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桌子有多长的教学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桌子有多长的教学教案(精选8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桌子有多长的教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桌子有多长的教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下册第14页桌子有多长。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测量知识,“厘米”是学生认识的第一个长度单位,它将为以后学习“米”“分米”等长度单位作准备。在测量中,教材安排了丰富的活动,如:自选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估测物体的长度、实际测量物体的长度,
使学生体会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形成估测的意识,学习测量的技能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学习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年龄小,但对尺子并不陌生,每个学生都见过学生尺,以他们的经验出发,知道尺子能用来做什么,比如说,可以用尺子来画直线,也有部分孩子知道尺子是用来测量的。但多数孩子不认识厘米,把尺子上的厘米说成是米,
这说明孩子们对厘米的经验很薄弱。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对测量单位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厘米,并通过学生自主的测量活动,逐渐建立厘米的概念。学生估测物体的长度时,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如:与物体实际的长度差距较大。教师可在学生认识1厘米的基础上,先估计物体的长度够不够1厘米,再在认识几厘米之后,估计物体的长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2)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合作、讨论中去发掘知识,掌握知识,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2)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刚才老师接到了机灵狗打来的电话,他说他们动物学校也想购买一批和我们一样的桌椅,可他们不知道桌子有多长?(板书课题),他想请小朋友们来帮忙测量一下,你们愿意吗?
(二)探究新知
1、组织估量:
师:谁能先来估计一下你的课桌有多长?可以用眼睛看,也可用手比划着估。
生:自由说。
2、引导用物测量:
师:小朋友们估计出这么多的结果,那么课桌到底有多长呢?请小朋友们选择身边的工具测量一下。同桌两人先商量一下用什么工具量,然后再共同量一量。
生:汇报。(学生可能会说:4柞、6枝铅笔长、3个文具盒长……)
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3、引导统一长度单位:
师:刚才大家都汇报了自己的方法,你们看这些结果有什么疑问吗?
生:为什么量得的数会不一样呢?
师:对,都是同样的桌子,为什么量得的结果会不一样呢?
生:因为用的工具不同。
师:要使量得的结果一样,该怎么办呢?
生讨论
师:看来,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那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呢?
桌子有多长的教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内容:
一、教学引入:
1、谈话引入:我们的教室里有讲台、有课桌,那么,我们的讲台有多长,课桌有多长呢?同学们该怎样量呢?
2、测量活动:
(1)分组让学生估计一下,讲台、课桌各有多长。
(2)实际测量:让学生用不同方法量。
(3)讨论交流:发现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得到的数不同,从而体会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二、新课教学:
1、认识厘米:(课件展示)
认识刻度线,0刻度,1厘米的长度。
让学生先估计1厘米有多长,然后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让他们再用食指和拇指比划一下,建立1厘米的表象。
在尺子上的不同刻度找出1厘米的长度,如数3到数4是1厘米,数6到数7也是1厘米等等。
2、说一说:(课件展示)让学生找一找自己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厘米的,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先估计,再量一量。
3、量一量:(课件展示)如何进行测量。
测量的步骤:把一端对准0刻度,根据另一端与尺子上重合的位置,读出数值。
学生分组练习测量铅笔的长度。
三、巩固练习
1、课件展示第1题,让学生先估计自己的书、铅笔和食指有多长,再量一量、填一填。当学生测量的不是整厘米数的时候,教师指导学生怎样按整厘米数读出数值。
2、课件展示第2题,让学生仔细观察图意,独立完成题目。
3、课件展示第3题,可以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对于小熊没有量对的题目,让学生说一说怎样量才是正确的。对于测量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具体指导。
四、总结并布置课下作业(课件展示)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课下量一量自己课桌的长度。
数学教案-桌子有多长
桌子有多长的教学教案 篇3
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表象.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表象,掌握用厘米做单位的测量方法.并会进行实际测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昨天老师接到了新成立的动物学校校长长颈鹿的电话,他们也想购买一批
和我们一样的桌椅,可长颈鹿校长不知道买多大的,他想让咱们同学帮忙测量一下我们的桌子有多长,你们愿意帮忙吗?
二、通过学生利用不同的工具测量桌子的长度,引出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
1.同学们利用自己手中的工具进行测量,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测量的结果.
2.汇报测量结果:
3.教师提问
都是测量桌子有多长,为什么他们得到的数不一样呢?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三、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表象.
1.观察尺子,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些什么.
2.在尺子上找一找1厘米有多长.
3.用手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
4.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5.在尺子上找出2厘米、5厘米、10厘米、20厘米有多长(为估计作准备)
四、同学之间互帮互学,掌握测量的方法,并能比较准确地估计物体的长度.
1.试着测量数学书的宽度,同桌之间互帮互学.
2.学生自己介绍测量的方法及结果.
教师总结测量的方法:一端对准0刻度,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3.出示一把断了的没有0刻度的尺子.
教师提问:用这个尺子能进行测量吗?怎么测?
强调:一端对准0刻度的测量方法只是我们实际测量中常用的方法,因为这样便于读数,但并不是唯一的方法.
4.出示几个测铅笔长度的例子,让生判断对错.
五、小组合作,进行估计和测量.
1.小组自主选择几件学具,先进行估计,然后再测量,并将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
提示:首先要进行分工:大家一起估计,再由一名同学负责测量,并由另一名同学进行验证,最后由一名同学将结果记录下来.
桌子有多长的教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一年级北师版数学14-15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了解实际生活中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学会估测较小物体的长度。
3.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认识和体会“1厘米”的意义,初步培养估测意识,学会正确地进行简单的测量。
教学难点:
正确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正确进行简单的测量。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合作意识,锻炼观察、操作及推理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尺子。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小熊遇到了难题,想让小朋友帮忙,难题是“桌子有多长”。
二、知识探究
1.自主探索,感悟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学生测量桌子的长度,并汇报结果。
师生一起观察测量的结果,引出尺子。
2.认识尺子,认识1厘米。
活动一:通过认真观察、交流,总结出:
(1)尺子上有数字0、1、2、3、4……,0在尺子的最左端,表示起点。
(2)有一条一条的线,有长的短的,我们把这些一条条的线叫做刻度线。
(3)有“c”-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学生通过打招呼认识它。
活动二:认识1厘米。
尺子上从0到1这一段的长度是1厘米,尺子上每一大格为1厘米。
活动三: 1厘米到底有多长?
学生用拇指和食指对准尺上的0和1,比划一下就能感受到1厘米的`长度。
寻找身边的1厘米:大拇指指甲的宽度、拇指的宽度、图钉的长度大约都是1厘米。
有了1厘米的基础,进而认识3c、5c。(有几大格就是几厘米。)
三、用直尺测量物体的方法。
1.当0刻度完整无缺时,将物体的一端对准0刻度,看另一端与尺子上的哪个刻度对齐。(生动手测量自己的铅笔有多长,在测量过程中,一定会出现物体的一端与0刻度线对齐,而另一端却不能于某个刻度对齐,这时我们就看它的末端离哪个数字近,就说大约()c。)
2.尺子上0刻度找不见的时候,物体的一端对准一个整刻度,看另一端与尺子上哪个刻度对齐,此时,物体的长度为两刻度值的差。
四、应用练习。
小熊量东西。
五、课堂小结。
小熊在大家的帮助下,顺利地通过了老师的测试,高兴极了,说想让小朋友总结一下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可以吗?
板书设计:
桌子有多长
尺子 c—厘米
教学反思:
《桌子有多长》一课,重点是让孩子认识1厘米,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以及能正确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教学过程中需要多次进行活动,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和教育机智,然而,这也正是我所欠缺的东西,导致整节课进行得杂乱无章,秩序混乱,所以这是一节失败的教学。
1.创设问题情境,以小熊做客为主线贯穿整节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2.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学生动手量桌子这一环节,学生没有完全参与进来,这与我有很大关系,教师的示范作用本应该体现出来,但是自己也没有做到,这是不应该的。
3.认识1c,体会1c的实际意义这一环节,我做的准备不够充分,学生只是用手比划了几次1c,不如给学生准备一些1c的实物让他们体会好。
4.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少,只是单纯的看了小熊的错误,这种间接的方式肯定不如亲身体验好。
5.另外,平时的习惯养成没做好,导致课堂中间经常出现一些突发现象,我处理得很不到位,也没能及时的处理好,这些方面的技巧还需要自己一点一滴的去积累,慢慢去摸索,多动脑思考,多请教其他老师。
恳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桌子有多长的教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投影仪、不同长度的铅笔若干、刻度尺。
教 学 流 程
个性化设计
一、导入新课。
教师言语导入。
师:通过同学们,我们每天在这间教室里学习,讲台是老师的好伙伴,课桌是同学们的好伙伴,今天,这两位伙伴有话要对大家说呢?大家听吗?
录音:大家好!我是讲台,今天我想知道自己有多长,小朋友们能告诉我吗?还有我呢,我是课桌,我也想知道自己有多长,亲爱的小朋友,你们能告诉我吗?
二、新授
1、桌子有多长。
(1)估计活动。
师:小朋友们,请大家先用手比划一下讲台有多长,课桌有多长。
学生用手比一比,说一说。
(2)实际测量。
教师询问:同学们还能用其他的方法说明课桌有多长吗?
学生回答可以用东西量。
(3)讨论交流。
让学生来说一说刚才用什么方法来说明桌子有多长。
学生们说他用不同的工具量的。
师总结:原来大家用的测量工具不一样,标准也不一样,这样说起来真是麻烦。
那有没有办法使测量的结果都一致呢?
生说:可以用尺子来量。
(4)认识刻度尺,用尺子量。体会1 厘米的实际意义。
让学生拿出刻度尺,认一认。
师讲解:让学生知道刻度尺上每10个小格组成一大格,就表示1cm ,即1厘米。让学生指一指从哪到哪是1厘米。
再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厘米的。(指甲盖、鼻孔等)
2、量一量:铅笔有多长?
(1)引导示范。
师:首先我们应找到0刻度,把笔的一端对准它,看另一端对准哪个数值,再把它读出来。
让学生想想,有时候一枝铅笔不会刚好是政厘米 数,该怎么办?
应该读出较为接近的'整厘米数即可。
(2)学生动手操作。
让学生展示测量的过程。
二、完成练一练。
1、第一题:先估计有多长,再量一量。
2、第二题:蚂蚁搬豆。
3、第三题:由学生独立完成。
三、全课总结。
今天你知道了什么 ?
板书设计:桌子有多长(厘米的认识)
教师及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会学生比的方法。
请学生说出所知道的测量的工具,教师及时补充。
指导学生任意测量,再全班交流。
桌子有多长的教学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及厘米的实际意义,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的意识。
3.在合作、讨论中去发掘知识,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的测量精神,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好伙伴,天天陪着我们一起学习,它就是我们的课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桌子有多长。(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提问:你能用什么方法知道课桌有多长呢?
1.估计:让学生试着估计一下自己的桌子长度,可以用眼睛看,也可用手比划着估,估好后,举手交流结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一个物体的长度提前有一个不具体的感官认识,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能力。)
2.测量: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量桌子的长度呢?请同桌两人先商量一下用什么方法量,然后共同量一量你的课桌有多长。
学生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总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在学习中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以及学会学习的能力。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起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其中,体验到动脑的乐趣。)
质疑:为什么测出的`桌子长度的说法都不一样呢?同样的桌子真的都不一样长吗?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小结:使用的工具不同,结果就会不一样,只有当工具一样时,结果才会相同。看来,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吗?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生活中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同时体会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3.认识尺子。
(1)师:尺子有很多种,不止是你们手中用的这种,还有这些。(出示各类尺子,拓宽知识面,让学生多认识一些尺子。)而在我们的学习中,大家常用的就是学生尺。(在黑板上贴出放大的直尺图。)
(2)观察、探究:学生尺上有些什么?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起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其中,体验到动脑的乐趣。)
结合学生的发现,讲解刻度线、字母cm及其含义、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板书:长度单位——厘米(cm)。)
(3)师:在尺子上找到“0”了吗?它在什么位置上,谁知道表示什么意思?
尺子上还有些数字是什么意思?请找到尺子上从“0~1”这一段,从0~1是几厘米?
(4)在认识厘米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手比划感受一下“1厘米有多长”,再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你见到过什么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中常见物体理解厘米的实际意义,使抽象的单位变得可以体验。)
(5)认识几厘米
①数一数:从0刻度到2刻度之间有几个1厘米,是几厘米?从3刻度到7刻度是几厘米?
②猜一猜,5~6.9~10、0~2.0~6之间分别是几厘米。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经验和认识出发,加入“猜想”这一催化剂,促进学生多角度思维,从而抓住事物的本质,得出结论。诱发学生的跳跃思维,加快1厘米的认识过程。)
③打手势:4厘米大约有多长?7厘米大约有多长?10厘米大约有多长?
(同桌互评。)
4.量物。
(1)要求学生取出统一物体(学具中的等腰三角形),找到长边(正好整数),小组讨论试着量,再汇报。面对结果不统一时,大家讨论原因。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找一人上台演示,得出经验:量物体时,先把一端对准0刻度线,再看另一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2)再量这个三角形的一条短边,不够整数,全班交流该读作多少。
讨论:离哪个刻度线比较近,大约是几厘米。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用不同的工具测量课桌,到用相同的工具测量物体,在操作中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得出结论,找出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在自主的探索中去发现与创新。)
三、巩固练习。
1.估计大约是几厘米?(如:书的厚度,小棒、铅笔的长度等。)
2.请几名同学分别量出这几种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并注意测量的方法。
3.小组活动,完成第15页第1--3题,先估计,再测量。
四、总结评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觉得你表现得怎样?
桌子有多长的教学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教材14页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初步学会估计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建立1厘米长度的概念。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发展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具准备:铅笔、书、本、红领巾。
教学过程:
一、师谈话:
新学期开始了,学校为每个教室更换了新的讲台、课桌,请大家估计一下讲台有多长?
学生用手比画一下,讲台大约有这么长。
请同学们再估计一下,你使用的课桌有多长?
二、测量活动
1、老师提出问题。如果不用尺子量,你能有哪些方法说明你的课桌有多长?
2、生小组合作测量。
三、讨论质疑
1、大家测量的很认真,并且测量出桌子的长度。但又发现一个问题,桌子长度一样,我们测量的结果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
四、学习厘米
:我们统一了测量的工具,得出的结论就一样了,到底课桌有多长?我们可以用尺自量。
什么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
1、量一量
量一量铅笔有多长?画出1厘米和铅笔的长度。
问:测量时应注意什么?
2、做书上的练一练。
五、教学板书:
桌子有多长
(板书略)
桌子有多长的教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积极尝试利用袋子进行活动并创造各种玩布袋的方法。
2.发展幼儿跑、跳、钻以及边扭身体边爬行的动作技能。
3.在体育活动中感受、体验运动的快乐。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5.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人手一只袋子,自制桑叶若干,磁带(《健康歌》、打雷声、下大雨声)蚕宝宝卡片。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播放《健康歌》)
师: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做运动好吗?
二、探索活动(初次探索)
师:你们瞧,这是什么?(布袋)
“你们以前和布袋玩过游戏吗?”
“今天我们就和布袋来玩游戏,好吗?等会小朋友每人随便拿个布袋玩一玩,想想可以怎么玩?开始吧!”(幼儿自由玩)
师:好,小朋友过来。哪位小朋友告诉我刚才你是怎么玩的?
(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其他幼儿可以学一学)
(幼儿再次探索,体验创造性合作玩袋的乐趣)
师:小朋友想的玩法可真多,那布袋除了一个人玩,还可以怎么玩呢?你们可以自己找伙伴玩一玩。(玩后幼儿交流,教师评价)
三、比赛游戏“看谁爬的快”
1.师:站着有点累了,我们坐在布袋上休息会吧。(教师很神秘的从布袋里慢慢摸出蚕宝宝图片)
“你们看这是什么呀?”“你们知道蚕宝宝最喜欢吃什么吗?”
“那谁知道蚕宝宝是怎么走路的呢?”
(分别请两位小朋友上来学一学,比较谁爬的更像)
师:你们认为谁爬的更像蚕宝宝?我们请她在来表演一次吧,这次我们看清楚她是怎么爬的。(教师讲解)“你们瞧,她是把小腿缩一缩,屁股撅一撅,小手撑一撑,身体往前趴,这样就可以了。”
“你们也照着这方法试试看。”(幼儿自由爬)
2.师:到老师这来,我们来玩个游戏吧?
师:那到这边来排成四队,我们玩的游戏是“看谁爬的快”,刚才小朋友都学了蚕宝宝爬,那我们可不可以利用手里的布袋把自己变得更像一只蚕宝宝呢?
师:小朋友想得真好,把布袋套在身上就更像了。那“蚕宝宝”站着别动,听好游戏规则。每队的第一个蚕宝宝从起跑线开始爬,钻过山洞爬到终点,再爬回来,拍第二个小朋友的`手,后面的再继续。一定要身体趴在地面上爬,明白了吗?
师:爬的快的一队会有奖励哟。
(对比赛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如有必要可再比赛一次)
四、游戏“蚕变飞蛾”
师:老师的布袋里好象还有什么呢?原来是一张蚕宝宝变飞蛾的图片,你们看,蚕宝宝爬呀爬,饿了它去桑叶,吃饱了就会吐出许多的丝把自己裹在里面,结成茧,慢慢地变成蛹,在里面滚过来滚过去,最后终于咬破茧,变成一只飞蛾飞了出来。它的演变过程有意思吗?那你们想来表演这游戏吗?我先请两位小朋友上来表演。
(教师说,这两位幼儿表演)
师:他们表演的好吗?那你们一起来玩怎样?
师:好,蚕宝宝开始爬啦。爬呀爬呀,爬饿了,过来吃桑叶啦,瞧,这有许多的桑叶呢,快快,这还有呢。(教师作为喂桑人,不断地变动自己的位置,蚕也随之改变爬行的方向)蚕宝宝吃饱了,咦,我好象听到有蚕宝宝在吐丝了。(幼儿做吐丝状,发出声音)蚕宝宝吐了这么多的丝,结成茧,把自己包在里面,睡着了,(幼儿把头完全缩进布袋)慢慢地变成了蛹,在里面滚过来滚过去,(幼儿在布袋里滚)最后终于咬破茧,变成一只飞蛾飞出来了。(幼儿打开袋口,做飞蛾飞出来,到处飞)随音乐飞
五、结束活动
师:听,什么声音?(打雷声)
“不好,快要下雨了,没伞怎么办呢?”
“对,我们可以把布袋遮在头上挡着”
师:下雨啦,我们快走吧。
(幼儿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开展的比较顺利,基本达到了教学的目标。幼儿对布袋很熟悉,但很少拿它来玩游戏,所以她们很感兴趣,课堂气氛也相对活跃。第一次探索布袋的玩法时,她们只顾独自玩,看到一个小朋友在玩袋鼠跳,几乎所有的幼儿都模仿,所以在玩之前我应鼓励他们玩出和别人不一样的玩法。再次探索的时候,经过提醒,他们知道除了一个人玩,还可以多个人玩,有更多不同的玩法。
大班的幼儿对比赛类的游戏积极性很高,在比赛“看谁爬的快”这环节的时候,我只设计了一次比赛,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并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么好,很多幼儿只顾谁快,忽略了怎样爬,要爬的既快姿势又正确。所以我又重新比赛了一次,总结了前一次的不足,强调了比赛的要求,第二次比赛的时候,效果明显比第一次好多了。
我觉得在场地布置方面有所欠缺,没有充分发挥场地的优势,感觉有些拥挤。
【桌子有多长的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桌子有多长的教学教案3篇12-27
二年级数学《课桌有多长》教案01-11
桌子的作文01-07
幼儿园大班社会公开课教案《一分钟有多长》02-08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教案12-06
我的桌子作文04-10
桌子和凳子的作文03-05
桌子和椅子的作文04-05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教案5篇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