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汇总六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认知:
1.通过自学,能读准生字,多音字字音,运用与结合课文等方法理解有关词语;
2.了解作者叶圣陶的生平概况以及游记这一体裁的基本特点和有关溶洞方面的自然常识。
技能、方法:
1.训练并初步掌握解词的几种基本方法,如查工具书、用近义词、借助图片、实物、结合句子,联系生活经验等。
2.训练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三要六不”,即读音要正确,声音要响亮,姿势要端正,不错读、不添读、不漏读、不换读、不唱读、不读破格句。注意手握书本的姿势与站立的姿势。
3.训练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性学习和交流,理解作者游览的顺序、景点以及文章的主次。
情意:通过朗读课文,体会祖国山水的自然和神奇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读通课文,理解词语,理清游览顺序,了解游览景点(画示意图),同时在网上或课外书上查找关于溶洞的一些图片和资料。
2.教师方面:
①准备一幅叶老的人物像片以及他的有关作品集;
②准备一盆杜鹃花;
③有关溶洞的图片资料;
④有关文字投影片。
第一张:
①浙江合适稍微呈现
②罗甸森郁聚集昏暗额角
③系着绳子好奇的心情
第二张:
①突兀森郁合适盘曲而上变化多端聚集
②头脑额角肩背臀部脚跟
③杜鹃花映山红
第三张:变化多端千变万化变化无穷千姿百态
形态万千形象各异奇形怪状变幻莫测……
第四张:朗读课文“三要六不”(略)
第五张:关于石钟乳、石笋的小知识介绍(略)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练习审题:
1.同学们喜欢春游吗?说说你游览过的`地方、景点的特征以及游览后的感受。
2.正值阳春三月,正是旅游的好时机,50年前的今天,即4月14日叶圣陶老先生曾游览过一个地方——逐步板书:双龙洞(景点)金华(地方)记(可换“游”字,它是游记性文章的一般命题方法,如游苏州乐园、游常州恐龙乐园等)
(二)学生汇报预习后的收获:
说说通过自学了解了些什么,掌握了些什么,遇到什么困难,有哪些疑问。教师相机介绍溶洞方面的知识以及关于叶老的生平情况。并鼓励和肯定学习有方法、学习刻苦认真的学生。再安排一、二分钟学生同桌交流解决预习中的困难。
(三)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出示文字投影片①,要求读准加点的生字、多音字读音。
2.出示文字投影片②,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理解,如突兀森郁:突兀、高耸;森郁、森林、草木茂盛。()
合适:结合句子理解指两个人并排仰卧在很小的船里不大也不小。(师用手掌代表小船、用两支粉笔代表人演示)
盘曲而上:引导学生用画示意图理解。
变化多端:引导学生用近义词的方法理解,并出示投影片③帮助学生积累词汇。
聚集:引导小组同学表演理解。
头脑额角肩背臀部脚跟:请学生扮演人体模特儿然后指出相关部位。其中对“臀部”一词要理解并指导书写:书写时要做到上紧下松,遵循“上盖下”的原则。
杜鹃、映山红:用一盆杜鹃实物认识。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①首先明确朗读课文的基本要求,先让学生说说,后出示文字投影片“三要六不”。
②提示:朗读较长的文章,可选自己喜欢的,可选认为写得特美的或比较难读的,你认为主要的内容多读几遍。
③学生自由练读。
④指名朗读,组织评价。
(朗读中,可推举班上最优秀的同学来读;可让认为本学期朗读有明显进步的来读,可邀请同自己水平相当的来赛读。听同学读时要专心,听出好的地方及不足的地方,以准备全面评价和取长补短。)
(四)小组学习,理清游览景点及顺序,了解内容的主次:
1.四人小组相互阅看自画的示意图,自填的顺序。
2.指名上台讲讲作者的游览顺序及景点(略)
3.请几名学生按示意图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结合文章分辨一下哪些是主要的内容,哪些是次要的内容。
4.训练学生用其它方法给文章概括主要内容,如:
①拓展小标题法:路途——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②连接段意法:课文先写了路途中的见闻,再等外洞的特点,接着讲如何通过孔隙,然后讲内洞的特点,最后讲出洞的事。
③以导游的身份介绍:
亲爱的游客同志,大家好!欢迎光临我们浙江金华。现在我们在乘车去双龙洞的途中,先观赏一下山坡上一片明艳的景色……这欢快的小溪泉水就是从双龙洞流出来的。待会儿我们到了洞口先进外洞游览,看完外洞再乘小船穿过孔隙进内洞,即所谓的双龙洞游览……今天准能让你们一饱眼福、流连忘返……
(五)课堂总结,学生自行设计课外作业:
如
1.画图;
2.朗读并背诵喜欢的片段;
3.查阅图片资料;
4.抄写词语,整理预习笔记;
5.学编导游解说词。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记叙的金华双龙洞的奇异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2、能给课文分段,写出课文的提纲,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过渡句在课文中的作用。了解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
4、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稍微”、“时而”造句。
5、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6、学习“孔隙”一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情感,了解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
2、了解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学习“孔隙”一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谈话引入
1、齐读课题,从课题中知道些什麽?你还想知道些什麽?
2、老师引入:
既然同学们想知道那麽多有关浙江金华双龙洞的情况,今天咱们也和叶老先生一起去游览双龙洞,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你们想去吗?
二、指名分读课文,找出表示游览顺序变化的语句,讨论分段:
按游览顺序可分六段:
第一段:(1自然段)
第二段:(2~3自然段)
第三段:(4自然段)
第四段:(5自然段)
第五段:(6~7自然段)
第六段:(8自然段)
三、再读课文,扫清生字新词障碍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新词
二、指名说说本课叙述顺序
三、学习第三段
1、当叶老来到双龙洞口,他都看到了什麽?有什麽感觉?指名读课文。
2、集体讨论:
山:相当高、突兀森郁,感觉有气势。
洞口:像桥洞,很宽。
外洞:高、大、像大会堂,可容800~1000人,不觉拥挤。
3、自由读文,作者采用什麽句式来写的?(比喻)
4、归纳段意。
四、学习第四、五段
1、合作小组自学,提纲:
读课文,标出孔隙、内洞的特点。
想:是怎样写具体的?用了什麽方法?
2、集体讨论:
孔隙:窄,只能容两人并排仰卧的小船。
矮:小船进出靠人工拉,人仰卧在船内。
险: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头稍微抬起一点儿,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昏暗、八九米长。
内洞:黑:一团漆黑,什麽都看不见;提着汽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
大:不知道有多麽宽广;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麽大。
深奇:洞顶有蜿蜒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有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麽,也很值得观赏。
采用比喻、对比、夸张的手法,通过心理活动的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景物特点。
3、练习朗读课文,读出孔隙和内洞的不同特点。
4、想:
作者此刻的心情怎样?
5、有语气朗读课文:
小组成员互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6、小结:
金华的双龙洞无论是洞口、外洞、还是孔隙、内洞,景色各异,特点突出,真可谓是奇观异景,值得前去欣赏。
7、归纳这两段的段意。
五、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
全文既然写游览双龙洞,可为什麽还写路上的'所见所闻?作者在途中看到、听到、感受到什麽?
2、讨论:
看到、感到、 听到。
公路:盘曲 溪声时时变换调子。
映山红:开满、 比盆栽的显得有精神。
油桐:正开花、一从、一簇、很不少 一片明艳。
沙土:呈粉红色 在别处似乎没见过。
溪流:随山势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从洞里流出来。
3、小结:
沿途景色犹如悬挂在天地间的一幅巨大的彩色山水风景画。它是那麽吸引人,双龙洞在此山中,不正是画中画,景中景吗?洞内外浑然一体,真是美不可言,令人神往!
4、齐读课文,归纳段意。
六、总结全文
1、指名读句子,结合板书体会下列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2、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说出主要内容。
3、标画出文中写溪流的句子,想:它在文中起了什麽作用?
4、从本文中,你感受到了什麽?
【板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
(高、大) (黑、大、奇)
入山──>金华城 ──>罗甸──>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像桥洞 宽) (窄小、低矮、昏暗)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篇3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我们就随着叶圣陶爷爷,一起去游览金华的双龙洞,好不好?
(板书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新授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能读懂什么,把不明白的地方划下来。
(师副板书)
⑴ 你都读懂了什么?(4人)
(如果学生只从句段说,提前安排一人)
板书:入山、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请你来你说你来,同学们知道得真多。
⑵ 那么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5人)
对问简单的词语,可以说:
你来谁来帮帮他?你明白了吗?
请你说你能帮他解答吗?懂了吗?
对学生有创造性的提问,可以说:
你的想法很独特!多么独特的想法呀!
与众不同,有创意。
敢于向权威挑战,了不起!
这个问题值得我们研究。这个问题待会解决(副板书)老师把它记下来也把它记在这。
相信这些问题讲完课文后,你就会明白。
2、(指板书)那么,在这几部分中你最喜欢哪部分,用你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可以自己读,合作读,还可以画画,谈体会。听明白了吗?开始。
全班汇报交流:
刚才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很高,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
入山:
谁喜欢入山这部分?(字幕:2~3段)
你来。
你准备用什么方式来交流?
生:朗读、谈体会。
开始吧!
师:多美的景色啊!
谁还想交流?
(入山时见到的溪流。字幕:将“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画线.)
为什么喜欢?
生:用上了“时而”、“时而”、“时而”、“时而”这些词,写出了溪流的变化。(课件:将4个“时而”变色)
师:那谁能读出溪流的变化呢?
你来读。
师:同学们来评价一下,他读的怎么样?
师:那你能不能把溪流的变化读出来呢?生读。(读得好时)
师:你这一读,老师仿佛听见了溪流变换调子的声音。谁能读的比他还要好?生。告诉老师,为什么溪流会时时变换调子呢?
生:因为山势在不断变化。(读得不好时)
师:谁来教教他?你再来试一试!如果都读的不好,师范读,加手势。
师:听老师来读一读。
看谁能把溪流的变化读出来,表扬。听老师来读。谁来和老师比赛?
师:为什么溪流会时时变换调子呢?
生:因为山势在不断变化。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3、外洞:
师:你还喜欢哪部分?
生:我喜欢外洞,(放图片)走入里面就仿佛走进了大会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我们学校的阶梯教室大约只能坐二、三百人,而内洞中一千或八百人开会也不觉得拥挤。能想象出外洞有多大吗?(字幕)谁能读出外洞的大?一生读。他读的外洞大不大?你能读读吗?
4、孔隙:
生一:我最喜欢孔隙这一部分。(课件:第4段的字幕)
师:你准备用哪种方式来交流?
生:我准备用朗读的方法来交流。生交流。
师:读了这部分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感觉孔隙又窄又小。
师:从哪可以看出孔隙很小呢?
生:只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两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
(课件:点击热区,将此句划线)
师:谁还有?
生补充: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课件:热区--划线)
师:找得非常准确。你是通过读体会出孔隙又窄又小的特点。
师:谁还想来交流这一部分?
生二:我们组是以画图的方式来介绍这一部分的。(实物投影)大家看,我把由外洞进入内洞上面的石头画得这么低,是因为孔隙很窄小,高度大概只有从人的腹部到臀部的距离。船很小,只能并列躺着两个人。船两头都系着绳子,从内洞里拉动绳子,船就进来,再从外洞向外拉绳子,船就出去。多么有趣啊!我想这大概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方式吧!
(师马上带头鼓掌。)你是通过画图来体会的。
师: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出示孔隙的动画)请看。这两位游客上船了,
刚才通过朗读、画图,我们知道了孔隙又窄又小。现在谁能把这一整段课文读一读?(出示此段的字)
先自己练练。谁来试试?你来。评:他读得怎么样?
生(读得不好)
哪儿不好?你能把这儿读一读吗?读得很好。你再把这一段读一读。
5、内洞:
师:你还喜欢那部分?
生:我很喜欢内洞。
师:你想以什么方式来介绍内洞(谈体会)?
生:进入内洞就好像置身仙境龙宫了。那里有蜿蜒在洞顶的双龙,还有千姿百态,颜色各异的石钟乳和石笋。
师:你为什么喜欢它?
生:因为它形状──,颜色──。
师:你能不能用课本上的词来表示?(变化多端、颜色各异)
师:那些石钟乳和石笋是什么样的?
生谈:形状像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
师:除此之外,洞中的石钟乳和石笋还有什么样的?让我们一起走进内洞。
(放内洞部分录象)
师:他们像什么?请你来,谁再来说?
其实我们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内洞里的景物还有很多。张开你想象的翅膀,谁再谈谈?
(如果没有谈的)
师:比如猴子观海、海底捞月、哪吒闹海等……
谁再说说?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
说了这么多,现在能把内洞变化多端、颜色各异的特点读出来吗?
(字幕:首先当然是……值得观赏。)
先自己练一练。请你来。(一生读)同学们,他读的怎么样?自己练练,谁来?读得怎么样?老师也认为很好,喜欢读的站起来读。
三、练习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暑假即将来临,阳光旅行社要招聘一批双龙洞景区的小导游。
(课件:招聘条件“熟悉各处景点,普通话标准,举止文明,待人热情大方。”)
同学们愿意来试试吗?
师:首先以小组为单位作准备,每人介绍一处景点,介绍时可以把课前收集的资料充实进来。各小组要选出最优秀的一名同学参加竞聘。
谁想来介绍入山?(找一人)谁来介绍外洞、孔隙、内洞?(四人在前面一字排开)来,
(挂导游牌,发小旗)
师:我们由金华城出发。小导游们,开始吧!
生1:(出示录象──入山图)
如果导游开始没自我介绍,师要喊停。
问:平时我们外出旅游,见到的导游也是这么说的吗?
生:对,要先自我介绍。再来说说。
导游:双龙洞属于岩溶景观,以洞中有洞、卧船入洞为特色。我们现在正通往双龙洞。你们看,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是不是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真是一片明艳。
随着山势,迎着溪流,我们继续往前走。
导游:再往前走,就到了双龙洞口,溪水就是从那儿流出来的。
师:(拍肩)该轮到你了!
生2:外洞
我叫XX,大家叫我X导好了,将由我和大家一起游览外洞。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你们看,洞口的形状真像桥洞,这么宽。
导游:让我们走进去看看吧。它高大明亮,洞高66余米,广、深各33余米,面积1200多平方米。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这儿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会觉得拥挤,像不像个大会堂。你看,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就是外洞。外洞的常年洞温保持在17摄氏度左右,冬暖夏凉,特别是在炎炎夏日,更是人们纳凉的好去处,比起天然空洞,更是过之而不可及。古人形容的好:“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凉。”
师:谁还查找了其他有关外洞的资料?
一生读:我还知道了外洞厅北有一挂黄色“石瀑”(生出示图片)大家看,它俨然是古人衣袍,这就是传说的“吕先生藏身”景点。相传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曾隐身于此,又有传说是,有个村姑誓不嫁抢她的财主,被锁困在洞中,吕洞宾就是从这里去营救洞中的村姑的。
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上网)
师:利用上网来查阅资料是一种便捷的方式,可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生3:孔隙
导游:(图)我叫XX,大家叫我X导好了。请看,这就是孔隙,可以容下一只小船进出。……这就到了内洞。
生4:内洞(录象)
导游: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双龙洞内最神奇的自然景观──内洞吧!大家看,洞顶上有两条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那边是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你可以依据其形状自由想象,即使不比作什么,我觉得也很值得观赏。如果你在内洞转一圈后,你会发现内洞比外洞大得多。接下来,请大家自由游览。
师:导游工作结束了,现在请大家评价一下他们的表现?
祝贺你们!
四、谈收获
1、(指副板书)这些问题你明白了吗?
2、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五、布置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用做诗、画画、唱歌、写广告语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双龙洞的喜爱,下课。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已喜欢的段落。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语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以学生的“春游”创设情境。
师:“老师当导游,带你们到金华的双龙洞游玩,好吗?汽车开动着,看看那里的景色怎么样。现在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同学们现在下车,我们一边登山一边欣赏这优美的景色吧!
(这一创设的春游情境不知不觉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兴趣盎然。)
二、整体感知,拟定郊游
1、播放游览双龙洞的情境录象。(看录象后,双龙洞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学生通读全文,边读边圈出生字新词,并在课堂练习本上拟出游踪,请一生到黑板前画出导游图,教师和其余学生一起协助修正、定图。从整体上感知全文,拟出游览路线,学生头脑中有清晰思路,为下面的分景点学习打好基础。
3、检查自学情况
(1)列火车检查生字新词,指导写好“蜿蜒、臀部、稍微、孔隙”等词语。
(2)最后修订游览线路:
途中——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三、游览景点,挖掘特点
紧紧扣住每个景点不同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想象等多方面感官,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习游记的写作方法。
(一)领悟美,感受情──学习“路上”
1.课文中哪些是写路上的?
2.把描写路上美的句子找出来,想想美在哪里?全班齐读这些美句。(教师把剪贴画“路上”放在导游图中路上位置)
3.“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这句话写作顺序怎样?这么多颜色,你感觉怎么样?这么美的句子值得我们好好品读。(学生比赛回答、比赛读)板:明艳
4.为什么“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哪位同学能读出溪流变化?(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播放自然界中溪水流动变化的声音)
5.闭上眼睛,听老师把前三个自然段朗读一遍,边听边欣赏路上的美景。
6、学生配乐朗诵。
小结:路上凤光明艳,我们和叶圣陶一样,游兴很浓,双龙洞又是怎样的呢,
(二)扣词句,抓特点──学习“洞口”、“外洞”
师过渡:路上景色如画,但我们目的不在这里,我们目的在双龙洞。
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教师把剪贴画“外洞”放在导游图中的外洞位置)
2.“突兀森郁”什么意思?从这个词可看出洞口什么特点?
3.“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说明外洞什么特征?(教师点学生回答,师生概括)
小结:这节课,我们随着叶老先生从风光明艳的山路上,进入像大会堂一样的外洞,再走进去,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下一节课再来游览。
第二课时
师导入:上节课,我们随着叶老先生从风光明艳的山路上,进入像大会堂一样的外洞,参观完了外洞,顺着泉源,我们来到了孔隙。孔隙是怎样的呢?
(一)入情境,悟特点──学习“孔隙”
1.请两位同学前去探探路。这两位同学合适吗?这两位同学不合适可看出孔隙什么特点?(教师点两位较胖的`学生上讲台)
2.船怎样进出孔隙呢?(师生齐读“船两头系着绳子……船就出来”)请看录象,船是怎样进出孔隙的。从录像中,可以看出孔隙又小又窄,进孔隙,你的心情怎样?(教师放录像,配录音介绍)
3.请一同学上讲台,把黑板当小船,模拟作者是怎样进孔隙的?体验作者当时的心情。(学生以黑板为小船做动作,师生评价)
4.分组朗读,读出好奇、紧张心情,看哪一组读得最好。(教师点评朗读)
(四)驰想象,析特点──学习“内洞”
过渡:仰卧小船进孔隙,行了两三丈水程,我们就到了内洞。
1.“双龙”其实是什么?(教师点学生回答)
2.谁知道石钟乳、石笋?能不能想象一下石钟乳、石笋的形状,愿想什么就想什么。(教师出示千奇百怪、颜色各异的石钟乳、石笋的图片,学生畅所欲言)
3.默读,找内洞特点。(教师把剪贴画“内洞”放在导游图中内洞位置)
四、着眼泉水,总结全文
(一)一路游玩过来,哪几处见到泉水?
(二)我们就是沿着溪流参观双龙洞的。双龙洞游览完了,我们可以坐车回去了,请大家回味一下我们的游览路线怎样?
(三)学完课文后,我们知道作者是用什么顺序组织全文的?(师生概括写作特点)
五、畅谈感想,学写游记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2.掌握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说话能力。
教学重点:
理出文章的条理,理解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感情,培养学生口头说话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感情,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
电脑多媒体、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学。
利用多媒体播放祖国美丽山河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从而引出新课并板书课题。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随作者一同游览浙江金华的双龙洞。看到这个题目,你知道什么?你想了解什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看看课文写了什么,与你想得是否一样?
二、合作互学,共长知识。
1、要求:四人小组自学。(小组互学,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并做好纪录,完成手上的表格。教师巡导,点拨。)
2、重点检查以下内容的掌握情况。
(1).课文中,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
(2).作者每游览一处地方,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感觉到什么呢?所感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A、填表:(每小组一个)
地点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
路上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B、注意带点词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①.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②.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在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③.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每一个景点,都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图片。特别在理解孔隙这一重点时,利用活动式幻灯片,找学生亲自演示,帮助理解。)
三、质疑。
四、小结。
1.小结写法。
2.归纳中心。
课文通过记叙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五、根据老师的板书,请你介绍一下金华的双龙洞。
六、课外延伸,拓展思维。
教师:同学们,浙江金华的双龙洞固然值得观赏,但我们的家乡鼎湖也有很多值得游览的景点。你能举些例子出来吗?(鼎湖山、包公庙、金沙滩、葫芦山风景区等)特别是鼎湖山景区,每天都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来旅游观光。请你以导游的身份介绍一下有关景点,好吗?(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鼎湖山的景点图片,四人小组讨论,共写导游稿,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七、布置作业。
A组的同学试写鼎湖山旅游区的导游稿,BCD组的同学向家人介绍今节课所了解的浙江金华的双龙洞。
附板书:
点评:
此教案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方式。
小组互动式的学习,营造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设计者大胆地采用学生互动自学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自学,分组讨论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理解课文内容。这样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锻炼说话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课后延伸,拓展学生创新思维。设计者设置的小导游活动,既促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消化,又培养学生说话能力。让学生介绍家乡的著名景点鼎湖山。课内与课外结合的课外延伸活动,为创新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观察能力,同时还对学生进行了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家乡的教育。
板书图文并茂,更具直观形象性,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篇6
一、教学要求: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内洞、外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2、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三、教学时间:
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的前三段向我们介绍了作者游览的时间、目的地以及一路上的见闻,那盘曲而上的盘山公路,那令人眼前一片明艳的山路景色,那时时变换调子的溪流声……是多么迷人啊!那么作者游览了哪些地方?这些地方又各有什么特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总体感知:
1、初读课文,理清条理:
A、请大家打开书55页,读读课文4--8自然段,看看作者游览了哪些地方?
B、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了解。
C、指名学生回答,并征求全体同学意见。
D、板书:外洞 孔隙 内洞
2、再读课文,归纳特点:
A、同学们再读读这几段,看看外洞、孔隙和内洞分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B、学生阅读理解,教师巡视了解。
C、指名学生回答,征求其余同学意见。
D、板画并板书:(画出外洞、孔隙、内洞)
3、小结过渡,布置下一步学习任务:
其实呀,你们刚才谈的这些就是这几个地方的特点。通过刚才两次读课文,我们知道作者游览了这几个地方,也知道了这几个分别有着这样的特点。那么,你对哪个地方最感兴趣呢?(了解学生大概情况)同学们都分别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地方,你们想让大家都来喜欢这里吗?那就要你们去细细地读文章,喜欢哪个地放就读哪个部分,看看你从文章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这些特点,然后把你的体会告诉大家。通过你的理解,通过你的表达,把别人都吸引过来,好吗?
我们这样去读:这个地方有什么特点?你是从文章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这些特点的?找到后就按平时读书的方法做上记号。
三、精读课文,自读自悟:
1、学生阅读,做批注,教师巡视辅导,并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
2、课堂讨论:
A、组织:有一些同学已经想好了。下面,我们先按课堂小组开展讨论,跟同学们说一说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出这些个特点让你喜欢的?
B、学生讨论,教师巡视,初步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3、交流评议:
A、分别指几名同学围绕以下几个要点开展讨论:
1)船小
2)行船方式
3)乘船姿势
4)乘船感觉
(找出相关词句,说出思维过程,弄明白作者通过写什么来表现孔隙窄小的特点,读出乘船的姿势和感受。)
B、同学们体会得不错。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介绍,有哪些同学也对孔隙产生了兴趣?正因为作者抓住孔隙的特点写,使我们如临其境。所以孔隙也就深深地吸引了你们,是这样的吗?
4、读写结合,突破难点:
A、那么作者又是怎样把从外洞进入内洞这个意思一步步说清楚的呢?请看黑板,作者先写什么?接着呢?然后呢?最后呢?
B、谁能联系课文中的内容把这个问题连起来说一难问题?
5、分层朗读,体会写法:
这样小的小船,这样独特的进洞方式和乘船姿势,这样奇特的乘船感觉,是多么有趣啊!下面,我们分组来读这一段,再来体会一下作者是怎样把从外洞进入内洞这个意思一层层说清楚的……请大家拿好书。
6、学法小结:
我们在刚才的学习中,首先了解了空隙的特点是窄小的;接着抓住关键词句进一步体会到了空隙的特点;最后弄清楚了作者是怎样把由外洞进入内洞这个意思一步步说清楚的。
7、指名介绍内洞特点:
A、除了窄小的孔隙外,奇特的内洞也很有趣,喜欢内洞的同学,你们有信心把同学们都吸引过来吗?好,一个个来,你先说。
B、你从这儿看出内洞很奇特,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吗?
C、为什么说"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D、那吸引你,使你们对内洞感兴趣的是什么呢?现在有哪些同学也对内洞产生了兴趣?
E、小结:同学们谈得不错,听的也很认真。作者抓住奇特这个特点来写内洞同样打动了我们的心,我们来把这几句读一读。那些同学想读?想读的同学一起来读。
F、再看看,内洞除了奇特的景象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外,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儿体会出来的?
理解"进"
8、.总结学法:
A、学完了孔隙和内洞,你准备怎样来学外洞这一段呢?
B、洞内宽大,洞外呢?知道的同学一起说。
C、学生答,教师版画。(画出后山)
四、读写指导:
1、设疑质疑:
A、游完了双龙洞,回过头来看,作者介绍最详细的是哪个地方?刚才,我们也有很多同学对这儿感兴趣,那作者为什么不先写这儿呢?这样重点不是更突出吗?
B、那你说说作者的游览顺序是怎样的呢?(学生回答时教师在黑板上标出路线图)
C、那么,今后我们应该怎样来写参观游记呢?除了.写作顺序之外,要想吸引读者,打动读者的心,还应该抓住什么去写?
2、小结.写作方法:
学到这里,我们得到两点启示:第一、写参观游记要按参观游览的顺序写;第二、要把看到的事物特点写清楚。
五、赏读课文,体会感情:
1、过渡谈话: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你喜欢哪里就读哪里,看看怎样才能读出文章的感情来。
2、自由读、指名读、学生评议。
六、总结本课内容,布置下课时任务:
课上到这儿就结束了。这节课我们不仅弄清楚了作者游览了双龙洞的那些地方,还弄清楚了双龙洞的外洞、孔隙、内洞各有什么特点。那么,作者又是怎样出洞的呢?此外,作者从上山到进洞每次都提到的泉水和作者游双龙洞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些问题我们下节课再来讨论。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相关文章: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12-09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03-18
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案02-24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15篇02-25
《金华的双龙洞》教案02-22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合集九篇10-29
实用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4篇10-20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教案(精选13篇)03-13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教案(精选17篇)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