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我的母亲》的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的母亲》的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的母亲》的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了解胡适的相关知识,学会全面客观地评价作者。
⑵了解自转类文章的一般特点。
⑶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能说出文章写了几件事来刻画母亲,能归纳出母亲的性格特点。
⑷能够品味具体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⑴学生预习;教师重点点拨并讲解课文中的关键内容。
⑵提问讨论法、讲解法。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并归纳出作者母亲的性格特点。
2、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能够揣摩具体语句中所包含的感情。
【教学模式或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面加粗字注音:
文绉绉(zhōu)庶祖母(shù)吹笙(shěng)绰号(chùo)眼翳(yì)舔去(tiǎn)摹画(mó)侮辱(wǔ)2、解释下列词语:
责罚:处罚。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质问:责问。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仁慈:仁爱慈善。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二、导人
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作者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读读这些文字,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也许对你会有许多启迪。
作者简介: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提示及要求:
1、抓住关键句、段。
2、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3、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
4、理清文章结构。
明确:文章开头主要忆述了作者九岁之前的若干生活片断。接下来作者采用情随事现的记叙方法,详略得当地回忆母亲对“我”的教诲目的、方法和态度。再接下来写母亲和家人相处的情况。
四、学习课文内容
1、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者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中起来加以讨论。
2、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交流:
提问: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明确:“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提问:为什么说她又是“严父”?
明确:插入胡适家庭背景资料介绍(教师可让学生从收集来的有关胡适生平材料来交流介绍)。
提问: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明确: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
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B、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受了两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E、听了王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五、探究活动
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法,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求统一答案,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畅所欲言。
六、小结
这是一首质朴动人的对母亲的赞歌,作者怀着深深的敬意和爱戴,记下了自己的母亲这可亲可敬的美好形象,唱出了一支深情的颂歌,“爱”的感情贯穿全文。
七、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听写词语管束责罚气量广漠质问宽恕文绉绉
二、朗读下面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加粗词语的含义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2、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细细体会品味语句中暗含的语意,以学生的理解为主,教师作必要的点拨,提示。)
三、体会文章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学生朗读课文,交流心得。
明确:
文章在平淡的语言下,多了一份感情。这份宽广、持久的母子之爱,通过淡似白描的勾勒,显示出那样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本文之所以能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当然不是凭借什么宏伟的结构和华丽的文字。而是仗凭它的平实。
平实的语言,朴素明净,把母亲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催我去上早学”。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中国,女性的地位极低。更何况胡适之母是一个封建大家庭的主妇,她身为寡妇又兼后母,除了巴望亲生儿子“踏上”他“老子”的脚步外,还企盼什么?所以“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对于非己所生的儿子、媳妇,母亲则“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母亲忍辱负重的痛苦形象.只通过这平淡的叙述,便跃然纸上,并在读者心中碰出同情的音响。没有华丽词藻的堆砌。对母之爱倒显得深沉而质朴。
其实,平实的风格来源于作者的真情实感。因此任何虚情假义、矫揉造作都不会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通读全篇,我们能够感到胡适对母亲的.深深爱意。胡适作为书香门第的后代,在幼年时期接受的便是论述传统儒家忠孝仁爱的伦理教育,以后又从朱子(小学)中,学会了“勤谨合缓”,因而对于母亲的不易,便理解得更深,更切,所以说出了家乡“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便是我的慈母。”当然,对于自己的母亲,也就爱得更深。“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爱母之情,敬母之意,透过字里行间,强烈涌现出来。感情之真、之纯,动人心弦。
四、比较欣赏
在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中,写“我的母亲”之作甚多,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欣赏,写成读书随感一篇。
推荐篇目:
老舍《我的母亲》。
邹韬奋《我的母亲》。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赵丽宏《母亲和书》。
五、欣赏“诗中的母爱”
如: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又如:歌曲《妈妈的吻》(付林)、《烛光里的妈妈。等,通过欣赏歌曲,来感染教育学生珍惜母爱,学会孝敬母亲。
六、小结
本文是著名学者胡适自传──《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学习这篇课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的同时。能够从中了解和感悟自传的语体特点。这篇文章的语体特点主要是质朴自然,平实中含有真挚的情感,既表现了自传的语体特点,又体现了作者的人格特征。
七、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我的母亲》的教案2
一、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因此,我们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教师应帮助学生寻找并打开进入作者心灵的精神通道,让学生通过文本与作者交流感情或碰撞思想,并在阅读实践中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和情感的培养。
任何文本或话语都是由一定言语材料组合而成的,它外显为一定的语言文字形式,内含着一定的思想和情感。语文课的味道在于"细读品味",在咬文嚼字的过程中触摸作者的内心世界,在反复涵咏的过程中碰撞情感的火花。
二、文本解读:
《我的母亲》节选自《胡适自传》中"九年的家乡教育"部分,文章重点不是写母亲的形象而是写母亲对胡适的训导和影响,表达胡适对母亲真挚而深沉的感激之情。文章语言质朴无华而又饱含深情,读来让人感动不已。
三、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干深入理解文章主旨,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引导学生从作者质朴的文字中品读出母亲对作者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对母亲深沉的感激之情。通过此文的学习,培养学生体味母亲、学会理解、懂得感恩的情感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文章重点写了母亲对胡适的言教和身教,整堂课立足这一点,开展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抓住关键段、句、词来感受和体会母亲对胡适的教育和影响。因为母亲这种的教子方法与现代社会有很大的不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困难,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验胡适的`心理,从而理解母亲的这种独特的教育。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作者照片、简介。
学生谈对胡适的印象、感觉。
教师引出课文:许多名人、伟人的背后都站着一位伟大的母亲。
(二)与作者对话。
作者最想对母亲表达的是什么感情?找到直接抒发作者对母亲感激之情的段落(4、13两段)并朗读,细细品读关键词句,如:第4段中的"恩"和第13段中的"极大极深的影响"、"如果…"、"都"等词句,从中感受胡适对母亲真挚而深沉的感情,并理解文章主旨:感激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和极大极深的影响。
(二)与文本对话。
从4、13两段中的"训练"和"影响"分别引导学生阅读文章两部分内容:5-7段、8-12段。
1、母亲对胡适的"做人的训练"有许多独特之处,对此你如何看待?
在这一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可能会生发出一些独特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感受,可能会谈到"我能够理解胡适母亲教子方法,我从中感受到母亲对胡适的期望和慈爱";也可能谈到"如果我母亲也这样教育我,我一定受不了,胡适怎么会忍受得了呢";还可能谈到"母亲每天唠叨,我会嫌她烦,不理她"等等,一些因为学生不同生活经验而产生的个性理解和感受。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探寻胡适的心理,在讨论和品读关键词句中感受母亲对胡适的教之严中深藏着爱之慈,深藏着母亲对胡适的期望,教案《浙江省优质课《我的母亲》教学设计+点评+反思》。也正因为母亲这种独特的"做人训练",使胡适一步步朝着"完全的人"发展。
2、母亲对待他人和对待胡适的态度是不同的,胡适当时的心理是怎样的?
由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的细微处,找到母亲与其他人相处时胡适的所见、所感:母亲如何对待我的败子大哥,如何对待我的两个极难相处的嫂子,又是如何面对浪人五叔。在对关键词句的品读中感受母亲的宽容、仁慈、温和的性格;同时学生也找到体现胡适当时的心理的句子,如第8段中"这样的过年,我过了六七次"、第9段中"我渐渐明白…"、第10段中"我总听见前堂…我开了房门…"从中深入体会胡适当时的心理,感受母亲对胡适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
3、引入材料:梁实秋谈胡适、彭红《好人胡适》,具体感受母亲对胡适极大极深的影响。
引入材料:胡适的《奔丧到家》和《先母行述》中的语句。进一步感受胡适对母亲真挚而深沉的情感。
(四)朗读最后一段结束本节课。
设计创意:
1、直入主题:课堂一开始,学生在问题"胡适对母亲最想表达的感情是什么?"的引领下进入作者心灵,直接触摸作者的内心世界,并在品读词句中深化自己的感受、深刻领会文章主旨。
2、促进生成:在"与文本对话"环节中,问题:母亲对胡适的"做人的训练"有许多独特之处,对此你如何看待?这一教学问题的设计,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为学生创设与文本对话的平台,促进课堂的生成。
3、文本细读:本设计重视引导学生从文本的细微处品读文章,在咬文嚼字、反复涵咏的过程中交流感情、碰撞思想,进而提升阅读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我的母亲》的教案3
本节课的教学手段以多媒体为主,多媒体制作讲究实效,不摆花架子,不代替学生的阅读,不限制学生的思维,不束缚学生的想象,在讲授这节课前,我和同学科的老师对这一课进行了集体备课,达成了共识,课堂采用“先学后教”的方式,课上注重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展开思维,去体会、理解、感悟、反思,在阅读方法上加以引导,设计了粗读、细读、精读、联读的阅读活动。旨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不是由教师包办。
课堂教学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需要我们为师者切实思考,比如,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上课前能主动认真地阅读课文,从而减少课堂上阅读的时间,效果会更好,我想以后的工作中,真的应该在提高课堂效率上下功夫。
范例六
这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文章,此文比较通俗易懂,文笔细腻。通过老舍和母亲之间的故事,塑造了母亲的人物形象以及这样一位母亲对老舍的影响,再有就是老舍对母亲情感的抒发。全文以晴为出发点,比较能落实好学生的'情感价值观。
整节课我主要以学生的读为主,通过对文中细腻文字的品读去理解课文,感受文中所蕴涵的情感,抒发自己的情感。尤其是一句“失了慈母便像花瓶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香有色,却失了跟。”不仅打动了我,也打动了孩子们。他们从文中相关语句的品读中,不仅领会到了老舍母亲的品行,也感受到了老舍对母亲深深的怀念!这些情感也调动了孩子们对自己的母亲深深的理解和感恩。
带着这种情感,我留下了作业,请你观察妈妈的一言一行,感受妈妈对你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并把你自己的感受记录到日记本中。学生们在观察和书写中,不仅体会到了母亲的伟大,也提升了对浓浓亲情地珍视。
我的母亲教案课后反思范例七
跟历史上许许多多具有传统美德的优秀母亲一样,母亲具备了许多优秀品质:勤劳朴实、宽容忍让、爱清洁、守秩序、热情好客、坚韧刚强、感情细腻、深爱子女。一名优秀的母亲造就了成功的孩子,母亲虽然没文化,物质上贫穷,母亲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言传身教教给我做人处世的道理。为了孩子,母亲可以付出自己的一切。
家庭的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可是现在的家庭离婚率居高不下,给不了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加上教育的方法不当,孩子成了婚姻的牺牲品。对照我的班级,父母离婚的很多。其实,父母离婚也没什么,关键是看孩子有没有得到关爱。一个在爱的灌溉下的孩子才会健康茁长成长,一个很少得到关爱的孩子会孤独无助,甚至走上歧途。作为一名老师,去深层发掘学生犯错的深层原因,及时给予帮助和关爱,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才是明智之举。
我的母亲教案课后反思范例八
我认为本次课的成功之处:第一 利用视频阎维文的《母亲》这首歌渲染了课堂气氛,为学生回忆往事以及体会母爱奠定了感情基调。使得大部分学生都很动情,有的说出自己误解父母的往事,有的说出自己埋藏心底最深处对母亲的爱意。……
第二 通过让同学们自己找出12段中的细节描写的句子并感受其表现的母爱这一环节,可以训练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及学会通过语言、行动、神态来表达爱,感受爱的能力。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的表现自己。第三 分组学习有力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质量。每组同学学习成绩不同。这样,通过同组讨论问题,优等生能带动后进生,增强后进生的自信心,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
第四 课前3分钟,能够训练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课堂中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今后自己应该多努力,在教学上多钻研,并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多请教,多学习,让自己能够更好更快地成长,希望各位领导和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我的母亲》的教案4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诗歌所蕴含的主题,体会诗歌热烈真挚的情感。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及驾驭想象的能力。
3、明确这首诗歌的现实意义和当代意义。
说明:
这首诗歌的篇幅较长,在教学中进行细枝末节的分析是不现实的,因此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合理取舍。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并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是最基本的。同时由于诗人在创作中体现了浪漫主义的风格,显示了丰富的想象力,学生可以从诗歌采用的统一的意象上来理解诗人驾驭想象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站在五四运动和今天这两个不同的时间点上理解诗歌强大的生命力,体会本诗对中国新诗艺术的贡献,充实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能够分析诗歌的丰富意象,从而理解作者的想象力及驾驭想象的能力。
2、难点:正确理解时代背景和本诗主题的关系。
说明:
在诗人的笔下,人与地球的关系成为孩子与母亲的关系,这是诗人在抒发感情的同时,也创造了一个五彩斑斓的想象的艺术境界。因而通过诗歌中既多样又统一的意象的分析来理解诗人的想象力就显得尤其重要。此外,这首诗歌的产生并不是诗人单纯的个人理想,而是社会理想的体现,这和当时的社会现实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让学生理解五四运动的民主平等思想在诗歌中的体现是一个难题,并且教师还应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今天的视角来阅读诗歌,使优秀诗歌的生命力得以延续。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教师提问:你曾经读过关于母亲的诗歌吗?然后引入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再导入本课的学习。快速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思考学过的关于母亲的诗歌,同时学生可以互相补充。温故而知新,快速熟悉诗歌写作的对象。
朗读品味教师示范朗读。学生熟悉诗歌,进入诗境。同时在倾听教师的朗读过程中体会诗歌的真挚情感。激起学生朗读诗歌的兴趣,同时为正确理解诗歌作好铺垫。
重点把握
教师有效组织课堂教学。
1、诗人将我和地球的关系想象成谁和谁的关系?
2、地球母亲和自我的关系在诗歌丰富的意象中却变得单纯统一,为什么?学生在诗歌中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另外通过学生的讨论,学生可以明确多样的意象却有一个形象的核心,这使母亲和自我的关系变得单纯,这是诗人驾驭想象的能力的体现。
学生充分体会诗歌想象的艺术境界。
难点讨论
1、诗人强调人是地球之子,是大自然之子,通过这种关系的.描绘,他最终要在诗歌中表达什么主题?
2、这样的主题和五四运动的思想有何关系?
3、如果从今天的角度解读这首诗歌,我们还可以把它理解成什么主题?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各抒己见等形式逐渐使各问题迎刃而解。提高学生探究的能力,并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以及多角度考虑问题的广度。
作业布置课后阅读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进行比较,体会三首诗歌的不同主题。拓宽阅读面,提高鉴赏能力。
思路点拨
在进行本课的教学时,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比较自由。教师既可以引导学生从现代诗歌的艺术特点进行赏析评价;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体会郭沫若的诗歌特色;同时与艾青、舒婷的诗歌进行比较教学,理解在这些诗歌中母亲的不同含义、诗歌的不同主题也是一种比较可取的方法。
练习举隅
1、诗人将地球称为“我的母亲”有什么深刻含义?
2、郭沫若的诗歌在情感抒发上有何特点,在语言运用上又有哪些特色?
3、对这首诗歌写一段鉴赏性的评论。字数300字左右。
《我的母亲》的教案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按照一定顺序选择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2.体会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特点和作用。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理清本文讲述了母亲的哪些事迹。
2、体会本文质朴的语言,理解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母亲勤劳俭朴、艰苦奋斗、认识大体、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了解母亲形象的特征。知道人物具有得到优秀品质和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突出人物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手法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当我们呱呱坠地时,我们享受到的'人间第一爱就是母爱。生活在妈妈苦心为我们营造的绿荫下,我们倍感幸福和温馨。母爱是人世间最普遍而又最广博的一种爱。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给我们留下了表现“母爱”的诗篇,又有多少歌唱家用歌声传唱母爱的崇高,不论是凡夫俗子,还是名家伟人,从拥有生命的那一刻起,都会拥有那份浓浓的母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赞颂母亲的散文。
【幻灯片3】《回忆我的母亲》
【幻灯片4】学习目标
检测字词:【幻灯片5】
一、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佃农(diàn)祖籍(jí)勉强(qiǎng)迁徙(xǐ)慰勉(wèimiǎn)溺死(nì)衙门(yá)私塾(sīshú)调料(tiáo)血溅(jiàn)瞒着(mánzhe)
二、解释下列词语【幻灯片6】
不辍劳作:不停地劳动(耕作)。
任劳任怨:一切劳苦和怨言都能经受。任,担当、承受。
宽厚仁慈: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为富不仁:有钱而心狠,残酷剥削穷人,压迫穷人。
节衣缩食:尽量节省。节,减省;缩,缩减。
支撑门户:勉强维持家庭。
东挪西借:文中指到处向人家借钱。
聊叙:叙谈叙谈。聊,姑且、略;叙,谈,姑且谈谈。
回忆录知识介绍【幻灯片7】
回忆录主要属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评论。
整体感知【幻灯片8】
一、阅读课文,体会文中母亲的事迹和品德,用“母亲是”的句式谈自己的感受。
提示:抓住文中表现母亲优秀品质的句子。
归纳:【幻灯片9】
母亲是勤劳一生的人
母亲是一位有很多事情值得我永远回忆的人
母亲是个爱劳动的平凡的人
母亲是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的人
母亲是整日劳碌着的人
母亲是聪明能干的人
母亲是能将地主富豪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的人
母亲是每天天还没亮就第一个起身的人
母亲是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的人
母亲是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的人
母亲是同情贫苦人的人
母亲是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人
母亲是对穷苦农民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反感的人
母亲是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的人
母亲是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成功的人母亲是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的人……
二、文章可分几个部分?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大意。【幻灯片10】
第一部分(第1段)抒发悲痛感情,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2--15段) 详略得当地记叙了母亲勤劳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第三部分(第16、17段)写作者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和表达自己的决心。
《我的母亲》的教案6
学习目标:
1. 了解有关胡适的文学常识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 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3. 学会珍惜母爱,学会回报母爱。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文意,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提炼母亲的品性和特点。
难点: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教学方法:自主思考、概括,合作探究,难处教师引导。
教具:多媒体
课型:讲读课。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 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文绉绉(zhoū) 绰号(chuò) 庶祖母(sh)
吹笙(shēng) 摹画(mó) 眼翳(yì)
舔去(ti?n) 侮辱(w?)
2、 给出释义,让学生说出课文中相对应的词语。
二、导人
母爱如水,母亲是源,无论你奔腾到哪里,身上流淌的,依然有不尽的源头之水。 同学们,你们长这么大每天都和母亲生活在一起,现在请你们回忆母亲给你深刻影响的一个片断。
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她教给我们的东西可以让我们享用一生,我们应该感激她。我国的大作家,大学者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了解他的母亲是一位怎样伟大的母亲,作者对母亲感情怎样。
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提倡文学改革, 是中国白话文的倡导者、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 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曾荣获三十五项美国博士桂冠。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一)、默读提示及要求:
1.抓住关键句、段。
2.注意字词,读准字音。
3.读完后,用一句话概括出母亲在我眼中的形象。
4.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
明确:
文章开头主要忆述了作者九岁之前的若干生活片断。二是作者详略得当地回忆母亲的几件事。三写我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二)、理解、研讨课文
1、本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
明确: 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
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B.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我的母亲》的教案7
教学目标:
一、真挚、深沉的母爱。
二、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写人物。
三、在记叙中穿插必要的议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法国大作家说: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是出现在当我们怀念到母亲的时候。我国著名的亲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邹韬奋,他的情感世界十分丰富。十三岁时慈母长逝,当他挥洒如椽之笔发宏遒之论时,也会怀念到母亲的美丽,丰富的情感,能干的才具,可爱的性格。他饱蘸情感,挥笔写下了《我的母亲》,再现母亲那慈爱的动人形象。
二、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课文:
1、理解识记字词。
2、结合课后第一题,课文写了母亲的几个生活片段,来表现母亲的爱子情深。
(二)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点引读回忆母亲的四个片段。
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
人影憧憧()
睡眼惺忪()
蹑手蹑脚()
娓娓动听()
万籁俱寂()
2、对第一个片段元宵夜的巡阅,重在诵读欣赏,体会母亲对幼儿的呵护和爱意。表现母亲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
对第二个片段涌流的泪珠,重在体会母亲的同情心和循循善诱的良师素质。
对第三个片段丰富的心灵世界,通过精读这一片段,重在理解母亲期待严训而又心疼儿子的矛盾心态,引导学生懂得写人之心态,要善于写出心灵中复杂矛盾的一面。
对第四个片段劳碌的身影,重在体会母亲的勤劳和才干以及我的歉疚和激动之情。
(三)、体会语言细腻、真挚、深沉的特点。
本文的句式一般较长,多用修饰,注重描摹,强腻刻画。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最能表现这些特点的句子,并作出分析。
如我自己咆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母亲前用坐在旁边缝纫着的限定,哭着前用唏唏嘘的'泪如泉涌修饰,声音前用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修饰,绘声绘色,描写细腻,结构严密。这句话如果改成短句,似乎可说成: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母亲也哭着,她坐在旁边,唏唏嘘嘘嘘,泪如泉涌声音呜呜咽咽,断断续续,时时勉强说着打得好。意思虽没有增多或减少,但似不能表明唏唏嘘嘘,泪如泉涌与哭着等的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描写的细腻程度上似有了
一定的差别。
细腻描写的语言中有着真挚、深沉的感情。例如:说起我的母亲,我只知道她是浙江海宁查氏至今不知道她有什么名字!这句话所揭示的内容,这句话所流露的感情,则是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女性依附于男子,几乎无独立身份可言这一现象的深沉的谴责、控诉之情,也似乎包含着一种深深的自责,感叹号的使用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感情。
(四)强化训练:
1、在横线上,填进恰当的成语。
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交妇含冤的美好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那时的我立在旁边睢着,,心里不明白她们为什么那样的挥泪痛哭一顿。
2、体会加点词语的感
情色彩。
(1)到年底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
(2)不幸又有一次中断,背不下去。
(五)课堂小结:由于母亲在作者十三岁时就去世了,母亲在作者童年的记忆中,只留下了几个闪光的片段。作者正是摄取这几个闪光的片段来塑造母亲形象的,表现了母亲的爱子情深,母亲的感情丰富,母亲的勤劳能干。
(六)布置作业:
你还记得自己母亲给你留下的最初印象吗?写出几个片段。
《我的母亲》的教案8
案例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具有“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意思”的能力。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生活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而当前的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一种弊端,这就是抄袭范文或者瞎编乱想,写作时东拼西凑、套用模式、人云亦云、空话连篇等现象,我们每每读到这些文绉绉的、缺乏真情实感、毫无新意的文字,便感到肉麻且悲哀奈何。但静思之后,觉得又不能一味地指责学生这个主观因素,应该从客观上去分析问题。作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注意选择真实而新颖的材料进行写作,教育学生只有这样的作品才有真情实感,也只有这样的文章才有生命力。
案例描述:
生1:这个材料选得不好,怎么能写妈妈的坏话呢?应该写妈妈和蔼可亲的一面。
师:哪儿是写妈妈的坏话呢?
生1:“我的耳朵被妈妈的大手揪住了,把我从凳子上揪起来。啊,疼得我哇哇叫,隔壁哥哥姐姐哈哈大笑。妈妈还不解气,又把我那宝贝小恐龙一脚踩扁,还罚我把课文抄写了两遍。”
师:你觉得这个材料真实吗?
生1:我想是真实的,但不能写。
师:这是你的评价。还有谁来说说?
生2:我觉得这个片段前后矛盾。前面说妈妈让人尊敬,后面写
王妈妈揪耳朵、踩恐龙、罚抄课文,凶得不得了,这能让人尊敬吗?
师:请你给说说怎样修改。
生2:可以把写妈妈凶的语句改一改,比如“我的耳朵被妈妈的大手揪住了,把我从凳子上揪起来”,改成“妈妈在我的桌上轻轻拍了一下,把我吓了一大跳”。
师:你们觉着这样改一下怎么样?
生3:很好!写出了妈妈的可敬。
生4:可这样写,还真实吗?本来不是这样的。
生5:写作文可以允许进行艺术加工。
师:现在,让我们来听听写这个片段的小作者本人的看法。我们关心的第一个问题是,你真的很尊敬妈妈吗?
生5:很尊敬!
师:你写的这个材料是真实的吗?
生5:是真实的。
师:可我却觉得你写得还不够真实,或者说,你还有一些真实的感受没有写出来。
生5:(疑惑的)没有呀!
师:“想不到,妈妈这么凶啊,我可要小心点儿。”这是你的一点真实想法,但你的真实想法还没有写完,你应该写下去,写清楚这件事情对你以后学习的影响。现在,想听你说一说。
生5:后来,我在家里做作业时,再也不敢开小差。有时,注意力不集中,眼睛想往抽屉里看时,我的耳朵就会感觉火辣辣的。
师:说实话,你从心里感激妈妈的这次惩罚吗?
生5:是的。自从妈妈教育我之后,我的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妈妈揪耳朵、踩恐龙,还有罚抄课文,我终身难忘。
师:大家听出来了吗?妈妈的“凶”和《妈妈的`账单》中妈妈的故事一样,让人终身难忘!
(学生若有所悟)
师:这就是你的真实感受,应该在文中真实地写下来希望你修改时朝着真实的方向改下去,妈妈的可敬之处就会更加鲜明,让“凶”慢慢变成了“敬”。同学们,我们的习作要说真话,写真事。有时候,文章中的问题就出在我们写得还不够真实,还不够真切上。送给同学们一句话——写文章,请把真话说到底!
教学反思:
语文《新课程标准》一再强调生活与语文学习的关系。作文活动本身是生活内容的一部分,是一种重要的生活基本技能之一。当前的学生并不是没有生活,而且可以说是丰富多彩,但是大部分同学的作文却思想缺乏、毫无个性、语言枯燥、技法雷同,呈现出一种“虚伪的生活”状态。就是由于他们不能捕捉生活中令人感动的瞬间,不会运用具体的描写方法来刻画这感动的瞬间。本课就是要让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
习作评改课后,我为自己当时批改中没有武断地下结论而甚感欣慰。如果当时我的红笔一挥,一“批”而过,就不会有习作评改课上的那段真实而有深度的对话。课堂上,前两个学生的评价其实也是实话实说,站在各自角度思考也不无道理,但作文如做人,习作需求真,不能因为某种功利化的需要,而不顾事实,编造故事。习作评改中,
需要教会学生表达技巧,更要教会学生敢说真话。把真说到底是一种写作品质,也是一种写作技巧。
《我的母亲》的教案9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我的母亲》教案。
2、理解作者通过对母亲生活片段的回忆,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感人至深的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
[重点难点]
1、重点:截取人物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
2、难点:语言细腻、真挚、深沉。
[教学时数]
二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邹韬奋,新闻记者、政治家和出版家。名恩润,祖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永安。192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自1926年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起,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1932年创办生活书店。1936年与沈钧儒、李公朴等七人被党政府逮捕。先后在上海、汉口、重庆主编《抗战》、《本民抗战》等刊物,积极宣传团结抗战,反对妥协投降。著作编有《韬奋全集》《韬奋文集》等。
邹韬奋也是一位散文家。著有《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等散文作品。
2、导语
有人说过:“父母对子女的爱,尤其是母爱,是人类最高尚纯洁的、美好的感情。”同样是至爱亲情,朱自清的《背影》是写父爱,而课文是写母爱。让我们来欣赏作者如何写一位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吧。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我的母亲》教案》。
第一部分(1—2),交代母亲的姓氏和早逝。
第二部分(3—6),回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表现母亲的慈爱、善良、能干和奉献精神。
第三部分(7—8),以无限痛惜的心情交代母亲去世时还年轻,概括母亲的良好品质。
四、探究
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哪些话语、哪些事情、哪些细节最让你动情?你还记得自己的母亲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吗?
学生概括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教师评价。
四个片段:
1、元宵夜的“巡阅”
2、涌流的泪珠
3、丰富的内心世界
4、劳碌的身影
第一个片段中最感人的话语是:“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见着她的容态,还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这是从幼儿的感觉中写出母亲可爱的形象,笔墨不多,但母亲的形象栩栩如生。
第二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是:“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这个细节真实而传神,表现了母亲感情丰富,对患难女性有着深切的同情心。
第三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是:“我自己呜咽着,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这个细节描写表现母亲对子女无限怜惜和疼爱之情。
第四个片段中最感人的地方是:“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得嘀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这段文字有人物的外貌、动作描写,也有环境描写,以寂静的环境衬托母亲的劳苦。这段文字是从我的视觉、听觉、感觉中写出来的,颇为真挚动人。
五、小结
本文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四个片段,来表现人物的。
六、布置作业
课外练习四。
第二教时
一、复习旧课
检查背诵一段文字
二、继续学习课文
品味语言:本文语言细腻、真挚、深沉。可以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句子加以评说。
1、我的母亲在我十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2、母亲死的时候才二十九岁,留下了三男三女。
3、当时一肚子里充满着这些心事,都不敢对母亲说出一句。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句子中加点的词不能去掉。第1、2句中的“就”和“才”,表现了对母亲不幸早逝的无限的痛惜之情。第3句中的“敢”如果删去,就成了“不对母亲说出一句”,和原来的意思大相径庭。“不敢”是心里想说,但又怕说出来后母亲不允许“我”再陪下去,越是“不敢说出”,就越是显得真诚、执著。如果改成“不说出来”,就无法把这种矛盾的.真实的“心理状态”表达出来了。
三、比较阅读
朱自清《背影》与邹韬奋《我的母亲》,让学生讨论两文的异同点,互相交流。
《背影》《我的母亲》都表达“至爱亲情”的主题,都是回忆性的叙事纪实散文。《背影》是截取人物状态中最鲜明、最动人的瞬间——背影来构建文章的;而《我的母亲》是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四个片段,来表现人物的。
四、探究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一个细胞。读了课文后,你认为邹韬奋成长的家庭环境哪些方面是好的,哪些方面是不可取的?
学生讨论、明确:
邹韬奋成长的家庭仍是一个封建家庭,妇女在家庭里没有地位,母亲连自己的姓名都没有。母亲早逝也说明当时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极差。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不可能有一个完美的家庭。邹韬奋成长的这个家庭环境重教育,重文化,对子女要求严格,这是好的;有母爱的温暖,有母亲努力劳作的榜样,有文学熏陶,这些也是好的,但是体罚是不可取的。
五、小结
本文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几个片段,表现了母亲的可爱性格和能干才具,表现了对旧社会被压抑和埋没的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
六、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二
《我的母亲》的教案10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我”的母亲是一个把全部的爱和希望都倾注在儿女身上,为家庭奉献了一生,有一定的文化和丰富的情感,才具被封建社会埋没的普通妇女。作者抒发了对母亲的怀念、赞美之情,也表达了对旧社会妇女的同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作者,识记字词,揣摩语言,学习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来表现母爱。
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学习文章叙议结合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产生对妇女被旧社会压抑和埋没命运的深切同情,从而更加热爱新中国、热爱新生活。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学习文章叙议结合的写法。
教学难点:叙议结合表达中心。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要点:抓住文章截取的亮点重点分析,通过细节深入分析母亲细腻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字词教学
2.作者简介
邹韬奋,新闻记者、政治家和出版家。名恩润,祖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永安。192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自1926年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起,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1932年创办生活书店。1936年与沈钧儒、李公朴等七人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先后在上海、汉口、重庆主编《抗战》、《本民抗战》等刊物,积极宣传团结抗战,反对妥协投降。著作编有《韬奋全集》《韬奋文集》等。
邹韬奋也是一位散文家。著有《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等散文作品。
二.导入新课
有人说过:“父母对子女的爱,尤其是母爱,是人类最高尚纯洁的、美好的感情。”同样是至爱亲情,朱自清的《背影》是写父爱,而课文是写母爱。让我们来欣赏作者是如何写一位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吧。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感受母爱
四、交流互动 合作探究
1. 快速浏览全文,并给文中的四件事加上小标题。
四个片段:元宵夜的“巡阅” 、涌流的泪珠 、丰富的内心世界、 劳碌的身影
2. 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哪些话语、哪些事情、哪些细节最让你动情?你还记得自己的母亲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吗?
第一个片段中最感人的话语是:“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见着她的容态,还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这是从幼儿的感觉中写出母亲可爱的形象,笔墨不多,但母亲的形象栩栩如生。
第二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是:“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这个细节真实而传神,表现了母亲感情丰富,对患难女性有着深切的同情心。
第三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是:“我自己呜咽着,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这个细节描写表现母亲对子女无限怜惜和疼爱之情。
第四个片段中最感人的地方是:“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得嘀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这段文字有人物的外貌、动作描写,也有环境描写,以寂静的环境衬托母亲的劳苦。这段文字是从我的视觉、听觉、感觉中写出来的,颇为真挚动人。
五.比较阅读
朱自清《背影》与邹韬奋《我的母亲》,比较两文的异同点。
《背影》《我的母亲》都表达“至爱亲情”的主题,都是回忆性的叙事纪实散文。《背影》是截取人物状态中最鲜明、最动人的瞬间——背影来构建文章的;而《我的母亲》是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四个片段,来表现人物的。
六.质疑交流
1.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一个细胞。读了课文后,你认为邹韬奋成长的家庭环境哪些方面是好的,哪些方面是不可取的?
邹韬奋成长的家庭仍是一个封建家庭,妇女在家庭里没有地位,母亲连自己的姓名都没有。母亲早逝也说明当时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极差。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不可能有一个完美的家庭。邹韬奋成长的这个家庭环境重教育,重文化,对子女要求严格,这是好的;有母爱的温暖,有母亲努力劳作的榜样,有文学熏陶,这些也是好的,但是体罚是不可取的。
2. 创设情境:文中的父亲爱不爱孩子,为什么?他的教育方式正确吗?
七.自主小结
本文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几个片段,表现了母亲的可爱性格和能干才华,表现了对旧社会被压抑和埋没的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
八.课外拓展
模仿本文“四个片段”的写法,写自己的母亲
九.布置作业(课后练习及相关配套练习)
《我的母亲》的教案11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揣摩有表现力的语句、细节来体会母爱。
2.学会做批注、学会用截取法表现人物。
3.体会叙议结合的写法。
教学重点:体会真挚而深沉的母爱、培养对母亲的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细节,体会母爱。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1.创设情境:有一种爱是无法言表的感动,是伴随一生的感恩——母爱如一股涓涓细流,虽无声,却能够滋润受伤的心灵。它平凡,却在平凡中孕育惊人的伟大。
2.学生自助:整体感知课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梳理生字词。
(2)思考:写人离不开叙事,本文写了哪几件事?分别在哪些段落?(明确:四件事,分别在3、4、5、6段)概括四个片段的内容。
方法指导:A、抓关键词句概括法,即摘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或重点句(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来概括。
B、给片段加小标题的方法。
3.求助互助: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把握语言特点,在文中做批注。
4.教师补助:方法指导:赏析文本,圈点勾画,做批注。
A欣赏:a、佳句妙语,品味修辞手法的妙用。b、文中关键词语。
B感悟:有的语句之所以让人感到美妙,是因为表达的意思深刻、精辟,给给人以启迪和警策,把自己的感悟写在旁边。
C评价:对文中语句或人物的做法等做出或褒或贬的评价。
D联想:顺着作者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接着为作者补充。
示例: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赏析:细节描写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无限怜惜和疼爱。
5.课堂小结。
6.课堂巩固:朗读感人细节。
7.课后续助:《同步练习》课前思考。
第2课时
1.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复习上节课内容:(1)本文写了哪几件事?分别在哪些段落?(明确:四件事,分别在3、4、5、6段)请你概括四个片段的内容。
(2)品读四个片段中动人的话语和细节,体会感情,说说自己的体会。(以小组为单位展示)
3.求助互助:
(1)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读一读,体会感情和叙议结合的表现手法。
示例:如果母亲生在现在,有机会把自己造成一个教员,必可成为一个循循善诱的良师。
赏析: 议论拓展了文章的主题,揭露了封建社会埋没妇女才能的罪恶。
(2)感悟母爱
品读完此文后邹韬奋的母亲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为其写一段内容中肯的评价语,力求语言和形式有美感。
例如:她是一个 :她是一个 ;她是一个 。
4.教师补助:(一是截取法,二是主题的拓展)
5.课堂巩固:写一段自己体悟母爱的话。
6.课后续助:《同步练习》“合作探究”题。
课题:《我的母亲》 班级 姓名
学生自助:
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粗生字词注音。
瞥见 人影憧憧 元宵 惺忪 娓娓动听 颊上
呜咽 万籁俱寂 女红 歉疚 辗转反侧 唏嘘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思考:写人离不开叙事,本文写了哪几件事?分别在哪些段落?请你用喜欢的方式分别朗读这四段,并概括四个片段的内容。
方法指导:A、抓关键词句概括法,即摘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或重点句(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来概括。
B、给片段加小标题的方法。
课堂巩固:
1.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把握语言特点,在文中做批注。
方法指导:赏析文本,圈点勾画,做批注。
A、 欣赏:a、佳句妙语,品味修辞手法的妙用。b、文中关键词语。
B、 感悟:有的语句之所以让人感到美妙,是因为表达的意思深刻、精辟,给给人以启迪和警策,把自己的感悟写在旁边。
C、 评价:对文中语句或人物的做法等做出或褒或贬的评价。
D、 联想:顺着作者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接着为作者补充。
示例: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赏析:细节描写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无限怜惜和疼爱。
2.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读一读,体会感情和叙议结合的表现手法。
示例:如果母亲生在现在,有机会把自己造成一个教员,必可成为一个循循善诱的良师。
赏析: 议论拓展了文章的主题,揭露了封建社会埋没妇女才能的罪恶。
3.写一段自己体悟母爱的话。
续助方案:
1.感悟母爱
品读完此文后邹韬奋的母亲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为其写一段内容中肯的评价语,力求语言和形式有美感。
例如:她是一个 :她是一个 ;她是一个 。
《我的母亲》的教案12
教学目的
1.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2.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2.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三周星期三)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文绉绉(zhou1)绰号(chuo4)庶祖母(shu4)
吹笙(sheng3)摹画(mo2)眼翳(yi4)
舔去(tian3)侮辱(wu3)
2.解释下列词语。
责罚:处罚。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质问:责问。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仁慈:仁爱慈善。’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二、导人
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作者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读读这些文字,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也许对你会有许多启迪。
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提示及要求:
1.抓住关键句、段。
2。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3.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
4.理清文章结构。
明确:
文章开头主要忆述了作者九岁之前的若干生活片断。接下来作者采用情随事现的记叙方法,详略得当地回忆母亲对“我”的教诲目的、方法和态度。再接下来写母亲和家人相处的情况。
四、学习课文内容
1.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者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中起来加以讨论。
2.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交流。
提问: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明确:“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提问:为什么说她又是“严父”?
明确:插入胡适家庭背景资料介绍(教师可让学生从收集来的有关胡适生平材料来交流介绍)。
提问: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明确: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
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B.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受了两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E.听了王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五、探究活动
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法,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求统一答案,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畅所欲言。
六、小结
这是一首质朴动人的对母亲的赞歌,作者怀着深深的敬意和爱戴,记下了自己的母亲这可亲可敬的美好形象,唱出了一支深情的.颂歌,“爱”的感情贯穿全文。
七、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八.课后记录:
(第三周星期四)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听写词语:管束责罚气量广漠质问宽恕文绉绉
二、朗读下面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加点词语的含义。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2.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细细体会品味语句中暗含的语意,以学生的理解为主,教师作必要的点拨,提示。)
三、体会文章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学生朗读课文,交流心得。
明确:
文章在平淡的语言下,多了一份感情。这份宽广、持久的母子之爱,通过淡似白描的勾勒,显示出那样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本文之所以能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当然不是凭借什么宏伟的结构和华丽的文字。而是仗凭它的平实。
平实的语言,朴素明净,把母亲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
“催我去上早学”。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中国,女性的地位极低。更何况胡适之母是一个封建大家庭的主妇,她身为寡妇又兼后母,除了巴望亲生儿子“踏上”他“老子”的脚步外,还企盼什么?所以“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对于非己所生的儿子、媳妇,母亲则“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母亲忍辱负重的痛苦形象.只通过这平淡的叙述,便跃然纸上,并在读者心中碰出同情的音响。没有华丽词藻的堆砌。对母之爱倒显得深沉而质朴。
其实,平实的风格来源于作者的真情实感。因此任何虚情假义、矫揉造作都不会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通读全篇,我们能够感到胡适对母亲的深深爱意。胡适作为书香门第的后代,在幼年时期接受的便是论述传统儒家忠孝仁爱的伦理教育,以后又从朱子(小学中,学会了“勤谨合缓”,因而对于母亲的不易,便理解得更深,更切,所以说出了家乡“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便是我的慈母。”当然,对于自己的母亲,也就爱得更深。“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爱母之情,敬母之意,透过字里行间,强烈涌现出来。感情之真、之纯,动人心弦。
四、比较欣赏‘
在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中,写“我的母亲”之作甚多,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欣赏,写成读书随感一篇。
推荐篇目:老舍我的母亲。邹韬奋我的母亲。朱德《回忆我的母亲》。赵丽宏母亲和书。
五、欣赏“诗中的母爱”
如: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又如:歌曲妈妈的吻(付林)、烛光里的妈妈等,通过欣赏歌曲,来感染教育学生珍惜母爱,学会孝敬母亲。
六、小结
本文是著名学者胡适自传——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
学习这篇课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的同时。能够从中了解和感悟自传的语体特点。这篇文章的语体特点主要是质朴自然,平实中含有真挚的情感,既表现了自传的语体特点,又体现了作者的人格特征。
七、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反思
今天第一节课学习了胡适的《我的母亲》,虽然课前设计,自认为已经很详细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是感觉到有不妥之处。
1、导入的重新设计
《我的母亲》的导入是这样设计的: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述对母亲或母爱的认识,并且带领同学们一起诵读一句关于母爱的名言。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因为前一段时间的学习中,感觉到学生缺少责任感和对父母社会的感恩的心,上课学习积极性差,而且不少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所以,就布置学生让他们回家后好好的看看整日为自己操劳的父母,想激发学生对父母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和感恩的心,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意识到这样的导入,游离了学生对课文的学习,所以就改成了引导学生一起读单元提示,领悟到本单元第一课是《藤野先生》到这第二课的《我的母亲》都是回忆性的文章,而回忆性的文章应该如何学习,回忆性文章中内容的如何计和安排,这样的一个总结加上引导,带学生开始学习第二课《我的母亲》,明确回忆性的文章应该选择以往的难以忘怀的事情,表现被回忆者的思想感情和品行,观察角度多是当年的视角,不是单纯的对被回忆者的评价,重点写的是难以忘怀的典型事例,让读者自己体会感悟。本课《我的母亲》语言平实,选取了作者童年少年的视角来写,选取了母亲的几件令其难忘的事情,表现母亲的品行。这个重新设计的导入,似乎长了些,但是与课文学习紧密相关。
2、课文学习要深入
《我的母亲》的教学设计基本上是按照教参设计的,基本上解决了教参上出现的所有的难点重点,包括课后的练习题。但是这样一个泛泛的学习,缺少深入的研究,如何把课文的学习引向深入呢?有关母亲的事情都找出,并且分析了母亲的品行,作者的思想感情。但是,如果提示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在写与母亲有关的事情时,要写上一件表现母亲有刚气的事情呢?问题就在于这里作者要表现的是,母亲并不是一个性格懦弱的人,性子绵软的人,而是因为作为一个后母希望家庭的和睦团结团圆,希望全家人都好好的,一切都如同她丈夫在世时一样,其实母亲所有的忍让和忍耐包括对作者严格的教育都是源于对丈夫的深沉的爱,这种爱都发展到崇拜的程度,所以她希望,虽然丈夫不在了但是儿子在她的教育下成为了像他老子一样的人,希望丈夫的孩子们能如同以前的一样的生活,她严格教子,她宽厚待她那些非亲生的孩子。忍让是因为爱,严格也是因为爱,胡适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母亲,一个充满了爱的母亲。这样的一个深入研究,才可以让学生真正的明了母亲那些做法的真正背景是什么,才可以真正的了解母亲的品行,她的善良、宽厚,仁慈和崇高。
这一点在教学设计上没有出现,就是因为当时备课太草率,没有真正的走进课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学习是需要耐心而细致的,备课更是如此。
3、在教学设计上,学生活动还是太少
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效果才会更好,这节课,如果加上更多的学生活动,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如学生在课上完成《能力训练》,能把课文多读几遍,思考问题的时候,能真正的动脑动口……
学生自有学生本身的特点,有存在的问题,不能一味的埋怨学生,作为教师要因势利导,钻研教材,研究教法,认真的全心全意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努力让学生走上学习的正途上来。所谓的教无止境是也。
《我的母亲》的教案13
【教学目标】
1、理解文意、概括 . 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2、了解胡适极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激。
2、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含义。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导言:
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作者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读读这犏文字,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也许对你会有许多启迪。
2、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1902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二、检查预习
1、给下面加粗字注音:
文绉绉(zhou) 绰号(chuo) 吹笙(sheng) 侮辱(wu)
摹画(mo) 眼翳(yi) 舔去(tian) 庶祖母(shu)
2、解释下列词语:
责罚:处罚。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质问:责问。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噪、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提示及要求。
2、抓住字词关键句、段。
3、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辩清字型。
4、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
5、理清文章结构。
四、学习课文内容
1、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者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中起来加以讨论。
2、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交流:
提问: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明确:“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提问:为什么说她有是“严父”?
明确:插入胡适家庭背景资料介绍。
提问: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质?
明确: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
⑴ 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⑵ 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的责罚我。
⑶ 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气。
⑷ 受了两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⑸ 听了王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格: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的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带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五、探究活动
请你就作者母亲为为人,教子方法,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求统一答案,也可以联系自己一生活动实际畅所欲言
六、小结
这是一首质朴动人的对母亲的颂歌,作者怀着深深的敬意和爱戴,记下自己的怒亲这可亲可敬的美好形象,唱出了一支深情的颂歌“爱”的感情贯穿全文。
七、布置作业
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管束、 责罚、 气量、 广漠、 质问、 宽恕、 文绉绉
二、朗读下面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加粗词语的.含义
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的待人 接物的和气,如果无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细细体会品味语句中暗含的意义,以学生的理解为主,教师作必要的点拨、提示)
三、体会文章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学生朗读课文交流心得。
明确:文章在平淡的语言下,多了一份感情,这份宽广,持久的母子之爱,谈白描的显示出那样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本文之所以能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当然不是凭借什么宏伟的结构和华研的文字,而是仗凭它的平实;
平时的语言,朴素明净,把母亲的性格刻画出得入木三分:“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叫醒”,“催我去上早学”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中国,女性的地位低级。更何况胡适之母是一个封建大家庭的主妇,她身为寡妇又兼后母,除了巴望亲生儿子“踏上”他“老子”的脚步外,还期盼什么/所以“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严任父”。对于非己所生的儿子,媳妇,母亲则“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她实在容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母亲忍辱负重的痛苦形象,只通过这平淡的叙述,便跃然纸上,并在读者的心中碰出同情的音响。没有华丽的词藻的推砌,对母亲之爱到显得深沉而质朴。
其实,平时的风格来源于作者的真情实感。因此任何虚情假意,矫揉造作都不会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通读全篇,我们能够感到胡适对母亲的深深爱意。胡适作为书香门第的后代,在幼年时期接受的便是论述传统儒家忠教仁爱的伦理教育以后又从朱子《小学》中,学会了“ ”因而对于母亲的不易便理解得更深,更切,所以说出了家乡“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便是我的慈母。”当然,对于自己的母亲,也就爱的更深,“如果我学得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的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爱母子情、敬母子意,透过字里行间,强烈涌现出来。感情子真、子纯,动人心眩。
四、比较欣赏
在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中,写“我的母亲”之作甚多 ,可选一些优秀的作品。
让学生进行比较欣赏。写成读书随感一篇。
推荐篇目: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如:游子吟(猛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的归。
谁言寸草心,报德三春辉?
又如:歌曲《妈妈的吻》《烛光里的妈妈》《母亲》等,通过欣赏歌曲,来感受教育学生珍惜母爱,学会孝敬母亲。
小结:本文是著名学者胡适自转──《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深远影响,向我们再观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学习这篇课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的同时,能从中了解和感情的语体特点,这篇文章的语体特点主要是质朴自然,平时中喊有真挚的感情,既表现了自转的语体特点,又体现了作者仍感人格特征。
七、布置作业
研讨与练习三。
《我的母亲》的教案14
【教学设想】
通过具体分析我的母亲在学业上和做人上对我的帮助和影响来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
【教学设计】
一、导入
人的一生中最应该感谢的人是母亲,因为母亲给了我们生命,而更重要的是母亲往往用朴实的.话语和行动教育我们如何做人,如何成人。胡适的母亲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二、作者介绍
通过作者介绍来激起了解名人的童年教育的兴趣。
三、给作者极大极极深影响的是他的母亲,母亲在哪些方面影响了他?
四、为什么母亲会给他极大极深的影响?
通过具体分析课文中写的有关母亲的事情来分析母亲的为人和品质,从而来理解母亲对我产生的深远的影响。
五、你的成长经历中有什么人影响过你吗?
请你回忆一下,说一说。
六、课外作业
课外阅读名人谈父母,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印发,要求学生阅读,并写读后感。
《我的母亲》的教案15
学习目标:
1、掌握如何阅读写人散文。
2、形成紧扣文本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胡适先生的回忆性散文《我的母亲》,同学们都预习了吗?那我想问问同学们是如何预习的?预习时都做了些什么?
学生可能会有的:1、字词。2、人物形象。3、分几个部分。4、作者对母亲的情感。
师:很好。看来同学们对本文都做了很好的预习。那同学们阅读过程中有没有思考,并形成自己的问题?
(学生可能有两种情况:1、有,那就请学生提问,仅限3位。2、没有,要求同学们以后阅读一定要带着思考、带着问题阅读,这样才更有阅读价值。)
二、教师总结:
从同学们预习反馈来看,如何阅读、预习写人散文的方法也就能得出:其实,总的归纳起来就是写了什么(1、2、3)?为什么写(4)?怎样写的(5、6)?其实这是读任何文章我们都需要思考的,只是不同的文章我们思考的具体问题不同罢了。当然,最根本的前提便是我们要思考。
1、字词等基础知识。
2、写了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3、人物的形象怎样?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哪些?
4、写此人的目的是什么?
5、文章是如何安排结构和详略的?如此安排的原因是什么?
6、赏析文中的优美语句,或理解文中的疑难语句。
三、老师问几个问题,看看能不能借此来解决同学们的问题,当然这些问题也夹杂了老师自己的理解,借此与大家共享。
1、分别请学生读胡适先生的简介与最后一段。
2、从文中可以看出,有的是母亲对作者刻意的教育,有的却是母亲平时的待人接物对胡适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就是在这样的影响下,胡适一步步成长起来。从中也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位怎样的人(投影):温和、宽容、忍让、善良、刚烈……
3、我们再换个角度审视母亲,母亲还是一位不容易的人。文章中有一句直接体现母亲的不容易?痛苦。痛苦体现在何处?
(1)寡妇、后母。
(2)胡适大哥赌钱欠钱,除夕在债主的吵骂声中度过有6、7次。
(3)两位媳妇喜欢摆脸色(最下流的事)。
(4)流言蜚语对母亲人格的中伤。
4、我们再换个角度,大家能不能从文章中挖掘胡适先生的精神品质。
(1)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2)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3)(提醒学生本文是怎样的语言风格?)整篇文章语言质朴、平和,未见一点矫揉造作、辞藻华丽之感,感情却极显真挚。(请同学们自己找一段自由朗读,体会质朴语言所带来的真挚的感情。)
谦逊、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谦谦君子的风度。这样的品格是谁影响的?而这正是母亲潜移默化的结果,更能衬托其母亲的伟大。
5、文章结构安排: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似与主题无关,为何这样安排?(机动板块,如果来不及,可以做课后思考作业。)
(1)这篇课文节选自胡适先生四十岁时所写的自传体散文《四十自述》,传主实际是作者本人,作者写母亲是把母亲作为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位“恩师”来写的,所以开头就写了较多的自己童年的经历。
(2)“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便是我的慈母。”作者在前三段想表明他的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是母亲“给了我做人的训练”,这不仅弥足珍贵,铭记永久,而且影响巨大。
(3)这样看来,前三段实在不是闲笔,不仅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写自己在母亲影响下的进步相呼应。
6、回头看看同学们的问题有没解决完
投影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掌握如何阅读写人散文。
2、把握母亲的人物形象,感受母亲对胡适先生成长的深远影响。
3、形成紧扣文本的意识。
以上便是这节课我想与大家共同学习的内容,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最后让我们集体朗读文章最后一段,感受胡适先生对母爱的感激与怀念。集体朗读最后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