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合集【10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形象,体会文章蕴含的深刻道理。
2、体会文章详略得当、叙事简练、说理深刻的特点。
3、积累文言词汇、准确翻译课文。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用现代汉语改写课文的能力。
三、情意目标:
学习勇于改过自新的精神。
教学建议
一、思想主题
本文通过接受批评、勇于改过自新,终于成为国家有用之材的故事,说明犯了错误的人,只要能勇于改正,弃恶从善,同样可以成为有用的人。
二、思路结构
文章以时间为序,记叙了“为害乡里”“斩虎击蛟”“改过自新”三个情节,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年少时……而处尤剧。” 略写年少为乡里所患的原因。第二层,“或说处杀虎斩蚊……有自改意。” 详写为乡里力除两害,却不得乡里称颂,猛醒。第三层,“乃入吴寻二陆……处遂改励。” 详写在陆云的教诲和鼓励下立志改过自新。
三、写作特点
1、刻画人物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
“凶强侠气”,从正面描写凶猛强悍和好斗的性格,“为乡里所患”则从侧面写他对乡里的危害。把列入“三横”,用山中之虎、水中之蛟侧面烘托暴犯百姓之凶强。
2、文章裁剪得体、详略得当。
本文裁剪得体、详略得当,使全文重点突出,疏密有致,结构紧凑。开头略写为害乡里的情况,为下文作铺垫。写同陆云的`谈话,说明改过自新的思想基础,属详写。结局部分写改过自新的经过,由于此处主题已经点明,加之前面的内容已从思想上提供了基础,故写作时一笔带过,给人留下了思考的余地。
从局部看,杀虎斩蛟的过程写得也是一略一详,使故事情节的发展张弛自然。
3。叙事语言简练。
全文在语言叙述上十分简练,“具以情告”四字把对陆云所叙述的义兴人如何恨他的情况,全部概括进去;“欲自修改”,表达了的悔改之意;最后两句写悔改的结果,语言极为简练。
四、组织课堂教学建议
教学《》可按照设悬念——通文意——学写法——谈感悟四大步进行。
设悬念:即引导学生思考文章开头交代“为乡里所患”、“义兴人谓之三横,而处尤剧”是怎么回事?带着这样的问题读课文,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文意:引导学生熟读课文,掌握有关文言词语,熟悉文章记叙的人物或事件,准确翻译课文。
学写法:本文在写法上叙事与议论相结合。如:文章在叙事的同时,借陆云的话发表议论:“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焉?”另外还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写法。
谈感悟:本文写“为乡里所患……终为忠臣孝子”的发展过程,其中蕴含的道理对学生有一定的启迪教育作用,启发学生谈学习感悟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认识生活的真谛。
语文教案 篇2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 槐乡的孩子
教学要求
⒈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一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优美语言。 ⒊品读重点语句,谈谈自己的体会,感悟槐乡孩子自立、自强的形象。
⒋结合课文语段,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体会画面的美,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劳动的情感。
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
2.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品析语言的魅力。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布置预习:1熟读课文。2、自学生字新词3、了解槐树、槐花。
第一课时
一分钟竞赛(一分钟记忆)
山山洼洼噼噼啪啪摇摇晃晃匆匆忙忙犹犹豫豫
甜丝丝香喷喷白茫茫绿油油美滋滋清凌凌
一、导入新课
槐林飘香
一湖月夜渚流光,万树琼花浮暗香。心醉不知归去路,欲把草畔做寝床。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走进生活在那里的天真可爱的孩子们。
二、初读课文
1.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2.当我们沉醉于这如诗如画的槐乡风情中,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听后的整体感受。
3.槐乡独特的风土人情令人陶醉,相信读了课文你们一定会被槐乡那独特的风情所吸引.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词语要想像当时的情景、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如暮霭、草垛等。
三.品读欣赏
1、按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纠正读音。
(如“酿”读niàng,不要读成liàng;“塑料”的“塑”读sù,不要读成suò。)
2、你最喜欢槐乡的那个季节?把你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并联系课文说说理由。
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评价。
(1)请喜欢五月槐乡的孩子谈体会:
(槐乡的五月令人兴奋,让人陶醉,处处浸润着槐乡特有的风情。)
(2)喜欢八月槐乡的`同学谈体会:
(槐乡的八月,给孩子们带来繁忙与收获,浸透着孩子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喜欢的段落。
4、小结:槐花飘香的五月,是孩子们满意的季节,他们幸福快乐;繁忙的八月,孕育了孩子们勤劳善良、自立自强的品格。
5、说说心里话:你想做槐乡的孩子吗?为什么?小组讨论,指名回答,畅所欲言。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分钟竞赛(一分钟记忆)
热情好客 勤劳淳朴 风土人情 令人兴奋 让人陶醉 潇洒豪放 吃苦耐劳 自力更生
孕育 勤劳 善良 自强 自立 馥郁 如雪的颜色 多姿的形
态 飘溢的香味 笔笔融情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⒈指名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⒉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槐乡的美景,感受了槐乡孩子的幸福快乐。这节课,我们一齐来体会作者优美质朴的语言。
二、品读佳词妙句,领悟作者用词的准确。
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多读几遍,想一想作者这样写得好处。以下是要求学生重点领悟的:
⑴叠词的广泛运用,使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如:槐豆豆、香喷喷、山山洼洼、摇摇晃晃、一缕缕炊烟、香香的花粉。找出文中的叠词,读一读。 ⑵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的描写更生动形象。“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的挂满枝头,近看如新疆姑娘披散在肩头的小辮儿。”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槐花的润泽精美以及槐花的俏皮和充满灵气。那美丽的样子,真使人见人爱。“老槐树心疼的伸出手臂为他们遮住露水,并轻轻的哼着谁也听不懂的歌。”槐乡人培育了槐树,槐树庇护着槐乡的儿女,如父母疼爱着自己的儿女。多么温馨的画面啊!
找出文中的其他比喻句、拟人句,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⑶侧面烘托的描写。如“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香的花粉,酿出了甜甜的蜜。噼噼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子挎走了白生生的槐米。”作者从侧面写出了槐花的香,这是槐花的馨香引来了蜜蜂,引来了孩子。“鸡儿热的耷拉着翅膀,像塌了架的草垛;狗儿热的吐出舌头,躲在树荫下直喘粗气;蝉儿热的不知如何是好,到处扯着嗓子乱叫。”这几句对动物的描写,道尽了八月的炎热,更衬托出槐乡孩子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品格。
三、学习生字。
1、自读生字,想一想,在字形方面,你要提醒大家什么?你有没有最好的方法记住它?
2、用生字组词扩展对字义的理解。
四、布置作业:摘抄好词佳句
2、 捅马蜂窝
教学要求:
1、正确认读本课十四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二个生字。能借助工具书或结合语境与生活经验理解“乐园、冒险、复仇、痊愈、罪孽、舒心”等词语的意思。体会“爬满青苔”的“爬”,“闯进屋来”的“闯”,“拖进了屋”的“拖”等词的形象性。
2、朗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联系课文有关语句说一说“我”情感的变化,引发思考人与动物如何相处。
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捅马蜂窝》,说说你曾做过类似的事吗?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本课生词,指名认读
闯进 反驳 胆怯 耗尽 慌忙 胶水
教师提示:“怯”字读“qiè”,不要读成“què” ;“嬉”字读“xī”,不要读成“xǐ”;“慌”字不要多一点。
观察每组字有什么不同,再组词。
邦( ) 去( ) 荒( ) 交( )
绑( ) 怯( ) 慌( ) 胶( )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至九自然段。
2、学会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
4、读比喻句,联系具体内容体会比喻句的含义以及好处。
5、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辨课文第1、3、5自然段中的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难点: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自学生自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1)导入:春游是同学们最愉快的活动。在一位年事已高的老作家眼里,春游的小朋友是什么样儿?在她看来,少年儿童像什么?
(2)出示课题。
(3)简介作者冰心。
2、初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讨论,按地点的转换来写的。
A、找出课文中表示地点的词。
B、给课文分段。
(3)自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新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正确书写下面的字。
拣 闹嚷嚷
(2)读准下列的字。
魔术匣子 闹嚷嚷 忸怩
(3)理解词语。先解释下面的字。
成千盈百(盈):
座无隙地(隙):
4、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帖。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深入学习第1、2、3段,分辨事物和联想。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选择正确的读音。
魔术(匣)子(xiá jiǎ jiá )
(2)看拼音写词语,并解释带点的字。
2、学习第一段。
(1)听录音。
(2)分辨第一自然段中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哪些是作者的联想?用横线和曲线分别划出来。全班讨论,交流。
(3)自由读课文,划出你自己最喜欢的一句。交流,说说理由。品读,体会。(特别是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A、出示句子:成千上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B、用"魔术匣子"比喻什么?"小天使"比喻谁?这样写你觉得怎么样?
(4)理解两句诗的意思:
A、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B.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先解释:"解"、"何在"、"拣"的意思,在说说自己对两句诗的理解。
3、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读第3自然段,找出作者的联想的句子。(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气息。)
理解这句话。(形容小朋友充满了活力)
(2)这一段还怎样写了儿童的.神态和动作?找出来读读议议。
4、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找出联想的句子。反复读,体会联想的作用:
A、 出示,指读: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B、 用"阳光下的飞泉"比喻什么?这使你觉得怎么样?
(2)熟读第6自然段。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3)自由读7、8小节后,说说为什么说"花也和儿童一样"?
5、总结。
(1)配乐朗读课文。
(2)完成书后练习第4题,第5题(1)、(2)。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四段,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完成练习。
二、教学过程
1、学习第四段。
(1)齐读第9自然段。
(2)把"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这个双重否定句换一种说法。
(3)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永远找不到春天的?(儿童在春光明媚的热闹的地方玩,有儿童的地方往往就是春色最浓的地方。儿童本身充满生气和活力,就像春天一样美好。
2、领会中心,全文总结。
(1)领会文章中心思想。
A、这篇文章重点是写春光还是写儿童?
B、第1、3都停留在表面,只有2才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反映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2)放重点段录音,训练朗读。
3、布置作业。
(1)完成书后第5题(3)。
语文教案 篇4
综合活动:出墙报
一、活动内容
这个主题活动,给学生走近普通人,发现他们高尚品质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共同办墙报的能力。
活动前,明确认识(什么是高尚品质);在选择、组织、整理材料的过程中,学生应融入自己的感情。
二、活动组织
1、准备材料:①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活动规模;②稿件的内容要真实;③提醒学生采访前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④采访后迅速写成草稿。
2、整理材料(体裁多样、内容精彩感人、版面图文并茂、书写整洁)
3、设计版面(留白、横竖搭配、主题突出等)
4、评价
同步作文指导
一、作文题目
用一、两件事写一写身边高尚的人
二、写前指导
1、选好作文对象,明确文章中心;
2、根据自己所搜集整理的材料作素材;
3、写人的文章注意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来写;
4、注意抓住细节进行描写(例:《一夜的工作》《穷人》);
5、写完后,应结合作文的'几个评价标准自评作文,进行修改。
作文教学方案实施情况反馈
一、作文先期——手抄报
学生每人制作一张主题为“高尚”的手抄报或电子板报。学生能结合自己搜集的材料,并帮搜集的和“高尚”有关的文章、名言警句、古诗句等加入一起进行排版。多数学生能根据老师的提醒加以创新。这期的手抄报制作较为成功,学生的制作水平提高了不少。全班只有两张没有上墙展示。
二、习作情况
1、老师“大浪淘沙”
老师一番“淘沙”后,发觉有十来份文章,以叙述的口吻来写高尚的人,人物形象难以突显。因此,老师又把评改作文的六个标准再次和学生学习。自找差距,并对十来份习作进行重点指导,让学生修改。
2、学生自评、互评
① 学生自读自评,师巡视指导
② 学生让本组小编辑评,师巡视指导
(生在四、五年级的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评价语言适当,评价中肯)
3、学生再次修改
4、师改后评讲
(每个学生印发一份宏宇的习作,师以宏宇同学的习作进行指导讲评。让学生明白,写人的文章应注意细节描写和人物形象的描写以及文章首尾的呼应,并努力通过环境描写、侧面描写来衬托人物形象等。)
5、学生最后修改、定稿、誊写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劫掠、栖息、藩篱、归咎”等词的读音及词义,理解“在劫难逃、五彩斑斓、束手无策、物竞天择、无动于衷”等词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生物入侵者》教案设计。
2.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能力目标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德育目标
了解生物“污染”,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教学重点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如何看待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教学方法
1.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设计阅读题目指导学生自读,帮助他们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文章的说明技巧。教师只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2.讨论法。学生自由质疑,通过多种形式的讨论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学生自读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进而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分析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学习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写作事理说明文;联类引申,转化课堂所学知识。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据光明日报(20xx年6月12日)报道,深圳西南海面上的内伶仃岛,一种产于中、南美洲的.“植物杀手”薇甘菊在迅速蔓延。它们宛如一张张巨网,黑压压地笼罩在美丽的荔枝树、芭蕉树、相思树上。树木因为沐浴不到阳光而无声无息地死去,鲜花和绿草因为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而枯萎,岛上的土地正蜕变成荒原,素有“植物天堂”美誉的内伶仃岛,可能会被薇甘菊毁于一旦。那么薇甘菊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破坏力呢?让我们走进梅涛的《生物入侵者》去寻找答案。
设计(二)
“生物入侵者”是什么?大家对此可能会感到陌生。要知道,这正是人类自己挑起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警觉,今天,我们将走进战场,对这场“战争”做一番考察,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生物入侵者》教案设计》。
二、学生自读课文,教师设计问题指导学生自读
多媒体显示: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劫掠 栖息 藩篱 归咎
2.判断下列词语运用的正与误。
A.听说小林被录取了,她的心理失衡了,往事再一次浮上心头。
B.这件事来得太突然,她显得束手无策。
C.如果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一切生命将在劫难逃。
D.尽管老师反复劝解,她心里仍无动于衷。
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本文所介绍的有关生物入侵者的知识。(不少于5个要点)
4.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5.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教师选五个小组的组长进行全班交流,每组负责一小题。
明确:lüè qī fān jiù
2.A.√ B.√ C.√ D.×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与前面的“心里”表意重复。
3.生物入侵者是指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生物入侵者的危害是巨大的,它们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对被入侵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种性构成极大的威胁。那么这些生物入侵者是通过什么途径入侵的呢?为什么会增多呢?由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生物入侵者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偷渡”入境;此外,跨国宠物贸易也为“生物入侵者”提供了方便。目前,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有不同态度:一部分人认为,经过“物竞天择”,可以制约“生物入侵者”的危害,达到新的生态平衡;另一部分人认为听任“生物入侵者”自由发展会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造成严重危害。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者”都在采取相应的措施。
4.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是按照逻辑顺序说明事理的。文章从解释“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入手,接着摆出现象,介绍了“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再探究原因,最后讨论对策。基本上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的。
5.列数字。例如:“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这个数字的变化清楚地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的危害。再如:“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这个数字表明“生物入侵者”对人类危害之大。
举例子。举例子是为了支撑观点,使之更具有说服力。例如:举出蒲公英和山间溪水中的鱼虾的繁殖时间和空间跨度非常有限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并没有受到太大破坏”这种说法;举出欧洲斑贝、亚洲天牛和南美洲的红蚂蚁对北美洲的入侵,有力地说明了“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举出棕树蛇几乎灭绝关岛鸟类的例子,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举出新鲜水果和蔬菜、跨国宠物的例子,是为了说明“生物入侵者”的人为的原因;举美国众议院通过加强对可能夹带外来物种的交通工具的跨部门监控议案的例子,说明目前世界各国对待“生物入侵者”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打比方。例如:“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本身就具有比喻意义,它告诉人们这一类“入侵者”的行为,会给人类与自然带来危害;把登陆北美的欧洲斑贝比成“偷渡者”,它们在不知不觉中登上北美大陆,并悄悄给人类造成危害;把害虫随贸易途径传遍全世界比喻为“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这些比喻使说明更形象、更生动、更能吸引读者。
三、学生自由质疑,由学生共同讨论解答,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并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1.各小组轮流提问题,在小组内共同讨论解决。不能得到圆满答复的,向老师提问。
2.教师分类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然后板示,全班同学共同讨论解决。
学生难以解答的问题可能有:
(1)如何理解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
(2)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3)你知道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吗?你在生活中发现过生物入侵的。
语文教案 篇6
教材简析先引导学生回忆回忆,再同桌说一说自己都会哪些本领。学生说的有可能是日常生活中学到的本领,如,煮面条、洗碗、干农活;也可能是在学校学到的本领,如画画、速算,弹钢琴,做手工。教师巡视,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适当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积极好学的精神,开拓学生的习作思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写自己学会的一样本领,把由不会到会的过程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过程与方法
1、写一写自己学会的一项本领。
2、写的时候,要把由不会到学会的.过程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培养学生努力学习本领,刻苦求知的愿望。
教学重点要把由不会到学会的过程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努力学习本领,刻苦求知的愿望。
课前准备
1、表演绝招的道具
2、习作例文
教学过程
(一)定向观察收集素材
1、同学们学习了《绝招》一课,都非常佩服小柱子的本领,同学们也很了不起,在我们的口语交际课上,也有许多同学大显身手展示了令人吃惊的绝招,比如我们班的“悠悠球冠军王欣”“滑板之王英豪”“溜冰之星刘浩”“小巧手吴雯绮”等同学,咱们这节课就来写写你的“绝招”,让更多的人了解你是怎么学会的,看看你的“绝招”是不是很吸引同学,好吗?
2、板书课题1.回顾口语交际所学内容。
2.齐读课题
(二)合作交流拓展思路
1.请一位准备充分的同学,进行演示,老师来扮演记者,进行采访,其余学生也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举例一:一位同学表演绣“十字绣”。
(1)提问:你什么时候学的?你绣过几幅作品?有什么窍门吗?
(2)表演神态、动作:眼疾手快、专心致志、不慌不忙、穿针引线、灵巧、针线在手中跳跃……(引导学生准确表达)
(3)表演的同学回答提出的问题,并介绍操作步骤。
(4)引导学生有条理的介绍,用“先……然后……接着……最后……”清晰地表述。
2.自由交流。
首先交代本次习作的要求:教的人要说清楚自己准备教别人哪一招,应该怎么做?这一招好在哪里?你是怎么练成的?学本领的同学有什么疑难问题,可以马上提出来。学生自由组合,互教互学,自由交流。
3.全班交流。
在自由交流的基础上,每组推荐出介绍得好的、大家都感兴趣的到班上进行交流,共同探讨,进行评价。
(三)放胆试写自主修改
刚才同学的表演确实令大家佩服,“绝招”的讲述也非常清楚。只要我们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希望大家写作文时好好练习,把自己拿手的“绝招”有条理地表述清楚。1、学生仔细观察。
2、表演的同学回答提出的问题,并介绍操作步骤。
3、学生自由交流。
4、全班交流。
5、确定自己要写的内容。
6、学生认真习作。
7、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
1、能正确的写字。
2、让学生了解对比的表达方法,突出人物的精神作用。
3、指导学生流利读古诗文名句并能背诵。
4、学生弄清成语“指鹿为马”的本义和比喻义,能完整地讲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对比,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2、通过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去准确记住词语的写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注意加点字的写法。
1、在布置预习时,让学生通过查词典理解这些词语。
2、重点关注带点字的意思:
部 焕 诣 厉 川 裁 躁
3、自由读这些词语,并交流如何记住这些带点的字,把词语写正确。
4、集体交流。
5、学生书写这8个词语,注意带点字的笔画和结构。
二、读一读,体会下列句子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人物精神的作用。
1、学生自主体会“对比”方法的好处。
2、学生相互交流读这两段话后的感受和发现。
3、全班交流,教师总结
第一句直接写诸葛亮比往常更加镇定。第二句用守城将士的“惊慌失措、面如土色”和诸葛亮的镇定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能体现诸葛亮的沉着与冷静。这就是使用对比方法最明显的好处。
4、用同样的方法教学第二句话,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感受对比方法的表达效果。
5、让学生反复读这两个句子,一边读一边比较,哪句话更能突出哈尔威镇定自若的形象。
第二课时
一、读一读,记一记。
1、指名朗读古诗文名句,读准字音,读出语气。
2、采用多种形式读,在读的基础上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3、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讨论、交流读了这两句的感受。
4、在熟读的'基础上强化记忆。同桌互背互评。
5、教师指导学生抄名言,注意把字写正确,注意行款整齐。
二、读一读。
1、自由读故事,读准字音,了解故事大意。
2、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他“指鹿为马”的目的是什么?对他的行为你有怎样的看法?
3、学生交流。
4、学生互相讲一讲这个故事,并说说这个故事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目标要求:1.学生能把自己想到的练字的好处归纳为几点。
2能有条理地介绍给其他同学听。
3.能注意听其他同学的发言,避免自己的发言和别人重复。
课时数:一课时
过程:
一、学生读教材,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二、思考:练字给“我”带来了哪些好处?并进行归纳。
三、将自己归纳的内容小组交流。
1.培养审美能力。
2.欣赏自己的书法也是一种美的享受。
3.坚持练字能磨练意志,养成做事持之以恒的好习惯。
四、全班交流,教师总结。
第四、五、六课时
作文课读_____有感
教学目标:
1、回忆有什么文章曾经深深地打动过你的心。
2、记下你曾打动过你的美妙感觉。
3、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教学重难点:
在表达自己读书后的感受时能体现自己独特的见解。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内容:作文指导
一、吟诵格言,激发兴趣。
让学生吟诵有关读书的格言警句,明白读书是我们进步与成长的阶梯。
二、谈话回顾,确定范围。
1、你爱读书吗?说说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哪几本书或哪几篇文章?
2、学生交流问题。
三、回忆内容,交流心得。
1、再次回顾印象深刻的那本书或那一篇文章中的那一个片段、一句话。
2、深入思考:它们为什么给我留下如此深刻的记忆?
四、指导方法,选好“感点”。
要写好读后感,必须先认真读书。在深入领会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再去重点解决“感点”的问题。在读后感中,我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读书的感受,或者抓住文章中写得最深刻、最精彩的句段等,将它进行提炼,归结到一点,这就是“感点”。感点是感想的关键。那么怎样选准、选好感点呢?
(1)可以从原作的中心思想中提炼感点。中心思想是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灵魂,从中心思想里提炼出来的“感点”最能体现“读”和“感”之间的内在联系。
(2)可以从原作的人物和事件中来提炼感点。
(3)可以从原作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中提炼感点。
(4)可以从原作中人物的某些语言和细节来提炼感点。
无论写什么文章的读后感,只要选好感点,谈得深刻,谈得透彻,就一定会让读者产生共鸣。
五、独立构思,完成草稿。
第二课时
内容:修改与誊写
一.学生自行修改
1.学生完成作文后,自行修改。注意语句是否通顺,有无漏字或多字现象发生。
2.学生将修改后的作文认真读一读。
二.同桌交换修改
1.学生将自行修改好的作文与同桌交换后再次修改。
2.老师巡视指导。
三.选出作文全班修改
1.教师从修改后的作文中选出一篇,在全班宣读。
2.学生提出修改意见进行再次修改。
3.教师小结修改要点。
四.学生誉写作文。
第三课时
内容:作文讲评
语文教案 篇8
【导入新课】
复习第一堂课内容,找学生复述内容。
【新课探究】
一、整体感知、讨论课文的结构
1、朗诵全文。
2、背诵前要理解文章层次结构,这样有助于快速掌握文章内容,快速背诵。下面请同学们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全文共6段,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
第二部分(2~4段):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色,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全文的主体)
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2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的景色并提出"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
第二层(3~4段):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5段):借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
第四部分(6段):点明作"记"的时间。
二、分析第一段。
1、先指定学生读、讲课文,结合进行正音、释词。
2、思考与讨论
(1)整体分析:首段从"庆历四年"谈起,点出人物:滕子京,交代地点:巴陵郡:述说遭遇:谪守,指的是滕被御史中丞王拱辰奏贬岳州之事。"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一句极赞滕子京的政绩,这虽不免有过誉之词,但据《巴陵县志》记载,他着实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他是个颇有点才干的官吏。然后在些基础上重修岳阳楼。其楼装饰一新,一定是彩壁辉煌,飞阁流丹,但作者并没有详细描述,只有一句"增其旧制"表明增设规模,增刻诗赋,是说明重修后其楼的骚趣雅致。从文章结构上看,也为下文"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埋下伏笔,最后一句,"属予作文以记之"点明写作本文的缘由;密合题意,循题目的"记"字,交代作文的缘起,指的是滕子京绘一画《洞庭晚秋图》,派人带信和图去请范仲淹写"记"的事。
(2)首句中"谪"字点明了滕子京当时的处境。滕被谪以后心清不好,准备修好岳阳楼后"凭栏不恸数场"。可作者偏偏在文章的一开头就点出这个"谪"字,这不是存心触痛老朋友吗?试联系整篇文章的意思想一想,作者这样写是否别 有深意?
引导要点:从这个"谪"字看,滕子京正是一位如下文所说的"迁客骚人",作者一开头就点明滕的处境,其实暗暗包含着对老朋友的劝勉:你虽然身处逆境,但希望不要像一般的迁客骚人那样为个人的遭遇而悲叹,应该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同时,作者自己在庆历五年也遭贬谪,这样写也暗寓与老朋友同处逆境、自勉勉人之意。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用意是很深的。《岳阳楼记》所以传诵千古,主要原因就在于它不是泛泛的记事写景之作,而是一篇有所寄托、立意高远的好文章。
(3)提问: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3、齐背第一段。
三、分析第二段。
1、先指定学生读、讲课文,结合进行正音、释词。
2、思考与讨论
(1)整体分析:
"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既是说明洞庭湖集岳州诸景之大成,又是说作者的笔墨是以它为主要描写对象,这便行云流水般地过渡到洞庭壮景的描绘上。
先写气势阔大。"衔远山,吞长江",洞庭之于远山是"衔",于长江是"吞",两个动词超神入化,赋予洞庭以宏阔的气象。凝练形象的语言既交代湖与山、湖与江之间的关系,又描摹了洞庭巨嘴般的形象,将静止的景物注进入生命,变静态为动态。
次写水势浩大。"浩浩汤汤"。重叠式的用语写出烟波浩淼、浪涛汹涌的景象。尔后,把笔推开去,"横无际涯",极目而不见边际,盛夸范围寥廓。
再写景象变幻。"朝晖夕阴",晨昏不同,明暗相异,自有说不尽的万千气象,最后,以总体性的描述和概括性的评论总括一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用"大观"同"胜状"呼应,文章肌理绵密。
作者拎起来后,再一笔宕开去:"前人之述备矣"说明这不是作者笔墨中心,最后又用"然则"一词转过来,直入本文主旨————随物赋感,因景生情。
骚人——课本注解: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世也称诗人为骚人。但在某种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两者不能对换,如本文"迁客骚人"若换成"迁客诗人"就不恰当。因为《离骚》的作者屈原是一个遭到贬逐的诗人,所以"骚人"比"诗人"有时还多一层"恍然失志"的意思,本文中"骚人"与"迁客"相配比较合适。
(2)这一段写"岳阳楼之大观",虽然概括,却写得富于形象,气魄宏大。仔细体味,作者是用了哪些词语取得这样的效果的?
引导要点:作者善于选取形象化的词语绘声绘形。如:衔远山——洞庭湖中有许多小山,用一"衔"字形象地写出湖与山的关系。吞长江——长江流经洞庭湖,用一"吞"字,不仅形象地写出湖与江的关系,而且"吞"字声音宽舒洪亮,读来有气势磅礴之感。"衔"、"吞"字连用,更使静景富于动态和活力,浩浩汤汤——字音响亮,叠字又加强了气势,而且四字都是水旁,形容水大流急,既绘声、又绘形。气象万千——连用两个数词写洞庭湖上景象变化之多之快,极有声势。此外如"横无际涯"的"横",与"广"近义,但作者用"横"而不用"广",因"横"字显得境界开阔而有气魄;"朝晖夕阴"的"晖"换成"晴"字,义通顺,但作者用"晖"而不用"晴"字,因为"晖"字具体,容易使读者联想到洞庭湖上"春和景明"的'景象。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作者炼字的功力。
(3)本节中有些句子有前后照应的关系,有些句子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它们找出来说明它们的关系或作用。
引导要点:"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为下两段分别写洞庭湖上"霆雨罪罪"和"春和景明"的景象伏线。"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既承接上文写景的句子,又引出下面两段文字,其中"情""异",是关键词,是全篇抒情、议论的基础,行文前顾后盼,文理绵密。
(4)提问: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同"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5)提问: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讨论并归纳:
(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6)提问: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3、齐背第二段。
四、总结
1—2节的内容及词语。
语文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体会冬冬观赏冰灯后异常兴奋的心情。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引人注目”“晶莹”等词语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能说出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些内容。
二.教学重点
1.体会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方法。
2.掌握按方位顺序写的段落的阅读方法。
三.课前准备
课文录音课件词语卡片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学习生字,理解有关词语。
教学过程
一.点击课件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神奇的世界。(点击课件:哈尔滨的冰雕灯会)
2.说说人们在干什么。(引出课题:24 看冰灯)
3.你看到过用很大很大的冰块雕成的冰灯吗?请说说。
二.初读课文
1.听录音读课文,感受冰灯之美。
2.自读课文。
3.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重点:滨()莹()烁()
(2)分析字形。重点:佛腾廊檐
(3)按结构说生字:上下结构( ) 左右结构()
左中右结构()半包围结构()
4.听老师配乐朗读课文。思考:冬冬在看冰灯的过程中到过哪些地方?在什么地方看到什么?
5.默读课文,想一想,说一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些内容。
讨论后板书:
什么地方 公园门口 冰桥前 冰雕长廊 冰雕动物园 冰迷宫 冰灯前
看到什么
6.说话训练
(1)冬冬来到______(什么地方),看到________(什么东西)。
(2)冬冬看到_______(什么东西),在_________(什么地方)。
三.细读课文
1.冬冬到了很多地方,看到了许多神奇美丽的冰灯。那么哪一个地方的冰灯你最喜欢呢?请你美美的读读它吧!(学生自由读)
2.学习第2段
(1)指名读。
(2)品味佳句:公园里一座座冰雕晶莹透亮,闪烁着五彩的光芒。
“一座座”写出了什么?“闪烁”是什么意思?从“晶莹透亮”上你知道什么?
(3)朗读第2段。
3.课文哪一段最吸引你? (这里暂以第4段为例教学)
(1)有感情地读读第4段.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内容及原因。(学生各抒己见)
(2)点击课件:栩栩如生的冰雕动物
理解“奔腾”“报晓”“神气活现”“挥舞”等词语。也可以做做动作理解。
(3)除了这些冰雕动物,还会有哪些冰灯?用“()的()怎么样地干什么”句式说一说。
(4)完成作业本第2题,正确搭配词语。
(5)朗读训练。
4.学习第3自然段
(1)默读第3段,说说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些内容.
(2)再边默读边用“===”划出表示地方的词语,用波浪线划出写看到什么的词语。
(3)读读第2、3两句,你认为哪些词用得好?
(4)读第4、5两句,哪些词突出冰雕特点?有不理解的词吗?
四.回顾总结
如此美丽的冰雕让人流连忘返,让我们有感情地读出来,介绍给别人。
五.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词语。
2.读熟全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
第2课时
教学要点
通过回顾课文内容,用作家、导游、播音员等形式进行读、说、写的训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们面对这神奇的冰雕世界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2.齐读全文。
二.能力训练
1.回顾课文内容:什么地方看到什么?
什么地方
看到什么
2.能力训练。
(1)板书:作家播音员导游你想当什么?用什么形式把这美丽神奇的冰灯介绍给别人?
(2)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进行自由学习。
(3)交流。
请播音员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出来。
请当导游的同学把自己喜欢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请当作家的同学把自己想象的东西写出来。(投影显示)
(4)评选最佳表现奖和创意奖。
3.评价。
三.总结全文
1.冬冬面对多姿多彩的迷人冰灯,心情怎么样?请齐读最后一段。
2.理解“天寒地冻”。为什么天寒地冻而冬冬却一点也不觉得冷呢?
3.指导朗读。
4.自由感情朗读全文。
四.课堂练习
1.听写词语。
2.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作业本第5题)
(1)冬冬钻过冰“迷宫”。
冬冬来到冰灯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爷爷带冬冬到公园去。
爷爷带冬冬去观赏冰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事情发展顺序整理句子。(作业本第7题)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最吸引自己的段落。
语文教案 篇10
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带来了一种昆虫,请看图片。知道它的名字吗?
(板书:屎壳郎)
2.我们已经收集了许多有关于它的资料,谁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它?
屎壳郎原产于的中原。屎壳郎的唯一食物是动物的屎。因为什么屎它都攻克(吃掉),故称屎壳郎(蜣螂)。屎壳郎体黑色或黑褐色,大中型昆虫。夜出性,但推粪球是在白天进行。穴居地下(洞穴)生活。它能把大堆的牛粪做成小圆球,然后一个个推向预先挖掘好的洞穴中贮藏,慢慢享用。因为圆形在地面滚动时省力,运回巢穴比较容易。雌把卵产在粪球里,卵孵化后,出世的小蜣螂立刻就可以得到食物吃。然而在蜣螂的同类中,也隐藏着一些懒汉和无赖,它们不好好劳动,常常伺机在半路上去抢夺滚动着的`粪球,妄图占为已有,双方为此展开一场搏斗。
3.这节课,我们就要让它成为我们想象故事中的主角,一起来编一个有关于它的故事。(板书:的故事)
二.创设情境,明确要求,启发想象。
1.他这么不起眼,能为它编出什么故事呢?先观看多媒体课件。
(屎壳郎克服种种困难推粪球的过程)
2.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补充课题:推粪球。再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锲而不舍、有毅力、聪明等)
4、他的身影在我们的视野里消失了,但是,他每天推粪球的工作还没有停止,遇到的困难还有许多,当然,它还会那么锲而不舍。那么,他还可能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呢?
交流。
为了帮助大家打开思路,我给你们看几幅图:人为、自然、天敌、自身
这节课,我们就要动脑筋来想象,小组合作编一个它推粪球过程中的故事。
三、引路,领悟方法,指导表达。
1.我这里就有一个编好的故事,想听吗?
(读,配简笔画背景)
学生评议。
出示习作要求:
想象要合理,符合实际。
故事内容完整,情节有所波折(可失败,也可成功)。
语句通顺、连贯,能有细节描写。
可以根据故事内容自定题目。
四.自由想象,合作编故事
以小组为单位,在音乐声中自由想象,合作编故事。
(三人一组,共同想象组织语句:一人执笔把想象的故事写下来;一人画一画;一人准备交流)
五.交流欣赏
1.同学们已经写好了,我们来交流一下,看看哪一组的同学想象最丰富,故事最吸引人,语句表达最生动。
2.选几组交流,师生互评。
3.教师:
大家的想象力真是非同凡响,你们用饱蘸情感的笔,把屎壳郎置身于各种困境,又把它的经历写得起伏跌宕,扣人心弦。从这次习作中,你们肯定还有一个和我一样的收获:在自然界中寻找到了人生的榜样,因为它给我们带来了智慧与勇敢。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教学设计04-29
语文教案07-20
语文古诗教案05-27
语文小学教案05-30
语文穷人教案11-23
语文《风筝》教案11-23
语文燕子教案11-19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下册的教案01-10
语文教案[经典]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