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实用4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听觉及节奏感;
2.练习两声部朗诵,做到协调、合拍;
3.对两声部朗诵形式感兴趣。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听得准做的对》进入活动,引发幼儿对节奏的兴趣
教师分别拍出节奏型|×××|和|×××××××|,请幼儿倾听模仿
(二)学习朗诵二声部儿歌
1.两位教师示范朗诵二声部儿歌,引起幼儿兴趣
2.幼儿学习一个声部的朗诵
3.引导幼儿发现二声部与一声部的不同,并发现第二声部进入的规律(即每一句最后一个字时,第二声部同时进入)
师:两个老师是怎样说儿歌的?我们说的'一样吗?
幼:一个老师先说,一个老师后说
师:先说的老师说到什么地方,后说的老师才开始说的?
幼:*王老师说完红的红,石老师就开始说
*王老师说到红的红的红字的时候,石老师就说了
……
4.教师肯定幼儿的回答并再次示范
师:除了分先后,两个老师还有哪不一样?
幼:王老师说得慢,石老师说得快
请此幼儿模仿两者快慢的节奏
5.请幼儿跟随教师进行二声部朗诵
6.幼儿熟悉规律后,将其分成两组,进行二声部朗诵表演
效果分析:
音乐节奏的主要来源之一是人类的语言,语言本身含有丰富、生动、微妙的节奏。因此,孩子虽是初次接触二声部儿歌,但是在学习中并没有遇到太大的困难,很快便掌握了。除组织语言节奏活动外,在孩子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机会都可以进行节奏培养,如将过渡环节中孩子熟悉并无一定韵律的手指游戏儿歌以多种节奏出现,如《钩手指》:|一钩金,二钩银|或者|一钩金,二钩银|还可以|一钩金,二钩银|。这样,除了活动了手指的小肌肉还感受了多种的节奏。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电的用途及安全使用电器的粗浅知识。
2、增强安全用电意识,懂得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
家园配合:
请家长协助对孩子进行安全用电教育,教孩子正确使用各种电器。
活动准备:
插头、插座、电线一段、"有电"标志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事物,引起谈话兴趣并讨论电的用途。
1、讨论:灯为什么会亮?录音机为什么会响?(引导幼儿知道是因为有电的缘故)
2、师:还有哪些东西需要电?有了电它们可以怎么样?
3、讨论:如果没有电,我们会怎么样?
二、引导幼儿初步认识电线的构造及安全使用电线的粗浅知识。
1、师:电是从哪来的'?
2、出示电线,问:是什么?有什么用处?(传导电)引导幼儿观察、了解电线的结构及如何正确使用。
三、认识插头、插座,并知道安全使用它们的粗浅知识。
四、教师介绍一些不安全用电出危险的事例,让幼儿懂得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五、找一找、贴一贴师生一起找一找活动室内外哪里有电?如何避免危险?在有电的地方贴上"有电"的图片提醒。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复习6的组成,巩固6的加减法运算。
2、通过购买物品的模拟操作,引导幼儿讲述两件商品的价格及所付的钱款和买了什么、用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学习用算式记录。
3、培养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水果图片若干,小兔、熊猫、小鸡图片各一,6的加减法算式一套,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复习6的组成
游戏猜猜看。
二、进行买水果游戏
1、师:“大象伯伯开了一家水果超市,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
带领幼儿一起确定水果的品种以及价格。
2、出示图片小鸡。
“小鸡有6元钱,它想买两样水果,可以买哪两样?”
教师小结:共同讨论用6元钱买水果有几种买法?引出6的加法算式。
3、出示图片小兔。
“小兔也有6元钱,它想买一样水果,小朋友帮它想想可以买什么水果,买了以后还剩多少钱?”
教师小结,引出6的减法。
4、出示图片熊猫。
“熊猫也有6元钱,它想买三样水果,它可以怎么买?”
引导幼儿得出连加算式。
5、“水果超市里的'水果快卖玩了,我们帮大象伯伯进货去吧!”
规则:进的水果价格合起来正好是6元钱。
活动结束
“如果给你6元钱,你想怎么买水果?”
请幼儿在记录单上圈出自己要买的水果并列出算式。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名称:数蛤蟆(大班音乐活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这是一首四川民歌,知道四川方言中把青蛙称做"蛤蟆",使幼儿通过数蛤蟆的嘴、眼、腿,对青蛙有出步的了解和认识.
2.初步掌握歌曲的旋律,提高幼儿演唱技能,训练幼儿用各种感官(耳听旋律、眼看画面、嘴说歌词、身体动作)来感受歌曲的内容,增强幼儿的感受力和节奏感
3.教育小朋友要从小爱护小动物.
活动重点:在熟悉歌曲之后,能够会表演.
活动难点:让幼儿掌握歌曲的'内容及其旋律.
活动准备:环境布置(池塘),青蛙头饰,录音机,磁带,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谜语引出-主题"青蛙"。
2听音乐做模仿动作,进入活动室.
二基本部分
1问话方式.
2欣赏、示范、表演、比赛.
3欣赏青蛙的演变过程.
4观看青蛙怎样捉虫从而进行品德教育.
结束部分:幼儿扮成青蛙在布置好的池塘里尽情的玩耍、捉虫等,自然结束本节课.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选材成功:没有歌词却很有特色音响效果的律动。《数青蛙》配上一首幼儿较熟悉,且有琅琅上口有节奏的儿歌《数青蛙》,使音乐、语言与动作的结合得到最充分的表达,形成一幅青蛙边歌边舞的热闹完美图景。
2、程序设计:采用声势活动练习→嗓音造型练习→动作造型练习→图谱识记练习→游戏练习的方式引导幼儿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调动原有的经验来学习新知识,使幼儿脑中的旧知识得到激活,进行重新组合与匹配形成新知识。
3、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始终遵循幼儿音乐活动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即幼儿是音乐活动的主体,活动设计就须从幼儿的兴趣和音乐作品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出发,体现活动设计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美术教案幼儿美术教案大班03-10
(经典)大班教案08-18
【精选】大班教案08-17
大班教案【精选】08-27
(精选)大班教案07-21
大班教案(精选)10-20
大班教案04-01
[精选]大班教案07-31
大班教案[经典]08-01
大班教案【经典】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