的纹样。

  四 小结

  彩画的形成是受到历史环境、地理条件、生活习俗和社会心理影响,经过历代工匠艺人的实践、传承和发展,形成了稳固化、规范化、程式化和符号化的装饰艺术。

  顺其自然、装点环境、美化生活空间是装饰艺术的主要观念所在。

  彩画不仅是表象层面的装饰,它还通过各种形式和内容表达一定的思想意识和中国人的审美情趣;通过建筑彩画的装饰突出了园林的主题思想。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应用【2】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出我国古典文化的精髓。

  此文将从园林建筑的审美价值、具体应用、特点和作用四个方面作一探讨。

  关键词:古典园林;建筑;审美价值

  1 中国园林建筑的特点

  1.1 功能

  园林建筑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活动和感官愉悦而建设的,即园林中亭、榭既是可供游人休憩之地,也可做最佳的赏景之点。

  此外可根据需要赋予其其它功能,如亭可做茶水亭、绘画亭,水榭可做供游船靠岸的小码头等。

  1.2 做游览路线

  园林中的景与建筑往往相应而生,使游览路线达到起、承、转、合的效果,沿此路线使游人能欣赏到一幅幅动或静的自然风景图。

  1.3 园林建筑市园林意境的表现者

  中国园林的意境往往表现在楹联、匾额、题咏和园名等文字上。

  2 园林建筑的特点

  2.1 功能与造景,观赏风景与点缀风景的双重性

  园林建筑既要表现出它满足园林活动和使用的功能价值,同时又要充当园林的风景,它既是物质产品,也是供人欣赏的艺术作品,而园林建筑给人的精神需求多与其本身的功能价值,所以,对园林建筑的艺术性方面则要求的更高,要求不但要有观赏价值,而且要富有一定的诗书意境。

  2.2 园林建筑是与园林自然环境相融合的建筑

  园林建筑是充分利用了自然地形与环境有利条件后,使园林环境与自然景观结合的建筑。

  环境是建筑设计时首要考虑因素,在确定建筑设计时环境是其考虑的出发点,建筑占环境的比例应按环境构图确定。

  园林建筑还追求其平面布局与空间列序的活泼多样。

  设计中最吸引人的是空间列序与观景路线。

  此外,自然气候与季节也是园林建筑与自然环境结合应考虑的因素。

  总的来说,园林建筑中建筑要作为一种景观将其融入园林中,使之与山水、草石相应而生,且要以风景为主体,以建筑为衬托。

  2.3 园林建筑色彩活泼,装饰精细

  色彩鲜明活泼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彩绘、红柱、琉璃瓦等鲜艳的装饰多应用在北方皇家园林建筑中,南方园林建筑大部分外部墙面用粉色装饰,再配上黑色的瓦、栗壳色的挂落、栏杆、梁柱。

  木材本色或淡褐色多用于建筑内部装饰,淡褐色或木头本色配上白色的墙、灰色的门框就形成素净明快色彩。

  现代园林建筑中也多追求色彩明快活泼,衬托出建筑轻松明朗的特点。

  在园林建筑设计中,往往根据环境主题而决定采用什么色彩、材料,环境是设计中重要的影响因素,如豪华壮丽的建筑美、淡雅质朴的建筑美。

  2.4 园林建筑的群体组合

  西方建筑为了追求外表形体的雕塑美和内部的空间结构美,常将功能、用途不同的房间都集中在同一建筑内,这就形成了庞大的建筑体。

  我国的古典建筑因采用古架构结构体系则形成了体量小、形状简单、较矮的建筑特点,也决定了我国大小、形状不同的建筑具有不同的功能。

  融入自然、建筑体量小、建筑间不可截然分割是园林建筑的特点。

  因其建筑体量小就必然要分散布局,空间变化也要丰富起来,如划分景区与空间时会常用路、墙、廊等组织院落,这就应了《园冶》上的“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3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单体建筑类型

  “堂以宴,亭以憩,阁以眺,廊以呤”高度概括了园林中单体建筑的功能作用,它们可以被用于实用建筑物和单独构成风景点。

  园林建筑一般都采用木构架结构体系,由台基、柱廊和屋顶三个部位组成,其单体建筑类型丰富多样,如亭、榭、阁楼、轩馆、佛塔等。

  中国建筑很注重人工与自然的协调,即建筑与自然的融合,园林中的单体建筑要与之周围的树木、山石、建筑景物相和谐成趣,珠玉辉映。

  山地的自然性要遵循“得体,相嵌,随形,因势”这一方针才能与山地区的和谐。

  “得体”指建筑物与环境有适宜的尺度比例,“随形”指构建与基地地势一致的建筑物,“因势”指顺承山地的地形和走势。

  园林中的建筑小品也须与环境氛围和谐辉映,网师园中修于庭院,天井四周的阴沟盖头,低于四周地面,便于排输雨水,位置相宜,盖头是用黏土烧制而成,显青灰色,上有镂形小图,造型万千,如如意等,盖面上有多个排水小孔,古朴典雅,与周围卵石花石地相衬相托,和谐质美。

  园林中的“花街铺地”是用碎瓷片、碎砖、卵石等废弃物组成色彩丰富美丽的地纹。

  用砖可以砌成斗纹、人字纹等图案,砖瓦做分界线,再配上多彩的卵石碎石片形成套八方,套六角、六角等多种图案,也可组成动物图案,如“六(鹿)合(鹤)同(桐树)春”。

  也可以地面铺地作为环境背景,可产生意想不到的意蕴。

  记成在《园冶·铺地》中说“废瓦片也有行时,当湖石削铺,波纹汹涌,破方砖,可留大用,饶梅花磨斗,冰裂纷纭。”

  中国的寺庙园林常与“佛性灵气”相连接,建筑遵重基地的自然性,依山而建,形成高低错落,将人工景观同自然景观融合,让人产生丰富的美感。

  作为宗教建筑,也有独特的信仰追求表现,如佛寺门前的台阶,有53级的,喻意“五十三参,参参见佛”,也有108级的,喻人世间108种烦恼随台阶的走完消失清除。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与古代绘画艺术的契合【3】

  摘 要:作为一门特殊的艺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与古代绘画艺术有着本质关联,二者之间的相通与契合,是我们工作中的重要参考。

  本文就古典园林建筑与古代绘画艺术的契合进行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园林建筑;古代绘画艺术;意境;成景

  1 表现手法上的契合

  1.1 动静结合与虚实相生的契合

  园林建筑与古代绘画在表现手法上都惯于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使动景与静景相结合,例如在古典园林建筑中,时常会在静态的池塘内放入各种鱼类,以增加生气,使动景与静景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除了惯于营造动静结合的画面,还惯于在虚实结合中营造一种高雅的艺术氛围,并力求达到“天人合一”的自然之美,以体现中国山水的特色。

  1.2 源于自然的契合

  由于人类都是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的,因此古典园林建筑与古代绘画都非常重视对自然的模仿、顺应,故大多园林建筑都有借助人造山水与景观来实现人和自然的完美结合。

  古代的绘画为了在方寸间创造出新奇的变化,还配上了云与影的交替或山水之间的交替,如上林苑、圆明园、苏州园林等,都是以山水林泉之乐为设计思想的。

  古人还追求将美好的自然环境引至室内或建筑中。

  1.3 表达含蓄的契合

  由于中国长期受封建思想与宗教礼法的禁锢,故中国古代的园林建筑与绘画艺术都要受其制约,在表达上大多是较含蓄的,追求的是引而不发、显而不露的意趣,并特意营造“深山藏古寺”的意境。

  在古代,许多能人志士在受到社会的压迫或对社会不满但又不能畅所欲言,因此他们就想到用事物来表达情感。

  中国人注重财不外露,故一般的私家园林建筑都会采用较含蓄的表达,不会过于张扬。

  中国的古代绘画艺术也是由于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或赞美祖国河山的美好,或对社会、统治者不满,其思想情感的表达也大多较含蓄、隐晦。

  2 意境上的契合

  2.1 在创设素材上的契合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以自然界中的山、水等素材作为原始的创作题材,经过设计师们的精心构思,便创造出了幻觉无穷的艺术形象,从而可以让人在有限的空间领略到无限的艺术境界。

  古代绘画艺术亦是如此,多是以自然界中的山、水、竹等素材作为创作题材,让人们可以在有限的画幅里领略到无尽的意境。

  2.2 在艺术意境表达上的契合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体现的是动态的三维实体艺术,所展现出来的是一些物质实体,如亭、台、楼、桥、榭等,且景物都是采用了一些造景手法进行布局,同时还运用了一些象征手法来表现意境,使园林建筑更具艺术意境。

  中国古代的造园者,还追求一种即玄即真的艺术意境,通过绘画艺术来衡量造园艺术的成就,并以此来深化园林的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与山水画及田园诗有着紧密的联系,园林建筑的意境创设可通过绘画完成,也可以直接参与园林物象景观的成景,并突出园林意境;同时,园林建筑又为绘画提供了素材及表现的场所,对其艺术意境的创造具有重要意义。

  2.3 成景上的契合

  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因为运用了碑刻、匾额等景,使得园林建筑的标题性更突出。

  从单独的景色或风格的角度看,园林建筑中的对联、碑刻都可成景,并对主体的景物及周围环境起到衬托或突出的作用,这种艺术特征无处不在,如故宫、颐和园等古典建筑。

  由于园林建筑中有了绘画、雕刻等的参与,既增加了园林建筑的观赏性,又使人们的文化内涵得到了升华。

  纵观中国古典园林,几乎都有绘画艺术的参与,两者之间是血与肉的关系,相辅相成并互相衬托与突出。

  3 点景上的契合

  绘画、诗词在古典园林建筑中具有点景的作用,因为诗词与绘画的运用,能为园林建筑增添文化内涵,为建筑增添文化氛围,故在我国的许多古典园林建筑中都可见绘画、诗词的运用。

  纵观中国的古典园林建筑,从北至南、从皇宫大院到私家园林建筑,大都有诗词、绘画的运用。

  4 拓景上的契合

  从绘画的角度看,园林本身就是一幅画,艺术家只需借助园林建筑的形式美与布局美,再重新立意或构思,便可成就一幅新的美画。

  创作的源泉是现实社会,作为自然界一部分的园林建筑,便理所当然可以成为绘画艺术的理想创作素材。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园林建筑与绘画艺术都是一种富有表现力的、风格独特的形式,园林建筑的创设与表达、绘画艺术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总而言之,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与古代绘画艺术有着较多的契合点,中国的文化将这两个概念完全不同的东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其成为一条无形的细线,贯穿于艺术的始终。

  不管是园林建筑,还是绘画艺术,这两者都是在传达一种文化,它们相互依托、相互推进,并契合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博大精深、绚烂多彩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 林继华,陈琼琳,尹勇.园林建筑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探讨[J].山西建筑,2010(5)

  2 任君.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美学思想[J].大众文艺(理论),2009(9)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彩画艺术】相关文章:

谈论古建筑彩画艺术论文09-27

水彩画的艺术特征10-07

论水彩画的艺术特征10-26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空间意境的创造10-05

试论水彩画的特性及艺术性表现10-07

水彩画中情绪张力的艺术表现10-07

中国古典园林与书法艺术文化浅探论文10-09

关于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与环境的思考论文10-08

我国当代水彩画艺术创作的困境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