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语文教案9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理论支持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在原有经验基础上的意义生成,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成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教学《获得教养的途径》这篇课文时,可设计几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即“多重对话”,通过组内同学间的合作和探讨,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成果,学会倾听和批评别人意见,学会表达和反省自己的观点。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平等对话的参与者。可以坦诚地表达看法,参与对话讨论,对学生认识上的明显偏差,也应给予必要的评说与指导。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思想及其主要作品。
过程与方法:理解重要语句,认识阅读经典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经典的魅力,树立正确的读书观。
教学重点难点
阅读经典与获得教养的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延伸
一、识记字音
跋()涉狭隘()慰藉()斑斓()闲暇()
戕()害麻痹()符箓()锁钥()
二、知人论世
赫尔曼·黑塞(HermannHesse,1877—1962)出生于德国西南部的小城卡尔夫的一个牧师家庭,1923年46岁时入瑞士籍。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爱好音乐与绘画。自幼在浓重的宗教气氛中长大,1891年,他通过“邦试”,考入毛尔布隆神学校。由于不堪忍受经院教育的摧残,半年后逃离学校。这期间他游历过许多城市,从事过多种职业。
在比较广泛地接受东西方文化熏陶之后,1904年,墨塞发表了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特》,一举成名,从此成为专业作家。这一年他在玛丽结婚,移居巴登湖畔,埋头写作,1906年发表了长篇小说《在轮下》。这一时期的创作以浪漫主义诗歌、田园诗风格的抒情小说和流浪汉小说为主,作品洋溢着对童年和乡土的思念之情,充满对广大自然和人类的爱,同时也表现了青年人的精神苦闷与追求。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黑塞的创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醉心于尼采哲学,求助于印度佛教和中国的老庄哲学,并对荣格的精神分析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他试图从宗教、哲学和心理学方面探索人类精神解放的途径。这时期的长篇小说有《克努尔普》(1916)、《德米尔》(1919)、《席特哈尔塔》(1922)、《荒原狼》(1927)和《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1930)等。这些书深受西方读者的喜爱,得到极高的评价,其中《荒原狼》曾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尢利西斯》。
30年代后,法西斯在德国猖獗,黑塞对社会前途陷入深深的怀疑与绝望之中,但他仍不倦地从东西方宗教与哲学中寻求理想世界,《东方之行》(1932)、《玻璃球游戏》(1943)正是这一时期追求与探索的结晶。
黑塞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这说明他在艺术上深受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他热爱大自然,厌倦都市文明,作品多采用象征手法,文笔优美细腻;由于受精神分析影响,他的作品着重在精神领域里进行挖掘探索,无畏而诚实地剖析内心,因此他的小说具有心理的深度。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一个范例",黑塞获诺贝尔文学奖。
三、写作背景
“然而,血统、故土、母语并非一切,在文学同样如此;超越这一切之上还有人类。常常既令我感到惊讶又令我感到幸福的是,在最遥远和最陌生之处也能发现故乡,对那些似乎最隐秘和最难接近的东西也能产生热爱,并因之变得亲密起来。”(黑塞《我最爱读的书》)
就善读者而论,读一本书就是去了解一个素昧平生。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课件。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1、单元主题:
⑴生活中有很多有意思的事,同时也有很多不尽人意、让人觉得头疼的事,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呢?读读本单元的主题就知道了。
⑵课件:出示单元主题。
⑶学生在下在自由读,同桌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⑷指名学生汇报。
2、引出课题:
⑴一个小朋友玲玲,她也遇到不顺心的事,我们一起看看她是怎么解决的。
⑵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识字:
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本课要认的生字。
⑵检查识字情况。
⑶全班一起先读一读。
⑷课件:出示本课要认的生字。
⑸开火车。
2、读词
⑴自由读词,说说这些词你是怎么理解的。
⑵指名学生说,可以结合实际举例子谈一谈。
3、读课文:
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⑵指名学生读课文。
三、理解感悟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谁?(玲玲)讲玲玲干什么?(画画)在画画整个过程中,玲玲都是称心如意的吗?
2、请同学们再把课文读读,找找玲玲的心情是怎么变化的。
3、指名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高兴──难过──高兴。
4、从哪儿看出玲玲很高兴,很难受,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个读一读。
5、指名学生读,老师指导。
6、思考:
为什么玲玲的心情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是谁帮助了她。
7、咱们一起把爸爸与玲玲的对话读一读。
8、爸爸说的有道理吗?爸爸说的哪句话给你了很大的启示了。
9、课件:出示爸爸的话。
10、以各种形式读,谈谈你对爸爸这句话的感受,你明白了什么。
四、拓展
课本上的小主人玲玲遇到这样的事并能很好的解决,那同学们,你们在生活当中有没有遇到类似的事情呢?以前是怎么解决的,现在学了这篇课文,你又会怎样解决。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简析】
《纸船和风筝》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带着问候,带着祝福,带着谅解,带着浓浓的真情,在山顶和山脚架起了一座七彩的友谊长桥。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成了维系、发展他们友谊的纽带。
故事的动人之处在于,当松鼠和小熊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之后,他们表现出的内心的失落和难忍的痛苦,以及修补“裂缝”的独特的方式和感人场面。只要我们带着一颗童心,带着对真挚友情的向往,去朗读这篇课文,就一定会受到深深的感染。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教学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悟。
2、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 尊重和相信是实现平等对话的前提。在课堂学习中,要实现与学生平等的对话交流,首先要尊重学生,而尊重学生首先要相信孩子学习的能力,尊重孩子的`情感体验。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每个人都会有好朋友,你和你的好朋友发生过争吵吗?有过不愉快的事情吗?指名述说。(学生各抒己见)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两个好朋友的故事《纸船和风筝》,谁愿意读课题。(风筝的筝要读轻声。)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初读要求: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划出难读的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⑴ 学生朗读时可能有困难的句子,课件出示,重点指导。
① 他想了想,就扎了一只风筝。
② 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风筝上挂着一个草莓,风筝的翅膀上写着:“祝你幸福!”
③ 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件小事吵了一架。
④ 过了几天,松鼠再也受不了啦。
⑵ 检查学生识记生字的情况。
课件出示:扎、坏、抓、莓、幸福、受、吵
具体操作:指名学生当小老师领读生字。
三、学习课文,感悟体会
1、学习1~6自然段:
⑴ 请同学们自由读1~6自然段,然后按照——当我读到( )时,我觉得很( ),因为( )。
⑵ 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随机进行第3、第5自然段的朗读指导。
具体操作:借助课件让学生体会小熊和松鼠快乐的心情,再指导朗读,并理解词语“乐坏了”。
⑶ 松鼠和小熊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引导学生小结。课件演示过程。
师: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他们乐坏了,那我们就在音乐中去体会快乐吧!挺起腰来,看谁读得最幸福、最快乐。
生在音乐伴奏下齐读1~6自然段。
过渡: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为好朋友,正当他们沉浸在幸福和快乐中时,这快乐却没有了,因为他们吵了一架,从此,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在也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2、学习7~11自然段:
⑴ 这时,小熊和松鼠的心情是怎样的?到7~11自然段中找找答案吧。
⑴ 汇报交流:小熊和松鼠的心情怎样?你从课文中的什么地方感受到的?
相机指导第7自然段的朗读(读出小熊和松鼠的心情)。
⑶ 松鼠和小熊吵架之后,他们非常难过,在他们自己的努力下,终于和好如初,风筝又起飞了,纸船又起航了。多美呀!(课件出示)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指导读11自然段。
⑷ (课件出示)此时此刻松鼠每放一只纸船,心里就会默默对小熊说上一句话,他会说些什么呢?(指名说)
四、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找出关键笔画。(重点指导“幸”。)
2、写好后冲写得满意的字笑一笑
语文教案 篇4
知识与技能 :
理清了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
学习文章第一部分,了解第一只猫的故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作者对第一只猫亡的酸辛的感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板书课题、作者)
2作者介绍。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
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学习字词。(出示小黑板或用多媒体教学,检查学生注音、解释) 污涩 ( )怂恿( )婢女( ) 蜷伏( )惩戒( )
怅然( )诅骂( )红棱 ( )
三、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标号段序。思考以下问题:(目标1)
1.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一只?
明确:文章共写了四只猫,即自家喂养的三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重点写了第三只猫,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有余。
2.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明确: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
章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
第二部分(3-14段):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 第三部分(15-34段):写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难过自责。
四、研习课文第一部分:第一只猫的`故事。(目标2)
1.学生齐读课文第一部分。
2.指名学生复述第一只猫的故事。
3.学生思考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①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
②家里的人对这只猫的态度怎样?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
③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家里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指名回答后明确:①作者从猫"刚要来的时候"和"后来"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主要写了猫的两种形态。一是自身的形态,刚来时是花白的毛,很活泼,白雪球似的。而后来,光泽的毛也污涩了,毫无生意,懒惰郁闷。二是逗着玩的形态,滚来滚去,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后来却是不肯出来,不理会。
②家里人都很喜欢这只猫,如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作者则是"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因为小猫活泼可爱,一家人都很喜欢它。
③这只猫最终病死了。作者先交代的"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就已经埋下伏笔。对于这只猫的"病死",三妹"很难过","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
五、小结本课。(目标3)
本文的第一部分写了第一只猫的故事。作者运用质朴的文字写出了第一只猫的可爱有趣,让人"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同时,也表达了对第一只猫亡失的酸辛的感情。
六、布置作业。
1.继续预习课文第二、三部分
2.思考并概括文章的主题
第二课时
知识与技能:
学习课文第二、第三部分内容。
过程与方法:
理解故事中所包涵的深刻哲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作者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一、温故知新,复习旧知。(3分钟)
1.听写上节课所学词语。
2.指名朗读第一部分。
二、研读文章第二部分:第二只猫的故事
1.学生自由朗读第二部分。(目标1)
2.思考以下问题:
①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
指名回答后,明确:从性情和本领等方面来表现。"园中乱跑""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等是表现它的性情;"会爬树""捉蝴蝶""会捉鼠",这是它的本领。
②画出文段中表现家里的人对它的态度的词句,体会家里人对它的感情。
明确:大家都非常喜欢这只猫。主要词句有"提心吊胆""查问得好几次""笑着骂""饭后的娱乐;是看它爬树"等。
③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大家持什么感情?
明确:这只猫最终亡失了。对于这只猫的"亡失",三妹"很不高兴",作者也是"怅然""愤恨""诅骂。
④家里人对周家的丫头,不知名的捉去描的人所持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明确:家里人责怪周家的丫头,诅骂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周家的丫头"代表着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一类人,"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代表着不顾别人,自私自利的一类人。作者借第二只猫的失踪事件,表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与鞭挞。
三、研读课文第三部分内容。(目标1)
1.默读第 15 16段。
思考:①第三只猫的"可厌",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
指名回答后归纳:是从形态和性情等方面来写的。"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烧脱了好几块""忧郁""懒惰"。
思考:②对第三只猫的厌恶,作者写了这样几句话:"大家都不大喜欢它""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这几句话在表现的角度上有什么不同?
讨论后明确:第一、三句话是一般人的角度,第二句是个别人的角度,足见第三只猫被人厌恶的程度。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设想】
初读课文,提出要求,学生根据提示要求,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新词读音,读通课文,扫除语言障碍,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师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生试着读好课题。
2.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狐狸给谁分奶酪?为什么分奶酪?)
3.师引导:狐狸到底给谁分奶酪?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新词。
1.朗读课文我能行。
正确朗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课件出示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练读第1自然段。
谁能把这一段读正确呢?让我们先来试一试吧!
①学生自读,边读第1自然段,边圈画出本段的生词并与课件标画的对照。
②同桌互读,检查自读情况。
③课件出示加拼音的词语:“捡到、奶酪、哥儿俩、开始、拌嘴”。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提示“捡、俩”是三拼音节,“始”是翘舌音。
④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采用指名读、跳读等不同方式指导学生读准每个生字的音。
⑤把生词融入课文,再读第1自然段,读文努力做到不顿读,不拖音。男女生赛读,个别读,读好本段的同学奖励一颗星。
(3)练读第2-9段。
①用学习第1自然段的方法学生自由读第2-9段,边读边圈画出本段的生字词。
②出示词语“仔细、瞧了瞧、咬一口、别急、嚷起来、剩下”,谁来读?学生自由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提示“仔”是平舌音,“剩”为翘舌音,“嚷”是后鼻音。
③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采用指名读、跳读等不同方式指导学生读准每个生字的音。
④把生词融入课文,再读第2-9段,读文努力做到不顿读,不拖音。分组赛读、指名读。读得好的同学再奖励一颗星。
2.书写生字我能行。
出示生字:奶 始 吵 仔 急 咬 第
(1)自己读一读,指名读,读准音。
(2)重点指导“第、急”。
课件出示这两个字的笔顺,教师范写相机指导:“第”字第七笔是横折;第
八笔是竖折折钩;“急”的笔顺要注意,第二笔是横撇,第三笔是横折。
学生描红,练写。(课件出示坐姿图和握笔姿势图。强调坐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教师巡视指导。写完后自己对照例字,不满意的再练写一个,教师反馈,写正确,写整洁。
(3)自己采用一看、二写、三对照的方法练写其余的字。书写《习字册》生字,端正写字姿势,做到正确、整洁。
(4)展示学生书写作品,集体评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照自己的字能做到正确、整洁的就加颗星。)
三、巩固练习
1.打开新课堂完成读拼音写词语。(自己完成后,同桌互改,同桌认为写得满意加一颗星。教师展评,鼓励学生写正确,写整洁。)
2.教师小结:小组成员数一数自己得到的星,加起来最多的小组,被评为学习优胜小组。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生字卡。
主要板书:
1 秋游
天空 蓝蓝 一望无边
郊外 白云 有时像…… (美)
同学们 农田 黄 红 白
游玩 有的……有的……有的 …… (开心 )
奔跑 奔逐 笑 喊
作业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组词、说话、扩词。
课外:抄字词,听写生字词。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 齐背练习1中的小诗《秋天到》,并说说这首诗歌里主要讲的是什么?
2. 过渡:秋天这么好,你们都想出去玩玩吗?
二.板书课题,解题
秋游是秋天出去游玩的意思。
秋天到哪儿去游玩?看些什么,玩些什么,看看图,读读课文就知道了。(出示投影)
三.指导看图
1. 秋天的天空怎么样?你们看白云像什么?
2. 秋天农田里哪些庄稼成熟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 草地上小小朋友怎么玩?(出示小黑板:小朋友有的( ),有的( ),有的( )。要求学生用有的组成句式说话)
四.初读指导
1. 自学生字词。
(1).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
(3).识记生字。
2. 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重点领会郊外、追逐、打滚儿的意思。
(2).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3. 各自轻声读课文。
4. 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5. 理清脉络,出示思考题:课文四个自然段的意思分别写在了下面,对照课文想一想,在前面的'括号里填上序号。
( )同学们玩得很高兴。
( )同学们跟老师到郊外游玩。
( )天空美。
( )农田美。
指名到前面填写。
6. 齐读课文
五.读抄词语(课后第三题)
第二课时
一. 听写生字词
二. 精读训练
1. 指名读。
2. 分自然段讲读。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一句能不能先说天气渐渐凉了,再说秋风起了?
(1)比较加了渐渐有什么不同。
(2)第二句说了什么?为什么秋游要到郊外呢?
(3)过渡:同学们去郊外游玩,看到些什美丽的景象呢》请读第二段。
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谁来读读写秋天天空景象的句子。
(3).你觉得秋天的天空的景象怎么样?
(4).有感情地朗读。
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说的是秋天哪里的景象?秋天农田的景象怎么样?
(3)比较:a.稻子黄,高粱红,棉花白。
b.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
这两句话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
(4)齐读第三段。
第四自然段
(1).老师范读。
(2).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想想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是指做什么?
(3).第二句说了什么?奔跑和追逐两个词语完全相同吗?
(4).这一段第一句用有的……有的……,第二句用大家,想想有什么不同?
(5).多开心呀表示什么样的语气?学生练读。
(6).齐读第四段。
1. 总结。
这篇课文写同学们去郊外游玩,秋天的天空和农田都很美,大家玩得很开心。你读了有什么感受?
2. 齐读课文。
三.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 朗读指导
1. 指名读课文。
2. 这篇课文里哪一句表达了人们欢乐的心情?所以整个课文都要用欢乐喜悦的语气读。
3. 第一自然段用陈述口吻,要读得平缓。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4. 第二自然段的蓝蓝、白、要重读;一望无边、有时像要读得慢;几朵白云、一群白兔、几只绵羊要读得轻快,流露出喜悦心情。
5. 第三段的黄了、红了、白了要重读。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6. 第四段中三个有的,声音要逐步提高,语速加快;大家、多开心要重音读,读得缓慢。
7. 个人练读。
8. 指名读。
9. 齐读。
二.写字指导
三.作业
1. 描红练习。
2. 比一比,再组词。
交( )兔( )家( )喊( )
郊( )晚( )逐( )城( )
3.根据提供的句式说话。
在操场上,小朋友们有的( ),有的( ),有的( )。大家( ),多开心呀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区分“合伙”与“合作”的意思,懂得合作的重要性。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知道大车为什么未动分毫,进而懂得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瓶子、弹子、绳子、实物投影仪、图画纸(提问用)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1课时
一、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齐读课题)。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二、初读课文:
1、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1)问别人(2)查查字表(3)猜(4)查字典
2、学生自由读。
3、开火车识词:
梭鱼 合伙 费力 烦恼 上套 拼命 却 虽说 弓腰 至今 未动 分毫
4、认字:
生字宝宝急着跳出来,它们想让你们认识它们,这样吧,请几位小老师考考同学们。
把卡片发给几个学生,他们随机抽查。
5、再读课文:
如果把生字宝宝送回家,你们不会忘记他们吧?
(1)抽读、评价
同学们觉得我读得怎么样?
(引导学生从字音方面评价)
(2)比赛读
三、指导写字:
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写法,找出认为最难写的字,指导书写。
四、细读:
(1)画出有几小节。
(2)读懂了哪些内容,做上符号。还有哪些没读懂的打上问号。
五、小组交流:
把认为最有价值的问题写在纸条上。
六、全班交流:
主要解决字词义。如:上了套,分毫,谁是谁非等。
重点引导区分“合伙”与“合作”的区别。
第2课时
一、开火车复习生字。
二、带着问题深读课文:
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
1、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看看能解决几个问题。
2、又带着问题轻声读课文,比比谁解决的问题又多又能说服同学们。
3、汇报交流。
可以对别人的发言做补充,也可以有不同的意见。(结合看图)
4、诵读:看看现在又有什么感受。
5、比赛读。(以抽读为主)
6、怎样才能让大车跑起来呢?
7、齐读。
三、做游戏拓展:
1、介绍游戏内容:
几个学生合作从瓶子里把几个球拉出来。
2、提出要求:
看谁最先把球从瓶子里拉出来。
3、小组讨论方案。
4、做游戏,并让学生说说他们的想法。
5、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与别人合作?
四、赏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2、评价自己读得怎样。
3、抽读,互评。
【板书】
天鹅、大虾和梭鱼
心一条
合伙 合作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2、了解本文层进式的论证结构,掌握严谨的逻辑顺序,体会语言的严密性。
3、学会筛选重要信息,并能够概括要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以专题导语导入,并简要介绍本专题,转入“经典”话题(让学生说说对“经典”的理解)
美梭罗“经典是什么?它们是人类思想的最崇高的记录,它们是唯一预言性的、不朽的作品。”
二、了解作者
三、内容分析
1、检查预习(对文章的理解及存在的疑问)
2、“教养”与“修养”的区别
[字典]教养: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
修养: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也指养成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
[文中]注意:真正的修养
教养:追求精神和心灵的完善,增强和扩展自我意识
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它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
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力
既是完成又是激励
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
[因此]文中的“教养”等同与“真正的修养”
3、作者说“获得教养的途径”是什么?
——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的巨大财富
4、深入研读世界文学对于我们有哪些作用?请在文中筛选信息,分条列出 。(注意“使”)
(1)感到满足和幸福——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2)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
(3)集中心智
(4)人生充实、高尚、有意义
——这些都符合“教养”的内涵,说明深入研读世界文学确实是获得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5、作者强调要从深入研读世界文学获得教养必须有什么样的前提?
——个性和人格,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有爱和生命
[读书观]不追求数量,而追求“爱的阅读”,追求心灵的获得
6、当今之世,出现的“轻视”书籍的现象,引起了作者的重视,针对这样的问题,作者提了怎样的建议。
——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必须读杰作——认真对待、花力气、下功夫
7、揣摩第五小节的语言
自己的'价值——有对自我修养的价值、对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有个性和人格、有爱的阅读、有敬重的知识、有心的教养、能认真对待杰作杰作的真正价值——杰作能帮助我们获得教养(详见“作用”)
[因此]3、4、5三小节是对第二小节的补充
[小结]
第一部分(1)阐明“教养”的内涵
第二部分(2-5)论述阅读“杰作”的作用
8、6-7小节论述了几类人的阅读情况——两类
(1)多数儿童、多数缺少天赋的人
(2)少数儿童、少数人、读书家、真正的阅读者、我
9、两类人在阅读中获得的有什么不同
(1)自然而然的事、学会阅读技巧、只用来读报上的新闻或商业版
(2)惊讶、痴迷、风魔、广大恢弘、气象万千、令人幸福神往、在其中寻觅并且体验到自己、一片片新的广阔的原野、欣悦不已、更精、更深、新的共鸣……(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
[小结]通过对比的论证,论述了真正的阅读能让我们有丰富的获得,能让我们获得教养第三部分(6-7)进一步阐述阅读经典作品的必要性
10、正确理解结尾破折号后面的内容(学生讨论)
四、布置作业
1、整理笔记
2、总结本课字词
3、写一篇关于教养的练笔。
语文教案 篇9
一、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走近《列子》《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其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子心胸豁达,贫富不移,荣辱不惊。因家中贫穷,常常吃不饱肚子,以致面黄肌瘦。有人劝郑国执政子阳资助列子,以搏个好士之名,于是子阳就派人送他十车粮食,他再三致谢,却不肯收受实物。妻子埋怨说:我听说有道的人,妻子孩子都能快乐地生活,现在我却常常挨饿。宰相送粮食给你你却不接受,我真是命苦啊。列子笑着对妻子说:子阳并不真的了解我,听了别人的话才送粮给我。以后也可能听别人的话怪罪我,所以我不能接受。一年后郑国发生变乱,子阳被杀,其党众多被株连致死,御寇得以安然无恙。(庄子有关资料学生交流)
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了解寓言及基特点;
2、读懂原文,会概括寓意,正确认识客观事物
3、探究古文二则共同的道理。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一)展示预习成果
1、作者简介
5.庄子(约前369~前286),名,时期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的代表人物。《郢人》选自。
列子,名,相传郑国人,思想家和语言文学家。《伯牙善鼓琴》选自。
2、做“导学案”“基础达标”1——4题
(做完后,学生展示,先答答案,然后说原因,要规范完整)
(二)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听课文朗读录音,学生朗读课文。
(三)借助注释和词典翻译课文。
(四)合作探究
1.“郢人斫垩”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2.你从庄子讲的这个故事中看到了庄子对亡友怀着怎样一份特殊的感情?
3.伯牙如何“善”鼓琴,钟子期又如何“善”听?
4.这两篇古文所共同蕴含的道理是什么
三、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1.生活中志趣相投的人很难遇到,没有志趣相投的人,自己的才能也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了。
2.庄子想象奇特,拿匠人石和郢人的寓言比喻自己和惠子的特殊关系,表达对朋友怀恋和惋惜之情。
3.伯牙把自己的情怀寄托于琴音,琴技炉火纯青,而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无论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道出伯牙的心意。
4.知音难得,知己难求。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做导学案自主检测题
2、读伯牙绝弦的有关文字,思考问题: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节选)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这是伯牙在子期墓碑前的一首短歌)
1.善鼓琴的伯牙,名满天下的伯牙,居然从此绝弦,如果你就是伯牙,你见着这绝弦,再对子期说什么?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2.后人根据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为了纪念这知音之情,谱成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今天“高山流水”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什么?
五、课堂小结,单元回归。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教学设计04-29
语文穷人教案11-23
语文《风筝》教案11-23
语文下册的教案01-10
语文教案【精选】09-06
语文小学教案05-30
语文古诗教案05-27
语文教案07-20
语文燕子教案11-19
语文树教案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