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时间:2022-10-20 22:48:41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4篇

  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4篇,欢迎大家分享。

实用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4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3。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⒉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⒊。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难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⒉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⒊。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准备:课文朗读配乐磁带。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2。自学本课生字新词,老师检查自学情况。

  3。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能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人课题。

  同学们都喜欢游览,旅游后还有写写游记。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游览了浙江金华的双龙洞后,就写了一篇游记,这篇游记就是——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

  叶圣陶先生是怎样写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了解学生预习课文情况。

  1。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你读了“预习”了解了些什么内容?

  2。通过读课外书,收集资料。你了解了关于本课的什么知识?

  生答:我知道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和语言学家。

  生答:叶圣陶解放前当过小学、中学、大学教师,编辑,解放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等职务。

  生答:繁忙的工作之余,叶老还到多处风景名胜区参观游览,并写下了许多清新优美的游记,《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就是其中之一。“两个岩洞”就是金华北山“五洞十景”中最为著名的两个溶洞:双龙洞和冰壶洞。

  生答:目前,双龙洞已被列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每天游人如织。

  ⒊老师小结:同学们了解的情况真丰富,看来同学们在课外是下了一翻工夫的。

  三、听老师范读课文,思考问题。

  ⒈听老师配乐朗读课文。

  ⒉学生思考:⑴想一想每段讲什么?

  ⑵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⑶把讲到洞中双龙的句子画下来。

  ⒊讨论以上思考题。

  四、检查学生学习生字、词的情况。

  ⒈开火车分析生字的音、形、义。

  ⒉抽读课文。(了解学生通读课文情况。)

  ⒊理解生词。(学生在读课文时随机检查。如:蜿蜒、明艳、突兀、森郁等词。)

  五、给课文分段。

  ⒈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⒉同座谈论分段和段意。

  ⒊老师总结归纳。

  六、作业:⒈抄写生字。 ⒉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⒈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⒉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⒊ 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行片段练习。

  ⒋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⒈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⒉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⒈听写生词。

  ⒉请说说本文分几段,段意是什么?

  ⒊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

  二、学习第一段。

  ⒈抽学生读本段。

  ⒉思考:⑴叶圣陶爷爷在去双龙洞的路上看见了什么?(请用:“ ”画出来)。作者用了什么方法去描写?

  ⑵“明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作者会“眼前一片明艳”?

  ⑶溪水为什么会变换调子?这里写溪水实际上是写什么?这溪水是从哪里流出来的?

  ⒊ 配乐 有感情地朗读本段,感受作者是什么心情。

  ⒋读完本段你眼前有什么景物,请你说出来,你是怎样的心情。(让学生产生想象)

  ⒌总结学习方法。同学们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这段文字的。

  学生总结:⑴了解作者描写了什么景物。

  ⑵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描写。

  ⑶体会作者有怎样的感受。

  ⑷想象作者描绘的景色。

  三、学习第二段。

  ⒈学生自学本段。同学们我们运用学习第一段的方法学习本段。请同学们随着叶圣陶爷爷继续向前游。

  ⒉学生自由朗读学习课文。

  ⒊质疑问难。

  ⒋老师提问:⑴你来到了双龙洞 看见了什么样的景观?你有怎样的感受?

  ⑵泉水的位置在哪里?

  ⒌配乐有感情地朗读本段。想象作者描写的外洞是什么样子的。

  四、学习第四段。

  ⒈学习方法同上1 ~3步。

  ⒉老师提问:⑴我们与叶圣陶爷爷游到外洞,必须干什么?(生:坐船)

  ⑵叶圣陶爷爷给我们介绍的小船是什么样的呢?叶圣陶爷爷是怎样乘船的呢?

  ⑶这小船是顺水而行,还是逆流而上?

  ⒊我们也来感受在船上进洞的感觉。听老师配乐朗读课文。

  ⒋老师题问:“挤压”是什么意思?叶圣陶爷爷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觉?你有怎样的感觉?(要学生产生想象。)

  五、学习第五段。

  ⒈学生自学方法同上。

  ⒉老师题问:坐船进入内洞,内洞是什么样子的?当工人提着汽油灯看到了什么?

  ⒊配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洞中石钟乳和石笋的形状。

  ⒋读完以后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要学生产生想象。)

  ⒌老师题问:现在你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吗?

  六、齐读第六段。

  七、总结全文。

  ⒈有感情地配乐朗读全文。

  ⒉思考:读完本课你有何收获或感受?

  八、文字训练。

  片段练习:根据课文所描写的场景,你选择一处产生想象,写出百字以上的短文。

  板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

  路上 洞口 外洞 内洞 出洞

  映山红 突兀、森郁 窄 漆黑

  油桐花 宽 、大 挤压 双龙、石钟乳、石笋

  比外洞大

  溪流 泉水 泉水 泉水

  (变换调子) (靠洞右边) (孔隙流出) (缓缓、源头)

  附学生的片段练习。

  “ 我”乘车穿过金华城,大约行了五公里来到了罗甸。只见一座红色的山映入眼帘。还有几分亮绿点缀着。是那么另人心醉!汽车迎着山路盘曲而上,仔细看那些红色的小东西,原来是一朵朵红色的油桐花。这些花开得太繁了,太密了,就象一团团的红园球,不仔细看还以为是些红色的绒球呢!“叽叽叽……”我朝树枝上一看,一只黄色的小鸟在树枝上唱着欢快的歌,伴着溪流的溪声,它唱起了歌儿,真有节奏。

  学生:黄秦

  溪流之女滚滚地流动着,洁白、清透。她唱着婉转的歌:有时咕咚咕咚、有时叮当叮当。她很温柔,如一个和蔼可亲的母亲,轻柔地扶摸着水里的石头,在她的呵护下石头静静地进入了梦想,当它们醒来时以换上了新衣。溪流之女时时变换着身姿,摇动着它的长裙。“它无时无刻不带给我们以米的感受”只听见耳边所有的事物都在赞叹。突然,一束太阳射下的金光,穿透了溪流之女的心。她的歌声更加动听了。

  学生:喻涵

  我坐船来到内洞,见内洞漆黑得没有一丝光亮。工人拿着油灯在前面引路。这时我才感觉内洞比外洞大多了。里面的钟乳石千奇百怪,有的像人、有的像动物、有的像孙悟空的“定海神针”。再往里走,洞里安静得出奇。乳石的水滴下来,发出“嘀,嘀”的声音,人走在里面觉得很阴森。突然,一滴水滴在我的脸上,凉凉的,吓我一大跳。又走了一段,听见有水流声,原来是溪流的来源。这时我发现内洞太大了,人在里面只不过是一个微生物罢了。接着,我排着队出了洞。

  学生:闫墨锋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2。围绕中心,根据游览顺序,学着给课文列提纲。

  3。指导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着给课文列提纲。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请说说作者的游览顺序是怎样的?

  二、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想一想:⒈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⒉作者通过记叙有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三、学习给课文列提纲。

  ⒈基本方法:⑴通过审题明确题目的要求,确定作文记叙的主要内容和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⑵要选择好材料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并确定分几段写。

  ⑶给每一段写个简短的段意或列个小标题。

  ⒉格式:⑴题目。

  ⑵文章中心。

  ⑶材料安排。

  ⒊学生学着给本课列题纲。

  ⒋评讲学生列出的题纲。

  四、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五、总结学生学习情况。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2.掌握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说话能力。

  教学重点:

  理出文章的条理,理解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感情,培养学生口头说话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感情,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

  电脑多媒体、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学。

  利用多媒体播放祖国美丽山河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从而引出新课并板书课题。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随作者一同游览浙江金华的双龙洞。看到这个题目,你知道什么?你想了解什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看看课文写了什么,与你想得是否一样?

  二、合作互学,共长知识。

  1、要求:四人小组自学。(小组互学,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并做好纪录,完成手上的表格。教师巡导,点拨。)

  2、重点检查以下内容的掌握情况。

  (1).课文中,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

  (2).作者每游览一处地方,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感觉到什么呢?所感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A、填表:(每小组一个)

  地点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

  路上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B、注意带点词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①.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②.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在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③.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每一个景点,都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图片。特别在理解孔隙这一重点时,利用活动式幻灯片,找学生亲自演示,帮助理解。)

  三、质疑。

  四、小结。

  1.小结写法。

  2.归纳中心。

  课文通过记叙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五、根据老师的板书,请你介绍一下金华的'双龙洞。

  六、课外延伸,拓展思维。

  教师:同学们,浙江金华的双龙洞固然值得观赏,但我们的家乡鼎湖也有很多值得游览的景点。你能举些例子出来吗?(鼎湖山、包公庙、金沙滩、葫芦山风景区等)特别是鼎湖山景区,每天都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来旅游观光。请你以导游的身份介绍一下有关景点,好吗?(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鼎湖山的景点图片,四人小组讨论,共写导游稿,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七、布置作业。

  A组的同学试写鼎湖山旅游区的导游稿,BCD组的同学向家人介绍今节课所了解的浙江金华的双龙洞。

  附板书:

  点评:

  此教案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方式。

  小组互动式的学习,营造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设计者大胆地采用学生互动自学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自学,分组讨论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理解课文内容。这样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锻炼说话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课后延伸,拓展学生创新思维。设计者设置的小导游活动,既促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消化,又培养学生说话能力。让学生介绍家乡的著名景点鼎湖山。课内与课外结合的课外延伸活动,为创新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观察能力,同时还对学生进行了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家乡的教育。

  板书图文并茂,更具直观形象性,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篇3

  【课程标准叙写】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二学段年段阅读教学内容标准是: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教师教学用书

  四下语文第一组

  本组课文,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并以他们独特的感受,描绘了大自然令人神往的景观。那富有诗情画意的江南山水,那充满神奇色彩的天然溶洞,那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那奇特的新疆天山风光,犹如一幅幅画卷,带我们走进祖国的万水千山。

  古诗词、散文游记,多样化的文章体裁,丰富多彩的语言,一定能引起孩子们阅读的兴趣。

  语言是文学作品的主要表现形式。课文中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有着很强的表现力,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仔细咀嚼,余味无穷。教学本组课文,应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激发美感,感受语言的魅力。对于精彩的语段,要熟读成诵,积累优美的词句。

  本组教材除课文外,还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积累描摹自然风光的古诗名句,搜集自然风光的图片、文字资料。通过这些语文活动,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6—7课时,略读课文1—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2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全文是按游览顺序写的,依次写了游双龙洞的路上见闻,游外洞、内洞、出洞。从外洞进入内洞的情形,采用了借其他事物、人物的感受及心理活动的方法,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

  1.会写13个生字,重点把“簇、额、蜒、乳”等字写规范、漂亮;理解“明艳、突兀森郁、孔隙、蜿蜒、变化多端”等词语的意思。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按照游览顺序画出游览线路图,简要概括出景物的特点。

  4.了解一些句子在文章中的过渡作用。

  【教学板块设计】

  第一课时

  一、板题导入(3分)

  这节课,我们跟随叶圣陶爷爷的脚步,一起到浙江金华去游玩,课题是——(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

  1.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本文是一篇游记。)

  2.简要回忆学过的游记,知道游记一般是按照游览的先后驯顺写的(移步换景),如:颐和园。

  3.交流收集的'有关双龙洞的资料。

  二、交流自主学习情况,扫清字词障碍(9分)

  1.学生交流自主学习反映出的问题,教师相机指导:

  (1)难读:突兀森郁、孔隙、臀部等

  (2)难写:簇等

  (3)易错:额、蜿蜒

  2.课件出示读记

  浙江油桐一簇臀部稍微额头

  擦破蜿蜒石钟乳依据源头浓淡

  突兀森郁变化多端

  3.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意图】此环节是为了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为学而教。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顺序。(15分)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根据自读印象从课文内容、表达情感方面随意说。)

  2.再读课文,按照游览顺序画出游览线路图,简要概括出景物的特点。

  (1)教师引导

  教师读第1段,第2段首句,提炼出游览顺序的关键词——金华—罗店—入山。

  教师边读课文2、3段边指导学生把握句意,体会过渡句的重要作用——“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2)小组合作,完成游览示意图,画出过渡句。

  形式:1人读,其他听读,关键处停下来画词句,完成线路图。

  交流、展示。(方法指导:检查完善,不遗漏;过渡句的提醒)

  【意图】此环节是考虑到了文本的特点(游记类文章),根据文本的特点选取了教学的价值。为单元的习作“我们的校园”做好铺垫。

  三、默读课文,概括景物特点(10分)

  1.默读4—7自然段,批注出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

  2.交流:

  洞口:宽

  外洞:大、高

  孔隙:小、矮、窄

  内洞:黑、奇、大

  【意图】此环节是为了真正让学生掌握概括景物特点的方法。

  四、总结全文,谈谈收获(3分)

  总结说说自己学到了什么?

  预设:写作顺序、过渡句、边读边想概括景物特点等

  【意图】此环节重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总结,内化于心。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记叙的金华双龙洞的奇异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2、能给课文分段,写出课文的提纲,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过渡句在课文中的作用。了解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

  4、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稍微”、“时而”造句。

  5、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6、学习“孔隙”一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情感,了解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

  2、了解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学习“孔隙”一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谈话引入

  1、齐读课题,从课题中知道些什麽?你还想知道些什麽?

  2、老师引入:

  既然同学们想知道那麽多有关浙江金华双龙洞的情况,今天咱们也和叶老先生一起去游览双龙洞,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你们想去吗?

  二、指名分读课文,找出表示游览顺序变化的语句,讨论分段:

  按游览顺序可分六段:

  第一段:(1自然段)

  第二段:(2~3自然段)

  第三段:(4自然段)

  第四段:(5自然段)

  第五段:(6~7自然段)

  第六段:(8自然段)

  三、再读课文,扫清生字新词障碍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新词

  二、指名说说本课叙述顺序

  三、学习第三段

  1、当叶老来到双龙洞口,他都看到了什麽?有什麽感觉?指名读课文。

  2、集体讨论:

  山:相当高、突兀森郁,感觉有气势。

  洞口:像桥洞,很宽。

  外洞:高、大、像大会堂,可容800~1000人,不觉拥挤。

  3、自由读文,作者采用什麽句式来写的?(比喻)

  4、归纳段意。

  四、学习第四、五段

  1、合作小组自学,提纲:

  读课文,标出孔隙、内洞的特点。

  想:是怎样写具体的?用了什麽方法?

  2、集体讨论:

  孔隙:窄,只能容两人并排仰卧的小船。

  矮:小船进出靠人工拉,人仰卧在船内。

  险: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头稍微抬起一点儿,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昏暗、八九米长。

  内洞:黑:一团漆黑,什麽都看不见;提着汽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

  大:不知道有多麽宽广;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麽大。

  深奇:洞顶有蜿蜒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有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麽,也很值得观赏。

  采用比喻、对比、夸张的手法,通过心理活动的'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景物特点。

  3、练习朗读课文,读出孔隙和内洞的不同特点。

  4、想:

  作者此刻的心情怎样?

  5、有语气朗读课文:

  小组成员互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6、小结:

  金华的双龙洞无论是洞口、外洞、还是孔隙、内洞,景色各异,特点突出,真可谓是奇观异景,值得前去欣赏。

  7、归纳这两段的段意。

  五、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

  全文既然写游览双龙洞,可为什麽还写路上的所见所闻?作者在途中看到、听到、感受到什麽?

  2、讨论:

  看到、感到、 听到。

  公路:盘曲 溪声时时变换调子。

  映山红:开满、 比盆栽的显得有精神。

  油桐:正开花、一从、一簇、很不少 一片明艳。

  沙土:呈粉红色 在别处似乎没见过。

  溪流:随山势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从洞里流出来。

  3、小结:

  沿途景色犹如悬挂在天地间的一幅巨大的彩色山水风景画。它是那麽吸引人,双龙洞在此山中,不正是画中画,景中景吗?洞内外浑然一体,真是美不可言,令人神往!

  4、齐读课文,归纳段意。

  六、总结全文

  1、指名读句子,结合板书体会下列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2、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说出主要内容。

  3、标画出文中写溪流的句子,想:它在文中起了什麽作用?

  4、从本文中,你感受到了什麽?

  【板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

  (高、大) (黑、大、奇)

  入山──>金华城 ──>罗甸──>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像桥洞 宽) (窄小、低矮、昏暗)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相关文章: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03-18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12-09

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案02-24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15篇02-25

《金华的双龙洞》教案02-22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教案(精选17篇)12-21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教案(精选13篇)03-13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汇总六篇10-21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合集九篇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