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教案(通用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散步》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散步》教案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理解文中包含的浓浓亲情。
2、朗读中品味并学习本文以小见大、句子对称美等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
1、圈点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和优美的语句。
2、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教学难点:
领会以小见大写法的作用,学习对称美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圈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假设某天晚饭后,你们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新闻时事,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做?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或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平凡而感人的亲情故事。
二、整体感知
1、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及优美的句子。
2、齐读课文,感知课文语感和情感。
三、合作探讨
1、带问题朗读课文。
(1)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生:描写了一家四口,主人公是“我”,我是一家四口的纽带。
(2)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生:散步过程中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我”想顺从母亲的意愿,但母亲执意尊重孙子的想法,于是“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走上了饶有情趣的小路。
2、精读解疑
(1)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文中哪一处有伏笔?
生: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母亲身体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埋下伏笔。
(2)“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我”在这个家庭中肩负着怎样的责任?
生: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
(3)最后“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生:“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走上了饶有情趣的小路。
3、各抒己见
(1)展开想像,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2)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明确: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文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3)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小孙子的什么感情?——疼爱孙子
(4)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什么样的家庭?——温馨、和睦、充满体谅和关爱。
(5)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母亲、妻子、我”是什么样的人?
生:母亲:疼爱、爱幼;“我”:孝顺、责任心;妻子:贤惠。
四、重点研读
(1)齐读课文第8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小组交流探讨,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2)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
生:慢慢地、稳稳地走,走得很仔细。
(3)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明确: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
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更是如此。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这样以小见大,透露出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4)再次齐读第8段
五、写作方法:
1、以小见大。通过描写生活中散步这样的小事,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大主题。
2、句子对称美。如“前面的是妈妈和儿子,后面的也是妈妈和儿子”、“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句型对称,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3、多景色描写。两处对初春的描写,在全文中起到衬托的作用。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第二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些都写出春的气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字里行间流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六、比较阅读
阅读书P121《三代》,完成同步练P80习题
《散步》教案 2
[教学目标及重点]
1、学习散文诉朗读的停顿,训练朗读
2、通过关键语句理解、体会人物的形象美
[教学课型及课时]
1.教读课
2.一课时
[媒体设计]
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大家有散步的习惯吗?其实写文章不一定就是写轰轰烈烈的大事,在作家的笔下,小事也能写出大意境来!关键是看你的悟性如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莫怀戚的一篇著名散文——《散步》(板书课题——散步)看看它的意境究竟大在哪里?
二、教学新课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略)
(二)、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一遍课文(放伴奏音乐,力求生动)。
让学生。轻声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或读不准的字词,注音,能把课文顺畅的读下来之后,放声朗读。
(三)师生共同研习课文
(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
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我带着妻子和儿子在一个初春的季节里到田野去散步。母亲身体不好,要走大路,儿子觉得小路有趣要走小路。我选择走大路照顾母亲,母亲却变了主意要走小路。母亲和儿子累的时候,我和妻子分别背起了母亲和儿子,我感觉到我和妻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2.这篇课文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明确:
①通过散布,些美好的家庭生活,写一家人的互敬互爱:
表现互敬互爱的句子有:
他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小时候很听他的话一样。我小时候是一个乖孩子,很听母亲的话;母亲现在老了,而我已人到中年,母亲很尊重我。母子之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充满骨肉之情。
我母亲老了--他总是听我的。母亲老了,尊重我的选择;儿子还小,习惯听我的话;妻子呢?往往听从我的意见。一家人互敬互爱,非常和谐。
②通过细节描写表现祖孙三代的感情:
表现互敬互爱的细节有:
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大路平坦方便老人。我理所当然的照顾母亲,反映了对母亲的尊敬。
母亲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小路崎岖,孩子感兴趣。母亲慈祥,想让孙子高兴,改变了主意,反映了老母亲对孙子的喜欢和爱护。
③我是一个中年人,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
渗透这我对生活的使命感的语句有: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此处作者用了一个类比,在严重关头,民族领袖往往决定这民族的命运和社会的发展。家庭中也是这样。我作为家庭的主脑,在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时,必须处理得当,这是一种责任,否则就会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于是我感到责任重大。
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最后。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说明我和妻子意识到自己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
4.三步前文章还有一段对初春景物的.描写。找出来体会作用。
提示:第4段是对初春的描写。心率、嫩芽、咕咕的冬水,写出春的气息。在这样的气息中,使人感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在召唤。正是因为感受到同去春来,气候转暖,生机萌动,全家人才一起出来是散步。这是对全文的铺垫。
三、总结梳理,回扣目标
这篇文章通过运用抓住散步这个聚焦点的写法,运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三代之间深沉的爱这一主题。
《散步》教案 3
[教学目的]
1、在阅读中体会祖孙三代之间互敬到互爱的思想感情。
2、抓住用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转变。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步骤及内容]
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孙子发现爷爷总是用木头碗吃饭,便问爸爸:“爸爸,妈妈为什么给爷爷用木头碗?”爸爸说:“木头碗摔不碎呀!”小孩子一听高兴的说:“等我长大了也给你们用木头碗。”这一家祖孙三代是什么关系?而《散步》一文中祖孙三代又是什么关系?阅读是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 扫除障碍
1标出自然段
2解决字词的音形义
训练方法
1、 轻声朗读课文,勾画出不熟悉的字词。
2、 投影出生字词:分歧 粼粼 熬 拆散 嫩芽
3、 找一个中等的学生朗读课文,学生评点,老师矫正错误。
三、 阅读理解
“读”
1、 跟着录音读
2、 自由大声朗读
3、 学生动手动脑,抓住自己认为重要精彩的段落默读、点评、质疑。
4、 信息反馈,矫正错误。
①抓住“我”这一点领会语气、语调(年龄 家中的地位 我的责任心)
②利用语言描写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
⑴小家伙的语言:活泼、可爱
⑵“我”的语言:沉稳、温和
⑶奶奶的语言:和蔼、亲切
“理解”(提出质疑、各抒己见)
1、本篇文章写了什么中心思想?(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2、怎么写的?
提示:
第一部分(1)开篇点题写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
第二部分(2—7)写散步环境情趣、表现美满、化解分歧,体现我的'使命感。
第三部分(8)写合理解决分歧,散步愉快进行。
3、 得怎样?
细节描写
举例:
①我说:“走大路”(敬老)
②(母亲)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爱幼)
③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稳稳的(尊老爱幼)
结构特色
提问:
①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把我去掉行不行?
②2、3、4段和第六段是什么关系?
提示:
①“我”不能去掉,表明我对这一家人的责任感和处于中心位置。
②2、3段写母亲年老为下文写“走大路”埋下伏笔。第4段为下文写“走小路”埋下伏笔。
四、 扩展联想
选择下列的一个题目讨论回答。
1、 由《散步》想到的。
2、 我的家庭。
3、 两个家庭中长大的孩子。
《散步》教案 4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学习优美语言;
2、培养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学习优美语言;
2、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情感。
课型:
朗读、讨论、探究课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1、我爱我的家,爱是吃饭时妈妈埋在奶奶碗里荷包蛋;爱是撒谎时爸爸的谆谆教导;爱是奶奶留给我的那块蛋糕;爱不求房子比人大,只求亲情似海深!今天学习了散步之后,你就会深深体会到这一点。
2、检查预习:
①师:谈你通过预习知道了什么?(师给予鼓励)
②出示投影,简介作者。
莫怀戚:男,1951年出生,重庆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有小说集《诗礼人家》、长篇小说《经典关系》、《透支时代》等。
二、学法指导:
师:我们学习一篇文章,通常用什么方法?
生:个别回答,师生总结:阅读(扫清文字障碍);理解(了解课文内容);品味(体会精彩语言);延伸(谈谈你的感悟)。
三、朗读指导:
1、生自由读,讨论:怎样读这篇文章?
2、汇报
3、师生共同总结:
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读出感情
感情基调欢愉而深沉.把握“我”这个人物,做到读时语气温和,亲切庄重;
语调平稳,声音不宜过高或过低
4、指名朗读、全班互评。
四、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讨论)
①文中有哪些人物?讲了什么内容?
总结:幼小的生命
成熟的生命
衰老的.生命
②你认为一家人和睦相处最关键的人物是谁,为什么?
生个别回答后总结:
“我”是这个家庭中的关键人物,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这个家之所以和睦,就是因为我善待老人,爱护孩子。
五、品味语言美
师: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恰切,最生动,最形象,给人强烈的美感,给人有力的感染,给人最自然的思想教育的内容,并加以评析。
师举例说明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
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把两个事物集中在一起说,互相映衬,为求对称,很有情趣。
子:小组讨论,个别回答。
共同总结:
美在文中对春景的生动描写
美在文章对称句的运用
美在“小家伙”的话表现出它天真可爱
美在用生活的细节中表达出了一定的道理
美在用生活的细节表达出了真爱
美在结尾段表现出家庭的幸福、温馨
六、谈感悟:
师:家庭生活中的任何一个细节(如过生日、逛商店、吃饭、……),都体现了家人之间浓浓的亲情,反映了生活之美。阅读课文后,你能体验到家庭生活中的浓浓亲情吗?
生:自由谈。
七、小结:
你躺在那病床上,是谁送热茶?
你委曲泪水,是谁帮你擦?
你出门在外时,是谁在牵挂?
你学习进步时,是谁最高兴?
平凡中蕴藏着真爱,细节中渗透着亲情与道理,让我们一起高唱“我爱我的家”!
八、作业布置:
口头作业:有感情地朗读本文
书面作业:练习题二
实践作业:用心发现自己家庭生活中的细节,写一篇作文。
《散步》教案 5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3课《散步》。
二、教学设计理念
(一)教材分析
当代作家莫怀戚的散文《散步》是一篇自读课文。文章在散步这一平常之事中,让读者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是“语文与自我”的一个展现层面,以“自我”为核心,紧扣“亲情”这一单元主题,与本单元其他文章反映了同一主题,引领学生进入中外名家的亲情世界。同时与第四单元“人与自然”(科学精神)、第六单元“人与社会”(想象世界)相衔接,体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三大板块诠注了全新的育人观念,《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用丰富的人文内涵影响学生的精神领域。教学中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受人世间真挚而美好的亲情,品味哲理,初步思考家庭亲情中的责任、谦让、互敬互爱等问题。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为初中的起始阶段,学生处于初中学习的适应期,语文课堂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扎实积累,注重理解、审美、创新等各项能力的积极培养。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独立思维的重要发展阶段,不喜欢被动接受知识,他们的自尊心、主动性和求知欲都有所提高,与此同时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理解、审美、筛选信息的能力及口头表达的能力,通过前四个单元的学习,已有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但是,对于我校的七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语文基础较为薄弱的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习惯,缺少生活阅历和对生活的体验,部分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感情较为淡漠。在语文知识方面,学生对“散文”这一文体知识的了解不多。
(三)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课文《散步》以“人与自我”为主线,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突出人文性教育,让学生在感受浓浓亲情的同时,体悟生命与责任。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要求教师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闪光点,激励他们自主参与合作、主动发现探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鼓励他们独特的思路和想法,以自身的学习体验自主交流思想、展示成果。学习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讨论中愉快地获得知识。
《散步》文章内容比较浅显易懂,却体现了故事美、情感美。教学中可以对学生的审美阅读进行训练,让学生在阅读的情境中进入文本的探究,紧扣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寻找美点,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之美、对情感之美的体验。
当然,语言的学习、情感的体验远远不是一篇课文所能完成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希望通过课堂教学、课外阅读,能让学生的聚焦课堂,关注生活,走向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通过适时的点拨,培养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作为起始年级,注重学生课前字词预习习惯的培养,积累散文优美的语言。
关注文中美的故事、美的人物、美的情感,学会圈点勾画的阅读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生活中的浓浓亲情,让学生在家庭里、生活中学会尊老爱幼,理解他人、关爱他人。
2、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同时教会学生珍爱亲情,珍爱生命。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品析文中美的故事、美的人物、美的情感。
(二)难点
感悟中年人的深沉情感和家庭责任,对于人生阅历尚浅七年级的同学们来说,有一定难度。但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从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明确自己现阶段责任并力争做有责任意识的人做起。
五、教法、学法
(一)教法
点拨引导、多媒体辅助
(二)学法
诵读、圈点勾画、合作探究、练笔
六、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课前完成字词的预习、积累工作。
2、电教准备:多媒体设备
七、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问题激疑,情境导入。)
(聆听音乐《我们的田野》,播放关于春天田野美丽的图片,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师:同学们,当你置身于美丽的田野风光时,你最想干什么?
生:(回答。)
师:散步,多么惬意的事情,欣赏美丽的景色,满怀美好的心情。今天,让我们用这份美好,学习当代作家莫怀戚的文章——《散步》。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一方面起始年级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让学生学会课前利用工具书学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另一方面通过问题的设置与完成让学生感知文中美的故事,锻炼学生概括能力。)
1、读前工作
⑴ 强调读准字音。
分歧( qí ) 霎时( shà )
拆散( sàn ) 水波粼粼( lín )
⑵ 出示问题:文章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
2、学生带着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适时点拨。
⑴ 两个字概括故事内容。
⑵ 文中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⑶ 关注记叙要素,用一段话概括故事内容。
4、教师归结:我们于平常小事中感知到故事的美。
(三)合作探究,品析情感。
(设计意图:在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要求学生采用圈点勾画法,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对文本有进一步的关注,以情感为主线设计一系列相关问题,让学生关注人物,美的人物为美的情感做铺垫;学生在此基础上把握文章情感,并能深层次地探究作者的写作主旨,感悟作者对于生命与责任的思考。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真正在生活中学会珍爱亲情,珍爱生命,做有责任意识的人。)
1、学生合作、探究。
2、教师适时点拨,归结。
3、探究内容。
⑴ 世间万物皆有情,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感?
[提示]:亲情。
⑵ 在充满浓浓亲情的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请圈点勾画文中语句并具体谈谈。
[提示]:(学生结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说出自己的看法,教师适时点拨。)
母亲:年迈、顺从、谦让。
“我”:孝顺、有责任感。
妻子:贤良、温顺。
儿子:顽皮、有灵性、懂事。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幸福和睦的家庭,大家彼此谦让、互敬互爱。
⑶ 文章在表现“亲情”的同时,还有作者理性的思考,在文中找出(圈点勾画)相关语句并说说自己的看法。
[提示]:生命与责任。(探究并朗读感悟。生命:重点探究第四段;责任:第六段、第八段,重点探究第八段。)
① 关于第四段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提示]:“这一切”包含的意象:田野、新绿、嫩芽、冬水。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生命律动。
② 关于第六段、第八段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提示]:我和妻子都属于人到中年,是承前启后的一代人,既要扶老又要携幼,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教育子女,这句话写出了作者的使命感,深知自己肩负的重担,责任重大。“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出于对各自背上的亲人的关爱,出于对生命的赞美和爱护;正如作者自己说的“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补充:我在文中设计了——背:背小的,背老的;将整个世界背起来,中青年人责无旁贷。
——莫怀戚《<散步>的写作契机》
③ 教师归结:美好的情感需要我们用心呵护,更需要我们用行动去珍爱。
(四)教师归结
(设计意图:把握知识;升华情感。)
初春田野 ——生命
分歧 ——亲情
背 ——责任
(五)创新表达:围绕“亲情”学生完成仿写训练。
(设计意图:句式训练;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对亲情感悟的思索和分享;“以小见大”写作手法的练笔。)
1、教师导入:普通的一次散步,折射出了美丽的亲情,这种写作手法叫“以小见大”。 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守候的身影……都包含浓浓的亲情,请同学们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亲情,按照要求完成仿写练习。
2、仿写句式
要求:按照句式,围绕主题完成仿写练习。注意“小事情”中见“大情感”。
亲情是受伤时,父母那温暖的怀抱。
3、学生完成之后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评价。
(六)结束语
亲情,是人生永恒的美丽。高尔基说过:在岁月的长河里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是亲情,最难以割舍的还是亲情。
我想,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的时间来领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仅仅是声情并茂地诉说,它更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亲情不能只是父母的无偿给予,它更应是儿女无言真诚的回报。
学会珍爱亲情,珍爱生命,做有责任意识的人。
同学们,但愿这节课能成为你人生路上的一笔财富。
(七)作业
课外小练笔:写自己家庭生活中平凡而感人的亲情故事。尽量用上“以小(事情)见大(情感)”的写作手法。
附:板书设计
初春田野 ——生命
分歧 ——亲情
背 ——责任
《散步》教案 6
教学目标:
① 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②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重点难点:
①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难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意。课文中几个人物的形象分析,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课前准备:
学生:
①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反复朗读文章,理解大意,在笔记本上做好词语解释,扫清文字障碍。
②查找有关写作背景资料,以便对课文有更深入了解。
教师:
①准备播放的音乐和教学课件。
②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设想:
文章可研讨的方面很多,比如语言,写景,情节等,但一节课时间很有限,不能面面俱到,所以在这节课中重点讨论人物,即人物的形象特点。在讨论过程中立足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发言,尊重学生的讨论结果。朗读也是本节课的重头戏,所以在课文的讲解过程中始终贯穿着朗读。也即是在朗读中分析人物,在分析人物中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步骤:
一、 导入语[2分钟]
同学们,我们都是生活在家庭当中的一员,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都沐浴着家的温暖,是家的温馨使我们快乐的生活。当我们高兴时,家是撒欢的场所,当我们遭遇不幸时,家又是避风的港湾。那你们认为家对于每一个人来讲重要吗?(学生回答)好,既然家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是如此重要,那我们都要尽力的维护好它,但光靠一个人的力量够吗?(学生回答)每个人在家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因此都应该尽自己所能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莫怀戚笔下的这个和睦友爱家庭是怎样的?它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板书课题)
老师已经布置大家作了很详细的课前预习,扫清了文字障碍,查阅了有关写作背景的资料,也让大家朗读了课文,相信你们对文章已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我们现在就先让三个同学来给我们朗读一下文章。
二、 抽三个学生朗读,教师评述。[5分钟]
教师:刚才我们听了几个同学的朗读,现在谁来说说文章讲的是什么事呢?
(一家四口外出散步的故事)
教师:这篇散文,写了一家四口在初春散步,表现得很温馨,很甜美。这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是通过优美而朴素的语言传递给我们的,所以下面老师将配上动情的音乐给大家再次朗诵这篇散文,希望你们能用心去感受这份温情。
三、 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配以音乐)[5分钟]
四、 课文讲解[15分钟]
教师:刚才大家说到文中有四个人物,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样呢?首先,看看“我”,同学们说说文中的“我”这个人怎么样?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
关于“我”:[5分钟]
你认为“我”是怎样一个人?
(孝顺,善良的人)
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我”孝顺的段落或语句 。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象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说:‘走大路。’”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见,知道母亲伴同“我”的日子不会很长,所以很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背起了儿子。”)
(板书:“我”:孝顺善良)
关于我的母亲:[5分钟]
文中的奶奶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奶奶善解人意,爱护小辈的段落或语句。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母亲很害怕自己给儿子、孙子、媳妇造成麻烦,怕成为他们的拖累,所以宁愿一个人在家)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母亲对我说”母亲很为小辈着想,不愿意为难自己的儿子,更不愿意为了自己而搅了一家人出游的兴致)
(板书:母亲:慈爱亲切)
关于儿子和妻子:[5分钟]
教师:文中对妻子、儿子着墨不多,但他们也在尽自己所能维护着家的温馨和谐。那,请同学来说一说你对妻子、儿子的印象又如何呢?
学生小结教师评述: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也非常懂事,在爸爸作出决定后他欣然接受没有一点蛮横无理的态度。
教师:我们再进一步思索,从儿子身上有没有折射出家庭教育因素呢?
(这家人有良好的家风,对孩子疼爱但不溺爱。我们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亲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儿子看到爸爸孝敬奶奶,长大后他也一定会像爸爸一样孝敬自己的父母,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教不如身教”,从小到大孩子就是在这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学生小结教师评述:从文中看,妻子很贤良,是位慈爱的妈妈和孝顺的儿媳。对丈夫温顺有理,对婆婆尊敬有加,对儿子关怀倍至。在她身上也渗透了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高尚情操。
(板书:妻子:温柔贤惠)
(板书:儿子:聪明乖巧)
教师总结:本文无论写谁,作者在字里行间都表达一种永恒的情感:亲情。(板书:亲情)
教师:通过对四个人物的描写,这个“亲情”又渗透了哪些情感?
(“我”和母亲之间、妻子和儿子之间——母子情)
(“我”和妻子之间——夫妻情)
(母亲和儿子之间——祖孙情)
教师:本文就围绕着这三种亲情表达了一个重大主题——(学生回答)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
教师总结: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颂扬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文章只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普通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但却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板书:小事情表现大主题)。所以同学们对生活中的小事一定要仔细观察,用心感受,才能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其实,在我们经过的平写出凡日子里,都蕴涵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就像文中提到的那转瞬即逝一幕幕将永远留在我们心底久久回味,从而使我们更爱自己的家人,更珍惜亲情,珍爱生命。这就是今天我要告诉大家的。
五、 播放乐曲[2分钟]
让我们共同欣赏一首清新悠扬的乐曲《家》。请同学们闭好眼睛,用心去感受,让自己和家人在一起时的美好时光一幕幕在脑子中呈现,感觉一下自己从家庭当中得到过的无尽温暖和爱,相信你对“亲情”二字会有更深透的理解的。
思考题:既然说在生活中蕴涵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那请同学来告诉我们平时父母是怎样关心和爱护你的?你又为他们做过什么?(学生讨论)[5分钟]
六、 学生在深入理解文章意韵基础上伴着音乐朗读
[5分钟]
七、教师提问,让学生说说自己父母的生日。[1分钟]
总结:希望同学回去以后都能问清楚自己父母的生日,把它记在本子上,最好记在心理,每逢父母的生日,都能给他们送上你最诚挚的问候与祝福。
《散步》教案 7
教学目的
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
2.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意。
教学过程
一、预习
试朗读课文。
二、导人
《散步》这篇散文,通过祖孙三代人散步的过程,表现出家庭成员间互敬互爱的思想感情,请同学们朗读的时候要用心领会。
三、正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散步》。
2.分六个层次指导朗读。
(1)缘由。(第1~3自然段)
①提问:“我们”为什么要去散步?
讨论并归纳:为了母亲。“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应该多走走”所以一家人陪母亲去田野散步。
②提问:怎么朗读第l~3自然段?
讨论并归纳:应读得轻柔一些,用陈述语气。读出“我”对母亲的孝心。
③提问:试读出第2自然段的重音和停顿,使朗读有节奏感,抑扬顿挫。
讨论并归纳: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去远一点,就觉得内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的时候则又听/她的话一样。
(2)过渡。(第《自然段)
①提问:这段写什么来过渡?
讨论并归纳:描写初春的田野来过渡。
②提问:怎样描写?
讨论并归纳:描写初春田野的特征——新绿,嫩芽,冬水——春天的气息,生命在召唤。用拟人手法,写出新绿的.形态和色彩,写出冬水的声音和形象。
③提问:怎样会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讨论并归纳:写出初春的田野生机盎然。
④提问:应该怎样朗读这一段?
讨论并归纳:应读得有诗情画意,读出初春田野的勃勃生机。
(3)人题(第5段)
①提问:课文写一家三代人怎么散步的?儿子怎么说的?表现儿子什么性格?
讨论并归纳:小儿子从一家三代人散步的方式发现“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表现儿子的天真可爱,聪明智慧。
②提问:应该怎样朗读这一段?
讨论并归纳:前一句用平缓的陈述语气,儿子的话应读得天真、高昂,如有新发现。
①提问:散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分歧?
讨论并归纳: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②提问:怎样解决这一矛盾?表现“我”什么性格?
讨论并归纳:一切取决于“我”——走大路。表现“我”爱幼,更尊老。
③提问:应该怎样朗读这一段?
讨论并归纳:分几个层次读,为了使层次分明“后来”、“不过”、“一霎时”、“我想”、“我想”、“我决定”、“我说”要重读。读出“我”心理活动的几个层次。
(5)一波又起(第7段)
①提问:又起了什么波折?表现母亲什么性格?
讨论并归纳: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表现母亲听从儿子,更爱孙子。
②提问;为什么要写母亲看到的景物?
讨论并归纳:母亲看到小路上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想到这些景物对孙儿的吸引力,更下了变了主意的决心。
③提问:怎样解决小路难走的矛盾?
讨论并归纳:母亲提出“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④提问:怎样朗读这一段?
讨论并归纳:从重音看,“但是”、“摸摸”、“变了”、“还是”、“金色”、“整齐”、“水波粼粼”、“背”等都要重读。从层次来看,“但是”、“那里”、“我走…·,·”都要停顿。用平稳、舒缓的语调读出母亲慈爱、体谅孙子的感情,读出一家人相互体谅、生活和谐。
(6)收结(第8段)
①提问:怎样以散步收结全文?
讨论并归纳:一叙述散步的方向;二叙述在散步中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三叙述“我”的感受。
②提问: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一个世界”?
讨论并归纳:因为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肩负承前启后的责任,表现作者对生活的一种使命感。
③提问:怎样朗读这一段?
讨论并归纳:从重音看,“菜花”、“桑树”、“鱼塘”、“走”、“蹲”、“背”、“瘦”、“重”、“胖”、“轻”、“慢慢”、“稳稳”、“仔细”及最后~句都要重读。
从层次看,“这样”、“到了一处”、“但”都要停顿。用较快的语速读,最后一句要读得缓慢、深沉。
四、小结
这篇散文表现祖孙三代互敬互爱的思想感情,感情基调是欢愉、深沉的。朗读的时候要细心体会。最后,再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作业
1.课后练习。
2.选用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一)辨别下面的句子,哪些是比喻句,哪些不是比喻句。
A.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的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B.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一个世界。
C.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
D.远看,斗笠像个大蘑菇,是那么美。
1.比喻句:_______
2.非比喻句:_______
(二)“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表现了什么?
《散步》教案 8
教学目标:
1.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2.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你们一家人经常一起散步吗?散步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
——请两位同学讲述经历,与大家共享。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泛读,初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
2.轻声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内容。
3.检查阅读效果:(屏幕显示)
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节呢?
C.散步的地点?
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E.结果如何?
三、研读课文探究主旨:
1.你说说这一家子四口人中,谁的权力最大,谁有真正的决定权?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1)“我”听母亲的:
(2)母亲听孙儿的:
(3)妻子听“我”的:
(4)儿子听“我”的:
2.那么究竟听谁的呢?
——由“爱”决定,这个“爱”,对长辈来说,是“爱幼”;对子女来说,是“尊老”。
3.文章最后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是不是也太夸张了呢?为什么把背母亲、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如今,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产生了一种深沉、庄严的感觉,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类社会中承前启后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四、探究课文,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优美,值得我们好好的揣摩揣摩,下面我们采用鉴赏法来仔细品味一下。
1.同学们读课文,采用圈点法划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可能有的句子:
(1)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
——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
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五、朗读课文,加深体会:
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本文是一篇流露着人性美、语言美的文章,这么优美的文章,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朗读一下?
(大屏幕显示朗读要求:朗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调、语气、语调、语速几方面)
1.引导学生分析本文的朗读基调:欢愉而深沉。
2.“我”的语气、语调应该怎样把握?
提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我”是个中年男子。
(2)在这个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
(3)散步中,处处表现“我”“孝敬”母亲,又疼爱妻子、儿子的感情。
(语气:温和,亲切中含着庄重;语调:平稳,声音不宜过高或过低)
3.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六、拓展升华,拥抱亲情:
1.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的思想又做了一次高尚而愉悦的旅行。那么,我们每个同学你在十几年的生活经历中,一定也亲身感受过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意,请回忆一下,然后与同学进行交流。
七、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
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八、课后作业:
1.把围绕“亲情”的说话练习写成200字左右的短文。
2.在课外阅读中,你读过类似课文这样感人的文章吗?请向大家推荐一篇让我们同学来共同感受一下。
《散步》教案 9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多角度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的深层意蕴。
2.把我朗读技巧,学会通过语气、节奏的变化把握语言所表达的感情。
3.探究本文的语言特点,了解什么是“对称句”“回环句”并品味。
难点
1.熟读课文,多角度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的深层意蕴。
2.探究本文的语言特点,了解什么是“对称句”“回环句”并品味。
一、预学单(课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熬过( )分歧( )霎时( )水波粼粼( )
2.根据课文内容,在下列的缺空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1)大块小块的新绿地铺着。
(2)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的父亲。
(3)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终不愿意。
3.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
(1)树枝上的嫩芽儿也蜜了。( )
(2)不过,一切都取绝于我。( )
(3)我决定委曲儿子了。( )
(4)儿子虽然很胖,毕竞幼小,自然也很轻。( )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足球的发展壮大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B.《奔跑吧兄弟》这个栏目办得惟妙惟肖,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C.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D.邓稼先作为一个国内外展露头角的优秀物理学家,在公开场合便销声匿迹了。
5.文中“有的浓,有的淡”中的“浓”意思是( )
A.气味或味道很重。
B.液体或气体中所含的某种成分多。
C.这里指颜色深。
D.程度深。
6.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内容。
二、互动单(课堂)
探究点一:本文通过一件平凡的小事,揭示了什么主题?
探究点二:文中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探究点三:如何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
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三、课堂练习
7.朗读下列语句,标注朗读重音,体会句子的丰富内涵。
(1)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2)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3)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8.找出文中对称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的发现。
9.下面两句话,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道德品质?
我说:“走大路。”
(母亲)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四、课后练习
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你觉得这个标题好吗?请你换一个角度为
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
五、反思总结(困惑或收获)
《散步》教案 10
活动目标:
1.了解幼儿园周围的环境。
2. 积极参与观察记录和统计活动。
3.会用图形符号作统计标志。
活动准备:
1.调查表
2.事先选好幼儿园附近建筑景观或商店变化较多的街
活动过程 :
一、组织幼儿谈话,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我们每天中午吃完午饭会一起做什么事情呢?
二、讨论制定散步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1、师:今天,我们要到幼儿园的外面去散散步。可是,到外面去散步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2、提醒幼儿注意户外活动的安全。由于路上车多,请幼儿排好队伍跟好老师,不要随意走动。
三、带领幼儿散步并及时地记录。
1、组织幼儿到户外散步,沿途引导幼儿看景物、商店、标志物或古迹、老房子等,并记下有趣的东西。转弯时,特别提醒幼儿注意转弯的`方向。
师:今天,我们散步的时候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要记录一份调查表。
2、和幼儿一起数一数,将看到的商店数记在记录单上。
四、散步后的交流活动。
1、全体幼儿一起讨论分享沿途的所见所闻,并整理记录单。
2、将所看到的商店数,写在大的记录单上,贴在语言区让幼儿自己讨论说一说。
《散步》教案 11
一、教材分析:
莫怀戚的《散步》是苏教版八年纪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片自读课文,它用一件非常普通的小事“散步”体现了一家人之间的浓浓亲情,唱出了一曲尊老爱幼的赞歌,让人体验到“人生之美”。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合作探究的方法揣摩词句的含义。
(2)指导朗读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继承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揣摩词句含义,品味语言之美
四、教学难点:
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五、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交流。
六、教具: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1、导入
2、了解作者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找出散步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针对散步时发生的分歧作者解决的方式等,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
4、研读课文,探究主旨
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运用探究、交流、合作的方法,思考一些问题,如通过散步这件事,颂扬一种怎样的美德,从文章的字里行间读出一种什么情感。挖掘出文章的主旨,并体会文章的亲情美、人性美。
5、课堂小结
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家庭稳定幸福。同时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与家人共建美好的家园,最后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情感——亲情。
6、拓展升华,拥抱亲情
联系实际,让学生描述在家庭生活中体验到的“浓浓亲情”和“生活之美”,把文章中体现出的浓浓亲情及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延伸到现实生活当中去,从而达到与情感的共鸣。
《散步》教案 12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题:尊老爱幼。
2.体会语句的对称美。
3.理解课文中一些重点句子的含意。
4.学习课文由小见大的写法。
教学重点:
课文是如何体现尊老爱幼主题的。
教学难点:
理解一些句子意思。
教学教程:
一、由《思想品德》书上的与人交往应注意的'礼仪谈,到家中既有老人又有小孩时你怎么办,引出课文《散步》。
板书课题。
二、抽学生读课文,让学生注意一下课后“读一读
写一写”的词语,并写出思考题:
“我”在文中做了些什么?表达出“我”的什么感情?
母亲做了什么?表达出母亲的什么感情?
妻子又做了什么?表现出她什么样的性格?
学生读课文后,讲解一下“读一读
写一写”中词语,特别讲下“各得其所”的含意。
生齐读生字词。
三、解决读课文时提出的思考题,抽学生回答。
并概括出文章主题:尊老爱幼
家庭幸福
四、让学生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
抽学生回答后,体会景物描写对表达人物感情的作用,并用之于作文。
五、学生自读课文,勾画自己喜爱的句子,并思考为什么喜欢它。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句式对称的句子,体会对称美的作用。
抽学生谈谈自己喜爱的原因。
当有学生找出“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就是整个世界。”时指导学生讨论其蕴含的含义:中青年人责任重大。
六、小结全课内容。余下时间让学生结合课后作业第三题进行比较阅读。
附板书设计:
“我” 劝说母亲 委屈儿子 背母亲 孝顺 尊老爱幼
母亲 依从孙子 疼爱
妻子 尊重丈夫 贤惠 家庭幸福
景物描写 南方初春美景 暗含希望母亲身体好起来————— 尊老
母亲眼中美景 暗含母亲对孙子走小路的理解——— 爱幼
对称美 富有情趣
末句:中青年人责任重大 赡养老人 抚养孩子
《散步》教案 13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会从把握重点语句入手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体会祖孙三代人之间互敬互爱的思想感情,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过程
导入:我们小学的时候学过一篇千古传颂的关于母爱的诗,是孟郊的《游子吟》,同学们现在还能记起来吗?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遍吧……好,同学对以前的只是掌握得都比较扎实。今天我们来学习另外一首关于亲情的文章,莫怀戚的《散步》。
2、课文朗读:全班分为两大组,男生一组,读奇数段。女生一组,读偶数段,一定要带敢情地朗读。简要评价后四人小组讨论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也就是说文章写了哪些人,什么时间,在哪里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有如何,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本文的故事。
(提示:我、妻子、母亲和儿子,在初春的田野里散步,为走哪条路,母亲和儿子发生了分歧。最后我选择走大路,而此时母亲却改变了主意,要走小路。母亲和儿子累的时候,我和妻子分别背起了母亲和儿子。)
在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说说你的理由。
3、课文赏析
过度:故事中的每个人都值得欣赏,因为他们都有着令人倍感温馨的性格,那么现在我们现在就来分析下本文的人物形象:
分析“我” 的形象,妻子,母亲和儿子的性情又是怎么样的?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并且在文章中找到相关依据。
慈爱的母亲 孝顺的我 贤良的妻子 懂事的儿子
(分析人物形象时重点抓住文章的高潮段,即产生的分歧去把握)
4、品味语言
人物形象大家把握得也很到位,剩下的就是细节问题,我们说这是一篇很优美也很有含义的文章,好的文章不一定堆砌了多少华丽的辞藻,关键是在其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所要传达的一种感情,我们说这篇文章就是个很好的例证,我们就来分析下本文中体现浓浓亲情的句子。说说你的感受并且带感情地朗读出来。
1、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寒冬。
一个总算写出了作者对于春天的盼望、急切的心理,也写出了我对母亲身体一直担心的过程,暗示母亲的身体状况不佳,熬过寒冬的不易,表现出子爱母的感情。
2 “这南方……”烘托了散步心情,设置散步背景。这不仅仅是描绘了一般的春光,而是侧重描写自然界的生命现象,一方面是照应并渲染文中对母亲身体、自然生命的`描绘,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突出文章的主旨——生命意识的强化,是匠心独运之笔。
3“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儿子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这三个句子看来熟悉的字眼很多:无非就是“我的话”“她的话”,“前面”“后面”,“妈妈”“儿子”,读来却能撩起几多思绪,几多羡慕:慈母与孝子爱的深沉,和睦家庭的宁静温馨……羡慕之余却又悟出:生命原本这样,代代相因,生生不息。
4、“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一个“平顺”,一个“有意思”,这分明是描摹母亲和儿子的口吻,加之运用顶真辞格,读时格外真切,琅琅上口,富有韵感。母亲最终又选择走小路也体现了长辈对晚辈的爱,我选择走大路体现了“孝”!
5、“我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一“老”一“小”,一个看为“强壮”,一个视为“高大”,这种回环复沓的句式和遣词的变化既使句子饶有趣味,又很好地表现了“我”复杂的心理。
6、“我蹲下来,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儿子”,“我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此种对举在文中是常见的,它构成了句式的对称美,同时也为文章的内容服务,作者站在人生的中点上,一边是长辈,一边是后代,也处在生命之链的关节上,这里既有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又体现了作者挚爱生活,品尝人生甜美的无穷韵味。
课文小结:本文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通过一家三代四口人一起散步的小事,表现了家庭成员间互相谦让爱护的浓浓亲情。其中尤其体现了中年人赡养老人和抚育儿女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用一个“孝”字概括全文内容。
七嘴八舌环节:请学生分享曾经看见的伙食经历过的亲情故事,深化课文精髓。
结束语:父母对子女是如此的关心爱护,我们作为一名学生,作为儿女应该怎么样对待父母呢?平时身体力行,把山羊父母的这种没得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没体谅他们的每一分苦心!
《散步》教案 14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题:尊老爱幼。
2.体会语句的对称美。
3.理解课文中一些重点句子的含意。
4.学习课文由小见大的写法。
教学重点:
课文是如何体现尊老爱幼主题的。
教学难点:
理解一些句子意思。
教学教程:
一、由《思想品德》书上的与人交往应注意的礼仪谈,到家中既有老人又有小孩的时候你怎么办,引出课文《散步》。
板书课题。
二、抽学生读课文,让学生注意一下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并写出思考题:
我在文中做了些什么?表达出我的什么感情?
母亲做了什么?表达出母亲的什么感情?
妻子又做了什么?表现出她什么样的性格?
学生读课文后,讲解一下读一读写一写中词语,特别讲下各得其所的含意。 生齐读生字词。
三、解决读课文时提出的思考题,抽学生回答。
并概括出文章主题:
尊老爱幼
家庭幸福
四、让学生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
抽学生回答后,体会景物描写对表达人物感情的作用,并用之于作文。
五、学生自读课文,勾画自己喜爱的句子,并思考为什么喜欢它。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句式对称的句子,体会对称美的作用。
抽学生谈谈自己喜爱的原因。
当有学生找出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就是整一个世界。时指导学生讨论其蕴含的含义:中青年人责任重大。
六、小结全课内容。余下的时间让学生结合课后作业第三题进行比较阅读。
附板书设计:
我 劝说母亲 委屈儿子 背母亲 孝顺 尊老爱幼
母亲 依从孙子 疼爱
妻子 尊重丈夫 贤惠 家庭幸福
景物描写 南方初春美景 暗含希望母亲身体好起来 尊老
母亲眼中美景 暗含母亲对孙子走小路的理解 爱幼
对称美 富有情趣
末句:中青年人责任重大 赡养老人 抚养孩子
《散步》教案 15
设计意图
教师在户外活动时,教师观察幼儿在户外活动的现状,大班幼儿对空间方位的位置和方向的感知还不够准确,特别是遇到障碍物时,幼儿在表述方位和移动身体时幼儿言行不一,考虑到幼儿空间方位的认知离不开生活的环境,对方位的辨别和认识也必须紧紧依托他们生活的环境和情境才有意义。因此结合大班幼儿当前需要,为巩固幼儿的对于空间方位的认识。特设计一次有关空间方位的数学活动《散步》。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感知和了解方位前后、上下、左右可以用来确定位置和表述方向。
2.动作与技能目标:能借助箭头表示方向,根据方位指示向一定的空间方向移动身体。
3.情感目标:感受设计自己的散步路线的乐趣。
重点难点
知道方位词前后上下左右可以用来确定和表述方向。能根据方位词向一定的空间方向移动身体。
活动准备
幼儿准备:幼儿有散步的经验,幼儿入场前已请幼儿4人为一组,确立好红队黄队和蓝队。
教师准备:事先了解教学对象的'基本情况
物质准备:
用于搭建障碍路线的物体:道具小水池、大树、游泳池、小桥、教室。设计路线图3张、笔3支、大黑板、图钉、散步音乐、箭头若干。
活动过程
(一)空间方位游戏:开脚合脚,开脚合脚,开开开,闭脚合脚,闭脚合脚,闭闭闭,前前前后后后,左左左右右右,米索米索一,米索米索二,看谁是第一。
(二)回顾故事部分内容:教师播放音乐,全体幼儿出门散步,幼儿根据指示向一定的空间方向移动身体。
小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去幼儿园几个好玩的地方去散步,你们想去吗?
今天的散步地点只有4个,我们一起来走走这个路线吧:首先从教室向前走到小水池,从小水池的右边走过,接着向前走到大树,从左绕过大树,然后向前走到游泳池,从中间游过游泳池,再往前直走到小桥,从小桥的下面走过去,最后直走回到教室。
师:大家有没有来说一说今天的散步路线中你听到了什么,才让你准确地走到了散步地点。幼儿说自己的想法
师:原来今天的散步路线更加详细。从散步地点的上面、下面、左面、右面、中间经过告诉了我们具体的位置和方向。
(三)出示“箭头”,请幼儿来摆出自己的散步散步路线。
1.结合生活经验,启发幼儿使用箭头表示方向。
师: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的路线图,比如去厕所路标。这里的箭头是要告诉我们什么?
幼儿回答。
师:告诉路上的箭头是想告诉我们什么?。
幼儿回答
师小结:箭头可以帮助我们知道散步的方向。
2.引导幼儿观察散步路线,并说明方位。
我们一起来观察我们刚才的散步路线图(PPT呈现路线图)。
师:通过看图,你知道我们刚才是怎么散步的吗?
幼儿:首先从教室向前走到小水池,从小水池的右边走过,接着向前走到大树,从左绕过大树,然后向前走到游泳池,从中间游过游泳池,再往前直走到小桥,从小桥的下面走过去,最后直走回到教室。
师:如果是你自己来散步,你想从哪边走呢?请你用箭头来摆一摆你的路线,请2个小朋友按照方位指示去散步。
教师提问:如果没有那个箭头会发生什么?(教师根据现场状况抽取一两个箭头进行提问)
教小结:借助箭头帮助我们知道散步方向,根据指示我们能去我们想去的地方。
3.出示箭头,幼儿分组摆出自己的散步的方向,感受方位,鼓励幼儿根据指示边走边说。
师:在你们身后有可利用的箭头若干,每个小组分别拿对应颜色的箭头,小组商量摆出你们喜欢的散步路线。
请幼儿分小组尝试一边散步一边说路线。
教小结:借助箭头帮助我们知道散步方向,根据指示我们能去我们想去的地方
(四)游戏:挑战使用箭头自己绘制散步路线图。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设计与别人不同的散步路线吗?在你们身后有相应的图纸,挑战成功的小组将获得神秘礼物哟!(想)
闯关:小组设计自己的路线图,图纸要清楚地告诉大家散步的位置和方向即为挑战成功。音乐响起,幼儿开始设计,音乐结束,小组将自己的图纸贴到黑板上,回到座位。
音乐结束,请小组展示散步路线,验证:
1.组长看图纸说路线,组员听指令去散步。
2.请其它幼儿观察,并说说是否挑战成功,说出理由。
师小结:本次挑战成功的秘诀是小朋友借助箭头在图纸上标明前后、上下、左右来确定散步位置,其它小朋友能够根据图纸上的提示说出散步的位置,根据指示能去想去的地方。
挑战结束,赠送神秘礼物。
(五)活动小结
小朋友们团结合作设计出了有趣的散步路线图,恭喜所有小朋友挑战成功。通过看图大家都清楚了散步的位置和方向,那么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画图的方式来记录位置和方向呢?
教师出示地铁图、导航等等。
小朋友们可以回家搜集相关路线图,用画图的形式设计自己喜欢的路线。
好了,小朋友轻轻起立,向后转,我们一起跟后面的老师礼貌地说再见吧!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的设计遵循幼儿年龄特点,活动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教师主要采用情境创设法、提问法、观察法、游戏法等来引导并提升幼儿空间方位的经验。幼儿主要采用讨论法、观察法、操作法、自主探究等方式在游戏中提升自己空间方位经验。该活动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活动中教师启发幼儿设计不同的路线,是为下一环节绘制路线,幼儿能够用画图的方式表征空间关系做铺垫。
考虑大班幼儿乐于挑战的年龄特征,活动采用了挑战的形式来激发幼儿绘制路线图的热情,这都是为达成目标利用空间方位帮助我们准确详细地表明位置、方向和路线而服务的。接着教师请小组展示自己的散步路线。大家在不断地挑战、验证、试误等情境下不断感知空间方位,提升经验。最后教师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地铁路线图、导航等,引导小朋友将此次经验迁移至生活,运用到生活中。
【《散步》教案】相关文章:
散步教案10-07
《散步》教案10-07
《散步》的教学教案01-11
《散步》教学教案02-02
《散步》的活动教案10-11
《散步》的教学教案10-08
散步的教学教案10-07
《散步》优秀教案10-07
《散步》教学教案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