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学教案范文锦集八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设计和建造桥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如造桥的要求,材料的特性和数量、形状和结构等。
过程与方法
● 经历设计、制作、介绍交流的过程,体会设计的重要性。
● 应用形状结构的知识及经验设计和制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
● 发展乐于动手、善于合作、不怕困难的`品质。
● 发展尊重他人、认真倾听、敢于发表意见的品质。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旧报纸一张、胶带、剪子、尺子。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合作带来的各种桥模型,请学生按照展览要求先报名,再统一在讲台前参展。
二、请各在座的评委检查制作的材料是否统一,然后讨论分别从几个方面去评价这些不同形状的桥模型?教师提出要求,板书如下:我们的桥展示评奖大会——最佳作品奖,最佳评委奖。最佳作品:描述分、比较分、承重分,总评分。单项奖:省料奖、美观奖、实用奖、参与奖。
三、准备怎样介绍自己的桥?下面的内容可供参考:
设计的想法是怎样形成的,出示设计图或设计过程。
应用了哪些形状方面的知识。
应用了哪些结构方面的知识。
我们的桥哪里受压力,哪里受拉力……
制作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怎么解决的。
哪些地方限于技术,做得不够好。
哪些地方是具有明显的优势的。
预计能承多少重量。
板书设计:
我们的桥展示评奖大会
描述分、比较分、承重分,总评分
最佳作品奖
最佳评委奖
单项奖 省料奖 美观奖 实用奖 参与奖
【信息反馈】:
评奖结果令人出乎意料,平时成绩优秀,表现良好的学生动手能力不佳,平时不起眼的几个同学作品出人意料得好,经过了解,家长帮忙了,但是最出色的桥是刘雪松同学制作的,而且没有家长帮忙,独立完成,设计简单,牢固,而且材料非常容易找到,几个一次性被子,一个拱形,真是令人叫好啊!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情绪愉快地参加探知活动,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2、引导幼儿观察、感知水的'沉浮。
3、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语言来表达,发展幼儿讲述。
活动准备:
盆、可舀水的玩具杯、海绵、沙、棉花、小石块、积木、朔料玩具、白纸、
一个熟鸡蛋一生鸡蛋。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产生探知的欲望。
1、出示两个大盆,里面装有水让幼儿自由在周围用玩具舀水玩。
2、把各种积木、朔料玩具一一投放入水里,老师:这些东西怎样?它们有没有沉到水下?为什么会漂浮在水上?请两个小朋友上来试。
3、把小石块、沙投放到水里,老师:这些东西又怎样呢?为什么会沉到水里?请两个小朋友上来试试。
4、把棉花、海绵投放到水里,引导幼儿观察。
(二)幼儿动手操作、感知。
1、幼儿人手一篮积木、朔料玩具、小石子等尝试。
2、帮助幼儿用语言讲述自己探索过程。
(三)讨论、扩展经验。
1、老师出示一张白纸,平放到水面上“它又怎样啊?为什么浮在上面”老师慢慢用水弄湿白纸,看看白纸慢慢沉到水里。
2、老师出示一生鸡蛋,投放到水里,看看它怎样?又出示一熟鸡蛋问:它会怎样呢?
(四)小实验:会游泳的蛋宝宝。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科学的表达方式描述自己听到的声音。2、能够在多个题目中确定适合自己探究的题目。3、能用“耳”和“眼”共同感觉各种物体发声时产生的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乐于对四周的各种声音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题目。能够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对声音题目的看法。科学知识目标:能举例说明四周的声音是各种各样的`。能回纳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预备:按组预备鼓和鼓槌1个、绿豆若干粒、锣1面、钢尺1根、纸杯1个
教学过程
一、引进
在我们的生活中,风声、雨声、读书声,处处布满着各种各样的声音。
二、活动一:寻找声音
1、观察书中的四幅插图
2、倾听声音:让学生倾听声音,知道这个声音是由谁发出的。
3、想一下某些物体和动物在发出声音时的变化。
4、关于声音,你想知道些什么?
三、活动二: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
1、用“耳”和“眼”共同感觉各种物体发声时产生的现象。
学生实验
全班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填写各种物体发声时的现象记录表
讨论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现象?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2、提问:用什么办法能使物体停止发声呢?
演奏者如何使鼓或锣停止发声?
物体停止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四、小结
板书设计 3 倾听声音
寻找声音
声音的产生:现象:
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科学教案 篇4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扩大学生的阅读面,锻炼学生收集信息,分析资料,提炼观点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阅读能力,培养阅读的兴趣,进而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能力。
2.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激发民族自豪感。并引导学生关注造纸术的发展,以及现代纸的种类,用途,扩大眼界,把学习生活的触角伸向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3.学做再生纸,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树立环保意识。
4.了解各种纸艺,欣赏纸艺艺术,接受美的熏陶,并学做折纸,剪纸撕纸,纸贴等。
5.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究精神和创造精神以及不怕困难,独立思索等优良品质。
6.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交流表达的需要,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二、活动准备:
1.教会学生利用网络搜索的本领。
2.教会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的方法。
3.教师提供参考书目。
4.准备做再生纸的工具。
5.准备各种纸艺的欣赏作品。
三、活动过程:
(一)活动动员
1.谈话导入。
请同学们打开书包看一看,再想一想,哪样东西最多?
2.口语交际。
说一说,在你的记忆中,你最早一次用纸的.情形你还记得吗?你用纸干什么了?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3.用一句话表达你对纸的了解。
用一句话表达你想进一步从哪个方面了解纸。
4.综合表达:设计一份广告,告诉大家你想研究的内容,争取几个伙伴和你一起研究。
(二)学生利用两周的时间,到网上或图书馆查阅资料,了解纸及其文化。开展一些参观和实践操作,体验纸文化。
(三)学做再生纸。
1.参观造纸厂,了解纸的生产过程
2.自己动手做再生纸:
A.阅读制作方法
B.看教师演示过程,听清提示。
C.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制作
D.展示各自的作品
(四)纸艺欣赏
1.布置一个纸艺展览,并对每种纸艺做文字说明。
主要有:剪纸,纸雕、刻纸、撕纸、折纸、贴纸……
2.请会剪纸,或折纸的同学为小老师,开办小艺术技巧讲座,辅导学生制作纸艺作品,并为自己的作品起名、配解说。
(五)综合展示活动
1.纸文化知识竞赛
2.看图猜带纸的成语
例如:纸上谈兵、洛阳纸贵、命比纸薄……
3.各小组上台演示各自准备的“我的纸文化之旅”五分钟交流材料,可以用图、幻灯片、文字、实物等展示对纸的了解,以及自己探究的过程和体会,并回答其他学生的提问。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一个关于生活垃圾的产生、数量、种类的调查统计活动。了解自己和自己的家庭产生垃圾的数量。了解人们在生产生活中要产生大量的垃圾。
2. 知道生活垃圾里有什么,尝试对生活垃圾分类。
3. 关注垃圾的去向、人们对垃圾的处理,逐渐养成主动保护环境的习惯。
【课前准备】
1.对家庭产生的垃圾及其数量、种类等进行调查。
2.收集一些废弃的物品,如空塑料饮料瓶、玻璃瓶、纸盒等。
3.收集有关垃圾堆、垃圾场的录像或照片。
【 教学过程 】
一、提前一个星期布置对家庭垃圾的调查
1.观看人们丢弃生活垃圾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请大家说说感受。
2.提问:你们知道家里一天扔掉多少垃圾吗?这些垃圾分别又是怎么来的呢?引出对家庭垃圾的调查活动。
3.讨论可以调查的内容:家里一天要丢掉多少垃圾? 试着给垃圾分类,看看丢掉的垃圾中有哪些东西,分别占有多少比例。
4.讨论活动注意事项,教师需要给予适当的提示。
向家长说明要做的事情,得到他们的理解与帮助是很重要的,暂时保管垃圾,帮助测量垃圾的重量,确定分类方法等。
考虑并解决以下问题:如果家长不愿意帮助怎么办?如果某些垃圾非常容易腐烂怎么办?如果一些垃圾很难测重量怎么办……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在实际观测中容易碰到的,需要提前进行交流、解决。
家庭在不同日子里产生的垃圾量可能不一样,怎么办?为了获取更真实的数据,可以记录 2~3天的情况再算出一天的平均值。要科学地进行调查活动。
如实填写统计表。可以对相关情况做补充记录,便于最后统计。
(以上内容,可以单独作为一个课时安排,要求学生们做好科学观测的准备)
二、汇报讨论垃圾调查的情况
1.播放相关视频资料,问:在经历调查活动之后,你们又有什么新的感受?
2.(出示空塑料瓶、玻璃瓶、纸盒等)你们认为这些是垃圾吗?它们还有用吗?能从垃圾堆里找到这些物体吗?
3.学生对调查的垃圾情况进行汇报交流。(关注学生汇报的方式、其他学生相互倾听的态度以及调查的真实性等问题)对调查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如是否碰到困难,又是如何解决问题的等。
4.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A.垃圾的数量。如人口数量和垃圾数量有何关系;有几天垃圾数量特别多的原因是什么;数量上能否进行适当的控制;哪些垃圾是每天肯定会产生的等。
B.垃圾中都有些什么?
C.如何分类?
学生可以按照多种途径对家庭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如:
按照材料分:塑料、金属、纸、玻璃等。
按照原来的用途分:食物、包装、一次用品、衣物、家具和电器等。
按照危害状况分:有害垃圾和一般垃圾。
还可以按照来源和处理方法来区分。
5.全班统计的基础上,对垃圾的总量、人均每天产生多少垃圾进行计算。并算一算垃圾中纸品、塑料大致占的比例。
6.可以推算一下全市、全省、全国一天产生的垃圾量。
7.学生谈自己的想法。可以讨论相关问题:垃圾增加的原因;人们是如何简单处理垃圾的;我们周围环境中存在的关于垃圾的问题有哪些?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会使用镊子解剖种子;能设计对比实验进行研究并作记录。
2、喜欢探究种子的奥秘,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3、知道蚕豆种子的构造:由种皮、胚根、胚芽、子叶等部分组成。
教学重点:观察发芽的蚕豆,知道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观察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在课前10天左右提供蚕豆种子、发放记录表,用于观察蚕豆发芽时的吸水量和蚕豆发芽情况。 课堂上准备: 分组观察材料──培养皿、镊子、小刀、放大镜、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学生准备好观察记录表以便汇报; 刚发芽的蚕豆、棉花,为第三部分实验做准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植物妈妈利用各种方法将种子散播到了远处,种子经过一段旅途之后,如果找到合适的环境它就开始萌发了。
二、探究过程
1、观察蚕豆发芽时的吸水量 讨论: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
出示一些蚕豆种子:这些蚕豆种子有没有具备发芽的条件?缺少哪些条件?
汇报蚕豆发芽时吸水量的观察记录。
计算:10粒蚕豆种子的吸水量大约为 毫升,平均每粒吸水 毫升。
2、观察发芽的蚕豆 激发研究兴趣
讨论研究方法及解剖方法。
示范用镊子剥蚕豆皮的方法,强调要领:a.不要着急;b.把剥了皮的蚕豆从开口的那边小心掰开,放在培养皿中。
分组研究:蚕豆种子可以分成几部分? 认识种子的各部分。
推测:种皮、胚根、胚芽和子叶在蚕豆种子生长过程中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寻找证据证明各部分的作用。
观察发芽天数不同的蚕豆,归纳种子各部分作用。
3、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子叶有什么作用?找到证据了吗?你有什么疑问产生吗?
讨论研究操作步骤。
分组将蚕豆如33页插图所示做好实验装置 设计蚕豆发芽情况记录表。
你们能完成这项研究吗?
各研究小组讨论各自的研究计划。
汇报交流研究计划。
4、若干天后,各组归纳实验结论并汇报。
三、小结
板书设计: 2.6 萌发的种子 1、观察蚕豆发芽时的吸水量 2、观察发芽的蚕豆 3、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科学教案 篇7
教学过程
1、 能根据一天所需的食物营养设计一日食谱。
2、 能利用图书、网络等方式获取制定“一日食谱”的相关资料。
3、 通过收集资料、与他人交流等形式,制定一份教为科学的“一日食谱”
4、 乐于用所学的知识改善自己的生活,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准备
课件有关膳食结构的资料
教学重点:学生自己设计一份合理的一日食谱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引入
问:如果每天都吃一样或2样的食物,这样行吗?为什么?
学生反馈并揭示课题:设计一日食谱
二、 学生设计一日食谱
(1) 讨论:我们怎样才能设计一份合理的一日食谱?
让学生自由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去考虑设计科学的一日食谱,通过什么渠道,获取所需要的营养,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家庭实际、经济情况等来设计。
(2) 出示课件:有关食物营养的的资料,让学生进一步的获取设计一日食谱的'信息。为设计食谱提高依据。
(3) 学生自己设计“一日食谱”。学生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三、 交流设计的“一日食谱”
(1) 交流设计的食谱,在交流的过程中说出自己设计的理由,以防出现不合理的食谱。
(2) 学生相互评价设计的食谱。 相互比较评价出设计合理的食谱,进行肯定,对不合理的食谱进行完善、修改。
(3) 根据交流和评价的结果,更加完善自己设计的食谱。
四、 引导学生统计进三天的食物品种,对照设计的一日食谱,改正自己的饮食习惯。
(1) 统计最近三天吃的食物,记录下来。
(2) 根据自己统计的结果与设计的一日食谱进行比较,找出要改进的地方。这样是营养的结构和食物的数量。
(3) 相互交流,说出改进的理由。特别是自己平时爱挑食偏食的同学改进饮食习惯。
科学教案 篇8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观察溶解现象,并用语言表达其发现。
2.激发幼儿对溶解现象的好奇心。
二:活动准备
1.每人一小杯温水,一把勺子
2.果珍,方糖每桌一份
三:活动过程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好多东西,你们知道要干什么吗?今天我们要来做个科学实验。
2.现在先请小朋友们尝一尝你们杯子里的水,然后告诉我水是什么味道的?(没有味道)。接着请小朋友每人拿一块白色的东西放进你们的杯子里,看看它有什么变化。幼儿试验,观察,表达,交流。(它变小了,没有了)请幼儿尝尝水变什么味道了。(甜)
3.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放进水里的是方糖,它在水里慢慢地变小,最后没有了,我们说这种现象叫做溶解。溶解就是化了,没有了。(幼儿跟着说两遍:溶解)
4.现在请小朋友每人舀一勺黄色的`粉末放进你们的杯子里,再来看看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幼儿操作,教师巡视。请幼儿观察后讲述发生的变化。(颜色变了,水变成黄色的了)
5.教师再次讲解溶解的含义。果珍溶解时会是水变颜色。
6.教师再用“高乐高”做试验,让幼儿观察讲述,“高乐高”溶解也会使水变颜色。
7.小结:今天我们动手做了实验,发现了方糖,果珍。高了高,放进水里会化掉,这叫做溶解。那么还有哪些东西放进水里也会溶解呢?请你们回家可以在试试,明天来告诉大家,好吗?
四: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物质溶解于水的现象。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有关科学教案02-06
关于科学教案11-03
手的科学教案11-03
《冬天》的科学教案03-14
【精选】科学教案三篇05-11
科学教案大班实用02-28
科学教案4篇05-03
小班科学教案11-17
植物的茎科学教案01-12
小学科学教案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