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教学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教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教学教案1
在这次备课的过程中,我对课文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因为唯有如此才有可能从课文中找出适合学生学习的语言材料,并进行有价值的语言文字训练。
从课题入手,直奔点明中心思想且含义深刻的句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先引导学生通读全文,结合上下文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在感悟理解过程中感受绮丽景象,积累优美语句。在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类似的`实例,加深对这句话以及课题的理解。最后小结归纳学习方法,完成相关课堂练习。
课后思考与练习中要求理解的含义深刻的句子,不能就句论句,要采用结合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进行,要引导自己的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括号中提出的问题重在引发思考与提示思路。不要空洞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要在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思想启迪,情操的陶冶。
教学本文要注意朗读,默读,浏览相结合。通过默读,浏览,可以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有利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有感情的朗读要以正确,流利朗读为前提,以感悟理解为基础,语调平缓之中有起伏,语气平淡之中有激昂。第一自然段中要适当突出“花”“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而第二自然段要读出作者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感到吃惊的语气;第三自然段要图文结合,读想结合,读议结合,再现美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充分表达出作者对这绮丽风景的欣赏和赞美,进而达到熟读能诵的目的;第四自然段要读出作者由衷的赞叹之情。
五年级教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明白奶奶被称为"语言大师"的原因。
2、抓人物的动作、神态、语气来品读奶奶说的"老话"的涵义,体会文中蕴含的 朴素而自然的情感。
3、学习作者的写法(抓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用文中的`"老话",创设一个情境,理解"老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引出新课。
1、 出示“大师”。 请你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大师”的含义。
2、师:在某一学科或领域,因为有突出成绩或作品,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推崇,被公认为权威人士,这样的人,才有资格被称之为“大师”。
3、古今中外,你还知道哪些人物被世人尊称为——大师。
4、板书(完整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
今天,我们要了解的语言大师是谁?她能否称得上是语言大师呢?让我们带着问题来学习课文吧!
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具体写了几件事。
1、“我”爱睡懒觉,奶奶告诉我:“早睡早起身体好,晚睡迟起百病长。”
2、“我”贪玩,吃完饭不洗碗,也不洗脸,奶奶告诫我:“吃越馋,越玩越懒,人勤出金山,人懒败家产。”
3、表弟不按时做作业,奶奶劝他:“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随机出示PPT)
(1)女生读、男生读、齐读、指名读 把俗语竖起来出示
(2)读法有什么感觉?对仗工整、押韵,俗语或谚语能阐明一个道理,但语言却直白。
三、精读课文
学习第三节;
下面我们就分组学习,到课文2、3、4节中去细细品品奶奶的老话。(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一节,读读演演,注意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气)
1、请第*小组同学来表演一下,其他同学认真、仔细地观察一下他们神态。(随机点拨)
2、还有哪一组也对这小节感兴趣。
3、男生读“我”的话,女生读奶奶的话。老师读叙述部分。
4、指名分角色朗读。 祖孙俩一来一去较量了几个回合?最后( )?从辩不过可以看出奶奶的话很有说服力。
学习第二节;
抓住奶奶的语言来朗读(轻轻地呼我)(边掀被子边唠叨)
1、指一小组表演。
2、评价 3、指名读
学习第四节
从表弟的满不在乎到笑了,再到乖乖看出奶奶劝说的老话能让人信服。
学习第五节
奶奶的“老话”多得像天上的星星,句句都能让人受到教育。 大声读课文,找出文中奶奶的老话并用波浪线划出来,出示这一段8句老话。
1、大声地读老话。
2、写一写。(发挥想像,创设情境,哪些情况可以用上这些老话。)
3、读一读、评价。 师:大家都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好段来。要知道,语言来之于生活,平时要注意观察,学会积累,做生活的有心人。
4、奶奶称得上是语言大师吗? 各抒已见,可以说出理由来,奶奶并不是真正的语言大师,书上带了双引号 师:奶奶说的老话又称俗话或谚语,是历代群众创造的口头语汇,(可不是奶奶创造的)是世世代代人民群众集体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
五、拓展性积累运用
交流一下,你知道哪些老话?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上这些老话?
小结:无论是人民大众的日常用词,还是名篇名著中的书面雅言,它们都是我们学习语言的沃土。希望你们牢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常读、常记、常说、常练就一定能使语言之树在广阔的生活原野之中永远青翠。也许不久的将来,新一代的语言大师就在你们中间。
六、作业
回家向爷爷、奶奶搜集一些老话。
五年级教学教案3
【教学过程】
一、审题,明确习作要求 1、学生读习作要求,读后说说这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缩写(不超过400字) 减少篇幅,适当改写 保留重点内容,删减次要内容。
二、习作指导
1、出示提纲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⑴ 《小英雄雨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小英雄的什么品质?
⑵ 简要列出文章的结构和详略,然后根据此提纲边读课文,边划划记,逐段删留。
⑶ 整理成文,检查文章是否详略得当,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和鬼子进行不屈的斗争是课文的重点;雨来游泳本领怎么高超,怎么从鬼子眼皮下逃走是次要的,可一笔带过。
2、投影出示文章结构(列提纲) 主要内容: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聪明勇敢,游泳本领高强,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 中心:表现小英雄雨来的崇高精神和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结构: ⑴ 雨来游泳 ⑵ 上夜校念书 ⑶ 掩护李大叔(重点) ⑷ 跟鬼子斗争(重点) ⑸ 河沿上的枪声 ⑹ 雨来没有死。
三、学生独立完成习作。在小组里读一读,学生互评,然后读一篇范文,并点评缩写《小英雄雨来》 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的芦花村住着小英雄雨来。雨来在还乡河练就了过硬的仰浮本领。 秋天,雨来被送去上夜校,他跟着老师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有一天,鬼子又来“扫荡”了,雨来一个人在家。忽然,交通员李大叔闯了进来,雨来赶忙把他藏到缸底下的洞里。 十几把雪亮的'刺刀对准了雨来,鬼子用尽各种方法盘问雨来,但雨来一口咬定没有看见人。敌人毫无办法,把雨来拉出来去枪毙。几声枪响,芦花村的人们异常难过,可是谁也没有料到,雨来没有死。原来在枪响之前,雨来趁鬼子不备,扎到河里,从水底游到远处去了。
【评析】 文章详细地记叙了小英雄雨来和鬼子进行不屈的斗争的经过,这是原文的重点。作文重点突出,语言简洁。故事干练完整,不失原意,完全符合本次习作要求。
四、写成文章。
【板书设计】 缩写《小英雄雨来》 减少篇幅,适当改写。 保留重点内容,删减次要内容。 不超过400字
五年级教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运用本单元学习的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学写一篇说明文,
2、能生动形象地把物品特点、用途、好处、使用方法等介绍清楚。
3、按说明文的一定顺序写作,将说明文的表达方法恰当运用到习作中去,使学生在习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表达能力,受到热爱科学的教育,陶冶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习作重点
按说明文的一定顺序把特点、用途、好处、使用方法、生活习性等介绍清楚。
课前准备
每人准备一两件“小商品”,可以是吃的、玩的、用的……如果有产品说
明书也可以带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我们这单元学习的是什么体裁的课文啊?
生:说明文!
师:说明文有哪些说明方法?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呢?
师:说明文是一种说明性很强的文章,比如我们刚学习的《鲸》、《松鼠》等等,想我们说明、介绍某种事物。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怎么写说明文。
二、指导观察
1、师:首先你要向别人说明你要介绍的是什么事物,它可以是?
生自由回答:家用电器、玩具、水果、蔬菜等等的东西。
2、师:首先不管你介绍什么,要把他们的特点介绍出来,比如文具有什么?玩具呢?男生喜欢的玩具有变形金刚,女生喜欢的有什么?布娃娃?
师:讲到玩具每个人都很兴奋。确定了我们要写的东西后,然后用到我们学过的方法,有哪些?
(生答: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作比较)
3、师:如果你选择的是文具,那你要怎么写?例如铅笔盒,它看起来不起眼,确实文具中最有内涵的。(教师拿起一个铅笔盒向大家展示)
4、我们可以从他的外形特点,使用方法来写。
长有多长?高有多高?宽有多宽?然后介绍它的颜色,打开来,我们可以介绍一下它的功能。
5、师:假如是家用电器的.话,我们经常接触的又有什么?
(学生回答:洗衣机、冰箱……)
首先我们要先介绍它的外形,比如微波炉,“妈妈给我家买了一个格兰仕的微波炉,它……”(教师读范文。)这一段介绍的是它的外形。
紧接着我们可以写它的内部构造,……(读范文)
作用,对人类的贡献,……(读范文)
举个小事例,“有一次……”(读范文)
6、(接下来,以同样的方法分别介绍玩具、水果、蔬菜的写法)
三、师生合作,探索表达方法
1、交流网上、作文书上、教科书中同类文章的表达方法(开头、结尾、精彩片断、说明方法)。例文
2、你准备从哪些方面介绍物品,用上哪些说明方法?(如外形、质量、用途、价格等突出的特点,用数字、举例、对比、打比方、生动描写等方法,具体描述物品特点。)
3、说说自己文章的开头、结尾及写作思路
四、确定习作内容
1、默读本次习作的要求,和同学交流一下。
2、确定习作内容列提纲
五、起草
六、板书
写一物品
1确定物品名称,总印象。
2按一定顺序写。
3表达喜爱之情。
五年级教学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用图画描述出北斗七星的形态特征;能应用已有经验对星座变化规律进行预测;在长期的观察活动中培养记录、分析资料并对科学现象进行科学解释的能力。教学重点:学生小组观察计划的设计,学会一些观察研究星座的方法。认识星座。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在夜间持之以恒的观察星座和星空。
能力目标:与探究四季星空的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体验与他人合作的乐趣;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做到尊重科学、尊重证据。学情分析:本课与上学期的《秋季星空》、《冬季星空》以及17颗《夏季星空》一起,共同组成了四季星空的长期研究活动,本课主要是研究春季星空的星座变化,了解春季的典型星座,进一步探究星空变化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春季星空的代表星座北斗星、猎户座的具体位置及变化规律;了解不同季节、不同时刻星座变化是有规律的。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春季星空》图片、录像。
2、学生准备:学生的观察记录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教学引入
残雪消融,枝头绽绿,斗转星移。转眼间,春天到了,在秋季和冬季夜空中闪烁的星星有没有变化?北斗七星和冬季其他星座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同学们进行交流,回答
教师播放春季星空的录象。
提问:根据你平时的观察,再结合刚才观看的录象,你有什么发现?
展示课题:春季星空
学生交流观察结果。
对观察结果进行初步整理分析:从冬到春,星座在“一天之内”和“从东到春”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交流、表达。形式可以多样。
说出自己对星空的认识,说说北斗七星在夏季和秋季、春季的位置变化。
通过谈话的方式让同学们在上学期学习了秋冬星空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研究天上的几个主要星座从冬天到春天都有什么变化,为后面的学习准备好事实资料。
重点认识北斗七星在春季时的位置。
自主观察
交流总结
一、方案制定
经过我们的观察猎户座一天之中有变化吗?从冬季到春季星座又有什么变化呢?
同学们能不能画出北斗七星的形状吗?画出冬季和春季的北斗七星的形状。
大家都有了自己猜测,有的觉得星座是在自西向东动,有的觉得星座自东向西动,有的觉的'星座在围绕某个点在动但是自己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该怎么办呢?
观察星座需要一些工具,你们都需要什么工具呢?望远镜?还是用自己的双眼。
共同交流完善方案。
二、观察实施
1、整理去年以来对秋季和夏季星空的观察记录。
2、让我们小组合作一起动手完成1月5日、4月15日、10月15日晚9:00北斗七星在天空中图像的绘制。
3、仔细观察四季中北斗七星以及猎户座的形态和位置,你们能不能发现有什么变化规律吗?
4、师小结:
斗柄东指,天下皆春;
斗柄南指,天下皆夏;
斗柄西指,天下皆秋;
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三、认识狮子座
1、展示狮子座挂图
2、狮子座在北斗七星的什么方向啊?
观察狮子座的形状。特点:
师提示:镰刀形、尾巴向东,由三颗星组成一个三角形。
四、我们来寻找北极星
展示挂图
(利用北斗七星、仙后座寻找北极星)
1、各小组绘制找星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利用自制学具演示北斗七星、仙后座与北极星的关系
3、教师小结:利用北极星、仙后座寻找北极星的方法,并下发北极星、仙后座寻找北极星的图片,供小组练习。
4、各小组汇报找星方法结论
5、师总结:要找到北极星,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通过北斗七星。从北斗七星勺子上的最外第2星沿直线向外延伸5倍距离。看到的这颗亮星就是北极星。
应用拓展1、让学生进行寻找北极星的活动。不管学生用什么方法,只要找到就可以。
然后坚持观察北极星,知道晚上如何运用北极星寻找北方。
2、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一系列探索活动进行评价。
3、继续观测北斗七星,为学习下一课夏季星空做好事实资料的准备。
板书设计:
春季星空
斗柄东指,天下皆春;
斗柄南指,天下皆夏;
斗柄西指,天下皆秋;
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北斗七星北极星狮子座
教学反思:
1本课教学学生在进行了长期的秋季星空与冬季星空观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春节星空的变化,了解了春节的典型星座,进一步探究了星空变化的规律。
2我鼓励学生对星空进行长期的观测活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观察、记录,提示学生在课前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整理,为课堂交流观察资料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3鼓励学生参与探究四季星空的长期科学探究活动中。
五年级教学教案6
教学目的:
1、学习纸偶的装饰方法。人美版第九册教案 第5课 偶戏
2、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的综合素质。
3、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教学重点
收集一些布袋偶戏的资料。
教学难点
偶戏道具的装饰方法。
教学准备
各种废旧材料、线绳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偶戏是我国戏剧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偶戏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民间艺术瑰宝。偶戏的种类较为丰富,有提线偶、仗头偶、布袋偶和皮影等。偶戏的表演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人美版第九册教案 第5课 偶戏
2、讨论交流
课前我让同学们本地区的偶戏和偶戏的历史。下面请各小组把你收集的`偶戏的资料
互相交流一下。
二、新课人美版第九册教案 第5课 偶戏
1、欣赏课文图片
请同学们看书,和同学讨论课本上的偶戏这几幅图片都是什么偶戏?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发言。
2、了解一些制作木偶的方法。
师:看!有那么多的装饰方法,偶戏我们也来试一试吧,每个小组装饰一个小纸偶,组长作好分工,看哪个组能在五分钟之内装饰好并且拿到讲台上来。
生:(按组装饰小纸偶。)
师:噢,上来了那么多的小朋友。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你有更好的方法去装饰它吗?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环节说明及反思: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把自己探索得出的装饰方法和材料马上应用起来,并且通过学生的评价进一步探究纸偶装饰的一些要素,如:颜色的搭配、和谐、符合角色形象等等。更进一步地体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四、同学们已分组编好了童话剧,还根据角色分工做好了初步的纸偶。现在,开始装饰我们的纸偶。注意要美观,要符合角色形象,做好的小组就可以表演童话剧了。看哪个组做得又快又好。现在开始。
生:(分工装饰小纸偶。)
五、现在来看看我们的童话剧表演,好吗?你们除了看表演,还要观察纸偶是怎样装饰出来的。
六、小结:今天,我们一起装饰了我们的小纸偶,并进行了童话剧的表演。只要用心观察,我们还可以发现更多的装饰方法和材料。除了用纸偶表演童话剧,还可以用木偶、皮影、手袋布偶等表演童话剧,请大家欣赏它们的装饰。(放录象)
五年级教学教案7
教材分析
文章选自沈从文先生早年的小说《腊八粥》的前半部分,全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的情态、心情,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
学习者特征分析
大部分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本课的学习内容,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学习比较积极,参与学习的面儿比较广。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文章中人物的对话描写。
教学方法
看图法、合作法、小组活动。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请学生说一说对“腊八”或腊八粥的了解。
2.教师导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腊八粥》这一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标记自然段记号,划出读不准音的词语。
2.正音,并反复读关键词语。
3.同桌一起读重点段落。
三、再读课文:
1.学生围绕课后题默读思考。
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
第1小题: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可以先适当提出文中的主要人物,围绕“妈妈”和“八儿”结合课题来概括,这样先降低了难度,概括效果会更好。
第2小题:这一题旨在训练学生对“八儿”这一人物是否理解。是在梳理文章大意后关注作者的表达。聚焦到主人公“八儿”身上,因为他的心理活动变化构成了本课的线索,可以此为突破口。从“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亲见时的惊讶”,文章随处可见“八儿”急切想吃腊八粥的情形。
第3小题:全文围绕“八儿”全家吃妈妈熬煮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的图景。表达了一家的其乐融融。
4.教师相机总结。
四、分析人物特点:
1.“八儿”是个怎样的孩子?结合文中语句加以说明。
2.师生交流。
3.文中的母亲呢?用刚才的方法。
4.师生交流。
五、指导朗读:
1.本篇课文人物对话描写较多,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
2.通过揣摩人物心理,联系提示语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组织朗读比赛,互相点评,取长补短。
六、作业:
1.有感情地将课文朗读给家长听。
2.学生自由读课文。
板书设计
腊八粥
沈从文
“八儿”母亲
其乐融融
小学五年级语文《腊八粥》教学反思一
课文《腊八粥》是沈从文先生早年的小说《腊八粥》的前半部分。全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的情态、心情,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生活图景。
文章重在通过主人公八儿的语言、行为及心理描写体现八儿迫不及待地想吃腊八粥,心理活动变化构成了本文的线索。于是,课堂上我便抓住这一线索来展开教学。
一、语言描写洞心理。
文章中共有七处描写八儿与母亲的对话,虽然语言并不是很多,但却能充分表达出八儿急于吃到腊八粥的心理。于是,我便让孩子们找出描写八儿语言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从读中你体会到了八儿的什么心理。孩子在动笔、动脑、动口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八儿的心理变化。从最初的“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再到 “美妙的猜想”,一直到最后的“亲见时的惊讶”,将八儿的心理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同时也将一个可爱的、天真的孩童形象呈现在同学们面前,让人不得不喜,不得不爱!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那我饿了!”写出了八儿急于要吃到腊八粥的心情;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都看出了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及希望可以吃到更多的腊八粥的强烈愿望!
“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无法马上吃到渴望的腊八粥,八儿便猜想着锅里的腊八粥的样子,于是,恳请妈妈抱着自己看看,也看出了八儿急于想证实自己的想法!
“哦!”虽然这一处语言描写只有一个字,却将八儿亲眼见到锅中腊八粥时的惊讶真实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所以说,语言不在多少,关键看它的作用!
透过语言描写展示的是八儿的心理变化!在读中分析,在读中感悟,
二、行为、表情展心理。
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不但通过八儿语言的描写来表现,作者还注重的是八儿行为和表情的描写。
“从哪里还能看出八儿特别急于吃到腊八粥?”
一个问题将孩子们再次带到课文之中,“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一个人出出进进灶房……”“出出进进”一词把八儿对腊八粥的惦记形象地写了出来。
“八儿要哭的样子”“他惊讶得喊起来了”都真实地将八儿的心理展现给大家。
八儿心理变化的描写将一个嘴馋的小孩子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八儿等吃妈妈熬煮腊八粥的经过,也将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展现给了大家!
三、拟人写法有妙处。
文章中在写锅中的腊八粥熬煮时,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孩子们在体会中了解作者运用想象将句子表达得如此生动形象,由此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下来,达到积累的目的!
文章内容较浅显,在抓住八儿心理变化的同时更抓住了孩子们对八儿的喜爱之情,运用了最适合孩子们阅读的文字,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孩童深深地注入孩子们的心中!也激起了孩子们对腊八粥的爱恋之情!可见,抓住孩子的心是最重要的!
小学五年级语文《腊八粥》教学反思二
学习了这篇文章,真正让我们走近了“民俗”感受了“民俗”,那浓郁的民间文化和民间气息映入的孩子们的.脑海中,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置在其中。
对于开头讲腊八粥的做法及人们对其的喜爱的处理,总觉得有着不小的欠缺,因为对这一段文字的表达妙处,处理得太简略了。没有透过文字表达人们对其的喜爱,从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这是对不同年龄段人都喜欢腊八粥的具体描绘处理不当。又从“看”、“闻"、
为了把八儿的嘴馋表现得淋漓尽致,从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构成了本课的线索入手,从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一个人出出进进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和“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体现了八儿的那种迫不及待的的心情。用同样的方法感受八儿的“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亲见时的惊讶”。孩子们轻松的感受出一个孩子那天真’嘴馋的情形。进而能感受到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整篇课文围绕着“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的情态、心情,展现了一副淳朴的、和睦、温馨的图景。
用“吃”来一点点的体现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体会不深刻,可见自己的备课不够深入,文本剖析不够精当所致,今后的教学予以警示。
五年级教学教案8
课文分析:
这是一首外国的儿童诗,它借诗歌的形式,用富含哲理的语言,说明了在人生的道路上认识错误,面对错误,改正错误的重要意义,字里行间,意蕴悠长,很容易使读者一进入课文就产生一种角色置换,仿佛不是在朗读诗歌,却更像是在与自己的心灵进行对话。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正确地反复吟诵。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去感知,体味,欣赏,感悟这首诗歌的内涵。
2. 要抓能唤起学生相似感受的关键语句,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来丰富对课文中富有人文气息的内容的理解。如“学习击鼓总有漏拍的时候,练习舞蹈也会迈错脚步”等
3. 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学习诗歌的表达方式。
4.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5. 掌握生字“畏”,能正确的书写和运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生活中,老师是个经常犯错的人。如生性比较懒惰,有时答应同学们的事也没坚持做好,爱吸烟等,现在同学们来说一说学习上的你有什么错误,也可以是生活中的`你有什么不足?
生交流,(激发学生兴趣,敢找自己的不足)
二揭题
1.我们有这么多的不足,应该怎样去面对,大家来想一想办法?
2.小组讨论
3.各小组交流
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
三、学习新知
1、师:大家都能很好提出自己的意见,也很好,我们来看看沙班.罗伯特是如何对待错误的?
2、生自由朗读
3、同桌读
4、教师范读
5、让学生评价谁读出作者的感情,谁读得好?
6、学生再读
思考:课文告诉我们要如何对待错误
7、生交流
8、你认为课文哪些地方让你留下深印象?
生交流,并说明理由
9、全班朗读
四、拓展
今后,我们要怎样对待自己的错误码,怎样对待别人的错误?
学生交流
五、作业
1.写片断
假如我错了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五年级教学教案9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64——66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百分数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百分数;了解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的不同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收集、整理有关百分数的信息,通过讨论交流,体验百分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结合相关信息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让学生充分体验、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用具:
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师提问:今天,老师穿的这件衣服漂亮吗?知道是什么面料的吗?猜一猜?学生猜后,师出示自己身上穿的衣服翻出标签告诉学生引出标签上的百分数,并板书这个百分数,让学生也翻翻自己的衣服标签上的百分数对其进行板书。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位新朋友,它叫百分数。(板书课题)
在探究新知之前,问大家一个问题,对于百分数,你还想了解它哪些方面的知识呢?(学生自由发言)
接下来我们就带着同学们的问题作为学习目标来深入认识和研究百分数。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一)百分数的意义
1、师述:全乡数学计算大赛就要开始了,本班准备推荐一名计算能力强,正确率高的同学参加这次必须赛,请看大屏幕,
2、出示本班三位同学的计算成绩让学生读,游诗源曾经做了20道数学题,对了18道;唐顺曾经做了10道数学题,对了7道;游冰伟曾经做了25道数学题,对了21道。你认为应该排谁去参加这次的比赛?(点名学生答)
3、师提问:就这样看看得出结果吗?争得出结果吗?怎么办呢?(生答算一算)
4、让学生拿出答题卡,先填做对了几分之几,在进行同分。同时,师在大屏幕上出示答题卡。
5、展示学生答题卡,并让学生回报结果.
6、让学生比较通分后这一栏分数的分母都是多少?(生答100)教师指着这3个分母为100的分数说这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百分数。
7、提问:这3个百分数是哪两个量比较后得到的结果,(生答:对的道数和做题总数)师板书这两个量。
8、提问:如果我们把对的道数改称为一个数,做做题总数改称为另一个数,请问同学们,百分数是个怎样的数?(生答: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
9、分别让学生说这3个百分数谁是谁的几分之几,
10、师述:由于百分数容易比较与分析,所以又叫百分比和百分率,板书百分数的意义
(二)百分数的读法及写法
1、让学生继续观察这几个百分数,师告诉学生它们还有另一种写法,师边示范边讲解保留分子,把分母改写成百分号的形式,(要求学生在草稿纸上练习写百分数。
2、让学生试着读这些百分数。
(三)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生活中见过百分数吗?在哪里见过?(充分让学生说)提问:我们发现生活中很多地方用到了百分数,那我就在想,人们为什么那么喜欢使用百分数呢?它有什么优点?(学生说)
师小结:百分数是把总数看做100份,分母固定,所以特别便于人们去比较和分析。
(四)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除此之外,百分数与分数也有很大的区别,请看大屏幕,下面哪个分数可以写成百分数的形式,哪个不能?为什么?(学生分辨后说出理由)
师小结: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量之间的一种倍比关系,不能表示具体的数量,后面不能带单位。分数既可以表示一种关系,也可以表示具体数量。虽然它们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区别还是很大的,使用的时候要注意!
三、练习
1.在规定时间内任意写10个百分数,要写得规范。(请一个学生上来板书,其他学生在纸上练习)
2、你会读百分数吗?下面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
3、下面不仅要考考你们的数学知识,还要考考你们的语文能力。这些成语能用哪个百分数表示?(百里挑一,十拿九稳,半壁江山、一箭双雕、百发百中、九死一生)
四、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这节课百分之几的知识?(学生自由答)师述:一个人的收获不仅来自于1%的灵感,更重要的是来自于99%的汗水。如果每节课都能有一点收获,日积月累,相信你们100%都能获得成功。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成功=1%的灵感+99%的汗水,让我们一起把这句话作为获取成功的动力!
五年级教学教案10
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爱祖国,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
整篇文章结构严谨,善于用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并充分注意了人物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之间的联系,使这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能相映生辉,互为例证,共同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学情分析
因课文较长,又是略读课文,教学时不宜过细。教学前应先让学生把课文读熟,通过预习,解决文中生字词。课上根据“阅读提示”自学,小组交流。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从感性上对刘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个初步的印象。
设计理念
一.教法:自学引导。
二.学法: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目标
一.情意目标:学习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能力目标:学习本文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
三.认知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2.认识本课5个生字。
重点:了解课文通过哪两方面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
难点:理解两方面事例之间的关系,明白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与工作态度是紧密联系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质疑。
1.导言:“风筝”同学们并不陌生,放风筝是许多同学的爱好。今天我们学习“理想的风筝”一课(板书),你有什么疑问吗?
2.质疑:如,理想的风筝是什么样?为什么叫理想的风筝?……
二.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学生带着疑问听读思考。
三.学生谈听读后的感想,就读前疑问谈谈各自理解。
教师相机介绍作家苏叔阳的一些情况,使学生知道,作者曾遭受过不公正待遇和绝症的折磨,因而对刘老师了解更深,对刘老师的尊敬、怀念更浓、更重。
四.指导自学,合作探究。
1.自学生字新词。
2.读“阅读提示”,自学探究。
(1)本课“阅读提示”中例举了哪些给自己提出的问题?这些“自问”有什么特点?
(2)鼓励学生学习“阅读提示”的方法,通过给自己提问题,思考解答学习课文。
3.默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结构,掌握文章内容重点。
课文的重点部分写的.什么内容?(刘老师讲课和课下放风筝这两件事。)
五.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学习课文主体部分。
1.自渎课文,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从不同方面自问。
如:(1)作者对刘老师的回忆写了什么事,每件事写了几层意思?
(2)作者写人物用了哪些表达方法?为什么要这样写?作者热爱、尊敬、怀念了刘老师什么?
(3)作者为什么不写刘老师左腿残疾的原因?
(4)怎样理解课题?
2.按照“自问”自学探究,讨论交流。
(1)指导方法:先找出有关句段;再读那些句段(反复地读,边读边品味);思考并说说对“自问”的理解。
(2)点拨、指导,通过群体评议,归纳总结。
作者写人物的表达方法:选材是最能表现人物的典型事例;具体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我”在其中,作者写自己的心情、想法。
这样写人,一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感染力;二更重要的是使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对工作和生活强烈热爱、有理想、有追求的思想品质更鲜明突出。三“我”在其中地写,通过衬托更强化了刘老师的美德和形象。
a写“我”的心理活动“后来我考入历史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进一步说明了刘老师的课讲得好,对学生的发展、成长影响至深。这也是在暗点文题——在“我”的心中播下理想的种子,升起了理想的风筝。
b刘老师的身教,给学生深刻地影响,使作者在心灵里升起了理想的风筝,要像刘老师那样身残志坚、乐观向上、有理想、有追求。
六.有感情地朗读、品读。
七.作业:
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本课后的一些收获。
五年级教学教案1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认识本课5个生字及文中出现的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通过感情朗读理解课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理解课文,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启发谈话、引导、点拨。
(二)学生学法
自读感悟,讨论。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1.题目“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2.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疑点
结尾句的理解。
(三)解决办法
通过阅读、质疑、解疑来解决重、难点;教师点拨疑点。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自读及讨论,在学生交流中点拨、评价、布置作业。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课前预习课文。
2.课上自读、提问、讨论、交流。
3.课下阅读相关篇目。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常常会看见一些身体有残疾的人。有些残疾人身残志不残,走出了一条灿烂的人生之路。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理想的风筝”讲述的就是一个残疾人的故事。
板书:14 理想的风筝
(二)整体感知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3.交流所得。
(三)再读探究
1.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再读揣摩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和自己提出的问题。
2.组内交流,如意见不一致,展开讨论,教师深入某些小组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3.班上汇报。
(1)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
(因为刘老师爱放风筝,春天里的风筝勾起了作者对刘老师的回忆。)
(2)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之间有什么关系?
刘老师在课堂上,“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不知道要跳跃旋转多少次”。这是靠顽强的毅力给学生上课。
刘老师课讲得好。他对学生充满了爱。
刘老师课下喜欢放亲手制作的风筝。“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故意撒脱手”,“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这是一种对生活的强烈的.热爱之情的流露。
课上讲课和课下放风筝,都展示了刘老师意志的顽强和热爱生活、不懈追求的思想感情。
(3)结尾句“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这句话既是对刘老师身残志坚的赞叹,又是在告诫我们:应该像刘老师那样热爱生活,不断地追求、创造生活。
(4)题目“理想的风筝”有什么含义。
文中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是他对生活无限热爱的标志,刘老师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风筝来寄托自己要在广阔天地间大有作为的理想。题目中“理想的风筝”是指刘老师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与不懈追求。
(四)总结、扩展
1.通读全文,或听范读录音。
2.谈谈对课文或对刘老师的印象。
3.写法上的启示。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一篇读后感。
附:板书设计
4、六年级下册:《理想的风筝》教案
五年级教学教案12
教学目的
1.探究楼兰之死的原因,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土地沙漠化的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要的生存环境问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引导学生保护环境,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3.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除了以前学习过的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之外,诠释、具体的事例,以及适当的引用,也是说明事物的方法。
4.知道本课是从历史和环保的角度来说明变化的。
教学重难点:
探究楼兰之死的原因,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土地沙漠化的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要的生存环境问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诠释、具体的事例,以及适当的引用,也是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1.课件
2.资料收集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板书“楼兰之死”,学生根据课题质疑,提出本课研究的问题。如:楼兰死亡的原因,楼兰的地理位置,楼兰是什么样子的。
二、品读课文1-3自然段
通过读,体会作者应用引用和对比的说明方法来说明楼兰及周边地区的沧桑巨变
归纳概括:完成填表(用简洁的文字表达)
地名时间以前现在
楼兰
罗布泊
塔克拉玛干
变化的原因
通过对比,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并通过现象引起学生深入的思考:楼兰为什么会死,为什么在短短的1000多年里会销声匿迹?
三、学生自主探究楼兰死亡的原因(阅读2-6)
a、自组学习,小组交流
b、概括出死亡原因——土地沙漠化
c、土地沙漠化给人们带来哪些威胁:读书体会
d、补充资料,体会土地沙漠化的严重性和紧迫感
e、造成土地沙漠化的原因:
自然的`原因(河流改道,沙尘暴,气候的变化等因素)
人为原因:(战乱,过度垦荒,破坏植被……)
四、升华
1.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我们能做什么?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举日本人到内蒙植树的事情。把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看为是自己的责任。
2.站在楼兰的废墟上,你一定感慨万千,此时此刻你想对世人说些什么?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五、课后作业
社会调查:自己所生存的环境土地面积是多少,绿地面积是多少,是否有加速自然灾害进程的做法和情况。
资料:由于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的影响,我国土地的沙漠化危害也较为严重,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沙漠化土地已达33.4万平方公里,而且正以平均每年增加15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张着。从其发展趋势来看,如不采取防治措施,今后10年我国的沙漠化土地仍将继续增加
中国西部同沙线共有130万平方公里的沙漠、戈壁、沙化土地,横贯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山西、陕西、内蒙、河北直到东三省,直接威胁、危害着占国土总面积42.4%的辽阔地域,其中包括天津、北京两个大都市。
这是一条长达近1万公里,最宽的地段1000公里的浩浩荡荡的风沙线。
这是一条咄咄逼人的风沙线。
华北、东北、西北、三北地区200多个县、旗的人民在风沙线上挣扎,2亿多亩农田遭受风沙之害,1.5亿亩草场沙化、盐渍化,800多公里铁路、数千公里公路面临着被风沙压埋的前景。
黄沙染上残阳之血。在任何一个初次与之相识的人眼里,世间美景不过如斯。但这却是一种死亡的美丽。而在沙漠面前,人类已经后退了数千年。现在,沙漠已经离我们不足70公里,内蒙古锡林郭勒方向呼啸而来的狂沙是造成每年春天沙尘暴天气的罪魁。看着这张中国沙漠分布图,我想,或许,未来的岁月里,我们将打响一场与沙漠作斗争的首都保卫战…
五年级教学教案13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对蚯蚓的身体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植物如何适应生存环境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新课程标准》“生命科学”中“生物与环境”这部分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以后学习“生物的多样性”提供知识的铺垫。
在本课中,教材作出了这样的安排,首先提出问题:植物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动物也是这样吗?接着引导学生猜想蚯蚓喜欢生存的环境。然后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并指导学生做探究实验,记录观察结果,根据记录数据进行合理解释,形成自己的观点。最后引导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及生存环境的图片,讨论动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并列举其它事例。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上册《蚯蚓》一课中,已经学习了蚯蚓的`身体结构及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节课是学生对蚯蚓认识的进一步延伸,是认识动物选择环境的一个知识突破点。同时学生对于科学实验有着异乎寻常的热情,因此,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的设计和课堂组织就至关重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通过实验,了解蚯蚓需要潮湿、黑暗的生活环境。并了解所有动物生活都
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认识环境对动物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认识并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能够利用对比实验来研究蚯蚓对环境的选
择,并把这一实验方法用于以后的科学学习和研究中去。
2、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和“实验——收集数据——合理解释”的实验过程,并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培养学生爱护生命、善待生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运用对比实验研究、认识蚯蚓需要的生活环境。
教学难点是:设计对比实验并应用对比实验研究蚯蚓对环境进行选择的过程。
五年级教学教案14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2、123页的内容及第124、125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2、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
教具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在统计中,我们已学习过哪些统计量?(学生回忆)指出:前面,我们已经对平均数、中位数等一些统计量有了一定的认识。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统计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实施
1、出示教材第122页的例1。
提问:你认为参赛队员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进行汇报。
学生会出现以下几种结论:
(1)算出平均数是1.475,认为身高接近1.475m的比较合适。
(2)算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485,身高接近1.485m比较合适。
(3)身高是1.52m的人最多,所以身高是1.52m左右比较合适。
2、老师指出:上面这组数据中,1.52出现的次数最多,是这组数的众数。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3、提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学生比较,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交流。
老师总结并指出: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可以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它们描述的角度和范围有所不同,在具体问题中,究竟采用哪种统计量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及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来确定。
4、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3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并结合生活经验谈一谈自己的建议。
5、完成教材第124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2、3题。
学生独立计算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集体交流。
三、思维训练
小军对居民楼中8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进行了抽样调查,情况如下表。
(1)计算出8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数量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可以使用计算器)
(2)根据他们使用塑料袋数量的情况,对楼中居民(共72户)一个月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作出预测。
五年级教学教案15
教学目标:
1、能自学生字新词。理解“异乎寻常、貌不惊人、不速之客、天然史书”等词语的意思。
2、在默读中了解陨石的来历,了解陨石的知识,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
3、熟读课文第三小节,复述陨石形成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将带着大家一起学习第18课陨石
2、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陨石的图片,自由读第一节:找一找文中是用什么词语来介绍它的?(“异乎寻常”或“貌不惊人”)板书:异乎寻常貌不惊人
2、出示句子:
(1)它质地坚硬,灰白相间,石面布满沟痕,有规律地呈斜线状分布。
(2)因为,它不是一般的石头,它是陨石,是宇宙送给我们的礼物。
哪一句写了它“异乎寻常”?(“貌不惊人”)
3、出示书上原句:“亭旁有一块异乎寻常的石头,它质地坚硬,灰白相间,石面布满沟痕,有规律地呈斜线状分布。”
(1)指出不合理处。
(2)做做小编辑,将不合理处改正,交流。
4、齐读第一节。
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二、三节
1、既然这块陨石是宇宙送给我们的礼物,你们想不想知道宇宙是怎么把它送给我们的?默读第二节,试着完成填空。
陨石坠落的时间:( )
陨石坠落的地点:( )
陨石坠落的情况:
城内外的居民听到一声( )。抬头一看,一颗大星星发出
( )。眨眼的功夫又听见( ),这颗燃烧着的流星
( ),( ),落到了常州附近宜兴县一个姓许的人家的.院子里。
2、指名交流。
3、那么陨石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轻声读第三节。
4、出示课件,根据画面内容复述陨石的形成过程。
5、这块陨石忽然从天而降,将许家老小吓得目瞪口呆。远近几十里的人都聚到许家,围着他们问长问短。请大家根据他们听到的、看到的情景想像一下他们可能会问些什么。
出示:
远近几十里的人都聚到许家,围着他们问长问短。有的( ),有的( ),还有的( )。
6、指名交流。
7、男女生分别读第二、三节。
(二)学习第四小节
1、原来这块陨石是来自地球之外的客人,用文中的一个词也就是“不速之客”。(板书:不速之客)
2、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这样写到:不速之客——陨石,真是自己送上门来的“天然史书”啊!
“史书”是指记载历史的书籍,是人工编纂的。为什么说陨石是一本送上门来的“天然史书”呢?快速浏览第四节,思考一下。
板书:天然史书
(因为陨石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通过对陨石体内放射性物质的测定,我们可以推算出陨石的年龄、它形成后的经历,它具有史书的价值,又是自然而成的,所以说它是自己送上门来的“天然史书”。)
3、齐读句子。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师:一块貌不惊人的石头,竟然拥有这么多的秘密。其实在浩瀚的宇宙中还有许多不解之谜等待着我们去揭开。今天课后就请大家去收集一些有关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资料,好吗?
板书设计:
异乎寻常不速之客
陨石
貌不惊人天然史书
【五年级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五年级教学教案优秀03-28
五年级语文经典教学教案12-09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教案01-18
五年级教学教案15篇11-11
小学五年级美术教学教案11-27
五年级语文教学教案12-20
五年级劳动教育教学教案12-30
五年级教学教案(通用22篇)11-15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教案15篇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