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建筑管理中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论文
1原材料质量
混凝土的组成成分较为复杂,包括水泥、骨料、化学外加剂及混合材料,与水一起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搅拌而成。不仅具有良好的可塑性,还具备较高的力学强度,但抗拉强度低、易开裂。使用的水泥必须有正规的出厂手续,满足施工过程中的安定性、凝结时间等要求。同时,强度不得低于规定等级的四项国家标准指标。骨料不仅需要满足一定的质量和强度要求,还应具备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能,满足JGJ53—92标准规范。通过取样试验,检查相应指标是否合格。对于不同类型的骨料,还应注意材料的粒径、截面尺寸、比例、活性等方面的要求[1]。根据《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的要求,严格控制外加剂的质量,检验所含有害物质的含量,确保对混凝土无害。充分考虑施工工艺、气候条件等实际情况,合理选取混凝土外加剂,做到分类存储。混合材料也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真正起到改善混凝土性能的作用。坚决杜绝使用海水,严格执行《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的》的有关规定。
2运输过程控制
混凝土的运输,不仅要考虑天气、温度的影响,还要避免运输过程中漏浆、沁水、离析等,以及保证一定的坍落度。根据运输方式的不同,选择适宜的运输工具。垂直运输通常使用混凝土泵、塔式起重机等;而地面运输的工具较多,有翻斗车、手推车、搅拌运输车及自卸汽车等。在运输时间上,力求时间短、次数少。根据实际的工程量及运输设备情况,合理确定运输方案。充分分析可能出现的故障和隐患,提前布置好应急方案、安排维修人员,确保施工进度不受影响。
3确定配比
在混凝土的各种原材料中,水泥可以提高强度和易性,但成本偏高、体积变化率大。骨料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到截面尺寸、粒径等因素,还要满足砂率等要求。较少的用水量虽可以得到较高的混凝土强度,但会影响到搅拌过程。因此,要根据现场施工工艺的具体要求,结合坍落度控制标准,合理确定配合比例。无论是人工搅拌还是机械搅拌,都要在保证搅拌质量的同时,提高搅拌效率。一般来说,进料容量与出料容量的比例应控制在1.4至1.8倍。严格的按照规定的配合比例进行配料,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投料的顺序和投料方法。搅拌时间的确定,要成分考虑到搅拌设备类型、原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坍落度的要求等因素,避免搅拌不均匀、夹带生料等情况的发生[2]。
4控制浇筑过程
在进行浇筑作业前,要对浇筑方案进行严格审批,制定好各项应急措施并落实到位。做好模板和钢筋的检查准备工作,搅拌、运输等机具要到位,完善相应的手续和记录材料。浇筑过程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避免自由倾落高度过大而产生离析现象。进行分层浇筑时,应根据分层厚度的情况,合理确定时间间隔,防止分层之间出现冷缝,降低抗渗、抗剪能力。连续浇筑有利于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在新浇筑与已凝固的混凝土结合面的适当位置保留施工缝,通常选择剪力小、作业方便的部位,从而保证浇筑的连续进行[3]。还要考虑到季节、气候、天气、温度等因素对浇筑过程的影响。在冬季要采取科学合理的保温措施,通过热工计算,分析所需保温材料的种类和数量。混凝土的配合比例、外加剂、混合材料的选择,也要做到因地制宜。而在夏季则要充分考虑温度的影响,在原材料的保护、以及搅拌和运输过程中采取降温措施,进行夜间作业减少混凝土暴晒的时间。对于恶劣的雨雪、冰雹天气,应立即停止浇筑作业,并对施工现场采取保护措施。
5养护与缺陷修补
混凝土的养护,需要具备一定的湿度及温度条件,这是基于水泥水化作用的约束,养护措施应具有及时性与连续性。自然养护一般采用草帘、麻袋等吸水和保水能力较好的材料,适用于常温条件下,应用广泛。而人工养护主要应用于预制构件的生产,是通过人为的控制湿度和温度条件,提高混凝土的强度。选料级别不当、配合比例不协调、运输过程中的不小心,容易产生离析,破坏混凝土均匀的混合状态。水泥、骨料用量不足或粒径过大,在用水量过多的情况下,会造成混凝土的保水能力不足,产生沁水现象。此外,收缩裂缝、强度波动过大、施工缝位置与处理不当,都是混凝土常见的缺陷形式。只有及时的检测发现缺陷,并予以修补,才能够保证混凝土的整体质量。
6结语
总之,对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各个因素需要进行有效控制,消除或减少建筑通病,确保工程质量,是消除建筑质量隐患的前提和保障。
【建筑管理中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论文】相关文章:
试析房屋建筑施工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论文10-09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工艺论文10-12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施工质量控制10-26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技术探索论文10-09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无缝技术的应用论文10-09
质量监管下建筑管理的论文10-09
浅析建筑管理质量提升论文10-09
建筑管理对建筑质量的影响论文10-09
建筑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与控制分析论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