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教案范文锦集六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晏子使楚》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晏子使楚》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字,认识 “侮辱、规矩、笑嘻嘻、大臣、柑橘”等词语。
2.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宴子出使楚国国,有力的反击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的故事,由衷的佩服宴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3.过程与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晏子说的话,体会晏子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智慧
教学重点
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了解楚王三次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反驳的,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教学方法
采用“学生质疑,讨论释疑”的`方法。
教学准备
投影仪,学生预习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重点
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难点
理解晏子反驳的话。
教学方法
采用“学生质疑,讨论释疑”的方法。
教学准备
投影仪,学生预习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设计:
一、解释课题,导入课文
1.出示课题“宴子使楚”。理解“使”,出使。
2.介绍宴子。说明“子”是古代对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说说,你知道中国古代还有哪些著名的人物。比如:孔子、孟子等。
3.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
(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2.课堂交流
(1)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学生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2)读一读难读的句子。
3.尝试给课文分段
(1)那些段落是写三件事的?
(2)分段
三、再读课文,走近宴子
1.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让你感到最气愤的是什么?让你感到最高兴的又是什么?
2.课堂交流,并朗读相应的课文。
(1)最气愤的是楚王“想乘机侮辱宴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2)最高兴的是“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宴子了。”
3.从楚王的变化中,你能说说宴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1.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
(1)找出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的句子。
(2)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认为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厉害。(让学生自由说理)
转折点:由狗洞推想到狗国,向楚王质问:楚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
(3)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他又会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呢?请选择合适的提示语,然后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 (怒发冲冲地 心平气和地 冷静地)。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晏子使楚》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晏子说的话,体会晏子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智慧。
2.了解宴子出使楚国国,有力的反击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的故事,由衷的佩服宴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3.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字,认识“侮辱、规矩、笑嘻嘻、大臣、柑橘”等词语。
教学重点
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了解楚王三次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反驳的,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释课题,导入课文
1.出示课题“宴子使楚”。理解“使”,出使。
2.介绍宴子。说明“子”是古代对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说说,你知道中国古代还有哪些著名的人物。比如:孔子、孟子等。
3.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
(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2.课堂交流
(1)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学生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2)读一读难读的句子。
3.尝试给课文分段
(1)那些段落是写三件事的?
(2)分段
三、再读课文,走近宴子
1.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让你感到最气愤的是什么?让你感到最高兴的又是什么?
2.课堂交流,并朗读相应的课文。
(1)最气愤的是楚王“想乘机侮辱宴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2)最高兴的是“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宴子了。”
3.从楚王的变化中,你能说说宴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1.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
(1)找出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的句子。
(2)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认为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厉害。(让学生自由说理)
转折点:由狗洞推想到狗国,向楚王质问:楚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
(3)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他又会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呢?请选择合适的提示语,然后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
(怒发冲冲地心平气和地冷静地)。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一)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二回合较量
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说说你最喜欢读哪句话?为什么?
2.课堂交流,随机点拨。
(1)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插肩,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
①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齐国首都临淄的人多。
②这句话为后文做好伏笔,引诱楚王上当。
(2)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了。
①理解这句话的推理,隐含了“楚国是一个下等国家”。
②体会宴子的'智慧和说话的技巧。他为什么不明说?
3.有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二)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三回合较量
1.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找出宴子说的话,想想说的是什么意思?
2.出示:“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柑橘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1)理解:水土不服
①柑橘因为水土不服,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
②齐国人因为水土不服,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
(2)这段话中隐含了什么意思?(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
3.有感情的朗读第五自然段。
二、感情朗读,理解宴子
1.用一个词语来说说宴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临危不惧口齿伶俐热爱祖国足智多谋能言善辩……
2.想象一下,宴子长什么样?面对楚王他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让学生充分的说,并能结合课文的有关语言说出理由。
3.尝试分角色朗读课文。先分组准备,再课堂朗读。
三、观照全文,理解结构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开头、中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
抓住重点句:
“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趁机侮辱宴子,显现楚国的威风。”
“从此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宴子了。”
理解首尾呼应的关系。
2.比较课文中间每一次较量中楚王前后态度的对比,理解和开头结尾的关系。
四、作业
1.摘录宴子反驳楚王的话。
2.排练课本剧。
《晏子使楚》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3、了解故事内容,理解宴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教学重点
学习展开想象,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能比较准确地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理解题意,介绍背景
晏子,姓宴名婴,字平仲,“子”是古代对人的尊称。“使楚”出使楚国,即受齐国之命,代表齐国到楚国去执行外交任务。
故事发生在春秋末期,“春秋”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指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5年这段时间。因鲁国的编年史书《春秋》包括了这段时间而得名。
对课文的理解:
这是一篇课文历史故事,选自林汉达主编的中国历史故事从书中的《春秋故事》。
课文讲的是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前后三次企图侮辱、取笑晏子,显楚国的威风。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楚王陷于自讨没趣,十分尴尬的.处境,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故事表现了晏子聪明、才智过人和极力维护国家尊严的思想品质
二、学习第一段
读课文,以“阅读思考”第一题为线索,把楚王“只好---”穿插 进去。先以“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从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读或说出来。
三、学习第二段
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默读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先画出有关的句子,读或说出来。
2.晏子是怎样对待的?
从第三、四、五自然段中画出晏子言行的句子,然后读或说出来。
3.晏子三次反驳楚王的策略(方法)是什么?
明确:第一次宴子采用藐视对方,抬高自己,进而压倒对方的办法反驳了楚土,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第二次晏子采用了先压低自己,再贬低对方的办法反驳了楚王。
第三次晏子采用了先举实例,再说同样的人在不同的国家表现不同,用类比的推理方法,扬齐抑楚,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4.楚王听了晏子的话是怎样做的?为什么“只好”这样做?
明确:楚王在才智过人的晏子面前弄巧成拙处于被动尴尬的境地。
四、为什么楚王不敢不尊敬晏子了?
明确:楚王领教了晏子的聪明才智,不敢再生侮辱、取笑宴子的念头了。
作业 指导:
学习创造性复述
根据“课后思考”第1题的提示,想象晏子的心理活动,进一步展示晏子机智地识破楚王的伎俩,巧妙应付,维护了齐国尊严的品质。
1.把每一提示想想,再找学生说说。
2.把这个事件前后的内容连起来说说。
3.最后把全文连起来创造性地复述。
《晏子使楚》教案 篇4
一、教材简析
《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故事赞扬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本文写作突出特点是以人物对话来塑造形象。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开头写楚王想侮辱晏子;接着写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最后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文章首尾照应,思路清晰,行文紧凑,结构严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生动的故事中,体会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感受晏子语言中透出的大义凛然和爱国精神;二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了解作者通过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特点的表达方式。
二、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课教学围绕“晏子的话到底有什么样的威力,能化楚王对他的侮辱为尊重呢?”这一主问题,引导学生置身于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交流的过程之中,经历思考、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过程,从而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不断感受到晏子机智巧妙的应答,有所感悟和生成。
三、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
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五、教学难点:
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讨、点拨式教学
八、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查询、学习晏子的故事。自编课本剧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说到齐国就会让人想起一个人,他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婴”,人们都尊称他为“晏子”。(说明“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比如:孔子、孟子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他的文章──《晏子使楚》(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你能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吗?
3.“使”是什么意思?课题又是什么意思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
(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
2.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新词(注意“大夫”的读音,现在读“dài fu”,是“医生”的意思,过去读“dàfū”,是官职的称呼。)
(2)请同学读读难读的段落,检查课文读通情况。
(3)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昨天我们已初步学习了《晏子使楚》一文,知道了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那么楚国是如何接待晏子的?晏子有辱自己的使命吗?出使的结果又是如何?这些都是这节课我们所要关注的。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把文章速读一遍,用“-----”划出晏子出使结果的那句话。
2.交流,引导:
(1)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找到了,出示,齐读“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板书:尊重
二、抓中心句,理解脉络
(1)同学们,一句话往往能告诉我们许多信息,像这句也一样,你读了以后想到了哪些信息?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在这之前是怎样的?在这之前,楚王_______________。
(2)交流后板书:侮辱
(3)指名男女同学分读这两句话,“学贵有疑”读了以后,我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何变侮辱为尊重?谁能简单来说一说:
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吗?
1.在这之前,楚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来晏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自由说------指名说
师过渡:同学们可真认真,把长长的一篇课文就读短了。但要想真正理解课文,咱们还得好好研究。今天,咱们就抓住“侮辱”一词展开研究,去看看,在这之前,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用“——”划出三次楚王侮辱晏子的句子,并讲讲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三、学生交流
1.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边开了个5尺来高的洞……让晏子从这个洞里钻进去。
这句话有点复杂,再读一遍,相信第二遍会更好!你能用自己的话讲得更简单一点吗?
(楚王要晏子钻狗洞,想以此侮辱晏子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
板书:钻狗洞——
2.楚王对他瞅了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人了吗?”
指导朗读这句话,特别指出:瞅、冷笑
读重音,真聪明,一下子就学会了,跟着他的样子,一齐读这句话,这句话楚王是轻视晏子没才干,想以此侮辱齐国没人才的目的。
板书:没人才——
第三次机会让给平时班上不太回答的同学来说。
3.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楚王借此讥笑齐国人没出息,齐国社会风气不好。
板书:没出息——
是啊楚王对晏子的侮辱真可谓是居心(叵测),处心(积虑),用心(不良),同学们积累的词汇还真多!
面对楚王一次又一次的侮辱,晏子又是如何反击的呢?
板书:反击
四、学习晏子反击
1.咱们先去看看,晏子第一次回击楚王的语句,(学生交流)。找是找到了,但我感觉读得太平淡了,谁能体会晏子当时的心情和当时的场面,给他加一个修饰词语,来读一读。出示:晏子看了看,__________地说:“这是个狗洞……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心平气和 怒气冲冲)
好的,同学们都答得很出色,反复地读了以后,同学们思考一下,然后完成练习:访问正常的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狗洞,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是狗国
2.晏子给予有力的回击以后,结果如何?读,板书:楚王只好吩咐打开城门,把晏子迎接进去。
3.楚王这城门打得是无可奈何啊,要不然就承认国家是狗国了,自己是狗王了。
4.小结,学法:
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反复朗读——仔细思考——结合自己的理解,都学懂了晏子第一次反击,而好戏还在后头。我们将继续利用这种方法学懂后二次反击,变换一下学习方法,四人为一组,读二、三次反击的话,讨论以下习题;
1.上等人访问上等国,等人访问下等国。
2.我是最下等人,访问楚国。
3.所以楚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淮南自然条件好,产柑桔。淮北自然条件差,产枳桔。
2.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在楚国当强盗。
3.所以楚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次的“水土不同”指水质土壤的不同,第二次的“水土不同”指社会风气不同,因为生活环境不同,导致本质的改变,所以楚国就是强盗国,齐人在楚国才会变强盗。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如果晏子回到齐国,齐王大喜,给他开了个庆功宴,你也去参加这个会,你讲一讲晏子为什么能取得胜利?(先说后写)
1.晏子才智过人,有善辨的口才。
2.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齐国,在晏子的心目中,不会让自己的祖国受到侮辱,他爱国,所以促使他一次又一次维护了祖国的尊严。
3.正义在晏子一方,邪不压正。他才会理直气壮。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晏子使楚》一文,懂得了晏子以智慧击退楚王侮辱。同学们,只有今天学好知识,才能像晏子一样,不辱使命,维护尊严。
板书设计:
11 晏子使楚
起 因: 齐王想仗势欺人显威风
楚王——晏子(机智勇敢 能言善辩 热爱祖国)
(侮辱)————(反击)————结果
经 过 钻狗洞 是狗国 只好打开城门
没人才 下等国 只好赔不是
没出息 强盗国 只好陪着看
结 果: 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晏子使楚》教案 篇5
【教学设计说明】
晏子,春秋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当过齐国宰相,《晏子使楚》教案设计。课文记叙了晏子出使楚国时,智斗楚王,维护齐国尊严的'三个小故事。课文就是由“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三个小故事组成。三个小故事的记叙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先写楚王想侮辱晏子,再是写晏子智斗楚王,最后写楚王只好认输。课文中晏子是怎样智斗楚王的,为什么晏子的话会驳得楚王无言以对?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
【教学主要步骤】
一、揭示课题。
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出现过许多政治家、思想家,晏子就是其中的一个。晏子是春秋时代齐国人,当过齐国的宰相。晏子善于言辞,机智果敢,是当时著名的外交家。这篇课文就是写晏子的故事。
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说说课题中的“使”作什么解释?并且说出课题的意思。
(“使”是出使的意思,课题的意思是“晏子作为齐国的使者出使楚国。”)
二、读课文,自学字词。
要求读准生字字音,理解字词。
读准字音:淄敝枳淮
指导书写:淄敝(笔顺)辱臣(笔顺)
理解词语:大夫欺君之罪侮辱敝国
安居乐业得意洋洋囚犯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课文写了晏子的'几个故事?从哪里到哪里是写这几个故事的,给课文分段。
2.读课文中的三个小故事,用晏子说的话概括每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四、阅读理解第一个故事。
1.默读思考: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2.晏子说“楚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理解晏子的推理方法:
访问狗国得钻狗洞,楚国开的是狗洞,所以________
3.楚王听到传话,为什么只好吩咐打开城门,楚王当时是怎样想的?
(如果让晏子从狗洞进来,那么楚国就成了狗国,楚王也成了狗国之王了。所以他只好吩咐打开城门。)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小故事。
(一)阅读理解第2、3两个故事。
1.默读思考:这两个故事中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样回击楚王的,结果怎样?
结合填空理解晏子话的含义:
(1)上等人访问上等国家,下等人访问下等国家,我最不中用,所以派我来访问楚国,因为楚国是____。
(2)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到了楚国却做起了强盗,因为____。这句话中的“水土不同”是指____
2.有感情地朗读两个小故事。
(二)总结课文,巩固练习。
1.朗读全文。读后讨论: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机智果敢,善于言辞,热爱自己的国家)
2.复述故事。
每人选择一个小故事,准备后复述。
3.按要求摘录课文中的词语。
(1)写动作的:____
(2)写神态的:____
(3)写外貌的:____
《晏子使楚》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2、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3、感受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教学重点]
1、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感悟晏子成功反驳楚王的论辩技巧和思维方式。
[教学难点]
1、理解晏子反驳楚王的话,分析句子间严密的逻辑关系;
2、感悟晏子的语言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经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晏子使楚》这篇文章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继续深入学习这篇古文,感悟这篇文章的语言的魅力所在。
那么在正式学习之前,让我们来个课前热身,一起把这篇古文通读一遍。(提出一些简单的朗读要求,如读准,大声等等,并进行简短评价)
二、进入正课
(师):从大家刚才的朗读上,老师感觉总体情况还是不错的,接下来我们深入学习这篇文章,请大家看大屏幕。(放课件)
1、口头复述课文,理解文意。
2、分析晏子的性格。
3、学习并体会晏子的论辩技巧。
老师给大家列出了今天我们这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来一一完成它。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完成第一个学习目标,也就是要锻炼大家的口头表达能力的时候了,请大家看大屏幕,(播放图片)现在我需要大家看着这三幅图,用自己的话把整篇文章复述一遍,看谁说得又准又全。(提问,课堂随机)
(生1):
(生2):
(师):(简单评价)从这三幅图中我们很清楚的知道,文章的重点应该集中在哪一幅图中?(生齐声回答)对,也就是楚王与晏子的对话那一部分,那么就让我们来好好分析一下对话这一部分,一起来感受一下晏子的论辩技巧吧!(放课件,依据提问的内容依次播出)
(师):面对楚王的侮辱,晏子是否直接就反驳了楚王的无礼侮辱呢?
(全班齐答,提示纠正)
(师):那么晏子是首先说了什么?
(全班齐答,放课件)
(师):为什么会导致橘子的不同呢?
(答:水土异也)
(师):太对了!聪明的晏子接着这时候才拐到楚王刁难的问题上,分析到所抓的这个人到底是什么原因偷盗呢?
(各抒己见,可提问)
(师):对了,同样的道理,因为楚国和齐国的水土不同,所以人在不同的地方就会做出不一样的事情,这是晏子很巧妙的耍了一个小聪明,把这个难题很好的化解了,从老师给大家列出的这个图表,大家可以看出晏子是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的呢?
(可首先通过提问温习有关的论证方法,然后再回到上面的问题)
(明确:类比推理的方法,放课件)
(师):很好!那么这里老师就纳闷了:为什么晏子要费那么大的周折来论证这个问题,而不是直接反驳呢?
(提问,给予肯定,尽力提示)
(师):大家的分析都很有道理,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楚王与晏子的对话,体会一下晏子的外交语言艺术吧!(放课件)
楚王对晏子的侮辱: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针锋相对的反击:莫非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晏子的结果:圣人非所与熙也。
楚王的结果:寡人反取病焉。
(看清问题,给予提示)
三、表演课本剧,加以深化
(师):这个问题大家完成得很好,文中的人物形象大家也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为了加深印象,老师有请三位同学上台来表演一下,怎么样?
(异口同声)
(师):很好!掌声!(对表演作简短的评价)
四、课堂总结
(师):那么课文我们也分析了,表演我们也看过了,相信大家对晏子这个主要人物应该有了一个更高的认识,那么我们一起来概括总结一下:晏子是怎样一个人?(放课件)
明确:机智勇敢,善于辞令,不辱使命,极大地维护了国家尊严的出色的外交家。
(鼓励提问,归纳总结,得出结果)
(师):好!整节课下来,大家的.表现很出色,我们也很顺利的完成了今天的学习任务,这里老师再给大家的整节课来个回顾,请看大屏幕。(放课件,简短复述)
纵观全文,晏子在遭到不礼貌的侵犯后,并没有表现出常人的激愤,而是站在国家的利益上,用外交辞令回击楚王的伤及国格的侮辱,从而维护了齐国的形象与尊严。因他忠于齐国又机灵善辩,所以他与楚王的斗争是针锋相对,但又很注意分寸,有理有节,他回驳的出发点及选材均是站在国家利益这个至高点上。
五、布置课后作业。(放课件)
1、你觉得晏子的辩论有无漏洞?如果是你,会怎样应对楚王?
备注:如时间允许,可在其中加上一两个小故事加以润色,随机应变。
故事一:
一天,德国大诗人歌德在公园散步,在一条狭窄的小路上遇到了一位反对他的批评家,这位傲慢的批评家说:你知道吗?我这个人从来不给傻瓜让路。歌德却说:我却相反!说完闪身让批评家过去。
故事二:
德国大诗人海涅是犹太人,常常遭到无端攻击。有一次晚会上,一个旅行家对他说:我发现了一个小岛,这个岛上竟然没有犹太人和驴子!
海涅不动声色地说:看来,只有你和我一起去那个岛上,才会弥补这个缺陷!
故事三:
俄国著名寓言作家克雷洛夫长得很胖,又爱穿黑衣服。一次,一位贵族看到他在散步,便冲着他大叫:你看,来了一朵乌云!
怪不得蛤蟆开始叫了!克雷洛夫看着雍肿的贵族答道。
【《晏子使楚》教案】相关文章:
晏子使楚教案01-02
《晏子使楚》教案11-28
晏子使楚教案02-19
《晏子使楚》教案03-05
晏子使楚的教案课件02-03
《晏子使楚》优秀教案02-03
《晏子使楚》的教学教案03-07
晏子使楚教学教案03-09
晏子使楚的教学教案03-08
《晏子使楚》教学的教案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