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文物古建筑火灾原因及防火对策论文
文物古建筑泛指我国历史上保存至今具有较高文物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建筑物,一般是指古人遗留下来的具有较长历史年代的寺、庙、殿、楼、塔、民居等建筑。文物古建筑是国家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研究古代社会的宝贵历史资料。文物古建筑一旦发生火灾,火势难以控制,极易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因此,做好文物古建筑的防火工作尤为重要。
1 2014 年以来文物古建筑火灾的典型案例
(1)2014 年 1 月 11 日凌晨,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发生火灾,有 1300 年历史的古城核心区变成废墟,烧毁 242 栋房屋,古城历史风貌严重破坏,部分文物建筑也不同程度受损,财产损失上亿。
(2)2014 年 1 月 25 日晚,贵州省镇远县报京乡报京侗寨发生大火,300 年历史侗族村寨 100 余栋房屋被烧毁,当地侗文化遭毁。报京大寨是黔东南北部地区最大的侗寨,曾是中国保持最完整的侗族村寨之一。
(3) 2014 年 3 月 31 日,一场大火将距今千年的唐代古刹圆智寺千佛殿的屋顶几近烧毁,殿内壁画也有些许脱落,圆智寺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金天会九年 (1132 年 ) 重修,明清两代多次重修,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所建,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2015 年 1 月 3 日,拥有 600 多年历史的云南巍山古城拱辰楼,在一场大火中化为废墟。此次火灾事故损失严重,拱辰楼木构部分基本烧毁,烧毁面积约 765 平方米。建筑物多为简易建筑,耐火等级低。大多数加工企业修建木梁木柱木版墙加石棉瓦屋顶的简易建筑作为车间、厂房使用,钢屋架车间厂房未经防火阻燃处理,耐火等级低,建筑物防火间距不足,一旦发生火灾,容易出现“火烧连营”的局面。
2 文物古建筑的特点及常见隐患
2.1 耐火等级低
由于建造时间早,文物古建筑的建筑构件大多采用柏、松、杉、香樟等含油性的木质材料,以木结构为主要结构形式,其耐火等级按照建筑物耐火等级的分类,大多属于三、四级耐火等级。同时,不少文物古建筑内还存放有字画、天帐、飘带等其他易燃物品,而且不少文物古建筑在修复过程中木构件表面涂刷过油漆,火灾负荷高,一旦起火,易形成立体燃烧,火势迅猛,致使整个构架失去支撑能力,导致整个建筑物垮塌、烧毁。
2.2 无防火间距
大多数文物古建筑由于受建造时期建筑艺术等局限性的影响,建筑间相互毗邻,通廊相连,未设置防火间距或防火间距不足,形成连片的古建筑群,一旦发生火灾,如短时间内得不到有效控制的话,毗邻的建筑物很快就会大面积燃烧,容易火烧连营。近年来发生的几起影响较大的连片被烧毁的古村落、大村寨的火灾,正是由于建筑物防火间距不足而导致蔓延扩大。
2.3 无消防车通道
文物古建筑尤其是寺、庙、道观、陵墓等古建筑,大多建造在崇山峻岭、远离城镇的偏僻地区,交通不便,无满足现行消防车运行的消防通道。即便消防车能驶入到文物古建筑周围,因文物古建筑大多院墙高大,台阶层叠,门窄槛高,消防车无法驶入建筑内部,往往给火灾的扑救带来诸多不利的因素,延误火灾扑救的最佳战机。
2.4 消防设施缺失
由于文物古建筑建盖位置往往较为偏僻,因此大多数文物古建筑周边缺乏消防水源。建筑周边除设置满足日常生活用水的水池外,很少考虑到消防用水的需要,未设置消防水池;建筑内除配备一定数量的灭火器外,无其他的消防设施和器材。因此,文物古建筑一旦发生火灾,由于缺少基本的消防设施和装备,往往只能望“火”兴叹,易造成小火发展成大火,小灾酿成大灾的局面。
2.5 节令时节防控难
近年来,随着旅游行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更倾向于到远离城市喧嚣繁华依山而建的文物古建筑旅游区,在那放松身心,瞻仰人文,了解历史。特别是遇到节令时节或是旅游黄金周,到寺庙上香的游客和香客大量涌入,游客骤增与景区管理人员数量有限的矛盾凸显,火灾防控工作压力大,当遇到干燥炎热的夏秋季节或大风天气,若景区内管理人员忽视了对香火区及游客吸烟现象的管理,也容易引发文物古建筑火灾的发生。
3 文物古建筑的火灾成因
导致文物古建筑发生火灾的原因有很多,既有人为因素,又有自然因素,但人为因素造成的居多。文物古建筑的火灾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类:
3.1 生活用火用电不慎
这也是造成文物古建筑火灾得主要原因。用火方面主要表现为做饭、照明、取暖等用火过程中不慎引发火灾。用电方面主要表现为随意在文物古建筑的可燃构件上铺设电线且未采用金属管或 PVC 阻燃套管加以隔离保护,由于线路老化,绝缘破损引起火灾;电气设备使用时间过长,温度过高或者照明灯具的安装靠近可燃构建时,未采取隔热、散热等防火措施,因长时间使用、烘烤起火。
3.2 宗教用火不慎
民用佛教信徒进行烧香拜佛等宗教活动者甚众,而古建筑古寺庙是民间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宗教活动常见的用火形式主要有烧香化纸、燃点蜡烛、供龛上的植物油灯,喇嘛庙宇中的酥油供灯、灯节等大型用火活动。此外,还有定时的庙会,临时性的超度道场等宗教用火活动。这些都无形之中给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埋下了众多火灾隐患,需引起高度重视。
3.3 雷击起火
文物古建筑一般都是建在较高的台基之上,或人群聚集的地方,或崇山峻岭之上,建筑群屋体高大耸立,周围古木参天,接触点高,木质干燥,地处雷击多发区,极易引起雷电火灾。
1959 年 9 月 13 日,陕西省碑林博物馆(原文庙所在地)明代建筑大成殿因雷击起火,五间殿宇全部烧毁,展室内的玉器、石器、陶器、骨器等原始社会时期的文物 263 件及极其珍贵的猿人头骨化石等在火灾中烧毁。
3.4 其它原因
比如自然界引发的朽木遇氧燃烧、泥石流引火、地震致文物古建筑发生的火灾以及人为因素如小孩玩火、报复纵火、放火等原因引起的火灾。
4 文物古建筑的防火对策
4.1 深化思想认识,严格落实监管责任
文物古建筑主管部门要落实行业监管责任,将消防安全列入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督促指导文物建筑管理、使用单位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按照文物消防安全检查规程,对文物建筑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对文物保护工程施工现场加强消防安全监管。坚决杜绝因忽于日常管理,片面追求文物古建筑的开发,追求经济效益,忽视文物古建筑的保护现象的发生。同时,文化、住建、消防等相关部门要强化联动管理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加大消防监督检查力度,最大限度的减少文物古建筑的火灾隐患存量,真正使“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原则落到实处。
4.2 应用先进的消防安全技术,优化文物古建筑的防火性能
一是在保持文物古建筑原状的前提下对木结构或其他可燃构件涂刷透明的防火涂料进行阻燃处理。二是减少文物古建筑内天帐、飘带等织物及其他易燃物品的使用,减少建筑内火灾负荷。三是在不影响文物古建筑外部结构的前提下,安装合格的避雷装置,并定期进行测试维护,避免因雷击引发的火灾事故。四是严格用火、用电管理,原则上在文物古建筑内要最大限度的杜绝或减少照明灯具和其他电器设备的安装和使用。确需安装和使用的,电气线路的敷设必须采用铜芯绝缘导线,并用金属穿管或 PVC 阻燃套管敷设。
4.3 因地制宜,加强消防设施和多种形式消防力量建设
一是推动政府将文物古建筑的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车通道等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并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实施。二是结合文物古建筑的地理位置等实际情况,合理利用周边的天然水源,建造消防水池和消防水泵房,设置室外消火栓,并配置手抬机动泵、水带、水枪、灭火器消防设施和器材。同时,在连片的古建筑群、古村寨等地,特别是水源匮乏的地方,要鼓励村民在家中修建水池,并配置火钩,最大限度的减少火烧连营局面的发生。三是建立多种形式消防力量。文物古建筑管理、使用单位要明确专人负责消防安全或建立志愿消防队,有条件的建立专职消防队,同时依托当地乡镇、街道和村、居民委员会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组织,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4.4 加强宣传培训,提升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
政府部门要加强文物古建筑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不断提高群众保护古建筑消防安全的自觉性。同时,结合历史和地域文化特点,将消防知识融入当地民俗文化,因地制宜设置消防宣传栏、橱窗,利用各种载体开展提示性消防常识宣传。文物古建筑要张贴防火警示标识、标牌,旅游景区要向游客宣传防火安全须知。火灾多发季节、重大节假日和民俗活动期间,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消防宣传活动,并定期组织消防教育和灭火逃生体验,普及消防常识,不断提升群众自防自救能力。
参考文献 :
[1] 郭铁男 . 中国消防手册 [M]. 上海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2] 公安部 , 住房城乡建设部 , 国家文物局 . 关于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及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 [S],2014.
[3] 文化部 , 公安部 . 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 [S].1984.
【文物古建筑火灾原因及防火对策论文】相关文章:
防火灾稿件01-02
电大学员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原因及对策分析10-26
预防火灾标语02-17
消防火灾心得12-05
预防火灾标语08-07
预防火灾心得11-09
防火灾的宣传标语04-30
冬季防火灾宣传简报04-04
预防火灾简报范文11-17
防火灾建议书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