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毕业论文

生态商业建筑的技术因素

时间:2022-10-26 07:54:43 建筑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生态商业建筑的技术因素

  生态商业建筑类属于可持续发展范畴,它既可以满足当下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的生存造成威胁的这样一种开发模式,强调创造生产、生活环境的舒适、节能和环保。

  生态商业建筑的技术因素【1】

  【摘 要】本文阐释了生态商业建筑的概念,分析了对生态商业建筑节能和舒适性影响的三个因素及相互作用,对其解决途径进行了求证和分析。

  本文认为生态商业建筑的设计应将气候、能源和建筑材料一并综合考虑,才能找到最佳的方案。

  【关键词】生态商业建筑;技术因素;分析

  所谓生态建筑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等,合理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关系,使建筑和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以满足人们居住生活的环境舒适,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

  商业建筑是供人们从事各类经营活动的建筑物,狭义上的商业建筑是指供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的建筑。

  生态商业建筑类属于可持续发展范畴,它既可以满足当下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的生存造成威胁的这样一种开发模式,强调创造生产、生活环境的舒适、节能和环保。

  生态商业建筑同其他建筑一样,都不可避免地会影响环境和气候变化。

  若要获得生态商业建筑,就必须采用保护生物气候和更加贴近自然的设计方法,这种设计方法有整体的设计思路。

  在生态商业建筑的设计中处理好建筑形式、建筑结构与建筑环境和谐的关系,打造生态商业建筑。

  一、影响生态商业建筑节能和舒适性的三个关键因素

  对生态商业建筑节能和舒适性影响最大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气候、能源和建筑材料。

  在建筑采光、通风、太阳能利用等方面都需要因地制宜及根据当地气候。

  建筑的布局、型式、朝向、体型和建筑外墙上门窗的设置、屋顶等在设计中都要考虑自然采光与遮阳、日照、自然通风和节能要求。

  对太阳能的利用、控制和对建筑内部小气候的调节,必须通过建筑技术和自然的方式来加以解决。

  节约能源往往要和建筑舒适性一并考虑。

  由于生态商业建筑随着商品种类和交换的不断发展,目前商业建筑用途、类别、种类日益繁多,形式多样,规模不一,导致建筑的设计很难统一,而更多地体现为建筑的多样性,因此,在成功解决节能和舒适性的案例个案,对另外的生态商业建筑就不一定适用,必须从建筑的形式、方位、结构、环境要求、功能要求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构成建筑的材料往往对建筑内部的环境、建筑建成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选用材料的“适当程度”,以及综合考虑建筑所消耗的能源、环境影响和生态因素。

  可供选择的建筑材料种类繁多、品质、材性相差甚大,此时应考虑可能获得的原料、其循环利用的可能性和生产时对环境和能源的影响,对那些稀有、短缺、含能量高、环保性差的材料应当少用或不用。

  生态商业建筑在将来运营的过程中,可能会对周边造成多种类的污染,如噪音、气味、强光灯,因此从居住区环境考虑,不宜将商业建筑建设在离住宅过于接近的地段,并且应在商业建筑和相邻住宅区之间做好隔离措施,以尽量减少商业建筑对于周边居住环境的负面影响。

  二、气候、能源与材料之间的冲突和相互作用

  当人们在生态商业建筑中将气候、能源和材料因素综合在一起考虑的时候,会发现这三者之间往往产生矛盾和相互作用,消耗能源和消耗建筑材料就会对气候造成不利的影响,而生产建筑材料及建筑制品就必须消耗相应的能源,进而对能源供给和气候平衡造成破坏,这三者构成这样的三角关系:能源、材料支撑着气候,气候变化受能源消耗、材料消耗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废渣、废水等左右。

  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尽量采用能耗小、节能环保又可循环重复利用的建筑材料来进行建筑物建造,建筑设计,工程设计应尽量采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和加强太阳能利用等,在建造过程中保护好局部环境。

  在施工设计的早期阶段,就应当为能源使用统一规划施工用地,并制定整体相关联的现场总体布置方案及能源利用的设计方案,比如利用变热取暖、利用组合式供暖和供电(太阳能)系统发电、安装光伏电池、利用可再生能源等等,这些措施都应当从整个建筑所处的环境包括施工现场等的角度来考虑、来谋划设计,而不是一个个孤立的建筑来考虑的问题。

  在建筑设计上也应将下列有可能影响环境和能源的因素给予充分考虑:比如可以利用收集雨水、二次冲水、以及水的循环即中水利用;尽可能利用施工现场旧有建筑拆除的材料来做为施工围墙临时用房的材料,比如老的砼结构拆除后回收钢筋,粉碎砼以充当混料,拆除的砖、旧砂浆等来直接使用或粉碎后再使用,并对可能造成的场地污染进行去毒处理,通过种植赤杨或杨柳等来分解这些化学物质等等。

  其次是在建筑形式的选择上,基本策略和思路是:控制建筑体型系数,使用高效保温隔热的建筑外围护体系,严格控制外墙上窗墙比,在屋顶和外墙南面设置小型光伏电站,为增强空间适应性采用大跨度轻型结构型式,为改善小气候采用多种绿化方式,使用进深小的设计来增加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的机率等,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可以减少建筑材料的消耗,又可以减少矿物燃料的需求,减少楼内取暖设备等等。

  当然在屋顶和外墙面及外围结构上进行生态设计也是行之有效地技术手段之一。

  在生态商业建筑建造阶段,对建筑施工现场的安排上,尽量考虑建筑队施工场所对环境和气候的影响,以及施工场所对建筑的影响。

  三、生态商业建筑内部环境在能源和舒适方面的考虑

  在生态商业建筑内部环境达到舒适和节能要求时,对照明、遮阳、太阳能利用、通风、室内视觉感、尺度感等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的几个方面必须综合研究,系统性地加以处理。

  最新的研究显示,不能对工作环境加以控制,是导致疾病的一个常见诱因。

  事实上一个让职工感到健康和愉快的工作环境,可以减少旷工的次数,增加职工对单位的责任心,从而提高职工的工作效率,所以生态商业建筑应用各种可靠地技术节约能源,改善内部及外部环境,使其不仅有益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同时有益于周围的生态环境。

  生态商业建筑采光多采用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相结合的方法。

  自然采光可以使人看到窗外风景和自然光线,会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人工照明则是为了提高自然光照明的效果,有助于看清工作区的被观察对象。

  当然应避免刺眼光照射和阳光所带来的多余热量,还要平衡太阳能采集和令人舒适的自然光照明效果之间的关系。

  在冬天和气候温和的季节,采集阳光有助于抵消损失的热量,但在夏天,避免采集多余的热量也同样重要,特别是在进行人工制冷时更是如此。

  解决此类问题的办法有两个:安装遮阳设施,或使用控制太阳能采集的玻璃,可移动百叶窗这样的室外遮阳设施,或者窗格夹层中心遮阳设施,就优于室内百叶窗等的固定遮阳设施。

  综合能源、舒适度和生物学等几个方面的因素,固定和可移动、实体和植被相结合的遮阳方式可能最有效,成本低、效率也最高。

  外墙上门窗特别是东、南、西墙面窗上玻璃对太阳能的采集要满足夏天和冬天的不同要求,这种新型的“智能”玻璃窗设备已研制成功,有的已投入使用,但价格偏高,市场暂难接受。

  生态商业建筑的通风、空调、设备散热等都对室内温度和环境造成影响。

  生态商业建筑的通风方式通常有自然通风、混合通风或位移通风等几种方式,对冬天无保存热量要求的地区优先采用自然通风方式。

  如果生态商业建筑外部环境使建筑不得不使用空调,则应选择先进合理的空调系统,禁止采用含氯氟烃或含氰氯氟烃的设备。

  在选择通风方式和空调系统时应考察建筑室内设备可能的热量和可能外泄空气而损失热量的影响。

  生态商业建筑内部环境要达到节能、环保和舒适,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建筑设计中加以精确计算并加以模拟实验,以便在多个方案中选择最适合某生态商业建筑环境条件下的方案,找到解决生态商业建筑技术问题的最佳方案或途径。

  生态商业建筑涉及的面很广,是多学科、多工种的交叉,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代表了新世纪建筑设计发展的方向。

  我们应遵循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建造出自然、人、社会融为一体的人类生活空间。

  参 考 文 献

  [1]张建华,夏明建.综述生态建筑中空调暖通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3)

  [2]田宝石.民用建筑中几个防排烟问题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9)

  [3]楼园,赵红.企业生态系统模型及非生物环境因素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研究.2011(3)

  [4]杨玲.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9)

  生态建筑的技术特征【2】

  摘要:生态环境的恶化,建筑开始寻找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生态建筑成为最佳选择,在其中的技术应用成为关键。

  本文通过实际建筑对其应用的技术特征进行分析。

  关键词:生态建筑;自然环境:建筑设计

  1 前言

  生态建筑就是将其看成一个生态系统,通过组织(设计)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其内部有序地循环转换,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

  在实践的过程,常见的设计手法如下:

  2 选址的合理性

  易经曰:山水者,阴阳之气也。

  动静之道,山水而已,合而言之,总名曰气:其分言之,日龙、曰砂、日穴、曰水。

  有龙无水则阴盛阳枯而无以资:有水无龙则阳盛阴衰而气无以生。

  表达了古人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不求急功近利,不随政治变迁、经济发展变化而变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从中可以看到建筑的建造应因地制宜、尊重自然。

  3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a、太阳能的利用:即光伏电池板,将太阳能电池材料集成于建筑的屋面或者墙面作为相关围护结构。

  光伏电池是吸收太阳辐射,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根据建筑的形体,有以下几种常见的布置方式:

  a)垂直面(或水平面)当建筑物的形体是方正的,垂直的墙面和平屋顶,选择合适朝向,放置光伏电池板。

  如下图1。

  (2)倾斜面,用于坡屋顶或其他曲面屋顶,可以如下图2。

  (3)退台式,当建筑采用南向退台式,可以大大增加太阳辐射的面积,有利于光伏电池板的布置,给建筑立面提供造型空间,如下图3。

  b、风能的利用

  风能发电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已得到广泛的重视。

  由于风能的大小与风速的立方成正比,且风速离地面的高度越大就越大。

  当在风速较大的地方选择利用风能发电较为合适。

  现在超高层建筑物韵迅速发展,高空利用风能更加合适。

  广州珠江城商务写字楼高309.6m(如图4)。

  盛行风为东南风(南偏东13°),此建筑充分利用盛行风,在楼中部(24~25层)和上部(50~51层)的设备层建了四个吸风口并分别设置高性能风涡轮发电机,开创超高层建筑运用风能的先河,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c、生物能的利用

  “沼气”是有机物在隔绝空气和保持一定的水分、温度、pH值条件下,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而产生的。

  通过在我国农村的实践,利用简单的沼气制取设备,一般5口之家加上养两头猪的农户所排出的人畜粪便,加上每天3~4公斤秸秆发酵制取,可用于烧饭和照明。

  再有就是生物净化的方法,生物类群通过代谢作用(异化或同化)使环境中的污染物减少,浓度下降,毒性减轻,直到消失为止。

  因此,在我们对环境进行改造的同时要充分结合自然环境,这样才能创造适宜的、和谐的人居环境。

  4 自然通风系统的应用

  自然通风系统的应用可以大大减少对空调系统的应用,这样更加明确的减少了对能源的消耗,缓减对环境的压力,马来西亚的诺丁汉校园来说,采用低能耗的通风系统,在建筑的背面楼梯顶部安装了一个机械通风系统,外形类似于斗篷的帽子,主要用来处理室内气流通风,以促进良好的自然通风系统的形成。

  (如图5)

  5 绿化的引入

  建筑的室内空间与室外自然环境不断地进行着物质流和能量的交换。

  在设计中借助屋顶花园、垂直绿化把室内的生态中庭与室外的自然环境相连通。

  营造与自然和谐共融、生态补偿的环境。

  种植大量的植物进行表面的覆盖,能减少热导效应,产生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马来西亚IBM办公楼”中,将植物从楼的一侧护坡开始,然后沿着建筑立面进行螺旋式的上升,将植物种植在楼上内凹的平台上,为工作人员创造一个遮阳且富氧的环境,工作放松的好去处。

  (如图6)

  还有大量种植屋面的应用:例如泰格公寓:屋顶覆土厚35cm种植植物。

  15cm厚的培植土的佛甲草绿化。

  事实证明有屋顶绿化的顶层房间温度降低20c左右。

  屋顶有明显的隔热作用,降低热岛效应,增加绿化率,增加公共活动空间。

  6 建筑材料的选用

  古人常用泥土、土制砖、木材、石材、竹子、稻草等天然的材料建造。

  尤其是泥土,常被做成土砖用于砌墙,在其中加上芦苇、麦秸等柔性的材料,成为坚固、耐久、保温、隔热的墙体材料。

  现在最广泛的是钢筋混凝土以及各种石材和砖等材料,这些材料的加工和制作直接影响生态环境,当建筑物拆除时又产生了大量了建筑垃圾,这样无疑给环境增加了负担。

  应用新型材料代之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加气混凝土质量是粘土砖的1/3,是普通混凝土的1/5,有利于减轻结构荷载,减少结构耗材。

  还有优异的保温隔热性能,导热系数为粘土砖的1/4-1/5,是普通混凝土的1/5―1/10。

  深圳万科四期就运用了很多。

  7 细部设计

  7.1遮阳措施:常利用百叶进行遮阳,有左右推拉,上下转动等方式,方便人们的生活,同时不同形式的遮阳板丰富建筑立面(如图7)。

  7.2水资源循环利用:中水系统缓减环境压力,中水利用率大于30%,景观水不采用市政供水,收集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并回用,供道路清扫、消防、城市绿化、车辆;中洗和景观环境用水。

  在路面的设计中,采用透水地面,停车位上植草砖等措施。

  有利于防止大面积的积水,增强地下水补充,强化地面的呼吸功能,降低热岛效应,提高舒适度。

  例如:武汉万科城四期,就应用了这些。

  7.3节水器具的推广和使用:主要有节水龙头、节水淋浴、节水便器、管道节水等。

  例如:昆明世博生态城IN的家绿色创新设计中,在住宅中安装了ECO-Logic电子卫生厕所系统和洗手盆的黄铜控制阀,节约水资源和能源约40%。

  通过对淋浴的开关控制和浴缸的充水控制节约水源30%80%。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充分认识到节水器具推广的必要性。

  7.4LOW-E玻璃(低辐射镀膜玻璃):在玻璃表面镀上具有极低的表面辐射率的膜层。

  普通玻璃的表面辐射率在0.84左右,LOW-E在0.25以下。

  这样可以有效的缓减太阳辐射量。

  7.5断桥铝合金窗:隔热铝合金门窗的原理在铝型材中间穿入隔热条,将铝型材断开形成断桥,有效阻止热量的传导。

  它比非隔热铝合金型材门窗降低40~70%。

  7.6垃圾处理系统:建筑物在其全寿命周期内都会产生大量的垃圾,处理可采用如下几种方式:

  ①对已有建筑物进行改造。

  工业厂房的改造,例如北京的“798”,上海的“新天地”,这些厂房经的改造做为它用,成为城市美丽建筑。

  ②对于一些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可回收就回收再利用。

  若不可回收就选择合适的方式,尽可能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利用微生物进行降减。

  8 结语

  建筑物为人类的生活、工作、娱乐、休憩等活动提供场所。

  建筑生命周期的循环就是能量堆砌的结果。

  因此,在其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资源,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必要。

  与此同时,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生态建筑设计及生态技术的应用【3】

  摘要:生态建筑遵循生态法则,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协调人、建筑与自然环境关系,以期达到三者的和谐共生。

  发展生态建筑,使资源和能源得到有效率用,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从生态建筑设计、生态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生态材料

  前言

  1970年之前,全球经济空前繁荣,是现代主义建筑最盛行的时候,建筑设计向全面机械化、设备化的模式发展,例如全天侯的中央空调、24小时热水系统、夜不熄灯的人工照明等设计遍布全世界。

  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的能源危机之后,全球范围之内的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家园的呼声日益高涨。

  人们开始对自然观和价值观进行深刻反思和变革,包括许多建筑师和规划师,探索在建筑设计中使建筑环境与自然环境进行有机结合,?整体地思考建筑、生态、社会、环境等问题。

  20世纪60年代,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把生态学(Ecology)和建筑学(Architecture)?合并成Arcology,?提出了“生态建筑学”的概念。

  1969年,美国景观建筑师麦克哈格的著作《设计结合自然》的出版,标志着生态建筑学的正式诞生。

  1 生态建筑设计

  1.1 我国生态建筑的相关规范

  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开始本世纪于80年代初期,截至2002年,我国节能建筑总面积仅为2.3亿m2。

  在每年近20亿m2的竣工面积当中,只有五六千万m2是节能建筑,仅占3%左右,其他97%都属于高耗能建筑。

  为全面推广节能设计,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标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建筑节能管理规定》等。

  1.2 生态建筑设计的两个取向

  1.2.1 生态决定论

  “生态决定论”的观点是所处的环境的生态系统决定一切,建筑空间的微生态系统依附于自然环境,号召回归自然,是一种比较消极的倾向。

  符合深层生态学理论,深层生态学理论要求建筑至少满足三方面要求:不破坏周围环境、同周围环境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作用、应该深入体现建筑和环境之间的整体感。

  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绿色运动”更推向及至。

  是一种反西方主流意识。

  主张拯救受人类社会工业与文明破坏的自然而进行抗争。

  1.2.2 技术决定论

  “技术决定论”的观点是通过技术进步来建立建筑自有的生态系统,并与自然生态达到和谐统一。

  “技术决定论”的观点是新技术产生新的生活方式,是一种达到持久而设计的方式。

  1973年E.F.舒马赫《小的是美的》提出“中间技术”概念。

  它具有以下特点:“价格低廉,人人可以享用,适合于小规模应用,适应人类的创造需要”。

  使用中间技术的运动也逐渐演化成在第三世界倡导的发展利用当地的“适宜建筑技术”。

  后来的技术发展更使生态高科技技术运用成为普遍,发展成高技术生态建筑。

  (1) 主动式生态技术

  新材料运用(新热阻材料,太阳能光电材料等)、雨水收集和水的循环利用、太阳能供热和供电、高技派的生态技术应用。

  (2)被动式生态技术

  传统的被动式节能技术。

  利用建筑的朝向,方位的布置,建筑内外形体和结果的设计,以及材料的选择来达到生态要求。

  1.3 生态建筑设计准则

  生态建筑就应该处理好人、建筑和自然3者之间的关系,它既要为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小环境(即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好的光环境、声环境及具有长效多适的灵活开敞的空间等),同时又要保护好周围的大环境———自然环境 (即对自然界的索取要少、且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要小)。

  生态建筑设计可按照美国《可持续发展设计指导原则》中6条“可持续的建筑设计细则”,重视对设计地段的地方性地域性的理解,延续地方场所的文化脉络,增强适用技术的公共意识,树立建筑材料蕴能量和循环使用的意识;针对当地的气候条件,采用被动式能源策略,尽量应用可再生能源,完善建筑空间使用的灵活性,减小建筑体量,将建设所需的资源降至最少,减少建造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 。

  2 生态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地球上不可再生能源的资源将进一步减少直至枯竭。

  为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在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节约能源的同时还必须要开发和利用绿色环保并可再生的新能源。

  2.1 墙体技术生态化

  现代化高层建筑的玻璃幕墙采用了由镜面玻璃与普通玻璃组合,隔层充入干燥空气的中空玻璃。

  中空玻璃有两层和三层之分,两层中空玻璃由两层玻璃加密封框架,形成一个夹层空间;三层玻璃则是由三层玻璃构成两个夹层空间。

  中空玻璃具有隔音、隔热、防结霜、防潮、抗风压强度大等优点。

  据测量,当室外温度为-10℃时,单层玻璃窗前的温度为-2℃,而使用三层中空玻璃的室内温度为13℃。

  而在夏天,两层中空玻璃可以挡住90%的太阳辐射热。

  阳光依然可以透过玻璃幕墙,但晒在身上大多不会感到炎热。

  使用中空玻璃幕墙的房间可以做到冬暖夏凉,极大地改善了生活环境。

  2.2 通风系统生态化

  采取“顺应”的方式适应自然变化,通过对建筑造型、结构、构件的改进,大大减低能耗,同时利用“主动”的设备进行通风,对抗较恶劣的气候条件,实现公共建筑通风设计的生态化。

  对于通风生态化设计,可以将常见的生态式通风方式约略分成大循环、小循环、微循环3类。

  它们在不同层次上实现建筑生态化通风发挥自己的作用。

  大循环,指的是从建筑物尺度上考虑的通风设计,主要表现为建筑造型上对通风的考虑。

  大循环主要指的是在建筑尺度上的通风循环,实现的形式也多种多样。

  林茨的会议展览大厅的屋顶结构设计成一个扁平的、由玻璃表面覆盖的拱。

  钢梁架使屋顶结构可以承受荷载,跨度达到76 m,覆盖了一个204m×80m的范围。

  小循环,指的是从房间尺度上考虑的通风设计,主要表现为替换式通风等形式。

  小循环的典型方式包括最近国外正流行的一种替换式通风,在这种方式下,比室内气温约低1℃的空气从地板下以很低的速率(一般0.2 m/s)提供。

  这些空气被使用者体温、计算机等设备和照明光源加热,然后上升通过天花板和高窗排出,提供更好的室内空气质量和舒适程度。

  坐落于英国伦敦的HELICON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这一建筑占据了伦敦一整个街区。

  包括6层办公室以及其下的5层零售商店(其中2层位于地下)。

  微循环,指的是从建筑构件尺度上考虑的通风设计,主要表现为双层幕墙等形式。

  微循环的一种典型的形式是双层外墙系统。

  外墙是建筑室内外环境之间的分界,其设计往往直接影响到室内环境质量和建筑在生态方面的表现,特别是玻璃幕墙。

  外墙应该能满足自然光照、太阳能的主动或被动利用防止过度热辐射、减少室内热损失。

  在新时代的公共建筑中,通风生态化设计正在被日益广泛地采用,它在不同尺度上把握建筑的形体、结构与构造,降低了能耗,提升了建筑内部空气环境质量,最大限度地使改善建筑内部微气候,保护使用者的健康。

  2.3 建筑材料生态化

  建筑材料工业是造成资源过度消耗、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主要工业之一。

  资源消耗大、能源消耗高和环境污染是建筑材料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

  建材产量持续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必须解决,绿色建材的研究与开发势在必行。

  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不用或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农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达到使用周期后可回收利用,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高性能建筑材料。

  生态建筑的材料选用原则:资源消耗,降低生产过程中天然和矿产资源的消耗;能源消耗,降低生产过程中能源的消耗;环境影响,降低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本地化,减少运输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旧材料利用率,鼓励使用可回收利用的旧建筑材料;室内环境质量,选用对室内环境无污染、无害的材料。

  生态环境材料,具有满意的使用性能和优良的环境协调性,或能够改善环境的材料。

  资源能源消耗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小,再生循环率高。

  发展生态型生产工艺技术;水泥新型干法大型窑外分解技术;大吨位优质浮法玻璃生产技术;万吨级玻璃纤维池窑拉丝技术;卫生陶瓷高压注浆成型技术;建筑陶瓷低温烧成技术,等(节能、降耗、环保、性能)。

  扩大资源的利用和再生;扩大低品位原料的利用技术;降解有害物质焚烧技术;余热利用再生能源技术;玻璃的全氧、富氧燃烧技术;节水型卫生陶瓷设计制造技术,等(节能、降耗、环保)。

  研究开发符合环境要求的新型建筑材料;对环境无污染、对人体无害(环保)。

  开发具有特殊性能并促进人体健康的功能型绿色建材。

  用纳米、薄膜等高新技术生产具有杀菌、除臭、防霉、自清洁等特性的功能建材(环保、性能)。

  2.4 建筑周围及内部环境生态化

  人的一生中90% 以上的活动都与建筑有关,改善建筑环境质量无疑是改善人居环境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依靠科学配置,利用生物修复技术,构建层次多、结构复杂和功能多样的植物群落, 提高生态建筑环境绿化自我维持、更新和发展的能力,降低维护成本。

  充分发挥植物群落特有改善环境的能力,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与吸附作用,调节小气候,吸收固定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大量挥发有益气体,降低噪音,杀菌滞尘,维护建筑良好环境。

  选用耐旱、耐贫瘠、抗病虫害的绿化植物材料进行生态建筑环境绿化, 减少水资源浪费及肥料和农药的施用,达到节水和环保的目的。

  大力发展节地型的垂直绿化、屋顶绿化、阳台绿化以及复合结构的室外绿化技术,减少绿化对土地的占用,提高绿化率与叶面积指数,获得较大的生态效益。

  汲取园林艺术精华,注重与建筑的整体协调性, 提升建筑环境的文化艺术内涵和园林观赏性, 提高建筑品位, 为人们的工作、休憩、文娱生活创造理想的空间。

  3 结语

  现阶段,要进一步推动我国生态建筑的发展,还应该结合我国的国情,运用适宜性技术和生态建筑理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生态建筑设计。

  即在充分利用己经研究开发并取得成效的技术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取得新的发展与提高。

  然而规模化和高效率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源于高技术的生态建筑也必将是未来生态建筑发展的方向,生态和高科技相结合,代表了新世纪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因而,要学习国际上先进的生态技术和生态理念,把这些新成就介绍到中国来,并根据各地不同的经济条件、气候条件、生活方式和习惯、地方传统和文化等,因地制宜地加以利用,创造更加理想的人居环境,同时尽可能保护生态环境,减少能耗,降低污染,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王婉娣“.空中花园”———现代高层住宅中的绿色空间[J].工程与建设,2007,05:40-41.

  [2] 王军伟,田颖.试论生态建筑[J].山西建筑,2006,13:78-79.

  [3] 葛盛.浅谈绿色生态住宅[J].山西建筑,2007,04:109-110.

  [4] 白钊义.浅谈屋顶绿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05:63-64.

  [5] 张志民. 生态建筑设计中的因地制宜原则[J].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2004( 6) : 109 - 110.

  [6] 董景山. 生态建筑设计初探[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10) : 76 - 77.

【生态商业建筑的技术因素】相关文章:

生态建筑与建筑生态化的研究论文10-06

生态节能技术及新能源在建筑上的应用论文10-13

生态建筑与建筑设计论文10-09

商业建筑节能设计中保温技术的应用论文03-25

生态农业商业计划书10-08

建筑混凝土裂缝的因素及处理论文10-09

略论医院建筑质量的影响因素论文09-29

建筑类生态文明论文09-30

写好商业计划书的关键因素有哪些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