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时间:2022-10-07 15:39:16 教案 我要投稿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的空中楼阁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1

  [教学重点]

  赏析课文的情趣美,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组织学生讨论本文与《陋室铭》在内容艺术上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对个别段落的背诵情况。

  二、赏析课文的画面美

  宋代苏轼曾经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样,在这里,作者也用那美妙而自然的笔调,饱含深情的笔墨,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优美的画面。请同学们从文中找一幅画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描绘小屋的英姿,并用自己的话来描述画面。

  小结:作者以心爱的小屋为焦点,从各个角度描绘小屋,写出了小屋的神韵。小屋点缀了山,使山光水色平添异彩;树点缀了小屋,使小屋另添一种风韵,显得“含蓄有风度”。山与树是自然景观,屋是人文景观,人与自然不可分离。作者是诗人,是画家,更有哲学家的内蕴。

  三、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通过描述作家形象,把握文章的情、志

  1、“诗言志,文传情”,优美的散文总有一位抒情主人公形象。

  上节课,我们用笔墨画出了如梦似幻的“荷塘月色”,今天,请同学们张开想象的翅膀,设想一下生活在小屋中的作者的形象,可以用我们知道的文人为其画像。(要求动笔写出,时间5分钟)

  明确:

  ①是当代的“陶渊明”。陶渊明曾有诗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更有甚者,他设想了文人千古一梦的“桃花源”。他把田园生活描述得这般可亲,把劳作写得如此富有诗意,表现了向往大自然、寄情山水、回归田园的恬适之情。

  ②是当代的“王维”。王维在《山居秋冥》中写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中的“明月”“清泉”“竹”“莲”构成大自然清雅静美的画面,暗示诗人向往大自然、追求归隐的人生理想。

  ③是当代“李白”。李白有诗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在诗人笔下,明月、敬亭山有了灵性,与诗人相知、相亲,自然成为诗人的知己,使诗人精神上获得莫大的安慰。

  ④是当代“欧阳修”。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写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表现了他钟情山水的美好情怀。

  ⑤是当代的“周敦颐”。周敦颐在《爱莲说》一文中,借莲花表明自己高格脱俗的情怀。

  ⑥是当代的“朱自清”。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借写荷塘朦胧淡雅的月下之景,抒发心中淡淡的忧愁,物我相融,景人一体。

  ……

  总结:作者的形象是钟情于自然美景,向往淡泊宁静的境界。

  2、重点品读文中直抒胸臆的句子,品味作者的情、志。

  ①适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也就是古人所主的游目骋怀。

  ②空气在山上特别清新,清新的空气使我觉得呼吸的是香。

  ③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往返于快乐与幸福之间,哪儿还有不好走的路呢?我只觉得出外时身轻如飞,山路自动地后退;归来时带几分雀跃的心情,一跳一跳就跳过了那些山坡。我替山坡起了个名字,叫幸福的阶梯,山路被我唤做空中走廊。

  ④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

  ⑤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明确:

  ①表明作者生活在这个天地里是何等自由舒畅。

  ②“香”字不但说明因“清新的空气”而沁人肺腑,而且抒发了愉快的心情。

  ③“觉得”二字,是作者的'主观感受,表现作者的欢快心情,反映了对大自然的爱。

  ④表达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的愉快心情。

  ⑤自然风景如画,环境如此美好,足见小屋主人心情欢欣,对大自然发自内心的热爱。

  总结:“空中楼阁”既指作者心爱的小屋建于山上,犹如耸入云天的楼阁,又指理想中的远离尘嚣、恬静安宁的生活环境。文章寄托了作者热爱自由快乐的生活,向往独立人格的思想感情。再者,从作者对“远离尘嚣”生活的肯定、追求和讴歌中,隐约感觉到作者对都市生活的厌恶,对现代文明束缚人自由、隔离人与大自然交融的消极一面的批判。

  3、“空中楼阁”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

  说明:不拘一格,言之成理即可。

  四、讨论《陋室铭》和本文在内容与艺术上的异同,深刻理解本文的艺术表现手法

  我的空中楼阁 陋室铭

  相同点

  内容 写自己的居室

  写法 托物言志

  不同点

  体裁 抒情记叙散文 铭体(首尾议论,中间记叙)

  主题 现代人对自由生活、独立人格的向往 封建士大夫的清高思想、安贫乐道的精神

  内空 以周围环境为主 以室内生活为主

  方法 含而不露地批判 直接批判官场生活

  五、美读课文,重视意境,建构学生心中的“小屋”的意境美选七位同学读课文(1—3、4—8、9—11、12—13、14、15、16—18),其余同学点评。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2

  教学目标

  1.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体味课文流露出的对自由生活、独立人格向往的思想感情。

  2.掌握诵读的要领,学习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领会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

  3.品味文章清新、优美、生动的语言。

  教学重点

  1.品味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学习诵读的技巧。

  2.学习本文学习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和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领会"空中楼阁"的优美意境,理解作者寄予小屋的生活理想。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谁都可能会有这样的时刻,当我们凝视着月光下的树影,谛听着山林间的鸟鸣,我们的精神随之一振,抖掉了尘世的俗念,得到了心灵的升腾。那时,我们可能都会感到自己的富有。但是这道精神的门能为我们开启多久?如果我们心灵的河流里老是流淌着搀杂铜臭味的杂事与垃圾,我们又怎能守住这一份心灵的宁静?阿尔卑斯山下那句名言"慢慢走啊,欣赏",告诫着我们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要静下心来,放慢脚步,与自然对话,与自然拥抱。你能够感受这样的快乐和幸福吗?让我们随着优美的朗读一起走进李乐薇的空中楼阁吧。

  二、感知课文

  创设美好情境,进行配乐朗读。

  适当进行诵读的技巧指导。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掌握诵读和速读的基本要领,学会在朗读中适当运用停顿、重音、语速、句调的技巧准确地表现作品的内在含义和感情。具体的指导可参考"教学资料"附录的"朗读的基本要求"一文。

  三、分析写小屋的观察角度,理清文章脉络,学习文章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一)为了写小屋的美,作者选取了小屋周围的哪些景物呢?

  讨论明确:依次写了山、树、花园(含花)、云霞、空气、光线、山路、小屋的夜景。

  (二)作者在描写这些景物时,观察立足点先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讨论明确:一、立足于屋外看小屋(1~8自然段)。二、立足于屋内看世界(9~18自然段)。

  (三)全文一共几个部分?

  讨论明确:两个部分:(1)立足于小屋之外,看小屋和周围环境的关系;(2)立足于小屋,看周围环境和小屋的关系。

  (四)试画出本文两个部分的结构图。

  提示:把不同立足点所写景物列出即可,对学生要求不宜太高。

  (五)归纳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定景换点和定点换景

  (六)请学生运用这个方法口头练习:多角度描述校园。

  全文结构图参考下图

  四、结合"空中楼阁"的含义,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体会文章的主旨。

  (一)题中"我的空中楼阁"指什么?

  讨论明确:指山上的小屋

  (二)成语中"空中楼阁"什么意思?

  讨论明确:空中楼阁:多比喻幻想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

  (三)那么美丽的空中楼阁是"现实的"还是"虚拟的"?

  1.小屋及周围环境与尘世有什么不同?

  讨论明确:独立、宁静、优美,让人心情舒畅,感到自由、幸福。

  2.写小屋在山上有什么意图?

  讨论明确:小屋脱离尘世,独立、自由,表现作者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和对独立人格的向往。

  3.作者与小屋外在环境之间关系怎样?作者为什么能把景物写得那么美丽动人?

  讨论明确:作者与小屋外在环境之间是融为一体的,写外在景物,实际上写内心愿望,绿树,鲜花等都带上了作者情趣和志向的色彩,正因为作者对这些美景深爱情笃,才写得如此动人,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4.文中对小屋作了怎样的描写,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怀?哪些地方间接暗示了作者对他所生活的环境的态度?

  讨论明确:文中流露出作者向往"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作者强调"小屋"的"独立"、"安静",强调"这座空中楼阁…可以省去许多室内设计和其他装饰"、不必养鸟、无须挂画等,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也暗示了他对自己所生活的社会里畸形发展的物质文明,及喧嚣浑浊的社会环境是有所不满的。

  5.学生在刚才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空中楼阁"的含义。

  讨论明确:有关"空中楼阁"的含义是双重的:①指山上的空中小屋;②喻指作者美好生活理想的心灵追求:自由、安静、独立的生活。

  (四)借小屋写情怀,本文运用的是什么手法?

  讨论明确:托物言志的手法。托物言志是散文常用的手法,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明月丽日、白云彩霞、瑞雪苍松等等往往承载着作者的无限情思和理想,鉴赏时不能拘泥于景物本身,而要通过景物的特点,领悟作者寄托的深意,由表象到思想,由有限到无穷,由具体到空灵,由物态到人情,这样才能真正品散文之美。

  (五)小结

  在全文对小屋的描写中,字里行间我们不难感受到作者的生活理想和人生追求。因为小屋处在大自然的美好环境中,在这样的环境中,人是自由的、幸福的。热爱小屋,就是热爱自由独立的、美好的生活。作者对这种远离喧嚣的、恬静安宁的生活的向往,实际上隐含了对现代文明的批判。对自由生活,独立人格的向往,是本文写作的根本意旨。但作者没有明写,而是贯穿于全文对小屋与环境的描写、赞美中。作者写外在景物,实际上是写自身精神,山、树、屋、花、山坡等景物无不带上了作者志向、情趣的主观色彩,虽不明言情志,却处处写情志。这就是本文"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六)师生共同回顾:运用托物言志手法所写的诗文还有哪些。

  (七)请学生自己选择某事物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说一段话。

  五、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一)诗化的语言

  (学生找出并体会其表达的效果)

  1.对称的`句式,轻快的节奏

  本文在写景时多用对称句式,读来节奏感很强,富有韵律美。如"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等等。

  2.奇妙的修辞

  比喻新奇,有朝气与活力。

  如:a."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非常独特、自然,而且富有美的韵致,不仅点染了小屋的醒目、清新、玲珑,而且两处配合自然、融合,浑然天成,令人浮想联翩,美味无穷。

  b."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新奇,传神,细腻地描绘了静态之物的动态感,从而产生极好的艺术效果。

  c.排比、比喻结合

  如"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以动写静,美景连动,令人浮想联翩,使景物有了活力,有了灵气。

  (二)画的笔法

  1.工笔细描

  如关于小屋傍晚到早晨光线的变化,像一幅幅美妙的图画,让人感受真切而留恋不已。

  2.写意渲染

  如远观小屋,全是写意画法,求神似。

  (三)动静的糅合

  动静景物的组合艺术往往会产生奇妙的表现效果,互相映衬,相得益彰是糅合的艺术要求,文章正是把盎然生机糅进静态景物之中的。如"首先看到的是小屋前面的树,那些树把小屋遮掩了,…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这一节,动静糅合,产生了意料不到的美感。

  六、拓展讨论

  1.作者所持的生活态度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适宜吗?

  2.现代人,尤其是现代职业人该怎样在喧嚣浮躁的环境中寻求心灵的宁静平和?

  七、作业

  1.运用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和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一段景物。

  2.熟读全文,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3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文别具一格的托物言志的写法。

  (二)学习本文语言清新、优美,描绘景物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特点。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本文状物写景的特点是什么?

  分析:把“小屋”和周围环境对比,作多角度、多侧面的描写,是本文状物写景的特点。文章大体可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从开头至“轻灵而自由”,是立足于小屋之外,看小屋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后一部分则是立足于小屋,看周围环境和小屋的关系。前一部分有三层:第一层(开头至“一点情调”),写小屋和山的关系,小屋“点破了山的寂寞”,给山川美景增添了“一点生气,一点情调”。这是立足山外,是远观,看全景。第二层(“小屋点缀了山”至“含蓄而有风度”),写小屋和树的关系,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使小屋更显得“含蓄而有风度”。这是立足山上,是近看,看局部。第三层(“换个角度”至“轻灵而自由”),继续写小屋和树的关系,立足点移到远远的山下,仰望远观,“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仿佛“凌空而起”,更加“姿态翩然”了。后一部分有四层:第一层(“小屋之小”至“叫它云或霞”),写小屋的花园和山上的云霞。花园极小,“领土”有限,可是小屋的“领空”却是无限的;花园里繁花绚烂,天上的云霞也如花一样绚烂。第二层(“空气在山上特别清新”至“也富于浪漫的文学性”),写小屋的空气和光线。因为在山上,空气特别清新,而光线则富于变化,富于“浪漫的文学性”。第二层(“山的环境是独立的,安静的”至“唤做空中走廊”),写小屋和外界的`相通。小屋在高高的山坡上,只有一条山路和外界交通,环境是“独立的、安静的”。第四层(“我把一切应用的东西当做艺术”至结尾),写夜晚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缥缈若“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点明了题意。

  文章前一部分重在自然景物的真实描写,尽管有丰富的联想,想象,但写的是确确实实的山、树、房屋的形势、情姿。后一部分则重在人对自然景物的感受:明明是极小的“袖珍型”花园,有限的围墙,“我”却因有无限的“领空”可供“游目骋怀”而陶醉;明明是小屋在“山的环抱中”,晨暮昏晓光线变化,“我”则以为“如在花蕊中一般”,那“花蕊”会“绽开”,也会“收拢”;明明是“高高的山坡”,崎岖的“山路”,“我”却叫它“幸福的阶梯”,“空中走廊”;夜幕深垂,小屋仍是小屋,“我”却觉得它仿佛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文章就这样由实入虚,将现实的自然景观,融进迷离朦胧的诗一般的意境,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二)怎样理解本文的题目?

  分析:文章题为《我的空中楼阁》,一语双关:既指“我”家居的“小屋”建于山上,在烟雾迷朦中,犹如耸入天际的楼阁,又指幻景中的“空中楼阁”,理想中“独立’、“安静”的生活环境。从全文看,这小屋应是虚构的。作者特意让小屋踞于“高高的山坡”上,强调“山路和山坡不便行车”,暗含远离。“人境”,“不闻车马喧”之意;文章的最后,作者又特意强调,“这座空中楼阁占了地利之便,可以省去许多室内设计和其他装饰”,不必养鸟,无须挂画——总之,不要人为的“文明”,只要“自然”,表明了作者对超然物外的“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

  (三)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分析:笔调清新,语言优美,是本文的艺术特色。全文多用短句,节奏舒徐流畅,形成幽雅恬淡的基调;适当地运用文言词汇、文言句式,如“山如眉黛”“凌空而起”“足以举目千里”等,使语言更显得隽逸潇洒;恰当地运用一些富有独创性的词汇,如“领土”、“领空”、“空中走廊”等,为文章注进了清新的气息;而多种修辞手法的使用,如比喻、拟人、排比等,更为文章增添了绚丽的色彩。对比手法的运用,比如“高大”和“小巧”、“有限”和“无限”等等,则使文章的意境更加深邃,给人以哲理的启迪。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指导学生自读课文,扫除字障碍,掌握以下词语。

  1.注音。

  黛d4i

  缀zhu@

  翩pi1n

  憩q@

  阡qi1n

  陌m^

  谧m@

  蕊ru!

  绽zh4n

  缥pi1o

  缈mi3o

  骋ch7ng

  2.解释。

  玲珑:(东西)精巧细致。也指人灵活敏捷。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灵动:飘逸,传神。

  逊(于花):差;比不上;不及。

  挺拔:直立而高耸。也指坚强有力。

  婀娜:(姿态)柔软而美好。

  翩然:形容动作轻快的样子。

  憩:休息。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教案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游目骋怀:随意观览瞻望并敞开胸怀。游目,指目光由近及远,随意观览瞻望;骋,本指马在奔跑,引申为放开,尽量展开。

  宁谧:安宁,平静。

  疏落:稀疏零落。

  虚无:有而若无,实而若虚。

  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也写作飘渺。

  盈(耳):充满。

  空中楼阁:空中所见的楼台观阁。本指海市蜃楼,比喻脱离实际的理论或虚构的事物。

  3.辨音。

  4.辨形。

  5.辨义。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4

  教学目标

  1、鉴赏本文诗化语言,理清文章结构,体会作者独特的感受。

  2、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领悟如诗如画的意境。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独立自由的情感和品质。

  教学重点

  通过诗化语言的赏析和结构的疏通鉴赏意境之美。

  教学重点

  托物言志手法的理解。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散文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诗情画意,即具有诗一般的语言,画一般的意境,还有深蕴的人生哲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李乐薇先生写的《我的空中楼阁》就是一篇融诗情、画意和哲理为一炉的绝妙好文。

  二、感知课文

  1、创设美好情境,进行配乐朗读。

  2、分析写小屋的观察角度,理清文章脉络,感知课文。

  观察角度:远望一近观一远眺一仰视一俯瞰。

  理清“文脉:

  开头描写小屋“立于山脊的一个柔和的角度上”容易让人产生凌空之感;其次“近看改为过观”,树遮掩了小屋,只看到建筑的线条、屋檐、窗等,很有凌空而起之势;再次,它有无限大的“领空”作“开放性院子”,而山路则被叫做“空中走廊”;最后点明,夜景中的小屋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抓住文章的脉络,文章的基本内容就迎刃而解。

  3、本文表现技巧方面的独到之处

  (1)诗化的语言(学生找出并体会其表达的效果)

  ①对称的句式,轻快的节奏

  本文在写景时多用对称句式,读来节奏感很强,富有韵律美。如“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等等。

  ②奇妙的修辞

  比喻新奇,有朝气与活力。

  如:a、“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非常独特、自然,而且富有美的韵致,不仅点染了小屋的醒目、清新、玲珑,而且两处配合自然、融合,浑然天成,令人浮想联翩,美味无穷。

  b“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新奇,传神,细腻地描绘了静态之物的动态感,从而产生极好的艺术效果。

  排比、比喻结合

  如“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以动写静,美景连动,令人浮想联翩,使景物有了活力,有了灵气。

  (2)画的笔法

  ①工笔细描

  如关于小屋傍晚到早晨光线的变化,像一幅幅美妙的图画,让人感受真切而留恋不已。

  ②写意渲染

  如远观小屋,全是写意画法,求神似。

  (3)动静的糅合

  动静景物的组合艺术往往会产生奇妙的表现效果,互相映衬,相得益彰是糅合的艺术要求,文章正是把盎然生机糅进静态景物之中的。如“首先看到的是小屋前面的树,那些树把小屋遮掩了,……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这一节,动静糅合,产生了意料不到的美感。

  三、总结、扩展

  鉴赏一些语言优美的散文,重在体味语言,这是把握意境的一把钥匙。本文语言优美,通过对语言的'具体分析,使学生感知作者的美好的情怀。课后再找一些美文来体会。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中优美的语段。

  2、完成课后练习二。

  五、板书设计

  14我的空中楼阁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分析

  1、引导学生找出能体现作者生活情况的语句,理解其含义。

  如:写自己小花园时说“开放性的院子”、“有形的围墙”侧重表现“无形的围墙”,目的是说小屋环境“适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在这种环境里生活是何等心情舒畅,自由自在。描写破晓和入暮美景时,可以看出作者在观察过程中有难以言传的享受,作者还点到,小屋是“快乐的起点”和“幸福的终点”,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小屋的喜爱之情。

  2、引导学生讨论

  (1)文章反复写山、树和屋,原因是什么?

  明确:山、树、屋融为一体,不可分割,前两者是自然景观,后者则是人文景观,人与自然不可分离,表明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2)文章写“无形的围墙”和破晓、入暮时光线的变化,有什么深意?

  明确:大自然的美是无与伦比的,人生活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是自由而幸福的。

  (3)托物言志的手法

  ①小屋及周围环境与尘世有什么不同?

  明确:宁静、优美,让人心情舒畅,感到自由、幸福。

  ②写小屋在山上有什么意图?

  明确:小屋脱离尘世,自由,表现作者对自由和生活的热爱和对独立人格的向任。

  ③作者与小屋外在环境之间关系怎样?作者为什么把景物写得那么美丽动人?

  明确:作者与小屋外在环境之间是融为一体的,写外在景物,实际上写内心愿望,绿树,鲜花等都带上了作者情趣和志向的色彩,正因为作者对这些美景深爱情笃,才写得如此动人,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4)有关“空中楼阁”的含义

  含义是双重的:①指山上的空中小屋;②喻指作者美好生活理想的心灵追求:自由。安静、独立的生活。

  (5)疑点讨论

  小屋究竟是真是虚?

  此处自由交流,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没有标准答案。

  二、总结、扩展

  托物言志是散文常用的手法,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明月丽日、白云彩霞、瑞雪苍松等等往往承载着作者的无限情思和理想,鉴赏时不能拘泥于景物本身,而要通过景物的特点,领悟作者寄托的深意,由表象到思想,由有限到无穷,由具体到空灵,由物态到人情,这样才能真正品散文之美。

  三、布置作业

  学习本文写法,写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题目自拟。

  四、板书设计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相关文章: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05-27

《我的空中楼阁 》教案02-26

《我的空中楼阁》 教案最新06-27

《我选我》教案03-29

《我选我》的教案04-02

中班教案我能保护我自己教案02-01

《我喜欢我》教案10-09

我快乐我难受的教案10-08

《我的母亲》的教案03-06

《我与地坛》教案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