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4-07-14 00:05:16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汇总7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品】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汇总7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了解自己身体能动的一些部位,从而对自己的身体感兴趣。

  2、知道身体的一些关节及保护方法。

  二、活动准备:

  一张人体图音乐磁带

  三、活动过程:

  (一)寻找全身会动的地方

  师:

  (二)认识灵活的关节,

  1、引导幼儿发现关节。

  师:为什么我们的手指可以弯曲下来做点点头、弯弯腰的这些动作啊

  幼儿讨论回答

  2、教师引出关节

  骨头和骨头连接起来的地方,它有一个名字关节

  师:有了关节才可以灵活的动起来,我们身上还有很多地方有关节,找找我们的.关节藏在哪里了?

  3、教师根据幼儿所说的,在人体图上画上红色的圈圈。

  4、请幼儿让有标记的部位动一动。

  5、哦!我们的关节必须灵活,牢固,才能很好的发挥它的作用,帮助我们完成各种动作,

  (三)、没有关节,我们的身体会怎么样?

  幼儿讨论,教师可逐步引导,如:没有手指关节,我们就没有办法拿东西等。让幼儿体验没有关节的动作。原来关节是很重要的,没有它们可不行啊!

  但是,我们的关节它也会生病,不信,你们听————

  (四)通过故事,知道关节的重要性。

  1、师:这个其其真调皮,他碰到了意见什么事情啊?

  什么是脱臼了?怎么会脱臼的啊?

  幼:关节错位,用力过猛————

  师:哦原来脱臼会给我们带来那么多的麻烦!那我们该怎样保护自己的关节呢?

  2、讨论如何保护关节。

  (合理锻炼、加强营养、注意安全、天冷保暖)

  (五)通过游戏,进一步感知关节对我们的帮助

  师:我们的关节本领可大着呢!现在让我们来玩关节的游戏吧!———我的关节会表演

  师在我这里有两个很大的筛子,我把他们丢出去,在上面的数字是几,我们就根据图上的的数字在哪里,是什么关节,我们就让这个关节来动动吧!

  (六)、结束

  师:哦,我发现这个场地不是很大,现在我们带着筛子去楼下的操场去玩吧!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常见的落叶植物,让幼儿对树叶感兴趣。

  2.积发幼儿想象力,进行制作活动。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装饰秋天的树

  2.树叶图片(梧桐、冬青、柏树)

  3.幼儿用美术工具。

  趣味练习

  活动过程

   一、认一认,这是什么树叶?

  1.说一说:请你找一片你最喜欢的树叶。

  告诉大家,这是谁的树叶?你为什么喜欢它?

  2.你们知道你喜欢的树叶,是从哪棵大树妈妈的树枝上落下来的吗?

  去找找,找到了就站在这棵大树的前面。

  (站在树的图片前面)

  3.请幼儿说说,你给自己的树叶找的大树妈妈是谁,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梧桐树的树叶像爪子,冬青树叶像小船、柏树树叶像针或刺)

  4.不认识的树叶

  (1)教师:其实,我们周围还有很多别的树叶呢,这片树叶认识吗?

  这棵树叫什么名字?它们都是在秋天里落叶子的吗?

  你们可以看看有关树叶的书,还可以让爸爸妈妈带你们到公园里去找一找自己不认识的树叶,

  让爸爸妈妈告诉你们。

  (2)出示衫树、银杏树等树叶,让幼儿观察。

  二、想一想:我把树叶当什么?

  1.欣赏儿歌:秋叶

  2.教师:除了你们喜欢的树叶,还有许多小动物也喜欢落叶呢。

  3.提问:小动物们捡起落叶当什么?

  4.想一想:你想把你的树叶变成什么?

  三、做一做,秋叶玩具

  1.想象制作:装饰-秋天的树

  秋天的树非常漂亮,你们把它做出来把。

  2.介绍自己的`作品

  四、游戏:秋天树叶飞

  1.教师:你们的叶子都是从大树妈妈高高的树枝上飘落下来的。

  我们让树叶从大树妈妈的身上飞下来好吗?怎么飞呢?你们看。

  2.介绍游戏玩法:听到梧桐树叶飞,手执梧桐树叶的孩子,将树叶使劲网上抛,其他树叶玩法相同。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水是怎么变脏的。

  2、有初步的环保意识,知道爱护水资源一些方法。

  活动准备:

  1、清水和污水各一缸,两条金鱼

  2、相关图片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初步了解河流生病的原因。

  师:小朋友们都听过《小红帽》、《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你们听过关于河流的故事吗?今天老师来讲《河流生病了》的故事。听完后请说小朋友们说一说这个故事讲了什么?

  (出示课件,教师讲述故事)。

  二、看图回答问题

  1、在河流的旁边住着谁?河流的水怎么啦?

  2、河里的鸭子和鱼还喜欢河流吗?

  3、为什么说河流生病了?

  4、后来,小动物们是怎么做的?

  请个别幼儿回答,鼓励幼儿大胆自信的回答问题。

  三、做实验:小鱼的家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看一看小鱼喜欢生活在哪里?请看这里有两盆水有什么不同?

  出示金鱼提问:谁来了,我们把这两条小鱼分别放在这两盆水中,看看清水里的小鱼和污水里的小鱼会有什么不同?

  我们应该怎么做?(把小鱼救出来)瞧,小鱼又能自由自在地游泳了。

  教师小结:所以说,清水能用,人能喝,鱼儿能生活;污水不能用,人不能喝,鱼儿、虾等动物也不能生活。

  四、讨论水怎么变脏的

  提问:你们知道水是怎么变脏的`吗?

  我们一起来看这两幅。想一想你们喜欢哪一幅图?

  你们还见过什么地方的污水流到了河里,使水变脏了?

  你家附近的河水脏不脏?你看见水面上有什么?。

  五、讨论怎样使水变得清洁

  师:河水变脏了,我们吃的是脏水,用的是脏水,这样会发生什么问题呢?

  幼儿讨论。

  提问:我们怎样才能使水变得不脏呢?

  如果我们看到别人把脏东西扔进河里,有的小朋友说又不是我扔的,不关我的事,这样做对吗?应该怎么做呢?

  教师小结:保护环境从我们身边做起,从今天起我们大1班的小朋友就来当环保小卫士去检查我们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有没有垃圾。好了,小卫士们,我们出发吧。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 通过尝试活动,使幼儿发现肥皂的外形特处和用途。

  2. 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各种感官司感知多种多样的肥皂。

  3. 通过吹泡泡活动,增添幼儿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 形状、颜色、气味不同的洗衣皂、香皂、药皂、婴儿皂每组一份。2. 脏手绢若干,脸盆四只。

  3. 吹泡泡玩具人手一个。

  三、活动过程

  (一)、 尝试一:引导幼儿观察肥皂的外部特征,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多种多样的肥皂

  1. 请小朋友试着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筐中的肥皂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什么味道。

  2. 幼儿动手尝试,教师引导、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感官司进行尝试。

  3. 请幼儿相互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并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介绍给大家。

  4. 师生共同部结:肥皂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各种各样的形状,各种各样的味道。

  (二)、 尝试二:洗手间

  1. 提供四盆水,肥皂若干

  教师提问:手绢脏了,你们能把它变干净吗?

  2. 幼儿尝试洗手绢,教师个别指导,同时引导幼儿观察洗的过程中手绢和水的变化,感知肥皂的用途。

  3. 讨论:肥皂的用途。

  4. 总结。

  (三)、 尝试三:游戏“吹泡泡”

  出示吹泡泡玩具,幼儿动手尝试,引导并鼓励幼儿吹出又大又多的泡泡。

  小朋友在欢乐中结束活动。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传递的

  1、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积极的从不同途径、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传递信息,

  2)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信息传递的不同渠道,学习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 活动准备:幼儿通过查询、采访等方式了解相关知识。

  3、 活动过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传递的方式。可启发幼儿从物体发信号、用声音发信号、用文字发信号等几个方面考虑。如:通过手势、旗语、烟火等物体发信号;通过吹号、打铃、敲鼓、广播电话等声音发信号;用信鸽捎带、邮局传递、发传真、发电子邮件等多种文字形式发信号。

  2) 教师配图讲述有关人们传递信息的故事。如:古时候长城的烽火台上燃烟火传递敌情;抗日战争时期,用放倒消息树的.办法报告敌人的去向等。

  3) 讨论:现在人们怎样传递信息?引导幼儿了解常用的通讯工具。

  4) 组织幼儿玩通讯游戏传电话:教师将幼儿分为两组,分别向每组的第一个人说一句悄悄话,开始后,再一个一个的往后传,各组最后一个报告电话内容,传的又快又准的一组为胜。

  4、 活动延伸:

  1) 组织幼儿自己操作电脑。

  2) 在活动区内提供半成品材料,学习制作这些通讯工具,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提供道具。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来保护自己,激发探究昆虫奥秘的欲望。

  2、发展细致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昆虫躲在哪里》。

  2、视频:昆虫的保护色。

  3、白板课件。

  重难点:知道昆虫利用保护色来保护自己。

  【活动过程】

  一、观看有关昆虫伪装的课件,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师:你们见到过哪些昆虫,它们都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神秘的昆虫,他们在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呢?看你能不能一下子就把他们找出来?(播放课件)

  二、引导幼儿了解保护色,开展讨论,积累经验。

  1、引导幼儿了解什么是保护色,以及保护色对昆虫的作用。

  (1)师:小朋友的眼睛真棒,把刚才藏起来的小动物都找出来了,那么小动物为什么要躲起来呢?(请幼儿个别回答)

  (2)带领幼儿讨论:昆虫为什么要有保护色?如果没有保护色,它们将会怎样?

  (3)师进行小结:原来,刚刚的昆虫利用了保护色来伪装自己,目的就是为了不被敌人发现,躲避危险。

  (4)师: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保护色,昆虫利用保护色来保护自己,驱除危险。那谁能来说一说你看到或听过的这种类似的昆虫呢?

  (5)幼儿相互讨论,教师请个别幼儿简单介绍自己知道的昆虫以及它的保护色。

  2、播放课件,了解一些常见的昆虫,以及它的保护色。

  师:现在,我们来来揭开神秘昆虫的面纱,看看他们躲在哪里,它们的保护色是什么样子的?是如何保护自己的?

  3、播放视频,让幼儿知道昆虫保护自己的一些办法。

  师:刚刚,我们只说到了保护色,现在,我们来看看昆虫还有哪些保护自己的方法?

  4、教师进行相应的小结。

  三、游戏活动:昆虫躲在哪里。

  1、师:我们刚才学习了保护色,知道了昆虫保护自己的一些方法。现在,我们的昆虫也要和我们一起来做游戏了。看看谁能来找出它们?

  2、教师边出示白板课件,边介绍游戏规则:现在,我们来进行比赛吧。分成两队,一队是苹果队,还有一队菠萝队,找出一个奖励一颗红心,看哪组找出的小昆虫多。

  3、幼儿进行找昆虫游戏比赛,教师给获胜队相应的奖励。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体验探索过程中取得成功的快乐。

  2、自主选择材料,探索单种材料或多种材料的连接、变长方法。

  3、提高小肌肉群的动作技能。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

  尝试将各种材料连接使用之越变越长。

  活动难点:

  尝试多种材料的连接,为蚂蚁做出各种各样的绳梯。

  活动准备:

  1、Flash课件

  2、操作材料:雪花片、吸管、扭扭棒、拼插玩具、彩色小纸条、水彩笔、夹子、一次性筷子等,每种材料分别放置在操作盒里

  3、铁丝拉长固定在距地面半米高的墙上。

  活动过程:

  一、播放Flash课件边讲述故事引题。

  1、蚂蚁队长宣布要举行“爬爬赛”,需要我们帮助它们提供各种各样的绳梯,给它们“爬爬赛”用。

  二、幼儿探索单种材料的连接、变长方法。

  1、幼儿自主选择材料,为蚂蚁做出各种各样的绳梯。

  2、将做好的绳梯固定在铁丝上,绳梯的.长度不能低于铁丝与地面的距离。

  3、幼儿交流探索经验

  ①你是用什么办法,将它越变越长的?

  ②蚂蚁队长检验我们的绳梯。

  三、探索多种材料的不同种连接方法

  蚂蚁队长发现我们做的绳梯又漂亮又好用,你们真棒。但是你们的绳梯给蚂蚁爬爬时太简单了,没有难度。它希望我们做出特别的,爬爬时又有难度的绳梯。

  1、幼儿尝试多种材料的连接变长方法。

  2、幼儿讲述探索经验:你的绳梯给蚂蚁爬爬时有什么难度呢?

  四、蚂蚁“爬爬赛”正式开始

  教师播放Flash课件,孩子观看,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发现用不同的事物测量同一个物体,结果是不同的。

  2、大胆尝试,初步进行自然测量。

  3、激发幼儿对测量的兴趣乐意对测量进行探究。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大胆尝试,初步进行自然测量。

  活动难点:发现用不同的事物测量同一个物体,结果是不同的。

  活动准备:

  道具蛋一个,故事PPT,蛋图片人手一张,测量小工具(盖子、纸条、丝带等。

  活动过程:

  一、实物导入,激发兴趣。

  师:“老师今天带来一个蛋,小朋友看看,这个蛋是什么样的?这个很大很大的蛋还有一个好听的故事,下面我们一起来听故事《很大很大的蛋》。

  (此环节开门见山,通过实物导入活动,结合孩子们的已有经验,通过提问:这个蛋是什么样的?让孩子们说出蛋的种类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为下面的测量蛋的大小做铺垫。)

  二、看课件讲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小松鼠在池塘边找松果,骨碌碌,不知从哪滚出一个蛋,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蛋呢?小松鼠决定用松果测量这只蛋究竟有多大。

  小松鼠会怎么量呢?(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方法)

  小结:你们的方法很独特,小松鼠在测量蛋的时还有个小秘密,想知道吗?“小松鼠测量的时候,先把蛋横着放平,然后把第一个松果和蛋的一边对齐,一个挨着一个摆的整整齐齐。1、2、3、4、5,这个蛋有5个松果那么大。”

  这只蛋究竟有多大?(蛋的长度等于几个松果的长度?)

  小结:原来小松鼠测量一个蛋长度时,要和蛋的一端对齐,然后把松果一个一个紧紧挨着排整齐,一共排几松果,但就有几个松果那么长。

  (此环节,结合有先前经验说出自己测量单的方法,然后通过小松鼠测量蛋的方法,知道测量的`基本方法,为后面自己亲自操作做准备。)

  2、松鼠跑进树林里,朋友们朋友们,池塘边有个很大大的蛋,好奇心最大的狐狸说:“真的,我的去看看”。狐狸跑到池塘边,但是那里只有一只普通的蛋,不大也不小,“这个蛋很大吗?”只有我的两只手那么长啊。

  孩子们狐狸觉得蛋怎么样?

  他是用什么测量蛋的?

  他测量蛋蛋有多大?

  3、狐狸回到朋友那里,小熊问:“真有很大的蛋吗?“没有,只不过是一只很普通的蛋,不大也不小”小松鼠不服气的说:“你不要胡说,多大的蛋啊。”于是小熊说:“那我去看看吧。”

  小熊来到了池塘边,只有一只很小的蛋,“什么啊,只有一只小的蛋,只有我的手掌的一半那么大。”小熊放在手里看了又看。

  孩子们,小熊觉的那只蛋怎么样?

  他是用什么测量的?

  他测量蛋有多大?

  (通过小狐狸和小熊对蛋的认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亲自进行测量的欲望,让孩子们思考,为什么同样的蛋,测量出来的结果不一样呢?)

  4、过了一会儿,小熊回来了,小松鼠问:“小熊,我说的对吧,是不是有个很大很大的蛋?”这时候狐狸插嘴说:“什么呀,那只是一只很普通的蛋。”小熊没好气的说:“你们都错了,那只蛋很小很小。”好朋友争吵起来。

  (此环节,通过故事中小动物们的争吵,再次激发幼儿亲自测量的欲望,并且自己愿意通过自己的方法,验证为什么蛋是一样的,会测量出不一样的结果?)

  三、操作、体验

  1、“奇怪!蛋是一样的,为什么它们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呢?”

  (他们用的工具不一样)“真的吗?老师把这个蛋画在了纸上,我们一起来量一量,看是不是这样?”

  A组幼儿用盖子量。

  B组幼儿用纸条量。

  C组幼儿用丝带量。

  (分组操作,引导幼儿用生活常见的盖子、纸条、丝带等进行测量,激发幼儿测量兴趣,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初步进行自然测量,完成了本次活动的重点。)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你测量的蛋的时候用了什么东西?用了多长?

  3、幼儿讲述操作结果,教师记录。

  你量的蛋有多大?

  师:“我们用的蛋是一样的,我们测量结果一样吗?”(不一样)

  小结:原来,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同一个物体,结果不一样的,但是测量的长度是一样的,只是我们用的标准不一样。

  (通过老师提供的材料,亲自测量蛋的大小,并在老师的帮助下记录结果,得出答案,发现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同一个物体,结果是不同的,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测量概念,从而解决本次活动的难点。)

  4、小松鼠狐狸也用我们的办法,放在一起比对,原来,5个松果、狐狸两只手和小熊的半个手掌是一样长的。

  朋友们都呵呵笑了起来,原理来我们用的标准不一样,就在这时咔嚓咔嚓,那个蛋裂开了,你们猜从蛋里钻出来的是谁?

  四、活动结束

  师:小朋友真能干,今天又学会了一个新本领,今天回家后,小朋友们就可以找一些自己喜欢的小工具来量家里的书、茶几。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绘本《很大很大的蛋》为主线牵引整个活动的开展,在此过程中,教师充当了幼儿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的角色,通过抛出两个核心问题点——“怎么知道蛋的大小”和“怎么知道测量结果的对错”,引导幼儿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幼儿已经不是故事之外的旁听者,而是置身于故事的情境之中,他们成了故事向前发展的推动者,这极大的激发了他们探究的兴趣与积极性,也较好的掌握了测量的基本方法。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07-26

【热门】科学活动教案03-23

【精】科学活动教案03-23

【荐】科学活动教案03-19

科学活动教案【热】11-18

科学类活动教案04-04

科学活动教案模板05-05

科学领域活动教案05-09

科学活动青蛙教案11-05

实用的科学活动教案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