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大班教案《他们需要关爱》(精选10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他们需要关爱》,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教案《他们需要关爱》 1
活动目标:
1、了解残疾人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2、产生尊敬关爱残疾人的情感。
3、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4、能够将自己好的行为习惯传递给身边的人。
活动准备:
1、《千手观音》舞蹈录象。
2、有关报道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录象。
3、课前收集一些残疾人用的物品。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看一个舞蹈?(播放《千手观音》录象)
2、你觉得这个舞蹈好看吗?漂亮吗,他们表演的是什么?这个舞蹈有一个名字,叫千手观音。那你们知道跳这个舞蹈的演员和我们正常人一样吗?(不一样,他们是残疾人)
教师介绍:这些舞蹈演员都是聋哑演员表演的`,他们都是残疾人。
3、那你们知道什么样的人叫残疾人吗?(有的眼睛看不见,有的没有手,有的没有腿,也有的耳朵听不见、嘴巴不会说——既身上有残疾的叫残疾人)
残疾人他们是身体上缺陷,所以是残疾人。
那你们知道残疾人他们是怎样生活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体验。
二、体验残疾人的生活
1、扮盲人。
请小朋友拿出白布把双眼蒙上
走路:从一个桌子地方走到另外一个地方,注意不要碰到别人或是桌子。
捡积木:请几个小朋友去把伞在地上的积木捡起来。
(幼儿讲述体会)你刚刚扮演盲人的时候你心里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做那些事情觉得怎样?
盲人平时生活中还会遇到什么样子的困难呢?(做饭、过马路、看报纸电视)
2、扮手残的人。
请一只手放在胸前幼儿折纸
请两只手背在后面的幼儿叠衣服
(幼儿讲述体会)手残的人平时生活中还会遇到什么样子的困难呢?(穿衣服、搬东西、洗澡)
小结:除了眼睛看不见的,手残疾的人还有哪些残疾人的生活是很不方便的,他们会遇到什么样子的困难?(幼儿讨论讲述)
残疾人他们的虽然身体残疾,但是他们不怕困难,努力想办法去克服困难。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残疾人在运动会上的表现。
三、学习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
1、观看《残奥会》。
提问:刚才你看到了什么?这个人是什么地方残疾的?他参加的是什么运动,残疾人在运动会上表现得怎样?
分别观看图片,知道残疾人的坚强的毅力。
四、帮助残疾人
1、对残疾人产生关爱
残疾人原来他们的毅力很坚强。那我们刚刚有几个小朋友在扮演的时候,有些小朋友都在笑,你们觉得该不该笑?、
那我们以后看到他们应该怎样?尊敬,关心他们,不能嘲笑看不起他们。
2、行动上的帮助关心残疾人
(1)社会
我们社会上也很关心残疾人,是怎么帮助他们的?
这是什么?是为什么样子的残疾人设置的,可以给他们带来怎么样的方便?
这些都是无障碍设施:电梯、公交车、盲人道……
(2)自生如何帮助残疾人
如果你平时碰到了残疾人,你会怎么来帮助他们?
帮盲人过马路,帮他们推轮椅,帮他们搬东西……
残疾人他们虽然身体残疾,但是他们毅力很坚强,我们平时要学会帮助关心他们。
大班教案《他们需要关爱》 2
活动背景: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得到家庭、社会的关爱多,照顾多,而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意识比较淡漠。有的孩子甚至嘲笑残疾人,歧视残疾人,讨厌残疾人,看见残疾儿童甚至直呼他们瘸子、瞎子、傻子。因此,引导幼儿正确对待残疾人,让他们从小学会关心、爱护他人是迫在眉睫的事。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接触残疾人,了解残疾人,增强对残疾人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学习残疾人坚强勇敢、克服困难的精神。
2、进一步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3、从身边做起,关心、帮助随班就读的弱智儿童。
4、体验同伴间友好的情感。
5、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带领幼儿参观社会福利院,并拍参观活动录像片。
2、为残疾儿童做一件好事。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师:前几天,我们参观了社会福利院,你们在那里看到了什么?
幼A:社会福利院里有许多小朋友不会讲话,只会哇哇地叫,老师在为他们做手势。
幼B:我看到几个小朋友不会走路,手脚都特别短,还有的脚没有了,只能坐在轮椅上。
幼C:有的小朋友眼睛看不见,他们读书用手摸,走路用一根棒敲着走,真可怜。
师:这些身体有缺陷的人我们叫他们残疾人,这些孩子身体残疾以后非常痛苦,生活、学习都很困难。你愿意自己变成残疾人吗?
幼:不愿意!
师: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小哥哥、小姐姐是怎么变成残疾人的。
2、观看参观活动的录像片(选段1),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师:老师把那天的活动录了下来,你们看哥哥、姐姐和小弟弟怎么了?他们的眼睛为什么看不见了?他们对小朋友说了些什么?
幼A:哥哥小时候玩炮仗把眼睛炸伤了,他说,现在我什么也看不见,心里真后悔。
幼B:小弟弟说,他生下来眼睛就看不见。
幼C:小姐姐说,前几年他们家里发生火灾,身体烧坏了,眼睛也烧瞎了。
师:小朋友,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危险。你们一定要记住爸爸、妈妈不在的时候,千万不要做危险的事情!你们知道哪些事儿是危险的吗?
幼A:不能玩火,要烧起来的,人会烧伤,房子也要烧掉的。
幼B:发生火灾的时候马上打110救火,人要跑到安全的地方去。
幼C:我们不能一个人玩炮仗、会发生危险的。
幼D:炮仗爆炸很厉害,爸爸说,有人结婚放炮仗,一个炮仗掉在新娘的头上,新娘也炸伤了!我从来不玩烟花爆竹。
幼E:不能从高的地方往下跳,会摔坏的。
幼F:爸爸、妈妈不在家时,不能随便开煤气、玩带电的东西。
师:小朋友讲得很好,很对。我们不能玩火、玩电、玩煤气,不能爬得很高,不要做危险的事儿。
3、观看活动录像片(选段2),继续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师:明明在干什么?他为什么拄着拐杖?幼:明明说,有一次,爸爸骑摩托车带明明和妈妈出去玩,遇上了车祸,爸爸、妈妈都去世了,明明的腿也断了,再也站不起来了。
师:明明告诉我们什么?录像:小朋友,我本来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庭,然而现在我却变成了孤儿,我现在最大的痛苦不是失去了双腿,而是没有了父母的关爱,没有了家的温暖。你们提醒爸爸、妈妈外出开车一定要注意安全。
师:听了明明哥哥讲的话,你们会怎么做呢?
幼A:我们在马路上行走时要遵守交通规则。
幼B:走路要看红绿灯,要走人行道,不乱穿马路。
幼C:不在马路上玩,会被车子撞伤的。
幼D:告诉爸爸、妈妈开车时不要超速,注意安全。
师:马路上车辆很多,一不当心就会发生危险,我们必须时时刻刻都要注意安全。
4、看录像片(选段3),引导幼儿感受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
(1)张海迪阿姨人残志坚,坐在轮椅上看书、读报、写文章,自学成材。
(2)歌手郑智化自强不息,成为家喻户晓、大家喜欢的歌唱家。
(3)残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在比赛项目中勇夺冠军,走上领奖台。
师:小朋友,看了这三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呢?
幼A:这些残疾人叔叔、阿姨真了不起,我很佩服。
幼B:他们虽然身体残疾了,但是他们很努力,很坚强。
幼C:我还看到过只有一条腿的人跳舞,坐在轮椅上打篮球。
师:我们要向他们学习,不怕困难,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好身边的事。
5、看录像片(选段4),社会各界关心帮助残疾人。
(1)警察叔叔搀扶盲人阿姨过马路。
(2)几位小学生为手拿地图的聋哑人夫妇指路。
师:现在社会上都很关心、帮助残疾人。我们班也有一个弱智的小朋友,你想怎样帮助他呢?
幼A:不许骂他傻子,和他一起玩,帮他上下楼梯。
幼B:帮他上厕所,和他一起画画、游戏
6、结束活动师:让我们来听听大家喜欢的歌曲《爱的奉献》,互相说说在福利院做了什么好事,今后怎样对待残疾人,也可以到外面,边玩边说。
活动延伸:
定期带领幼儿去福利院,盲聋哑学校等去参观、交流,为那里的孩子做好事。使健康的孩子和残疾的孩子联系更多,接触更多。
活动评价:
幼儿园的安全工作以及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责任重于泰山。组织幼儿参观福利院是一次很有意义的社会活动,也是十分有效的教育活动,并且把认知、情感、意志、品质、行为等教育融为一体,孩子们感触深,记得牢。通过活动使孩子知道,应该正确对待残疾人,同情、照顾、关心、帮助残疾人,从身边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使幼儿从中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的重要性,感受到帮助他人,奉献爱心所获得的快乐。同时,要学习残疾人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可贵精神。
教学反思:
从这个活动中,我认识到幼儿园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以孩子为主体,同时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在引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变换教学手段和方法,从而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准确地掌握知识。带领幼儿游戏时,要顾及到绝大多数的孩子,将个别示范与分组游戏、集体游戏相结合,可以根据幼儿的课堂情况不断地变换游戏形式,从而提高每个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大班教案《他们需要关爱》 3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认识残疾人,了解并体验残疾人的不易。
2、培养幼儿关爱残疾人的情感并愿意帮助他们。
3、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设计意图:
现代社会生活中,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得到家庭、社会的关爱多,照顾多,而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意识比较淡漠。在我们身边有一些残疾人他们身体有缺陷,在生活中人们不理解甚至嘲笑残疾人,歧视残疾人,引导幼儿正确对待残疾人,让他们从小学会关心、爱护他人是迫在眉睫的事。我设计这次活动就是想通过和幼儿一起关注残疾人,让幼儿感受残疾人失去健康的痛苦,学习和生活的艰难,萌发他们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的感情。
活动准备:
1、游戏教具:没有鼻子的娃娃,和贴纸鼻子图片
2、课件《千手观音》:残疾人图片若干。
3、音乐《感恩的心》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组织游戏《贴鼻子》规则,:教师出示没有鼻子的娃娃,让幼儿蒙眼贴鼻子。通过活动提出问题“我们玩蒙眼
贴鼻子时是什么感受?可是你们知道吗?在我们身边有些人却享受不到这样的快乐。他们有的看不见鲜花和美景,有的听不到歌声与欢笑,有的无法开口说话,有的行走不方便……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小结:盲人、聋哑人、四肢不健全、智力有障碍的人都是身体有缺陷得人,我们叫他残疾人。
二、观看课件和《千手观音》
让幼儿知道有的残疾是能看出来的,有的残疾额是看不出来的,如哑巴,脑瘫等残疾人。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如何帮助残疾人、学习他们的勇敢坚强,知道我们都是健康的人,多多关心别人,尊重残疾人,谦让残疾人。这样你会在快乐中成长。
三、体验残疾人生活的不容易。
1、请一位幼儿扮盲人走路。
请小朋友说说盲孩子走路的样子。
小结:是啊!走路这么容易的事,盲人做起来却那么难,那么的'不容易。
2、游戏“单手剥糖”
师:失去光明的盲人生活这么不容易,如果失去了手会怎么样呢?现在我们大家都来当一回断了手臂的残疾人,请将一只手背到身后,用另一只手来剥糖。
师:今天有些小朋友为什麽剥不下糖纸呢(原来一只手不好剪)
四、讨论怎样帮助残疾人。
提问:残疾人这么可怜,他们的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做点什么呢?
师:小朋友们想了这么多的办法帮助他们,现在全社会的都在关心帮助残疾人,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拥有美好的生活。拥有爱你们的老师父母爷爷奶奶,您们真幸福,你们应该感谢身边的人,应该有一颗感恩心。大家一起表演手语《感恩的心》。
活动反思
1、活动以幼儿的生活为基础,贴近幼儿,真实而又亲切。幼儿在熟悉而又被忽视的事情中唤起了他们应该重视的问题——关心残疾人,幼儿兴趣高涨。以活动为主线,注重让幼儿参与和体验。
2、本节活动注重让幼儿多感官的参与,关注幼儿的体验和感受,讲求体验的深度和效果,力求体现活动教学是幼儿的生命的历程。以引导幼儿学会做人,学会关心他人,为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世界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3、活动中给了幼儿发展的空间,幼儿的活动、活动之后的感悟和体验的表达给予了幼儿创造和发展的空间。幼儿在用心体验、真情表白之中,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得到了发展。给予了幼儿更多人文的关怀。幼儿在思考、交流、体验中得到了感情的升华,也学到了学习方法。
大班教案《他们需要关爱》 4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有xx新学校研究中心开发,社会主义公民素养教育课题组编写的中小学德育创新与发展————社会主义公民素养教育实验课程,三年级用书《关爱》课程的第三单元《他们需要关爱》,第一部分“故事与思考”。这个故事是关于长大与担当的故事,特别需要老师留出时间让学生认真阅读和体会。随着自己慢慢长大,当身边出现越来越多需要帮助的人的时候,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教师要启发学生建立起长大与责任,行动与爱心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
能出老人和病弱残疾人在生活中的不方便,通过观察,总结他们在不同场合需要哪些帮助,得出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和应该如何做的结论,培养关爱他人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回想自己乘坐公交车的体验,出车上需要关爱的人以及为什么需要关爱。
教学难点:由于地区原因,大部分学生没有乘坐过公交车,没有体验过给别人让座,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体验。
三、教学方法
社会主义公民素养教育,是要让学生在与社会中的他人相处过程中去感受世间的.温馨与关爱,这一单元主要以小学生会频繁接触的公交车厢为社会缩影,通过让孩子观察公交车上各式各色的人物和交流与他们相处的经验将关爱他人延伸至整个社会大范围。
四、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学生大声出看到的图片内容。
3、师生交流乘坐公交车的经历及趣事。
4、读故事,回答问题:
(1)从哪里可以看出奇奇长大了?
(2)和奇奇一起上车的老人为什么没有做到座位?
(3)在公交车上需要给哪些人让座?为什么?
(4)你乘坐公交车时给别人让过座吗?
5、总结我们在乘坐公交时要给哪些人让座,因为他们需要关爱。
6、我是关爱小天使,帮助他人我能行
(1)小组交流。
(2)完成表格填写。
(3)小组展示。
7、小结。
大班教案《他们需要关爱》 5
活动目标要求:
1、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认识到残疾人在生活上有许多困难,了解残疾人身残志坚的事迹,教育学生尊敬而不是歧视残疾人.使学生燃起对残疾人的同情和关爱之情,并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培养学生的爱心。
2、行为与习惯:能尊重残疾人,设身处地地为残疾人着想,热情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3、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对残疾人的关心与帮助,培养搜集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活动过程与方法:通过换位体验、故事交流、资料搜集、小组讨论和知识小竞赛等活动,引导学生体会到残疾人在生活上有许多困难,帮助残疾人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活动时间:
两课时。
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活动一:
1、谈话:小朋友们,那么个个是健康、活泼的孩子,得到老师精心的培养,父母的疼爱,多么幸福啊!可是在我们的社会中还生活着许多残疾人。小朋友们那么知道什么样的人叫残疾人吗?(眼睛看不到的人,没有手的人,嘴巴不会说话的人等)
2、小朋友们说得对,由于先天或后天的意外,而使身体器官或功能有了缺陷的人,我们称他们为残疾人。残疾人又是怎样学习、生活的呢?下面就让我们恋爱体验体验吧!
活动二:
1、体验游戏一:小朋友们,我们来扮演盲人。请每个人拿出一条大方巾,站在自己的座位前,蒙住自己的双眼,顺着桌子右边慢慢走,尽量不要碰同学,碰桌子。边走边体会。游戏毕,学生谈体会。
2、体验游戏二:请小朋友们把书包里的书本全部拿出放在桌子上,右手握拳头放在胸前,用左手整理书包。规则:在整理的过程中右手不能帮忙。游戏毕,学生谈体会。
活动三:
1、在短短的几分种里,小朋友们就感到了许多不方便,而残疾人却天天如此,年年如此,多么不容易。可他们战胜了生活的困难,克服了自身的残疾,用自立自强谱写了一篇篇感人的.故事。谁愿意走进我们的故事屋,把你收集到的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感人故事讲给大家听。身坚志强故事会现在开始。学生分别上台讲故事。
2、老师也收集到了一些感人的故事,讲的是江苏启东脑瘫痪龚李倩以608分考入大学。电视台对她进行了专访,我们一起来听听她的故事。学生听后谈感想。
3、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取得了辉煌的成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同时,我们更应该多方面地了解他们,关心帮助他们。
第二课时
1、“爱心助残知识小竞赛”现在开始,请小主持人上场。主持人宣布竞赛的规则:分四个小组开展竞赛,分抢答题和必答题两大类,抢答题必须在我读完题目后说“开始”后再抢答,违者以弃权处理。
2、知识竞赛题:
A、抢答题:
(1)被称为中国当代“保尔”的是谁?
(2)马路上的人行横道有没有专门为盲人设置的“盲道”?
(3)“国际盲人节”是哪一天?
(4)人民币上有没有为盲人提供的识别标志?
(5)中国有没有保障残疾人权利的法规?
(6)中国的助残日是每年的几月的第几个星期日?
(7)公共汽车上有没有为残疾人提供的座位?
(8)中国有多少残疾人?
(9)中国残疾人的组织称作什么?
B、必答题:小组讨论:当你在马路上、家门口、社区里遇到残疾人你会怎么做呢?
3、宣布“爱心助残知识小竞赛”各队的得分情况。
大班教案《他们需要关爱》 6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体会残疾人在生活上遇到的种种困难,培养学生关爱残疾人的情感,培养学生主动关心、帮助老人的态度。
2、行为与习惯:尊重残疾人和老人,能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热情地关心帮助他们养成助人为乐的好习惯。
3、知识与技能:知道国家的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知道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懂得要以恰当的方式帮助有需要的陌生人。
4、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交流,换位体验,故事分享,讨论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残疾人和老人在生活上有许多困难,要主动去关心和帮助他们,帮助陌生人,还需要注意方式方法。
教学重难点:
知道国家的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知道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懂得要以恰当的方式帮助有需要的陌生人。
教学准备:
1、准备图片、视频和遮眼布。
2、课前搜集,为残疾人提供特殊服务的设施,手机反应身残志坚的人物故事,收集残疾人保障法相关条文。
教学过程:
一、汇报交流,了解助残设施的用途。
1、小朋友,当你走在大街上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些设施?你知道它们有什么用处吗?
2、交流汇报课前搜集的助残设施,并说说它们的用途。
二、换位体验,感受残疾人的不易。
1、这些人,和我们健康人相比,有什么不同?我们把这些由于先天或后天的意外,而使身体器官和功能有了缺陷的人叫做残疾人。
2、播放一组有关残疾人的视频和图片。
3、教师语言描述:蔚蓝的天空,五彩的花朵,他们看不见;美妙的音乐,小鸟的欢唱,他们听不见;高兴的时候他们唱不出声,跳不起来,这就是他们生活。这节课我们就来说一说关爱残疾人的话题。
4、残疾人又是怎样生活的.呢?我们一起来体验体验。
体验活动——体验盲人。强调体验活动的要求:真诚、认真地感受盲人的世界,一定不能随便睁开眼睛。
请大家闭上眼睛,现在你的眼前是什么?请大家闭上眼睛,我们来体验一下双目失明的盲人的生活,要特别强调的是,希望每个同学都怀着真诚的心认真感受盲人的世界,一定不能随便睁开眼睛,能做到吗?
请大家继续闭好眼睛慢慢地站起来,走几步,和你平时走路有什么不一样吗?
再请每组派两名同学来进一步参与体验,谁来试试?
要求:两人一组一个蒙上眼睛体验盲人,从前面出发,走到后面绕过桌子再回来,另一个同学跟着,其余的同学是观察者。
要不动声色,认真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然后一起交流发现和感受,明白了吗?
交流感悟:分别采访盲人,协助者,单独体验者,观察者。
体验活动二——体验聋哑人。
让我们走进聋哑人的世界,以小组为单位,老师发给每个小组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句话,请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人用作手势来表达这句话不能用语言,其余同学猜这句话的意思。找两个小组谈感受。
体验活动三——体验肢残人。
肢体残疾的人在生活上又有哪些不方便呢,请同学们把红领巾摘下来,然后试着用一只手重新系上红领巾,时间为一分钟。
交流感受。
通过刚才的体验,我们可以感受到聋哑人、盲人,还有许许多多的残疾人在生活中、学习中以及与他人的交往中的种种困难。
三、故事交流,激发对身残志坚的残疾人的敬佩之情。
1、听故事。
2、行为辨析,指导实践。
四、关注社会关爱残疾人。
1、了解残疾人专用标志图片。
2、介绍无障碍的概念。
3、学生交流资料,你还知道哪些残疾人专用设施?
4、教师补充。
5、小组交流搜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相关内容。
6、总结。二次备课
大班教案《他们需要关爱》 7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体会残疾人在生活上遇到的种种困难,培养学生关爱残疾人的情感,培养学生主动关心、帮助老人的态度。
2、行为与习惯:尊重残疾人和老人,能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热情地关心帮助他们养成助人为乐的好习惯。
3、知识与技能:知道国家的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知道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懂得要以恰当的方式帮助有需要的陌生人。
4、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交流,换位体验,故事分享,讨论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残疾人和老人在生活上有许多困难,要主动去关心和帮助他们,帮助陌生人,还需要注意方式方法。
教学重难点:
知道国家的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知道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懂得要以恰当的方式帮助有需要的陌生人。
教学准备:
1、准备歌曲、图片和视频。
2、准备爱心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小朋友们懂得了要尊重和关爱残疾人,其实只要我们留意观察生活,就会发现需要关爱的不仅仅是残疾人,还有一些人同样需要我们关爱。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说说关爱的话题。
二、出示照片,了解老人的不便。
1、出示班级一下朋友爷爷奶奶的照片。
2、你从照片上发现了什么?
是什么让他们变老?
3、教师总结:是呀,爷爷奶奶这一辈人,为了下一代的成长,辛苦操劳无怨无悔,这种爱是无私的,伟大的,现在他们老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他们呢?
4、全班交流,教师酌情点评。
5、情境表演,比比谁孝顺?
情境一:爷爷的老花眼镜找不到啦,可是他现在很想看报纸,了解最新的新闻?我们应该怎么做啊?
情境二:放学了,奶奶一定要为我们背书包,我们应该怎么做?
情境三:最喜欢的菜上桌了,爷爷奶奶在桌边坐着,我们应该怎么做啊?
6、小结:相信我们班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孝敬长辈的好孩子,都能用心关爱我们老去的'爷爷奶奶,那么如果遇到其他老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他们呢?大家都是一群孝顺的孩子。奖励大家一首儿歌,跟着老师念一念,做一做,回去表演给爷爷奶奶看,他们一定会很高兴。
奶奶年纪大,嘴里没了牙;
爷爷年纪大,头发白花花;
我给他们捶捶背,张嘴笑哈哈;
我给他们倒杯茶,脸上乐开花;
亲亲爷爷和奶奶,真是好娃娃;
关心老人我最棒,大家一起夸!
三、播放视频,拓展关爱的对象。
1、出示公益广告。
你从这则公益广告中看懂了什么?
2、这则广告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一些需要关爱的人,可能是奋力拉车的工人,可能是因为过马路,不知所措的老人,可能是一位大肚子的孕妇,还可能是一个无助的孩子,这时如果可以我们应该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他们送去关爱。
3、说说看,生活中有哪些人需要我们关爱?你是怎么帮助他们的?
4、出示一组图片,看看他们在做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5、小结:面对老弱病残,我们应该有关爱意识,做一个有爱心的人,而关爱他人,应该首先从身边做起,关爱最亲的人做起。
四、观点碰碰车,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1、创设情境,放学路上有人请你帮忙带路,这时候你应该怎么办?
2、小组讨论,教师巡视了解。
3、全班交流。
4、小结:在帮助他人的时候,要注意个人安全,学会自我保护,学会辨析,酌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大班教案《他们需要关爱》 8
一、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
引导幼儿感受关爱他人所带来的快乐,培养幼儿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的良好品质。
激发幼儿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之情,让幼儿懂得尊重和包容不同的人。
2.认知与技能目标
帮助幼儿了解生活中一些需要关爱的群体,如残疾人、贫困儿童、孤寡老人等,知道他们在生活中面临的困难。
通过故事、讨论等活动,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幼儿能够表达自己对关爱他人的理解和想法。
3.行为与实践目标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关心和帮助身边需要关爱的人,用实际行动传递爱心。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让幼儿认识到生活中有许多需要关爱的群体,并了解他们的困难。
培养幼儿关爱他人的意识,使幼儿懂得如何用行动表达关爱。
2.教学难点
引导幼儿理解关爱他人的意义和价值,将关爱他人内化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习惯,避免只是表面的同情。
三、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如讲述故事、播放视频等,让幼儿身临其境地感受需要关爱的群体的生活状况,激发幼儿的情感共鸣。
2.讨论法
组织幼儿围绕关爱他人的.话题进行讨论,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促进幼儿之间的思想交流,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3.实践体验法
安排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如制作爱心卡片、模拟帮助残疾人等,让幼儿在实践中体验关爱他人的过程和快乐。
四、教学准备
1.多媒体资料
收集有关残疾人、贫困儿童、孤寡老人等需要关爱的群体的图片、视频资料,并制作成教学课件。
2.故事材料
准备与关爱他人主题相关的故事书或故事音频,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千手观音》等。
3.手工材料
准备制作爱心卡片所需的彩纸、剪刀、胶水、彩笔等材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3分钟)
1.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简单的热身运动,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2.音乐结束后,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自己幸福吗?为什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幸福的生活,如有关爱自己的爸爸妈妈、有好玩的玩具、有好朋友等。
(二)基本部分(22分钟)
1.故事导入,引发情感共鸣(7分钟)
教师讲述《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讲述过程中注意运用生动的语言和表情,突出小女孩的可怜处境。
故事讲完后,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卖火柴的小女孩可怜吗?她需要什么?”引导幼儿思考小女孩的悲惨遭遇,如寒冷、饥饿、孤独等,让幼儿感受到小女孩对关爱的渴望。
2.认识需要关爱的群体(8分钟)
教师播放课件,展示残疾人、贫困儿童、孤寡老人等需要关爱的群体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在展示过程中,教师简单介绍每个群体的特点和他们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比如残疾人在行动、生活自理方面的不便;贫困儿童可能没有足够的食物、学习用品;孤寡老人独自生活,缺少陪伴等。
展示完后,教师提问:“小朋友们,看了这些图片和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这些人需要我们做些什么呢?”引导幼儿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感受,如难过、同情等,并鼓励幼儿说出自己能为他们做的事情,如给贫困儿童送学习用品、陪孤寡老人聊天等。
3.讨论关爱他人的意义(7分钟)
教师引导幼儿分组讨论:“为什么我们要关爱这些需要帮助的人呢?”让幼儿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教师对幼儿的发言进行总结和补充,强调关爱他人可以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幸福,同时自己也会很快乐,就像有魔法一样,爱会传递开来。
(三)实践部分(10分钟)
1.制作爱心卡片(5分钟)
教师向幼儿介绍制作爱心卡片的材料和方法,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卡片上画上美丽的图案、写下温暖的话语,表达对需要关爱的人的祝福。
教师巡视幼儿制作情况,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如帮助幼儿画画、写字等。
2.模拟帮助残疾人(5分钟)
教师设置一些简单的模拟场景,如扮演盲人过马路、扮演腿部残疾的人坐轮椅出行等。邀请幼儿参与模拟活动,体验帮助残疾人的过程。
在模拟活动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在帮助过程中的感受,如觉得很有意义、帮助别人很快乐等。
(四)总结部分(5分钟)
1.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本次活动的内容,再次强调生活中有很多需要我们关爱的人,关爱他人是一种非常美好的品德。
2.教师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行动起来,用自己的爱心去关心和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把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温暖和美好。
六、教学延伸
1.在班级的图书角投放更多有关关爱他人、帮助弱势群体的绘本故事,鼓励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阅读。
2.开展“爱心小天使”活动,鼓励幼儿在家庭、社区中寻找需要关爱的对象,并记录下自己关爱他人的行动和感受,回园后与其他小朋友分享。
大班教案《他们需要关爱》 9
一、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
引导幼儿关注特殊人群,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爱心。
激发幼儿主动关爱他人的意愿,让幼儿体验帮助他人带来的快乐。
2.认知与能力目标
帮助幼儿了解特殊人群的生活状况和困难,包括残疾人、贫困儿童、孤寡老人等。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关爱他人的想法和经历。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让幼儿认识不同类型的特殊人群及其面临的困难。
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幼儿关爱特殊人群的情感和意识。
2.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幼儿真正理解特殊人群的内心感受,避免表面化的关爱行为。
鼓励幼儿将关爱他人的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并长期坚持。
三、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各种与特殊人群相关的生活场景,让幼儿直观地感受他们的困难。
2.讨论法:组织幼儿讨论特殊人群的生活情况和需求,激发幼儿的思维和情感共鸣。
3.游戏教学法:设计一些与关爱特殊人群主题相关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帮助他人的乐趣。
四、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残疾人、贫困儿童、孤寡老人等特殊人群生活的图片、视频资料。
2.准备一些模拟特殊人群生活困难的道具,如眼罩(模拟盲人)、轮椅、拐杖等。
3.制作爱心卡片、小礼物等手工材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3分钟)
1.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让幼儿随着音乐自由舞蹈进入教室,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2.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自己幸福吗?为什么呢?”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幸福生活,如有关爱自己的爸爸妈妈、有好玩的玩具等。
(二)基本部分(25分钟)
1.认识特殊人群(7分钟)
教师播放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残疾人(如盲人、聋哑人、肢体残疾者)、贫困儿童、孤寡老人的生活场景,引导幼儿观察他们的生活状况和面临的困难。
教师简单介绍每种特殊人群的情况,例如:“小朋友们,你们看,盲人叔叔阿姨们看不见美丽的世界,他们走路、生活都很不方便呢。”“贫困地区的小朋友们没有足够的衣服、玩具和书本。”“孤寡老人没有亲人陪伴,很孤独。”
2.体验特殊人群的困难(10分钟)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体验一种特殊人群的生活困难。例如,让一组幼儿戴上眼罩模拟盲人走路,尝试在教室里找到指定的物品;让另一组幼儿使用轮椅或拐杖,体验肢体残疾者的行动不便。
在幼儿体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其他幼儿认真观察,并提问:“你们觉得他们这样做困难吗?如果是你,你会有什么感受呢?”体验结束后,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
3.讨论关爱特殊人群的方法(8分钟)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我们可以为这些特殊人群做些什么呢?”鼓励幼儿积极发言,教师将幼儿提出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如给贫困儿童捐赠玩具和书本、帮助盲人过马路、去养老院看望孤寡老人等。
教师展示一些社会上关爱特殊人群的图片或视频,如志愿者为残疾人举办运动会、慈善机构为贫困儿童捐赠物资等,进一步启发幼儿的思维。
(三)游戏部分(15分钟)
1.“爱心接力”游戏
游戏准备: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幼儿站成一列。在教室的另一头放置一些代表特殊人群需求的物品,如玩具(代表给贫困儿童的礼物)、生活用品(代表给孤寡老人的慰问品)等,用障碍物设置一条“爱心通道”。
游戏规则:每组的第一个幼儿出发,绕过障碍物到达物品放置处,拿起一件物品后返回,将物品传递给下一个幼儿,依次进行。哪一组最先完成接力,且物品没有掉落,即为胜利。游戏结束后,为获胜小组颁发小奖品。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强调:“小朋友们,我们现在就像爱心小使者,要把这些物品送给需要的人哦!”
(四)制作爱心卡片(15分钟)
1.教师向幼儿展示制作爱心卡片的材料和方法:“小朋友们,我们可以制作一些爱心卡片送给特殊人群,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爱。”
2.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如彩色纸、彩笔、贴纸等,制作爱心卡片。教师鼓励幼儿在卡片上写下温馨的话语或画上美丽的图案,如“希望你每天都快乐”“你并不孤单,我们爱你”等。
3.制作完成后,让幼儿互相展示自己的`爱心卡片,并分享自己制作卡片时的想法。
(五)总结与延伸(2分钟)
1.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很多特殊人群,也体验了他们的困难,还讨论了帮助他们的方法,并且制作了爱心卡片。希望小朋友们以后都能成为有爱心的人,去关心和帮助那些需要关爱的人。”
2.延伸活动:鼓励幼儿在家庭和社区中宣传关爱特殊人群的理念,和爸爸妈妈一起参与一些关爱特殊人群的公益活动。在教室里设置一个“爱心角”,幼儿可以将自己在课后参与关爱活动的照片、心得等展示在“爱心角”。
六、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幼儿对特殊人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在体验和讨论过程中表现出了较强的同情心和关爱意识。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幼儿在体验特殊人群困难时,由于年龄较小,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情感内涵,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与特殊人群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让幼儿的关爱行动更加真实和深入。同时,也要注重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强化幼儿的关爱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大班教案《他们需要关爱》 10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与态度目标
1.引导幼儿关注特殊人群,如残疾人、贫困儿童等,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和爱心。
2.激发幼儿主动关爱他人的意识,让幼儿懂得尊重和包容不同的人。
(二)认知与能力目标
1.帮助幼儿了解特殊人群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2.通过活动,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让幼儿知道有哪些特殊人群以及他们面临的困难。
2.培养幼儿关爱特殊人群的情感和意识。
(二)教学难点
1.引导幼儿理解特殊人群的内心感受,避免因好奇而产生不尊重的行为。
2.鼓励幼儿将关爱他人的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三、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各种情境,如故事、角色扮演等,让幼儿更直观地感受特殊人群的生活。
2.讨论教学法:组织幼儿讨论特殊人群的情况,激发幼儿思考,促进幼儿之间的思想交流。
3.实践体验法:安排一些简单的体验活动,让幼儿体验特殊人群的不便,增强幼儿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
1.有关残疾人(盲人、聋哑人、肢残人)、贫困儿童生活的视频、图片资料。
2.眼罩、耳塞、轮椅等模拟残疾人生活的道具。
3.制作爱心卡片的材料,如彩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5分钟)
1.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引导幼儿跟着音乐自由舞蹈。然后,突然关闭音乐,让幼儿坐下,教师提问:“刚才我们在跳舞的时候很开心,可是如果有一天我们再也听不到这么好听的音乐了,会怎么样呢?”引发幼儿思考,从而引出今天的主题——特殊人群。
(二)认识特殊人群(10分钟)
1.播放盲人、聋哑人、肢残人、贫困儿童等特殊人群生活的视频片段,每播放一段视频,教师就向幼儿提问:“视频里的人怎么了?他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呢?”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回答问题。
2.展示相关的图片,和幼儿一起讨论图片中的特殊人群是如何生活的。例如,盲人需要用导盲杖走路,聋哑人需要用手语交流,肢残人使用轮椅或假肢行动,贫困儿童可能没有足够的食物、玩具和学习用品等。
(三)体验特殊人群的不便(10分钟)
1.将幼儿分成三组,分别体验盲人、聋哑人和肢残人的生活。
盲人体验组:让幼儿戴上眼罩,从教室的一端走到另一端,尝试拿取放在指定位置的物品。体验结束后,让幼儿分享感受,如“我什么都看不见,很害怕会摔倒”。
聋哑人体验组:给幼儿戴上耳塞,教师通过手势向幼儿传达简单的指令,如“拿起红色的积木”,让幼儿尝试理解并完成任务。体验后,幼儿分享体验,如“不能听到声音,不知道别人在说什么,很难受”。
肢残人体验组:让幼儿坐在轮椅上,尝试在教室内移动,或者用一只手尝试完成一些简单的动作,如穿衣、系扣子等。体验结束后,幼儿分享感受,如“坐在轮椅上行动很不方便,用一只手做事好难”。
(四)讨论关爱特殊人群的方法(10分钟)
1.组织幼儿围坐在一起,提问:“这些特殊人群在生活中这么不容易,我们可以怎样帮助他们呢?”鼓励幼儿积极发言,教师将幼儿的想法记录下来。
2.教师引导幼儿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说起,如在马路上遇到盲人要主动帮助他们过马路;不嘲笑聋哑人的发音和手势;对贫困儿童要友好,可以和他们分享自己的玩具和零食;在公共场合要尊重使用轮椅的肢残人,不占用无障碍通道等。
(五)制作爱心卡片(10分钟)
1.教师向幼儿介绍制作爱心卡片的目的:“我们可以把对特殊人群的关爱和祝福写在卡片上,送给他们。”
2.为幼儿分发制作爱心卡片的材料,让幼儿自由创作。幼儿可以在卡片上画画、写字,表达自己对特殊人群的关心,如“希望盲人叔叔能每天都平平安安”“祝贫困的小朋友能有很多玩具”等。
(六)总结与延伸(5分钟)
1.教师和幼儿一起回顾本次活动的内容,强调关爱特殊人群的重要性。教师总结:“我们身边有很多特殊的人,他们和我们一样,都希望能快乐地生活。我们要学会关爱他们,尊重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2.延伸活动:鼓励幼儿在家庭和社区中宣传关爱特殊人群的理念,和家长一起参与一些关爱特殊人群的公益活动,如捐赠衣物、玩具给贫困儿童,参加社区组织的帮助残疾人的活动等。
六、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幼儿对特殊人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大部分幼儿表现出了强烈的同情心和关爱意识。体验活动让幼儿更直观地感受到特殊人群的不便,为幼儿理解和关爱特殊人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讨论环节,幼儿积极发言,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关爱方法,制作爱心卡片的活动也让幼儿将情感转化为了实际行动。然而,在活动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幼儿对特殊人群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在体验活动后可能只是觉得好玩,没有真正从内心深处去体会他们的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与特殊人群互动的环节,如邀请残疾人士到课堂分享他们的生活经历,进一步加深幼儿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要持续关注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关爱他人的行为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引导,让关爱他人成为幼儿的一种习惯。
【大班教案《他们需要关爱》】相关文章:
《他们生活真有趣》大班教案03-22
我给他们排排队大班教案03-23
生活需要关爱作文04-07
《心里想着他们》教案04-18
需要关心的人大班社会教案03-20
大班关爱生命教案(通用19篇)12-05
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他们都看见了一只猫》11-24
“他们”作文11-19
他们的亲情的作文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