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7-21 13:37:24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活动教案7篇[精华]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学活动教案7篇[精华]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用限定数量的纸杯垒出尽可能高的塔。

  2.尝试解决在垒塔中出现的平衡、高度等问题,并能主动和同伴分享探索结果。

  3.体验探索、发现和合作的乐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能用纸杯搭建高塔。

  活动难点:利用辅助材料塑造不易倒的高塔。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了解过东方明珠、艾非尔铁塔等建筑。

  物质准备:纸杯每人10只,纸片、橡皮泥若干,记录表格一张等,各色记录纸片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搭高塔,初步探索搭建的方法。

  1、幼儿猜测自己能搭出多高的塔。

  2、教师统计幼儿的猜测。

  3、幼儿搭建高塔并记录自己搭了几层。

  4、请幼儿说说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困难。

  (二)第二次搭高塔,再次探索搭高的方法。

  1、两两合作搭高塔,记录搭的层次。

  2、说说成功的经验和存在困难。

  (三)第三次搭高塔,探索又高又不倒的方法。

  1、介绍借助辅助材料搭建。

  2、选用相应的辅助材料进行搭建高塔。

  3、小结成功的经验。

  (四)活动延伸:

  请失败的小朋友到教室里尝试他人成功的经验,成功的小朋友探索搭更高的塔。

  活动反思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以幼儿的科学教学为切入点,尝试了通过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在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中,我也遵循了纲要中的多种原则。在本活动中,我以谈话导入,调动了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特证,了解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探索区分各种几何图形,通过情景游戏,能用语言大胆的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3.感受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用途,体验探索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前熟悉各种图形的特征。

  2.自制小路,上面镂刻大小不同图形的"土坑",将镂刻下来的图形做成铺路的石头。

  3.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若干4、背景?音乐、课件。

  活动过程:

  一、以情景导入捡石头,引起幼儿探索几何图形的兴趣。

  1.教师用神秘的语气告诉幼儿:小朋友,今天老师发现宝贝了,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宝贝?(随音乐进入场地)

  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大家可以挑自己最喜欢的,进行观察、探索交流。(发现他们的特征)"哇!有这么多五颜六色的石头,我们找出自己最喜欢石头玩一玩、看一看他们有什么特征。"

  3.游戏:按标记举"石头"?。

  小结:圆形,四周是圆滑的,没有棱角;正方形有4条边一样长,4个角一样大;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二、铺小路

  试一试,摆一摆几何图形,感知几何图形的特征。

  1.第一次铺小路: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几何图形的铺法,并交流发现的秘密。

  "我们这里有一条坑坑洼洼的小路,有一天我看见有个小朋友在上面骑自行车摔倒了,哭的'可厉害了。为了不让大家再受伤我们用捡来的石头,来铺一条石头路,好吗?"教师提出要求:请你们把手中图形放进与你手中的图形相同的坑里,直到把坑全铺平!(边讲解边示范)幼儿操作:把捡到的石头一一对应的镶嵌在相应形状的坑里?。

  2.第二次铺小路,探索感知几何图形的特征。

  问:为什么三角形要铺在三角形的坑里?圆形要铺在圆形的坑里?正方形要铺在正方形的坑里?(鼓励幼儿表达出探索过程发现的现象,感知并初步理解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特征。)

  三、踩石头,继续巩固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1.小路铺好了,我们来玩踩石头的游戏吧。

  教师介绍玩法:音乐一响,幼儿随音乐跳动起来,音乐一停就立即踩到自己喜欢的石头上,并说说踩到的是什么形状颜色的石头?。

  2.游戏重复两到三次。

  3.小结。

  四、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幼儿了解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在生活中的用途。

  1.在幼儿园里,我们的周围你发现什么东西的形状像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幼儿自由交流回答。)

  2.其实生活中,还有好多东西的形状是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观看课件进一步了解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用途。)

  3.布置任务:生活中还有好多不同形状的东西,咱们回家找一找,回来告诉老师好吗?

  延伸活动:

  带幼儿到户外继续寻找不同形状的东西。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⒈初步了解同种物体,由于数量的多少,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⒉体验操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⒈生活中各种声音的录音。

  ⒉透明的瓶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让套桶发出声音。

  ⒈师出示空瓶:这是我们的好朋友瓶宝宝,你们想和它做游戏吗?我们来问问它,愿意和我们做朋友吗?

  (瓶子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在生活中,幼儿会用装着饮料的瓶子上下摇动让它发出声音,喝完饮料后,也会对瓶子很感兴趣,相互敲击。)

  教师摇动空瓶:你们听,它答应了吗?为什么没声音?

  (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发现,空的瓶子是不会发出声音的。)

  ⒉师:你有什么办法让瓶宝宝发出声音?

  (在瓶子里装上东西)

  ⒊师:我们一起动手让瓶宝宝发出好听的声音,请你喂你的瓶宝宝吃一些黄豆,摇一摇、听一听它们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幼儿探索、操作。)

  ⒋师:你们的瓶宝宝发出好听的声音来了吗?让我听听。

  (幼儿集体摇动套桶。)

  ⒌师:你的瓶宝宝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二、探索比较,知道不同的物体在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不同。

  ⒈让两位装了不同数量黄豆的幼儿,摇一摇,听一听。

  师:我们都喂瓶宝宝吃了黄豆,听听瓶宝宝的声音好听吗?

  ⒉让幼儿比较前、后两种声音有什么不同。

  师:第一次和第二次唱歌的瓶宝宝吃的黄豆一样多吗?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教师让两个幼儿再次比较)

  ⒊师:原来,相同的物体,装的.数量不一样,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就像我们小朋友,人多发出的声音响,人少发出的声音轻。

  (联系到幼儿的生活,让幼儿更好的理解。)

  三、游戏

  ⒈教师将不同数量的同种物品分别装进不透明的瓶子里,摇动,幼儿猜测哪个瓶子里装的东西多。

  (重复游戏若干次)

  ⒉引导幼儿在今后的生活中,可以尝试辨别声音是由什么物品发出的。

  (幼儿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分辨发出声音的物品。)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豆子的生长过程,学习用图画的方式进行记录。

  2、仔细、耐心地进行观察,养成做事有始有终的习惯。

  3、通过种植观察活动,激发幼儿关爱植物的情感。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观察豆子成长的记录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在家里的'时候有没有和爸爸妈妈一起种植豆子呀?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幼儿回答)

  二、基本部分。

  1、教师陈列幼儿种植的豆子,引出观察兴趣。

  教师:小朋友,这就是你们种的豆子,它怎么样了?它现在是什么样子的?还记得以前的样子吗?

  (幼儿回答)

  2、幼儿拿出自己的记录,互相说一说观察结果。

  请幼儿展示自己的记录表,相互介绍豆子的成长过程。

  教师:请你和同伴说说自己种的豆子是怎样慢慢长大的。

  3、集体交流,帮助幼儿归纳豆子的生长过程。

  请幼儿按照自己的记录介绍豆子的生长过程。

  教师帮助幼儿归纳豆子的生长过程。

  豆子——长出两瓣小芽——长出叶子——长高——开花。

  4、引导幼儿找出豆子生长情况不一样的原因,激发幼儿关爱植物的情感。

  引导幼儿发现豆子叶子长得不一样。

  教师:仔细看看,你们的豆子长得都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幼儿回答)

  5.讨论原因。

  (1)教师:为什么有的豆子长得高而且叶子又多,还开花了,而且有的豆子却长得不高,有的甚至烂了呢?

  (2)请几个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种的,为什么他们的豆子长得不一样?

  6.激发幼儿爱护植物的情感。

  教师:我们应该怎样照料它呢?

  (幼儿回答)

  三、结束部分。

  教师总结:豆子就像我们的好朋友,我们每天都要来看它。发现它干了应该给它浇点水,但水不能太多,否则会淹死。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掌握运米的科学方法。

  2、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用大小不同的工具来运同一堆米,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

  3、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米、大小不同的杯子、盆子、记录单、铅笔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今天我们来玩一个运米游戏,你想用什么工具来运米?

  2、幼儿第一次运米。

  (1)提出要求:两人一组轮流运米,并记录运米的总次数。

  (2)出示统计表格,记录每组幼儿运米次数,并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问题。(每组两人使用一个工具运同一堆米,为什么次数不一样)

  (3)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方法运米:每一次要运得一样多,通过讨论、示范明确运米的具体操作规则(满杯后用工具刮平)

  3、幼儿第二次运米,验证。

  (1) 统计运米次数

  (2) 引导观察数据,得出结论:同一堆米用同样的工具,都装满抹平了来运,运的次数是一样的。

  4、幼儿第三次用不同工具运米。

  (1) 幼儿预测大工具来运刚才的一堆米,运的次数会怎么样?

  (2) 幼儿操作

  (3) 统计数据

  (4) 幼儿通过观察数据得出:运的.次数不一样;大杯子那一排的数据小,小杯子那一排的数据大……

  教师小结:

  用大小不同的工具运同一堆米,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

  5、延伸游戏

  请小朋友想想,如果用小碗来运米,运的结果又会怎么样?下次我们再来试一下。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感知电脑传递信息的特点,体验科技给人类带来的方便。

  2、激发幼儿对电脑等科技产品进行研究的.兴趣。

  教学准备:

  1、电脑幼儿、学习软件若干。

  2、教学挂图《电脑》。

  3、《科学》下P.18~19。

  教学过程:

  一、认识电脑。

  1、带领幼儿到电脑室,请幼儿说出电脑主要部件的名称。

  2、讨论:电脑能干什么?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介绍电脑的用途。

  3、用教学挂图,教师结合幼儿知道的电脑的用途,丰富他们对电脑的认识。

  二、感知电脑传递信息的特点。

  1、带幼儿上网浏览,在操作中发现电脑传递信息速度快、内容广、信息量大等特点。

  2、观看画册《信息的使者-电脑》,进一步认识电脑主要部件的工作。

  三、玩电脑。

  教师带幼儿用电脑进行绘画、玩游戏,体验使用电脑的乐趣。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汉字的起源,知道汉字是中国人发明的文字。

  2、尝试根据图画、象形字认读相对应的汉字。

  3、关注周围环境中的汉字,产生对汉字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挂图第6号。

  2、幼儿活动材料第一册第18页。

  3、了解本班幼儿对汉字的兴趣和识字的情况。

  活动过程

  一、找汉字。

  出示挂图一。图片上有什么,这些文字一样吗,有谁知道是哪些国家的文字。

  找出图片中的汉字,汉字是中国人发明和使用的文字。

  二、看图猜字。

  出示挂图二(遮住汉字部分)。以游戏方式启发幼儿辩识象形字。

  引导幼儿观察汉字“火、口、山”的图画部分和象形字,猜一猜,认一认,并说说这些汉字是怎么认出来的。

  帮助幼儿了解我国最早的文字叫“象形字”,它是从各种具体形象的`图画中创造演变过来的。

  三、交流关于汉字的经验。

  你看见过这些字吗?你在什么地方见过?你们会认汉字吗?

  教师记录幼儿所说的汉字。认读过程中,及时纠正幼儿不正确的发音。

  四、尝试看图识字。

  请幼儿翻开活动教材,自己尝试根据图画、象形字认读汉字。

  鼓励幼儿和同伴互相讨论、交流。

  鼓励幼儿在活动室、园内和各种场所寻找汉字。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11-04

科学的活动教案11-25

科学活动教案【推荐】03-14

科学活动教案【热门】03-14

【推荐】科学活动教案03-16

【热门】科学活动教案03-23

科学活动教案模板05-05

【荐】科学活动教案03-19

【热】科学活动教案03-19

科学活动教案【热】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