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文学教学教案(精选18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文学教学教案(精选1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文学教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根据故事情节合理续编故事,并连贯讲述。
2、启发幼儿思维,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学习,激发幼儿关心爱护同伴的情感,培养幼儿废物利用的习惯。
活动准备:
故事《皮鞋车》课件、小动物头饰、旧皮鞋一只、旧挂历纸、剪刀、胶水、彩笔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旧皮鞋)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鞋子?(又脏又破)
(2)如果你的家里有这样的鞋子,爸爸妈妈会怎样做?(扔掉、卖掉等)小结:刚才小朋友回答的真好,说了这么多。
二、基本部分:
1、讨论:森林里的草地上也有这样的一只旧皮鞋,小动物们看见了会怎么样呢?(分组讨论、回答)小结:小朋友都说小动物会把它扔掉、卖掉,小动物到底是怎么做的呢?
2、通过表演,了解故事内容
(1)快看,有一只小动物过来了,它是谁呀?(小兔子)小朋友猜一猜小兔子会怎么做,怎么说呢?(自由说)
(2)又有一只小动物过来了,它是谁?(小松鼠)咱们再来猜一猜它会怎样做怎样说?(自由说)
(3)小朋友再看谁来了?(小老鼠)小老鼠请小朋友猜一猜它会怎么做怎么说?谁来说一说?(自由说)
(4)小朋友说小老鼠怎样才能把旧皮鞋变成皮鞋车呢?(分组讨论)(擦干净、按上车把、轮子等)
(5)变废为宝教育:
小老鼠真是一只聪明的小动物,它不怕脏、不怕累,把一只旧皮鞋变成了一辆又干净漂亮又很有用的皮鞋车,如果小朋友有这样一只旧皮鞋,你会把它变成什么有用的东西?(自由说)
3、续编故事:
师:故事听完了,老师有一个问题请小朋友想一想:
(1)小老鼠开着干净漂亮的'皮鞋车会干什么呢?(讨论,提醒幼儿用完整的话回答)
(2)你喜欢故事里的那只小动物?为什么?
(3)如果你有一辆这样的皮鞋车,你会开着车做什么呢?(自由说)
4、完整欣赏故事:
现在我们完整的听一遍故事《皮鞋车》,小朋友可以小声说一说小动物们说的话。
三、延伸活动:
1、小结故事意。
2、废旧物品制作:
小朋友想不想要一双漂亮的鞋子呢?桌子上有老师准备好的旧挂历纸、胶水等,小朋友可以用这些材料做一双漂亮的拖鞋,现在请每组的小朋友自由分工,一起做一双鞋子。
大班文学教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选取元宵节的典型情景,有目的地安排画面。
2、感知图像小、多少与画面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支水彩笔、勾边用的浅色油画棒、红水粉颜料。
2、欣赏作品“热闹的元宵节”。
3、幼儿用书《热闹的元宵节》。
活动过程:
1、欣赏与讨论:
教师出示欣赏的作品,幼儿回忆过元宵节的情景:
“这些画面映的是什么节日?家在感什么?”
“小朋友手里都有什么?”(各种形状的灯笼:又拉的、有提的、有拖的)
幼儿讨论人和灯应该先画哪一样比较合适。(先画人再画灯)
先画哪个人。(中间的人)
2、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启发幼儿围绕元宵节各种各样的灯构想画面。
边画边思考各种灯的造型和人物动态。
注意图像的小、多少与画面的关系。
画面完成后,用红的水粉颜料涂底色。
3、观赏作品:
幼儿相互观赏同伴的作品,分析思考怎样使画面节日气氛浓厚。
活动三:我和轮胎一起玩
下午活动之一:玩沙活动
活动目标:
1、运用各种玩沙工具进行挖掘、堆垒活动,塑造常见物体形象。
2、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整理工具的能力。
活动准备:
玩沙工具:桶、铲子、小推车、耙子、小勺子等
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去沙池。
2、向幼儿介绍玩沙工具的使用方法。
幼儿尝试使用各种工具,教师指导。
3、幼儿选择工具进行活动。
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工具要轻拿轻放,家可以几个人在一起堆垒一样物体,不能把沙子撒到别人的身上。
4、欣赏幼儿的作品,做出评价。
5、收拾工具,结束活动。
活动之二:
带领幼儿去种植园地参观,记录各种蔬菜的长势,并给蔬菜锄草,学着照料蔬菜宝宝。
大班文学教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认真倾听故事,理解小老鼠将旧皮鞋做成皮鞋车,助小伙伴的故事内容。
2、能根据故事情节,胆续编故事,提高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根据已有经验,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引导幼儿充分想像合理的故事经过,锻炼自己口语的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创编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活动准备
故事皮鞋车课件
活动过程
一、设置悬念,导入活动。
引导幼儿观看课件,由局部到整体逐一出示“旧皮鞋”,破解悬念。
“草地上有一样东西,它要和我们捉迷藏呢!它把身体藏起来,一点一点地露出来,猜猜可能是什么?”(采用幼儿喜欢的藏猫猫的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孩子猜想的兴趣)。
(此环节中,教师要用简洁、幽默的语言回应幼儿的猜想,肯定幼儿的动脑,目的是调动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为下一步的活动开展作好铺垫。)
二、提出问题,激发思维。
教师:“这是一只怎样的鞋子?”
“你从哪里看出这是一只旧皮鞋?”
“奇怪,这支旧皮鞋怎么会在这儿?”
(这一环节的几个问题非常关键,能调动起孩子的各种感官,仔细去观察,去猜想,去倾听,去表达。教师要及时肯定、鼓励孩子的回答)。
三、演示课件,边讲边问,分段理解故事内容并进行续编。
1、讲述故事第一部分,引导幼儿胆猜想。
草地上有一只旧皮鞋,小兔经过这儿,用脚踢了踢说:“多破的鞋子!”说完,蹦蹦跳跳的走了。小松鼠经过这儿,看见了这只鞋子说:“多臭的鞋子!”说完,捂着鼻子走开了。小老鼠经过这儿,发现了这只鞋子。
(教师此时的角色是回应幼儿,针对幼儿不同的回答进行总结并点睛提升,引导幼儿充分猜想、充分表达)。
2、讲述故事第二部分,理解小老鼠将旧皮鞋做成皮鞋车的过程。
教师讲故事:小老鼠找来了一块抹布,把旧皮鞋擦得干干净净,又找来了一瓶胶水,把裂缝粘得结结实实的,还采来了一束鲜花,把皮鞋打扮的漂漂亮亮的,最后又按上了轮子和方向盘,一辆干净漂亮的皮鞋车就做好了。
“小老鼠用这只旧皮鞋到底做成了什么?是怎么做的?”
“我们一起来学小老鼠做皮鞋车吧!”
(首先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述制作皮鞋车的过程,然后重点引导幼儿模仿小老鼠做皮鞋车的动作:擦、粘、贴、安,从而理解做皮鞋车的过程。)
3、引导幼儿续编故事。
“小老鼠有了这辆干净漂亮的皮鞋车,会开着皮鞋车去做什么?请小朋友接着往下编故事。”
幼儿创编并讲述。
(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进行创编和表述,同时针对幼儿的语言表述、用词等方面进行指导和助,并启发幼儿讲的与同伴不一样。)
4、讲述故事第三部分。
“小朋友讲了这么多有趣的故事,听一听故事中的小老鼠开着皮鞋车干什么去了?
“嘀嘀!嘀嘀!,老鼠开着车送小兔子去上学,小兔子说:“谢谢你,小老鼠,你的车真漂亮!”嘀嘀!嘀嘀!小老鼠开着车小松鼠运松籽儿,小松鼠说:“谢谢你,小老鼠,你的车真好看,可惜我没有!”
小结:原来,小老鼠去助小兔子和小松鼠了。
四、播放配音课件,引导幼儿完整倾听故事,提升经验。
“小老鼠有一辆干净、漂亮的皮鞋车,小兔、小松鼠为什么没有呢?”
“你喜欢小老鼠吗?为什么?”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小老鼠的形象特点:聪明、能干、乐于助人、节约、废物利用)
“小老鼠又聪明、又能干、又爱助人,所以他有一辆干净漂亮的皮鞋车,开着它,小老鼠多威风啊!我们也来开汽车吧!”
五、在欢快的“皮鞋车”音乐中结束活动。
活动思想
1、悬念入手,层层深入。
故事《皮鞋车》简短易懂,蕴含了丰富的教育内涵和广阔的想象空间。本次活动将故事分为四个层次,配以生动形象的课件,从悬念开始,层层设计问题,由局部到完整逐步推进,将作品内容和幼儿的生活经验有机联结,互为一体,引导幼儿积极思维、胆想象、充分表达,乐于助人等社会性教育同时也得以渗透。
2、教育价值,充分挖掘。
通过教学活动,我们可以感觉到,孩子们发展的不仅仅是语言能力,最重要的是在过程中他们思维、想象能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和创造。与故事本身的价值和想象思维的价值相比较,孩子们得到的远比故事本身的价值要多得多。这个故事给孩子们提供的空间十分广阔,活动中通过孩子思维的扩张促进他们语言的发展,比如他们的想象和表达、他们的思维与语言的有机结合,他们的.句式与词汇的发展,整个过程中孩子不停地想,不停地说,最总又落脚到了语言的表达上,这个落脚是高层次的、深层次的,这也正是我们语言教育的最终目标。
附故事《皮鞋车》
草地上躺着一只破皮鞋,小兔经过这儿,用脚踢了踢说:“多破的鞋子!”说完,蹦蹦跳跳地走了。小松鼠经过这儿,看见了这只鞋子,说:“多臭的鞋子!”说完,捂着鼻子走开了。小老鼠经过这儿,看见了这只鞋子,说:“丢了多可惜呀!”它上看下看,左瞧右瞧,又想了想说:“嘿,有了!”
小老鼠找来了一块抹布,把皮鞋擦得干干净净;又找来了一瓶胶水,把裂缝粘得结结实实的;还采来了一束鲜花,把皮鞋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最后又按上了轮子和方向盘,一辆干净漂亮的皮鞋车就做好了。小老鼠擦擦汗,看着自己做成的皮鞋车,心里美滋滋的:“噢,我有车了,我有车了!”
嘀嘀!嘀嘀!小老鼠开着皮鞋车,送小兔去上学。小兔说:“小老鼠,谢谢你,你的皮鞋车真漂亮!”嘀嘀!嘀嘀!小老鼠开着车小松鼠运松籽儿,小松鼠说:“谢谢你,小老鼠,你的车真好看,可惜我没有!”小兔子和小松鼠都羡慕小老鼠有一辆干净漂亮的皮鞋车,可是,他们都忘记了自己经过草地时遇到的那只旧皮鞋。
大班文学教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的美妙意境,知道获得快乐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
2、在模拟器乐演奏的表演游戏中体会快乐的情绪。
3、在对唱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同伴的声音,及时接唱。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幼儿已知道郁闷与快乐的不同点。
2、物质准备:
(1)表现快乐情绪的音乐、播放器。
(2)各种动物的头饰。
活动指导:
1、谈话引入。
引导语:
①你生活中感到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
②"郁闷"的意思是什么?。,假如你郁闷了,你怎么办?
2、欣赏散文《快乐的`音乐会》(教师配乐朗读)。
3、结合散文内容讨论。
讨论:
①森林里的风景有什么特点?漂亮吗?森林里的小动物为什么会开音乐会呢?
②小动物们用什么办法演奏?他们选的"乐器"?有什么特点?(了解拟声词的运用特点。)
③如果是你,如何从你周边生活中选择或制作自己最喜欢"乐器"?
④嘻嘻猪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你向它学习什么?
4、根据作品中的内容,玩模拟器乐演奏的表演游戏。
5、尝试运用拟声词,说说自己演奏所发出的声音特点;学习用"xxxxx像xx"的比喻句,表达对声音特征的理解。(也可以学习作品原文的比喻句子。)
活动反思:
本次音乐律动所选用的乐曲就是《拉德斯基进行曲》,这首乐曲有着明显的进行曲风格,很适宜在行进中模仿律动。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调动幼儿的想象力,引出音乐都是有节奏的、要跟着音乐的节奏走路。教师在引导个别幼儿示范,要求其他幼儿边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集体做动作。充分调动幼儿自主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发现音乐的节奏感。
大班文学教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绘本《蚂蚁和西瓜》的故事简单有趣,一群小蚂蚁运用各种方式运西瓜:用小铲子铲西瓜、搭爬梯子运西瓜、咬紧牙齿拖西瓜……拟人化的动态和勤劳、聪明、团结合作的精神深深吸引并感染着幼儿。根据班幼儿能较灵活地表现各种动物的动态、具有较强的表达表现能力等特点,结合绘本的游戏情境我们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在绘本情景下,尝试粘贴并胆添画蚂蚁的不同动态。
2.感受美术创作的乐趣,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胆创作,表现出蚂蚁的不同动态。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熟悉绘本,细致观察蚂蚁。
材料准备:棕色碎卡纸、1开白纸2张,记号笔、浆糊、KT板、可供撕贴的西瓜图纸。
活动过程:
一、回忆绘本内容,引发创作兴趣
截取绘本中典型的蚂蚁运西瓜画面,唤起幼儿已有经验。
“故事里的小蚂蚁发现了一块西瓜,它们是怎么搬西瓜的”
二、欣赏蚂蚁动态,尝试想象添画
1.观看图片,模仿蚂蚁形态
引导幼儿观察三幅典型画面,让其在游戏中模仿各种动态,并创造表现蚂蚁的不同动态。
“这几只蚂蚁是怎么运西瓜的谁来学一学小蚂蚁的动作它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
“如果你是一只小蚂蚁,你会怎样运西瓜”
从模仿绘本中蚂蚁的动态,到创造性地表现蚂蚁的动态,生动的动作体验,为幼儿表现不同动态的蚂蚁做好了铺垫。
2.魔术粘贴,变换蚂蚁姿态
教师选两块棕色纸,作为小蚂蚁的头和身体,用“变魔术”的方法表现蚂蚁的不同姿态。
变魔术:头不动、变换身体的位置,或者身体不动、变化头的位置。不同动态的蚂蚁就变出来了。
变魔术教给孩子的不是蚂蚁运西瓜的一种或几种姿态,而是教给了孩子表现蚂蚁不同姿态的方法,这样的方法,让孩子创作出了千姿百态的小蚂蚁。
3.幼儿示范,添画蚂蚁动态
教师引导幼儿胆添画蚂蚁的五官和四肢,示范表现蚂蚁的不同动态。
“谁能来助这只小蚂蚁,让它也能运西瓜”
三、创设游戏情景,幼儿撕贴添画
1.创设情境,胆想象
教师创设运西瓜的游戏情境,鼓励幼儿胆创作。
“草地上又出现了一块西瓜,这些小蚂蚁看到西瓜又会发生些什么故事小蚂蚁会和同伴怎么样合作搬运西瓜呢”
2.交代要求,幼儿创作
选两块碎纸将蚂蚁身体贴好,注意要紧贴在一起,这样小蚂蚁的头和身体才会连接起来。
从绘本中衍生出运西瓜的游戏情景,孩子笔下的小蚂蚁成为自己的代言,游戏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幼儿生动有趣的创作。
四、展示欣赏作品,分享创意过程
幼儿分享自己的创作,并欣赏交流他人的创作。
教师讲评提升幼儿的经验,共同感受合作的快乐。
总结: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但科学适当的俘(而非范画)在美术活动中非常重要而有效。这一绘本美术活动最成功之处就是利用幼儿的动作来做俘。蚂蚁用小铲子铲西瓜、爬梯子运西瓜等各种各样拟人化的动态憨态可掬,深深地吸引着幼儿。而表现出蚂蚁的不同动态是
活动重难点所在。因此,教师剪辑了绘本中拖、背、抬等几个典型的蚂蚁动态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模仿。让幼儿从模仿绘本中蚂蚁的动作慢慢过渡到自己想象蚂蚁吃西瓜的`动作,让幼儿在动作模仿中就习得
多种多样的蚂蚁的动态造型。在添画想象的过程中,教师还借助自编儿歌“小手小脚弯一弯,眼睛嘴巴动一动,触角触角翘一翘,可爱的小蚂蚁就动起来”来提示幼儿掌握蚂蚁五官和四肢的画法,增加了作画的趣味性。这一示范环节借助动作模仿、儿歌语言的提示,为幼儿精彩的创作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体验是最好的老师,生动的动作模仿不仅活跃了教学氛围,也巧妙地解决了活动的重难点。在美术创作过程中,小蚂蚁就是孩子们的代言,他们笔下的小蚂蚁,实际上就是孩子自己运西瓜情境的再现。游戏情景和创意想象相互依托,游戏情境成为创意想象的源泉,使幼儿的美术创作更精彩。
大班文学教学教案 篇6
目的:
1、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掌握故事中角色的心理活动,以及它的对话,能用较清晰的'语言进行讲述.
2、掌握和运用动词:提、冲、修、刷、推等,并能用肢体语言来表示。
3、教育幼儿懂得环保,知道在生活中要多开动脑筋,就可以利用废物做成有用的东西。
准备:图片、磁带、实物、破鞋子、动词卡、教室内稍作布置(好添加报纸
做的东西等)、头饰:小兔、小松鼠、小鼹鼠、模拟皮鞋车。
过程:
一、出示图片,教师直接引题:
师:这几幅图,你们见过吗?(中班下学期已见过)
那这个故事,你们肯定听过了。谁来给老师讲讲这个故事,图片这么
好看,故事肯定很精彩。
二、请幼儿来看图片,进行讲述故事
不管讲得如何,教师给予肯定与鼓励,让幼儿胆地进行讲述,口语
表达能力方面得到一次锻炼。
三、全体幼儿来完整地听故事。
教师边引导幼儿结合图片来听故事,巩固对故事的掌握。
四、以幼儿来教师讲故事的形式,对故事中的对话及动词进行掌握。
1、(出示实物:旧鞋子)全体幼儿来讲述,教师来表演,重点突出小兔子、小松鼠,它们看见这只破皮鞋时,不为心动的表情,并能用动词:“提、闻”来表达出来。
2、注意讲解动词(做皮鞋车这一段的语言描述动作性强),教师引导幼儿掌握和运用动词。
如:提来一桶水(出示:“提”字宝宝),鼓励幼儿用肢体语言来表示,并能用词来讲句话。
3、注意提醒:小兔、小松鼠再次看到又新又漂亮的皮鞋车时的神情,及
鼓励幼儿学习他们团结友爱、互互助的精神(送给小兔上学.给小松鼠送去松果)进行品德教育、情感交流.
大班文学教学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现在的孩子都是生子女,在优越的环境和家长的无限宠爱下,孩子们习惯于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太懂得珍惜。而《皮鞋推车》是一则赞美惜物、智慧、勤劳的故事,对孩子们来说有一种震撼、启示作用。活动以故事情节为线索,以开放性提问为中介,诱发幼儿积极思维,胆求异,让幼儿体验废旧利新的成功感,萌生爱惜资源的意识。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图片及问题线索进行胆思考和想象,并能用较完整的语句进行表达。
2.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同伴讲述,学习从用词、句意等方面进行评价。
3.从助小老鼠打扮皮鞋车和学编故事的过程中,萌发幼儿废旧利新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小老鼠、小白兔、小松鼠木偶。
2.破皮鞋、装饰皮鞋用的各种材料:抹布、彩色花、彩带、轮子、各色皱纹纸、剪刀、胶带等。
活动过程:
一、听听、想想、讲讲
1.出示图片,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师:仔细看看,草地上有一只什么样的鞋子?
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破鞋子你会怎么做呢?
幼儿自由讲述。
2.教师边演示木偶边讲述:
a)师:让我们听听小动物是怎样说的'。
教师分别模仿小兔、小松鼠、小老鼠的话。
b)师:小兔、小松鼠和小老鼠对这只破皮鞋的态度一样不一样?小老鼠会怎么做?
c)师:小老鼠怎么做才可能使破皮鞋变成一辆干净的、漂亮的皮鞋车呢?
引导幼儿想一想小老鼠的想法和行为。
d)小朋友想了很多种可能性,下面听听小老鼠到底用了什么办法,是不是和我们说的一样?
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说说不同之处。
二、打扮皮鞋推车
1.出示破皮鞋和装饰材料,激发幼儿打扮皮鞋的愿望。
师:小老鼠已经找来了一些材料,我们一起助小老鼠打扮皮鞋好吗?你怎么做呢?
2.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商量打扮皮鞋。
让幼儿进一步体验废旧利新的成功感。
三、学编、欣赏故事
1.幼儿串编故事。
a)引导幼儿与同伴相互讲述,将草地上发生的事儿编成一个故事。
b)教师请幼儿合作讲述故事。
2.续编故事结尾。
a)启发幼儿积极思维,继续往下续编故事的结尾。
b)激发幼儿的求异性,能续编出不同的故事结尾,并能胆、连贯地表达。
3.教师完整地讲述故事,幼儿给故事取名。
4.概括讨论:你认为故事中的小老鼠是一只怎么样的老鼠?
小结:小老鼠的本领真,把一只没人要的破皮鞋便成了一辆漂亮的、有用的皮鞋推车,我们要想小老鼠学习。小朋友可以在家里找一样没用的、要丢弃的东西,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把它变成一件有用的东西,来介绍给家好吗?
活动延伸:
幼儿将自己动手设计的“废物制作”作气来和其它小伙伴交流、欣赏、展示。
大班文学教学教案 篇8
一、设计初衷
在开展“温州皮鞋”的主题教学中,孩子们谈论的话题总离不开“皮鞋”两字,一次晨间活动,我听到孩子们在聊天,伍益豪说:“我家是做鞋的。”江涵说:“我家的鞋厂很,我爸爸是老板。”见孩子们聊得这么起劲,我也参与了,我问:“你们知道鞋子是怎么做成的吗?”有的说不知道,有的说了一点点。我班部分幼儿家长都是生产鞋子的,而孩子对身边的家乡文化却了解甚少。为了让孩子们了解温州皮鞋,我们开展了社区活动皮鞋的制作,让幼儿为自己的家乡有“中国鞋都”之称感到自豪和骄傲
二、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鞋子的制作过程。
2.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三、客座教师:
周忠义(飞鼎鞋厂经理,以下简称“周”)
四、活动对象:
班
五、活动准备
1.联系好鞋厂,商议活动内容和方式
2.请幼儿收集不同款式的童鞋、鞋.布置活动莓鼍
3.幼儿人手一份橡皮泥、泥工板。
六、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激发兴趣。
1.周:小朋友,我是飞鼎鞋厂的`周叔叔。幼:周叔叔垃
2.周:听说你们知道很多温州皮鞋的品牌,能不能向我介绍丁下?幼:我们知道温州有“中国鞋都”之称;温州有很多品牌鞋子:如康奈、红蜻蜓、奥康……
3.周:小朋友,谁知道皮鞋是怎么做出来的?幼:用皮做出来的;肯定是用缝纫机缝出来的……周:今天就让周叔叔来告诉你们皮鞋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
(二)了解皮鞋的制作过稳。
1.介绍皮鞋制作的材料。周:做皮鞋需要哪些材料呢?幼:肯定要用到皮。周:做一双皮鞋要用到:牛皮、楦头
2了解制作过程。
(1)先是划料,用做鞋的样板在牛皮上划好,剪成小块
(2)把一片一片剪好的皮用缝纫机缝好,拼成一只鞋的面。
(3)做包,将包面套在楦头上,下面钉上钉,定型一段时
3.幼:叔叔,我来试试套楦渑周:套上楦头后,用砂轮把底部磨一磨,刷上胶,然后加热,把鞋底用力贴上
4.幼:要多少时间才粘牢呢?周:差不多5分钟。然后,把楦头拉出来,在外面喷上一层光亮的鞋油。接着在鞋子里放上鞋垫,一双一双装在鞋盒里就完成幼:叔叔真了不趣。周:我们尤里的鞋子有些都销到国外呢,希望小朋友长后,还可以设计出更多更好的温州皮鞋,为我们家乡争光。
(三)延伸活动
(园内)幼儿通过绘画、橡皮泥制作等方式来设计“未来皮鞋”,并展示作品,相互交流皇
七、活动成效
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小朋友感觉特别新鲜。因此,在课堂上表现得非常活跃。提问接连不断。有个别平时不敢举手提问的幼儿在此活动中也显得很积极。在一问一答中,幼儿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也激发了他们进一步探索、学习的兴趣。在幼儿发挥想象力,动手制作橡皮泥的环节中,虽然幼儿没做过立体鞋,做出来的鞋子也不怎么标准。但小朋友得到的是一份温州人的自豪,是一份创造的喜悦。
大班文学教学教案 篇9
一、教学构想。
1、教材分析。
课文包含三则笔记,前两篇原载《旅行家》1965年第ll期,第三篇原载1965年11月1日《中国少年报》,内容相对独立又联系紧密,有机构成一篇儿童文学作品。
三则笔记通过生动地呈现一个成长着的少年的精神世界的美丽和奇妙,引导青少年具有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怀,学会仔细观察细心体验,勤于思考和记录,善于展开并表达自己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去大胆尝试,去发现自然、文学乃至生活的奥秘,感受发现和创造的乐趣,从自然里获取踏实做人的生活道理,从而健康成长。有了这一认识,才是对单元编写意图的正确和准确的把握。
2、学情分析。
课文文字浅显,预计学生困难在于:一是文本的主旨和写作意图是含蓄的、深刻的,需要学生阅读构建;二是文本的语言质朴,写作形式也没什么特别包装,这样的文章对于学生来说兴趣可能不浓。这两点是学生看不到文本价值的主要原因。
3、教学策略。
(1)鼓励并组织学生提前研读,围绕读懂课文提交问题,教师课前对学生感到困惑或不解的问题进行汇总整合和筛选。
(2)在教材处理时教师可以《诗的材料》为重点,举一反三让学生读懂全文。
(3)课堂教学中要深入探究,通过研读文本激发学生思考、发现和构建,教学要有序讨论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突出主体探究,体现教师的导。
(4)通过比较写作体味语言。
(5)以做一个阳光少年为话题写一则随笔拓展学习。
二、教学目的。
1、了解文学作品主题的含蓄性特点并认识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理解文中联想和想象的作用;把握文章蕴涵的主旨和写作意图。
2、培养学生细心体验、主动探究文学作品的意蕴的习惯;激发仔细观察身边事物展开联想、想象的兴趣;理解文学与生活的关系。
3、培养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怀i体会勇于创造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联想和想象及其关系。探究文章蕴涵的主旨和写作意图。
2、难点:探究把握文章蕴涵的主旨和写作意图。
四、教学安排。
两课时。
五、教学准备。
1、师生搜集有关作者叶圣陶的资料和儿童文学作品。教师搜集关于当代阳光少年的资料备用。
2、组织学生反复研读课文并提交问题。
3、教师将搜集到的材料整理制作课件,筛选出以下学生的问题作为课堂依次讨论的内容:
(1)诗的材料指的是什么?要怎样才能收集到诗的材料?
(2)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少年?(学生原问:作者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文章到底要说什么?(学生原问:作者要告诉我们读书的方法吗?文章到底要说什么?)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人。
1、交流所搜集的有关作者叶圣陶的资料和儿童文学作品,了解作者。
多媒体展示:叶圣陶,1894.年生于江苏苏州。原名叶绍钧,曾任出版总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作为现代著名作家和教育家,作为当代的语言大师之一,叶圣陶在我国儿童文学史上有着特殊地位,是我国现代童话创作的重要奠基人。代表作品有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一个少年的笔记》《叶圣陶童话选》等。
2、课文体裁:儿童文学作品。
多媒体展示:儿童文学作品,是指以儿童为阅读对象的文学作品。从本质上说是供儿童审美的文学。
世界上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品资源非常丰富,如:卡洛?科洛迪写的《木偶奇遇记》、奥斯卡?王尔德写的《快乐王子》、叶圣陶写的《稻草人》、马克?吐温的《汤姆历险记>《赫克历险记》、安徒生的《安徒生童话》、伊索的《伊索寓言》、格林兄弟的《格林童话》、j.k罗琳由1997年开始创作,到现在还没有完结的《哈利波特》系列。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是新课标第四学段阅读的两个阶段目标,通过多媒体展示,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既扩展信息量,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为阅读教学创设情景做好铺垫,是十分必要的。
(二)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理解探究。
课堂学习以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为目标展开探究学习。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保证阅读教学的时效性。
1、诗的材料指的是什么?要怎样才能收集到诗的材料?
(1)要求学生用默读方式通读《诗的材料》一则,思考回答第一问。
(2)生:答案在第l自然段,也就是指少年所看到的一池美丽的荷花。
(3)师评说:美丽的一词用得好,扣住诗的特征。问题是如果这一答案是对的,那么,最后一自然段的我觉得这种情形是诗的材料,可以拿来作诗一句就应该移到第1自然段之后,是作者疏忽了吗?
学生先是发愣,后立即看书,陷入思考。
(4)师生相互说新的想法,讨论结果:
①想起张家的荷花画,想到齐白石的画,想画家是谁。
②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
③想起<天鹅湖>中天鹅齐舞的场面。
④在学校里看牵牛花,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牵牛花。
⑤在公园里看金鱼,自己仿佛就是一条金鱼等情景都在内。
(5)师指导:大家补充的这些内容都写进答案里长了些,要概括一下,怎么做?(稍停)先思考:这些内容都是少年所想。想有联想和想象,体验体验,哪些是联想?哪些是想象?
(6)生讨论明确:少年想起张家的荷花画、齐白石的画、《天鹅湖》中天鹅齐舞的场面、在学校里看牵牛花、在公园里看金鱼是联想,想画家是谁、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牵牛花、自己仿佛就是一条金鱼是想象。
(7)教师适时讲联想和想象的有关知识后,指导学生表述第一问的答案:诗的材料是指少年看到的一池美丽的荷花以及由此产生的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这一情景交融的情形;并适时点拨:情景交融正是诗的特征。
(8)组织读诗,回答第二问。
①师:这诗的材料少年是怎么得来的?
②生(不假思索):一看二想。
③师:看好说,这想好像要费点神。少年是在什么状态下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的?读读,体验体验,能发现点什么?
④生:出神。
⑤师:你是怎么发现的?
⑥生:第5自然段中两次出现看得出了神。
⑦师:那第2、3自然段中的联想和想象也是这样吗?
⑧生:(读课文,恍然大悟)是的,第4自然段就表明少年已经看得出了神。
⑨师:大家现在能回答怎样才能收集到诗的材料这一问题了吗?
发现美好的事物,认真仔细观察,展开联想和想象。
⑩师:还要及时记笔记。
这一问题中含有课后的理解探究要求题,也可突破联想和想象这一知识点,还包含对积累诗的材料的过程与方法的认识,这是本问题的价值所在。教学紧扣文本,调动体验,精讲知识,通过激励解读中对文本有所发现,获得成功感,为进一步探究创造了条件。
2、作者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师:这位同学的问题有无问题?
(2)生:我是一个少年,不是作者,1956年叶圣陶已经64岁了。再说文章体裁是文学作品。
(3)师:文学作品中的我还真不能与作者划等号,要注意。
(4)我们来思考:在第一则中,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少年?提醒:在课堂练习本上理出要点,回答要全面。
(5)生(交流讨论后明确):具有热爱生活的情怀,善于仔细观察细心体验,联想和想象十分丰富,去发现文学的'奥秘。
(6)师:看看第二则,能补充什么?
(7)生:热爱家乡的情怀,勇于大胆尝试。
(8)师:用默读方式通读第三则,回答:从中可以看出少年是一个什么样的少年?
(9)生(默读后理出答案):热爱自然的情怀;长期观察,勤于思考和记录,发现自然的奥秘,从自然里获取踏实做人的感悟。
(10)教师小结,指导学生归纳整理答案:具有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怀,善于长期观察,细心体验,勤于思考和记录,联想和想象十分丰富,勇于大胆尝试,去发现自然、文学乃至生活的奥秘。
3、对学生提出的这一问题的探究,是本文教学的关键。教学中,围绕问题指导研读文本,思考归纳提取信息既让学生体会到了探究的价值和快乐,又不露痕迹地把探究方向引向了读懂文本,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读出了文本的要义。
4、文章到底要说什么?
(1)师:有个同学问,作者要告诉我们读书的方法吗?文章到底要说什么?通过以上阅读和理解,显然作者不是要告诉我们读书的方法。那么,作者以个少年的笔记的方式写作,要告诉我们什么?
(2)生:做文中少年那样的人。
(3)师:作品的意义(意图)在于引导青少年具有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怀,学会仔细观察细心体验,勤于思考和记录,善于展开并表达自己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去大胆尝试,去发现自然、文学乃至生活的奥秘,感受创造的乐趣,从而健康成长。
由于上一个问题的解决,这一轮的问题很明显已经水到渠成,教学的重点在于指导全面理解、完整表述,探究重心落在了过程和方法上,使课堂探究更全面、更充分。
第二课时:
(一)品味文章语言。
1、师:关于这篇文章的语言,你是怎么看的?
2、生:没什么词,很平淡,一般般。
3、师:没有用一些华丽的词,很平淡,我也有同感。想想,是叶老词汇不丰富,还是另有原因?
4、生:是要以一个少年的语言特点来写吧。
5、师:大家说对了半,叶老的作品读多了,就会发现叶老在语言上追求的就是平淡、准确。不信,读读课文,你能删补个字吗?
学生读文,尝试删补。
6、生:很难删补。
7、师:能说这种语言一般般吗?不能。读读爬山虎巴墙上爬一段,说说内容。
学生读读、说说。
8、师:丢开课文,你能把刚才了解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在课堂练习本上写出来吗?试试。
学生尝试写话。
9、师:相互读读,与原文比较,意思说明白了没有?顺序合理与否?语言简明吗?
(1)学生相互读,比较,明确:原文语言平淡、简明。
(2)新课标的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这一目标在教学中得到了较为全面的落实。
(二)学习拓展。
1、师:在随笔本上,以做一个阳光少年为话题写一则随笔拓展学习。
2、提示:结合文本,联系实际,放开思路,写出收获。(学生聊话题、构思、写作。)
3、师:相互读读,将你的评价写在同学的本子上。(学生互评)
4、师:推荐好的作品,读给大家听听。(学生推荐、朗读、评议。)
5、师:互评中有分歧的同学,把随笔念出来,并说说分歧,其他同学先认真听,然后说说你的看法。(学生读、听、讨论。)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观力的语言。这是拓展设计的依据。
(三)布置作业。
1、修改自己的随笔。
2、以第一则内容为素材,可添加想象,写诗(不少于四行)。
大班文学教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根据故事中的语言分析出各种动物所要的“O”各表示什么。
2、能在理解童话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感知故事中小猴的形象特点。
3、在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尝试用语言描述圆形物体的作用。
活动准备:
1、头饰(小猴、小鸭子、小猫、小老虎、小兔子)
2、故事连环画、
3、排练情景表演:小猴卖“O”
活动过程:
一、观看情景表演,学说故事中动物的对话,了解故事内容。
1、小猴自我介绍:我开了一个小商店,不知今天会有谁来买东西。
2、幼儿戴着动物头饰一起走过来。师:请问,你们要买什么呀?幼儿齐声说:我们要买圆圈圈。
4、师:咦,这圆圈圈到底是什么呢?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幼儿猜测)
5、师:唉!小朋友说了这么多像圆圈圈一样的东西,它们到底想买什么呢?拍拍自己的脑袋说:诶,我有办法了,让我来问问它们买圆圈圈有什么用不就知道他们想买什么了吗?将故事表演完。
二、通过提问,使幼儿进一步熟悉故事内容。
1、我的商店里刚才来了哪几位顾客?
2、小动物们要买的是什么呀?
3、它们买的东西有一样的地方吗?
4、告诉幼儿故事的题目。(刚才,老师和小朋友表演的故事名字叫《小猴卖“O” 》)
三、完整讲述故事,鼓励幼儿大胆讲述故事中的对话。
1、老师还带来了一本《小猴卖“O” 》的故事书呢,你们想不想看。
教师边讲边用等待的方式鼓励幼儿自己讲述。
2、小猴想了好办法,使小动物都买到了自己想要的圆圈圈,你们觉得故事里的小猴怎么样?(它是一只非常聪明、机灵的小猴。)
四、游戏:到小猴家买“O”。
1、小猴的商店里还有许多圆圈圈,我们一起来找找看。(说出物品的名称)你们想不想再来考考小猴,也到小猴的商店里来买圆圈圈?
2、讲解游戏规则:小动物买东西的时候有没有直接说出想买的'东西的名称?那我们小朋友到小猴商店里来买的时候能不能直接说出物品的名称?
3、请一幼儿扮演小猴,其它幼儿演顾客。
4、小猴商店里圆形的东西都被小朋友买走了。但平时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一定还看见过很多圆圆的东西,请小朋友课后跟自己的好朋友讲一讲,好吗?
大班文学教学教案 篇1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领会文章思路,把握行文创作意图,提升说明类文体的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掌握总——分式结构形式,领会多种修辞使用的妙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和设计师严肃杰出的艺术创造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总——分式结构形式,领会多种修辞使用的妙处。
难点: 感受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和设计师严肃杰出的艺术创造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激趣:(理解诗题,知晓诗人)
导入语: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开学时的`大家反馈的假期旅行游记吗?老师今天为大家展出这位同学拍摄的照片,其实这些照片只是苏州园林的美景中的一小部分,今天我们一起去领略更多的美景,走进今天的课文《苏州园林》。
(二)初读感知
(解决生字词,大致理清课文思路)
1、大声朗读,圈画不认识的生字词,自主借助工具书完成,重点强调“镂空”的读音。
2、听名家示范朗读音频,找出文章围绕“苏州园林”主要写了哪些部分的美景?
(学生回答并总结)
学生反馈:布局、假山池沼、花草树木、远景近景层次。
教师总结:讲究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
(三)深入研读
小组探究:作者为何在开篇就以总述句开头,这样写有何好处。
学生反馈:
A、先总述课文内容,给读者一目了然的景象。
B、行文上,脉络会很清楚。
教师明确:作者先指出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全文的中心句,四个“讲究”构成排比,四个“讲究”又照应接下来的几段行文,从总到分,这是我们说明文中常见的结构形式,总——分式结构形式,总是对说明对象整体性质的概括,分是从对象的几个方面、部分分别进行说明,这样使文章脉络分明,结构严谨,且具有某种艺术色彩。
(四)巩固提高
活动“我喜欢的句子”
学生反馈:
A、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结合了诗句。
教师明确:用诗把景物的内容表达出来,让严谨的说明文增添了艺术气息。
学生反馈:
B、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教师反馈:“据说”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五)小结作业
搜集祖国其他富有工匠艺术的景观,下节课展示交流。
大班文学教学教案 篇12
教案目标:
1、幼儿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学习有节奏地朗诵。
2、幼儿能愉快地和教师、同伴一起,体验共同的快乐。
3、幼儿能有节奏地朗诵象声词“吡呖叭啦、吡呖叭啦、蹦叭”。
教案准备:
鞭炮一串,与内容有关的图片若干,猫头饰若干
教案过程:
1、教师出示鞭炮,引导幼儿模仿鞭炮声,教师念象声词“吡呖叭啦、吡呖叭啦、蹦叭”并引导幼儿有节奏地朗诵。
2、学习《老鼠娶亲》
(1)、教师出示老鼠(戴着大红花,穿着新郎的.衣服)图片,引导幼儿回忆《还珠格格》中娶亲的场面。
(幼儿回答:有鞭炮、吹喇叭、跳舞、敲锣打鼓、花轿等)
(2)、教师有表情地朗诵,幼儿理解内容。
(3)、教师边出示图片边朗诵,并引导幼儿拍节奏。
(4)、教师念每句前半段,幼儿念后半段,并交换一次。
(5)、师幼一起边拍节奏边朗诵。
3、《猫捉老鼠》
(1)教师介绍玩法。
教师和幼儿扮老鼠,配班老师扮老猫,老鼠有节奏地朗诵,当念到“蹦叭”时,老鼠全体蹲下,老猫出场,当老猫念到:“一口一个全吃掉呀全吃掉”时,老鼠则立刻跑到自己的座位上去,老猫去捉老鼠,当老鼠上位后,老猫则不能抓。
(2)、师幼共同2-3遍(次数视当时幼儿情况而定)。
4、师幼一起去户外。
附::《老鼠娶亲》
八只老鼠抬花轿呀抬花轿,
四只老鼠来吹号呀来吹号,
两只老鼠放鞭炮呀放鞭炮,
吡呖叭啦、吡呖叭啦、嘣叭。
老猫听了来贺喜,“恭喜!恭喜!”
一口一个全吃掉呀全吃掉。
大班文学教学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获得识别阴晴雨雪天气的知识;体会本文寓准确于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能根据天上的云彩推测天气的阴晴雨雪;培养学生用准确的语言作生动的说明。
3、情感目标: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
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获得识别阴晴雨雪天气的知识;体会本文寓准确于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的.有益启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
3、分析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想不想学会看云识天气呀?那么同学们快打开书,自由朗读,注意把字的音读准,同时注意下面问题(出示课件),。
听后回答
1、文中哪句话能概括云与天气的关系?
2、文中介绍了几种云?几种云上的光彩?
3、看云识天气有什么意义?有何方法?有什么注意事项?
4、本文采用了什么结构?为什么?并作分析
听后回答
三、分析学习云的形状
学生介绍,老师逐个指导。
1、云的形态与天气的关系
大班文学教学教案 篇14
综合实践活动:
我爱文学
活动主题:
爱文学
活动话题:
向你介绍我最喜爱的文学作品
“作品给我带来的(快乐、智慧、乐趣、信心、力量、希望……)”
活动形式:
小组、班级交流
活动过程:
一、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阅览室,选择文学书刊,广泛阅读,筛选确定具体篇目,或者从过去自己曾经阅读并喜爱的文学作品中挑选最精彩的一部或一篇。作品确定后,再根据作品和阅读的'感受,写出发言提纲或比较详细的讲话稿(文章);或将相关课文改编成表演剧本;或搜集与该篇章有关的材料设计成手抄报;或在掌握有关文字、图片、资料的基础上出一期黑板报;或利用电脑制作相关的.课件。
2、宣传准备:在校园网发布告示,在学校张贴海报,欢迎其他班级同学前来观摩;联系学校广播站、电视台和当地媒体作好有关报道。
3、设施准备:准备好数码相机、摄影摄像器材和多媒体。
二、活动步骤
1、制定评价标准
如发言是否切合本次活动主题,内容与原作品是否和谐一致,语言是否通顺流畅,表达是否流利清晰,表演是否形象,设计是否合理,栏目是否恰当,版面是否美观,方式是否科学,等等。
2、小组交流
每人在各自的小组内发言交流,尔后各组推选出2—3名代表到班级交流。要动员全组同学献智谋策,对发言稿、演出脚本、手抄报、.课件进行认真的修改。
3、班级交流
在老师的指导下,成立一个“我爱文学”主题活动小组,安排活动主持人,确定交流、表演、展出、展示的顺序,确定活动评委。
(1)导入:
古今中外文学家的文学作品影响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使我们自由自在地在广阔的世界里遨游,感受到文学具有的巨大魅力。请大家说说自己读过哪些著名作家的文学著作,有什么感受?
(2)各小组代表交流读书感受。(优秀讲稿可hui编)
(3)展出各小组创办的文学手抄报。
(4)展示自己制作的.课件。(可能的话)
(5)表演课本剧。(可能的话)
4、小结:
主持人根据评委意见宣布评选结果。
语文老师对本次活动作出小结。
三、活动成果(可按以下形式展示)
1、以“我爱文学”为主题,出一期墙报(报纸类);
2、hui编《校班“我爱文学”主题活动交流文集》(书刊类);
3、汇集.课件资料,刻录《校班“我爱文学”主题活动.课件成果》光盘(.课件类);
4、出“校班‘我爱文学’主题活动花絮”专栏(摄影类)。
大班文学教学教案 篇15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初步了解说明文的要素,进一步了解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初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初步把握文中苏州园林的特征。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学写说明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领略中国园林的建筑美,激发对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整体特点,理清文章写作思路
2、能够根据具体语境分析说明方法,品味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建筑的珍品,它的山光潭影、亭台楼阁、花木虫鱼、书画雕刻,无一不是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创作,它的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留园、网师园、怡园……蜚声中外,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来此观光游览、拍照留念。同学们有去过苏州园林的吗?美不美?拍照片了没有?那你能不能概括出苏州园林的总的特点呢?
这还真有点难度。不过,今天,我们可以跟随叶圣陶先生,一起走进他笔下的《苏州园林》,看看他是怎么写的。(板书课题)
二、配乐朗读,正音知意
1、读了课文,同学们想一想,从文体上来看,这是一篇什么文体的文章?(说明文),这篇文章是不是泛泛地介绍苏州某处园林的'特色?
不是,作者是就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来写的,你能从文中找出概括苏州园林整体特征的句子吗?
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一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那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学生齐读: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要求学生背过)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绝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2、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呢?
概括了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
大班文学教学教案 篇16
一、教学目标
1、快速阅读,抓住各段中的关键语句,概括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感受设计者的“匠心”。
2、了解基本的说明顺序,明确文章由整体到局部、由主到次的行文思路。
3、通过比较,品析叶圣陶先生准确、严谨,淡雅而端庄的说明文语言,体会其用语的“匠心”、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比较,品析叶圣陶先生准确、严谨,淡雅而端庄的说明文语言,体会其用语的“匠心”。
三、教学过程
导入:
这是一个字的篆文写法,大家能猜到这是哪个字吗?
屏显:匠,木工也。——《说文解字》
屏显“别具匠心”,请一生解释其意思。屏显“别具匠心”的释义,齐读:
别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的构思。
(一)发现匠心
今天,让我们走进一座园林,叶圣陶称之为“别具匠心”,它就是苏州园林。板书“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的别具匠心体现在哪里?
1、朗读课文1-2段,找出文中概括苏州园林总特征的一句话。
预设:“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指导朗读,重音应该落在“无论”、“总是”、“务必使”,强调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说明设计者和匠师们为表现园林之独特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表达叶圣陶先生对于苏州园林以及独具匠心的匠师们的赞美。
2、快速阅读课文3-9段,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无论是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还有细微处的设计,都表现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体现了苏州园林的别具匠心。(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各段的关键语句来概括)
小结:说明文的内容都紧紧围绕着其主要特点展开。
再读“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全文按照什么顺序安排这些内容?
全文是总分结构,由整体到局部,由主到次。
(二)走进匠心
叶圣陶先生就如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不仅在《苏州园林》的篇章结构上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由主及次的顺序,条理清晰,语言上也别具匠心。
屏显: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1、自由朗读所呈现的句子,你发现了他们的共同点吗?
师读去掉“绝”、“决”的句子,学生读原句,感受其表达效果。
这些表示强烈否定的词更能表现出苏州园林的自然之趣、别具匠心。细读,能感受到叶圣陶先生对其的赞美之情,自豪之感。(“自豪”感较难体味,通过教师范读“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引导学生感受。)
通过删改字,比较词语,“决不”与“不”的区别,我们发现了叶圣陶先生在语言上的别具匠心,注重运用表示强烈否定的词。除了删改,比较也可以在同一个句子中的两个相近的词之间进行。
2、请学生说一说这两个句子是如何通过语言表现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屏显:
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一项技术。
图案画讲究对称,是可以复制的,而美术画具有独创性,是不可复制的。技术是一种机械性的重复,而艺术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能带给人美感。苏州园林正是如美术画一般,是艺术,是别具匠心,不可复制的。
通过词与词的比较,我们发现了叶圣陶先生语言的严谨、别具匠心。而这种别具匠心还体现在其恰当的比较、精准的动词、典雅的语言上。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一点,找到相关的句子并品析。
恰当的比较:学生找相应的句子进行品析,组与组之间互相补充。教师引导其深入思考文章采用作比较的手法不仅是为了凸显苏州园林的别具匠心的图画美,也是因为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精准的动词:引导学生通过换词比较品析动词的精准。例如“补”是否可以换成“种”,“蔓延”是否可以换成“爬”、“生长”等。这些词都体现了工匠们的细心,同时也是对应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典雅的语言:引导学生进一步比较《中国石拱桥》的语言,理解《苏州园林》语言上的典雅也是对应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这是一种中国美术画的美感,讲究诗意。
小结:叶圣陶先生别具匠心的语言更好地表现出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三)感悟匠心
正是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独具匠心,为我们留下了这一座精妙独绝的苏州园林。正是叶圣陶先生的独具匠心,让从未到过苏州园林的我们也感受到了那自出心裁的图画美。
屏显 读诗:
致苏州园林工匠
即使有数百年的光阴
也无法诠释
什么是默默无闻
什么是呕心沥血
即使有金山银山
也不能砌出
什么是精雕细琢
什么是完美图画
只有内心笃定而精于细节的讲究
只有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韧性
只有务求完美极致的孜孜追求
才成就了精美独绝的苏州园林
(四)板书、
大班文学教学教案 篇17
活动目标
1、学会用小棒,回形针在地图上沿直线进行测量,测量时要注意工具的首尾相接。
2、萌发热爱北京,向往北京的情感。
活动准备
1、中国地图,自制城市地图,汉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儿童形象。
2、小棒,回形针。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1、师:今天我们班来了好多来自祖国各地的儿童,小朋友你猜猜看她们是哪个民族的人,可以从她们的衣着,长相来猜哦。
2、师:你知道她们的家乡在哪吗?下面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在地图上找找看,好吗?
3、教师小结:她们是来自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朝鲜族的孩子们,她们分别居住在南京,呼和浩特,拉萨,乌鲁木齐和长春这几个城市,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她们居住的这些城市在地图上的哪些地方。(出示自制地图)
二、测量这些城市到北京的距离。
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北京是中国的什么吗?(首都)它在地图的什么地方?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好吗?
2、提问:每个地方的.小朋友都想到北京去看一看,玩一玩可是他们想知道在这个地图上她们的家乡离北京有多远,小朋友,你们愿意来帮助她吗?
3、讨论:我们可以用哪些工具来帮助她们测量这些距离呢?(小棒,回形针)
4、师:我们首先用直尺来量一下她们家乡到北京的距离,并且记录下来,
同时我们知道两个地方之间一直线是最短的距离,首先我们看一下南京到北京最短的距离是多少呢?(注意它们的头和脚是连在一起的哦,这样才能测出它们的最短距离)下面我请小朋友自己用直尺来测量一下呼和浩特,拉萨,乌鲁木齐,长春到北京的距离是多少。
5、师:下面我们用回形针来测量一下好吗?并且要记录下来哦。
6、教师小结:刚刚我们用直尺和回形针测量了各个地方到北京的距离,并且记录了下来。
三、交流测量结果,比比之间的距离。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来说一说哪个城市到北京的距离是最远的?哪个城市到北京的距离是最近的?
四、游戏:《送各地娃娃上北京》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送她们上北京吧。
大班文学教学教案 篇18
教学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进一步了解月亮的变化过程,知道月亮每天都在变化。
2、学习故事中优美的语言,并根据故事展开丰富的想象。
教学准备:
月亮变化图4张,衣裳图3张
纸,剪刀,胶水,蜡笔,记号笔等。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引出月亮做衣裳的课题。
(1)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活动。
师:有时圆圆像个盘子,有时弯弯像只船,要问这个是什么?晚上抬头向天看。(月亮)
(2)师:冬天到了,天气冷了,人们都穿上厚厚的衣服。月亮姑娘呀她也觉得很冷,想去做一件衣裳,那你们想想月亮姑娘该做什么样的衣裳呀? 幼儿讨论
2、结合图片,分段欣赏故事。
(1) 教师讲述第一段
提问:
a﹑哎呀,为什么裁缝师傅给她做的衣裳会穿不上呢?(因为她长胖了一点,好象弯弯的镰刀)
b﹑那该怎么办呀?
幼儿回答。
(2)教师讲述第二段。
提问:
a、这回裁缝师傅给她重新做的衣裳她能穿上吗?(不能)
b、唉!到底是怎么回事呀?(月亮姑娘又长胖了,弯弯的`像小船)
(3)教师讲述第三段。
提问:
a、这回月亮姑娘能穿上新衣裳吗?(不能)为什么?(因为她又像一只圆盘子了)
b、裁缝师傅会不会再给她做衣裳了?(不会,因为她的身材量不准)
c、为什么她的身材会量不准?(因为她每天都在变化)
师:今天我们学的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月亮姑娘做衣裳”。那我们接下来再完整欣赏一遍故事。
3、结合图片,完整欣赏故事。
提问:月亮姑娘是怎么变的?(引导幼儿学习月亮变化词句,如细细的、弯弯的像眉毛,好象弯弯的镰刀,弯弯的像小船,圆圆的像盘子。
4、给月亮姑娘做衣裳。
(1)师:原来月亮姑娘每天都在变化着,平时呢我们小朋友也可以观察一下月亮的变化。现在月亮姑娘还没有穿到合身的衣裳,晚上出来她会冷的呀!如果请你来当一回裁缝师傅,你会给月亮姑娘做一件什么样的衣裳?幼儿回答
(2)幼儿制作衣裳,教师指导。
(3)请幼儿介绍自己制作的衣裳。
【大班文学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文学教学教案11-07
大班文学教学教案15篇11-07
大班文学教学教案(通用20篇)11-10
大班文学教学教案通用15篇11-07
大班教学的教案01-22
大班教学教案06-24
大班的教学教案11-09
幼儿文学教案01-30
大班音乐教学教案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