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小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9-27 14:57:11 教案 我要投稿

小班科学教案20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科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班科学教案20篇

  小班科学教案1

  一、活动目标:

  1、对探究物体软硬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体验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物体软硬的乐趣。

  2、通过感官感知物体的软硬,掌握感知物体软硬的方法,并且能把自己的感受正确的表达出来。

  3、初步掌握软硬的概念,并且能按物体的软硬分类。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掌握感知的方法。

  2、活动难点:能按物体的软硬进行分类。

  三、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

  (1)两个神秘袋、一个大筐两个小筐;

  (2)软的物品:棉花糖、面包、娃娃、枕头、毛衣、毛巾、衣服、泡沫板、气球、面巾纸、洗碗布若干;

  (3)硬的物品:硬糖、铁片、木头、硬纸盒、茶杯、勺子、积木、石头、玻璃瓶等。

  2、经验准备:能说出软硬物体的

  四、活动过程:

  (一)摸一摸,猜一猜,感知物体的软硬

  1、教师出示神秘袋(一个装软软的物品,一个装硬硬的物品),先请一名幼儿到前面摸一摸,捏一捏,说一说感觉怎么样?猜一猜里面是什么?

  (教师把东西从神秘袋里拿出来)

  2、所有的小朋友都摸一摸,捏一捏该物品,验证这名幼儿说的感觉,让所有幼儿都感受到物体的软硬,并且能说出"感觉软软的/硬硬的"。

  (二)分一分,用不同的感官感知各种材料并试着进行分类。

  1、把软硬材料混在一起,分成若干份。

  2、要求:摸一摸,捏一捏,压一压,尝一尝,敲一敲,摔一摔。

  3、幼儿分组实验,把软软的和硬硬的物品分成两组,教师做适当指导。

  4、操作完成后,交换分组进行检验。

  5、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讨论实际操作和检验别人操作成果的感受,交流感知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物体软硬特性的认识。

  小结:通过手,牙齿,皮肤,耳朵等感官摸一摸,捏一捏,咬一咬,敲一敲都可以感知物体软硬。

  (三)巩固:游戏"送玩具宝宝回家",学习按物体的软硬分类。

  游戏规则:天黑了,软宝宝玩具,硬宝宝玩具都要回家了,我们一起把软宝宝和硬宝宝送回家吧。

  (教师将幼儿刚刚分组操作的物品再次混合在一起,幼儿和教师一起分类,幼儿说感知方法,教师演示)。

  五、活动延伸:

  让幼儿寻找并感知身边的物体哪些是软的哪些是硬的,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分类物体的.

  反思:

  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首先是让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教案设计中先用神秘袋,引起幼儿的兴趣,继而引入主题。

  活动过程中,以分组实验―检验―交流讨论为主线。

  首先让幼儿分组实验,科学教育的目标包括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分组实验可以让幼儿自己探究各种感知方法,这样对探究结果印象更深刻;然后让幼儿交换分组,检验其他组的操作是否正确,幼儿在检验过程中,在发现别人存在的问题的同时也会反思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错误,产生好奇;最后,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讨论实际操作和检验别人操作成果的感受,交流感知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物体软硬特性的认识。《纲要》中明确要求,在科学教学活动目标中,幼儿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巩固阶段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再次分类,明确物体软硬的特性并且用多种感知方法进行分类。

  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在活动延伸中,让幼儿寻找并感知身边的物体哪些是软的哪些是硬的,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分类物体的软硬并运用到生活中。

  《小马过河》彭文席

  马棚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有一天,老马对小马说:"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事吗?"

  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老马高兴地说:"那好啊,你把这半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

  小马驮起口袋,飞快地往磨坊跑去。跑着跑着,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小马为难了,

  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

  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可是离家很远了。他向四周望望,看见一头老牛在河边吃草,

  小马嗒嗒嗒嗒跑过去,问道:"牛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过去吗?"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过去。"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过去。突然从树上跳下一只松鼠,拦住他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

  河水会淹死你的!"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松鼠认真地说:"当然啦!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

  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好。他叹了口气说:"唉!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

  小马甩甩尾巴,跑回家去。妈妈问:"怎么回来啦?"小马难为情地说:"有一条河挡住了去路,过……过不去。"

  妈妈说:"那条河不是很浅吗?"小马说:"是呀!牛伯伯也这么说。可是松鼠说河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伙伴呢。"

  妈妈说:"那么到底是深还是浅?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小马低下了头,说:"没……没想过。"

  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了。"

  小马跑到河边,试着往前蹚……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他顺利地过了河,把麦子送到了磨坊。

  教学反思:

  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首先是让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教案设计中先用神秘袋,引起幼儿的兴趣,继而引入主题。

  活动过程中,以分组实验―检验―交流讨论为主线。

  首先让幼儿分组实验,科学教育的目标包括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分组实验可以让幼儿自己探究各种感知方法,这样对探究结果印象更深刻;然后让幼儿交换分组,检验其他组的操作是否正确,幼儿在检验过程中,在发现别人存在的问题的同时也会反思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错误,产生好奇;最后,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讨论实际操作和检验别人操作成果的感受,交流感知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物体软硬特性的认识。《纲要》中明确要求,在科学教学活动目标中,幼儿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巩固阶段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再次分类,明确物体软硬的特性并且用多种感知方法进行分类。

  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在活动延伸中,让幼儿寻找并感知身边的物体哪些是软的哪些是硬的,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分类物体的软硬并运用到生活中。

  小班科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三种梨的特征,发现生活中有不一样的梨。

  2.对梨产生兴趣,愿意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三种不同品种的梨、托盘若干、布、摸盒。

  活动过程:

  (一)猜梨,引导孩子回顾关于水果的已有经验。

  1.提出任务

  今天我带来了一些水果,请你们一起来猜一猜!

  2.猜梨

  (1)猜猜砀山梨

  “布里包着的可能是什么水果?”引导幼儿从形状上猜测简单小结,介绍砀山梨。

  (2)猜猜香梨

  “布里包着的可能是什么水果?”引导幼儿从颜色、形状上猜测简单小结,介绍香梨。

  (3)猜猜丰水梨

  “盒子里装了两只一样的水果,请两个小朋友来摸一摸?说说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猜猜看可能是什么水果?”

  简单小结,介绍丰水梨。

  (二)比梨,帮助幼儿感知梨之间的显著不同

  1.比较梨外部特征

  引导幼儿比较,并适时地根据孩子的.回答从大小、颜色、触摸果皮的感觉等方面提炼。

  2. 比较果肉的颜色特征

  引导幼儿猜测,教师用刨刀刨出梨肉,请幼儿直接观察。

  3. 比较梨的味道

  (三)结束

  引发幼儿继续在生活中寻找不同品种梨的兴趣。

  小班科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辨别清水,知道清水的特征。

  2.能大胆地表述自己的发现并记录下来。

  3.体验探索和成功的乐趣。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四杯不同的水:清水、糖水、白醋、牛奶。

  2.贴有红、黄、蓝颜色标记的杯子。

  3.彩色橡皮泥、勺子若干。每组三个装有清水、糖水、白醋的透明杯子。

  4.红、黄、蓝记录单,哭脸、笑脸标记。

  活动过程:

  一、对比观察牛奶和清水

  1.请幼儿集体观察装有牛奶和清水的两个杯子,提问: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个杯子里的水一样吗?

  幼儿表达。

  2.为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评析:在清水杯中放彩色橡皮泥,引导幼儿对比观察,来发现牛奶和清水的区别并鼓励幼儿大胆的讲述自己的发现。)

  3.放入彩色橡皮泥在牛奶杯中,再次引导幼儿通过眼睛对比观察:把彩色橡皮泥放在杯中能看得见吗?把彩色橡皮泥放在清水中能看得见吗?

  (评析:运用对比观察的方法,引导孩子发现牛奶与清水的差别,从而让孩子了解清水的特征之一是无色透明。)

  二、辨别哪杯是清水

  1.师出示三杯装有清水、糖水、白醋的杯子,杯子上贴有红、黄、蓝标志。提问:“这三杯水看上去一样吗?”

  2.提出猜测要求

  师:这三杯水中只有一杯是没有放任何东西的清水,请小朋友猜猜是哪一杯,为什么?让幼儿看着标记回答。

  (评析:运用猜测活动,制造悬念激发幼儿的兴趣及探究欲望,培养幼儿初步的猜测能力,并能大胆的表述自己的观点。

  3.提出记录要求,让幼儿记录。

  师:你认为哪杯水是清水;请你根据自己的想法去记录。把标记撕下来贴在和你认为是清水的杯子上标记颜色一样的记录单上。幼儿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如:你猜的哪杯是清水,并让幼儿把话说完整。

  (评析:用三种不同颜色的记录单可以让幼儿更方便正确对应自己要操作的材料,为幼儿的实验活动提供简单的记录方式,让小班幼儿更易操作。)

  三、幼儿分组操作,验证猜想

  1.师:你们猜的到底对不对,我们要来验证一下。

  2.提出验证要求:每张桌子上分别放了和老师一样的三杯水,请按照你们的猜想到贴有相同标记的桌子上去闻一闻,看一看,尝一尝,看看你猜的答案对不对。

  3.幼儿操作。

  4.提出记录结果的要求:猜对了就把笑脸标记贴在记录单上,没猜对就贴哭脸标记。

  (评析:师巡视,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实验的过程,及时发现他们使用的方法和所产生的问题,引导他们更好的完成实验。)

  四、根据记录单交流分享实验结果。

  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靠什么帮忙才找出清水的',请幼儿讲述。

  1.鼻子闻一闻,气味酸酸的,一定不是清水。

  2.嘴巴尝一尝,甜甜的,不是清水是糖水。

  3.没有味道的是清水。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选材比较贴近孩子的生活,所选材料是孩子常见的材料。在引导幼儿辨别哪杯是清水时注意引导幼儿多种感官的参与,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嘴巴尝等方式。幼儿通过自身的尝试从而获得了对水的认知:无味,无色,透明。这样的探索方式非常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孩子乐于参加活动并在活动中积极思考,善于发现,而且还能大胆地表述出自己的发现,体验了探索发现的乐趣。

  小百科:纯水可以导电,但十分微弱(导电性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忽略),属于极弱的电解质。日常生活中的水由于溶解了其他电解质而有较多的正负离子,导电性增强。

  小班科学教案4

  一、课程目标

  1、认识两种水果,能准确的说出两种水果的名称。

  2、幼儿通过视觉、嗅觉、味觉说出水果的颜色、形状、味道等特征。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二、课程准备

  1、水果图片PPT

  2、水果实物、切好的果盘、神秘袋两个、

  神迷盒两个、水果叉若干。

  三、教学活动

  1、出示神秘袋

  教师:“宝贝们,看。今天老师带来两个神秘的袋子,里面有好多的好吃的,想不想吃?(想)

  教师:“那你们知道里面装的什么好吃的吗?”(不知道)

  教师:“老师也忘了里边装的什么啦?我来……(老师假装往出拿)诶,老师请两个小朋友来帮老师,谁愿意来?”

  教师:“你俩来摸一摸”(请幼儿过来,先摸一摸,提醒幼儿只能摸一个)“请你猜一猜,你摸到了什么呀?”“宝贝,那你摸到了什么呀?”(幼儿进行猜测,是哪种水果之后再拿出验证)

  教师:“那我们拿出来看一看,到底是不是?”

  (通过引导,幼儿说出水果的名称,了解水果的外形特征。例如,苹果)

  教师:“呀,这是什么啊?苹果。那你猜对了没有?拍拍手吧。

  教师:“谁能告诉我这个苹果是什么颜色的呀?它长什么样子的?”(如幼儿说不来提醒是圆圆的还是长长的`)。

  运用此方法,逐个拿出认识苹果,香蕉。

  2、闻一闻

  教师:老师这儿还有两个漂亮的神秘盒,里边也装了好吃的,这次老师不要你们用手摸,要让你们用小鼻子闻一闻里边装的是什么?(老师请若干幼儿来闻一闻是什么水果。并拿出来验证)

  3、尝一尝

  教师:“宝贝们表现的真棒,想不想吃?那怎么样才可以吃啊?”(苹果洗洗吃、香蕉剥皮吃,在了解水果的吃法过程中,引导幼儿复习水果的名称。)

  教师:“老师这儿给你们准备了洗干净、切好的水果,我们一起来尝一尝,看看他们是什么味道的。”

  (1)、请几个幼儿先来尝一尝,说出你吃的是什么水果,是什么味道?

  (2)、请几个幼儿将眼睛蒙起来吃,吃完告诉大家吃的是什么水果,是什么味道?

  (3)、幼儿分组吃不同的水果,吃完告诉老师你吃的是什么水果它是什么味道的。三、结束活动

  教师:“宝贝们,苹果和香蕉好不好吃呀?苹果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的啊?什么味道的啊?香蕉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什么味道的啊?”(最后总结,复习水果名称,颜色和味道)

  教师:“今天老师在外面也藏了一些水果宝宝,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好吗?”

  和幼儿去户外找水果宝藏,活动结束。

  幼儿园小班健康活动《蔬菜香香》公开课视频+PPT课件+教案+反思+音乐中班歌唱活动《拯救大蛀牙》公开课视频+教案+PPT课件+音乐(第11届幼儿园音乐优质课)

  小班科学教案5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了解自己嘴巴的用处,懂得爱护自己的嘴巴,并学会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

  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懂得分析在日常生活中什么东西可以做。什么东西不可以做。

  活动准备

  1、小口琴,小喇叭,糖果、食品等。

  2、一些物品的图片、记录表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猜猜哪里发出的声音?

  1、请幼儿闭上眼睛,老师轻轻唱歌。

  2、教师问幼儿听到了什么?是从哪里发出的声音?

  二、幼儿谈论嘴巴的`用处。

  1、教师:小朋友,你们的嘴巴有什么用处呢?

  2、幼儿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用语言表达出来。

  三、游戏:小嘴巴乐园

  1、教师:今天,天线宝宝的小嘴巴乐园开张了,他们邀请我们小朋友去游玩,你们开心吗?

  2、引导幼儿去嘴巴乐园游玩,嘴巴乐园里有音乐屋、食品屋和玩具屋,

  幼儿可以自由地去各个屋游玩,尝试用自己的嘴巴进行游戏。

  3、幼儿游戏后,教师提问题让幼儿回答。

  (1)谁能告诉我你去了哪些地方游玩?你是怎样玩的?

  (幼儿可以边示范边回答)。

  (2).你还看到别人用嘴巴干什么?

  4、教师小结:我们的嘴巴真有趣,又能吃来又能说,又能唱来又能吹,所以我们要爱护它。

  四、请幼儿进行记录

  1、请幼儿根据记录表中的内容自己进行判断、记录。

  2、幼儿讨论记录结果:什么东西不能放进嘴巴里?

  3、教师小结:教育幼儿要爱护自己的嘴巴,嘴巴是我们人身体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好好爱护它,

  如果把嘴巴伤害了,人就会很痛苦。

  (1)坏苹果、发霉的食品、脏的东西都不能吃,吃了就会生病,使人难受。

  (2)尖、利的东西不能放进嘴巴里,这样就会把嘴巴戳破的。

  (3)不能把手指放进嘴巴里,这样不卫生。

  小班科学教案6

  活动背景:

  在开展主题活动“帖饼干真好吃”时,教师将孩子们非常熟悉又很喜欢的帖作为活动素材,在孩子们吃吃玩玩的过程中渗透教育内容。

  活动目标:

  1、胆想象与表达,并在教师引导下尝试寻找替代物。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各种外形可爱、色彩鲜艳的弹性糖,一次性纸盘等。

  活动过程:

  一、讲讲吃糖

  1、出示一盘各种形状、颜色的糖,请孩子们说说自己想吃的糖像什么、什么颜色的。

  2、让孩子们挑选喜欢的糖尝一尝,并说说味道。

  二、点点数数依次出示五盘糖,分别放有:1颗熊糖,2颗圈圈糖,3颗蛋糕糖,4颗小圈圈糖,5颗小熊糖。提问:这些糖像什么?什么颜色?有几颗?再次品尝喜欢的糖。

  三、拼拼搭搭

  出示纸盘,请孩子们尝试用合适的糖替代人的五官,拼成脸谱。

  四、说明与思考

  这个活动可以分组进行。教师提供的外形可爱、色彩鲜艳的帖很容易激发孩子的想象和食欲。于是,在“讲讲吃吃”环节中,教师设计了有关外形、颜色、小特征的问题。如:“你想吃哪颗糖?这颗糖像什么?什么颜色?”“有两颗圆圆的糖,你想吃的是哪颗?的还是小的?”等等。

  在“点点数数”环节中,教师出示了五盘糖,除了外形明显不同以外,每盘糖的数量依次递增。孩子们饶有兴致地和教师一起点数糖的数量,月份的孩子还在教师引导下尝试将五盘糖按多少排序。当几个孩子把圈圈糖想象成了“嘴巴”“鼻孔”“眼睛”时,教师灵活地引导孩子“用帖替代五官”。教师先出示空圆盘:“这个圆圆的盘子就像老师的脸,老师的`脸上有些什么呢?”孩子每说出一个五官,教师便启发他找出可以替代这一五官的糖,并摆在圆盘的相应位置。如孩子说到“老师脸上有眼睛”,教师即请他找一种糖来替代眼睛,摆放在圆盘的相应位置上。就这样教师和孩子一边轻松地吃着糖,一边在圆盘上摆出各种脸谱。教师还满足孩子进一步拼摆的需要,让孩子在延伸活动中胆表现。

  活动反思:

  科学活动要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又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具有生活性和游戏性的内容。

  小班科学教案7

  学情分析

  《小猫钓鱼》是小班幼儿喜爱的故事之一,故事的情节简单有趣,形象鲜明突出。近期我发现本班幼儿手口一致进行点数的能力还是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练习和指导。小班幼儿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我采用他们喜爱的故事《小猫钓鱼》来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使活动游戏化、情境化、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易于幼儿理解。

  活动目标

  1.学习手口一致点数到5,知道总数。

  2. 培养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做事情的专心态度。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1、操作材料:串珠苦干、蝴蝶苦干、蜻蜓苦干、小鱼苦干、小筐人手2个

  2.多媒体:电子白板、《小猫钓鱼》课件。

  经验准备:幼儿已能通过游戏练习正确点数1、2、3、4。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观看课件

  通过观看课件,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听!谁在叫呢?(小猫)哦!是小猫,那它在哪儿呢?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师:小朋友们可真聪明,我们快听听咪咪要说什么?

  师:咪咪今天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个故事,你们想看吗?(想)那我们一起来看看

  分析:用课件的形式引出活动的主题,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更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小猫钓鱼》的故事情节简单,以故事贯穿,易于幼儿理解。

  2.过程部分

  (1)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一。

  师:咦!咪咪来到了草地上发现了什么呢?(幼儿猜想)小朋友猜得对对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咪咪在草地上发现了什么呀?(蝴蝶)有几只蝴蝶呢?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小筐,请小朋友去数一数小筐里有几只蝴蝶呢? (幼儿操作材料,教师指导)

  师:草地上有几只蝴蝶啊? (4只)

  分析:本环节使幼儿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融人故事情境之中,相互交流,互相学习。猜想与验证的过程使活动充满了趣味,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二

  师:小朋友们可真棒,快给自己鼓鼓掌!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小朋友,你们猜咪咪现在又看到什么啦?(幼儿猜想)我们一起来看

  看对不对?小朋友们可真棒,这里还有几只蜻蜓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幼儿和教师一起点数)

  师:一共有几只呀?(5只)你们看老师数过后在蜻蜒的外边画了一个什么? (圆圈) 对!我们要把它们集合在一起才是5。(教师边操作边点数)

  师:请小朋友也到桌前去数一数小筐中有几只蜻蜓。(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有几只呀? (5只) 小朋友可真棒!

  分析:本环节通过操作课件,进一步巩固了幼儿手口—致点数的技能。

  (3)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三

  师:我们看看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组织幼儿回座位,教师操作白板)

  师:咪咪钓了几条鱼呀?快去数一数!(5条)

  师:小朋友可真棒!老师送给你们一个大拇指!我们一起看看接下来又怎样了。(播放PPT)

  师:咪咪和妈妈高兴不高兴呀?(高兴)咪咪贪玩抓蝴蝶和蜻蜒,结果它钓到鱼了吗? (没有) 后来咪咪认真钓鱼,不理蝴蝶和蜻蜓,于是就钓到鱼了,所以我们小朋友做事也要一心一意。

  分析:通过操作巩固了幼儿对手口一致点数的`掌握,体验到数学活动的乐趣。并通过故事教育幼儿做事情要有专心的态度。

  3.结束部分

  师:听,这是什么音乐啊? 歌曲:《小猫钓鱼》

  师:让我们一起带着我们的小鱼回家吧!

  4.活动延伸

  在活动区继续投放点数的材料,使孩子们在游戏中进一步完善点数的能力。

  将本次活动的照片和录像放入本班博客中,让家长了解我们的教学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引导幼儿进行点数练习。

  小班科学教案8

  材料准备:各种型号不一的电池、电动玩具一个

  制作方法:成品

  实验操作:

  让幼儿观察电池的外形特征,按照型号、功能给电池分类或排队。

  引导幼儿选择合适的电池,按照正确的方法装人电动玩具内,使电动玩具动起来。

  教师指导建议:

  指导小班幼儿在玩电动玩具的过程中了解电池的作用。

  在认识电池的基础上,指导中、大班幼儿给玩具安装电池,引导幼儿观察电池的'“+”、两极,进行正确安装。

  提醒幼儿将废旧电池回收到指定位置。

  拓展与替代:

  指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和父母一起寻找家里需要使用电池的物品,如手机、手电筒、钟表等,并尝试拆装电池。

  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给幼儿提供各种充电电池,让幼儿了解充电电池和普通电池的区别。

  科学小知识

  电池是泛指能产生电能的小型装置,如太阳能电池。我们通常使用的化学电池可以分成原电池与蓄电池两种。原电池制成后即可以产生电流,但在放电完毕即被废弃。蓄电池又被称为二次电池,充电后可放电使用,放电完毕后还可以充电再用。目前,我们通用的一次性电池主要有碳性电池和城性电池,一般每节1.5V,呈圆柱形,型号常见的有1号、5号和7号,数字越大,型号越小。当我们把电池正确安装到电动玩具里后,打开开关,电池就能给电路提供电流了,同时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玩具就能动起来了。

  小班科学教案9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物体的重量,知道物体有轻重之分。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感知并分辨物体轻重

  活动重点:

  幼儿知道物体有轻重之分,

  活动难点:

  有能够区分轻和重,过程中,教师会通过让幼儿的操作来感知。

  活动准备:

  玩具天平一个。实物:大橡皮泥、小橡皮泥各一块、棉花、积木、玻璃球。

  安全要求:

  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注意避免和其他小朋友碰撞。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看看掂掂,感知货物轻重。

  出示大橡皮泥和小橡皮泥,引导幼儿观察并猜一猜:它们有什么不同:哪个重?哪个轻?

  二、展开部分

  请个别幼儿上来掂掂,再说说:哪个货物重?哪个货物轻?

  1、在汽车上换上一团棉花和一个玻璃球,让幼儿摸一摸,掂一掂,正确感知棉花和玻璃球的轻重。

  2、观察天平的`变化,认识物体的轻重。

  出示天平,告诉幼儿天平器是衡量两个物体轻重的一种工具。然后,在天平两边分别放上积木和玻璃球,让幼儿观察天平的变化,并说说:天平有什么变化?天平翘起的一边表示什么?天平沉下的一边双表示什么?也可以让幼儿说一说谁重谁轻,再在天平器上演示验证,从而帮助幼儿正确地认识物体的轻重。

  3、出示大橡皮泥和积木,让幼儿猜猜谁重谁轻,再请幼儿教育上来将橡皮泥和积木放在天平的两边,带领幼儿进一步感知认识物体的轻重。

  4、幼儿操作活动

  看图区分轻重: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说说:图上有什么?想一想:哪个重?哪个轻?你是怎么知道的?请幼儿圈出重的物体。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物体有轻重之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掂量和用天平的方法来区分轻重。

  小班科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不同糖果的特征(软硬、形状、颜色、味道),初步建立护牙意识,体验认识糖的乐趣。

  2.愿意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并愿意与教师、同伴交流分享。

  教学准备:

  各种糖果。糖果王国头饰一个教学过程:

  一、进入糖果王国。

  1、进入糖果王国。

  老师:“小朋友好,我是糖果王国的国王。糖果王国里有许多糖宝宝,你们想不想和他们做朋友呀?”

  2、找糖果。

  老师:“那请每个小朋友在箩筐里找一个糖宝宝做朋友吧!”

  二、感知糖果的特征,体验认识糖的乐趣。

  1、幼儿自由地感知、初步探索糖果的特征,并与同伴交流。

  老师:“你们都找到了糖宝宝朋友,请你们看一看,再跟旁边的小伙伴说一说自己的糖宝宝朋友是怎么样的。”

  2、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感知糖果的特征,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1)摸糖果、捏糖果、感知糖果的质地。

  老师:“请你用手摸一摸、捏一捏,然后告诉老师或其它小朋友你的糖宝宝是怎么样的?

  (2)看糖果,了解糖果的包装。

  老师:“你的糖宝宝穿了件什么样的衣服?

  (3)剥糖果,了解糖果的外形、颜色。

  老师:“现在请你把糖宝宝的衣服脱掉,衣服放在桌子上,糖宝宝放在手心里面,看看糖宝宝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

  (4)闻糖果,感知糖果的气味。

  老师:“我闻到了好多糖宝宝的味道,你们闻闻看糖宝宝是什么味的?那用小舌头轻轻地添一下,是什么味道啊?

  (5)尝糖果,了解糖果的味道。

  老师:“那把糖宝宝轻轻地送到你们的嘴巴里面,咦?这又是什么味道啊?

  (6)尝试动手做糖果老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糖果,小朋友,你们想不想来动手做一些糖果啊?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些糖果好吗?

  3、小结。

  老师:“今天,我们在糖果王国认识了许多糖宝宝,每个糖宝宝都有自己的漂亮衣服。糖宝宝有的很软,有的很硬。糖宝宝的.颜色、形状也不同,有的圆圆的,有的方方的,有的扁扁的,颜色有红色、黄色、绿色等。闻一闻还有不同的气味,吃到嘴里甜甜的,有许多种味道。

  三、体验吃糖的益处和害处,初步建立护牙意识老师:“糖好不好吃啊?张开嘴巴让我闻闻,恩…好香啊,啊呀,糖都跑到你们的牙齿里面去了,牙齿里面藏着糖会怎么样啊?那我们吃完糖以后应该怎么样啊?所以,我们吃完糖以后一定要刷牙漱口。

  小班科学教案11

  生成背景: 9月20日,户外活动时,我和孩子们一起在玩球,忽然,只听一声尖叫,我过去一看,原来,孩子们在围墙下面发现了一只螳螂。他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冯静亭:“这是蚂蚱。”

  韩舒宁:“不对,这是蟋蟀。”

  单泉:“我知道,我知道,这是螳螂。”

  ……

  小朋友都认为自己说得对,各有各的理由,他们你不服我,我不服你,差一点吵起来。

  老师:这到底是蚂蚱,是蟋蟀,还是螳螂呢?

  韩业达:“这是蚂蚱,因为它会跳。”

  崔鹏:“这是蟋蟀,蟋蟀会叫。”

  单泉:“这是螳螂,我在电视上看见过,它有两把大刀。”

  ……

  幼儿非常喜欢小动物,特别是小班的幼儿兴趣浓厚,更愿意到饲养角去研究。但他们又受生活经验和年龄特点的限制,在倾听讨论的过程中,看问题片面,局限,缺乏全面的研究。《规程》中也明确指出要爱护小动物,培养幼儿的探索。老师也考虑到有研究价值。鉴于此,老师和幼儿一起共同生成了“螳螂”这一主题。

  生成过程: (一)了解已有经验 小朋友们把螳螂高高兴兴地带回教室,在饲养角给它安了一个家。在观察时,他们又展开了议论。

  陈智超:“它喜欢吃什么?”

  史丽媛:“它是好的还是坏的?

  李璇:“它生活在什么地方?”

  马友成:“为什么它是绿色的呢?”

  崔鹏:“它到底叫什么名字?”

  ……

  孩子们议论的内容越来越多。

  老师:“那么它到底是什么呢,是好的还是坏的?今天回家你们想办法找出答案,明天来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好吗?孩子们开始商量了。有的说问爷爷、奶奶,有的说问爸爸、妈妈。有的说查《十万个为什么》,查《百科全书》,有的说用电脑上查。

  (二)探索发现 1、问家长

  第二天,第三天,孩子们陆续带回了答案。有的说是螳螂,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告诉的,是益虫。

  2、查资料

  马有成说雌螳螂在生小宝宝之后会把雄螳螂吃掉,是《十万个为什么》上写的`。有的小朋友是请爸爸、妈妈用电脑上查的,那上面介绍螳螂是益虫,吃害虫。韩业达还拿来了VCD,说可以让小朋友一起看,上面的螳螂本领可大了,它身体的颜色是保护色。

  3、喂养

  孩子们在吃午饭、加点时,也用面包、米饭、馒头喂它,结果螳螂毫无兴趣。孩子们又在散步时拔了一些草,发觉螳螂对草比较感兴趣。张天启的爸爸还抓了两只蚂蚱,我们一起放到小盒里,螳螂马上用两把大刀抓住了其中一只,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孩子们高兴地跳起来,嚷到:螳螂吃害虫,它是益虫。

  4、自我保护

  李小朋和许多小朋友在一起讨论起来:“螳螂遇到敌人怎么办呢?”“我们试一试吧。”胆子较大的韩业达把手伸到盒子里,还没等碰到螳螂,它的两把大刀就举了起来,韩业达吓得连忙把手缩回去。

  通过这个小实验,小朋友们明白了:螳螂是用大刀来防御敌人,保护自己的。

  5、让幼儿了解自我保护方法并表征,同时进行知识的迁移

  我适时进行知识的迁移。:小动物都会保护自己,你们会怎么保护自己?

  潘敦浩:打110。

  战海涛:大声喊,救命啊。

  臧元晟:不跟坏人走。

  唐雯:赶快跑,找爸爸、妈妈。

  马佳奕:不单独自己走。

  潘绍文:不往耳朵里、鼻孔里塞东西。

  ……

  6、提出新的矛盾点

  好提问题的李璇问我:老师,青蛙、熊到了冬天会冬眠,螳螂冬天到哪儿去了?这个问题小朋友帮李璇找到答案,好吗?

  过了几天,孩子们陆续找到了答案,螳螂在秋天把卵产在向阳的山坡上、树枝上,有一层硬膜包着,所以里面很暖和,而雌雄螳螂就冻死了。到了第二年春天天气暖和了,卵就孵化成小螳螂了,它们又可以捉害虫了。

  7、表征

  马佳奕把螳螂产卵的情景画了下来。韩舒宁把螳螂捉害虫的样子画了下来。战海涛还画了一只大螳螂带着一群小螳螂。

  8、 经验分享、交流

  孩子们把了解到的知识用各种形式告诉小伙伴。有的拿来了VCD ;有的拿来了《十万个为什么》讲给小朋友听;有的把螳螂吃害虫的动作画了下来;有的在“悄悄话”角谈论着螳螂的秘密;有的在父母来接送时拉着父母看螳螂的各种图片;有的在美工区粘贴、涂色螳螂,他们都在体验着成功的喜悦。

  体会与反思: 活动内容的产生来自幼儿,幼儿探索兴趣很高。教师有机地引导幼儿在饲养角探索、发现,不断丰富已有经验,又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年龄特点,从螳螂的自我保护迁移到自身的自我保护。在此次活动中,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在建构新知识的同时,丰富了认知经验,掌握了许多学习方法,而且能有顺序地连贯描述螳螂的外形特征。对以后描述小动物奠定了基础。

  小班科学教案12

  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组织幼儿排队或游戏时都要求幼儿知道自己的位置,可我发现小朋友对序数的概念比较模糊,往往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根据这个发现,我们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先进理念为指导,让孩子"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以及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从而轻松地掌握序数的概念。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认识单向序数第一至第五,初步建立序数概念。知道序数表示物体排列的顺序。

  2、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教育幼儿知道喝白开水有益身体健康。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5的数字卡片人手一份、五只小羊的图片、五种饮料的图片、幼儿的操作材料板人手一份。

  活动重点:

  认识5以内的序数,能手口一致的从左到右点5以内的数。

  活动难点:

  能将5以内的序数正确排列。

  活动过程:

  一、出示羊村的小羊们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说说它们的.名字。

  二、游戏《排队》

  1、将小羊们排好队,引导幼儿说说从左往右数每只小羊的排列顺序。出示数字卡片,教幼儿用数字表示序数,帮助幼儿理解序数的意义。

  2、学习说"***排在第*"或"排在第*的是***"的句子。

  三、游戏《好喝的饮料》

  1、出示五瓶饮料,引导幼儿说说每种饮料的名称,引导幼儿说说从左往右数每种饮料的排列次序,操作数字1-5的卡片表示序数。

  2、引导幼儿说说每种饮料的颜色,说说"*颜色的饮料排在第*"3、尝试把五种饮料的摆放位置调整后,再次巩固对序数的认知。

  四、幼儿操作游戏活动《帮羊羊们摆饮料》

  指导幼儿贴1-5的数字卡片表示饮料从左到右的排列顺序,可以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饮料排列顺序。

  五、小结活动

  1、今天我们学会了用数字表示物体排列的顺序,它就叫序数。可以读成"第1、第2、第3、第4、第5"。

  2、饮料虽然很好喝,但也不能喝的过多,过多的糖分会容易发胖,而且还含有色素,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不好,要多喝白开水,它是既解渴又健康的饮料。

  小班科学教案13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分类的方式整理玩具。 2.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活动准备

  1.玩具若干:积木、玩具汽车、毛绒玩具、波波球、沙包等。 2.活动背景音乐:轻音乐家。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活动课题,引导幼儿分别了解不同种类的玩具。 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这里都有些什么玩具?

  让我们一起来玩玩这些好玩的'玩具吧!

  2.播放背景音乐,老师组织幼儿自选玩具进行游戏。巩固幼儿对玩具种类的认知。

  3.分类整理玩具。引导幼儿分别认识代表不同种类玩具的标识。 鼓励幼儿根据不同标识来分类整理玩具。 引导幼儿互相检查是否按标识放好了玩具。

  4.老师小结,鼓励能正确摆放玩具的孩子。

  5.幼儿操作练习。

  请个别幼儿将分类好的玩具按照老师的要求放回规定的位置。指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小班上4,第5页的操作练习。 让我们也来帮豆豆整理好玩具吧!

  课后反思:

活动中,教师先让幼儿说说玩具的玩法,然后再让幼儿分类摆放,表现出幼儿浓厚的兴趣和特殊的动手能力。在体验的过程中教育幼儿爱惜玩具

  小班科学教案14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玩玩中了解几种动物皮毛的主要特征。

  2、喜欢小动物并感受帮助小动物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动物图片、幼儿操作材料、大房子4座。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今天我们要去森林动物园看看动物,动物们都很高兴,它们和我们完了个捉迷藏的游戏。请你们猜猜它们藏在哪里?是什么动物?

  小结:原来,动物们都有属于自己的衣服,有些动物的花纹是一条一条的,有的是斑斑点点的,有的是一块一块的,还有的是黑白相间的。动物花纹虽然形状一样,但是换了不同的颜色就成了另一种动物了,真有趣!

  二、给小动物穿花衣

  1、听!是谁在哭啊?小动物们找不到自己的衣服了,你们能不能帮助它们

  2、幼儿操作,将花纹与动物匹配

  三、游戏

  设计思路:

  动物是幼儿最喜欢交流的话题之一,在主题《动物花花衣》的开展过程中,孩子们会自发地去欣赏主题墙面的动物,交流自己喜欢的动物、交流看到的动物外形特征。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以孩子的原有认知经验为基础开展活动,旨在幼儿在观察动物的过程中,对动物皮毛的不同花纹进行归类。所以在环节的开展过程中,我们通过出示动物皮毛的局部、倾听动物的叫声、观察联系动物的生活喜好来引发幼儿运用不同的感官来发现、探究,在看看、说说、找找中发现动物皮毛花纹的不同,尝试按动物皮毛花纹进行归类,体验找动物朋友的快乐。

  活动目标:

  1、观察发现动物皮毛花纹的不同,尝试按动物皮毛花纹进行归类。

  2、在看看、说说、找找中,体验找朋友的乐趣。

  3、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动物朋友胸饰若干、找朋友音乐

  活动过程:

  1、导入

  导入语:妈妈、爸爸带你去过动物园吗?你知道动物园里有哪些动物朋友?

  过渡语:动物园里有许多动物朋友,它们想找朋友,我们一起去看看。

  2、找一样皮毛花纹的动物朋友

  过渡语:你们猜猜,这是谁?

  (1)梅花鹿(梅花鹿皮毛局部)

  提问:这动物身上的花花衣是怎样的?猜猜它是谁?

  小结:梅花鹿身上的花花衣是黄色上面有一点一点白色的花纹。

  提问:看看,梅花鹿找谁做朋友了?(斑点狗)

  梅花鹿为什么找斑点狗做朋友?(幼儿自由猜测,听梅花鹿录音揭晓答案)

  小结:原来梅花鹿和斑点狗身上的花花衣都是一点一点,点点的。

  (2)老虎(听老虎叫声)

  提问:听,这是谁来了?老虎身上的花花衣是怎样的?

  小结:老虎身上的花花衣是一条黑一条黄,条纹的。

  提问:看,来了三位朋友,老虎会找谁做朋友呢?为什么?

  小结:原来老虎和斑马它们身上的'花花衣都是一条一条,条纹的。

  (3)熊猫(出示竹子)

  提问:这是什么?谁最爱吃竹子?熊猫身上的花花衣是怎样的?

  小结:熊猫身上的花花衣是一块黑、一块白,一块一块的。

  提问:熊猫也想找和它花花衣一样,一块黑一块白,一块一块的动物朋友,该找谁呢?为什么?

  小结:原来奶牛、企鹅、兔子、羊、猪它们身上的花花衣和熊猫一样,都是一块黑一块白,一块一块的。

  总结:大家帮动物宝宝找到了和它穿一样花花衣的动物朋友。有的是一点一点,点点的;有的是一条一条,条纹的;有的是一块黑、一块白,一块一块的。动物朋友真高兴,谢谢你们。

  过渡:你们看。动物朋友们想和我们一起玩找朋友的游戏。

  3、游戏:找朋友

  (1)幼儿自由选择一动物胸饰挂于胸前。并与同伴相互认识、到招呼。

  (2)游戏玩法,幼儿听找朋友音乐两个两个找动物朋友

  第一次找朋友,交流:你找谁做朋友?为什么?

  小结:找和自己花花衣颜色或花纹一样的动物朋友。

  第二次找朋友,验证、交流:你找谁做朋友?为什么?

  (3)和动物朋友一起玩找朋友的游戏真开心,现在它们要回家了,我们和它们再见!

  活动操作提示:

  在活动的最后找朋友环节,教师可以在幼儿找动物朋友时较为随意地与结对找到朋友的孩子交流:"你找谁做朋友?为什么?"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小班科学教案15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发现太密的萝卜苗长得细小,稀疏的苗长得壮实。

  2.知道要萝卜长的`大需要进行疏苗,尝试用正确方法给萝卜疏苗。

  活动准备:篮子。

  活动过程:

  一、观察萝卜苗

  我们班菜地里的萝卜苗,都长出来了,一起来看看长得怎样?

  1. 萝卜苗都长得一样吗?(有的稀,有的密)

  2. 稀的地方萝卜苗长得怎样?、

  3. 密的地方萝卜苗长得怎样?

  小结:稀的地方萝卜苗长的粗壮,密的地方萝卜苗长得细小。

  二、萝卜苗长得壮

  1. 我们怎样才能帮细小的苗长得粗壮些?(疏苗)

  2. 疏掉那些苗苗呢?怎么疏苗?

  3. 教师示范疏苗的方式。

  三、我来疏苗

  1. 组织幼儿分组疏苗。

  2. 引导幼儿将疏下的苗放在篮子里。

  3. 组织幼儿观看疏苗后的萝卜地。

  4. 整理菜地回教室。

  小班科学教案16

  活动目标:

  1.知道眼睛的结构特征、作用及保护眼睛的方法。

  2.尝试辨别几种小动物的特殊眼睛,感受眼睛特征的多样性。

  3.积极参加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猜猜他是谁”白板课件(包括教师的眼部特写、辨识度较高的几位幼儿的眼部特写、所有小朋友的眼睛)。

  2.特殊动物眼睛的特写。

  3.人手一面小镜子(活动前放在幼儿椅子下)。

  活动过程:

  一、“猜猜他是谁”,萌发观察眼睛的兴趣。

  1.教师逐步放映几位幼儿及老师眼部特写的画面,引导幼儿猜测。

  师:XXX,你的眼睛真亮,你们都有一双亮亮的眼睛,这里也藏着一些亮亮的眼睛,请你猜猜他是谁呢?

  师:他们的眼睛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呢?(有的眼睛大,有的眼睛小。)

  师:看,这里还藏着许多双眼睛,你能找到自己的眼睛吗?

  小结:宝宝们真棒,看眼睛就能猜出自己和自己的好朋友,真是太棒了!

  二、观察眼睛,初步了解眼睛的外形特征和简单功能。

  1.幼儿照镜子观察自己和好朋友的眼睛。

  师:(教师自然的拿出小镜子)那我们的眼睛到底长得什么样子呢?请你拿出小镜子来看一看,眼睛上面有什么?下面有什么?里面有什么?一只眼睛睁着一只眼睛闭起来,闭着的眼睛还能不能看到东西了?为什么看不到了?被什么挡住了呢?用小手摸一摸你的眼皮。(幼儿自由交流)

  2.请个别幼儿说说眼睛的外形特征

  师:看过自己的眼睛了吗?谁来说说你的眼睛长得什么样子?

  3.幼儿结合白板再次集体感知眼睛的外形特征。

  师:宝宝们说的真好,这里也有一只大眼睛,眼睛上面和下面有什么呀?眼皮会一睁一闭。眼皮上长着什么呢?它能帮助我们挡住灰尘。眼睛里面有什么?眼球上有黑色的眼珠和白色的眼白,眼珠会转动,它能让我们看到各个地方的东西。

  三、感受眼睛的作用。

  1.教师用手遮挡住自己的眼睛,引发幼儿思考。

  师:宝宝都知道眼睛长什么样子了吗?那你知道眼睛有什么用呢?如果没有眼睛会怎么样?

  2.师:那现在请你来做一件事情,把你的镜子轻轻的送过来,然后闭着眼睛去找你的.小椅子,看看会发生什么事情?

  3.师:哎呀,眼睛闭起来什么也看不到了,有的宝宝坐错了位置,有的宝宝和别的孩子撞在了一起,那说明眼睛对我们真是太重要了,我们小朋友平时要怎么样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呢?

  四、扩展话题,了解几种特别动物的眼睛

  1.师:宝宝们真棒,知道那么多保护好眼睛的方法,(出示特别小动物眼睛的课件)这里呀还有一些特别的眼睛,它们是谁?你发现它们的眼睛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原来动物的眼睛有那么多特别的地方。

  2. 游戏:猜猜谁不见了?

  师:现在我们要和这些小动物玩个游戏,考考你们的小眼睛,猜猜谁不见了?小眼睛仔细看,记住了吗?请用手把眼睛蒙起来,数1、2、3才能打开哦!

  五、结束

  师:楼下的小花园里有许多漂亮的景色和有趣的东西,我们去用亮亮的眼睛找一找,看一看!

  延伸活动:

  1.开展户外游戏“捉迷藏”。

  2.请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人和动物的眼睛。

  小班科学教案17

  设计意图:

  橘子吃起来比较简单,是一次让孩子自己动手的好机会,并且在活动中渗透了很多内容,通过孩子多种感官的运用,来了解橘子。

  本次活动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猜橘子——孩子通过摸一摸、闻一闻、看一看,认识橘子的外部特征;第二环节剥橘子——了解橘子内部的特点并找到剥桔子的方法,为第三环节打下基础;第三环节尝橘子——每个孩子尝试自己动手剥橘子,并且和同伴一起分享。

  教学目标:

  1.在看看、摸摸、闻闻、尝尝、说说中,感知橘子的基本特征。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自己动手的能力。

  教学准备:

  橘子若干,盒子一个

  教学过程:

  一、猜橘子——运用多种感官,了解橘子的特点

  1.教师把橘子放在盒子里:今天,老师收到了一件礼物,就在这个盒子里,会是什么呢?(摇一摇盒子)。

  2.请小朋友上来摸一摸,是什么形状的?摸上去是什么感觉?

  出示橘子:闻闻橘子什么味道的?(酸酸的有点香)

  谁来说说橘子长得什么样子?(圆圆的)

  3.小结:橘子是圆圆的,颜色橘色的,摸上去不是那么滑的,闻起来酸酸香香的。

  二、剥橘子——进一步感知橘子的特征

  1.橘子应该怎么吃呢?

  (可以把橘子皮剥下来吃)

  2.闻闻橘子皮的味道,橘子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呀?

  小结:一个圆圆的橘子里面住着很多橘子宝宝,一瓣瓣的橘子手拉手围成圈。

  三、尝橘子——尝试自己动手剥橘子并品尝

  1.这么香的橘子,好想尝尝看,吃东西以前先要做什么?

  老师先示范洗手、剥橘子、分橘子。

  2.幼儿品尝橘子

  教师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剥橘子,并和同伴分享,说说橘子的味道。

  课后反思:

  橘子是孩子们随处可见的水果,也经常吃橘子,橘子对孩子来讲最平常不过了,这么平常的水果,孩子们未必认真观察过,因此,就产生了剥桔子这个活动。

  大大小小、黄黄的`桔子摆放在孩子们面前,孩子们的兴趣大大的提了起来,我没有直接让孩子剥橘子,而是先让孩子应用视觉来感知橘子,看一看橘子是什么颜色的?橘子的特征是什么,接着让孩子们应用嗅觉来感知橘子,闻一闻还没有剥开的橘子是什么气味?再接着让孩子们应用触摸觉来感知桔子,摸一摸桔子的表面摸起来是什么感觉?

  以上的活动进行过后,真正剥桔子的时候到了,孩子们个个迫不及待的进行剥橘子活动,大部分孩子都剥的很好,不需要老师的帮忙,小部分孩子还是有点不会,当把橘子剥好了小朋友自己会闻闻橘子,在把橘子一瓣一瓣地掰开来数。然后孩子们最喜欢的环节到了——吃桔子,一瓣一瓣地吃桔子,边吃边说一说桔子的味道,是最美的生活。

  小班科学教案18

  活动目标:

  1、会借助各种材料制造声音,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

  2、在操作活动中初步感知材料与声音的关系。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借助材料制造声音,制造不同的声音。

  难点:感知材料和声音的关系。

  活动准备:

  各种空瓶子、罐子、盒子,、豆豆、米粒、纸片。

  活动过程:

  一、声音的奇妙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好朋友,你们看?

  2、让我们听听瓶子有没有声音?再听听豆子有没有声音?

  3、现在你能想办法使他们发出声音吗?请幼儿说说。

  二、幼儿制造声音。

  1、第一次尝试操作验证

  1)幼儿自由分组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2)集合,交流怎样制造声音。

  2、……你们看老师也找了两个好朋友,(教师出示)他们也发出了好听的声音,你们听

  (1)教师出示分别装着豆豆、米粒的铁罐,纸片的铁罐,依次摇动铁罐,让幼儿听辨。这个声音像什么?并出示给幼儿看。

  小结:不同的朋友在一起,发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

  2、再次探索操作验证

  1)小朋友现在让我们再去找两个不同的好朋友,让他们发出好听的声音,听听他们的声音有些像什么?

  2)幼儿操作,再次制造声音,探索材料与声音的关系。

  3)集合,交流怎样制造声音。

  活动反思:

  这个环节有了第一个的基础,孩子们对制造声音不在是那么陌生,拿着材料就是玩,而后说说自己的发现。制造了什么样的声音,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并在同伴前演示。这环节一个是让幼儿能大胆的发言,锻炼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倾听力。可是孩子们对这环节能说出听到声音是不一样的,有的声音是“砰砰的”“扑扑的;有的说这声音“沙沙沙”“叮当叮当”像下雨”,“像打雷。”敲小铃的声音。这个声音听起来怎么样的孩子们能说出来,但这声音像什么不是想象的怎么好。好旦孩子们知道这些声音不一样原来是材料不同。

  整节课下来,孩子对活动的兴趣很浓,活动中也体验到了成功,体验到了快乐。我也和孩子们一起分享了他们的成功。但我发现自己许多方面还做的不足,通过反思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改正,争取做的更好。如:有的幼儿对所准备的材料很感兴趣而忽略了我对活动的讲解;在活动过程中我也没能关注每个孩子,有个孩子老是说生日吃蛋糕,我没能做出相应的回应,以至使这孩子注意不集中。还有我想在以后的科学活动中,要随时注意观察孩子的兴趣点,结合活动目的有机地在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必要的常规教育,让活动进行的深入、透彻。

  小班科学教案19

  《不同形状的拼图形》

  教学目的:

  1、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并能分辨出三种不同的图形。

  2、学习句型“这是由**和**拼成的”。

  3、体会操作图形组合的乐趣,锻炼幼儿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

  1、用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图形铺成小路。

  2、每人一份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若干

  3、猫头鹰头饰

  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

  老师扮演猫头鹰爷爷:小朋友,你们好!我是猫头鹰爷爷,今天我要在森林博物馆开画展,邀请小朋友们去看画展!

  2、去画展的`路上

  1)老师:这条路真有趣,它是由什么形状组成的啊?

  幼儿回答: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2)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呢?圆形。

  我们一起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圆形。

  3)接下来我们看到什么形状?三角形。

  我们一起数一数共有几个三角形。

  4)再接着我们看到什么形状呢?正方形。

  我们数一数正方形共有几个。

  3、看画展

  教师出示一幅画,上面画有太阳、送书、小房子,请幼儿说一说这些画是由什么图形拼贴成的。

  4、幼儿用图形拼贴

  在操作过程中,老师从旁指导。

  5、欣赏拼贴作品。

  小班科学教案20

  设计思路: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通过各种动画片、图书等媒介以及去动物园游玩接触到了许多常见的动物,对自己熟悉和喜欢的动物已经有了零星的经验,尤其是对一些特征明显的动物如长颈鹿、斑马、老虎、大象等尤为感兴趣。

  通过观察和与小朋友交流中,我发现小朋友对一些常见动物的明显外形特征最感兴趣,如知道斑马有长长的花纹、大象有个长鼻子、长颈鹿有细细的尾巴、长长的脖子等。

  于是,我根据幼儿发展水平,从趣味性着手,引导他们从动物外形的局部特征来推断出各种动物,初步培养幼儿的'猜测联想能力。这对小班幼儿来说是一种挑战,但是,由于运用了PPT课件的手段,以直观的形式不断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并在揭揭猜猜的个体操作中,自然而然的帮助孩子们熟悉了各种常见动物的外形特征。也让幼儿处于一种找到朋友的喜悦之中,体验与动物朋友一起游戏的快乐,从情感上得到了满足。

  活动准备:

  1、多媒体--PPT、音乐

  2、幼儿操作材料各一份

  活动目标:

  观察动物的局部特征,在听听、看看、猜猜中,提高猜测联想能力,激发喜爱动物的情感。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

  1、师:宝贝们,你们看过动物世界吗?你们看,老师请来了谁啊?

  2、师:凶猛的猎豹、老虎和狮子,它们是捕猎高手。山龟、蛇、鳄鱼,它们是本领大的两栖动物。

  二、猜一猜过渡:展示过了这些大本领的动物,还有几个动物也来了,它们想和我们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躲猫猫。

  斑马:

  1、(出示斑马的脚):呀,这个小动物真调皮,露出了它的什么呀?(脚)那你们猜猜它是谁呢?

  2、(出示身体的花纹)看来它藏得太好了,我们还有点不确定它是谁,那我们一起喊一喊,让他再走出来一些好吗?这下你们猜猜它是谁呢?

  3、(出示斑马):那我们一起把它请出来吧!

  小结:真是可爱的小斑马呢!四条腿,蹬蹬蹬;身穿黑白条条衣;我是可爱的小斑马。和小斑马打个招呼吧。

  大象:

  1、(出示大象局部身体):你们真厉害,今天来玩躲猫猫游戏的一个动物朋友已经被你们猜出来了,接下来这位朋友有点害羞,它躲在了草丛里,但是它却露出了身体上的皮毛,它会是谁呢?

  2、(出示声音):你们说了这么多的动物朋友,好像都有点像,我们请它唱两句吧,也许这样就能猜出是谁来了。

  3、(出示耳朵):大大的耳朵是谁啊?这个动物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看看是什么呢?

  4、(出示大象):我们一起请大象出来吧。

  小结:大象大象啥模样;长长鼻子,大耳朵;细细尾巴,胖身体。(模仿大象)孔雀:

  1、(出示孔雀脚):还有个朋友也迫不及待地请我们去找找它,瞧,贾老师用相机一拍,呀,照片没拍好,只拍到了花丛中的什么呀?(脚)那你们能猜出它是谁呢?

  2、(出示孔雀头):你们说我像直鸡,可是我比鸡美丽。你们看,它是谁呢?

  3、(出示孔雀尾巴):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这个动物还有一条很特别的尾巴。

  小结:小孔雀,真美丽;头戴漂亮小皇冠,身披五彩花花衣。(模仿孔雀跳舞)骆驼:

  过渡:你们的孔雀舞真美丽,瞧,把最后一位动物朋友也吸引过来了。

  1、(出示骆驼半个身体):你能猜出它是谁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出示脸):看了它的脸,你们能猜出它是谁了吗?

  3、(出示驼峰):这一座座小山有个好听的名字,叫驼峰,是储存水分的,这样它才能在沙漠里走很远。

  4、(出示骆驼):那快请骆驼大哥出来吧。

  小结:不是羊,不是马;身背两座小山峰;沙漠之洲是骆驼。

  三、活动延伸

  今天来了四个动物朋友和我们玩躲猫猫的游戏,老师还请来了更多的动物朋友和我们做这个游戏,区角活动的时候,我们就和它们一起玩一玩吧!

【小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科学教案11-17

小班科学教案灯光03-30

小班蒙氏科学教案11-30

小班科学教案神秘的星空03-08

小班科学教案糖果王国03-08

《认识蒲公英》小班科学教案12-31

水宝宝小班科学教案02-09

小班科学教案(15篇)01-29

小班科学教案水果饮料反思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