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时间:2024-01-09 14:10:55 剑锋 教案 我要投稿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15篇)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学习摘录笔记,针对景物思路严整地提问方法。

  2、能力目标: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学会查资料的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2、学习摘录笔记,针对景物思路严整地提问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仪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语文天地》第一题、第二题、畅所欲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语文天地》。

  二、讲授新课:

  学习摘录笔记,进行组词练习

  1、出示投影片:

  2、学生自己读生词。想一想:体会动词的作用是什么?

  3、学生进行小组内交流。老师进行巡视了解情况。

  4、指学生回答。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完整。

  5、这些生字形状差不多,那么我们怎么来区分他们呢?

  6、引导学生理解生词的.意思。

  7、进行生字的组词练习。有能力的学生可以鼓励进行说话练习。

  三、学习古诗

  1、你对这首古诗句有哪些了解?(指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资料)

  (有关诗人、年代、古诗词的意思)

  2、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3、老师可以简单的讲解古诗的意思。

  4、学生再进行语句的朗读,一边读一边结合自己理解谈话。

  5、练习说话

  四、课堂小结:

  课堂中我们进行了生字、词语和句子的练习,课下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造句,把阅读熟练读熟练。

  作业设计:

  1、诵古诗词,说说古诗词的意思。

  2、搜集礼貌用语、以小组为单位,贴到教师的留言板上,学习运用。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掌握文中出现的常用生字、新词。

  2、能力训练:初步了解肖像、对话、心理等描写手法的作用;初步学会赏析和有表情地朗读民间故事,注意描述语言的正确运用。

  3、思想情感教育:感受课文所歌颂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重点、难点】

  1、重点:渔夫和魔鬼两个形象的性格特征。渔夫是诚实善良、机智勇敢的劳动者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觉醒过程,歌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魔鬼是邪恶势力的化身,揭露了敌人的残暴和愚蠢。

  2、难点:把握渔夫和魔鬼的矛盾发展转化过程。

  【教学方法】

  讨论式、电教辅助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民间故事的特征

  二、检查课后练习四、进行正音

  渔 yu 锡 xi 撬 qiao 魔 mo 耸 song 桅 wei 唆 sou 吻 wen

  三、板书课题,解题并介绍《天方夜谭》

  四、范读课文(或听课文录音)

  五、理清文章思路、分析结构

  1、第一部分(从开头至“他觉得非常奇怪”)描写渔夫捕鱼捞到一个黄铜瓶。

  2、第二部分(从“隔了一会儿”至“刚才我是跟你开玩笑的“)具体写渔夫同魔鬼的斗争过程。

  3、第三部分(最后一节)交代斗争的结果。

  六、组织学生讨论故事的细节描写

  1、渔夫第四次撒网的动作描写:撒──捞──拉拢来──拉不动──跳下水──拖上岸──打开网──发现瓶

  2、魔鬼的'心理活动描写:第一个世纪──第二个世纪──第三个世纪──整整四百年……

  3、渔夫的心理活动描写:捞起黄铜瓶时的想法:魔鬼告诉渔夫“非死不可时”渔夫的心理活动。

  4、魔鬼的外貌描写:结合练习三,体会比喻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学生朗读有关细节描写的语句。

  七、分角度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八、布置作业

  1、归纳本文的寓意

  2、分析渔夫同魔鬼的对话描写

  3、准备“正义战胜邪恶”的有关故事。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3

  教学目标:

  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

  积累词语及诗句,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难点:

  进行语文活动一—当回小记者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学习"万花筒"

  1、指名读、正音。

  2、教师领读,学生齐读。

  3、投影出示这六个字,让学生观察。(减、喊、感、涡、锅、窝)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4、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用这些字组词。

  5、在田字格里描写这些字。

  二、学习"我能填"

  1、投影出示。

  2、指名读,正音。

  3、教师领读。

  4、引导学生分析每组两个字的异同点,识记生字。

  5、学生先独立组词,然后交流、讨论。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4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孙悟空"的神通广大。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读课文。

  2、听写生字。

  3、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感知"小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吧!

  二、走进"小孙悟空",感知它的神通广大

  1、指名读课文第5—11自然段。

  2、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用自己的话介绍—下这个"小孙悟空"。

  (2)"小孙悟空"是怎样帮爷爷治病的?

  3、学生自读自悟,再小组合作、探究。

  4、全班汇报。

  (1)"小孙悟空"像小蚂蚁似的,是个微型机器人,靠电脑控制。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11自然段。

  (学生用文中有关语句回答)

  5、学生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

  讨论:神话中的孙悟空和文中的孙悟空有什么不同?

  (1)学生边读边勾画出文中描写晓蒙心情的语句,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些什么?

  (2)学生自由交流、讨论。

  (3)全班归纳、小结。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

  2、说说"小孙悟空"的神通广大体现在哪些方面。

  3、课后收集一些有关现代高科技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四、课堂小结

  1、学生之间互相质疑,解疑。

  2、学生小结一下自己在学习中的方法和收获。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4、教师小结。

  三、学习"我能写"

  1、学生读例句,说说自己的发现。

  2、学生之间交流自己的发现及这样写的好处。

  3、教师引导学生扩写第一个句子。

  (1)投影出示:()老师穿着一条()裙子。

  (2)学生试填。提示学生括号里可以填许多不同的'词,只要语意通顺就行。如:(美丽的)老师穿着一条(耀眼的红)裙子。

  (年轻的)老师穿着一条(崭新的)裙子。

  4、学生试着扩写第二句,教师个别指导。

  四、学习"百宝箱"——读读背背

  1、课件出示古诗。

  2、配乐朗读古诗。

  3、指名读,正音。

  4、齐读古诗,说说古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5、学生交流对诗句的理解,教师相机指导。

  6、学生读背古诗。

  五、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一下自己在这节课中的学习收获。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本课6个生字,学写14个生字。

  2、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

  教学重难点

  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教学媒体

  收集有关做人方面的人生格言,了解哈默的生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孟子说过: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这是讲中国人做人要有尊严。本课中,有一位外国年轻人的身上,也体现了这样的做人品质。

  二、质疑激趣,引导了解课文梗概

  1、接下来,请同学们好好读读这篇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你最想问同学们一个什么问题,并想一想,自己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2、学生各自读书,思考问题;教师巡回,发现学生的问题。

  3、学生提问让其他学生回答,在回答过程中逐渐学生理解新词,读通课文,读懂课文。

  4、读一读: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研读比较,从具体语言中体会人物性格

  1、纵向比较。哈默的神态、语言、动作散见于课文之中,比较体会,如,年轻人“脸色苍白,骨瘦如柴”,可是当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问的是:“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当听到“没有”时,他的“目光顿时昏暗了”“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在杰克逊提出先吃饭再干活时,他仍坚持:“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为了加深学生对年轻人自尊人格的了解,可以启发学生想象他的.心理活动。如,当食物摆在他面前时,从他说的话里想象他是怎么的想的,当听到“没活”干时,他会怎么想;当杰克逊大叔要他捶背时,他又是怎么想,从而深入体会他自尊自强的`品格。

  2、横向比较。将哈默与其他逃难的人进行比较。同样是疲倦不堪,饥饿难忍,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哈默是不愿接受施舍,愿意以劳动换取食物,别人则是“连一句感谢的话都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的吃起来。”比较中突出了哈默的自尊自爱,卓尔不群。

  四、体悟主题,拓展升华

  1、用自己的语言来评价哈默和杰克逊。

  2、以《尊严的感受》为题写一段话。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6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善于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事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道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

  1、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景展示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准备】

  乡村风光片。

  【教学过程】

  一、回忆画面内容、顺序

  采用回忆名字、按顺序摆一摆的'方法。

  二、整体认知,感受画面

  你对这些画面的总体感受是什么,作者总的评价又是什么?

  出示文中总结段:“乡下人家,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抓住独特、迷人的特点学习全文。

  三、品读感悟、细细体味

  1、品读、欣赏第一幅画面:

  学生自读──找出你喜欢的词句──谈感受──品读──了解写作方法。

  2、用相同方法小组合作学习《鸡鸭觅食图》:

  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并给以补充。

  3、其他段落采用同样的学习方法,先自主学习然后交流读书感受。板书由学生书写完成,写出他们喜欢的词语。强调带着自己的感悟读课文。

  小结:听了你们的交流,我才跟深刻的感受的这些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景所展示出来的乡村生活竟然这么美,美的朴素、美的感人。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读出我们的真实感受:“乡下人家,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四、设置情景、理出顺序

  这六幅图都是描写农村景物或是生活场景的画面可不可以把它们的顺序改变一下呢?

  学生找出文本内在的顺序。白天──傍晚──夜晚春──夏──秋植物──动物──人物

  小结:写文章布局谋篇是讲究顺序的,老师希望在你们的文章中看到顺序美。

  五、回归文本配乐配画朗读

  先看配乐画面回忆文中优美语言,再配乐配画朗读。

  六、师生共同回忆、讲述农村生活经历。从生活实践中感受农村生活的情趣

  七、总结

  通过这一次的学习让我们感受到我们身边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景中竟蕴含着独特的美。只是我们有时习以为常,视而不见。当错过它的时候才有回忆起他的美。让我们注视现在,多留心周围事物,拥有发现美的眼睛,感受美的心灵,做一个创造美的使者吧!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7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感受乡下人家自然、和谐、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美,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乡下人家自然、和谐、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美,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2、背诵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1、学生带感情读一自然段。

  2、填空:

  虽然( )但是( )

  二、研读品味,感受乡下生活的美

  1、作者笔下的乡村生活很美,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亲切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美,品味美。

  2、合作学习,感受美:

  同学一起学习,细细品读课文:课文描写的哪一处,乡村风景最美?试着说说自己的理由,并找出相关的段落,美美的读一读。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抓住相关句段,引导学生感悟乡下人家富有情趣的生活环境和淳朴的`生活,体会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同时体会作者拟人的写作手法,感受生动的语言美。

  4、知道学生感情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和语言的美。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明确课文主旨:

  ⑴ 齐读这一自然段。

  ⑵ 讨论探究:“独特”、“迷人”是什么意思?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它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读背说写,积累语言

  1、这么生动的语言,这样优美的画卷,你能把课文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吗?

  2、把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摘抄生动优美的语言。

  四、板书设计

  乡下人家

  房前花屋后竹《春》

  鸡───—大踏步走自然和谐

  别有风趣鸭───—见人不惊奇趣迷人

  吃晚饭───—搬到门前(夏)

  纺织娘───—催人入梦(秋)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8

  教学目标:

  1、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独立阅读,初步理解内容,学习小英雄雨来热爱祖国、憎恨敌人、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2、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读后能说出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3、练习给每一部分课文加小标题。

  教学重点:

  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说出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及自学能力

  教具准备:

  生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提出本课教学要求。

  二、指导读第一部分。

  1、自读课文,思考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划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

  2、交流。

  3、给这一部分加小标题。

  三、指导读第二、三部分(过程同前)

  四、指导读第四部分。

  1、自读课文,划出描写雨来心理活动的句子

  2、交流。

  五、指导读第五部分。

  1、自读课文,划出写得美的句子,想想这一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

  六、指导读第六部分。

  自读课文,划出描写水中雨来的句子,想想这一部分主要说的是什么,小标题怎样概括。

  七、讨论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八、讨论

  雨来有哪些优秀品质?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九、有感情地朗读描写还乡河、芦花村和小英雄雨来的句段。

  十、作业。

  1、朗读课文。

  2、摘录写得美的句子。

  教学反思:

  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且给学生充分交流的学习机会。我将“英雄”一词贯穿全课,围绕英雄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从哪些地方体会出雨来的英雄气概?第二、他小小年纪,为什么会具有这样的英雄气概?这样,牵一发而动全身,突出了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也比较集中,教学思路也比较清晰。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9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读记“舱面,半明半昧,霎时,摇摇欲坠”等词语,感受繁星的灿烂和美丽,体会作者对繁星的喜爱之情。

  2.方法目标: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展开想象,想象三个不同场景下的繁星画面。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表情达意。

  3.情感目标:有感情的朗读全文,体会不同的繁星场景下繁星的美丽,体会作者对繁星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有关巴金的文学常识,了解巴金的代表作品。

  2.重点学习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来写景状物。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巴金的生平及作品介绍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仰望星空,依然可以望见那颗星,依然感受到那颗星在照亮文坛,他就是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中国现当代文坛巨匠巴金先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精美散文《繁星》,走进巴金的文学世界,感受其文学的魅力。

  1.走进作者(作者生平及代表作介绍)

  巴金,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有王文慧,欧阳镜蓉、黄树辉、余一等。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2003年被授为“人民作家”称号。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2、背景介绍

  1927年1月15日,巴金爷爷乘坐法国邮船“昂热”号离开上海前往法国,为了学习经济学,在邮船航行期间,巴金爷爷撰写了38则《海行杂记》。《繁星》是其中的一篇,写于1927年1月。

  二、学习课文

  1.学习重要词语:舱面,霎眼,半明半昧,摇摇欲坠等词语,并正确读记。

  2.请四位同学分别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三种不同繁星场景下的作者对繁星的喜爱之情.

  3.讲解课文

  细细品读作者三次看繁星的感受,体验作者三次不同的情感,说说它们的不同之处,并探究每次看繁星的情感.

  三、重点探究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本段首句“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开篇点题,表露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也为下文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做铺垫。

  2.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本段末句“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那个巨人”指的是什么?“跑”字在句中有何作用?

  (“那个巨人”指的是“巨人星座”“跑”字既写出了巨人星座的形状,又暗示了船在前行,本句话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来写景状物,表达作者心中涌动的喜悦之情。

  3.结合作者三次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分析其各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为什么会有不同?

  (依恋——伙伴——知心:情感表达方面有所不同是因为作者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

  4.读课文的第三第四自然段,思考“哪些内容写的是实景?哪些内容是作者的想象和联想?请找出相关句子加以回答。

  实景:深蓝色的天空里悬挂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

  想象和联想:船在动,星也在动;我好像看见

  我仿佛看见……我仿佛听见…

  他用手指着:……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四、美点赏析

  本文善用修辞,语言优美,请同学们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赏析:

  例句:“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赏析: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摇摇欲坠的无数星星”比作“无数萤火虫”,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1.排比句:“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依次从触觉,听觉和幻觉的角度描写了海上之夜的柔美,静谧和奇妙。

  2.拟人句:“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对我说话”。

  本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五、总结提升

  1.内容小结:《繁星》是描写星空的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课文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作者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2.写法借鉴:善用修辞来表达情意,善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来写景状物。

  六、再读散文,体会散会优美的句子和作者对繁星的喜爱之情。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读文,认识本课生字;朗读课文,积累词汇和优美的语句。

  2、能力目标: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甜蜜,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爱家的感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语意理解。

  教学流程备注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节日吃月饼吗?(出示课件)今天,一户人家来到我们的课堂,向我们介绍他们一家人是如何过中秋节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中秋节的晚上》。

  二、读中感悟,悟中生情。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这一家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2、学生练读,想一想:这一家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3、出示:又大又圆、又香又甜、又——又——,教读

  4、出示:月饼

  5、描述自己家过中秋接的难忘情景

  三、师生共同完成课后练习

  四、总结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和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同学反馈并质疑:

  (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同学的质疑。)

  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给同学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2、反馈:

  你读懂了什么?

  3、根据同学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同学闭目想象。

  2、同学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同学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竞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4、用画的方式自由表达所想象的诗冲情景。

  教学难点

  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的诗。和前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小朋友,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小朋友。你们想知道他们怎样顽皮吗?想,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

  板书课题:

  舟过安仁

  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注意强调读准字音:篙、棹。)

  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

  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老师巡回指导)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小朋友,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

  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小组内交流:

  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3、请同学描述画面,引导同学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请同学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小朋友说的话写在下面:

  诗中两个小朋友的.顽皮举动,肯定会让同学有话想说,把这些话写下来,老师加以点拨就是思想感情。

  5、汇报展示:

  用投影仪展示局部同学的画,并让同学加以解说。

  (以伞借风力让船行驶,肯定是行不通的,但这种举动却反映了两个小朋友的聪明和顽皮,同时诗人对两个顽皮小朋友的喜爱和赞赏。)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感情朗读:

  带着顽皮、喜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同学读好这首诗。

  3、诵读古诗。

  五、拓展活动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的诗,请读给大家听听。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3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4、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田园生活的情景。

  重点难点

  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美好,让同学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1、板书课题:

  清平乐·村居

  读题。

  2、解题:

  “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词是诗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清平乐”的“乐”要读成“yuè”,清平乐原本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

  “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家”。《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二、初读,正音

  1、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2、难字正音,引导同学读准:茅、檐、相、媚、翁、媪、亡赖、剥。

  3、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

  4、且读且点评,读出韵律节奏。

  三、再读,解意

  1、自由读文,自主理解词语意思。

  2、自由汇报自身第一次读课文的收获,老师引导同学解释重点词语:

  茅檐:茅草搭的屋子。

  醉里:喝了酒后,微微有点醉意。

  吴音:吴地的.方言。这里泛指南方方言。

  相媚好:相互之间很亲密和睦的样子。

  翁媪:老翁、老妇人。

  锄豆:在豆田里锄草。

  无赖:音同“无赖”,这里指顽皮、可爱。

  3、小组合作,结合插图和注释,疏通句子意思:

  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长满了茵茵绿草。一阵吴音,絮絮叨叨,还带着几分醉意,亲切,美好!这是谁家,一对青丝苍苍,公公,姥姥。

  大儿子,在小溪东岸,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一个逗人喜爱的顽皮佬。

  4、再读全文,同学质难问疑。

  (营造民主课堂,让同学发表自身的看法,有争议之处,还可以展开讨论。)

  四、精读、悟情

  1、教师配乐范读,同学闭目想象画面。

  2、请同学自由谈所“看到”的画面。

  3、同学配乐自由读,边读边悟。

  4、请同学自由谈所悟到的思想感情:

  安定、悠闲、快乐、恬静、幸福的平淡农村生活让人陶醉使人向往。

  五、熟读,成诵

  1、小组内互读,把所感通过朗读表示出来。

  2、全班朗读,注意表达思想感情。

  3、熟读成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1个认读字。

  2.能力目标:能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能体会课文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关联词语造句。

  3.情感目标:能说出读后受到的启发,学习船长遇事沉着镇定,机智果断的品质,并练习归纳。

  教学重点:

  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船长是怎样一个人。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物品格,并能正确表达。

  查阅资料:

  教学具准备:布置学生预习,查阅有关资料。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介绍作者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22课《跳水》。这篇课文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结合预习能谈谈你对这位作家的了解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练习朗读课文,检查学生是否能通过预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课题质疑,初步感知课文,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我们知道,读一篇文章,从接触题目开始,看到“跳水”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把同学们提过的问题汇集一下,就是谁跳水?为什么跳水?他在什么情况下跳的水?经过怎么样?跳水的结果又如何?)

  (2)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引导学生从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划分段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初步解决问题。

  3.交流学习本课生字及新词。

  4.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试着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直接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跳水》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浏览课文,回顾内容

  请学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细读课文,感受理解

  (一)引导学生通过读简单了解跳水的起因。

  (二)引导学生抓住水手、猴子和孩子的言行、神态、心理的变化,了解事情的经过,感受孩子遇险的情景。

  1.请学生默读课文,结合表格边读边用不同的符号把描写“水手、猴子和孩子的言行、神态、心理的变化”的词句画一画,批注出自己的感受。

  2.小组交流学习:

  3.集体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师:孩子是怎样一步一步陷入绝境的.呢?

  重点体会两句话:

  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即使他不会失足,拿到了帽.....

  子也难以转身走回来。(重点指导朗读)体会完后问学生还能用哪些词形容孩.

  子处境的危险或情况的紧急?(千钧一发、迫在眉睫、危在旦夕、十万火急、万分危急……)目的是进行词语积累。

  体会后问:难道这顶帽子就真的这么贵重,值得孩子不顾危险地去追猴子?

  师小结:孩子准是被调皮的猴子气昏了头,一心只想着取回帽子,挽回面子,其余的可什么也没想了,就这样,孩子冲动的、不计后果地一步一步地陷入了困境。

  (三)引导学生从船长的办法,体会人物品质。

  1.用一句话概括船长的办法。

  2.想一想,这是不是救孩子的办法,为什么?

  3.通过这一段的描写,说说船长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些方面体会出来的?(小组讨论)沉着镇定、机智果断

  4.指导读船长的两句话。

  5.自读最后一自然段,看看结果怎样。

  (四)创设情景,拓展教材。

  孩子终于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了。我们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写下来。(可对孩子说、对船长说、对水手们说)

  四、总结全文,感情朗读

  课后反思:

  教师:能指导学生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能说出读后受到的启发,学习船长遇事沉着镇定,机智果断的品质。不足:在概括主要内容方面有部分学生抓不住重点。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5

  一、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在抗日战争中游击队的英勇精神,体会小兵张嘎的懂事、勇敢、机智和爱憎分明。

  3、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的意思,并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及所蕴含的感情,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好处以及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小兵张嘎的懂事、勇敢、机智和爱憎分明。

  2、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

  三、教学方法

  讲授、自学、交流

  四、教学准备

  1、教师:搜集背景资料

  2、学生:搜集抗日战争中有关小英雄的故事。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抗日战争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抗日小英雄,同学们,你们能举出一个例子来吗?(如把敌人引入包围圈而牺牲的王二小,巧送鸡毛信、机智勇敢的海娃……)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读《小兵张嘎》的故事,从而引入新课。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通读课文,感知张嘎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小兵?

  2、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学生自读,并把生字所在的句子读一读。

  3、分小组读课文,并交流自己的看法。

  4、现在,你能说说张嘎是一个怎样的小兵吗?

  (三)、细读课文,感悟人物形象

  1、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写了小兵张嘎哪几件事?哪一件事写得最详细?

  2、从第一、第二件事中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张嘎?

  3、读6—11自然段,抓住关键词句感知张嘎这一人物形象。

  4、交流:你找到了哪些重点词句?它们分别表现了张嘎的'什么品质?

  重点词句:

  ①、“嘎子一惊,失声叫道……快预备饭啊!”

  ②、“说时迟……栽在台阶上。”

  ③、“就连老鹰抓小鸡也……飞身扑过去,一下就……抢在手里。”

  ④、课文三处写到小兵张嘎对枪的喜爱、渴望。

  张嘎的品质:

  聪明、机智、勇敢,爱憎分明

  5、指导学生朗读重点词句,深入感悟张嘎的品质。

  (四)、总结拓展

  1、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你还读过哪些关于抗日战争的小英雄的故事?与大家交流。

  板书设计:

  痛失奶奶

  嘎子身世-略写

  成为小兵机智

  小兵张嘎—勇敢

  诱敌进屋爱憎分明

  勇斗鬼子-巧妙周旋详写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下册的教案01-10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01-11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03-08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1-29

四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案01-17

人教版下册四年级的语文教案04-22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11-07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琥珀》教案范文05-04

四年级下册《语言的魅力》语文教案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