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毕业论文

山西古代民居的建筑艺术

时间:2022-10-05 20:15:49 建筑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山西古代民居的建筑艺术

  山西古代民居的建筑艺术【1】

山西古代民居的建筑艺术

  摘 要: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自然地理环境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不同,因而物质、文化生活习惯也不一样。

  这些差别也必然在住宅建筑上反映出来,使不同地区的民居各具特色,把美丽的祖国河山装点得更多姿多彩。

  山西古代民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典型,最具代表性的是祁县和平遥。

  祁县民居的平面布局及体型颇具特色,属于典型的山西民居。

  平遥民居,似乎没有祁县民居那么庄严华丽,然而走进民居院内,我们惊奇地发现,正房竟然是独立式窑洞的形式。

  关键词:古代民居 建筑艺术 历史文化 结构

  中国古民居实在是太古老了,因为我们甚至可以走进“山顶洞人”的家园。

  林林总总的中国民居,无不各具风情,它们是古人物化了的生活方式,是中国各民族人民演绎人生话剧的最主要的舞台。

  民居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种类之多令人惊奇。

  北方地区建筑多用厚重的围墙做四壁,以抗风霜、雨雪的严寒气候,而南方炎热、潮湿,就必须使建筑有良好的通风、防潮等功能,以创造较舒适的环境。

  “民居”一词最早来自《周礼》:“辩十有二土之名物,以相民宅,而知其得害,以阜人民,以蕃鸟兽,以毓草木,以任土事。”疏曰:“既知十二之所宜,以相视民居,使之得所。”民居是相对于皇室以外庶民百姓的住宅,其中包括达官贵人的府第园宅。

  一、山西民居

  我国传统民居遍布全国各地,内容广泛、丰富。

  提起北方民居,人们一定会首先想到闻名遐迩的北京四合院,殊不知,北方民居的精华在山西。

  正如山西省的古代寺院等官式建筑是全国保存数量最多、年代最久、质量最好的,山西省也是全国传统民居建筑现存数量最多、质量上乘、艺术成就极高的一个省份。

  (一)晋中广厦――乔家居

  在中国传统民居中,就其建筑艺术而言,山西民居和皖南徽派民居齐名,素有“北山西,南皖南”之说,因一部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而享誉海外的乔家大院便位于山西省祁县境内。

  祁县民居的平面布局及体型颇具特色,属于典型的山西民居。

  一是院落多为东西窄、南北长的纵长方形,院门多开在东南角,符合风水术中“坎宅巽门”的说法。

  二是主要房屋都是单坡顶,院落四周房屋大都采用坡向内院的单坡顶,使外墙高大,雨水流向院内,形成“肥水不外流”。

  三是外墙高大厚重,防御性极强。

  祁县县城的巷道,两侧都是没有窗子的高墙,置身其中,不免发思古之幽。

  ?�?�

  祁县民居中,最著名的要数乔家大院,当年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拍摄视角清晰地反映了这座古民居的布局特色和空间组合,以及精美的细部装饰等。

  虽然拍摄者只是以这些作为渲染故事情节的背景,但我们仍能感受到这座大宅院的恢宏气魄。

  1.严谨有序的城堡

  乔家大院位于祁县的乔家堡村。

  这是一个颇具地方特色的村落,走进乔家堡村,路旁都是高耸的青灰砖墙,没有窗户,偶尔有一两个圆拱形门洞,里面是黑漆木门,显得壁垒森严。

  大院三面临街,独立于周围民居。

  大院四周是封闭的砖墙,高三丈有余,上层是女墙式的垛口,还有更楼、眺阁点缀其间,仿佛城墙上的敌楼,显得很有气势。

  乔家大院就是这样一座全封闭的方形的城堡式大院。

  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以后又经过两次增修而建成现存的格局。

  整个宅院分6个大院,19个小院,房屋共计有313间,占地面积约8700平方米。

  建筑物多而不乱,布局严谨有序。

  2.新奇独特的造型

  山西民居的一大造型特点是单坡屋面,屋面向里倾斜,而单坡顶背后的高墙朝向院外,墙体高大封闭,具有极强的防御性。

  山西气候干燥,春冬两季有大风,高大的外墙可以防风。

  而祁县单坡顶的民居更是独具地方特色,都是船侧反曲的层面形式,这与常见的单一凹曲线,或凸曲线屋面都不相同,形式新奇独特。

  乔家大院最有特点之处还在于它的上人屋顶。

  大门上的城楼是上房顶暗室的必经之路,上下楼都要经过这下面的一条漆黑的通道楼梯。

  上去以后,所有的房顶都能去,房顶上的通道主要是为更夫设计的,道路曲曲弯弯,却四通八达。

  乔家大院的房顶上还设有更夫楼,尺度不大,却十分精致。

  平房顶随便走,但单坡顶都留有一条窄窄的道路,外侧还设有矮的女儿墙,防止人摔落。

  站在乔家大院的房顶上,看到面前高低错落的起伏变化,会令人感到建筑美学反复、交错、连续、间歇中起承转合、抑扬顿挫的韵律感和神秘感。

  3.精美的细部装饰

  这样的大院落,其砖雕、木雕等各种装饰细部比比皆是,令人眼花缭乱。

  而每一个雕刻每一幅画面都有其民俗的说法,都是一个故事,令人观之回味无穷。

  乔家大院共有六个大院,虽经几期分建,中间时空跨度将近两个世纪,但仍保持了统一的风格,整个建筑浑然一体,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工艺水平。

  古老的街巷、高耸的灰砖墙、雕饰华丽的门楼,以及大门前的拴马桩和上马石……徜徉于其中,我们仿佛回到了晋中地区的繁荣时代,感受到了当时居民安居乐业、其乐融融的生活,也体验到了前人用建筑的手段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华北平原上的明珠――平遥民居

  平遥古城是北方民居中的精粹。

  这里村镇建筑格局规整而严谨,住宅本身的排列十分整齐,而且相对封闭,呈内向型的形态。

  直而窄长的街两侧探出是山式门楼,简洁、明了,标志着下边人家的入口所在。

  门楼之下,自墙内悬挑出装饰精细、华美的梁枋,支撑起同样精致的斗拱,共同托起上面的屋顶,其上的正脊与院墙端头相平齐,给人的感觉是“见墙而不见屋”。

  其侧面沿街的外墙墙头上用整齐的磨制砖砌出各种透空的花墙,使较高大、平板的竖墙面显得活泼、轻巧了一些,而不会让人产生过分压抑之感,不失为一种简明而有效的装饰手法。

  大门外常放置有石雕的上马石。

  门洞两侧夹立砖垛,并置门枕石,门洞相对较窄小些,相当封闭、严密,具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其内院较窄,可使两侧厢房受到东西两面日晒的时间较少一些。

  院落中轴线明确,正房相对高大、宽阔一些,有的深宅内院还有多重层院相连。

  院中放置花草,使单调的色彩环境变得新鲜、活泼、亲切一些。

  有的大家望族的住宅里,次要院落的平顶屋顶上还增建明楼,谓之“绣楼”,这是年少女眷的“闺阁”,其外形小巧玲珑,仿佛宅中的点景小品。

  除宅边院墙高筑(为防外侵、偷盗发生)之外,在外山墙顶上极容易被人翻越的墙顶都是虚砌并浮搁着,排列成花纹式的透空墙体,一旦有盗贼掠入,弄倒花墙,一可出动静惊人,二可将贼绊跌,起到防卫和警戒的作用。

  现在看来,则已成为一种惹人喜爱的、值得观赏的艺术装饰品了。

  平遥县的木结构民居,似乎没有祁县民居那么庄严华丽,然而走进民居院内,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正房竟然是独立式窑洞形式。

  平遥民居的大门一般设在院落的左前侧,也就是院落朝南时,大门设在东南角,而院落朝北时,大门设在西北角,这符合文王八卦“坎宅巽门”的说法,与我国典型的传统合院式建筑一脉相承。

  ?�?�步入大门,迎面大都是一座设计考究、雕饰复杂的砖砌影壁,这种影壁墙多是附在厢房的山墙上,称为跨山照壁。

  二、山西古民居的建筑特点

  山西古居民住宅大都为清代修建,这些住宅体形较大,用料讲究,由于山西气候干燥,又未经战争破坏,所以大多数保存得相当完整。

  住宅平面布局多为严谨的四合院形式,有明显的轴线,左右对称,主次分明,沿中轴方向由几套院组成,一般为三进院,呈“目”字型。

  院落之间多用矮墙和装饰华丽的垂花门作为分隔。

  正房一般为三间或五间的拱券式砖结构的窑洞,在窑洞房的前部一般都加筑木结构的披檐、柱廊,上覆瓦顶。

  正房屋顶是平顶,一般在两侧砌砖梯可登上。

  平遥民居的外墙都用砖砌,做成清水砖墙,高达七八米,对外不开窗户,外观坚实雄壮。

  院子里地面均用砖铺满,二门有木雕精细的垂花门,沿街巷的宅门更是讲究。

  中国式样的建筑空间,一种是宫殿,第二种是民居,第三种是园林。

  山西被称为中国古建筑博物馆,其晋商建筑更是体现了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精华。

  ① 陈从周等:《中国民居》,学林出版社1997年10月版,第8页。

  ②④ 余军等人:《建筑艺术赏析》,科学出版社2003年3月版,第180页,第184页。

  ③ 王健:《中国建筑艺术欣赏》,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8月版,第113页。

  参考文献:

  [1] 王健.中国建筑艺术赏析[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

  [2] 李彤.住宅与我们[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5.

  [3] 余军等.建筑艺术赏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4] 陈从周等人.中国民居[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

  山西民居建筑的地域文化及艺术特色【2】

  关键词:地域文化特色,窑洞,建筑结构,王家大院,艺术价值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是一个被黄土覆盖的山地和高原。

  特有的地貌形态形成了独特的建筑。

  在悠久年代里,窑洞是山西广大山区居民用作建造的手段,是古老居民的住宅样式。

  山区地形和窑洞式建筑的特点,形成了一些与四合院结合形式的二层多进四合院和三合院,有效的解决了当地山区居民的住宅需求。

  随着经济的繁荣,山西民居建筑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建立了一座座山西特有的住宅。

  现在的祁县,太谷,平遥三县现在依然遗留着大量现存比较完好的明清民居建筑群。

  这些宅院厚重,古朴,清雅,注重中轴线布局,突出“中和”思想,使儒家的思想融入其中。

  特别强调建筑与人,建筑与自然,建筑主与次的和谐统一。

  窑洞这种古老的建筑样式,依然保存至今。

  窑洞分为两种,一种是黄土高原挖进去的窑洞,挖进去的窑洞中,一种是挖进去后在墙壁上抹上一层白灰、盘上炕便居住下来的。

  当然门窗是要用木框架做成,上面糊纸安玻璃。

  另一种便是在挖进去的窑洞内砌上一层砖,然后抹灰、盘炕、上门窗居住的。

  还有一种是把窑洞的前脸用砖砌过,里面保持原来土窑洞的。

  另一种是用砖石砌成的窑洞。

  使用窑洞,主要原因是因为窑洞有“冬暖夏凉”的特点。

  因地制宜的建造手法,充分体现了山西居民的聪明智慧。

  山西民居建筑外墙一般很高,从宅院外面看,有很强的防御性。

  房屋都是单坡顶。

  院落多为东西窄,南北长的纵长方行,院门多开在东南角。

  山西传统的四合院基本结构元素主要有:宅门,倒座,院落,厢房,正房等几部分。

  有的还有垂花门或过厅串联。

  从空间组合上看,山西民居楼高院深,墙厚基宽。

  外墙皆为灰色清水砖墙,颜色古朴单一,外观高耸封闭,如城堡般坚固。

  结构严谨,疏密有制,古拙不陈旧,统一而不单调。

  山西著名的民居之一“王家大院”,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

  王家大院的建筑,有着“贵精而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熳”的特征。

  且凝结着自然质朴、清新典雅、明丽简洁的乡土气息。

  高家崖、红门堡东西对峙,一桥相连,皆黄土高坡上的全封闭城堡式建筑。

  外观,顺物应势,形神俱立;其内,窑洞瓦房,巧妙连缀。

  博大精深壮观,天工人巧地利。

  于貌似千篇一律中千变万化,在保持北方传统民居共性的同时,又显现出了卓越的个性风采。

  总的特点是: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气势宏伟,功能齐备,基本上继承了中国西周时即已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再加匠心独运的砖雕、木雕、石雕,装饰典雅,内涵丰富,实用而又美观,兼融南北情调,具有很高的文化高家崖建筑群两主院均为三进式四合院,每院除都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两厢的绣楼外,还有各自的厨院、塾院,并有共同的书院、花院、长工院、围院。

  周边墙院紧围,四门因地制宜,大小院落既珠联璧合,又独立成章,其或隐或现,多种多样的门户,给人以院内有院,门里套门的迷宫式感觉。

  现在,高家崖各院厅堂及居室内,依照“尊卑分等,贵贱分级,上下有序,长幼有伦,内外有别”的封建礼制格局,将静升王氏家族历代流传下来的大量家什物品已分门别类地陈列于其中,基本上恢复了王家当年的历史风貌。

  红门堡建筑群的总体布局,隐一个“王”字在内,又附会着龙的造型。

  除前堂后寝的院落外,为顺应地形,一部分又应变为前园后院。

  各院间有的富丽堂皇,有的曲幽小巧。

  其砖、木、石三雕,有些因出自乾隆早期,古朴粗犷,还保留着明代风格;大多数同高家崖一样,皆清代“纤细繁密”之典范。

  山西现存的明清时期建造的一批具有特色的北方深宅大院是山西民居建筑的主要形式。

  山西大院落的出现,是封建社会后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是明清两代山西商民的财富的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

  为研究山西的地方习俗,文化,建筑艺术以及清代政治制度和经济状况,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同时,各种雕饰纹样,雕梁画栋的工艺既是当时工艺水平和建筑技术的体现,也是民宅本身的价值体现,对于进一步研究晋中民居建筑艺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王金平著《山西民居》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徐跃东,王其钧著《民居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晋商民居建筑艺术的探索【3】

  摘 要:晋中传统建筑受地域影响多山多石,在装饰上以砖雕为主辅以石和木雕,在布局形式上民居形成四方围合的四合院建筑群、内部开敞外部封闭的基本形式,其中以晋中地区的晋商豪宅为代表。

  通过对晋商民居建筑装饰、布局的了解,揭示装饰纹样所表达的文化内涵,从而使人们对民居建筑艺术有更深入了解。

  晋中民居建筑以其独特的地域形态、风俗习惯、阶级观念以及他们从商的理念、生活的态度展现在世人的眼前,建筑中包含的文化影响着一代代的晋中人,使儒商之称成为山西独特的标志。

  关键词:装饰;图案纹样;建筑装饰

  建筑作为人类居住的主体形式记载着历史、艺术与时代的发展。

  而民居建筑的装饰则起源于人们日常生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通过人们对建筑局部、部分构件的美化加工,既满足了使用功能又为建筑提供了欣赏价值。

  自明清以来以山西的建筑装饰较为突出,更成为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装饰中极有价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建筑学家称为“集江南河北之大成”。

  山西晋中民居建筑首先是满足家族生活的需求,其次建筑装饰上的文化性和艺术性更是提高了宅主的精神境界,因此,通过分析晋中民居建筑装饰语言符号,能够深刻理解晋中民俗文化、晋商发展理念,进而更好地应用于现代景观设计理念中。

  一、晋中民居建筑概况

  晋中位于山西中部依靠太行、汾河,地势东高西低,晋商建筑位于晋中西部平川、汾河谷地,但这一地区的东部和中部地形仍以山地、丘陵为主。

  晋商发展繁荣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晋中作为山西省的交通枢纽,交通十分便利。

  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影响,冬寒夏无酷暑,干早大风较为常见的气候特点,造就了与众不同而又独具风格的建筑形式,如冬暖夏凉的窑洞,挡风汇雨的高大斜坡屋顶,内部开阔的四合院。

  晋中的这类自然资源受地形气候影响,物种较为单一、人多地少、农业发展不足,无法满足人民的自给自足,因此弃农经商由此而来。

  在历史文化不断累积发展的过程中,地理位置优越四面环山形成了晋中独特的地域文化, 晋中地区以善于经商闻名于天下。

  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晋中人生活保守但思想包容的特点,虽勤俭持家但由于作物单一物种稀少,使得晋中人放弃农业发展转而投向经商,促进了晋商文化的发展,清末民初是晋商发展的繁荣时期,根据文献记载在清朝的商界以山西商人分布广泛,资本最为雄厚,在救灾捐款中尤以山西最为突出。

  山西地处关隘必经之处,是北上秦陇的必经之地,促成了晋商的顺利发展。

  早期的贩茶到后来的票号发展造就了晋中地区巨商,例如乔家、渠家等。

  晋商受保守思想的影响,在发家致富后再风光返乡盖房光宗耀祖,为晋商建筑提供了雄厚的物质财富,进而推动了晋商住宅的发展水平,使得晋商住宅气势辉煌,显示出雄厚的财力和地位,住宅装饰雕刻有各种寓意的吉祥纹样寄托了宅主对家族的期望对子嗣的未来的美好愿望,以此来教育后人,鼓励后人。

  二、晋商建筑的文化

  晋商民居建筑与其说是一座炫耀雄厚财力的宫殿,不如说是一部完整的晋中民俗百科全书。

  建筑布局的主次方位、轴线对称无不在体现着一个时代的等级观念,建筑内随处可见的精美雕刻作品,无处不在的装饰图案遍布于屋脊、斗拱、门窗、柱基、照壁,这些装饰将诗、书、画融为一体通过图案纹样雕刻于建筑中,形成各种造型奇特、姿态百千的寓意动植物,成为晋中民居住宅的一大特色。

  (一)布局形式

  山西特定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促使山西晋中民居建筑基本属于三合院、四合院的形式,正房坐北朝南,两侧带有厢房,倒座面北与正房相对,内部狭长甬道,正房面阔三到五间,为院中最高建筑预示着家族步步高升、繁荣昌盛。

  常家庄园从布局上看,正院为两进式,外院临街,南房倒座,里院为长方形,上房与南房遥相对应,东西各有厢房八九间不等。

  如上房达到八九间则按正五偏三的模式,从不越方正之规、等级之矩。

  (二)三雕文化

  在我国传统雕刻艺术中“三雕”为木雕、砖雕、石雕。

  作为中国传统建筑局部装饰之一,因其手法、方式、装饰部位不同,赋予不同的意义,在不同环境的建筑风格上,具有不同的审美意义。

  在晋商大院中“三雕”图案比比皆是、随处可见,受封建宗教观念的影响,在晋商大院中三雕图案的意义更为丰富。

  1.砖雕。

  在山西民居中砖雕特色最为明显,山西黄土土质为砖雕的建造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作为本土化的材料更为质朴、本色,砖雕多用于房屋脊的吻兽、雕花护脊、门匾、花墙等,雕刻精美线条流畅。

  乔家大院中砖雕多采用高浮雕的形式,题材多样,有四季花卉、水果、动物、历史故事等,每个图案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寓意,以象征吉祥平安康顺。

  如吉祥动物的应用,狮子滚绣球、五蝠捧寿、马上封猴、麒麟送子、仙鹤长寿等反映了山西人民渴望长寿、家庭幸福平和。

  四季花卉如富贵牡丹、冬梅、四君子梅、兰、竹、菊、葡萄百子图寓意多子多孙、石榴、松、柏等图案,无不在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王家大院的砖雕通过其设置位置的不同表达不同的含义,如屋脊端头装饰的龙形吻兽分为张嘴和闭嘴吻兽。

  张嘴兽代表主人在朝为官,寓意为应当为民说话;闭嘴吻兽则代表主人为商家,寓意为商人应当诚信保护客户信息。

  在王家大院中,吻兽均为张嘴吻兽,采用不同雕刻手法如远离人们视线的屋脊砖雕采用高浮雕,以此来突出层次感,强调主体。

  2.木雕。

  木质构件作为传统的民居构件在建筑装饰中最为普遍,由于木质材料容易雕刻,在民居建筑中主要以雕刻绘画为主,雕刻技法有浮雕、平雕、透雕、贴雕和剔雕。

  晋商大院中木雕一般采用楠木、紫檀、柏木等,主要用于斗拱、匾额、窗棂、屏风、雀替等,晋商木雕被称为中国传统工艺的活化石,尤以清代山西木雕最为精细。

  山西木雕图案以纹样,花鸟,博古图案为主雕刻,充分体现出房主浓厚的文化内涵和儒雅的作风;用葡萄葫芦喻示多子多孙;用八仙人物故事表达对道家思想的推崇。

  木雕图案立体生动,精细逼真,保存在晋商大院中的木雕作品其精细的工艺丰富的内容,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审美意义。

  王家大院木雕只是局部使用,如在简洁的梁柱上作为交接部分雕刻繁复的木雕梁头做收花或弯曲,檐柱下的雀替图案雕刻的极为精细,门窗位置的雕刻打破青灰砖墙的庄重印象,或大或小或高或低,院子内部的门窗做镂空雕刻满足了大量的采光问题,在样式上也越来越多样化,不再仅限于方形窗,有了长窗、圆窗等赋予各种吉祥题材。

  门头装饰造型精美不仅具有使用功能,从审美角度讲更加突出建筑的高大形象凸显建筑的气派。

  3.石雕。

  石雕发展历史早于木雕很久,在山西石雕出现于石器时代,隋唐时代达到极盛,石材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在民居建筑中普遍应用,主要用于柱基、抱��石、勾栏等装饰的部位,技法有圆雕、半圆雕、剔雕、高浮雕、镂雕、阴刻等。

  在乔家大院中石雕多装饰于基础部分,以青石为主,在中堂大院的石柱基、石狮不在少数,石柱基以四方��形最为常见,四方��形下带有方脚雕刻各种题材的浅浮雕如吉祥如意、吉祥卷草等。

  狮子座雕刻入木三分或怒目或憨笑。

  在常家庄园中石雕作品最为显著的是园中的一百多尊狮子和栓马桩,它们形态各异体型统一,大多石狮都是唐代的作品,雕刻手法各异,成为常家庄园不可替代的装饰作品。

  在常家庄园最富有特色的就是青石雕的法帖作品,庄园内各种法帖共有500多块,如“听雨楼法帖”、“石云轩法帖”、“清代名人名帖联”等雕工精美,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晋商大院建筑的辉煌气势在建筑装饰中借助于道教、佛教、同音字的比拟、重复的节奏感表达出在现实中不能得到满足的人们对美好愿望的期待,通过建筑装饰使我们充分感受一代儒商浓厚的人文气息,通过装饰的精美刻画留给后人无数建筑语言的历史文化价值。

  (三)民居建筑的文化价值

  晋商住宅从布局到装饰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表达了宅主对生活的追求,通过绚丽的装饰提升了晋商的审美文化,更是教育了一代代后人为商、为人的道理。

  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

  在四面环山的山西境内,封闭的自然环境,知识落后、愚昧无知的民众对于科学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表现出敬畏的心理。

  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崇拜,对神灵的敬畏,对风水的严格恪守,这种来自阴阳相生之说的“万物有灵”等的观念在民众思想中根深蒂固。

  在晋商大宅中必不可缺的风水图、风水楼起到辟邪镇灾的作用,带有浓重的迷信色彩以达到宅主心理上的安慰和平和。

  2.吉祥文化。

  古往今来,吉祥是民众最基本的追求,吉祥无处不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出行吉时、出嫁吉日、穿着吉利、建宅吉日、宅内装饰吉利图案。

  各种各样的吉祥文化世世代代在传承着,作为中原的发祥地之一,晋商在创造大量财富的同时,也将吉祥文化继承下来,不断发扬广大作用于他们宅院的每一处,用图案符号,传承的文化形象雕刻于大院中,如代表长寿的五蝠捧寿、仙鹤长寿,代表子孙满堂的石榴蔬果,代表着平安顺利的花瓶、如意等。

  3.宗教礼制观念的传承。

  自农耕社会发展而来的礼制观念仁、义、礼、智、忠、孝等,礼制思想提倡的是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随、男女有别、宾主有异的社会秩序与人伦和谐。

  在乔家大院的布局形式上严格按照等级观念做到主次分明,内外有别,厅堂间数,斗拱和色彩的应用,各院住宅关系的应用上无不体现着高低尊卑的等级观念。

  三、总 结

  晋中民居建筑以其独特的地域形态、风俗习惯、阶级观念以及他们从商的理念、生活的态度展现在世人的眼前,建筑中包含的文化影响着一代代的晋中人,使儒商之称成为山西独特的标志。

  参考文献:

  楼庆西.中国传统建筑装饰[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王其钧.中国古建筑语言[M].北京: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谢燕.儒商门第常家庄园[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

  庄裕光,胡石.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装修[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

  王金平等.山西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李儒敏.晋商家族史[M].北京:晋中市政协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编(内部刊物),2008.

+++++

【山西古代民居的建筑艺术】相关文章:

纳西族民居建筑艺术特色10-05

山西民居风格在铁路建筑中的应用10-08

古代建筑艺术探究毕业论文10-08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困境10-08

楚辞中的古代建筑艺术文化研究论文10-10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困境论文10-09

中国古代民居建筑自然光运用论文10-08

豫西窑洞民居10-07

工业厂房的建筑艺术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