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大班数学教案集合五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按照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2、学会发现物体的共同特征,并能表述。
3、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萝卜实物图片若干张(颜色,大小,形状和叶子数量不同的萝卜图片),各种标记(黄绿两种颜色标记,三片叶子和五片叶子的标记,大小的图片标记,圆萝卜与长萝卜的标记)。
幼儿操作材料:颜色,大小,形状和叶子数量不同的萝卜图片若干;框框图片一人一份。贴有不同特点萝卜标记的实物框框。
【活动过程】
一、萝卜丰收了
出示萝卜,将萝卜图片随意贴在黑板上。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你们看看这些萝卜长得是什么样的?”
“这些是兔奶奶家的萝卜。天气变得越来越冷,兔奶奶想把萝卜藏起来,你们愿意帮助兔奶奶吗?”
二、收萝卜
操作1:观察实物框的标记,把萝卜图片放入相应框内。
提问:“你的萝卜放在那个框?为什么?”
总结:把有共同特征的萝卜放在一起,这种方法就叫做分类。
操作2:教师引导幼儿按萝卜特征,分类放在图片的两个小框内。“在你们的位子上还有兔奶奶采来的萝卜,它想请我们把这些萝卜分类放在两个框框内,你们看看可以用什么办法把这些萝卜分放在这两个小框里呢?”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请幼儿表述自己分类的方法。
教师根据幼儿的表述贴上相应标记。如:按颜色分。教师根据幼儿的叙述出示黄,绿两种颜色标记贴在磁性筐子图片旁边。
教师总结幼儿不同的分类方法。(颜色,大小,形状和叶子数量分类)
【活动延伸】
用分类的方法,给兔奶奶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为了方便,也会把许多的东西进行分类。接下去我们一起到外面去看看,还有什么东西需要给它分分类。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气氛是较活跃的',大部分孩子也掌握了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操作也基本是正确的。但在第一过程中,按第一特征(颜色)分类是较明显的,按第二特征(叶子的多少)分类时,由于叶子多少画得不够明显,是在老师的提醒下分出来的。在第三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标志并表达出来,这个环节已在第二过程讲解的很清楚了,这样就觉得太烦了,而且时间也不多了。另外,在黑板上操作收萝卜时,地里的萝卜比应收的萝卜多出两个,并引导幼儿别收错了。由于受到书上操怍材料的局限性(应采的蘑菇是刚好的),这样就出现了第三过程比第二过程简单的现象。
通过这个活动,让我认识到了教师制作教具时,应注意可操作性。在集体操作时,教师不要偷懒,自己设计操作材料,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小百科:萝卜十字花科萝卜属二年或一年生草本植物,高20-100厘米,直根肉质,长圆形、球形或圆锥形,外皮绿色、白色或红色,茎有分枝,无毛,稍具粉霜。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坐标图中横坐标和纵坐标表示的不同含义,并根据坐标判断具体位置。
2、尝试根据门牌号码,对照房屋图示正确确定同伴家的位置。
3、学习用语言清楚、准确表达坐标图中的空间位置。
活动准备:
相片,大型房屋图,1-6数字卡两套。
活动过程:
一、观察房屋图,运用数字表示具体房间。
1、观察房屋图,运用数字表示层数。
小朋友, 这里有一栋房子。它有几层高?
让我们数数。哪个是第一层?
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贴数字1)第二层在哪里?可以用数字几表示?(贴数字2)。
2、观b察房屋图,运用数字表示房间号。
这栋楼房,每层有几间房子?
我们看看第一层有几间房子?(数房间数),第二、三层一样吗?
让我们数数,每一层的第一间在哪里?(左边)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贴数字)。
3、进一步明确房屋旁数字的含义。
房子旁有这么多数字。这些数字表示什么?(层数)这些数字吗?(房间数)。
二、根据门牌号码,对照房屋图示正确确定同伴的家。
1、明确房间的主人,激发幼儿找房间的积极性。
小朋友,这栋楼房住的是我们班的小朋友,你想知道每间房间住的'是谁吗?
2、根据房号找主人,初步学习根据坐标判断具体位置。
你想知道哪间房间是谁的吗?用嘴说出来,不能用手指哟!
3、自由寻找,了解自己家在楼房的位置。
小朋友,你们想知道自己家在哪里吗?请你找找,找到后不要忘记,等一会我们要到你家做客呢。
集体介绍我家在哪里,猜一猜×层第×间是谁家。
三、操作练习。
1、下雪了,玲玲想召集小朋友一起堆雪人,小朋友分别住在楼房的哪一间呢?请你先看左图的住址,再把他们的头像贴在右边的楼房的对应位置,就知道大家的住址。
2、尝试独立完成练习后,交流结果。
回家记记你家、亲戚、朋友的门牌号码,回来说一说看谁记得最多。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准备
搭建好的6幢房子(简单的:3幢一样的房子;较难的:3幢不一样的房子)
幼儿每人三张统计表(分别表示1、2、3号房子)、笔、大的黑板架、磁铁。
目标
正确点数15块以内重叠摆放的积木,积累数数的多种策略。
尝试记录数数的结果。
过程
一、数一数,了解数重叠物的不同方法
1.桌上有什么?(3幢一样的房子。)
2.数一数每幢房子一共有几块积木,试试有几种不同的数数方法。(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3.小结:原来数重叠摆放的积木有不同的方法:一块块数、一层层数、一列列数、一排排数。
二、尝试记录,体验数重叠物的不同方法
1.小房子变成3幢不一样的房子了,请你用记录表来统计每幢房子用了几块积木。
2.(出示记录表)提问:记录表上的数字和文字表示什么意思?(1号、2号、3号房子分别用不同颜色的纸记录,表格上的数字表示记录的步骤。“数量”表示每一次数积木的块数,“合计”表示这幢房子一共用了几块积木。)
3.要求幼儿尝试用不一样的方法分别数出3幢房子(1号、2号、3号房子的积木数量、难度递增)各用了几块积木,教师关注幼儿数重叠物的不同方法(按块数、按层数、按列数、按排数等)。
4.尝试使用记录表记录操作结果。
三、交流验证,积累数重叠物的'不同方法
1.提问:×号房子用了几块积木?你是怎样数的?(鼓励幼儿分享不同的数数方法,引导幼儿发现错误的原因,并共同讨论、纠错。)
2.小结:数重叠摆放的积木时可以按层数,也可以按列数,还可以先数看得见的,再数隐藏的。统计时仔细一点,就能知道每幢房子用了多少块积木了。
四、延伸活动
区角活动时,可以让幼儿去尝试数数那些重叠、遮挡得更多的房子。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对等分的兴趣。
2、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学习感知二等分。
3、发展观察能力、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加粗)
各种图形若干、各种实物图片若干、夹子若干、拱形两个、记录卡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加粗)
一、参观商店导入,引起兴趣,初步感知二等分。
1、导入语:“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参观商店,好吗?”
2、幼儿自由参观。
3、小结:“你看见了什么?”
4、自由探索二等分的分法。
5、要求:请用折叠的方法把喜欢的折成相同大小的两份。
6、小结:把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叫做二等分。
二、幼儿操作探索,进一步感知二等分。
1、示范演示。
2、操作要求:
(1)请用折叠的方法把图形分成相等的两份,并完成记录卡。
(2)操作时注意自己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三、小结与评价。
四、游戏:“找朋友”,巩固二等分的学习。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能设计情境、游戏让孩子们学习感知二等分。孩子们的兴趣高,活动目标基本上能达到。另外,在材料的准备上,分组准备了不同水平的材料,让不同水平的孩子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不足的是:、整体与部分的概念不清楚。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复习6的组成,巩固6的加减法运算。
2、通过购买物品的模拟操作,引导幼儿讲述两件商品的价格及所付的钱款和买了什么、用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学习用算式记录。
3、培养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水果图片若干,小兔、熊猫、小鸡图片各一,6的.加减法算式一套,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复习6的组成
游戏猜猜看。
二、进行买水果游戏
1、师:“大象伯伯开了一家水果超市,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
带领幼儿一起确定水果的品种以及价格。
2、出示图片小鸡。
“小鸡有6元钱,它想买两样水果,可以买哪两样?”
教师小结:共同讨论用6元钱买水果有几种买法?引出6的加法算式。
3、出示图片小兔。
“小兔也有6元钱,它想买一样水果,小朋友帮它想想可以买什么水果,买了以后还剩多少钱?”
教师小结,引出6的减法。
4、出示图片熊猫。
“熊猫也有6元钱,它想买三样水果,它可以怎么买?”
引导幼儿得出连加算式。
5、“水果超市里的水果快卖玩了,我们帮大象伯伯进货去吧!”
规则:进的水果价格合起来正好是6元钱。
活动结束
“如果给你6元钱,你想怎么买水果?”
请幼儿在记录单上圈出自己要买的水果并列出算式。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08-15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9-22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8-20
大班数学教案07-28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7-30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6-16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8-05
大班数学教案03-25
大班数学教案(精)10-06
【必备】大班数学教案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