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毕业论文

城市建筑园林设计

时间:2022-10-05 20:14:31 建筑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城市建筑园林设计

  城市建筑园林设计【1】

  摘 要:本文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针对城市建筑园林设计现存问题做以探讨,供其同行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园林设计;概念

  我国目前对建筑园林设计要求城市生态环境、景观风貌、城市文化等方面的综合改善和提高。

  “园林城市”建设是一个宠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先行制定科学有效的规划设计。

  1 创建“园林城市”需要切实有效的规划理论和方法

  (1)“园林城市”建设规划非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所能替代。

  首先,当前城市总体规划对绿化环境研究局限在绿化用地系统,易忽视其它用地绿化环境。

  我国城市园林绿地相关指标均远低于世界有关组织推荐的合理指标。

  鉴于我国城市用地紧张,城市内增避大片绿地是不可行的,为创建“园林城市”而占用郊区耕地的作法也得不偿失。

  因此,必须挖掘城市绿化空间潜力和提高绿地综合效益。

  其次,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理论对城市绿地作为居民主要游憩空间功能的认识不足。

  城区绿地的主要功能是调解城市生态环境和作为居民接触自然的游憩空间功能。

  我国绝大部分城市由于人口稠密,单纯生态意义的绿地几乎没有。

  防护绿地在现实中常常成为附近大量居民散步游憩区。

  (2)园林绿化、城市规划、环境工程等专业应加强相互渗透、协调。

  城市空间规划时常出现以下现象:(1)绿化规划设计缺乏艺术文化特色和供居民游憩利用价值的植被空间;(2)囿于场地铺装图案、雕塑小品造型和建筑立面装饰设计,而缺乏环境保护规划缺少对空间机能和绿化调节效益的考虑。

  (3)现有城市规划设计理论对城市居民室外休闲生活内容、规律和活动空间的研究不够。

  当前,人们发展已改变原有单纯的“家庭——工作单位”式空间流动模式,并热切于走出居室、走向充满绿色和阳光的大自然——游憩、娱乐、运动和交流。

  加强对人类活动与城市环境相互影响机制的了解,加强对社会休闲生活与社会文化建设相互影响机制的认识,城市由物质文明观念向生态环境、精神文明观念转变的人文主义思想。

  (4)城市生态理论指导城市建设的可操作性较弱。

  城市(市区)是物质、能量、信息交流最活跃和最开放的空间系统,人类现有的知识水平难以对其进行定量的研究把握(例如美国“第二生物圈”试验失败的结果,表明人类对生态的认识还很肤浅)

  综上所述,城市环境综合建设需要探索和运用具有操作性的理论和方法,对城市园林绿化、城市环境卫生、居民活动、景观风貌、城市文化等各方面进行系统研究。

  2 城市绿色空间系统概念的建立

  我们认为城市绿色空间系统是以绿色植被为特征,要求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阳光充沛、人与自和谐相处的人工自然环境,是城市居民进行室外游憩、交往和交通集散的城市空间系统。

  它具有以下涵义:

  (1)可持续发展观念:“绿色”作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词、被国内外普遍认可,相对于“森林”、“田园”等提法,确切地表明了现代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理念。

  (2)是城市工业、商业、基础设施、交通、仓储等城市设施集中的用地空间以外的开放型用地空间。

  (3)人文主义思想;绿色空间系统包括绿化、自然环境和空间内人群行为的双重意义。

  (4)整体环境观念:对城市环境各种要素(物质、形式、精神)的整体综合研究。

  a.物质要素——植物、阳光、空气、水、设施、人;

  b.形式特征——形状、大小、规模、质量、功能;

  c.精神风貌——艺术、气质、文化意韵。

  (5)系统观念:相对于现行城市绿地规划理论中的“点、线、面”用地概念,针对城市空间不断立体竖向发展的态势,提出“点型、带型、场型”空间概念。

  并将各种类型空间作为有机联系的大系统,综合运作规划学、园林学、环境学、建筑学、生态学、行为学、社会学、美学、工程技术等学科理论知识,对城市空间进行系统研究和规划设计。

  3 城市绿色空间系统规划是在城市发展战略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指导下相对独立的规划体系,和城市总体规划同步进行,与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环保环卫规划、风貌特色规划、城市设计构成互补关系。

  从宏观到微观可分为城市绿色空间系统规划、绿色空间系列规划和环境环境设计三个层次。

  每一层次含空间性质、功能、生态质量、绿化、环保环卫、人群行为、艺术特色、景观风貌等研究。

  其规划内容包括以下八个方面主要内容:

  (1)制定城市绿色空间系统建设总体目标。

  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制定城市空间系统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生态环境质量、绿化水平、社会服务、特色风貌等目标。

  借助“3S”等新技术,在定性基础上逐步高度定量化,使目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

  (2)城市人群休闲行为的研究与预测。

  对城市居民和外来旅游者,进行调研和趋势预测:

  ①价值观、心理需求、文化取向;

  ②人口规模、人口特征(年龄、职业、性别、消费等);

  ③人群在城市绿色空间系统中流动、集散、停留时间等规律;

  ④休闲方式选择与休闲文化取向。

  (3)绿色空间序列规划。

  对城市空间进行调整,形成“点型、带型、场型空间”相结合的空间系统。

  绿色空间包括;公共绿地、城市滨水地带、运动场、游乐园、城市广场、主要街道、大型建筑庭院、居住区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等。

  规划要从用地规模、空间规模、空间序列组织、空间视线、环境效益等方面综合研究,做出定性、定量规划。

  (4)绿色空间功能规划。

  绿色空间功能规划包括生态效益功能、活动利用类型(游憩、娱乐、运动、集散、停留、展示、分隔、交通)、和人群交通、文化艺术表述等各项功能。

  规划要对城市各主要空间作出系统的主次功能认定。

  (5)绿色空间系统特色风貌规划。

  在总体特色风貌目标控制下充分考虑绿色主要空间进行艺术风格、文化主题等方面规划。

  (6)绿化规划对“点、带、场”空间进行全面的绿化指标控制。

  基于各空间功能、生态指标、建设条件确定各空间绿化指标时效要求。

  绿化指标包括绿化覆盖率、绿地率、绿视率、郁闭度、叶面积系数等。

  绿化规划要对各主要空间植被特征加以规划定。

  (7)空间环境规划。

  对城市主要绿色空间环境的人口容量进行测算,制定小生态环境目标(空气、湿度、温度、土壤、尘、噪音、风等)和环境保护治理措施。

  (8)论述城市绿色空间系统与区域生态系统的关系。

  城区与郊区绿地系统的协调关系,区域空间调节关系,休闲旅游人口流动关系等。

  城市园林设计【2】

  【摘要】城市建设和城市化进程在我国方兴未艾,导致城市园林建设如火如荼。

  近20年来,我国城市园林发展在速度和数量上都是空前的。

  园林学科,特别是园林规划设计专业从过去不太令人注意,一下子走到了前台。

  从传统园林到城市绿化、再到城郊一体化的大地景观,园林规划设计观念在逐步深化和完善,领域也在拓宽,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好作品……

  【关键词】园林设计;城市建设

  城市化进程城市建设和城市化进程在我国方兴未艾,导致城市园林建设如火如荼。

  近20年来,我国城市园林发展在速度和数量上都是空前的。

  园林学科,特别是园林规划设计专业从过去不太令人注意,一下子走到了前台。

  从传统园林到城市绿化、再到城郊一体化的大地景观,园林规划设计观念在逐步深化和完善,领域也在拓宽,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好作品。

  但在园林规划设计百花齐放、成绩卓著的同时,作为专业人员,我们应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认清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

  笔者结合工作实践,愿将管窥之见与同仁共商。

  1.袖珍园林多要素化

  一块不大的公共绿地,却运用过繁过多的手法,使其成为设计者倾吐张力的实验场。

  某些局部可能精彩,但这种做法使节奏过于紧张,韵律缺乏统一,就像一篇文章有多个主题,有失章法。

  2.设计标准豪侈化

  大量使用花岗岩、大理石、不锈钢、玻璃幕、高级灯具、进口喷泉等昂贵景观材料,少园林之美,多暴富之嫌。

  3.简单设计复杂化

  一些道路绿化和城市空地,实际上只需简单设计,甚至栽上几排树就很不错,不必套上这样那样的理念。

  上个世纪50年代英雄纪念碑周边的油松,80年代北京机场路的杨林大道都是简单设计的典范,大气、恢弘。

  简约有时更能体现身份,朴素本身就是理念。

  设计者冥思苦想追逐所谓“亮点”,殊不知表面文章做多了却显得浮躁和好大喜功。

  4.广场设计八股化

  低头是铺装(加草坪),平视见喷泉,仰脸看城雕,台阶加旗杆,中轴对称式,终点是政府。

  千孔一面、大同小异,草多树少、大而不当,忽视了广场休闲、纳凉、交际等社会功能。

  5.绿荫不足硬质化

  大树少、铺装多,且池底、驳岸也用混凝土衬砌,阻隔地气,不透水、不环保。

  6.居住绿地山水化

  人居环境有别于公园,应多为居者设置绿荫和活动场地,过多叠石理水,危及老幼安全,深浅高差过大,影响居民出行。

  7.居住区景观展示化

  在有限的居住空间中,左一个“威尼斯水桥”,右一个“爱奥尼柱式”,形象张扬显示华贵,环境排场取悦参观者,居住者却不得安宁。

  8.集中绿地架空化

  随着居住区功能的叠加,一些设施进入地下,甚至把居住区集中绿地全部架空,在地下建车库、商场、俱乐部、游泳池,绿地变成不接地气的大盆景,从长远看无法保证生态健全。

  9.构图理念非哲理化

  随意设计锐角、增加楔形、破掉轴线,片面理解“解构主义”,使形象“横眉冷对”,尺度比例不当,秩序和思维混乱。

  10.文化运用标签化

  在绿地中使用不着边际的文化符号,使文化成了标签,牵强附会,走向“没文化”。

  11.电脑设计重复化

  “天下景观一大抄”,电脑制图使设计师“克隆”起来更加方便,参加设计招投标,图板一大摞,有新意的少之又少。

  12.城雕作品庸俗化

  基本功欠缺,功能与需求考虑不周,这种情况在城雕作品中表现尤为突出,有些城雕故作深沉,形象浅薄,欲拆浪费,欲留累赘。

  优秀的雕塑家淹没在人人搞雕塑的平庸中。

  13.植物配置与景区划分程式化

  一讲植物造景就是“春夏秋冬四季园”;千篇一律的“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常绿与落叶相结合、乔灌果篱草相结合”云云;不管条件是否具备、需不需要,都设置水景等。

  14.反季节植树常规化

  剪彩一瞬间,正是媒体报道舆论强势之时。

  为这一刻的最佳效果,留枝挂叶、不修剪(或很少修剪)—反季节栽大树成了一道新风景。

  这种加大成本和违背植物生长习性的做法,不应成为绿化工程的主流。

  园林成品需要生长期的支持,当年不可能收获最佳景观。

  15.猎奇潮流化

  正如前些年北方园林“江南化”成风一样,近几年“欧风”、“日风”又光顾全国(最近有所降温)。

  虽然其中不乏成功作品,但作为潮流和时尚欠妥当。

  16.置景手段舞美化

  把影视置景和舞美处理搬到园林里来,其中有些艺术质量尚可,并为园林注入了一些现代意识和原生态概念。

  但如果每每皆是“竹篱茅舍,断垣残壁、寒窗瓦窑、鱼网井台”,我们必丢掉园林的本分。

  17.城市湿地公园化

  天然湿地首先应强调保护功能。

  把城市湿地建成公园以供游览只是个例,不应全部照搬。

  更不允许借建公园搞开发,走向反面。

  建设人工湿地公园不应追风赶时髦,且面积不能过大。

  总之,园林景观是一个兼具社会、自然、艺术多元功能的综合体,既要满足生态、环保、休闲和美化城市的社会功能,又要符合植物学特性的自然规律,同时在艺术上还要体现创作哲理和个性风格。

  单纯、极端地追逐其中一项功能,都可能是不完整的。

  因此,风景园林设计师应有较全面的修养,才能对项目高起点、大视野、全方位地把握。

  园林的主体应以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绿色空间为蓝本。

  在园林中,当家的永远是绿荫、草地、花卉乃至水体,同样是树木花草,又有不同的设计构思,创作出千变万化的画图,这些是永恒的。

  世俗化、潮流化都将成为来去匆匆的过客。

  城市园林设计的现状【3】

  摘要:通过城市发展的动态分析,同样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把握城市景观建设所处阶段,推衍城市未来发展方向,更好地利用景观规划、景观建设达到城市发展人性化、生态化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园林;景观;城市景观

  前言

  景观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涵盖景观建筑、绿化、小品、规划及美学涵养类的诸多门类;而城市景观是景观学科的一个分支,它涉足的区域拘囿于城区及周边,重点研究景观学科在城市发展中的孵化、衍生、成长和发展壮大过程,因此城市景观中诸多景观元素无不反衬城市发展的时代烙印。

  景观设计似乎已成为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标标志。

  景观设计大到城市的总体形象设计,具体到城市节点如城市广场、城市公园、滨河亲水空间、街区景观、街头绿地居住区环境设计等等;小到雕塑小品、种植配置、水池花池、铺地栏杆、桌凳垃圾箱,几乎涵盖室外造型艺术的一切。

  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重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们日益重视环境品质的直接体现。

  1 城市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1.1 设计标准豪侈

  大量使用花岗岩、大理石、不锈钢、玻璃幕、高级灯具、进口喷泉等昂贵景观材料,少园林之美,多暴富之嫌。

  只注重视觉上的宏伟,气派,高贵及堂皇的形式美,而不顾工程的投资及日后的管理成本。

  我国目前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不算高,在园林建设上要量力而行不可盲目同西方发达国家攀比。

  近几年兴起的草坪热,各大中城市都曾有过,终因其管理维护成本太高而纷纷流产,造成了人力物力上的极大浪费,这个教训也是深刻的。

  1.2 城市设计缺创意

  低头是铺装(加草坪),平视见喷泉,仰脸看城雕,台阶加旗杆,中轴对称式,终点是政府。

  千孔一面、大同小异,草多树少、大而不当,忽视了广场休闲、纳凉、交际等社会功能。

  每一件园林作品都要有其特有的风格及地方特色,要深刻体现该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

  然而由于近代中国历史的原因,西文园林风格对我国园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致使欧美式园林在中国大地遍地开花,各地纷纷效仿,而失去了中国园林的风格和个性。

  因此,我们的园林设计师对各种园林风格不但要求其形,还要求其神要在中国园林风格的基础上,吸收欧美园林设计上的精华,并结合当地独有文化,开发出具有创造性的作品。

  1.3 景观设计对人的需要及对人性的关注不够

  在这一点上景观设计师本人要负很大的责任。

  一个设计任务下来我们往往花很大的精力去研究风格、手法、形式等问题,往往把建成后的形象当作设计追求的最大目标。

  一个建筑作品我们强调它的功能很多人都可以理解,而对景观设计人们都常常忽略它的功能却乐道于它形式上的美,甚至把功能等同于诸如休息桌椅、集散场地和活动广场这类最基本的需求。

  这种“温饱型”的功能对长期以来生活在恶劣环境下的广大市民来说当然是相当满足了,于是赞美之词不绝于耳决策者、建设者和设计者,不用说,在这种氛围中都深深地陶醉了这个美丽的误区具有相当的隐蔽性和自欺性。

  1.4 绿地建设难于落实到位

  虽然每年的绿地建设项目都当重点来抓,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绿地总是各专业项目中第一个被删减的牺牲品。

  马路越来越宽了,高楼越来越多了,绿地却越来越小了。

  在一个绿地项目建设的初期,有完整的设计方案、理论思想,有其完备的设施和功能作用。

  往往在实施进行中,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客观原因”而遭至搁浅:如资金不足,与其他市政设施的交叉关系,商铺门脸经济的利益驱动等等,最终一件完善的项目设计会被删减得体无完肤,功能尽失。

  由最初的公园变成街头绿地,再由街头绿地变成花坛树池。

  同样,各个房地产商开发的住宅小区宣传给用户描绘的是一片优美的户外景观环境,但重点在于建筑户形、道路和停车上,绿地一般会迫近用地边缘和建筑四周,始终是一个配角。

  有的为了满足自身利益,甚至变相成为其他用地,不要说以人为本了,就是满足一些简单的休闲娱乐的功能要求都难上加难。

  2 园林意境设计的有效手段

  2.1 借景

  将有利于风景画面构图和意境渲染的景象组织到观赏视线之中。

  气象景观的借取是加强景观艺术效果的常用手法,因为气象景观的重要特征就是变化,变化中带来无限意趣。

  首先,境随时变。

  故杭州西湖有春晓、风荷、秋月、残雪之景等;宋代郭熙有“春山如笑、夏山如滴、秋山如妆、冬山如睡”之感受;其次,境随地变。

  赏月有梨花伴月、三潭印月、二泉印月、象山水月之分;观雨有潇湘夜雨、花洲话雨、蕉院听雨、山楼听雨之别。

  除了气象景观外,园林中还可远借山峦,近借湖池、植物,乃至都市、郊野及莺歌燕舞等。

  2.2 对比

  通过景观要素形象、体量、方向、开合、明暗、虚实、色彩和质感等方面的对比来加强意境。

  对比是渲染景观环境气氛的重要手法。

  开合的对比方能产生“庭院深深深几许”(宋·朱熹)的境界,明暗的对比更衬出环境之幽静。

  在空间程序安排上可采用欲扬先抑、欲高先低、欲大先小、以隐求显、以暗求明、以素求艳,以险求夷、以柔衬刚等手法来处理。

  2.3 比拟联想

  意境的欣赏是物我交流的过程,因此景观的构设要做到能使人见景生情,因情联想,进而从有限中见无限,形成景观意境的艺术升华。

  1.以小见大,以少胜多。

  即模拟自然山水,以精炼浓缩的方法,综合组织空间,使游者产生“一拳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清·石涛)的感受与联想,从而达到“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辩千寻之峻”的效果。

  2.运用植物的特征、姿态和色彩的不同感受而产生比拟联想。

  如松树象征坚贞不屈、万古长青的气概,竹寓意虚心有节的品质,梅花傲雪怒放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白色象征纯洁,绿色代表和平等。

  这种象征手法与民族习惯、文化风俗有着密切的联系。

  3.运用文物古迹产生联想。

  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发人深思,游赤壁会联想起三国时代的诸多人物和故事;游南京雨花台会联想起许多可歌可泣之往事;游杜甫草堂会联想起杜甫的千古诗篇。

  成功的作品应把园林意境体现的淋漓尽致,而目前这样的作品很少,有一些只是简单的苗木堆积而缺乏韵味。

  3 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

  3.1 健康景观设计

  健康景观是从人类自身健康的角度,对公众活动场所,如广场、街道、小区等进行建设,鼓励人们运动、锻炼,使人们身心健康。

  健康景观首先在美国提出,而在国内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美国是一个汽车社会,物质丰富,但许多人缺少锻炼,因此,景观设计建设中“如何给人提供更多锻炼的机会,以步代车”是设计师们所要考虑的问题。

  比如,把机动车道变窄,人行道加宽,增加人行道绿化,不仅有利于节能,还有利于身心健康。

  3.2 艺术景观设计

  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不应该成为最后的摆设和点缀,艺术对景观设计而言,也不只是一种形式语言借鉴的来源,而是一种思维方式。

  虽然沿袭传统园林设计中以艺术审美为指导的方法论,已不完全适合现代景观设计学发展的需求,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把艺术打入“冷宫”。

  在当今遭遇民族身份危机和全国“千城一面”的情况下,艺术作为一种思想工具,在景观设计的创新中应该发挥它应有的魅力。

  艺术景观就是将景观设计得更美,更有文化内涵,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4 结束语

  园林景观是一个兼具社会、自然、艺术多元功能的综合体,既要满足生态、环保、休闲和美化城市的社会功能,又要符合植物学特性的自然规律,同时在艺术上还要体现创作哲理和个性风格。

  单纯、极端地追逐其中一项功能,都可能是不完整的。

  因此,风景园林设计师应有较全面的修养,才能对项目高起点、大视野、全方位地把握。

  园林的主体应以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绿色空间为蓝本。

  在园林中,当家的永远是绿荫、草地、花卉乃至水体,同样是树木花草,又有不同的设计构思,创作出千变万化的画图,这些是永恒的。

  世俗化、潮流化都将成为来去匆匆的过客。

  参考文献

  [1] 戴美琪.城市生态园林的功能和发展思路[J].湖南林业科技,2006(4)

  [2] 丁巍.城市建设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J].硅谷,2009(12)

【城市建筑园林设计】相关文章:

城市建筑论文10-08

现代艺术在城市园林设计中运用的讨论10-05

城市建筑文化论文10-09

城市标志建筑特色与城市文化关系的论文10-08

城市园林设计中运用现代艺术论文10-10

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10-05

城市园林设计与管理个人简历模板10-08

园林设计中景观建筑的影响思索论文10-08

城市绿色建筑发展论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