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对称》含反思

时间:2024-03-02 23:55:29 晓丽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对称》含反思(通用10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对称》含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对称》含反思(通用10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对称》含反思 1

  教村分析:

  《找对称》是一个科学类的数学活动,主要让幼儿理解"对称"的含义。此教学教师并不采用直接讲授的教学方式,而是用看一看、折一折、找一找、做一做的几个环节,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列的问题,如,在让孩子们找三角形、花朵、蝴蝶这三张图片左右两边的不同点时,我提出了一个带有误导性的问题:"找一找两边有什么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因此,幼儿就从细微之处找不同,找到了线条不直、圆圈不圆之类,没有一个幼儿从方向上去观察,我也就只能提醒着他们"三角形的角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不过,这样说也不是很清晰,为了突出方向,就画了方向明显的图案,让幼儿看得更清楚。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通过各位老师的研讨及商量,对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而得到了解决。在设计活动中,采取了由易到难过程,在设计教案中,刚开始从认识简单图形,让幼儿通过"折一折"的方法,来了解对称的图形,接着是"找一找"的环节,即对"对称"含义的理解后的初次应用,让幼儿在认识简单图形对称的基础上,来找一找对称的有趣图案。大多数幼儿对"对称"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还有极少幼儿有些模糊而出现错误,因此就在他们的错误中提出问题并及时帮他们解决了问题,使幼儿更加理解了对称的意思。为了增加一点趣味性,最后是一个"找一找"的环节,主要是让幼儿巩固"对称"的理解,从而更多的发现物体的对称性,由于第一研幼儿操作下来,对于飞机的图案,幼儿材料书上画的飞机跟现实生活中的飞机有所差异,因此,不能直接看出它是对称图案,必须通过实际去联系,幼儿很难理解,后来,我就在第二研中,想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就把对称的飞机形象的画出来,当做例题讲解,但在幼儿操作时仍没有好的效果,一直认为是不对称图形,因而,对我的教学带来了困惑,令我不知所措。

  还有一些地方就是:问题设计不妥,带来了误导或多或少的耽误了教学活动的时间。对于数学自己本身了解的不够透彻,教学活动准备前,没有认真去研究一些细微的地方和复杂的图案,给教学带来了困难,同时,有些地方出现一笔带过的现象,而造成了幼儿的不易理解。

  一课二研活动,对于课前的准备如教师对教案的熟悉,教师的回应能力,还有教具等都需要认真准备,可以说这个过程是痛苦的。但二研之后,虽然有些地方还存在一些漏洞或不足的地方,但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不免会令自己感到开心。

  设计意图:

  从幼儿经验需求的补助与点拨方面来说,处于大班下学期的幼儿,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已经不仅仅趋于单一的数字或者是简单的加减法这一模式来套用,他们需求的是多元化数学知识的吸收与灌输,所以在本次大班数学活动的内容选择上,我选用了数学中"对称"这一知识点对大班幼儿在入学前做一简单的数学知识的点拨,没有过多的要求大班幼儿可以完全掌握这一知识点,但至少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可以让他们对数学中"对称"这一知识点不再陌生。

  活动目标:

  1、学习"对称"这一数学知识点,大志了解"对称"这一含义。

  2、操作体验中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学会裁剪简单的对称图形。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1、难点:侠义理解"对称"的含义,在操作体验的过程中运用其知识点,把学以致用放在幼儿的教学课堂。

  2、重点:广义理解"对称",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其学习的乐趣。

  活动流程:

  一、"玩"对称,体验特征

  二、"剪"对称,操作体验

  1、说一说

  定义:什么叫对称?(指图形或物体两对的两边的各部分,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2、看一看

  3、剪一剪

  三"找一找"对称,提高认识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东西也是对称的。

  活动反思:

  《对称》在教学设计上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在深入钻研教材之后,我将教学版块确定为五大版块:

  第一版块:猜一猜

  低年级学生对于趣味性强的事物能很快接受,并能调动积极性,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因此,我将导入环节设计为“猜一猜”,出示老师剪好的图形,让学生根据看到的一半图形猜出整个图形,从而顺利进入对称图形概念的揭示——左右或上下两部分完全重合的图形就叫做对称图形。

  第二版块:剪一剪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所学知识,没有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因此从学习效果来看,学生对于接受的知识能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新课标提出:学生参与经历所学知识,能激发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所以怎样对对称图形进行一个更直观更具体的感知,我在导入概念以后,紧接着设计“剪一剪”,老师先示范剪对称图形,让学生观察,并说说老师剪的过程,明确剪对称图形重点和关键在于要先对折再剪,再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再创造,让学生来剪。这样,学生不仅观察了,还参与了,创造了,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对于对称图形的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第三版块:找一找

  找对称轴是重难点,怎样让学生能正确找到所剪图形的对称轴,我将教学环节设计为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单独找,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再独立画出所找的对称轴,全班交流。

  从展示的作业来看,大部分的同学掌握了找对称轴的方法,还有一小部分同学因为所剪的图形对折了几次,所以在画的时候就增加了难度。

  第四版块:想一想

  “想一想”环节是在基本概念掌握以后的提高练习,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设计时,安排以小组学习为主,再通过小组交流,派代表全班交流,集体订正,发现对称图形的特点——对称轴有多条。

  第五版块:说一说

  数学来源生活,高于生活,让学生在数学课上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美,所以在课堂最后,我让学生找身边的例子,说一说哪些是对称图形,学生非常踊跃,都想展示自己所学的新知识。学习效果不错。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对称》含反思 2

  活动目标

  1、学习“对称”这一数学知识点,大致了解“对称”这一含义。

  2、操作体验中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学会裁剪简单的对称图形。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难点

  侠义理解“对称”的含义,在操作体验的过程中运用其知识点,把学以致用放在幼儿的教学课堂。

  广义理解“对称”,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其学习的乐趣。

  活动流程

  一、“玩”对称,体验特征

  1、没人一张白纸,把纸对折,然后从折痕处开始撕,撕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

  2、展示部分幼儿的作品,看一看这些图形,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共同的地方?

  (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比较,小结出这些图形的特点:对折左右两边都相同,把它叠在一起,会重合)

  教师提出概念:像这种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叫它对称图形、

  二、“剪”对称,操作体验

  1、说一说

  定义:什么叫对称?(指图形或物体两对的两边的各部分,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2、看一看

  A、出示对称图形的一半,让幼儿想象结合另一半,会是什么图形

  B、教师用对称的方法对两幅图进行裁剪(示范)

  3、剪一剪

  C、幼儿自己动手裁剪老师已经勾画出来的对称图形

  D、幼儿自己想象裁剪对称图形

  三、“找”对称,提高认识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东西也是对称的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设计通过帮小昆虫找翅膀,激发幼儿主动去观察、发现、感知对称的图案,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对称的事物。此设计是一个整合了语言、科学、艺术、数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活动。由此活动还可以引申出许多探索活动,以开阔幼儿视野,激发幼儿主动观察事物的积极性,提高幼儿自我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幼儿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环境的美好情感。此活动适合大班幼儿,如果在中班进行,可以把它分成两个活动来完成。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对称》含反思 3

  活动目标:

  1、探索对称印画的方法,激发幼儿对对称图案创作的兴趣。

  2、鼓励幼儿对画面进行想象创作,体验创造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作画材料:各色颜料、毛笔、8K的白纸、各种蔬菜切面(生姜、藕、西洋芹、彩椒、胡萝卜、丝瓜、苹果等。)、

  2、 蝴蝶图片一张,各种对称、不对称物体透明压膜图片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 欣赏对称图案,感知、了解对称图形的美。

  1、欣赏蝴蝶图片,感知对称美。

  师:美丽的花园里,飞来了一只彩色的蝴蝶,蝴蝶的翅膀上都有哪些颜色和花纹?蝴蝶的两

  个翅膀上的颜色和花纹一样吗?

  2、寻找对称图案,巩固对称图形的特点。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的许多图片,请小朋友找一找哪些图形左右完全是一样的'?

  幼儿操作:把透明膜的图形对折,图形完全重合在一起的为对称。

  小结:像这样左右两边颜色、花纹都是一样的称为对称。

  二、探索对称印画的方法,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

  1、探索对称印画的方法。

  师:有什么办法能让左右两边的图形完全一样呢?

  2、教师示范对称印画的方法。

  (1) 根据自己的构思选择适当的蔬果切面。

  (2) 根据表现的内容蘸上自己喜欢和适合的颜色。

  (3) 蔬果切面蘸色后在对折后的白纸一边蘸印。

  (4) 注意形状、颜色、疏密的搭配,反复操作多次,形成各种色块。

  (5) 沿折痕合起来压印,出现两边一模一样的图案。

  3、引导幼儿观察感受印画的对称美,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样印出来的画面是对称的吗?你们想自己试一试吗?

  三、 引导幼儿选择材料进行创作,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添画。

  1、 幼儿选择自己需要的蔬果切面和颜色在纸上进行对称拓印,教师随机的进行个别辅导,提醒幼儿颜料不要混合。

  2、引导幼儿借形想象,简单添加。

  师:小朋友看看印好的画像什么?还能添画成什么有趣的东西?

  四、展示幼儿作品,幼儿自评。

  1、给自己的作品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2、相互欣赏、介绍自己的作品,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延伸:

  在美工区中继续提供作画的材料、工具,让幼儿自由表现,相互交流。

  活动反思:

  本活动幼儿在观察感知中体验与感受图形的对称美,在操作探索中尝试表现图形的对称美,在想象添画中幼儿的审美情趣、创造思维被进一步激发,对美的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幼儿进一步提升。活动材料的多样及操作方式的新颖使幼儿自始至终积极参与整个活动,幼儿的作品呈现出多样性和自主性。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对称》含反思 4

  教学内容:

  对称 (2830页)

  教学目的:

  1、在现实情景中,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对称现象,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2、在现实情景中欣赏、感受对称美,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准备:

  师生都准备各种各样的对称实物

  学习方式:

  让学生从分动手操作,探索发现对称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特点。

  示情境图:图上都画些什么?

  仔细观察,看看这些图形都有什么共同特点?

  二、合作探究

  小组同学互相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建筑物左右两边的形状是一样的;脸谱左右两边的形状是一样的;如果把风筝或剪纸沿中线对折,两边会重合的)

  师:同学们的发现可真不少,像这样对折后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叫它轴对称图形,这条折痕叫做对称轴。

  你还知道哪些东西是对称的?说说看。

  把你手中的物品对折后展示给小组同学看看。

  三、自主学习

  第29-30页的1、2、3题学生自己做。

  第4题 提示:数字、字母、字、标志要对应填写。

  第5题做后再演示几个动作让学生猜一猜是否对称。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外实践

  1、搜集一些树叶,看看哪些是对称的,哪些是不对称的?

  2、用这些树叶做一幅自己喜欢的画。

  教学反思:

  学生在上册学习对称的`基础上,对对称轴的理解不是很难,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出对称轴,画出对称轴。个别同学找的不准,看的不够仔细,往往失误很多。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对称》含反思 5

  教学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对称的概念,认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2、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使幼儿能够识别并创造对称图形。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激发其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1、各种对称和非对称的实物或图片,如蝴蝶、花朵、建筑物等。

  2、彩色纸、剪刀、胶水等制作工具。

  3、数学绘本《对称的世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数学绘本《对称的世界》的片段,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引发幼儿对对称现象的好奇心。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引导幼儿观察并初步认识对称。

  二、新课讲解

  展示对称的实物或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其特点。

  教师解释对称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对称图形。”

  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如树叶、动物的身体部分、建筑物等。

  三、操作实践

  提供彩色纸、剪刀等工具,让幼儿尝试制作对称图形,如蝴蝶、花朵等。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和创新。

  四、课堂小结

  展示幼儿制作的对称作品,让幼儿互相欣赏和评价。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对称的知识,发现了很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希望大家能够继续观察,发现更多美丽的对称图形。”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对对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够在实践中识别并创造对称图形。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部分幼儿对对称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后续活动中加强引导。其次,在操作过程中,部分幼儿的动手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针对这些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幼儿的实践操作,同时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以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对称》含反思 6

  一、活动设计背景

  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神秘而美好的对称现象,对称的物体、图案、建筑等以其独特的形式吸引着孩子们好奇的目光。孩子们对此非常感兴趣,也乐于探索。因此,我设计了这节活动课,让孩子们通过找一找、看一看、做一做、画一画等活动,去感受对称的奥秘与美丽。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与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认识对称图形,能把对称图形补成完整的图形,初步感知对称。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感受对称的美。

  3、激发幼儿好奇心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对称图形,能正确找出对称的另一半。 难点:能正确画出与图形对称的.另一半,感知对称图形的特征。

  四、活动准备

  课件、幼儿操作材料(各种大小、颜色、形状不同的图形若干)、彩笔、纸若干。

  五、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则寓言故事,你们想听吗?故事的名字叫《憨憨猪和美美猴》。

  听完故事,请小朋友回答老师的问题:

  (1)故事中有谁?

  (2)憨憨猪家发生了什么事?

  (3)美美猴是怎样帮助憨憨猪的呢?

  (二)探索发现:引导幼儿发现对称。

  看,老师这里有一片憨憨猪家的墙砖图片,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幼儿自由探索,初步感知对称图形。

  请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初步感知两边图形相同,就是对称图形。

  教师小结:两个完全一样的图形可以对称,他们是对称图形。

  (三)观察图片:继续感知对称。

  出示对称的房子、飞机、汽车、脸谱的图片,请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哪些地方是对称的。

  教师总结:原来,对称的图形不仅仅是两个完全一样的图形,还有一种折叠后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也是对称图形。

  (四)操作实践:加深对对称图形的认识。

  教师出示多种对称图形,请幼儿拿出相对应的对称图形。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总结:原来,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对称,对称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丽和精彩。

  (五)延伸活动:寻找生活中的对称。

  教师出示ppt,引导幼儿寻找生活中的对称图形。

  幼儿自由表述,教师总结: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对称图形,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它们对称的美,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快乐。

  六、教学反思

  “猜一猜”是活动的第一环节。而“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去“找”。我要让幼儿在快乐的“猜一猜”后,自己去寻找左右两边的异同点,这就是重点。在找的过程中,让幼儿自己去观察、发现、讲述、验证,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在观察、发现、讲述、验证中进一步感知对称。通过经验再现和验证,使幼儿的经验得到整理和提升,让幼儿进一步巩固对对称图形的认识。

  在找一找、猜一猜、做一做、画一画的环节中,我渗透了“从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的教学思想,具体表现就是先展示不同对称图形的物体——通过猜和看感知对称图形——通过做和画表现对称图形——再次通过猜验证对称图形。在此过程中,我把幼儿推在前面,让他们在积极、主动的探索中发现、学习、巩固和表述,这也是在活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教育观。总的来说,整个活动下来,幼儿的兴致很高,较圆满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对称》含反思 7

  前思:

  “ 镜子中的数学”是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镜面对称”的教学内容,它是前一课时知识的延伸与拓展。这部分内容是根据“课标”要求新增加的。教材首先通过“湖面的倒影”和“室内墙上镜子成像”两幅主题图情景,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倒影”、“镜子成像”现象,蕴涵着重要的数学思想,即 “镜面对称”。再通过“做一做”的照镜子活动,让学生体会“镜面对称”的特征。从教材编写的意图来看,“镜面对称”这部分内容不是纯粹的知识学习,而是一种体验性活动,它包含了丰富的过程性目标。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整个教学过程应以教材为基础,并结合学生实际创设多种感悟情境和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镜面对称”特征。

  教学目标

  1、通过照镜子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的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讨论和游戏等活动,加强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的感知。

  3、激发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

  通过照镜子实践活动,建立镜面对称现象的表象。

  教学难点:

  理解镜面对称在镜面成像时所发生的变化。

  教具准备

  小镜子每人一面,课件。

  教学过程

  一、水面对称。

  1、欣赏“倒影”,激趣导入

  多媒体出示:“倒映水中的湖光山色”,即课本第一幅主题图。让学生说出主题图中见到倒影。(山的倒影、树的倒影、房子的倒影、船的倒影、鹅的倒影……)

  谁能举例说明一下倒影的“倒”的意思。(上、下)

  有没有发现这也是一种对称现象?

  2、继续欣赏水面对称图片。

  3、导入镜子面对称。

  师:你们在哪里还见到过类似“映在水中山色”的现象。(镜子里。多媒体出示:“映在镜子里的擦桌子的男孩”,即课本第二幅主题图)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镜面有关的数学知识。(板书:镜子中的数学)

  你们想知道镜子中有哪些数学吗?你们先想一想并提出你最想知道的有关镜子中的.数学问题?

  二、镜面对称

  1、照镜子体验。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镜子照,做下面动作:

  (1)用右手摸鼻子,用右手压住右眼……

  (2)换一只手。看看镜子中的自己做的相应动作。

  2、猜测判断。课件演示小猴照镜:

  (1)左右相换:伸右臂、伸左臂,猜测镜子中会伸哪只手。指生到大屏幕上指一指。

  课件演示后得出:右 左 左 右

  继续演示抬右腿、抬左腿。

  (2)上下一样。课件演示小猴跳。演示前先猜测镜子中的猴子会往什么方向。

  (3)前后一样。课件演示猴子向前、后退。演示前先猜测镜子中的猴子会往什么方向。

  3、小结,归纳特征

  照镜子时,镜子外的物体和镜子内的成像前后、上下——不变,但是左右相反发生变化,这就是镜面对称现象。 (板书补充课题“镜子中的数学——镜面对称”)

  与水面对称作比较。

  三、巩固练习。

  1、游戏:教师做镜外人动作,学生做镜中人动作。

  师:我蹲下。生:我们也蹲下。师:我起立。生:我们也起立。师:我向前走。生:我们也向前走。师:我向后退。生:我们也向后退。师:我左手摸摸耳。生:我们右手摸摸耳。师:我右手拍拍脸。生:我们左手拍拍脸。师:我抬左脚踢踢腿。生:我们抬右脚踢踢腿。师:我抬右脚踢踢腿。生:我们抬左脚踢踢腿。师:我的左手侧平举。生:我们右手侧平举。

  2、选择:哪面镜子是我照的样子,把它圈出来。

  3、利用镜子找另一半。

  出示半边的蝴蝶、天坛、青蛙、雪花等图案(课本第71页第4题),让学生想办法利用镜面对称,判断出是什么?指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

  讨论:轴对称与镜面对称有什么区别?

  4、照镜子中的数字。

  写下1—9的数字,用小镜子照一照,看在镜子里是什么样的。

  以某一数字为例说明对称。

  看镜子中的数字判断是几。

  四、回顾总结,反思学习镜面对称现象的收获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镜面对称,你们学到什么知识?是怎么学会的?有什么体会和收获,有什么疑问要解答?

  2、我们可以利用镜面对称的现象帮助我们纠正坐姿、站姿、写字姿势等。

  五、布置作业:《课作》p40。

  反思:

  在操作体验中学习。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然而这些先进的理念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呢?如何缩短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现实的差距?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人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的课堂教学又该是怎样的呢?而“体验学习”重视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甚至亲身经历,使每个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知识及情感方面的体验,使每个学生在体验中获得不同的发展。

  在学习镜面对称前,我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镜子照,做一些简单的动作,观察自己在镜子中的像,使学生获得初步的感知。

  然后观察猴子照镜,并结合猜测得出镜子成像的特征,学生情绪高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教师做镜中人,学生做镜外人的游戏,更是把学生的情绪推向高潮,在游戏中巩固了知识。

  这些活动把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理解得了的数学事实。能使他们在大量的体验的基础上,对现象进行整理,找出有规律的现象,逐步抽象、概括,获得数学知识,使抽象问题具体化。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对称》含反思 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欣赏、操作、讨论等活动,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了解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用一些方法作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课件、剪纸艺术作品、电脑课件、剪刀、油画棒、白纸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展示对称图片,并展示动画)。

  师: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尤其是苏州的小桥流水和园林里别具风味的'花窗、亭台常常为世人所赞叹。(边介绍边投影相应的具有轴对称特征的图片)这些建筑、工艺品之所以有独特的美,是因为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这个特征是什么呢?这就是本课时要学习的内容。

  导入新课。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观察过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今天我们将要深入地学习有关图形对称的知识。(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

  二、交流共享

  1.认识物体的对称。

  师:现在请大家看看这几个物体,(出示例3主题图)它们分别是什么?找找这些物体的特点,再同桌互相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交流这些物体的共同特征,并说说是怎样看出来的。

  师:我们观察这些物体的两边,经过比较,发现它们的形状、大小都一样,是完全相同的,我们就说这样的物体是对称的。

  2.认识轴对称图形。

  师:我们把蝴蝶、天坛和飞机沿着轮廓画下来,可以得到这样的3个图形。(出示图形。)

  请同学们拿出我们准备的这几个图形,对折一下,你能发现什么?

  师提问:图中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两部分是以什么为界线的?

  揭示:像这样的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3.操作深化。

  出示例4,明确要求。

  (1)让学生用一张纸对折,再照样子画一画、剪一剪。

  (2)让学生按上面的方法再剪一个对称图形,先想好准备剪什么,再剪一剪。

  三、反馈完善

  1.教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完成后,指名学生看图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2.教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组织交流。

  3.教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在教材上连一连,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课后反思:

  这节课是学生初次以数学的眼光接触对称,我在教学时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折一折、画一画等活动充分感知对称现象。要理解什么是对称,必须先发现“两边完全一样”,学生通过对折,对称的特点就在眼前的图片中体现出来,进而接受轴对称的概念,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直观又形象。有了感知、体验的过程,学生就能理解得更加深刻。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对称》含反思 9

  一、教学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地整合丰富的生活资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展开学习,在美的感受中积极探索,在互动评议中形成学习能力,努力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旨在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全过程,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能力及情感意志得到统一和谐的发展。

  二、教学对象分析

  我班有53名学生,其中男生20人,女生33人。因一至四年级数学教师换得较为频繁,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数学的能力一般,少数学生有浓厚的兴趣。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或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三、教学内容分析

  “轴对称”是六年制五年级下学期的教学内容,是在第一学段学习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和提高。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教材的编排,首先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例如,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先让学生复习轴对称图形和画对称轴,再让学生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从而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其次,加强直观教学图形的特征,例如利用多媒体手段的优势,化静为动,让学生明确轴对称的含义。第三,设计大量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性质和变换,发展空间观念。不仅设计了画一画,剪一剪等操作活动,而且还设计了需要学生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的探究活动。例如,第4页的做一做,让学生把纸对折后先画一画,再想象剪出来的形状,最后实际剪一剪验证,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四、教学阐明(三维)

  1、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化静为动,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称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五、教学策略

  演示法和探究法。利用多媒体手段的优势化静为动,突破难点,并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动手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等活动中,切身体验“做数学”的全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六、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几张长方形纸

  七、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与反思

  (一)情境导入:欣赏、感受轴对称在生活中所创造出的美。

  从古至今,数学知识不仅帮助我们解决了很多的计算问题,也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美感。我们的建筑、周围的布置、很多美丽的图案等也蕴涵着数学信息。来看一看生活中的一些图形都有什么特征?

  (搭配悠扬的音乐,课件慢慢一幅幅展示教材第2页的9幅图形,教师适当给予介绍,最后课件将9幅图缩小定格在一张片子上,音乐停)

  根据学生回答引出学习内容。

  生活中轴对称应用很广泛,数学中的轴对称是怎样的呢?轴对称图形都有什么特征?怎样知道它是轴对称图形呢?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轴对称。(板书课题)

  [评价与反思: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了生动的教学情境,一开始就将学生带入了美的感受中。在音乐声中,一幅幅图片呈现出现实生活中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出的美丽的事物和图案,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展开学习,同时让学生在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好事物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复习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1、出示课件。展示教材第2页上面的6幅画。

  2、这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复习构成轴对称图形的知识点:沿一条直线对折)

  动画课件播放蝴蝶、蜻蜓、秤、枫叶沿一条直线对折的过程。

  你能再举几个轴对称图形的例子吗?选出你最喜欢的,画出它的对称轴。

  集体订正时请一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对称轴的理由。

  [评价与反思: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的优势,化静为动,突破难点。电脑的折叠演示让学生在回忆概念的同时,更为直观地感知构成轴对称图形的知识点:沿一条直线对折,加强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理解透彻。接着教师组织学生做画对称轴的练习,进一步强调对称轴的重要性,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三)观察探索,认识轴对称性质。

  1、课件出示小树图案(即教材第3页例1中间部分)。

  提问:这幅图是轴对称图形吗?你是怎样判断的?

  (学生上台指出后课件再演示出对称轴)

  2、课件加上两棵小草出示例1(即教材第3页例1)

  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

  (1)学生自主探究。

  它还是轴对称图形吗?你怎样判断?自己想办法判定。

  (2)汇报交流。

  (3)互动评议。

  哪种判定方法更简便易行?(引导学生认识“数方格”的方法操作起来更简便)

  (4)师小结。

  在数学上可以利用数方格的方法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3、探索验证,发现性质。

  (1)请大家都用数方格的方法来看一看,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在数的过程中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2)汇报。

  (3)课件动态演示证实学生的发现。

  (4)小结归纳:

  同学们的发现很好,数学上的轴对称现象很有趣,它可以是一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也可以是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大家还发现一个重要的性质,就是每一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这个性质很关键,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评价与反思:对例1的处理,设计了三个层次:首先只出现“小树图”,再出现“小草图”,两个层次都让学生判定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使学生经历了从一个图形到一幅组合图形的改变过程,逐步拓宽对轴对称的认识,判定方法上也经历了从“实际折”到“数方格”的转变。第三个层次让学生亲自去实践,用数方格的方法去再次判定是否成轴对称,让学生进一步发现轴对称的性质,进而使学生对轴对称的认识从经验上升到理论。]

  (四)实践探究,深化认识。

  课件出示第4页的例2。

  1、自学例2,先想想怎样画得又好又快?学生试画。

  2、汇报展示

  请学生在实物投影上进行展示,出现两种方法:

  (1)画出一个对应点就连一条线,最后顺次连成图形。

  (2)画出所有的对应点,最后连线。

  3、互动评议。

  你喜欢哪种?为什么?画的过程中哪儿容易错?

  4、课件演示画的过程。

  [评议与反思:这一环节的设计,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内化知识。注重了学生个性画法的交流与评议,在评议的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五)数学游戏,联系新知,拓展思维。

  1、教师取出一张纸连续对折三次,让学生看清从哪边画好图案后教师剪,学生闭着眼睛想想剪出的是什么图案。

  2、师对折4次呢?先猜一猜再试一试,你的猜想对吗?

  3、师问:如果是5次、6次、7次呢?板书结果,让学生观察数据发现规律。

  4、生独立完成第4页的“做一做”

  [评价与反思:让学生首先通过猜想感知轴对称的应用,再来揭示谜底,增加了趣味性,通过4次的猜想和自己的实际验证由理论转化为实践,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变换的特点,逐渐让学生通过数据发现规律,这是一个思维的拓展,也可以说是一个高潮。]

  (六)实践操作,深化思维。

  课后请大家在方格纸上设计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评价与反思:教师设计了创造性的作业,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让学生在巩固新知的过程中感受轴对称变换所创造出的美,感受数学源于生活,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对称》含反思 10

  教学目标

  1、让幼儿理解对称的概念,并能够识别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物体。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通过操作活动感受对称的美。

  3、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1、对称与非对称的实物或图片若干。

  2、彩色纸、剪刀、胶水等制作工具。

  3、投影仪或大屏幕展示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对称图形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提问幼儿:“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二、新课讲解

  1、向幼儿介绍对称的'概念,并展示对称与非对称的实物或图片,进行对比讲解。

  2、引导幼儿观察对称图形的特点,如左右或上下两部分完全相同。

  3、通过实例,如蝴蝶、树叶等,让幼儿感受对称的美。

  三、操作活动

  1、提供彩色纸、剪刀等工具,指导幼儿制作对称图形,如对称的蝴蝶、花朵等。

  2、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的对称作品。

  3、展示幼儿的作品,并让他们互相欣赏,评价作品的对称性和创意。

  四、课堂小结

  1、总结对称的概念和特点,强调对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多观察、多发现对称的物体,培养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对对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够识别一些对称的物体。在操作过程中,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部分幼儿对于对称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2、在操作活动中,个别幼儿对于工具的使用不够熟练,需要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针对以上问题,我将在后续的教学中采取以下措施:

  1、设计更多有趣的对称游戏和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深对对称的理解。

  2、提供更多的操作机会和指导,帮助幼儿熟练掌握工具的使用技巧,提高动手能力。

  同时,我也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努力提升教学质量,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对称》含反思】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拼图》含反思10-08

大班数学教案钱币含反思10-07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3的组成》含反思10-07

幼儿园大班优秀数学教案《分类》含反思(精选12篇)10-24

大班数学教案《学习6的加法》含反思02-07

幼儿园大班优秀数学教案《逛逛便利店》含反思06-22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分一分》含反思06-22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5的减法》含反思(精选5篇)11-23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踩高跷》含反思(精选10篇)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