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一等奖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一等奖,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一等奖1
【教学目标】
(一)知识储备目标:
1.会读会写“惮、撺掇、凫、潺、蹿”等词语
2.了解鲁迅及其代表作品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品味富于表现的语言,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快速阅读课文的能力。
2.理清故事情节,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体会景物
描写的作用。
3.学习通过语言行动等来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三)情感体验目标
1.理解课文所表达的对劳动人民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
2.会农家少年淳朴善良、好客能干的优秀品质和“我”与农家少年的诚挚
情谊,培养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品德。
【教学设想】
(一)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理清故事情节,学习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
难点:理解课文所表达的对劳动人民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
疑点:社戏并不好看,但为什么“我”不能忘怀。
(二)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
1.课型:讲读型
2.基本教学思路:在反复阅读全文的基础上,分段概括出文中的主要事件,勾画出景物描写的语句,揣摩作者精心选材,结构文章的方法。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方面入手,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理解文中所表现出的对劳动人民纯朴真挚的思想感情。本课的设计,注重学生对课文的阅读,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有所感悟。教学重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读书的方法。因此本课设计“粗读—细读—精读”的阅读活动。另外,语文学习要以学生为主,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互相讨论、交流,使学生在交流思考中理解内涵,感悟童年生活的美好。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快乐的童年常常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童年有祖母讲不完神话故事,童年有长大以后再也吃不到的美味佳肴,童年有情同手足,情深似海的小伙伴……,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一本品不够的书,今天,让我们一起寻觅迅哥儿童年的足迹,分享他在农家获得的无限快乐。
二、课前热身,初读课文
(1)了解鲁迅及代表作品。
(2)学生介绍收集到的有关“社戏”的知识。
(3)齐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并扫除字词障碍。
三、研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1)学生速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以“社戏”为线索,按“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表现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
(2)学生细读课文,学习圈点一些重要的词语句子和段落,来帮助理清课文情节脉络,把握叙事的详略。
(学生小组阅读,讨论交流,教师巡回指导,师生共同努力,得出结论。)
①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②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③看社戏前的波折。④夜航看社戏途中。⑤赵庄看社戏。⑥看社戏后归航偷豆。⑦六一公公送豆。
详写3、4、5节略写1、2、6、7节。
2、讨论探究,感知课文思想内涵
(1)小组讨论:
①平桥村在“我”的心中的位置?为什么?(乐土:得到优待、免念古书、钓虾放牛)
②且不管戏是否好看,中心事件是看戏,为何要写六一公公送豆的情节?
(从中看出老人宽厚慈爱、热情好客,进一步说平桥村是“乐土”,因为那里老人孩子纯朴善良可爱。这样写能起深化主题的作用。)
(2)学生反馈,教师点拨。
(3)归纳思想内涵。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1.巩固生字词
2.反复诵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3.阅读课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部分,思考它在课文中所起的作用
【板书设计】
得到优待老纯
平乐免念古书人朴
桥土钓虾放牛孩善
村好豆好戏子良
第二课时
一、回顾全文大概内容,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前一节课我们一起了解课文以“社戏”为线索写了“我”在平桥村的愉快经历。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课文,试着欣赏课文的精彩语段。
二、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小组合作研读课文描写精彩的部分,可从人物、环境、情节三方面着手学习,教师适当引导点拨,对于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敢于质疑的学生应给予鼓励)
1、学生阅读自己认为精彩的部分,想想这部分美在哪里?
2、学生在个人精读的基础上分组,按写景的与写人的分若干组,相互交流,再全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进行概括,得出供学生参考的结论:《社戏》有“三美”:自然美、人性美、情感美。
(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地交流,对话,发表自己的见解,既培养了学生提出自己见解、疑问的能力,也培养了通过合作方式共同探讨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
3、请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朗读“月夜行船,朋下归航”语段,速度稍慢。其他学生闭目静听,想象其意境,体会语言的流畅和表现的自然美。
4、请男生齐读10自然段少年朋友开船的动作描写,圈出动词,揣摩语言的准确。
三、精读赏析,问题探究
1、为什么要写戏前三次波折?
渲染小伙伴们盼看社戏的迫切心情。
2、不能看戏“我”心情怎样?
心理描写突出心情十分沮丧。
3、一切问题解决否,小伙伴们自然急急忙忙赶着去看戏。作者抓住了哪些内容进行详细的描写以突出小伙伴们看戏的心情。
⑴第10自然段:开船一系列动作,突出他熟练的驾船技巧,勤劳能干的性格和看戏时愉快的心情。
⑵第11自然段:调动多种感官,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绘“水乡月夜图”表现“我”愉快而急切的心情。
4、小伙伴如此热衷看戏的原因是什么呢?
对少年儿童来说,对未知事物或新鲜事物的追求与探索远比得到它更有吸引力。
他们更在乎在看戏途中彼此可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玩耍,感兴趣是看戏前后那种快乐的氛围和感觉。
5、说说你最喜欢的人物形象,自由畅谈,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四、教师总结本文写作特色
写作特色:
①围绕中心精心选村,详略得当地叙述事情。
②景物描写细腻逼真,很好地起到烘托人物,抒发感情,推动情节。
③成功刻画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④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⑤社会环境描写颇具地方色彩。
五、体验反思
课文结尾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在也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对这个结尾应该怎样理解?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会吗?
(通过谈自己的生活经历体验,可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六、拓展延伸
本文写了“我”的家乡的文化习俗——社戏。请同学们想想自己的家乡有些什么文化习俗?可与同学们对话交流,上台说给大家听听。
(设计些题旨在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激发他们对家乡文化习俗的兴趣和喜爱之情。)
七、作业:
你觉得平桥村有哪些好的民风?你家乡民风如何?用几句话写出你家乡的好民风。
【板书设计】
社戏
鲁迅
自然美:豆田河流远山月色戏台
“三美”人性美:善意的嘲笑偷豆对付六一公公
情感美:伙伴得到物许来陪我
母亲再三嘱咐与深夜候船
年幼的陪“我”坐船中
桂生为“我”找豆浆、舀水
六一公公的嗔怪与送豆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一等奖2
一、活动目标:
1、通过了解中国戏曲这种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感情和振兴国粹的责任感。
2、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鉴赏中国戏曲。
3、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
4、以了解欣赏中国戏曲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二、活动重点:
以了解欣赏中国戏曲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三、活动前准备:
1、课前指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戏曲的资料、感受戏曲的魅力,可
以去图书馆查阅,也可以以网查网。
2、要求学生搜集有关潮汕地方戏潮剧的资料,平时在家多听听戏曲,看看
戏曲表演,和长辈聊聊戏曲方面的知识。
3、把学生分成四组,每组推选一位组长,准备表演一段地方戏曲,画一张
脸谱,自行制定竞赛口号和组名。
4、教师准备好多媒体和设备,没条件地区可以准备好录音机,戏曲磁带、
投影仪。
四、活动时间:
二课时
五、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3分钟)
教师课前播放《唱脸谱》歌曲,调动学生活动情绪,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漫谈中国戏曲
(一)中国戏曲的起源和形式。
教师提问:中国戏曲源远流长,是一门古老的艺术,那么你对她的起源和形成了解多少呢?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自由作答。
教师归纳:中国戏曲的起源很早,在上古原始社会的歌舞中已经萌芽了,但它发育成长的过程却很长,经过汉、唐、直到宋、金才形成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形态,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综合形成的。
(二)几种常见的戏曲种类。
教师提问:中国戏曲是一种传统艺术,它的种类多种多样,同学们,你们听过哪些种类的戏?能说出名字来吗?
学生自由作答,以自己了解的戏曲种类说说
教师小结:中国戏曲种类繁多,几种常见的戏曲种类有京剧、越剧、昆剧、黄梅戏等,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戏曲种类。比如我们潮汕地区的传统戏曲就是潮剧(这一环节意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从感情和知识等走近戏曲,为下面活动的展开作好铺垫。)
三、中国戏曲名段赏析
教师播放几首不同种类的戏曲名段,让学生在欣赏后分别判断出它们的戏曲种类来,并自由谈谈它们各自不同的艺术特点。
(一)京剧《苏三起解》(旋律优美、婉转,节奏鲜明,唱腔流畅明快,被称做“东方歌剧”。)
(二)越剧《天上掉下一个林妹妹》(朴素高洁,细腻动人的真实感和深沉含蓄,清丽典雅的艺术美。)
(三)黄梅戏《女驸马》(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一带,它是民间的山歌小调发展而成,曲调悠扬委婉,优美动人。)
(四)豫剧《花木兰》(生活化,平面化,质朴本色,雅俗共赏。)
(这一环节意在让学生充分地欣赏感受不同风格的戏曲,培养他们高雅的艺术情趣。)
四、我和戏曲
导入:刚才大家谈得很好,对中国戏曲这门古老的艺术表现出浓厚的兴
趣,现在让我们继续走近戏曲。
(一)教师展示脸谱
师:脸谱是戏曲中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形式,脸上涂满的油彩代表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大家现在看老师展示的这几张脸谱,现在请你猜猜这些人物分别是谁?(各小组进行竞赛抢答,答得多答得对的为优胜组)
关公孙悟空包公程咬金
(二)学生展示脸谱
师:刚才我们看到了一张张韵味十足的脸谱,那么,现在请同学们把你们尝试去做的几张脸谱也拿出来展示一下吧!(各小组派一名学生上台展示脸谱作品,并作简单介绍,介绍作品代表的人物和展示的性格特点,师生掌声鼓励)
(三)学生自由畅谈感受
第二课时
一、爱我们家乡戏——潮剧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所展示的脸谱,都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中国戏曲的高
超艺术天赋,同学们的热烈反应,可见已对中国戏曲这门古老艺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现在就让我们继续走近戏曲。进入我们潮汕地区传统戏剧——潮剧,相信在潮剧的天地中我们同样能得到美的享受。
1、教师简介潮剧的起源
潮剧又名潮州戏,用潮州方言演唱,是形成于广东东部、福建南部的古老的地方剧种之一,潮剧历史悠久,属元明南戏的一支,在明代称为潮腔、潮调,唱腔以轻婉抒情见长,清丽悠扬,著名潮剧演员有张长城、范泽华、姚璇秋、方展荣等。
2、欣赏潮剧名段《荔镜记》《苏六娘》《柴房会》
3、我来唱一段
师:刚才我们已听了几段精彩的潮剧名曲,同学们已经能深深地感受到潮剧的唱腔,独特韵味了吧。潮剧的起源较早它向来以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潮风潮韵深受潮汕人民的喜爱,俗话说得好:“哪里有潮人的足音,那里就有潮人的锣鼓。”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同学们的戏曲联唱吧。
学生上台表演戏曲选段,表演前介绍选段名称,大致内容和扮演角色。(师生鼓掌)
(这一环节意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戏曲的亲和力,并同时培养他们对家乡戏的热爱,提高艺术修养。脸谱制作,戏曲排练都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适当作指导。放手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充分给学生信任,给学生表现的舞台,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学到了知识,并和素来很陌生的戏曲拉近了距离,为下一步戏曲擂台赛的进行酝酿了感情。)
二、戏曲知识擂台
师:同学们,刚才的戏曲联唱很成功,大家都表演了自己喜欢的戏曲。下面我们来比一比,考一考大家的戏曲知识(记分员,记时员就位)赛前各小组宣读竞赛口号,显示本小组必胜的信心,活跃现场气氛。)
1、必答题
答题规则:每组连续回答四题,每题十分,答题不扣分,时间30秒。
⑴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是(希腊悲喜剧、印度剧,中国戏曲)
⑵享有“中国戏曲之母”雅称的是?(昆剧)
⑶戏曲的角色分为哪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⑷中国戏曲采用哪些艺术手段表现人物?(唱、念、做、打)
⑸享有“东方歌剧”盛誉的是?(京剧)
⑹戏剧表演艺术有哪些技法?(手、眼、身、发、步)
⑺戏曲表现在生活的基本手法是?(虚拟——没有实物的表演)
⑻黄梅戏是哪些地方的剧种?(安徽)
⑼请说出经典潮剧《柴房会》的男主角叫什么名字?(李老三)
⑽绿脸代表什么性格人物?(草莽英雄)
⑾“净”这个角色以可以分为什么?(大花脸和二花脸)
⑿请说出潮剧一个著名演员的名字(陈学希或郑健英等)
⒀京剧诞生于什么时候?(清代乾隆时期)
⒁梅兰芳是哪一种戏曲的著名表演艺术家?(京剧)
⒂“变脸”是哪一种戏曲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川剧)
⒃请你说出潮剧两个经典剧目。(《杜王斩子》《换偶记》或《彩楼记》《三篙恨》)
2、抢答题
答题规则“听到开始后才可以抢答,否则取消本题答题资格。答对加10分,答错扣10分,时间30秒。
教师出示不同脸谱,要求学生根据脸谱猜测人物。
张飞曹操猪八戒孙权
3、连线题
红脸代表猛智
黑脸代表凶诈
绿脸代表忠勇
白脸代表草莽英雄
小结:中国戏曲艺术就是一门综合了音乐、舞蹈、文学等各种文学角度进行欣赏。
(一环节意在检查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让学生了解有关戏曲的基础知识,领略戏曲的艺术之美)
三、我为戏曲出一策
师:现实生活中,随着流行歌曲的火爆、影视文化的传播,戏曲艺术日趋衰弱,曾经人才辈出的剧团青黄不接,曾经广为传唱的曲子曲高和寡,那么,戏曲的出路在何方?我们如何来振兴中国戏曲?请大家出谋划策。(小组讨论,为戏曲的振兴出谋划策。全班交流。)
师:刚才大家纷纷对如何振兴中国戏曲提出了自己的点子,让我们一起努力,迎来中国戏曲的春天。
(新课标重探究,重体验。这一环节让学生讨论如何振兴中国戏曲这一沉重的话题,就是要让学生有一种使命感,一种社会责任感。结果的可行性并不重要,关键是学生参与了,收获了。)
四、我要“写一写”
师:下面再来看“写一写”的要求:从以下话题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
(一)介绍你所知道的某一种剧种(最好是家乡戏)的历史发展概况和基本特点,要做到条理清楚,言简意明。
(二)选择你喜欢的一出戏,就其主要情节发挥想象,编写一个小故事。
(三)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有些感受,把它们写出来吧。
五、活动结束语
师: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唱《唱脸谱》,大家一起来感受传统和现代的融
合效果!学生齐唱)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一等奖3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以课本“读一读,写一写”中的为主。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中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舞姿的语句。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4、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设计说明]
本文是当代散文中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来写视觉形象的绝妙佳作,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与文本最直接的情感交流,在朗读中学生就不仅能品味揣摩到文字的美,也可掌握一些生字词的音、形,故确立第一、二个教学目标。新课标要求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教师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的模式,要以发展学生主体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为宗旨,故确立第三个教学目标。外国优秀的文化是人类进步、文明的精神财富。应鼓励学生接触、吸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从中得到精神上的营养,开阔胸怀,故确立第四个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欣赏优美生动的对舞蹈艺术的语言描写。
难点:通过反复吟咏作者观舞后的感受,初步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掌握“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
2、师生上网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没有条件的地区可准备录音机、磁带(轻音乐)、录像机(带)、投影仪、图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设计思路】
新课标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能力,而初一正是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教师的引导还很必要。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能力,可创设特定的情境,以朗读作品中最富表现力的、能引起学生共鸣的语言为“切入口”,逐步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从而获得自己的人生启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舞导入。
(利用多媒体播放20xx年春节联欢晚会的《千手观音》。)
师:这段舞蹈相信同学们都不陌生,请同学们用心欣赏这段舞蹈,然后说说你们的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鼓励。)
师:动人的音乐,优美的舞姿,都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可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时,却似乎捉襟见肘,为语言的匮乏而苦恼,但大家别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冰心老人的《观舞记》,相信通过本文的学习,大家会有许多收获的。
[设计说明]
能否开个好头,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前提。20xx年春节联欢晚会的《千手观音》风靡全中国,学生们应该很熟悉,况且这段舞蹈也缘于印度宗教,有着印度舞蹈的特色,即使条件不允许的地方学生们对这段舞蹈也很是熟悉的。以相似的情节熟悉的旋律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千言万语也比不上有声有色的一小段舞蹈更有吸引力,有声有色的画面,能渲染气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语的设疑,可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冰心会用怎样的语言来描绘舞蹈艺术呢这样学生就能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开始本课的学习。
二、配乐朗读,整体感知。
1、学生的预习情况。
(1)、这篇课文文字优美,但也不乏生字。大家在预习时一定扫除了“拦路虎”,哪位同学愿意带领大家读屏幕上的生字?
颦蹙粲然嗔视咿呀
(2)、那位同学能够为我们解释一下这两个词呢?
尽态极妍叱咤风云
(或者可用比赛或造句的形式使得枯燥的生字词学习变得有趣味,也变硬邦邦的生字词为形象的句子。)
2、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读时以轻音乐陪衬。
(这两个环节的.设计也决计了教学目标1、2。能力固然重要但双基也是不可忘。)
朗读后谈初读体会,各抒己见,教师不要作硬性评定。
思考问题:此文是写给谁的作者为何要送给他们
由此问引出,姐妹舞蹈之“美”。
[设计说明]
学生对文本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放手让学生自读,有助于学生感知课文内容,有助于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搜集相关信息。通过各抒己见让学生发现自我,肯定自我,激起主动说话的欲望。音乐的陪衬熏陶,如催化剂一般,渲染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三、品读课文,集体探究
(一)探寻“舞蹈美”
1.师:冰心的描绘,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之美,那她们的美是一种怎样的美呢能否从文中找出两个字概括(飞动)
2.课文中作者说到:“我只是一个欣赏者,但是我愿意努力说出我心中所感受到的飞动的‘美’!”作者认为卡拉玛姐妹的表演是一种“飞动的美”,同学们,我们也是欣赏者,我们虽不能亲眼目睹她们姐妹俩的表演,但是印度舞蹈的美已尽在作者的笔下了,请仔细研读文中有关卡拉玛姐妹表演的语段,请同学们用“印度舞蹈真美!‘美’在她们的”这一句式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3.学生现自主阅读,勾画圈点。
小组前后四人合作交流讨论。教师参与其中。
全班交流。
4.师生小结:
本文就是从卡拉玛姐妹俩的身体、服饰、神态、心灵等方面来写这印度舞蹈“飞动的美”。
(二)探寻“语言美”
刚才大家已经感受到了卡拉玛姐妹俩那“飞动”的印度舞蹈美,这一感受让我们久久不忘!这都源于作者用语言来表现舞台艺术,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让我们获得美的感受!现在请同学们再次细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你认为写得最精妙的句段,体会一下这些语段的“精妙”所在。
1.让学生先自主阅读,寻找“精妙”句段,仔细体会。
2.全班共同交流,教师倾听引导。
小结:这一篇文章作者注重将“视觉效果”与自己的“主观感受”相结合,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和比喻句,使文章的语言摇曳多姿。
四、迁移拓展,课堂延伸
以小组为单位,试分析本文与《安塞腰鼓》的异同。
(提示:可从选材、语言风格、结构、主旨等方面进行比较)
两篇文章的语言风格差异较大,要让学生明白与作家本人、写作对象的关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时间不够的话可以作为课外作业。
(教是为了不教,学就是为了会用。当学生能够在比较中懂得了欣赏作品时,那就能真正让知识成为自己思考的结晶的时候。)
【板书设计】
观舞记
冰心
神态美
形体美
表现服饰美
语言美舞蹈美面貌美心灵之舞
(飞动之美)动作美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一等奖4
一、导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一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从竺可桢掌握气候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学习他对待科学研究一丝不苟的态度。
4、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段落。
二、导学重、难点:
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难点:从竺可桢掌握气候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学习他对待科学研究一丝不苟的态度。
三、突破措施:
1、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多遍,达到熟练。
2、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感受到竺可桢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从而突破难点。
四、导学准备:
竺可桢研究科学过程及杏花图片的课件
五、导学过程:
1.预习学案
(1)读拼音写词语
Yī zhū fàn qǐ yǎng tóu zhòu méi
( ) ( ) ( ) ( ) zhǎng wò Céng jīng dí què dà gài
( ) ( ) ( ) ( )
Míng mèi chéng dù zhàn kāi Zhèng zhòng
( ) ( ) ( ) ( )
(2)比一比,再组词
古()曾()却()朱()
估()增()确()珠()
故()赠()缺()株()
2.导学案
(1)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出示课件:杏花的图片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杏花)生答。你们对它有多少认识呢?可能很多同学对它都不了解,想不想去认识它呢?今天我就带着大家一块去研究研究这杏花,
出示课题:第一朵杏花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①自学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感悟: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②学生开火车读课文,小组讨论并回答文章的主要内容,师总结。
③自学生字词。出示生字词,明确自学要求:记住字音;认清字形;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④检查自学效果。
交流:你认为哪些字读的时候要注意?
指名读,齐读。
交流:你认为哪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
⑤你理解了哪些词,还有哪些不理解的?
(3)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①同桌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感受竺可桢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
②小组交流:
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段落,为什么?
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
阅读课文内容,想一想:竺可桢是一个怎样的人?
③师生交流
第一段中“走近”“数了数”“不同程度”说明了什么?
“弯下腰来”这个动作,表现出竺可桢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
“习惯地问”说明了什么?
“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兴冲冲地快步走”分别是对竺可桢爷爷哪方面的描写,表现出他怎样的心情?
从“郑重”一词你能感受到什么?
教师随着学生的交流加以点拨,指导朗读,进行理解。
(4)总结提高
本课讲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六、课堂检测:
1.选词填空
(1)青皱绿鼓
春风吹()了柳梢,吹()了小草,吹()了河水,吹()了杏树的花苞。
(2)郑重慎重严重
①王阿姨做事一向谨慎,没有经过()熟虑,是不会轻率处理事情的。
②这个问题很(),一定要立即设法解决。
③爸爸()地说,从今天起不再吸烟,看来他戒烟的决心很大。
2.读下面的两句话,体会红色词语的作用
(1)“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2)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七、课外拓展:
按要求填空
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地快步走到前院。阳光下的杏树,()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多么美丽的杏花呀!竺爷爷走回书房,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
1.把课文补充完整。
2.用“ —”画出文中描写竺爷爷动作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课堂检测
1.我会选
(1)迎仰
欢()()望瞻()
(2)泛眨
广()()滥()眼
(3)曾赠
()经()送馈()
(4)皱披
()纹()眉()挂
2.选一选,给句中的红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漂浮透出,冒出广泛,一般的'泛滥
(1)杏树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红。()
(2)泛舟西湖上。()
3.读句子,在括号里填写正确的汉字。
mínɡ mèi yì zhū fàn chū
(1)这是一个阳光()的中午,院墙旁的()杏树()一片淡淡的粉红。
dà ɡài gū jì
(2)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 )”、“也许”这类字眼,也不能用()
和推断代替观察。
二、主题丛书阅读
1.自读主题学习丛书《为了这春天》中的《奔放的春》、《触摸春天》、《春到京都》。
2.交流阅读收获。
3.我读丛书过程中又学到了哪些知识。
4.我积累了如下好词佳句:
三、拓展作业
认真读下面对话,体会语言环境,给对话双方加提示语。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啊?”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文中的对话描写非常精彩,你能仿照文中的例子写一段对话吗?试试看,相信你能行!
四、板书设计:
2第一朵杏花
竺精确观察
可
桢一丝不苟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一等奖5
内容简析:
春雨美如画,春雨染红了桃杏,漂白了柳絮,描青了山峰,绘绿了秧苗。春雨是无色的,但却给人们带来了五彩的世界。课文用童趣的语言,让我们感知春雨把大地装扮的五彩缤纷。
设计思路:
春雨贵如油,细如丝,柔似水,美如画。利用课件插图创设情境。学生可以在看、读、演画中感悟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
教学目标:
1、认识“线、论”等11个生字,会写“你、们”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
3、有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小雨沙沙》
2、同学们,刚才的歌你们听过吗?今天呀,老师不仅给大家带来了歌曲,还带来了好听的音乐和童话故事。
3、放音乐:雨声、小鸟的叫声。你们听到了什么?你想知道它们在说什么吗?
4、配乐朗读《春雨的色彩》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学生自读课文,把拼拼音才会读的字圈起来。
2、这些圈起来的字都是我们的新朋友,看看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3、同桌互读课文,如果有不认识的字,就教教他,还可以问其他同学,每人读一遍。
4、课件出示这些字,请会读的`同学展示读。
5、愿意给哪个生字组词就给哪个组词。
6、看老师课件演示的情景,用一个字抢答A、一群人在雨中(淋)B、洒水车(洒)C、小水珠落下(滴)
7、出词给学生读。
三、读通课文,感知内容
1、生字大家都认识了,课文肯定也读得更好。分小组帮读,老师指定每组一名学生过一会代表小组读,小组成员帮他读流利。
2、朗读比赛,师生评价。
3、感知内容,相互交流:你知道春雨的样子了吗?你听到春雨的声音了吗?你知道田野里来了哪些小客人?
4、课外延伸:自由组合表演课本剧《春雨的色彩》。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导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理解积累
1、同学们的字记的很好,课文也一定能读出感情来。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有感情地读一遍课文,并自己喜欢的一段精读。
2、讨论交流,指导朗读
调整方案:
方案一:通过读文你知道了什么?(这一问题较开放,如果学生已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即可进入下一环节。如果学生回答只停留在零散的词句上,就按方案二教学。)
方案二:小燕子、麻雀和黄莺它们分别认为春雨是什么色的?他们为什么这么认为?(板贴写有字的小写图片和对应的颜色)
3、小组内讨论:a.如果分角色朗读的话,该怎样读争论的语法,朗读好“不对”“不对,不对”“你们瞧”b.怎样表现春雨小鸟和大自然。
4、根据自己的理解感受小组内分角色读、表演读。
5、请一组同学配乐表演读,学生评价
6、同学们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把你的想法说一说,画一画(自选粉笔板画春雨)
7、指导积累。同学们读得真有感情,现在请把你喜欢的词句画下来。
8、课堂练习读读说说滴雨滴、水滴————
欢欢乐欢笑————
题题目数学题————
线纺线棉线————
三、指导写字,扩展思维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观察今天的生字有什么特点
2、范写临摹
3、重点指导绿的笔画
4、对照
5、拓展:春雨到底是什么色的?请同学们在下春雨时好好看看,并听听春雨说些什么,把看到的说出来,把听到的写出来。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一等奖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3、借助阅读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古诗多媒体课件、荷花图等
【教学时数】
’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揭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板书并齐读课题)。
2、介绍背景。欣赏范读。
二、初读指导。
1、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2、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问语。
3、检查自读情况:(1)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2)指名画出停顿。(3)自读古诗,读正确。
三、复习学古诗的方法。
第一步:释诗题;第二步:知诗人;
第三步:明诗意;第四步:悟诗情。
四、用四步法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一)课堂交流。
1、释诗题:(写作诗的时间、地点和心情,六月二十七日在望湖楼被美景深深陶醉了写的诗。)
2、知诗人: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3、明诗意:
(1)哪些词语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
(2)还有哪些不明白的`我们一起来讨论。云怎样?雨怎样?风怎样?水怎样?
(3)理解全诗。再读读这首诗,说说诗的大致意思。
4、悟诗情:
(1)创设情境:假如你来到西湖边的望湖楼上,看见了这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你会怎么诵读?
(2)指名朗诵,体会情感。
5、有感情地背诵诗句。
6、小结。苏轼在写景时,是抓住什么特点来的?
景物多:云、雨、风、水、山、船、地、楼。
变化快:未遮山、乱入船、忽吹散、水如天。
动态多:翻、遮、跳、入、吹
五、拓展阅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二
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出示课件、欣赏荷花。
2、揭题。古诗播放,欣赏范读。
二、自主学习古诗。
1、自读古诗,读正确。指名读古诗。哪些词语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我们一起来讨论。
2、补充:(1)前两句意思是:毕竟是六月中的西湖了,风光和平时大不相同。(2)后两句诗写了西湖的荷叶、花,色彩鲜亮,而且对仗工整,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3、再读读这首诗,说说诗的大致意思。
三、再次学习交流。
1、你还想了解什么?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心情怎样?
2、同学之间讨论。反馈交流。(诗人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
3、看着满湖的荷花,杨万里还会对朋友林子方说些什么?
4、有感情地读一读。配乐读。指导背诵。
四、深入研究学习。
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两首诗这两首诗有什么不同?作者怎样抓住特点写的?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风雨天--景物多、变化快、动态多。《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晴天--只写莲叶和荷花,突出静态美,色彩美,无边无际的壮阔美。--两句议论,两句写景。)
2、这两首诗在写景方面有何相似之处?(都是写西湖六月美景,景中有情,情在景中,皆具诗情画意。)
【作业设计】
1、把诗变成一幅画,把六月西湖的美景画下来。
2、完成习字册上的作业。
3、朗诵并背诵古诗。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一等奖7
学习目标
会认“莫”等6个生字,会写“讶”等9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学习列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品质。
课前准备
①挂图、生字卡片。
②投影仪或幻灯机。
③列宁的有关资料。
教学重难点
识记生字,正确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学生介绍收集到的列宁的有关资料。
老师补充介绍并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a.自读全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b.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老师随机引导。(“引”应该读“yǐn”,不读“yǐnɡ”。“附近”应该读“fù jìn”,而不是“fǔ jìn”)
c.竞赛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汇报交流识字方法。
巩固识字
①指名、集体读生字卡片。
②做游戏巩固识字。(游戏规则: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来,背对黑板站立。老师在黑板上指一个字让全班同学默记,然后请这名同学猜一猜刚才老师指的是哪个字。这名同学指着黑板上的字问同学位:“是不是×”,如果不是老师指出的字,同学们就回答:“不是×”,这名同学继续指字问话,如果学生猜对了,同学们就回答:“对,对,对,下一位。”老师再请下一位同学猜字)
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附”要写得左窄右宽,单人旁要写在竖中线上;“寸”的横要写在横中线上面一点。“派”字的第四笔是撇,不是横。“敲”的右半边不支。
练习写字。
展示学生书写的字,师生共同评议。
自读课文
学生自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第二课时
整体感知
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同桌交流初步感知的课文内容。
朗读感悟
分组朗读课文的第1、2段。
a.讨论:读懂了哪些内容,还有什么问题?
小组之间交流,随机理解“附近”“当地”。
b.分别出示(投影仪或幻灯)下面两句话,把画线的词语换一换,不改变原句的意思。
当地有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派人去请他来谈天。
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
c.集体朗读第1、2段。
学习第3段。
a.小组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可以画画,可以表演,可以朗读,体会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他是怎样想的。
b.汇报交流。指名请同学汇报,借助学生的画或老师自己利用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花丛”“蜜蜂”“园子与养蜂人”之间的.关系。体会列宁的心理活动。
c.谈感受。列宁是个怎样的人?
指导朗读第4段。(要读出养蜂人热情又惊讶的语气,列宁幽默风趣的语气)
集体朗读全文。
创编表演
创设口语交际的氛围,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小组分角色表演,列宁找到养蜂人的经过和心理活动。
课外作业
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把你的发现写下来。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一等奖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3、品读课文,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受到美的熏陶。
4、积累写月的诗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受到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教育。
5、小练笔:月的畅想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
2、理解品味描写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教学准备:
搜集写月亮的诗句、片段。
朗读课文,做到把课文读正确。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月夜图,你觉得这一幅月夜图怎么样?是的,太美了,坐在月光下,陶醉在月色里,你会想起哪些描写月亮的词语或诗句,谁能说一说。
2、揭题:月亮悄悄地升上天空,它静静地把皎洁的月光洒向大地,万物如同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银纱,柔柔的,滑滑的,多美啊!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著名作家赵丽宏一起去望月。(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检查朗读课文。(20、21自然段)
2、课前预习了课文,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结合板书:赏景、吟诗、幻想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师: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跟随作者一道去欣赏江上的月色,一边读一边在脑海里想象这幅画面。
2、谈话:读了这段话,假如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今晚这江上的月色图,你会用上哪一个词?
出示:()的江上月色
(优美、柔和、朦胧、宁静、安详……)的月光。
用心读课文,去发现月色美在哪里?划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词语或句子,说说你的感受,
(1)指名学生朗读,适时引导:
①月夜江景很柔和,从哪儿体会出来的?
理解“安详”:“安详”可是个让人心动的词,它本是形容人的神情的词,一种温情,从容的神情,用在月亮的身上,让我们感觉到什么呢?(月亮仿佛也有了生命,有了温情;月亮仿佛也像母亲一样让人亲切,温暖!)
②引导想象:月光下的江水除了像光斑,还像什么呢?
(像一颗颗星星,像一颗颗珍珠,像一颗颗闪烁着光芒的钻石,像一河的碎银……)
③从哪儿体会出朦朦胧胧的感觉?(理解“隐隐约约”,你想用哪个词语来换一换?理解“剪影”:芦荡、树林和山峰在江天交界处看上去朦朦胧胧的,只能看见一个大概的轮廓,所以作者说那是“黑色的剪影”。)
3、你还有哪些感受?
4、指导朗读:月光下的江景是幽静而迷人的,给我们以美的享受,令人心醉不已,那么我们能不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把这种美传递给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呢?请同学们小声地练习练习。
(1)谁愿意试试看?指名配乐朗读。齐读享受如水的月色
(2)请同学们跟着音乐小声地练习背诵。指名朗诵其中最喜欢的句子。
四、赏读经典美文,感受语言美
1、过渡:月光照水,水波映月,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一幅恬静的“江上月色图”,都深深地陶醉了。皎洁的月亮,晶莹明净,清柔似水,曾给了人们多少梦幻,多少遐想。朱自清、冰心等大文学家都曾描绘过它,赞美过它。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几个片段。
出示:
片段一: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
——朱自清《荷塘月色》
片段二:静美的月亮,自然是母亲了。我半夜醒来,睁眼看见她,高高的在天上,如同俯着看我,我就欣慰,我又安稳地在她的爱光中睡去。
——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二》
2、学生挑最喜欢的片段自由朗读,比谁读得有韵味。
3、学生配乐朗读。
五、学习课文三至十三自然段。
1、师:月夜,江上的景色是美的,偶然回头时,我发现身边多了一个人,原来是跟随我出来旅行的小外甥。
请读课文第4节,你觉得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他聪明、爱幻想、很可爱)是的,你能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他的聪明、可爱吗?
出示,比较:
“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我看见月色很美,就走出来了。我想看看美丽的月色,所以我走出来了。
你喜欢哪句?为什么?
2、过渡:是的,和聪明、可爱的小外甥交谈是一件愉快的事。这时候,他向我挑战了,要与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咱们也去凑凑热闹吧!
3、分角色朗读五至十一自然段。
①指名朗读,评议:你觉得像咱们这样读行吗?
②老师认为我们必须弄懂原诗的.内容和诗句的意思。
交流(童真、豪放、思乡、清幽乡愁、乡愁、温和)
引出这一段: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师描述:我们置身在江轮的甲板上,眼前是一片开阔,远远看去,银色的月光洒满了江面,清幽旷远。在这样的环境中吟诗,你觉得怎样?(美,很有意境,其本身就有一种诗的韵味)所以,作者说: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③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五至十三自然段。自由练习。师生同诵(老师先诵读赵丽宏的,学生先诵读外甥的,然后女生男生配合齐读)
4、积累写月亮的诗句。师:同学们平时也积累了许多的诗句,如果你就在江轮上,你一定也会接着他们的诗句对起诗来。谁为我们来上一句?
六、学习课文十四至二十一自然段。
1、过渡:月夜吟诗,让我深深地陶醉在诗与月的境界里,这时,小外甥又轻轻地展开了他想象的翅膀。让我们来读读他的话吧!你一定对小外甥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是怎样聪明可爱的一个小外甥啊!
出示:像眼睛,天的眼睛。
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地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
4、“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地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月亮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小外甥把自然规律想象成天的眼睛,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小男孩想象的奇特。
5、小练笔——月的畅想。
我们也和小外甥一样的年龄,一样的调皮可爱,一样的富于幻想。你觉得美丽的月亮像什么呢?学了本文,你也许受到了启发,又产生了新的想象,那就拿出笔来,试着写一写。
(像脸蛋,像小孩子的脸蛋。这是富于变化的脸,它和小孩子一样,有喜有忧,所以它常常把那圆圆的脸蛋笑盈盈地呈现给我们,有时又悄悄地偷偷进云层,似乎害羞似的,似乎要悄悄地向云姑娘诉说自己的忧伤。而最终,它总会开心起来,一次次用圆圆地脸蛋感染着我们,让我们拥有美好的夜晚,甜蜜的心情……小船、镰刀、眉毛)
6、交流,配乐朗诵月的畅想。
六、总结课文,感受课文的美。
1、师诵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我久久地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轻轻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提问:你觉得作者会想些什么呢?(思念家乡、亲人、妻子、同学)
2.我或许会想到那美丽的嫦娥奔月的故事吧;我或许会想到几千年前,与我同站在月下的大诗人李白吧;我或许还会想起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吧!总之,月夜已经美美地印在了我的心里了!这一个小小的省略号可以给我们多少遐思啊!让我们把这美妙的月色永远留存在自己的记忆里吧!
七、作业:
1、课后搜集写山或水的诗、文章阅读积累。
2、观察月,感受月,写观察日记。
第二课时
设计者:李筱静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2、品读课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独特、充满童趣幻想的句子,感受文本语句的语言美、形象美和意蕴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4、进行迁移练习:还可以将月亮比作什么?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古往今来,文人墨客都喜欢吟诵月亮,留下了许多千古佳句,让我们也喜欢去品赏玩味。我们喜欢从小就熟背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我们喜欢在苏东坡的诗句中追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们喜欢在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句中体会乡愁的味道;我们喜欢清幽旷远的江景——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我们喜欢在——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中品析张继的孤独;我们更喜欢用——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来表达离别时对亲人的思念。
2、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不同人望月(板书课题),会有不同的体会。唐人张若虚写得好——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对于古人眼中的月,我们只能从诗歌中体会了。板书:诗中月。
今天,就让我们走入著名作家赵丽宏的笔下,一起去体会现代人的望月之美。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
(一)1、同学们,这篇散文中,写的是谁望月?板书:舅舅、外甥。
2、好,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思考:对于舅舅和小外甥的眼中的月亮,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同时,对文章进行批注。
请同学来说说怎样作批注?
3、学生默读课文,进行批注。
4、讨论。
(1)讨论品析作者眼中的月亮
1)生1:安详,月光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
结合学生回答,还有哪些让你感到美的词语。反复读。个读,齐读。
师。还有不同的看法吗?
生2:迷人,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
师:对啊,我们在学习语文的时候就是要抓住词语去体会文字背后的内涵。这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
谁再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谁再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3:朦胧,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生4: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同学们,你能否将这里的镀字换成其他的字?(洒、铺、罩、蒙)
同学们,你们觉得是镀字好,还是其他字好呢?将你的感受读出来。
不能,人情味,拟人的写法,表达了人们对月亮的喜爱。谁能将这种传递出来,谁来读一读这美丽动人的月色。
(真清幽,真安详。真美丽。真灵动。)
2)太精彩了,让我感受到了那宁静旷远的美丽。你们想将这优美动人的月色记在心里面吗?请同学们小声自由背诵课文。指名背。配乐。配乐齐背。
(2)品析小外甥眼中的月亮
1)生5:“像眼睛,天的眼睛。”
a)出示句子:“像眼睛,天的眼睛。”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同学们,你们真有一颗可爱的童心,请问不假思索是什么意思?从不假思索你体会出了什么?真好,能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吗?指导朗读。注意指导朗读一定要指出孩子的不足,要引导孩子去读。
2)生6:“是月亮把我叫醒了。”
“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
3)“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是啊,引读,小外甥和绘声绘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小外甥充满幻想的描述,本身就是一个童话。指名读。齐读。(有声有色、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不能平淡无奇)
4)同学们,从作者和小外甥的对话中,我们体会到小外甥眼中的月亮是多么的调皮可爱啊,他们对话是多么有趣啊。让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文章的14-20段,女同学读小外甥的话,男同学读作者的话,老师来读叙述部分。
(二)我们刚才一起品味了作者和小外甥眼中的月色,都很美丽,他们眼中的月亮一样吗?
(三)有什么不一样?
指名答。相对客观。童话的,拟人的。
四)舅舅和小外甥的眼中月为什么不同呢?板书:成人(现实的态度)、孩子(诗意的态度)
(五)通过刚才的读书、交流,我们充分地感受到了作者眼中的月亮是那么美丽,小外甥眼中的月亮是那么的有趣,让人充满了幻想,每个人眼中的月亮是不一样的。此时,我们再这来读那些古人描写月亮的古诗,相信大家肯定会有更深的感受。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古诗?
引读: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三、迁移仿写,升华感受
1、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在诗和月光的沐浴下,在小外甥充满童趣的想象的启发下,引读——甲板上又只留下我一个人……
2、板书:心中月。此时,作者的心中月是什么样的?是和开头眼中的月的景致是一样的吗?
3、幻想,是成年人早就忘却的。小外甥给一个成年人插上了幻想。所以,亚圣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板书:赤子之心。连舅舅都受到影响了,何况我们呢。同学们,请你也插上想象的翅膀,根据自己平时的观察到的月亮的景象,想象一下还可以将月亮比做什么?指名说。
完成评价手册上的仿写。
像什么?交流。
四、总结全文。
结合板书,同学们,我们在清幽旷远的月色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在千古传诵的的诗句当中感受到对诗的乐趣,我们还在无尽地想象中感受到一种创造的快乐,写出了我们的心中月。
五、布置作业。
拓展李白关于月亮的诗。
在古代大诗人中,李白对月亮似乎情有独钟,不仅生和月亮有缘,死也和月亮有关。生时,其母梦见长庚星(又称太白金星)入怀而生下李白;死时,又传说他去捉月亮而坠入水中。他一生写了许多关于月亮的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幻灯出示。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同学们,将来你们也会像老师像父母亲一天天的长大,你们一定记住我们今天在课堂上赏月的快乐、我们对诗的快乐、我们写诗编故事的快乐;不管我们长得多大,只要我们像大诗人李白一样,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就一定会永远做一个快乐、幸福的的小孩!
搜集并背诵有关月的古诗,看谁背得多。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一等奖】相关文章: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一等奖03-16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作文好句11-29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1-13
小学语文《找春天》的教案一等奖02-23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11-17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有趣的作业》教案03-16
小学语文《司马光》教案一等奖12-01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2-13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小伙伴一等奖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