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建筑设计论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筑设计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建筑设计论文1
0引言
建筑施工要想依靠建筑方案顺利实施,必须依靠科学的建筑设计,也只有保证建筑设计的完整性,并确保建筑设计拥有更高的价值,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才能得到保证。然而,在当前建筑设计中,设计人员仅仅重视建筑的实用性设计,却忽视了建筑的艺术性,这也导致其所设计的建筑与人们的审美追求不相符。同时,建筑设计中存在的约束因素也会对建筑设计的成果造成影响。因此,在建筑设计中,设计人员不仅要保证建筑设计成果的科学性和适宜性,也要解决建筑设计中约束与创造之间的矛盾,以便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和效果。
1建筑设计中存在的约束
约束主要分为两种,即显性与隐性。其中,显性是指限制范围明确,容易控制的约束;而隐性则是指限制范围比较模糊,需要通过观察和实践才能有效控制的约束。在建筑设计中,显性约束的解决方法比较简单,而隐性约束的解决需要建筑师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分析,以求找到最佳的建筑设计思路。从本质上而言,对建筑设计中的约束进行解决的过程也是体现建筑设计的创造的过程。在建筑设计中,遇到的约束有多种,如水位地质等自然环境约束、人文环境约束、法律约束、道德约束、合同约束等。
1.1显性约束
在建筑设计中,很多设计师都会科学、巧妙地利用显性约束,这也是其能够创造出优秀建筑设计作品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夹缝中的建筑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建筑的两侧不能开窗,阻碍了建筑的通风采光,以及地基空间较小等都是建筑设计中极为明显的显性约束。然而,这些显性约束对于普通设计师而言可能是一种约束,但对于独具匠心的设计师而言,这些显性约束可以帮助其设计个性化的优秀建筑作品。比如建筑师安藤忠雄的早期作品就具有这种特点。在访谈过程中,安藤谈到其早期的设计思路:在生活中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人们对这一问题会有不同的答案,这是因为人们对居住建筑的理解不同。而安藤的答案是:让生活融入到自然中是建筑的本质要求,也是人们所追求的。与夹缝中的建筑设计相比,在面积宽裕的地基上更容易设计建筑,设计思路的各种要求也都能得到满足。然而,夹缝面积小是建筑设计存在的一种极为严峻、明显的约束,安藤针对这一约束提出的解决方法是:将不宽裕的地基进行加深,中间则作为中庭开放;立面的样式则应用素混凝土。建筑设计中存在的显性约束不仅没有对安藤的设计造成限制,反而给予其一定的启发,使其设计的建筑更加个性化,而且这种设计也改变了人们对传统建筑空间应用的理解,使得该建筑成为其代表作品。
1.2隐性约束
在建筑设计中,隐性约束的解决需要建筑师进行深入、具体的思考,而隐性约束在老城区保护、旧有建筑扩建等方面极为常见。当然,在这些方面也有一些非常著名的建筑实例,比如法国的卢浮宫。卢浮宫被称为世界艺术宝库,其不仅包含一定的古典元素,也充斥着一些现代元素。在设计卢浮宫的时候,建筑师贝聿铭所需面对的约束就是使两种不同的元素融合在一起。对于该种约束的解决,贝聿铭所使用的方法是借鉴金字塔的造型和具有显著现代特征的玻璃材质进行设计,将卢浮宫设计成一座玻璃金字塔,并将此作为卢浮宫扩建部分的地下入口。这种设计听起来很夸张,也有些出人意料。但多年以后,这种玻璃金字塔的设计却征服了所有的参观者,并吸引了更多的游客来此参观这一伟大建筑。卢浮宫的玻璃面能够反映巴黎的天空,也为地下采光给予了帮助,而且卢浮宫的设计也带有一定的创造性,有效地解决了将古老宫殿改造成美术馆所面临的问题。此外,河南大学南大门的扩建也体现了隐性约束和创造的应用。南大门是河南大学的正门,建造于1936年,有着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也是国保单位。河南大学南大门原来是两个四柱三牌楼庑殿顶工字脊组合的建筑。该大门的通行是依靠中间的门洞,但该门洞却无法满足消防车的通行。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校提出了扩建南大门这一项目。在设计扩建方案的时候,设计师面临着三种约束,分别是功能约束、技术约束和形象约束。根据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对古代文物应以保护为第一位,在保护的基础上对其合理利用。因此,河南大学南大门的扩建主要采用单檐庑殿顶形式,建筑高度也低于原大门,并且建筑师对柱上大小额枋之间垫板的高度进行了重点压缩,使额枋与垫板成工字梁形式。
2约束与创造之间的关系
在建筑设计中,为了更好地提高设计成果的创造性,建筑师应在约束元素的限制下,保持建筑的艺术独立性,并正确认识约束和创造之间的关系,以便使建筑设计中的约束能够对创造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从实质上而言,建筑物设计的初衷都必须配合当时的约束条件,这也代表着建筑物设计方案的施工会存在一定的难度。而现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建筑设计模式也逐渐产生,并被广泛推广和使用。然而,新的建筑设计模式的使用虽然为建筑师的设计提供了方便,却也导致建筑师逐渐遗忘了建筑设计的初衷,仅仅是盲目的模仿,以至于建筑设计的创造性变得越来越低。为了突破建筑设计思路的局限性,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应找回建筑设计的初衷,以便使建筑设计的创造性能够得到提高,从而保证建筑设计能够更加符合人们的审美和实际应用追求。由不同时期建筑的设计风格可以看出,建筑设计与历史发展之间的联系性极为紧密,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设计会遇到不同的约束条件。例如,封建时期的建筑设计主要是为了体现皇权的至高无上,建筑物的细节设计也必须与统治者的嗜好相符合,如巴洛克风格就属于这一类。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现如今人们越来越钟爱于简约轻盈的建筑,建筑设计变得越来越有活力,创造性也变得更高。
3利用适宜的方法对建筑设计中的约束与创造予以解决
在建筑设计中,约束与创造之间的矛盾会影响到建筑施工的质量和效果,因此为了保证建筑的施工质量,设计人员需要采用适宜的方法解决建筑设计中存在的约束条件,以便使建筑设计更有创造性。设计人员要解决建筑设计中的约束,需要先学习分析各种约束条件,这可以有效地帮助其了解约束条件,促使其地建筑设计成果的创造性得到提高。一般情况下,当建筑设计受到某些约束元素的限制后,设计人员会创造出一种新的设计形式,并且随后会被广泛模仿。然而,在模仿过程中,人们会逐渐忘记该设计形式被创造出的初衷,这就导致建筑设计中的约束造成的限制根本没有被打破。
4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设计是建筑物建设中较为重要的环节,对建筑施工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在建筑设计中对约束和创造也有一定的应用。然而,约束与创造之间的矛盾会对建筑设计成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建筑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必须采用适宜的方法对建筑设计中的约束进行解决,以便提高建筑设计的创造性。
建筑设计论文2
摘要:文章以地铁的地面车站的建筑设计的各个环节为研究对象,对设计过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有独到的见解和创新构思,对地铁建设项目有很好的参考作用,值得地铁地面车站设计单位和设计师学习。
关键词:建筑设计;地铁地面车站;操作技术;研究探讨
在解决城市交通拥挤,提高人们出行服务能力方面,地铁发挥了较强的优势和作用,因而,在城市的建设里程和在建城市不断增多。据悉20xx年以来,石家庄、秦皇岛、兰州等城市纷纷把城市地铁建设项目列入年度计划,今年春节石家庄的地铁1号线已经开通运行,投入使用。为了提高地铁的使用效能,方面顾客乘行,对地面车站的建筑设计要进行科学的研究,使其强化“方便和服务”的功能。地铁地面车站的建筑设计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设计工作,既要考虑地铁的运行状况影响,要要考虑到乘客的方便周到,还要考虑到建筑物对城市周围环境的影响,在环保、能源、市政基础设施共享程度等多方面需要进行周密的勘察和科学的构思,从提出严谨的优化方案。
1构成地面车站建筑设计的主要因素
1.1地铁地面站位的具体选址
在设计过程中,要做好的首要工作,就是搞好站位选址。站位选址要通过人工勘察和卫星扫描,对站位选址要结合城市的长远规划,对地形地貌、能源供应、环境影响、客流状况,就行充分的了解和估计。
1.2车站设计类型的选择
现行的地铁车站有两种建筑模式,一种是地下车站,另一种是地上车站;对于地下车站来说,地面部分主要为附属设施,即出口、入口和风亭等;对于地上车站来说,建筑主体工程、乘客的进出通道工程和风亭等,要综合考虑。1.3建筑周边的'环境情况综合考虑客流因素和地铁的运行效益,车站选址应位于繁华地段,,一般存在建筑林立和土地资源紧缺的情况。要在建筑面积、造型、多功能分区利用和经济便利方面,综合考虑,反复斟酌。
2具体的设计技术措施
2.1出入口建筑物的设计和风亭建筑的设计
地铁车站的出口和进口是主要的建筑,无论从利用上,还是确保地铁高效运行以及地铁的服务能力和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是关系非常紧密的因素。进口的设计要满足客流不能太拥挤,出口不能太长。设计过程要对入口建筑物的体量充分考虑。一般的出口建筑和入口建筑的体量标准来源于出入口的宽度,这要根据日常的客流量确定,出口和入口楼梯的宽度是由客流疏散状况决定的,扶梯的数量多少是根据服务能力配备的,扶梯和楼梯的宽度之和就是出入口建筑需要的宽度。这是出口和入口的内部情况;对于出口和入口的外部情况来说,需要多街道路段的交通情况和周围建筑的使用状态进行充分的考虑,外面开阔通常,则有利于客流疏散,口外交通相对拥挤,客流疏散能力相对较低,所以对于每个地铁的出口和入口的建筑设计,体量是相对固定的,在设计过程中,根据体量的需要,充分发挥设计的风格优势,综合考虑土建工程和装修工程、电气工程各种建筑的特点,出入口建筑体的设计,从功能上讲,也必须具备两个要点:第一建筑物体的辨识度要高。方便乘客寻找;第二与周边建筑和其他环境因素的高矮色调等相互协调。不产生光污染和形成客流噪声的集聚。进口和出口的位置考虑客流的视线不受影响。地铁车站出入口的建筑设计,注重实际应用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渗透城市的文化因素,既具有明显的标识作用,有增添交通设施的特种色彩,提高省市建设的个性文化发展空间,打造城市建设的靓丽风景,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旅游休闲的心理需求。地铁车站的风亭设计思路必须满足地铁运行过程中的各种功能需求,一般情况下,数量的设置和建筑面积都必须符合严格的规定,所受的控制条件较多,风亭尽管不与乘客直接接触,但对乘客的影响很大,既要考虑对地铁外面环境的影响,又要考虑地铁内部的实际需要,必须满足两方面的环评标准。因此,风亭的设计要结合绿地和风景园林,同时做好风井的环境绿化。
2.2地面车站的设计
地铁的地面车站分为起点站和终点站。要借鉴火车站和公交车站的设计有点,在环保措施和人性化服务功能上下功夫,信息共享平台和运行调度尽可能实现一体化设计,考虑到通风采光的最大化利用和节能设施的配备。
2.3高架车站设计
地铁的高架车站属于城市的新型建筑,每一座高架车站的设计,都是一件艺术品,犹如一幅画,一首诗,给城市建设增添了特殊的景观。作为空中建筑,显著的设计风格是高大、舒展和豁亮。体现出较为明显的时代感和科技感。有的采用植物或动物形状的整体设计,使整个建筑像一颗植物或者一个动物,连同建筑体周围的草坪和绿化设施的簇拥,高架车站就像巨大的花篮,轻托着搭在上面的十字飘带,若果从低处仰望车站,与周围的建筑形成连绵不断,巍峨飘逸的壮观景象。在使用方面,设计上注重整合利用内部空间,对外型设计的艺术性要高,体现出城市文化发展的风向标和科技发展改善人们生活的力度;对于一个城市来说,高架车站的设计,要形成群体的风景优势,形成新的风景亮点,打造城市的旅游品味。对于不同线路的地铁的高空车站设计,尽量风格和艺术造型上保持一致,表现手法上,相得益彰,特别指出的是切忌地下车站、地上车站、高空车站混乱设计建设,对城市美化和发展不利。一条整体的地铁线路上很多高架车站被高架桥相互串联穿越城市的一片区域,在不同的地理区位,外观造型设计必须服从区域性特征需要。高架车站的设计必须满足地铁的功能需要,技术要点主要取决于车辆配备选选型和编组的必要的专业条件要求。高架车站在建设过程中涉及不到工程占地,根据客流量的实际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高层设计,或两层;或三层;高架车站作为构造建筑,设计风格开放、新颖和大气;是其它建筑设施所不具备的外观形象,既是城市的构造元素也是功能元素,在景观建设和服务利用等方面都是前所未有的,自主创新的空间和潜力很大。就目前的城市高架地铁车站来说,与其说是设计建造,倒不如说是创造,只有融合城市各种优秀的文化因素,地铁高架车站才能设计的漂亮、挺拔和经济使用。
3结束语
面对城市出现的交通拥堵状况居高不下,行车高峰时段,一辆辆汽车首位相连,慢慢腾腾的挪挪听听,鸣笛混乱,尾气集中排放。不但污染了城市环境,也限制了人们的出行;地铁工程的建设,是这种状况得到较大的改观,极大地改善了城市交通条件,提高了现代化交通服务水平,因此,要在地铁项目工程建设过程中,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搞好地铁车站的设计,注重经济实用,又要兼顾城市景观建设的实际需要,吸收城市文化建设的精华,促进地铁交通健康快速的发展。
建筑设计论文3
摘要:档案馆应该在两个方面反映档案馆最基本的特征,集功能上与形象上。文章主要结合设计案例。探讨在信惠时代档案馆建筑设计新理念。
关键词:信息时代;档案馆;设计理念
档案馆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档案馆和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一起,是很具品位和特色的文化场所,其建筑是与所在行政区域或国家历史相匹配的标志性建筑,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地区)和国家文明程度、管理水平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之一。
当今电子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档案馆建筑从建筑风格、平面设计、内外环境设计以及管理等方面,都令当代建筑师和档案馆专家们感到既困惑又兴奋。因此,我们在建设一所新的档案馆时,不仅需要新技术,而且还需要能展示档案馆信息环境中新形象的建筑。建筑与设计在新的信息时代将发挥其特殊的作用——创造新颖独特的建筑效果,使人们从建筑外观上就能感受到其所表现的内涵。
1 信息时代对档案馆建筑的影响
1.1 档案馆社会功能的开拓
档案馆的功能属性包括自然功能和社会功能。档案馆的自然功能能够超越时空,只有量的增减而无质的变化;档案馆的社会功能却要接受社会制度和一定发展阶段的影响,随时发生变化并作相应调整。现代社会正迈向信息时代,档案馆的社会功能也相应发生变化,如有的档案馆建立了档案寄存中心、图书资料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还有档案价值鉴定评估、技术服务等中介服务机构的大量出现,大大拓展了档案馆的社会功能。
1.2 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信息化技术在档案方面的应用,使电子文件在信息采集、管理及利用各方面与传统纸质档案有很大的不同,从而带来管理模式、运作程序、技术方法等诸方面的变革,数字档案馆、网站的建设,网上提供利用已成为档案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方向。这些变革与发展都对档案馆的建筑提出了新的要求。
2 信息时代档案馆的建筑设计理念
2.1 开放的档案馆
20xx年的全国档案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转变观念,改变认识。把档案馆建成“两个基地,一个中心。”即档案保存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档案信息服务中心。时代要求档案馆从封闭走向开放,档案馆的功能也要由档案保存、档案借阅、技术管理3种模式转变为保存、借阅、技术管理、对外开放4种模式。档案工作理念的改变,导致了建筑设计理念的变化。
2.2 智能化的档案馆
新档案馆建筑最受关注的是建筑师如何处理好数字化信息与档案的关系,构建智能化的空间。可以说,智能化的建筑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随着建筑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化建筑技术逐步应用于档案馆建筑之中。作为现代化智能建筑,应设立3A系统,即楼宇自控系统(B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通讯自动化系统(CAS)。智能化建筑是将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4个基本要素进行最优组合,提供一个安全、方便、舒适和高效的工作环境。信息时代档案馆的设计应将其功能需求、信息化、智能化及现代技术充分结合,从而使其既有传统档案馆的优点,又能适应现代化管理需要。
2.3 绿色的档案馆
社会的发展使建筑能耗问题已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从建筑的全过程看,目前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以上,整个建筑能耗占我国全部能耗的50%。因此,发展绿色建筑刻不容缓,推动绿色档案馆将成为我国未来档案建筑主流。根据绿色建筑的定义。绿色档案馆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①在规划领域,绿色档案馆首先强调辨识场地的生态特征和开发定位。②在设计领域,绿色档案馆采用建筑集成设计方法并遵守环境设计准则,将档案馆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综合考虑建筑的间距、朝向、通风、形状、结构体系、围护结构等因素。③在施工领域,绿色档案馆的目标是减少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对所使用的燃料、电气产品、建筑用材、用水设施均选用绿色环保产品。
3 档案馆建筑设计实例
3.1 总体布局
某市档案馆位于市中心城区西北侧,职业学院的南地块,与某市博物馆紧邻,西、南面两面均有城市次干道,规划总用地0.893 hm2,实际用地0.795 hm2,博物馆按“地一级”的要求兴建,拟建建筑面积为12 600 m2,总投资3 000万元。
档案馆建筑用地为长方形,东西面宽小,南北进深大,这种场地的特点,决定了方案大致的合理布局,应该是前面为裙楼,后面为档案馆主楼。
在总体布局上,充分考虑了当今档案馆的设计趋势,以及南方建筑的特点,根据相对宽松的用地,‘采用了传统档案馆典型的空间布局,并考虑南方建筑对自然通风采光、降低能耗的要求,将对公众开放的裙房和主楼拉开一段距离,以形成内部的院落和绿化空间。
在建筑的南面,设置了步行入口和大片的树林,机动车人口在用地的西北角,内部道路可以环绕建筑物,建筑的周边,还设置了绿化和荷花池。
3.2 设计构思
档案馆作为城市各种主要档案收集、整理、储藏的场所,应力求反映档案馆的特征。设计构思从场地、功能和城市文脉分析人手,并结合当代档案馆发展的趋势,通过整体的形象,力求展现出档案馆简练大方、整体大气的特点。
设计采用裙房和主楼组合的模式,来反映档案馆最基本的功能要求,裙房部分对外开放的公共空间,犹如两个叠合的档案盒,其巨大的悬挑,表明了建筑所具有的重要性。而主楼和裙楼之间的院落和绿化空间,能很好地满足了建筑的通风和采光。
建筑的外墙,吸取了档案馆卷宗排列时的特点,将其转化为一种立面上不断变化的开窗方式。而主楼和裙楼弯曲的建筑边缘,就像一个把各种卷宗收集起来的盒子,寓意这是一个城市的档案建筑。
3.3 平面设计
档案馆裙房共两层,其平面为方形,设计采取开放的布置方式,将人口大厅和各种功能组织在一起,人口大厅的西侧,为楼梯和自动扶梯,通过楼梯一侧的分隔墙,划分为公共部分的.功能空间。
二层除了报告厅外,不设任何封闭的墙体。开放、高大的空间,赋予档案馆鲜明的个性,而位于南面的玻璃幕墙,则可以使公众毫无遮挡地观看到室外的大片树林。
裙房和主楼之间设置的桥梁,既是相互联系的通道,也是观景、休息的廊道。
考虑档案库房的要求,设计将主楼的交通设施布置于两端,从而为档案馆提供了巨大的储存空间。主楼一层的西面,为办公入口,门厅一侧设置有档案接收用房。主楼一层除了部分为开放的阅览、目录、咖啡、餐厅等用房外。其余为内部用房,2~6层均为内部的办公以及技术用房。档案库房设置于主楼的7~10层。地下室为水电空调设备用房。
3.4 建筑造型
档案馆力求体现档案馆的特点,在设计中尤其注重对整体的把握。
比如裙房,是两个叠合在一起的体块,一层的外墙完全采用玻璃,它一方面为室内大厅提供了充足的光线,另一方面,透明的玻璃使二层看上去好象悬浮起来,脱离了地面;二层的造型,东西两面采用上下弯曲的实墙面,以遮挡阳光的直射,它也暗示某种类似卷宗的意味,而悬浮的建筑体块,强化了档案馆在城市中的重要性。
主楼采用简洁的设计手法,包裹立面的建筑边框,和裙房一起形成设计语汇的一致与对应,而墙面上。类似卷宗的开窗方式和墙面处理方式,增强了档案馆建筑的特点。整个建筑在造型上力求简洁、抽象、具有力度。通过现代的设计手法,赋予建筑强烈的个性。
3.5 消防与疏散设计
防火设计:档案馆消防等级按=类公共建筑设计,建筑物耐火等级不低于2级。防火分区划分:裙房:因裙楼与主楼脱开,一、二层大厅作为—个独立的防火分区,面积控制在5 000 m2以内。主楼防火分区面积:按有自动喷淋2 000m2/分区考虑。防火分区之间设置防火门和防火卷帘。
疏散设计:主楼:两侧设置封闭楼梯,并设置一台消防电梯。裙房:设置有两台疏散的封闭楼梯,内部大厅疏散距离控制在30m范围内。主楼直接落地,建筑的周边设置有4m的消防车道。
建筑设计论文4
摘要:高层建筑在现代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以及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高层建设计过程中经常对生态建筑学进行应用,从而使高层建筑的设计能够达到人们期望的使用标准,同时具有较高的环境效益。
关键词:高层建筑;生态建筑学;设计应用
高层建筑的出现对于缓解城市土地压力来说有着重要作用,从现代城市的发展情况来看,高层建筑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空间。但是,需要注意,高层建筑在在建筑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材料与能源,并且会排放出大量的废弃物,基于此,人们能提出了生态建筑概念,并将其应用在高层建筑中。
1生态建筑学
生态建筑学以生态学作为基础,是生态学和建筑学两者结合的产物,将自然系统作为根本,构建一个建筑人工生态系统,该系统要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要求。具体来说,就是依据当地的具体环境情况,对建筑学、生态学进行合理应用,从而将环境与建筑两者构成一个合理的结合体,使其具有良好的调节能力,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并且使建筑、人、自然生态环境都可以构成一个优秀的循环系统[1]。生态高层建筑设计,就是将在自然环境中设计高层建筑,充分考虑,建筑物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
2生态建筑学的基本原则
生态建筑最初追求是对环境能够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合理的对能源进行应用,避免资源浪费,从而创造出符合人们生存与发展生态环境。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如下:(1)较高的环境友好度,在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要想使生态建筑学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必须要通过合理的措施对建筑周围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通过合理保护措施,避免其周围环境遭受破坏,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2)节能,为了改善生态环境,要尽量减少对生态资源的浪费,能不用尽量不用,能少用则少用,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发展建筑行业要以可持续发展作为发展基础,不断对能源的利用方式进行合理优化,从而使能源的利用率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3)以人为本,神态建筑的本质还是对生态环境改善,从而营造出符合人们发展与生存的生态环境,因此在生态建筑过程中,必须要将人放在首位,要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们的需求,创造出良好的生态环境。
3高层建筑设计中对生态建筑学的合理应用
3.1建筑与生态环境节能相一致
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要对高层建筑周围的产地、生态环境、资源等多项内容进行详细考察,对各项因素都有一个充分的了解,认识到存在的不足与优点,在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基础下,对生态环境中的资源和要素进行充分吸收与合理应用[2]。例如,高层建筑采光,其是高层建筑在具体设计过程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因此在该项内容设计中,应当尽量对多种不同的方案进行对比分析,从诸多方案中选择出一种合理的方案,从而使高层建筑可以获取到更多的光照,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灯光照明系统的依赖,达到节能目的。
3.2生态表皮设计
高层建筑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对其表皮进行合理设计,可以使建筑外形的美观性和保护功能得到提升。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注意的是,建筑物的表皮指的`是能够使建筑物的内外物理环境产生变化的外部互为结构,其主要包含底层楼板、屋面、外墙等多项内容。在对高层建筑的表皮进行设计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注重表皮对高层建筑起到的装饰作用,另一方面还需要注意“表皮”本身能够起到的支撑作用,两者必须要同时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层建筑最终的合理性。例如,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将自然环境中存在的风、光照等人体可以感受到的天然光热、舒适度等内容考虑在高层建筑的表皮的设计范围内,通过合理的设计,为居住者提供舒适的环境。同时还需要注意,建筑表皮设计要避免对周围其它建筑造成不良影响。
3.3突出生态化
高层建筑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需求的不断提高而诞生的,其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充分体现了人们对自然进行应用与改造的能力。从该角度进行分析,在设计高层建筑过程中,要与生态环境协同推进,在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将,应当不断为设计出一个完美的环境系统而努力。这也就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对高层建筑所在城市的植被覆盖情况、气候、土壤、水文等各项自然环境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并且在对各项内容进行全面细致分析的基础上,打造一个与周边外部环境相协调的结构样式,其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而且可以对改善生态环境也有着巨大好处,推动了高层建筑发展,设计出与大自然永续共存的“产品,”,满足人们对高层建筑的需求。此外,在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建筑材料的选择,要选择无毒无害的材料,尽量避免使用具有挥发性质的有机化合物,对不良气体辐射和电波进行严格控制,对建筑的湿度和温度进行自动调节,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与此同时,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还需要注重隔音效果,避免高分的噪音对人们的休息和生活造成影响。
4结语
高层建筑能够减少对土地的使用,但是其在建设与应用中会消耗大量的能源,为了确保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在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当对生态建筑学进行合理应用。从长远角度来看,将生态建筑学应用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可以减少建筑能源消耗,并且能够实现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欣.探析绿色策略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xx,02:46.
[2]潘洁贤.低碳设计理念在高层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xx,46:56-57.
建筑设计论文5
摘要:儿童身心是否可以健康发展是我们一直以来所重视的内容。幼儿园是儿童健康发展的重要起点,所以,幼儿园的建筑设计会直接影响儿童健康成长,幼儿园应该依据儿童的心理、生理以及行为等方面,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设计,从而创造出适宜、卫生且安全的幼儿园环境,下文对于幼儿园的设计进行具体探究,分析幼儿园的建筑设计有哪些注意内容。
关键词:幼儿园建筑;设计;场地设计
0引言
最近几年,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人民的素质也在逐渐提高,对于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幼儿园来说,其属于一个人群复杂的场所,在建筑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它的特殊性质。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会发现幼儿园的建筑还存在一些问题,设计人员要把幼儿园与教育理念相结合,设计出一个优秀的幼儿园,更好地满足我国幼儿园建筑设计的要求。
1幼儿园基地的选址和总平面设计
根据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幼儿园的选址应远离各种污染源,日照充足,场地干燥。四个班以上的幼儿园应有独立的建筑基地,三个班以下的也可设在建筑物底层,但应该有自己独立的出入口。在总平面设计上,幼儿园建筑设计应该对建筑物,室外游戏场地、绿化用地及杂物院等进行总体的布置,功能分区明确,朝向适宜,游戏场地日照充足,力求创造一个符合幼儿生理、心理特点的环境空间。幼儿园室外游戏场地主要包括各班专用和全园共用两种,其中各班专用的室外游戏场地面积不应小于60㎡,而全园共用是室外游戏场地面积不宜小于180+20*(班级数-1)㎡,如果室外面积不够,可以运用建筑物上的屋面扩大面积,但是一定要做好防护的措施。还需要注意的是幼儿园地下不能建造车库,同时绿化地带严禁种植带刺、有毒的植物,这都会影响儿童的生命安全。儿童的天性就是跑、攀爬或是跳,因此在建筑时应该有足够的运动场地,让他们在室外尽情的教学。在我国的幼儿园建筑上,多数设计模式比较单一,应对活动外的材料及器材进行合理的设计,确保儿童在活动的过程中不出现安全隐患。因此,在室外设计时应该避免出现地面过硬的情况,多设计一些绿化、精细且多变的场地,在室外场地上可以设置沙池、30米塑胶跑道,戏水池等,也可以设置一些体验区之类的区域,增强儿童的动手能力。所以,设计出一个好的幼儿园建筑,可以确保儿童安全,同时还能激发儿童对学习的兴趣。
2幼儿园功能间分区明确
2.1幼儿园功能平面的组织
幼儿园按功能可分为生活用房、服务用房和供应用房。其中生活用房主要有:寝室、活动室、衣帽间、卫生间和音体活动室等。服务用房有:保健室、隔离室、晨检室、办公室、会议室及值班室等;供应用房有:洗衣房、厨房、消毒间、烧水间等。作为一个建筑,最主要的内部问题就是平面的布局以及流线的组织,不但要保证流线的组织是畅通的,同时还应该避免出现相互的干扰问题,所以功能分区应明确,既有联系又不相互干扰,既方便使用管理,又有利于交通的疏散。在幼儿园内寝室、活动室等长时间所处的位置,必须要有充足的阳光,通风情况良好,而一些对采光通风要求不高的房间,可以设置在朝北面向。在设计幼儿园时可以利用一些灰空间进行过渡,例如可以把走廊联系在一起,并且在室内设计一个庭院,一方面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一方面也能使得幼儿园室内空间变得更宽敞更舒适.
2.2幼儿园立面造型应活泼鲜明
幼儿园是儿童成长的重要关键,而在幼儿园的设计上,设计师应该了解儿童心理,使立面设计具有童趣,并且激发儿童的想象力。而在立面的颜色上,应做到生动却不烦琐,颜色可以多选择红、黄、蓝等活泼、明快的颜色,达到放松情绪的目的。此外,还需要注意在设计外立面的时候,考虑环境色以及光照是否协调,避免出现强烈的反差。因此,在设计幼儿园的立面时,一定要符合儿童具有的特点,避免出现严肃、呆板的感觉。对于幼儿园来说,采光的运用有着特殊的要求,例如在设计活动室的时候窗地之间面积比是1/5,还有其他房间的要求,所以幼儿园建筑的立面一定要依据幼儿生理、心理特点进行合理的设计,才能建筑出优秀的幼儿园。
2.3应确保儿童的安全性
设计师在设计图纸的时候,应该考虑总体造型和功能上的设计,并结合儿童自身的特点进行合理的设计。例如:儿童的天性就是玩、跑、闹,因此在设计走廊及活动场所的墙面时,可以把踢脚处改为1.3m高度的墙裙;寝室的地面材料宜采用暖性、弹性地面,墙面所有转角都应做圆角处理;在走廊内一定要减少柱子、台阶之类的凸出物体,避免儿童载嬉戏的过程中发生危险等等。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对每个步骤进行详细检查,确保幼儿园中的儿童是安全、舒适的.。
3特色化的设计可以开发孩子智力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进步,早期制定的建筑规范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这就要求在设计上要满足儿童基本用房要求,还应该配置儿童自由活动的空间。有实验表明,从一岁起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能力就已经逐渐形成,由此可以看出,良好的沟通能力对于成长有着重要作用。可是传统的观念认为社交能力应该是成年人之间的行为,往往忽略了儿童教育的重要性。近几年,由于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没有严格要求,导致儿童做事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的感受,这一现象只有通过集体的生活,才能得到改善。让儿童在没有局限性的空间内相互沟通,一起做游戏或者学习,让儿童知道团结的意义,共同遵守一些生活准则,逐渐的培养儿童生活能力、沟通能力、动手能力,从而增强儿童社交的能力。因为之前国家计划生育的政策,导致很多家庭是独生子女,过分溺爱会使儿童出现畏惧困难,不善于沟通等缺点。因此幼儿园应多设计一些寓教于乐、锻炼身体、挑战难度的场所,在活动中不断挑战自己,促进儿童更健康地发展。
4结束语
在我国人们已经习惯性把儿童比喻为国家花朵,因此,幼儿园也就成为了花朵的温室。但是幼儿园不仅仅是保护儿童的一个建筑,更应该是儿童学习的重要场所,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设计师不能只是按照设计规范的要求,还应该全面的考虑,让儿童可以综合发展,设计师要把“以人为本”作为设计理念,更加注重幼儿园的质量安全,从而设计出符合国情要求的建筑。
参考文献
[1]李婷.浅谈幼儿园建筑设计[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xx(19):220-220.
[2]郭晓明,孟庆涛.幼儿园建筑设计研究[J].山西建筑,20xx,38(18):12-14.
建筑设计论文6
1.个性表达之美
个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气质、兴趣、性格等心理特征的总和。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的影响下,通过长期的社会实践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个性之美在于建筑设计概念的体现,设计师用自己的个性去表达自己设计中所蕴含的意义及情感,但并非孤芳自赏,而是保存自己的思想火花,随着设计的深入,设计理念渐渐成熟并注重基于人的身心体验的空间序列组织,而最终获得建筑品质的实现。
2.建筑个性化设计的几点措施
(1)建筑师坚守的责任:现代建筑过于重视实用性,经济性,被业主采纳的方案反映的往往是业主的思想,而被披上漂亮的外衣,试问我们建筑师的职责何在?日本建筑大师安腾忠雄为了达到自己的设计理念,往往不轻易接受业主的要求及想法,如果他的设计理念与用户相左,他首先会竭力说服用户去接受他的观点,如果用户不采纳他的观点,大多数情况下,安腾忠雄会拒绝这个项目,而不是寻求一种妥协的解决。目前,建筑行业与前些年的火爆程度相比已经差了很多,市场的需求量减少,我们建筑师正好利用这个时机进行深刻的反思和重视,建筑作品不是批量生产的工业化产物,注重精品与质量是每一位有责任心和上进心的建筑师所追求的目标。
(2)重视自然资源的利用:阳光是万物之源,是万物生长不可缺少的自然条件,能给予我们能量、生命、色彩,不但是人类的物质需要,而且是人类的精神需要。自然光是我们必须采用的光源,要实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体现对人与建筑和谐。自然光产生的表现力在于可与引发人们多种感觉,应用光的这些表现力,创造出人、建筑、环境和谐发展的自然环境。运用自然采光,考虑窗的面积及方位,设置反射阳光板;增加二次反射光线,不但减少白天的人工照明,而且在在艺术上实现了和建筑风格协调一致。根据不同建筑要求设计采光窗,呈现出采光窗多样化利用电子技术控制室内自然光,把自然光输送到地下和任何光线不足的地方,能把光线进行重新分配,减少维护和安装费用。也可以利用计算机仿真的先进设计工具,真实、细微地模拟日照下的造型效果。再鸟巢的设计中,构架之间利用自然光,用透明的`薄膜填充,在薄膜的处理上使纷乱的网格投影在场地上,双层薄膜使得场内形成了漫射光,鸟巢运用材料处理达到一种非限定的界面效果:柏林的会议大厅,屋顶倒锥体的反射将水平光反射到下面的议会大厅,内天井也可以补充自然光线,减少了平时的人工照明,穹顶内还设有自动调整方位的遮光板,遮光板有着极强的雕塑感,塑造出一种神圣、脱俗的室内空间氛围。
(3)多领域美学的融合。随着时代的不断地变迁和人类文明的更迭,人类对美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演化,审美的对象为多维度的拓展,建筑美的鉴赏能力随不同的建筑理念不断涌现,生态美学的介入使建筑设计建立在以生态观念为价值取值的目标之上。绿色建筑设计不但能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实现最大限度的与自然和谐,促进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美学审美要注重实用性和生态效果,只有使用者有了生态意识才算是完成了审美过程,绿色建筑遵循生态环保的原则建造的,设计要求在美学方面追求的终极目标。
(4)注重概念设计:概念是反应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形成的。概念设计在国外的发展历史比较久远,国内相对滞后,但这几年已在建筑界引起强烈的关注与实施。对于建筑设计而言,概念设计不仅是一种设计的方法,更是一种理性的设计方式,可以说是设计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阶段。是根具建筑功能需求而萌发出的最原始的思想冲动,经过理性的分析与设计:其中包括功能分析、原理分析、布局设计、空间形体设计以及结构设计几个部分,最后形成方案的主体框架。实践证明,一旦概念设计确定,方案的60%-70%也就被确定了,因此,这一阶段的工作所呈现的是一个作品的灵魂,从而体现出建筑设计的艺术性及特有的个性。如安腾忠雄的六甲山教堂、姬路文学馆都是概念设计的生动体现。总之,发展的观念正逐渐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绿色建筑也好,节能建筑也好都是为了人类的安居乐业而服务的。建筑本身也是个复杂综合体,富有个性化的建筑设计标志着一个地域的综合实力和社会精神面貌,新时代的建筑师应从经典建筑中寻找灵感,从传统建筑中吸取养分;提炼其精华,在现于现代建筑之中,创造出既具有时代气息又富有民族特色、个性鲜明的建筑作品。
作者:陈嘉未 蔡响慧 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建筑设计论文7
摘要:
近些年来,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我国各行各业都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建筑行业发展十分显著。同时现代建筑理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绿色建筑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本文将就绿色建筑设计和绿色节能建筑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以期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绿色节能建筑;关系
前言:
近些年来,我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绿色环保理念在许多行业中都得到了一定的渗透。尤其是在建筑这类能耗较高、污染较为严重的行业,绿色技术和材料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绿色建筑这一新型建筑形式也应运而生。绿色建筑设计是绿色节能建筑实现的基础,因此探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绿色建筑设计概述。
1、绿色建筑设计内涵及要点分析。
建筑设计是建筑工程建设施工的基础,对于工程质量、成本控制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绿色建筑设计即是将绿色环保理念融入到建筑设计的各个环节中,以此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综合来看,绿色建筑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建筑的整体布局和规划,为了保障绿色建筑的环保性能,在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做好整体规划布局,从地理环境因素出发,选择最适合建筑施工的环境,为施工作业创造良好的条件,减少不必要的工序和材料应用,以此实现在保障建筑功能齐全的前提下达到节能的目的。
②针对建筑各个单元的设计优化。绿色建筑设计的目的是建筑节能降耗,具体实施过程中,则是从各个单元入手,进行绿色设计优化,之后通过统筹整合,提高绿色建筑设计的效果[2]。一般情况下,可以分为公用部分和私用部分两个单元,在设计中对二者进行有效的协调。
③建筑个单元内部的结构优化。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各单元内部结构优化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通过建筑墙体、门窗等各部分的有效组合,保障建筑使用功能的良好实现,为住户营造一个舒适健康的生活空间。
2、绿色建筑设计的必要性。
在新形势下,人们对居住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为了解决建筑行业能耗高、污染大的问题,很多建筑设计人员都将目光汇集到绿色建筑设计领域。绿色建筑作为一种新的建筑形式,对于建筑行业以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阶段,绿色建筑设计应该涵盖了环境保护、建材节省、能源节省等多个领域,促进建筑工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3]。绿色建筑设计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通过可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了资源材料的节省,同时也降低了环境污染,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分析。
(1)以人为本。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必须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到所有环节中,尤其是在一些细节部位。如在进出风口设计中,必须保障空气的通畅,构建适应人体的室内热环境。同时再采光和隔音方面也要加强重视,一方面利于节能,另一方面则有利于营造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
(2)最低耗能原则。这一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降低建筑施工材料生产、运输中产生的能耗。
②降低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能耗。
(3)加强新能源的应用。现阶段我国能源问题日益深重,新能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可以在保障能源充足供应的基础上降低污染,如太阳能、风能等。
二、绿色节能建筑概述。
1、绿色建筑的概念分析。
绿色节能建筑即是指以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为指导完成的建筑工程项目,它是绿色建筑设计这一新型理念的集中体现[4]。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绿色节能建筑主要是在综合考虑气候变化和节能环保要求的基础上,对建筑工程进行高度统筹的规划和布局,制定科学合理的工程建设计划。绿色节能建筑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节能,通常是通过室内环境的调整、空气质量的调节以及声光环境的优化达到建筑节能的目的。想要实现绿色节能建筑,除了需要采用先进的绿色技术形式之外,对新型绿色材料的选用也至关重要。
2、绿色节能建筑特性分析。
绿色节能建筑和普通建筑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节能性以及环保性两个方面,在绿色建筑设计的支撑下,绿色节能建筑的节能降耗能力获得了大幅度的提升,同时其使用寿命也得到了一定的延长,此外,绿色节能建筑采用的大部分材料都可以进行回收利用。通过总结概括,绿色节能建筑的特性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室内热环境的调整。绿色节能建筑采用了大量的复合材料,墙体的隔热保温效果十分显著,可不论是在炎热的夏季,还是寒冷的冬季,都能够为住户提供良好舒适的环境,充分满足住户的不同要求。
(2)对照明和空气的要求。绿色节能建筑的实现对照明和空气的要求较高,因此绿色节能建筑的照明系统和通风系统是两个十分重要的部位,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积极采取先进技术和设计方法,切实保障这两个系统的功能,以获得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促进建筑节能环保性能的发挥。
(3)噪声隔绝。噪声污染已经成为当前阶段社会污染的重要形式,对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十分重要的负面影响,因此绿色节能建筑必须具备噪声隔绝的能力。通常情况下,主要是通过特殊建材的应用对噪声进行吸收或是隔绝,降低噪声对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
三、绿色建筑设计和绿色节能建筑的关系分析。
通过上文对绿色建筑设计以及绿色技能建筑剖析可知,这二者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其中绿色建筑设计对于绿色节能建筑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说绿色节能建筑是绿色建筑设计的具体表现,绿色建筑设计的应用和的绿色节能建筑的发展有同时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近些年来,城乡一体化建设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社会公众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绿色建筑设计即是通过照明、空调、通风等基础设施的优化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加舒适健康的生活空间。其中空调的多样化功能可以保障室内温度平衡、室内热环境的调整可以为民众提供更加新鲜的空气[5]。
由此可见,在绿色节建筑建造过程中,照明、通风以及空调三者关系的协调处理直接关系着建筑功能的实现。在新形势下,建筑领域从业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功能服务、能源节约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三者之间的紧密关系,并在绿色建筑设计和绿色节能建筑建造中,对上述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努力构建一个功能多样化、生态环境良好、能源节约的建筑体系,如此才能保障建筑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国能源紧缺问题越来越显著,一次必须加快推动各行各业的转型改革,降低能源浪费,同时减少建设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恶劣影响,全面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能源问题已经逐渐成为现阶段阻碍我国建设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缓解这一情况,必须从社会上能耗高、污染重的行业入手,彻底贯彻落实绿色环保理念。就建筑行业而言,推广绿色建筑设计、发展绿色节能建筑是推动其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方法,通过这两者的相辅相成,为人们营造健康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促进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兰平.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与节能技术[J].建材与装饰,20xx(06):112~113.
[2]任卫军,杨勇琴.分析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之间的关系[J].建材与装饰,20xx(21):104~105.
[3]曹伟.浅谈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的联系[J].中华民居(下旬刊),20xx(10):16.
[4]李岩.低碳节能建筑设计和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xx(19):47~48+80.
[5]吕赛男.基于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绿色建筑节能设计优化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xx.
建筑设计论文8
摘要:随着经济建设不断发展,环境污染以及能源短缺等问题愈发的严重,从而使人们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环保意识的逐步提升,对于环境问题以及生活质量也有着更高的需求。为了解决人们面临的环境问题以及土地资源短缺等问题,高层建筑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时为了实现高层建筑所具有的节能效果,已经将生态建筑学不断的运用在建筑设计中。文章介绍生态建筑学以及设计目标,重点探讨生态建筑学应用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设计理念以及设计思路。
关键词:生态建筑学;高层建筑;建筑设计;应用
高层建筑因其占地面积相对较小,能够节省出大量的空间进行绿化,从而对城市环境进行改善,因此高层建筑已经成为今后的城市发展的重点方向。然而高层建筑在建设中要对资源与材料进行大量的消耗,运营时也要耗费众多的能源并产生许多的废弃物,对此人们将生态建筑学不断的应用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主要是实现在建筑建设过程中节约资源以及保护环境,从而使人、自然环境和建筑在良性循化之中。
1生态建筑学相关概述
1.1生态建筑学
生态建筑学是基于生态学而发展起来的,是生态学和建筑学相融合的学科,其是将自然生态作为根本,从而对建筑物中的人工生态进行构建[1]。生态建筑便是依照当地实际的生态环境,通过对生态学以及建筑学等原理,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对建筑物以及相关因素进行合理安排,从而使环境与建筑形成一个整体,而且拥有很好的气候调节性能以及室内气候环境,最终使人们所居住的生活环境更加的舒适。将生态建筑学运用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就是要将人工构建的建筑物与自然生态进行完美的融合,从而实现建筑物和自然生态进行相互作用,并对建筑物与自然环境所进行的物质能量交换以及影响等进行充分考虑。
1.2生态建筑具有的设计目标
建筑能耗不断的升高,建筑物建设过程也会耗费大量的资源,而在其运营时同样会消耗大量能源与废弃物。在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便以节能进行设计,这是生态建筑设计最为关键的所在。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利用生态建筑学便是对环境与资源所能提供的基础进行充分的利用,使生态策略合理的运用在建筑设计当中,通过相关的建筑技术以及措施,建设出满足生态规律的新型建筑,最终实现全新的、富有生气以及健康的居住和办公建筑形式[2]。生态建筑的设计目标便是尽量降低能耗、极可能使用可再生资源;降低有毒有害废弃物产生,并对其实现无害化处理,将其对环境以及建筑造成的污染降低;对自然生态进行保护,防止生态出现破坏,保障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健康舒适的建筑环境;实现建筑生态与效益得到平衡。
2生态建筑学在设计方面的应用
2.1生态建筑学的所体现的设计理念
①舒适化。在设计中,尽量选取对人体没有伤害的材料,避免挥发性有毒有机物的使用,抑制对人体有所危害的电磁波、气体以及辐射等。环境温湿度可以实现自动调节,充分的换气能力,建筑采用防噪声以及吸声材料等;②使用自然体系。对自然环境因素加以充分的利用,土壤、空气、水以及绿化等构成的外部环境与建筑构成的现实环境将会对建筑设计有着很多的可能性。不但创建出舒适健康居住环境,而且降低建筑设备所需的数量,最终对能源以及资金进行有效的节省。在进行设计时对太阳能等能源进行充分的利用,不但无污染而且降低了建筑费用[3];③自我调节。高层建筑从其决策过程一直到拆除过程,其与生命体所经历的生命周期有所类似,因此要设计时使建筑物拥有自我调节以及自我净化等方面的能力,在设计过程中要对建筑的温度、采光、湿度以及通风等进行合理规划,尽可能降低自身污染物的产生等。
2.2生态型高层建筑多体现的设计思路
①空间组合。在对高层建筑进行空间设计时,要充分的考虑建筑空间组合、空间经济性、庭院空间利用以及工作场所布局。在空间分区要考虑节能以及舒适度。在设计中要通过生态建筑学对动静、功能、环境等分区以及缓冲加以考虑。在对平面空间位置进行设计时,尽可能采用南北朝向,保证平面空间位置可以最有效;②结构体系。高层建筑设计是在自然环境以及生态环境基础上不断的'发展,因此在设计时要使结构体实现生态化,采取和生态环境相负荷的结构将是最好的形式。根据设计区域内的土地、植被以及环境所具有的特点,对其进行充分的考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③生态与节能。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要将协调共生、持续再生、能源利用最优、循环再生以及废物生产最小等五个原则作为基础[4],来对节能环保型的绿色建筑进行设计。尽量对自然环境内存在的资源与要素以及附近的设施加以充分的利用,对新兴的材料以及技术进行潜力挖掘,从而对自然环境、保护生态以及节约能源有着最大的作用。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注意建筑通风,利用自然要素对环境进行改善。
3结束语
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环保意识不断的提高,人们对于环境质量以及生活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可持续发展已经被愈来愈多的人所接受,今后的社会将向着生态、环保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高层建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土地资源加以节约,但是其在建筑过程中却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因此要将生态建筑学引进到高层建筑中。从长远来看,其是可以获取最大社会效益的一种建筑设计方式,从而使人、自然环境以及建筑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建筑业发展有着很好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邓红葵.解析绿色建筑设计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xx,(19):183.
[2]李桦.关于生态建筑学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探讨[J].低碳世界,20xx,5(15):117-118.
[3]荆其敏.生态建筑学[J].建筑学报,20xx,(7):6-11+73-74.
[4]翟宝辉,王如松,陈亮.生态建筑学:传统建筑学思想与生态学理念融合的结晶[J].城市发展研究,20xx,(4):41-45.
建筑设计论文9
摘要:新技术与新材料在建筑设计工作中的应用管理作用十分重要,不仅可以有效推动建设工程项目的发展,同时,在建筑设计发展中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另外,在建筑行业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现代科学技术水平也随之提高,为此很多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被引入到建筑行业当中,实现了工程建设质量的提升,充分彰显出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基于此本文对新技术与新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有效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新材料;新技术;建筑设计;有效应用
引言
建筑行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十分广泛,有效的促进了建筑行业整体发展水平。在人们对节能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的基础上,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也成为建筑设计的主要发展方向。通过从加强对建筑设计中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研究,能够积极的促进并提高建筑设计水平。
1新材料和新技术
综合对我国各地社会生活调查报告来看,我国居民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普遍得到了提升,人们不在只是局限于满足于当下的享受,已经慢慢的开始认同了可持续的发展。若想要降低建筑能耗,就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的节能要求,取材需要多样化,这和建筑检测技术的改革和创新紧密相关。而一般意义上的建筑节能,其实就是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要求下,相互适应、相互满足,在建筑的设计规划的过程中,使用新材料、新技术,可以有效的实现降低建筑能耗的要求。合理有序的设计是建筑开展基本原则,提高制冷、采暖、照明以及通风的运行效率,降低对能源的消耗。科学合理的使用可再生能源,可以有效的实现提高建筑舒适性和节约能源的目的。通俗来说就是尽可能的减少使用能源或者是加大能源的回收利用,生活也要尽可能舒适。节约新材料并不是单纯的使用新型的建筑材料,而是在使用各种新材料的同时,满足节能环保的要求。
2建筑设计中新技术新材料应用原则和应用方法
2.1应用原则
新技术以及新材料建筑在设计过程中的应用,必须充分重视并遵循相应的原则,这样才能有助于提高设计质量水平。
(1)加强重视经济性原则方面,对新技术和新材料应用必须要注重经济效益,只有从整体上进行控制,降低能源的消耗,才可以实现节约和协调经济发展目标。
(2)建筑设计中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要充分重视循和谐性原则,建筑设计中绿色生态节能过程中,比较重视和谐发展,将建筑设计和自然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才可以实现绿色、生态、节能的`设计目标。
(3)对建筑设计中新材料新技术应用,要遵循适应性原则。
2.2应用方法
新技术新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必须充分注重方法的科学运用,建筑设计要可以和时代发展要求相契合,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融入。还要借鉴国外的一些建筑设计的优化方案,在设计中以人为本,注重为人们的居住营造健康的环境。对新技术和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要充分重视实用性,只有发挥实用性的功能作用,才可以真正有助于呈现设计效果,进而保障满足实际的需求。在对新技术以及新材料的应用中,要注重人性化的设计,以及构建完善的建筑设计制度等。这些设计方法上得以重视,实现优化设计的目标就有了保障。
3建筑设计中的新技术应用
3.1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在信息化、数字化发展的过程中,在建筑设计行业中数字技术的应用更加普遍,可以真实地反映出概念草图与模型制作等多种内容。而建筑设计工作以数字化及计算机语言形式体现出来,能进一步增强建筑设计工作效率,并推动建筑设计工作的专业化、系统化发展。
3.2环保技术
在建筑设计中环保技术的作用是减少建筑能源的消耗,避免不必要的浪费。环保技术又分为:保温技术、隔热技术、新能源技术等。其中隔热技术主要应用在建筑设计外墙保温隔热方面,其作用是平衡室内温度,降低设备能源的消耗。而新能源技术指的是把一些环保型的可再生能源应用到建筑设计当中,加快绿色建筑的发展进程,并实现节能的目标。
3.3生态技术
生态技术一般是采用互补的方式,使传统和现代的建筑相结合、使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通过建筑设计的形式表达出来。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与自然环境保持协调。生态建筑设计,在技术上结合传统的技术,尽可能的利用自然环境,创新改进出新技术,以达到节能环保、降低成本的目的。
(2)屋面的保温技术:为了使屋面拥有良好的保温效果,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保温隔热材料,实行倒置式屋面和进行屋面绿化,也就是把防水层设置在保温层的下方在屋内实施绿化,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还可以节约能源。
(3)遮阳系统的设计:施工遮阳装置分为永久性装置和活动性装置两种。通常进行遮阳施工的时候,可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和房屋的使用情况判断装置的使用情况。
(4)将生态技术引入其他行业。部分生态技术在具备建筑设计需求的勇士,在其他行业也可以取得很好的应用效益。
4建筑设计中新材料的应用
4.1可回收钢结构的应用
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可以应用能耗较低的建筑材料,特别是高性能玻璃幕墙以及钢结构幕墙等。这种性质的材料具有非常强的可回收性能,而且可以实现可再生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能源的消耗量。
4.2保温新材料
使用传统的保温材料,让建筑设计的外型上存在厚重等问题。这使得建筑发展的灵活性降低,在设计上也极其困难。但新出现的真空隔热板能够很好的克服这些问题,其具有的轻薄、便于携带的特点,不仅可以节省空间,还提高了保温效果,使它慢慢取代了传统的保温材料。
4.3隔热新材料
在建筑设计中隔热新材料是非常重要的材料。近年来,一种由空间层、玻璃层、吸热面组成的新型隔热材料已经被应用到建筑设计中,因为其具有的特殊结构,不仅能够吸收室外阳关的热量,还能吸收玻璃反射的热量。
4.4通风系统的新材料
通风系统的新材料具有环保性强、成本低等特点,这种新型的材料主要应用于窗框,可以有效的防止气态水的入侵,同时过滤空气,提高环境中气体质量,很好的避免了高速流动气体给人体带来的不利影响。
4.5建筑结构中的新材料
随着新材料在建筑结构中的使用率越来越高,建筑结构在向着轻量化的方向发展壮大,同时也越来越少的使用传统材料。新型的建筑结构材料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了设计师的设计效率,还能够降低材料成本,改变了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
4.6自然环境的生态补偿
在设计建筑工程项目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植物屋面、人工湿地两种方式。在北方地区,因为水资源存在缺乏的情况,应用人工湿地这一设计方式可以弥补这一缺陷。而在植被屋面设计方面,将屋面划分成两侧,其中一侧是水植物的进化区,而另外一侧则是蓄水景观区。将水生植物种植在植物进化区域内,在其生长过程中可以净化蓄水景观区雨水,而在水泵运转的作用下,会滋养蓄水景观水生生物生长。在这一水循环的作用下,可以减少水资源使用量,有效地规避发生环境污染问题。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不仅能够保证建筑设计的质量,还能使建筑得到更大的效益,与此同时还可以提高环保材料的使用率,减少建筑施工时产生的污染物质,使建筑环境达到了可持续发展。但在新材料、新技术的使用前,也要全面的了解材料的性能及其技术的成熟度。更好的把各种新型材料和先进技术应用到建筑设计中。
建筑设计论文10
自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尤其是在xx年代之后,我国的经济发展异常迅速。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建筑产业发展速度也逐渐提高,尤其是在最近几年当中,房地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中最大的组成部分,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一直以来我国的兼职产业在节能减排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从而为我国的生态环境改善带来了一定的问题,这与绿色低碳理念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为了有效缓解当前阶段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将绿色低碳理念应用于建筑设计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此种情况,在本文当中笔者进行了必要的研究与分析。
一、绿色低碳理念分析
所谓的绿色低碳就是指在整个建筑的生命周期内,通过各种绿色技术的使用,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有效的节约资源,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即利用最小的生态环境代价换取最大的建筑价值。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可以提高对空间的使用效率,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体来说绿色低碳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当中。
(一)整体的和谐性。建筑物虽然是人工建造的物体,但是也是生态环境当中不可分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建筑物的存在会对其他物体造成影响,同时也会与其他物体之间产生彼此的制约。因此,绿色低碳需要将建筑物完全的融入到环境当中,从而实现建筑物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这也是绿色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应用中的一个重要原则。绿色低碳理念要求,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需要充分运用本土化的资源与文化,不仅有效的节约了建筑的成本,降低碳排放量,同时也实现了建筑物与环境的有机统一。
(二)宜居性。建筑物的本质功能在于其使用功能,即适合居住、办公以及从事相关活动的基本功能,这也是建筑物价值的最根本体现,同时也是绿色低碳理念的最根本出发点。绿色低碳理念必须要保证建筑的宜居性,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解决好居住过程当中对于光照、空气、水分以及采暖等的基本需求,使其适合人类的居住。
(三)利用的充分性。从总体上来看,目前阶段我国的整个建筑产业的能耗都相对较高,许多资源的利用率都相对较低,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也使得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一定的破坏,与绿色低碳的基本理念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绿色低碳建筑设计理念要求,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必须要使用最优秀的方案,提高资源与能源的使用效率,从而达到节水、节电以及减少采暖的基本目的,从而实现节能减排,这也是建筑设计的关键所在。同时绿色低碳理念还还要求需要对建筑能耗的各个不同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例如使用遮阳技术降低夏天室内温度,利用温室效应提高冬天的室内温度,从而降低空调的使用。
二、绿色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实际应用研究
在上文当中笔者对绿色低碳理念进行了必要的分析与研究,在下文当中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对绿色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实际应用进行必要的'分析与研究。
(一)合理的规划布局。在上文当中笔者已经论述了,现阶段建筑物本身就属于环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必须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使得建筑可以完美的融入到周围的环境当中。具体来说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入手:第一,在进行规划的过程当中必须要有一种整体观念,需要充分考虑建筑周边的人文与生态环境,同时还需要考虑温度、地形地貌等影响因素。第二,将相关的要素有机的融合到一起,从而提升建筑的整体效果,让建筑有机的融合到周边的基本要素当中。第三,充分考虑采光以及通风,对于建筑物的采光与通风来说,除了本身的限制之外,外部环境对于通风与采光也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整体的规划与布局之前就必须要充分考虑通风与采光要求。
(二)充分降低能耗,加强可持续能源的使用效率。在目前的建筑设计当中绿色低碳的一个最根本需求在于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降低能耗,从而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当中:第一,提高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降低能耗。在某种程度上维护结构的热传导性能基本就决定了建筑物整体能耗的高低,如果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则其建筑屋内的温度就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加强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当中:第一,加强外墙的保温设计,外墙是建筑的外部维护结构,是建筑物进行热量交换的重要区域,外墙保温效果可以直接影响到建筑整体的保温效果。第二,加强门窗的保温设计,门窗是单元户型进行热量交流的重要途经,因此,必须要加强门窗的保温设计。第三,加强可持续能源的使用力度,可持续能源使用是绿色节能设计的核心要点,也是实现节能减排的最根本途经。具体来说就是太阳能、风能的利用。
(三)加强资源的循环使用。建筑物在使用的过程当中需要使用大量的资源,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要从建筑的全寿命角度出发,加强资源的循环使用,避免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也避免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达到绿色环保的根本目的,例如,在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可以增加废水回收与过滤系统,对生活废水进行回收再处理,从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在进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也尽量的选择可循环使用的建筑材料,例如优先使用钢结构建筑。
三、结语
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将绿色低碳理念运用到建筑设计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也可以实现生态环境的友好发展。基于此种情况,在本文当中笔者论述了建筑设计当中绿色低碳理念的实际应用,希望能对建筑设计人员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张勇,彭子茂.绿色理念下BIM技术在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实践分析——以某综合建筑一期工程设计为例[J].建材与装饰,20xx(05):9-10.
[2]罗松.绿色建筑理念、建筑特征及其在建筑设计中的实际应用[J].江西建材,20xx(19):51.
[3]林晓晖.绿色生态理念在水利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浅析马杭州排涝站的建筑景观及环境设计[J].福建建筑,20xx(04):36-39.
[4]聂正英,徐彼得.“绿色”建筑节能减排技术应用——荷叶山服务区的低碳设计[J].江苏建筑,20xx(S1):82-84+107.
[5]刘飞.被动优先主动相辅设计手段与技术系统完美结合的绿色建筑设计——访北京博地澜屋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刘飞[J].建筑师,20xx(03):132-135.
建筑设计论文11
【摘要】绿色建筑的落成,设计是最为先决的条件,为保证设计策划的科学性,笔者认为可从空间策略的视角入手,在掌握绿色建筑设计策划目标指引的基础上,分别从规划空间和单体空间两个方面,深入研讨设计策划空间策略的应用方法,相关设计策划经验,可供相关绿色建筑工程参考借鉴。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策划;空间策略
一、绿色建筑设计策划的目标指引
绿色建筑的设计策划,严格来讲并非只是设计单位的工作,而需要设计单位与业主经过斡旋、分析和协商,确定研究的设计策划目标之后,指引设计策划工作按部就班地开展。
1、外部条件
尽管建筑以外的自然环境,并不属于建筑绿色规划设计的内容,但外部环境与绿色建筑之间,存在互相干扰的影响,尤其要兼顾对非生态系统的负干扰,以及考虑自然生态系统是否能够承受建筑的干扰。在设计规划范畴内,这种外部条件分析方法,属“量入为出”的生态理念,包括土地人口承载力、水资源人口承载力、能源承载力、环境容量,都必须视为生态足迹的指标,控制设计策划的生态服务数量和消耗占用程度。笔者认为绿色建筑界于普通建筑和理想建筑之间,绿色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影响,应考虑生态系统的总生产和生态承载力水平。
2、内部条件
内部条件建立在市场环境和建筑功能需求基础上,同时也要考虑政策环境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兼容性。譬如市场对绿色建筑功能的要求条件,再如有关绿色节能的政策要求等。在这些条件的基础上,绿色建筑在设计策划中,对设计要求、评价标准、材料条件、设备条件,以及水、电、气、排污、交通等条件的详细设计,最后形成严谨的内部条件,用于评价绿色建筑是否达标。在当前的诸多绿色建筑设计策划工作中,往往没有从宏观视角考虑政策和经济的影响,以致内部条件确立后,设计策划工作依然流于形式。
3、目标锁定
在分析绿色建筑设计策划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之后,即可锁定设计策划的目标。在此笔者将其归纳为自然条件、社会条件、项目基础条件,即建筑的设计策划,是否遵循所在区域的地理、气候和水文等条件,同时是否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教育、社会认识互相匹配,比方说,以及是否同时满足国家对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控制项和环保技术基础等。在此基础上,设计策划方案中,方可确定建筑的规模、组成、功能、布局、绿色等级。
二、绿色建筑设计策划的空间策略
根据绿色建筑设计策划的目标指引,空间策略需体现对太阳能和风能的充分利用,并通过与景观设计、布局设计等的互相配合,才能够为绿色建筑设计提供实现的可能性。笔者基于相关的实际设计经验,归纳总结了以下几方面的空间策略:
1、整体布局与太阳能利用
在某个区域范围内,建筑与建筑之间,影响彼此对太阳能的有效利用。因此绿色建筑在利用太阳能时,应视整体布局为前提,控制好不同建筑单体之间的布局,协调每栋建筑之间的日照程度,比方说建筑之间的错落配置、遮蔽和间隙等。与此同时,建筑的朝向、间距对太阳能的利用也有直接影响,根据太阳辐射的方向规律,在冬季时,正南面朝向的建筑,太阳辐射吸收量为100%,当朝向与正南面夹角增大,太阳辐射吸收量就会逐渐减少,直至超过30°,就会出现急剧下降的情况,因此建筑的朝向布置,务必控制在偏离正南方向30°范围内,据笔者多年设计策划经验,认为夹角为15°时,属于最佳朝向。至于建筑间距的控制,以天津市为例,该城市日照系数为1。25,绿色建筑的采光和日照条件形成,譬如在大寒日10:30—1:30实现满窗日照,日照系数至少为1。57,南北方位建筑,与南侧建筑之间的间距,至少为南侧建筑高度的1。57倍。
2、整体布局与自然风利用
假设外部自然风条件恰到好处,建筑的朝向、布局、间距,同样对自然风有效利用有直接影响。首先是建筑的朝向,建筑内空气的流通,取决于迎风面和背风面的压力差,我们在设计策划时,如果能够兼顾建筑的布局、形体、风向投射角等,就能够避免受到太阳的过多辐射,以及有效利用主导风,形成建筑的穿堂风。在天津地区,夏季时以东南风为主,建筑朝向为东南方向最有利于穿堂风形成,但考虑到朝向与正南面成30°夹角时,太阳能利用最为有效,因此两个方向需要进行综合性协调,方可保证太阳能和自然风的同时有效利用。其次是建筑的布局,常见的有行列式、周边式、散点式几种,其中行列式受风面比较小,行列式以斜面方向,将自然风导入建筑内部,其风场分布和通风效果相对良好,周边式的风投射面最小,在冬季寒冷的地区最为常见,但由于自然风很难导入,因此不适合在天津地区。最后是建筑间距,笔者实践设计经验总结,当建筑垂直风吹方向的间隔距离,在建筑高度2。4倍以上时,气流会滞留在建筑与建筑之间,当在建筑高度1。4—2。4倍之间,会出现空气回流,改变了原来自然风的方向,当在建筑高度1。4倍以下,气体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此时风压趋向于0。笔者认为,绿色建筑风压通风效果的营造,尽量将主导风向上的建筑间隔距离,控制在前排建筑3倍高度以上,同时灵活掌握建筑的高度、进深、面宽和形状等,即可有效利用自然风。
3、整体布局与景观设计
按照以上的建筑景观设计经验,景观的打造,要同时满足“自然优先”、“整体优化”、“异质性”、“多样性”等原则,在绿色建筑设计中,植物的利用最为重要,植物有利于营造区域的小气候的,尽管不能够视为建筑内部设计策划的一部分,但对于建筑绿色节能功能的实现,同样具有功不可没的作用。笔者建议在利用植物时候,尽量选用乡土植物,在复合绿化之后,与建筑布局进行互相搭配,譬如借助高密度植物改变建筑外部气流的方向,提高自然风引入室内的条件,亦可与建筑围护结构相结合,类似于垂直绿化,可有效降低建筑的.能耗。除此之外,水体在建筑中,蒸发时吸收周围热量,可降低环境的温度,在设计策划时,在室内外布置景观水体和雨水积蓄利用系统,是水体与绿色建筑布局搭配的常见方式。
4、其他设计策略
绿色建筑设计策划的布局设计,一般以紧凑型布局为主,在保证功能合理和互不影响的基础上,建筑的体型设计,相关系统能够减少建筑的散热,笔者建议体型设计时候,尽量减少建筑的外表面积,即减少热工性能较差的建筑面积。同时考虑建筑的通风潜力,尽可能保持平面布局的舒展,在不影响建筑美观的情况下,以不规则的形体形式,能够提高空气的对流潜力。除此之外,建筑的平剖面热环境分区,利用交通空间、辅助房间对环境气候较低的空间,缓冲太阳辐射的不利影响。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绿色建筑的设计策划,严格来讲并非只是设计单位的工作,而需要设计单位与业主经过斡旋、分析和协商,确定研究的设计策划目标之后,指引设计策划工作按部就班地开展。空间策略需体现对太阳能和风能的充分利用,并通过与景观设计、布局设计等的互相配合,才能够为绿色建筑设计提供实现的可能性。文章通过研究,基本明确了绿色建筑设计策划的空间策略,但考虑到不同建筑绿色设计策划要求和条件的差异性,以上方法在相关设计策划工作中,要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予以灵活地参考借鉴。
建筑设计论文12
摘要:对山西省图书馆的建筑设计方案进行了探讨,阐述了该项目的设计理念,设计目标,并分别介绍了总体设计,总平面布局,建筑设计,功能分区等方面内容,为今后同类图书馆项目设计提供了一定指导。
关键词:图书馆,设计理念,建筑设计,功能分区
0引言
太原,古称晋阳,一座古老而生机盎然的城市,地处神州腹地,是中华民族最早繁衍生息的地方,这里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是华夏文化一颗璀璨的明珠。如今的太原市已成为山西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信息中心,随着祖国经济繁荣发展,这里已成为山西最具有广阔开发前景的地区之一。山西省图书馆为一省级大型图书馆,是山西省会太原市新建长风文化商务区大型公共建筑之一。设计灵感来自对汾河边沉积岩的深刻印象,创造出犹如岩石般浑然天成的建筑造型与大地景观,大气磅礴。又仿佛是垒起的层层书卷,象征着书籍是人类文化数千年的积累与沉积。
1设计理念
1)地域化原则。设计来源于地方特色的精炼和提升,地域元素的采集与抽象化构筑了项目坚实的传统文化基础。
2)功能现代化原则。山西省图书馆实际上是融藏、借、阅于一体的,面向社会、面向大众、收集和传播广域文化的现代化的多功能的综合体,是借助现代的沟通手段全面集成信息的采集与宣扬的重要场所,是以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为核心的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系统。
3)人本化设计原则。以读者和工作人员为本,针对各种需求做出充分回应,营造人性化的阅读空间、浏览空间、工作空间以及优良的室内外环境。
2设计目标
1)图书馆的公众形象与精神意义。社会图书馆是一个民族精神与文化的象征,同时体现了一个地区文化的包容性,海纳百川,兼收并蓄,作为城市的一座知识的资源库,精神仓,储藏着这座城市人们最需要的知识。所以图书馆应该具有符合当地传统形象,并且展现出自身大气、包容的气质。
2)图书馆职能与对象的针对性。社会公共图书馆主要特点是专业覆盖面广,所服务的对象是社会各个阶层的读者,读者层次多样,流通程序相对复杂,需要大量的封闭藏书和开架阅览,专业咨询要求相对较高,所以要求提供的信息服务内容体现针对性,实用性,大众性的原则。
3)开放、自由、以人为本的阅读空间。基于目前国际上图书馆先进的管理流通模式来组织空间,采用借、阅、藏一体化的管理模式,突出以人为本的服务姿态,强调图书馆的`服务功能,读者在馆内拥有最大的自由活动空间,采用开架读书借阅形式,尽可能的调动读者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读者成为图书馆的主人,行走其中,有着良好的视线通透感和互动性。
为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效率,在达到自由开放的同时,针对安全问题,在总出入口处设置流通安全管理装置。
3总体设计
1)全角度、雕塑感的造型取向———建筑与环境的呼应。建筑外形走向应合周边环境,对五个立面的关注考虑了全方位的视觉体验,形象鲜明而确定。
与特有的大平台立体交接,通过序列景观的设置强化基地内外的呼应。
2)景观优美的阅览场所。设计中将主要的开架阅览室临中庭临户外景观布置,使阅览读者可以领略优美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同时在室内外空间设计上细分了不同标高的绿地广场及各种景观休闲设施设计,彰显了基地特征和场所个性。
3)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建筑。设计注重建筑与环境的整体性设计。在沿建筑周边布置大片绿地树木,一方面减少交通噪声对图书馆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起到环境遮阳作用。在东南主入口一侧配合硬地,提供休闲活动场地。建筑物结合用地形成的平面曲折,尽量迎合夏季主导风向,形成良好的通风效果。近似线型的体量进深较浅,也便于自然通风。同时在南、西、东等方向上均设有多个“开口”,有利于东西气流运动。
4总平面布局
山西省图书馆位于太原文化商务区“文化岛”西端,中轴线以北,总占地121 313 m2。南临山西大剧院,东侧远眺汾河,具有良好的视野与景观朝向。西侧与太原市行政中心相邻,北侧与山西省会展中心相望。整个基地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图书馆与基地内其他各具特色的文化建筑星罗棋布,掩映于一片绿荫之中,形成了一道独特而现代的城市景观,不仅美化着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而且提升了城市自身的文化品位。
该建筑布局呈不规则L形布局,建筑东西总长128.1 m,南北总宽150.6 m,内部通高达5层的中庭空间将主体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建筑地上层数共为5层。总共藏书700万册,总建筑面积49 900 m2。
5建筑设计
建筑主体的布局,采用了有力度的折线形式,简洁而挺拔,同时与基地形成良好的呼应。不仅传承了山西古建中的“街巷”“庭院”的空间特征,又具有现代建筑的几何性与大气之感。呈折线形的主体充分控制了整个用地,个性明快而统一。不规则的几何形草坡绿化及入口广场成为主体建筑的延伸。
建筑用自己的方式表述着文字语言无法企及的文化内涵,山西大院是中华实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华夏历史文化的依托形式,中国的传统文化积淀在此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建筑造型上,方案将传统院落屋顶的形式与机理进行了抽象与重构,采用山西传统民居中外围高内部低的单坡屋面的造型。建筑主体较高的部分利用充满韵律的竖向密肋的手法,传递出传统古建中“瓦”的肌理特征。两条折线形主体之间形成的条形中庭空间,通过内表皮青砖材质的含蓄表达,营造着一种来自传统院落,街巷空间的内涵。
建筑立面采用岩石般的雕塑造型,层层错落的边缘线,仿佛两块生长在汾河滩涂之上的巨石,与大地景观融为一体,浑然天成,大气磅礴。又仿佛是摞起的层层书卷,象征着书籍是人类文化数千年的积累与沉积,将其置于入口位置,彰显出图书馆所具有的独特形象。
两块“岩石”采用不同的颜色,靠近入口的部分,采用黄色,位于建筑后侧较高的部分,采用深红色,犹如一块作为山西省能源标志的煤炭矿藏,在此隐喻着知识就是能源,能够带给我们力量,武装我们的头脑。
6功能分区
本案功能分区清晰,人书流线便捷,借阅空间与办公空间分区明确,避免了读者与工作人员的流线交叉,互相干扰。
为了便于运输及减少楼宇荷载,主要的闭架书库设置在建筑地下一层,地下层的东南部设置了面向下沉广场景观区的咖啡、餐饮等功能空间,并有独立出入口,读者可由图书馆前的下沉广场直接进入。相对图书馆可以独立存在,利于运营。
读者的主要出入口位于首层:三层通高的共享大厅联系了报告厅、检索、展览以及休闲阅览区;盲人及儿童阅览室也位于此层,方便到达。
南部的报告厅对外设置了独立出入口,以便其灵活使用。
各层开架阅览室的创新性设计,在充分体现图书馆交流功能的同时,也丰富了整个图书馆有收有放、错落有致的室内空间。
并且尽量避免了朝西、西北空间的布置,妥善的解决了西晒问题。
五层的阳光阅览室连接室外屋顶景观平台,人们在这里可以汲取知识、享受阳光、眺望城市。
建筑层数为5层,其中东侧为4层,西侧5层,中庭内部通过若干连廊相通,地下设置为1层,作为主体建筑的设备能源中心。
地下室层高6.5 m,一层~四层为4.8 m,五层最大层高为4.5 m(坡屋顶)。
平面功能布局如下:
地下一层设置:设备用房、基本书库、内部办公用房、车库、商业用房等等;
一层设置:门厅、目录检索大厅、报刊阅览室、报告厅、展厅、盲人阅览室、内部办公用房、设备用房、值班等辅助用房等;
二层设置:共享中庭、开架阅览室、个人视听室、儿童阅览室、专业参考阅览室、内部办公用房、设备用房等等;
三层设置:共享中庭、开架阅览室、声像资料阅览室、非书资料阅览室、专业参考阅览室、内部办公用房、设备用房等等;
四层设置:共享中庭、开架阅览室、专业参考阅览室、内部办公用房、设备用房等等;
五层设置:共享中庭、开架阅览室、真善本阅览室、内部办公用房、设备用房、屋顶花园等等。
7交通组织
建筑的主入口位于基地东南侧,靠近城市主要交通干道滨河西路与南边商务区主要入口,是人流大量聚集的地方,这里形成的入口广场,交通便捷,地面开阔,利于人员疏散。基地北侧为次要出入口,与主入口相连形成内部的通道,将建筑内部打断,避免了建筑内部交通流线过长的缺陷,满足防火疏散的需要。
在建筑次入口的南边为工作人员的疏散入口,与读者流向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人员之间的干扰。
建筑东北部还设置了展览功能的出入口,使展览功能相对图书馆可以独立存在,这样便于新书的展销和其他展览活动的实现,同时可与室外的空地结合,形成室外展场,以满足不同展览内容的需要。
本案充分考虑了无障碍设计,下沉庭院、室外广场等处均设置了无障碍坡道,建筑主要出入口均设计为无障碍入口;在室内,无障碍电梯可直达各层。
办公用房主要集中在建筑西侧中部。工作人员的主要步行入口与读者流线保持一定距离,避免人员之间的干扰。
机动车出入口遵循总体规划的要求,组织于平台下方。书籍、物流的流线在平台下方得以解决,杜绝对上部人流的影响。
设置疏散楼梯7部,玻璃景观电梯2部,小型书梯2部,客运及货运电梯4部,自动扶梯8部。根据功能需要,在中庭安排直跑楼梯7部。
建筑设计论文13
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得越来越快,而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想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进行建筑抗震设计,必须要将建筑设计这一基础工作做好,施工单位必须要重点解决抗震设计方案能否使人们的抗震需要得到充分的满足这一问题。本文对建筑抗震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且分析了其中比较关键的几个问题,希望能够使我国建筑行业的抗震水平得以有效提升。
1建筑抗震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联系
作为项目建设的框架和基本参照,建筑设计必须要在正式施工之前完成。在具体的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的考虑气候、地理及环境的各种因素,因此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建筑设计属于工程项目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只有保证具有较高安全性以及科学合理的建筑设计,才能够更好地开展后续的施工工作。所以将抗震理念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属于非常重要的一环,其能够使建筑项目的抗震性得以显著提升。
作为建筑抗震设计的基础,建筑设计与建筑抗震设计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只有保证两者能够实现相互协作,才能够使建筑物获得最好的抗震效果。如果已经将项目建设设计方案确定下来,往往无法对其进行大范围的改动,因此如果在具体的建筑设计中并没有充分的考虑到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这样就只能够在具体的建筑施工中利用设置加固部分构件的方式从而使建筑的抗震性能得以提升,然而这种方法并没有充分地解决建筑物的抗震问题。因此在具体的建筑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全面的考虑到建筑的抗震性,将构件安排以及材料设置等各方面的工作充分做好,从而最终全面地保证建筑物的抗震性。
2在建设设计中进行抗震设计的要点
2.1建筑构件和连接点部位
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人们对建筑质量具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在具体的建筑设计中必须要充分地重视对连接点的科学设置以及对建筑构件的合理搭设,因此使得现在的建筑施工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比如一般都会用到瓷砖以及大理石等新材料对建筑物的外部进行设计,选择人工造影以及吊顶等技术对建筑的室内装饰进行设计。因此在具体的施工中首先要充分地保证施工技术和材料,只有这样才能够全面地提升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与此同时,还要对建筑物的牢固性进行重点的监督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防止在地震发生的过程中出现由于意外坠落而导致的人员伤亡。
2.2建筑物顶部的部位
现在大部分的建筑都普遍具有过高以及过重的顶部问题,这样就会使建筑墙面由于顶部产生的压力而形成比较大的压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减弱了建筑物的牢固性和抗震性。所以在具体的建筑设计中必须要使建筑整体能够形成一个合理的重心,并且要对材料选择进行充分的考虑,要尽可能地选择具有均匀刚度以及较轻重量的顶部材料,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出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2.3建筑设计中存在的设计限制的问题
一般在建筑施工之前就会将建筑物的抗震级别明确下来,在确定建筑物抗震级别的时候的主要依据就是建筑物的实际使用情况。因此必须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标准进行建筑施工,从而全面地提升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并且有效地防止出现墙体坍塌以及墙体裂缝的现象。
3在建设设计过程中具体的抗震设计
通过对上述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建筑设计与建筑抗震设计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要想使建筑物的抗震性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证,需要在具体的建筑设计中对建筑抗震设计进行充分的考虑,同时还要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将两者之间的关系有效的结合起来,将抗震理念真正地融入到施工过程中,这样才能够全面地打破原有的建筑常规,并且彻底改善我国建筑物的`抗震现状。
3.1在建筑物空间设计中对建筑抗震设计的具体应用
立足于三维空间对建筑物的竖向设计方案就是所谓的建筑物空间设计,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直接导致城市的人口数量变得越来越多,这样就使得城市的人口压力变得持续增加,随之而来就是城市中越来越高的建筑物楼层。由于高层建筑物在城市中的普遍存在,因此人们对建筑物的空间设计要求变得越来越高,一般来讲,建筑物具有越低的层数就具有越高的稳定性,而且在地震中也会受到较小的损害,相反,建筑物具有越高的层数就具有越差的稳定性,而且在地震中也会受到越高的损害。因此在对建筑物的空间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要全面地融入抗震设计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全面地保证建筑物的整体抗震性能,从而使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
3.2在建筑物平面设计中抗震设计的具体应用
平面设计在建筑施工设计中属于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建筑物日后的使用性质以及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筑物的平面设计,比如居住用途的建筑物与商务用的建筑物的平面设计一定会有很大的差异。要想使其使用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就必须要严格的以未来建筑物的使用用途为根据科学合理地设计建筑物的平面构造。除此之外,还要在建筑物的平面设计中充分地融入抗震元素,除了要重点考虑建筑物施工材料的坚固性之外,同时还有综合性地考虑建筑物内部各因素的协调性以及构架安装的合理性。总之,在建筑物平面设计中必须要有效地结合抗震设计和平面设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建筑物的平面设计人员除了要具备丰富的设计工作经验之外,还需要对抗震技术和审美观念进行深入的研究,在建筑物的内部美观性不会受到影响的前提之下,使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3.3在建筑物形状设计中抗震设计的应用
对建筑物的“体型”进行设计就是所谓的建筑物情况设计,建筑物的形状设计具体来说包括建筑物立体空间设计、平面布局设计等。在具体的建筑形状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外形的不同特点,由于不同的建筑外形的实际需求和建筑特色也存在着较大的不同,因此施工单位必须要对这些情况进行充分的考虑。一般来讲,选择凸凹形状的建筑体型就能够极大地提升建筑物本身的抗震性能,所以在建筑物形状设计中,只有科学合理的设计建筑的形状,才能够有效地保证建筑物整体抗震性。
4结语
尽管现在已经具备先进的技术能够较为准确地对地震进行预测,然而地震仍然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且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为了能够有效降低地震带来的破坏作用,在建筑设计中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科学合理的抗震设计。本文对建筑抗震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分析和介绍,并且提出了在建筑抗震设计中建筑设计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在建筑设计中必须要有效地融合建筑设计与建筑抗震设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地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
建筑设计论文14
1酒店位置
首先,旅游快捷酒店的位置选址很重要,基于它较单一的功能,常位于成熟的商业街区中,周围300m距离内应具有丰富的商业、餐厅、娱乐、休闲、银行和服务业店面,形成“内少外多”的功能补偿结构。投资结构单纯,建筑成本易掌握,回报周期快,需要员工较少,经营管理机制灵活,运营成本低。若连锁经营则更具竞争力。酒店前的场地宜宽敞,应设置几辆大、中型旅游车的回转、停放位置,尽可能使车辆出入便捷,不相互交叉。酒店的主要出入口位置应明显,可供游客直达门厅、大堂。
2酒店内大堂
快捷酒店相对于综合酒店来说,不必追求豪华、气派,也无须在大堂处设计上下层连通的中庭或共享空间,其一,会损失客房数,不经济;其二,能耗高,尤其是消防设计会增加成本;根据它的特点,在大堂内除公共交通空间外还应设置游客休息区和前台服务区。在旅游团队入住或退房时,均由随团导游在前台服务区来办理相关手续,在这段时间里,给游客提供一个临时休息的地方至关重要。这个游客休息区起到疏导、调节大量人流和点缀大堂情调的作用,通常与主流程分开或部分地分开,与家具、灯具和绿化盆栽相结合,可以使休息功能兼具观赏功能,以赢得客人的好感。大堂中的前台服务区也是活动的一个焦点,它向客人提供咨询、入住登记、离店结算、兑换外币、转达信息、贵重物品保存等服务。“功能型”前台服务区通常以保障实用为原则,设计手法和用材均简洁、大方,只做少量装饰,如果点缀巧妙也会有锦上添花的效果。另一种“主题型”前台服务区的作法也较流行,通常会以当地名胜古迹、自然风光、历史故事为题材的艺术作品作为前台背景,既有文化内涵,又能进一步吸引游客。另外,酒店的运营、调度、监控、财务功能、电话总机等设施尽可能都设在前台区域,以便于高效地管理。另外,酒店中的.楼、电梯宜紧邻大堂,让人很容易找到、看到,这一点也很重要。总之,大堂不仅是整个酒店的交通枢纽,也是精致而实用的空间,同时也要让游客一进入这里时立刻就会感到一种温暖、放松、舒适和备受欢迎的氛围(见图1)。
3客房、卫生间
客房是旅游快捷酒店的重中之重,也是它的核心部分。综合类酒店客房的基本功能是:休息、休闲、行李衣物存放、娱乐、办公、通讯、会客、洗浴、化妆、如厕、安全等。而旅游快捷酒店的基本功能是:休息、休闲、行李衣物存放、娱乐、洗浴、化妆、如厕、安全等。显然它取消了办公、会客的功能。为基本功能进行的设计主要体现在客房建筑平面、家具平面、卫生洁具平面、主要电器设施的布置等诸多方面(详见图2,图3)。图2,图3是以两人标准间为例进行的对照,通过比较,二者的差别还是较大的。最明显的差别就是房间尺寸不同。图2中房间分为会客区和休息区。会客区具有工作的性质,布置了沙发、茶几、办公桌、宽带等;休息区有床、床头柜、有线电视、电话、行李架、衣帽柜和冰箱。而图3中房间只有休息的功能,有床、床头柜、座椅、有线电视、电话、衣帽柜、行李架,由于考虑到游客旅行当中购物的需要,又增加了一个储藏柜。但二者都应设置空调或采暖设备,并准备电开水壶,图2中还可在办公桌上放置小型饮水机。旅游快捷酒店的客房虽然较小,但同样需要人性化的设计,客房内部的人性化设计,是对客房功能设计的检验和归纳,并要在设计过程中进行优化,对细节进行推敲。人性化设计包括安全、方便、私密、喜悦、个性等因素,设计人员要从视觉、触觉、行为、声音等多方面入手,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客人的生理和心理享受,使人感到温暖、温馨和宾至如归。在图2中卫生间较大,设置了脸盆、坐便器、浴缸、淋浴喷头;而在图3中设置了脸盆、坐便器、淋浴间,其中淋浴间中可设置能摆放洗浴用品的格、龛、架,还有较高质量的多种水流的淋浴喷头。但二者都有相同的管道井和通风道,都能保证24h提供热水洗浴,都能在房间的墙壁上安装镜面,从而使狭窄的卫生间变得透明和宽敞。酒店客房卫生间是体现酒店整体硬件标准的重要特征之一,对于旅游快捷酒店相对较小的卫生间来说,除了完整的功能和方便、卫生、安全的因素外,还要对细节部分进行优化设计,同时布局创新、空间变化、视觉感官和照明光效的专业化标准也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从而使其更好地发展下去。
4附属部分
由于酒店内餐厅只提供简易的早餐,因此餐厅和厨房面积较小,并且宜布置在酒店一层,以方便白天的旅游;洗衣房的面积应按洗作内容、服务范围及设备能力确定;备品库的位置应考虑收运、储存、发放等管理工作的安全与方便;各种设备用房的位置应接近服务负荷中心,并避免其噪声和振动对公共区和客房区造成干扰;虽然酒店的性质决定了职工人数不会太多,但职工用房的位置及出入口应避免职工人流路线与旅客人流路线互相交叉;楼梯和公共走道满足了消防设计规范和人员疏散宽度即可,不必过宽;不同功能的房间面积分配要合理、适中,少则不够,造成使用困难;多则浪费,导致成本增高,而较准确的面积规划也是酒店设计成功的因素之一。整个酒店的各专业消防设计不能违反国家制定的设计规范,尤其建筑专业在防火分区和人员疏散口位置、数量的设置至关重要,它是其他各专业消防设计的基础,千万马虎不得。另外酒店内客房、大堂、餐厅、疏散走道及重要用房等处的建筑装修材料,应采用非燃烧材料或难燃烧材料,并严禁使用燃烧时产生有毒及窒息性气体的材料。同时设置在一层的消防控制室也是十分必要的。酒店的外立面造型设计,不必太追求奇异、轻巧,它的体型设计应有利于减少空调与采暖(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冷热负荷,做好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和隔热,以利节能。另外,酒店必须醒目,便于识别,如果是连锁的快捷酒店则应有统一的标志。
5结语
旅游快捷酒店要认真定位、认真设计,它既不同于豪华、气派的综合类酒店,也不是廉价酒店,重要的就是要彻底告别传统经济型酒店的概念,摒弃简陋、落后、小、破、旧的现象,让它走上完全的创新之路。在设计理念上要依靠经验和规律,要不断发展,要与时俱进,作为设计人员,应该有这种责任感。
建筑设计论文15
1我国传统的建筑设计流程
我国传统的设计模式主要是由建筑、结构、水、暖、电气专业共同完成设计工作,其中建筑专业为主导,其他专业辅助完成。分成4个阶段:①前期策划阶段建立总的目标,对场地及环境进行充分分析,确定建筑意向;②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建筑专业为主,其他专业按照本专业的总则进行辅助;③扩初设计阶段各专业根据所决定的建筑方案进行初步的专业设计,由建筑专业提出作业图,其他各专业反提资料;④施工图设计阶段主要是按照施工图纸的标准完善、细化初步设计图纸。
2当前绿色建筑设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绿色建筑的设计大多数是依据《绿标》设定建筑的绿色建筑认证目标后,由绿色建筑咨询顾问制定绿色建筑设计方案,指导项目设计团队完成设计。在目前这种绿色建筑设计流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绿色建筑技术与建筑的自然融合。现对几类典型问题进行分析,以便设计人员和相关咨询人员对绿色建筑设计流程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2.1绿色建筑设计指导滞后
一些建设者(甲方)对绿色建筑理念缺乏深入了解,等到了施工图阶段才会考虑聘请绿色建筑咨询工程师,制定绿色建筑技术方案,对设计方案的修改也只能是以“打补丁”的形式出现,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技术与建筑的冲突,并且也会增加不必要的成本。例如绿色建筑对室内采光、室内外通风、综合能耗等有定量要求,如在施工图阶段才进行模拟分析,一旦发现不满足设计要求,则可能需进行较大改动,甚至返工,造成不必要的浪费[3]。同时,绿色建筑设计不仅仅是对建筑本体设计有要求,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也同样是绿色建筑设计的关注内容,部分关注点在项目前期策划阶段就需考虑,如场址的选择、场地生态的保护、场地内旧建筑的利用、场地内以及周边的物理环境、建筑周边的交通、与周边建筑的设施共享情况、建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地下空间的利用等[4-5]。但因为在项目前期无绿色建筑设计指导人员的介入,此部分因素无法进行合理优化。
2.2设计团队缺乏良好的沟通与协作
很多绿色建筑技术属于综合性技术,需要多专业以及相关的技术厂家配合设计。例如场地内非传统水源的利用,如果要设计合理的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则需要对场地内的雨水收集量和利用量进行用水平衡分析,这就需要景观专业给排水专业提供景观用水数据,同时需要雨水设施厂家给予技术支持。但在传统的建筑设计建造流程中,景观专业以及设备厂家的介入往往已经到了施工图设计后期。这对于绿色建筑技术的合理设计造成了一定影响。
2.3设计团队对绿色建筑理念模糊,职责不明确
现在很多绿色建筑项目中,设计人员对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理解有限,且并未意识到自己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职责,而是仅仅将绿色建筑咨询顾问的要求放入设计图纸中,缺乏主动设计意识。例如,在最初方案设计时,建筑师多是以建筑美学和功能作为设计目标进行设计,提交绿色建筑咨询顾问审核,如存在不满足《绿标》条文的情况,则按照绿色建筑咨询顾问的建议进行方案调整,并未在方案设计之初将自然资源、气候、地形等环境因素融入建筑设计中,更缺乏对被动技术的利用意识和对潜在适宜技术的估计。
3绿色建筑设计流程优化
针对绿色建筑设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现从绿色建筑顾问的角度,以《绿标》为基础,对现有的建筑设计流程进行优化,使其符合绿色建筑设计特点。
3.1项目设计团队
绿色建筑设计团队人员更加复杂。在原有人员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绿色建筑咨询顾问、绿色建筑专项技术厂家等。在不同的设计阶段有不同的人员参与到设计团队中,在充分理解绿色建筑目标的基础上协调一致,确保项目目标的完整实现[6]。
3.2项目设计流程
项目设计流程包括前期策划阶段、方案设计阶段、扩初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设计团队的成员应在各自相应的时间参加到设计团队中,绿色建筑咨询顾问应当在最初向甲方介绍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时,也将绿色建筑设计的工作流程向其进行介绍,协助项目负责人及时组建团队开展相应的设计工作。依据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和要求,建立绿色建筑设计流程,并给出各个阶段的主要参与者以及各阶段形成的绿色建筑设计成果。1)前期策划阶段组建绿色建筑设计团队—召开绿色建筑启动会,进行绿色建筑理念宣讲———绿色建筑可行性分析研讨会(2次以上):分析场地性质、地区气候资源、周边交通、服务设施等因素,探究适宜技术、增量成本。参与人员包括:甲方、绿色建筑咨询顾问、建筑师、规划师、造价评估师、环境评估工程师。2)方案设计阶段绿色建筑方案设计方案研讨会(2次以上)—下发各专业绿色建筑方案设计要求—绿色建筑方案设计—审核设计指标(并反复优化)—完成绿色建筑设计方案—报建方案。参与人员包括:甲方、绿色建筑咨询顾问、建筑师、给排水、暖通、电气工程师、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结构设计、模拟分析师、造价评估师。3)扩初设计阶段技术深化落实设计研讨会(2次以上)—绿色建筑扩初设计—审核设计图纸—对设计图纸进行计算机模拟:室外风环境;室内自然采光;室内自然通风;建筑综合能耗(优化设计)—完成绿色建筑扩初设计。参与人员包括:甲方、绿色建筑咨询顾问、建筑师、给排水、暖通、电气工程师、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结构设计、专项技术厂家、设备供应商、模拟分析师、造价评估师。4)施工图设计阶段绿色建筑设计深化—完成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核施工图,如参数有变化,则再次进行相应的算机模拟—绿色建筑施工图出图—校对,审核,会签。参与人员包括:甲方、总承建商、绿色建筑咨询顾问、建筑师、给排水、暖通、电气工程师、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结构设计、专项技术厂家、模拟分析师、造价评估师。5)施工及验收阶段施工图交底—绿色施工培训—施工—调试—竣工验收。参与人员包括:甲方、总承建商、分包商、绿色建筑咨询顾问、建筑师、结构设计师、给排水、暖通、电气工程师、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监理、调试工程师、设备供应商、专项技术厂家、造价评估师。
3.3绿色建筑设计流程特点
上述绿色建筑设计流程是以《绿标》为基础,秉承“整体设计方法”的理念,对现有的设计流程进行优化,其将绿色建筑咨询顾问的工作流程与传统的建筑设计流程相融合,该设计流程的主要特点如下。
1)绿色建筑咨询顾问全程指导设计工作
在前期策划阶段,绿色建筑咨询顾问参与到项目策划中,并向项目甲方宣传绿色建筑理念和设计流程,协助甲方在前期组建设计团队,并召开绿色建筑启动会,向设计团队成员宣传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以及绿色建筑的设计流程,介绍团队设计人员各自的职责及其介入设计的阶段,鼓励设计人员积极参与到绿色建筑方案的讨论中,增强建筑设计师对被动技术的利用意识。
2)定期的会议讨论制度保障了设计团队成员的有效沟通与协作
项目负责人应制定严格的例会制度,定期召开设计沟通会及专家研讨会,协调各专业的及时沟通。议程要合理,所有人都事先同意,建议一周一次,每次会议要决定下一周的计划。
3)借助模拟软件优化设计
每个阶段,绿色建筑咨询顾问都会借助模拟软件辅助优化设计。方案阶段,借助模拟分析软件开展各设计方案的对比分析,为团队成员检验各种想法,然后整合到一起,不断地提出意见、反馈、优化方案;扩初设计阶段,借助模拟软件检验扩初设计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施工图阶段,则借助模拟软件完成对项目最终设计结果的分析整理。
4结语
绿色建筑有较高的科技含量,使用的创新技术较多,但是只有各项技术与建筑本身的有机融合,才能实现建筑的综合性能效益最大化。绿色建筑设计团队的人员构成也较为复杂,与普通建筑相比,增加了各类咨询公司与相关绿色建筑技术厂家;同时,依据项目情况,还可邀请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提供技术支持。多数绿色建筑技术均涉及多个学科,因此,设计团队中跨学科的协作和交流是各项技术与建筑有机结合的重要保障。作为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必须对团队工作进行有效管理,始终以《绿标》为基础,坚持“整体设计”理念,带领团队所有成员共同推动设计过程循环向前发展。高效的绿色建筑设计模式,可减少技术补丁和设计变更,降低经济成本,保证绿色建筑设计品质。
【建筑设计论文】相关文章:
建筑设计论文10-18
建筑设计毕业论文05-16
浅析绿色建筑设计论文03-21
高层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应用论文03-23
医院建筑设计理念研究论文03-24
城市蝶形建筑设计研究论文03-23
试论高层建筑设计论文03-22
从建筑策划到建筑设计论文03-25
浅析智能建筑的建筑设计论文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