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术教学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魔术教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魔术教学教案1
一、 活动目标:
1、学习根据线索判断结果。
2、学习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二、 活动准备:
1、空纸箱一个、铅笔数支、数个硬币、几张5元纸币。
2、幼儿操作材料、铅笔。
3、教师用示范纸4张。
三、 活动过程:
1、变加2个的魔术。
(1)、出示纸箱一个, 事先在里面放一些铅笔。告诉幼儿:我要让这只纸箱变魔术,从左边放东西进去,就会变不一样的`东西从右边出来。
(2)出示2支铅笔,放入纸箱中,从右边拿出4支铅笔来,请幼儿说说有什么不一样。
(3)再放入3支铅笔,从右边拿出5支铅笔。请幼儿说说有什么不一样。
(4)再放入4支铅笔,请幼儿猜猜右边会有几支铅笔出来。
(5)再放入5支铅笔,请幼儿猜猜右边会有几支铅笔出来。
(6)请幼儿说说,这只纸箱变的是什么魔术?
2、1元变5元的魔术。
(1)教师事先在纸箱里放些5元纸币。让幼儿看看这次魔术纸箱又会变什么魔术。将1个1元硬币放进去,从右边拿出1个5元;再将2个1元硬币放进去,从右边拿出2个5元。
(2)将3个1元硬币放进去,请幼儿猜猜右边会有什么出来。(3个5元)
(3)将4个1元硬币放进去,请幼儿猜猜右边会有什么出来。(4个5元)
(4)请幼儿说说,这次纸箱变的是什么魔术?
3、师出示刚才变魔术的图例纸纸,请幼儿观察。了解其变化规律。
4、逐一出示范例纸纸,请幼儿观察,说说魔术纸箱又在变什么魔术
4、请幼儿选一张作业纸进行操作,师逐一观察幼儿操作情况。
5、展示幼儿作业,说说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6、尝试别的变化方法,幼儿再次操作。
7、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魔术教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学习观察并找寻三角形、圆形和方形。
2、愿意观察、比较,体验发现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了圆形、方形。(事先了解过,幼儿已具备认识这两种形状的经验)
2、材料准备:黑板、每人三根长度不一的小棒;小的圆形、方形、三角形卡片若干;大的圆形、方形、三角形卡片各一张。
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
2、活动难点:能按要求操作,根据图形特征进行匹配。
3、指导要点:引导幼儿通过摆弄、观察、比较感知三角形的特征。
活动过程:
1、操作探索,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
(1)三点连线变三角形。
在黑板上画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老师扮魔术师:“我是神奇的魔术师,我能变出很多很多的东西,看我变变变。”将三个点用直线连起来:”看我变出一个图形。’
(2)摆图形
师:给你们每人三根小棒,看看能不能变出像魔术师一样的图形。幼儿自由摆弄、操作。
问题:大部分的幼儿并不能拼出三角形,面对三根小棒更多的茫然,需要老师帮忙才能拼出来,并且三根棒子的长度是一致的。
(3)数一数。
让幼儿数一数摆出来的图形有几个角,并总结:有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问题:个别幼儿对角的概念还不能理解。
2、感知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请你仔细看看,哪些东西是三角形的?请你指出来。
用幻灯片的形式将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用过的三角形状的东西展示出来:如屋顶、彩旗、圣诞帽、三角形蛋糕等。
在这个环节,幼儿比较感兴趣,并且运用到自己生活经验说出了他们看到的三角形物品,但由于年龄尚小,经验不足中大班丰富,因此回答的也比较有限。
师:你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三角形?
小结:有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3、根据图形特征进行匹配。
游戏1:看到图形,幼儿进入相应的圈中。
师:小朋友,看看地上有哪些图形?(圆形、方形、三角形)现在请看看老师手上是哪个图形,你们就进入它一样的图形中去,好吗?
评价:幼儿在认识这三种形状的基础上去玩这个游戏,才能玩得开心,幼儿的情绪很投入,能够很快的反应老师的指令跑到相应的圈中。
游戏2:听口令找图形
师:我的本领可大了,还能变出其他的图形,看我变变变。逐一出示大的圆形、方形、三角形。
将小的圆形、方形、三角形图卡四散放在地上,幼儿听指令取图卡。
小结:这个环节,幼儿的秩序有些混乱,很多幼儿没有听清楚老师的指令,就去取图卡,为了速度,随手乱抓。
游戏小结:
(1)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是怎么将图形送回家的?
(2)启发幼儿说出圆形是圆的;方形是方的;三角形是三个角的。
评价要素:
1、幼儿是否能在活动感知到三角形的特征。
2、从幼儿找出圆形、方形、三角形的途径和方法上进行评价。
活动建议:
在活动区投放圆形、三角形、方形所组成的物品。
魔术教学教案3
一、活动名称:
神奇的魔术师(小班)
二、活动目标:
复习巩固对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认识。
三、活动准备:
魔术师的衣服、帽子各一件,三种图形卡片各一张,
头饰各一个,不同表情的三种图形卡通挂饰每人一个,三种图形的彩色卡片若干(粘在“图形妈妈”身上),三种图形的标志牌各一个,户外布置好“小商场”,三种不同形状的实物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的游戏形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老师打扮成魔术师的样子对孩子们说:“我是神奇的魔术师,我能变出很多很多的东西,看我变变变”。(边说边转一圈,从袖子里拿出三角形)。
提问:
(1)我变出了什么?
(2)三角形有几条边?(伸出手点数)
(3)你见过什么东西是三角形形状的?
2、用同样方法,从左兜里变出正方形,提问相似问题。
3、用同样方法,从右兜里变出圆形,提问相似问题。
(二)进行游戏:图形娃娃找家
1、以魔术师的身份变出图形娃娃,送给孩子们。
师:我的本领可大了,还能把你们变成图形娃娃,看我变变变(从隐蔽的地方拿出卡通图形娃娃挂饰,让幼儿辨认形状),你喜欢哪一个,就自取一个挂在脖子上,自己摸一摸,看一看你是什么形状的娃娃?
2、变出“图形妈妈”
(1)师:图形娃娃也有自己的妈妈,你们愿意和自己的妈妈一起做游戏吗?妈妈在哪呢?看我变变变(从屏风后面拉出头戴三角形头饰,身上粘有三角形标志的“妈妈”)
图形妈妈:我是三角形娃娃的妈妈,我的孩子们,你们在哪呢?(三角形宝宝跑到妈妈这,大声地说:我在这里)
(2)用同样方法变出“正方形妈妈”,引导幼儿找自己的`妈妈。
(3)用同样方法变出“圆形妈妈”,引导幼儿找自己的妈妈。
3、“图形妈妈”带幼儿找自己的家,介绍游戏规则。
“图形妈妈”:今天咱们一起玩一个“图形娃娃找家”的游戏,先来看看咱们的家在哪呢?(带幼儿找和自己形状相同的标志牌)
介绍规则:孩子们听音乐跳舞,自己随意表现,音乐一停,就去找自己的家,看哪个宝贝找得又快又准。
4、进行游戏,游戏时可随意变换标志牌的位置,老师注意观察孩子们的兴趣,随时结束。
(三)结束:
师:孩子们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真高兴,我还能给你们变出一个“小商场”,看我变变变,商场在哪呢?请娃娃们到外面看一看。(带幼儿到户外)
“图形妈妈”:孩子们,妈妈带你们到商场买东西,你们每人去商场买一件和自己形状相同的东西带回家,看哪个宝宝又聪明又能干。(幼儿自取和自己形状相同的物品)
活动反思:
利用变魔术的形式,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整个活动中,都以围绕“变魔术”来开展,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魔术教学教案4
活动目标:
1.再看看玩玩中产生对事物的探究兴趣,有一定的观察力。
2.通过尝试玩纸魔术发展动手能力,感受魔术带来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兴趣。
1.师:以前你们有没有看到过魔术,是怎么样的?
幼:刘谦的手穿过玻璃拿硬币。箱子中的人消失了。
2.师:老师也会魔术,你们信不信?
幼:信。
3.教师用一张白色餐巾纸变成了很多张碎餐巾纸。(手撕)
师:变好了,厉害吧?
幼:不厉害。
4.现在提高难度,请一个小朋友对着我的手来吹一口气,大声说:变!
5.教师把很多碎餐巾纸变成了一张完整的餐巾纸。
二、魔术表演——兔子动耳朵。
1.师:这是一张橙色的纸,老师要把它变成一只兔子,信不信?
幼:不信。
师:老师佩服你的`怀疑精神。
2.教师用手撕出兔子耳朵,一边撕一边讲述撕的方法,并让耳朵动了起来。
师:掌声呢?
幼儿拍手。
3.教师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尝试。
师:我发现有一个小魔术师成功了,请她表演给大家看。你是怎么让耳朵动起来的?
幼:我先撕出了兔子的两个耳朵,然后没有把后面的纸全给撕掉,用手拉的就动了。
4.教师揭示秘密:不能把藏在后面的纸全给撕掉,留一点然后用手摩擦,让兔子耳朵随着手的摩擦动起来。
5.请幼儿站起来,表演给客人老师看。
师:现在我们小朋友都成功了,请你们向后转,给客人老师表演一下。
师总结:通过刚才的表演,你们有没有发现,再神奇的魔术都有一个小秘密,要认真看。
三、魔术表演——长纸条变形记。
1.教师出示白色长纸条,幼儿观察。
师:看看这张纸上有什么?
幼:一条线。
2.教师撕掉长纸条后面的双面胶把纸条围成一个圈,看到中间有一条线,沿线剪开。
3.师:猜猜看会变成什么?变成两个一样大的圆环。
4.出示蓝色无线长纸条,拧了一下,两端连接,中间剪一刀。
师:现在还和刚才的一样吗?如果是不一样的请给我掌声。(变成了一个大环)
幼儿掌声。
5.幼儿尝试操作把长纸条变成一个圆环。
师:有没有成功的小朋友?请成功的小朋友展示成功的方法。(请幼儿示范,教师从旁解说)
6.教师再表演一次,幼儿认真看。出示两面颜色不一样的纸条,一面白,一面紫,拧一下,把白色和白色粘在一起。(加强颜色对比,加强示范效果,关键在拧)
7.幼儿再试一次,教师指导。
师:在你们放长纸条的盒子里还有一张长纸条,把它拿出来再试试。
8.请成功的幼儿举起手给大家看。
师:这个魔术不是老师发明的,是德国的数学家莫比如斯发现的一个规律。
9:推荐好书《幸运的一天》。
四、延伸活动,连在一起的环。
1.教师再拿一张长纸条围成一个圈,剪一次,变成两个环连在一起。
师:知道老师是怎么变的吗?不知道没关系,下次老师再和你们一起变。
2.请幼儿收拾自己放纸条的盒子,退场。
魔术教学教案5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
欣赏夏加尔作品《我和我的村庄》,讨论:
这幅画上画了什么?
你感觉与以前看到的作品有什么不同?给你什么感受?
你能用自己带来的这些物品进行魔术组合吗?
展示组合得巧妙的作品。
板书课题。 学生欣赏。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课前搜集自己身边的`小发卡、造型新颖的糖果、学习用具等物品放在一张纸上小组同学互相摩,分析哪些部分组合得巧妙。
三、讲授新课 布置讨论题:
1.课本上的这些作业是怎样进行的魔术组合的?
2.你认为哪些地方组合的巧妙?
3.你还想怎样组合?
教师用课件演示几种与课本不同的组合方法。 学生实践课后拓展 巡视辅导。
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展示几种利用废弃物组合的新形象,引导学生回家可以试一试。
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评价自己及他人的作品。
四、实践活动 练习绘制。 把自己的创意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可以单色绘画,也可用彩色表现。
五、总结评价
1.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2.提出改进意见。 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魔术教学教案6
设计理念:
如今的孩子,有丰富的生活,广阔的视野。他们能快乐地魔术,能看到多彩的世界,然而真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表述某些内容的时候,却往往语不达意,显得苍白、干瘪,甚至搜肠刮肚也写不出文章来。这种现象的成因之一是学生不会细致地观察,准确地表达。针对这种现象,我设计了“神奇的魔术”这个魔术,力求让学生至身于魔术中,细细体察,把观察、感受、表达三者统一在特定的情境之中,并适时引导,提高他们的观察与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致,引发矛盾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都非常喜欢魔术,谁能说说你印象最深的一次魔术?(指一名学生讲述)
师:这位同学说得怎么样?(生自由说)
师:听了他的叙述,你感受到和他做魔术时一样的快乐了吗?
师:是啊,很多时候,我们能很投入地看魔术,却没有用心地去观察、体会,不能用语言生动、具体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就像刚才这位同学,虽然他喜欢魔术,可我们却不能通过他的叙述完全感受到魔术的神奇。这就是因为我们还不会细致地观察,不能准确地表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学怎样细致地观察,怎样准确地表达。
(板书——观察表达)
二、唤醒注意,细致观察
师:同学们不用把这件事想得很难,我们可以一边看魔术表演,一边学习。
师:看看春节晚会上刘谦的表演。(要求:从多角度去观察。)
师:请记住我们的任务。
三、锤炼语言,准确表达
师:说说你刚才观察到了什么?(指2 生说)
师:我们认真观察了,可有些地方还是不能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来,老师这有一段文字,请同学们读一读,看看他的描写是否能给你一些启发?
师:像这样,我们细致地观察他的表情、动作,并通过动作表情揣测他的心理,还可以加上你自己的想法,在表达时,做到语句通顺,用词准确,就能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得很精彩。现在,你能不能把刚才观察到的,也试着这样说一说?
师:大家的观察细致入微,说的也很具体、生动。那么看完了魔术表演你们有什么感受吗?
四、魔术揭密(观看视频) ,谈谈看完后有什么感想?
五、师示范,学生动手学魔术表演。再谈感受。
六、拓宽思路,拟题成文
师:这么短时间大家就能写出这和精彩的一段,以它为重点如果给你充足的时间,你能把它写成一篇完整、优秀的作文吗?想一想,给你的作文拟一个什么题目?师:今天回家就写好这篇作文,老师看看哪些同学的作文能被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播出。
魔术教学教案7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班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看——(出示课件)
2、“冬天”自述:小朋友,你们好!我是你们的新朋友冬天。你们知道吗?我的本领。可大了,我能给大地带来很多很多的变化。大家都夸我是个神奇的“魔术师”。
二、播放录像,整体感知“冬天”。
1、过渡:小朋友,下面,冬天就要开始给你们变魔术啦!你们看,它“呼地一吹”,大地发生了什么变化?
2、播放录像(老师可以相机用优美的语言来描述画面的内容:同学们,冬天的本领事可大着呢!你看,他“呼”地一吹,满天飘起了雪花,一会儿,大地就变白了。小树像株洁白的珊湖:那些房子有的像一座座银砖搭起的城堡,有的像一朵朵蘑菇,还有的像个奶泊面包,可爱极了:雪越下越大,大山像一位披上白纱的仙女:过了一会儿,大地就像一块白白的软软的地毯。公园里的湖面很快就变成了大玻璃。那些红色的、黄色的叶子,都冻在玻璃里了:不知怎么的,棉衣啊,手套啊,都从衣柜里跑出来,街上的人都变胖了。在这么冷的冬天里,小朋友们一点儿也不怕冷,他们三人一群两人一伙到公园里堆雪人打雪仗,好玩极了!
三、揭题并质疑。
1、揭题:
(出示课题)现在,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这句话一一冬天是个魔术师,全班一起读一读。
2、质疑:读了这句话,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四、合作学习,初读课文。
1、过渡:同学们,我们的好朋友丁丁和冬冬看到这些美丽的景色感到太有趣太神奇了,于是他们就写下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冬天是个魔术师》。你们想不想读一读?
2、学生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就画条横线作个记号:
3、在2人小组内互相学习,把这些字记住:〈学完后检查一个组〉
4、再读课文,读通每一句话。
5、在小组内合作学习生字(老师给每个组准备一套字卡),遇到不认识的字请同组的同学教一教。
6、检查学习生字情况
五、学习课文一、二节。
(一)学习课文第一节
1、过渡:同学们学得不错。但是,潘老师有一个问题不明白:在刚才的录像当中怎
么没有小动物呢?他们都到哪里去呢?(指名回答)
2、观看录像。
3、指导朗读第一节。(出示第一节)
4、指名读,评议。
*你们觉得“冬天”这个魔术师变得快不快?它变得怎么快,你能不能用朗读来表现?(指名读,评议)
5、读这句话时,还要注意什么?(轻声——啊)指名读,评议。
6、你知道还有哪些动物要冬眠?
(二)学习课文第二节
1、过渡: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冬天这个魔术师要给我们变什么?
2、(出示第二节课文)指名读,说一说大地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名说)
3、播放“雪景”录像,感受雪景的美。
4、冬天真不愧是个魔术师,太神奇了!你愿意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吗?(出示第二节第二句)自己试读一一读给你的朋友听(可以是同学也可以是老师)——评议——指名读
5、齐读第一、二小节。
(三)小结:同学们读得真好!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好像来到了遥远的北方,真是太高兴了,太激动了!
六、学生字。
(一)记生字“呼、地、吹、雪、变”
1、齐读——指读
2、2、猜字游戏。
(二)写生字“冬、是”
1、讨论这两个字的笔画笔顺。(小组讨论)
2、观察范字“冬”,记住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老师范写,学生评议:学生练习写一遍:评议。
3、观察范字“是”,说说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名上台写,学生评议,修改:学生练习写一遍。
七、小结。
教学反思与分析:
一、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冬天是个魔术师》是一篇充满童趣的散文。它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冬天中动物冬眠、下雪、湖面结冰、人们穿上冬装的特点描写得十分生动有趣。对于从小生活在厦门的学生来说学习这样的课文有一定的难度。由于他们没有感受过北方的冬天,不知道北方的冬天是什么样的,也不大了解北方的.冬天有什么特点,所以在教学中,我尝试运用多媒体手段广泛采集有关北方冬天的录像,让学生通过图像具体感知北方冬天的雪景、人们的活动及动物怎样过冬的情况。如在教学前播放一段“冬天的景色”录像片让学生在优美的画面和动人的音乐中进入冬天的情境,加上老师富有表情的解说,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北方冬天的神奇和美丽。当孩子们在看到这样美丽的冬景时都显得十分激动,他们告诉老师他们真想躺在“雪白的被子”上睡大觉,可见孩子们是多么想到北方去感受冬天。又如,在教学第一小节时,通过录像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青蛙、蛇和熊是怎样过冬的,从而理解动物“冬眠”是怎么一回事。
二、抓住“趣”字展开教学
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紧紧抓住“趣”字,围绕“魔术师变魔术”这条主线来展开教学。如看完录像后让学生直接从课题中的“魔术师”导入,让学生展开质疑。也有的学生问,为什么冬天是个魔术师:还有的学生问,冬天这个魔术师会变什么:有的学生问,冬天这个魔术师是怎么变魔术的。看来孩子们的心已经被“神奇的魔术师”揪住,此时,他们一定很想去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于是,老师趁势引导学生读课文,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自己去发现。
三、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合作与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课堂上,我十分注意尊重学生,并提倡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阅读体验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阅读课文。如在课堂上,老师鼓励学生在学习小组内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学习生字,学生有的当老师,有的当学生,互帮互学,他们学得开心、学得主动。又如在学写“冬”和“是”这两个字时,老师大胆尝试让学生走上讲台当一回小教师来教全班同学写字的做法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这样由学生来教学,由学生来评价的过程就是指导学生自己探究的学习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习模式。
魔术教学教案8
活动目标:
1、对分类活动有兴趣,能坚持。
2、学习利用物体之间的差别进行分类与配对。
材料提供:
1、自制小丑三个,并在帽子上标有不同标记。
2、魔术棒若干。
操作层次:
第一层次:学习按颜色进行分类,让小丑变出同色不同形的图形。
第二层次:学习按形状进行分类,让小丑变出同形不同色的图形。
第三层次:学习按颜色和形状进行分类,让小丑变出同形,同色的图形。
指导建议:
1、教师可让幼儿自己确定分类方法,与同伴合作游戏。
2、第三层次可让能力较强的幼儿先完成。
活动反思:
本次数学活动的目标是引导幼儿学习用折剪的方法将平面图形二等分、四等分,并重叠验证部分和部分、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在活动的一开始,学习二等分的时候,我刚说完让幼儿帮助小熊来分蛋糕(圆形的),大家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都努力的想办法来帮助小熊,充分的融入到了活动氛围当中。孩子们争先恐后的举起了手回答说,“可以用笔在中间画一条线”,“用手指在中间把它撕开”(另外一个小朋友立刻就问:你怎么知道哪里是中间呢?)这个问题已经被小朋友们发现了。
带着他们自己的问题,孩子们又一次的展开了讨论和尝试。“只要把这个圆形对折一下就知道了。”又是孩子们自己的总结。在整个的活动中,我都大胆的让孩子们自己去操作、尝试、提问。他们的兴致比较的高,同伴间的合作和争论也此起彼伏。
魔术教学教案9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游戏中蕴涵的一些简单原理。
2、培养幼儿善于发现问题并能针对问题进行进一步探究的能力及与同伴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3、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一张教师示范图示、少量沙子、鸡蛋壳若干、小瓶子若干、蜡烛
活动过程:
一、出示蛋宝宝,引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前段时间有一位世界上最有名的魔术师来中国了,你们知道他是谁吗?那你们想不想做魔术师呢?好,那今天就请你们这些小小魔术师和蛋宝宝以及它的助手沙子一起来变个魔术吧!”
二、引导幼儿在实验中发现游戏中蕴涵的一些简单原理。
1、出示图示1,引导幼儿通过尝试来完成图示中的三个任务。
(1)蛋宝宝横躺
(2)蛋宝宝站立
(3)蛋宝宝在小药瓶上站立
“小朋友,你们看看这些蛋宝宝在沙子的帮助下都能变一些什么魔术呀?哦,这个魔术能不能成功吗就得看看你们这些小小魔术师的本事了!那现在就请你们赶快来试试吧!”
2、幼儿演示实验过程,教师将幼儿的实验过程中沙子的变化在图示中进行记录。
“好,你们的魔术成功了吗?那请你们来表演给大家看看吧!好你真能干,表演的真棒!那请你告诉我你把沙子放到蛋宝宝的什么位置魔术成功了?你们还有没有别的方法?”——成功的情况
“你们的蛋宝宝都站起来了,但他的魔术失败了,我们看看他为什么失败了?”(放置沙子的多少)
3、对实验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小结。
“原来蛋宝宝变的魔术是否成功和你们放的沙子有关系,只要放得少少的就能成功了,原来只要知道其中的奥秘,变魔术也是很简单的哦!”
三、将蜡烛油滴在沙子上固定沙子的位置,再次进行实验。
1、请幼儿进行第二次实验前的猜想并说明原因。
“金老师这里就有一些沙子放的较少的蛋宝宝,那现在请你们再来变变魔术看,看看能不能完成这三个魔术。”
2、出示图示2,请幼儿再次进行尝试,并自己寻找答案。
(1)蛋宝宝横躺
(2)蛋宝宝站立
(3)蛋宝宝在瓶子上站立
3、幼儿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你们发现了什么呀?它能不能完成呀?”
4、幼儿再次操作并引导幼儿了解实验的原理。
“刚刚那只蛋宝宝为什么可以完成魔术,而这只蛋宝宝为什么就不能完成魔术呀?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两只蛋宝宝有什么不一样?”
“原来肚子上有沙子的蛋宝宝只能完成横躺的魔术,而脚上有沙子的蛋宝宝也只完成站立和瓶子上站立的两个魔术,而这些蛋宝宝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做不倒翁哦!”
四、幼儿扮演蛋宝宝,愉快的进行游戏结束活动。
“好,现在今天我们自己也来做回不不倒翁蛋宝宝,来跟着音乐动起来吧!”
活动反思:
调色其实是一个比较传统的活动,如何使传统的'活动有一定的新意,是我组织这个活动必须考虑的问题。班级的角落里有许多空的饮料瓶,这是我们给美工区准备的,但我经常看见幼儿把水灌在里面倒来倒去玩得非常的开心,于是我想是不是可以把调色这样一个过程和瓶子结合在一起呢?让幼儿在玩瓶子的过程中调色,又在调色的过程中玩瓶……
这个活动,初步激发了幼儿探索的欲望,巩固了对三原色的认识。考虑幼儿对调颜色没有丰富的经验水平,我把重点确定为调配新的颜色,并学念儿歌;难点为尝试创编儿歌,并把自己想到的事物绘画下来,并且乐意在师生面前大胆讲述自己的作品。
仔细分析整个活动,觉得的问题就是老师自身的预见性不够强,应该在活动前就要考虑到活动中会出现的问题,在调色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变化一下调配的方式,把有红色的颜料水慢慢加入黄色的颜料水中。还有,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总是过多地考虑自己的想法,总想引导幼儿跟随自己的设计走,让孩子来适应老师,这其实违背了教学规律,也是不适合孩子的。如果我当时能针对出现的意外“将计就计”:既然孩子们看见了红黄两种颜色调成的颜色不一定是橙色,可以让孩子逆向思维并敢于尝试,如何将红黄两中颜色变成橙色,那就是要在黄色中加入少许,让孩子有不断探索的机会。其实这也是活动最宝贵的教育价值。
魔术教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认识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会口述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4、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教学重点:
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学难点:
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教具学具:
教具:小红花、正方形、小圆片等实物图。
学具:学具袋中上述实物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算两组题(要求读出算式,说出得数)。
第一组 第二组
7+8 3+3
6+4+3 5+5+5
7+2+6+1 4+4+4+4
1+3+4+5+2 2+2+2+2+2
学生按要求口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
1、这两组题都是加法,但是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第一组每道题的加数不相同,第二组的每道题的加数都相同)
2、像第二组这样,加数都相同的加法,我们叫它求相同加数的和
第1题3+3,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3相加,这就是2个3
第2题5+5+5,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5相加,这就是3个5
第3题4+4+4+4,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4相加,由学生说出4个4
第4题2+2+2+2+2,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2相加,由学生说出5个2
(二)学习新课
1、启发性谈话。
像上面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一种简便方法,这种简便方法是什么呢?这正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2、出示例1摆一摆,算一算。
教师边演示边提问
(1)教师是怎样摆的?
(教师先摆2朵,再摆2朵,最后又摆2朵)摆了几个2,(3个2)教师板书:3个2。
(2)要求一共摆了多少朵?用加法算式怎样表示?(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用加法算:2+2+2=6 。
(3)你写出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相同加数是几,几个2连加。
教师叙述: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有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叫做乘法。
介绍乘号及算式写法和读法
乘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减法一样,也有一个运算符号叫乘号,乘号的写法是左斜右斜。教师同时板书,然后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乘号像什么(像汉语拼音中的)。
怎样写乘法算式呢?先看一看相同加数是几,相同加数是2,就写在乘号的前面,再数一数是几个2连加,把相同加数的个数3写在乘号的后面,23表示3个2连加,3个2得6,因此算式是23=6,读作2乘以3等于6.
3、由学生摆正方形。
教师指导学生操作
拿出3个正方形,摆成一竖行,这是1个3;第二竖行再摆3个正方形,这是几个3;第三竖行再摆3个正方形,这是几个3,第四竖行再摆3个正方形,这是几个3?(4个3)
教师启发提问
(1)求4个3是多少.用加法算式怎样表示?(3+3+3+3=12)
(2)这个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34=12)
(3)这个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读?
4、学生独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提出要求
(1)每堆摆4个圆片,摆5堆,这是几个几?
(2)在小组内讨论,怎样用加法算式表示,怎样列乘法算式,这个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读?
归纳小结
(1)上面这几道题用加法算的时候,这些加法算式都有什么特点?
(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算以外,还可以用什么法算?
(3)两种方法比较,哪种简便?同学们想象一下,上面这道题,如果每堆摆4个圆片,摆10堆,100堆,求一共有多少个,如果列加法算式,这个算式一定很长很长,那么列乘法算式呢?只要410,4100.因此,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出示复习准备中的两组题,哪组题能改写成乘法算式,怎样改写?说出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几连加。
3+3 32;5+5+5 53;4+4+4+4 44;2+2+2+2+2 25 2。游戏
(1)拍手游戏.老师每次拍4下,拍3次。(由学生说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2)拍臂游戏.老师每次拍5下,拍4次。(由学生说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3)找朋友(把意思相同的题用线连起来)。
7+7+7 6+6+6
魔术教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各种情景中认识和理解几个几相加的意义,能够表示和表达几个几相加。
2、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一定的数学文化和乐趣。
3、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自然的将问题带入生活,能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的踪影。
教学重点:
能从算式或图画中知道是几个几相加。
教学难点:
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自然的将问题带入生活,能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的踪影。
教学准备:
课件、纸条、剪刀。
教学过程:
一、变魔术,激兴趣
同学们,喜欢看变魔术的节目吗?今天老师给大家来表演一个魔术的节目
1、拿一纸条,首位粘起来,用剪刀从中间剪开,看看最后是什么样的?
2、三位同学当助手再一次剪开粘好的纸圈,适当调动氛围。
二、提问题,学新知
1、谁能提个数学问题?
一共变出了多少个纸圈?
2、怎么解答?
2+2+2=6 (板书)
3、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它的加数相同。
你真会学习数学,数学就是要从数量关系或者算式中发现相同或不同,然后从相同或不同中来研究学习数学,今天我们就从相同的加数入手来学习。
4、那么在这个算式中,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呢?
于是,对于算式2+2+2=6我们就可以说是()个()相加得()。
谁会说?谁来说说?找几人来重复说后齐说。
三、做练习,化新知
1、幻灯片2,让学生说一说是几个几相加。
5+5+5+5+5=20 7+7+7=21 ()个()相加得20 ()个()相加得21
2、你能说一个这样的算式吗?
一个学生说算式,另一个学生说是几个几相加。
3、大家能从算式中看出是几个几相加,那么你能不能从图中看出呢?幻灯片3-8,说一说是几个几相加,然后写一写算式。
4、小结:同学们,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几个几相加的内容,(板书课题),我们学习的加法算式中有一类很特殊,它们的加数都相同,我们就可以说这个算式是几个几相加。
5、动手摆一摆。
(幻灯片9)每次摆3根,摆4次。
说一说题意、学生动手摆一摆、填空后说一说。
(幻灯片10)摆一摆5个2和2个5 对比后让学生初步体验两个数之间是有奥妙的。
6、画一画(幻灯片11)每行画3个,画4行。
学生画完后列式、说说是几个几相加。
还可以怎么观察?怎么列算式?那又几个几相加呢?
同学们看问题,尤其是数学问题要从多个角度来研究,变换一下角度来思考,就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幻灯片12)可以怎样观察,分别是几个几相加。
四、到生活,学数学
1、最后老师再给大家变一样东西,看是什么?在上面有没有我们藏着我们今天学习的几个几相加的知识呢?
其实,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藏着数学的知识,只要带着数学的眼睛,我们就可以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那么下课后分小组自己去找找,小组长负责整理,我们比比哪个小组找的最多。
2、其实老师一开始给大家变出的魔圈是有名字的,它叫莫比乌斯圈,介绍莫比乌斯和莫比乌斯圈。
板书设计:
几个几相加
2+2+2=6 相同
()个()相加得6 不同
不同角度观察
魔术教学教案12
活动目标:
1、 尝试运用多种感官初步感知:糖、奶粉、果珍粉能溶化在水里,感受水的“变化”现象。
2、 能将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大胆地表述出来。
活动准备:
1、 一杯白糖水,标记指示图,磁铁板一块。
2、 装有温开水的水壶每组两把,奶粉、果珍、白糖若干盘,小勺、水杯人手一个,盖布四块。
活动过程:
一、 观察活动,引入课题。
1、教师出示一杯白糖水,让幼儿猜猜是什么水?
2、请个别幼儿品尝,说说是什么味道的。
3、猜测活动:水怎么会是甜的?
二、实验活动:水娃娃的魔术
观察桌上的材料,说说都有些什么?提出操作要求:
1、只能选择一种饮料粉进行冲调。
2、水壶倒水时,一手哪好把子,一手扶助壶身,不能倒的太满。
3、使用过的物品(小勺、水壶)要放回原处。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比较、探讨“饮料粉”,到哪儿去了。
三、品尝活动。
说说调配好的水是什么味道的。
四、表述结果,教师记录。
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冲调方法、步骤。教师利用标记指示图进行记录。
五、再次冲调饮料。
提出要求:
1、选择另一种材料进行冲调。
2、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冲调。
幼儿操作。
六、延伸活动。
你还喝过哪些味道的水。水除了能使糖、奶粉、果珍粉溶化,还能使什么溶化?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变魔术这一孩子感兴趣的现象深深吸引住了孩子的'眼球,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幼儿“无心”的好奇转化成了“有意”的求知动力,促使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欲望。
【魔术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魔术教学教案2篇01-06
魔术教学教案(精选18篇)01-10
魔术教学教案(通用20篇)05-22
冰的魔术教案01-28
中班魔术瓶科学教案10-28
《冬天是个魔术师》教案02-28
大学心灵魔术教学活动策划11-19
魔术的作文05-27
小班社会教案:魔术师来了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