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数学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79、80页上的例2、例3,议一议及相应的课堂活动,练习十五第3~6题。
【教学目标】
1.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自主迁移出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2.掌握行程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计算下面各题。20×40=18×20=16×50=240×3=105×3=208×2=301×2=209×4=
学生可能有的用口算,有的用笔算,如果用笔算的可进行板演。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的笔算,那么中间、末尾有零的.又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2。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情景图)
(1)学生独立思考,解答,抽一个学生板演。
(2)汇报思考过程及结果,在视频展台上展出学生计算的竖式,可能有以下两种:24024 0×30000×3 072 00720
7200
(3)讨论:这道题和我们前面研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有什么不同?以上两种算法哪种更简便?这道题为什么可以这样来计算?
学生讨论,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进行讨论。如果学生探讨有困难,则可用以下的教学设计。
教师:第二个竖式把240和30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24乘3,另一部分是两个0,24×3和240×30的结果一样吗?
学生:不一样。
教师:哪一个算式的乘积小?
学生:24×3
教师:算一算24×3的结果。
学生算出24×3=72。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72与7200相比,缩小了100倍,为了保持积的大小不变,我们把积扩大了100倍。
配合学生的回答,教师作如下板书:教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个计算过程?
学生:略
教师:你认为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引导学生归纳出: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后,看因数末尾一共有多少个0,就在乘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及时巩固,算一算课堂活动的第2小题的前两小题:230×40,380×87。
2.教学例3。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3题目。
(1)根据题意,学生列式:108×18。
(2)引导学生观察算式有什么特征?
学生:因数中间有0
(3)学生独立思考
计算,抽一学生板演。
教师巡视,重点围绕竖式的书写,从而归纳出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要点。
3.结合两个例题,小结行程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
教师:在这两个题目中,王师傅每分行240m和列车平均每时行108km都叫做什么?
学生:速度
教师:30分和8时都叫做什么?
学生:时间
教师:要求路程,你发现了怎样的数量关系?
师生共同归纳得出:速度×时间=路程。
[点评:这个教学片段主要展示学生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自主迁移出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并归纳出行程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这个过程主要由“发现、探索、小结”三个环节构成。这三个环节层层相扣,体现了学生探索新算法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4.课堂活动。
(1)怎样用竖式计算34×386?
学生按书中的程序计算完成后,通过两个竖式的对比,讨论得出:三位数和两位数相乘的时候,为了计算简便,我们更习惯于把位数多的因数写在上面。
(2)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的后面两个小题:65×408,207×20。
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略)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五第4~6题。
(本案例由袁登维提供,由彭承志点评)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等常见数量关系,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并能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方法迁移到多位数的乘法运算中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教学重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难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列竖式计算
教学准备:
小黑板,练习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自学指导
1.出示情境图:月星小区,多层楼每幢住48户,小高层楼每幢住128户,高层楼每幢住236户。
提问: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怎么列式?
出示表格
5幢高层楼共可住( )户
16幢多层楼共可住( )户
16幢小高层楼共可住( )户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三道算式。
(1)请学生列出算式,并比较三个算式的相同之处(都要用每幢楼住的户数乘幢数,算出一共能住的'户数)
(2)学生用竖式计算236×5和48×16。
(3)讲评:谁来说一下这个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第2题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谁来说一下它的计算过程?48乘1,所得的8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2.揭示课题
月星小区有16幢楼,平均每幢住128户。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
提问: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怎么列式?
128×16和刚才的两道题相比,有什么不一样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例1 学生尝试。做在练习本上。
启发128×16的得数是多少呢,你能尝试用竖式计算出得数吗?自己在下面试一试,如果有困难,可以和小组里的同学一起研究。
(1)指名板演,展示学生做的,让板演学生说一下这个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提问:你们和他做的一样吗?
(2)你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来算这道题的? 128乘16的积应该从哪位写起?我们把这两部分怎样?得数的末尾应该和哪一位对齐?(指算式)这个128实际上代表的是多少?求的是多少幢楼的住户数?算出的20xx其实是几幢楼的住户数?(根据学生回答完成黑板竖式板书)
(3)我们一起来答一下。
(4)刚才是这么算的请举手?
(5)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老师还没有教,你们是怎么会做的?(引导学生说清计算方法)教师再给你们两道题,会做吗?
三、反馈展示,质疑释疑
以竖式呈现的四道题:213×32,375×24,309×26,和248×45
(1)学生独立练习,指名四人写在教者准备的纸上。并注意巡视,以发现学生解题中的问题,并有意进行收集。
(2)集体评析。先引导学生看过程,同意吗?这个结果比较大,怎么读?再出示一份错误作业,他错在哪儿了?提醒学生计算时要小心。
(3)总结计算法则。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我们都是分几步做的?第一步做什么?所得的结果的末位怎样?接着说下去。
四、精讲提升,拓展延伸
1.做练习五第1题
让学生在书中直接写出得数,指名核对得数,了解全对人数。
2.做练习五第2题
先判断每道题的计算过程和结果是否正确,再说说错在哪里,怎样改正。提问:计算三位数乘两两位数要注意什么?
五、达标检测,反馈巩固
做练习五第4题
学生独立填表,并组织反馈,说明数量关系式,怎样列竖式。
指出: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试题,在列竖式计算时,交互两个乘数的位置后再乘比较简便。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36 48 128
× 5 ×16 ×16
比较前两个式子和第三个的联系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68、69页上的例l、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练习十四第1~4题。
【教学目标】
1.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能应用所学知识主动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口算。12l×2=12l×10=216×1=216×40=304×20=304×1=112×30=112×4=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并抽两道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知识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板书课题。
[点评:通过相关知识的复习,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1。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
教师:从图中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提问题后,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21×12。
教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可以用估算的方法估算出这道题的结果大约是120×10=1200。
教师:可是题中不是要求我们算大约有多少千克,而是要算出它的精确值。这就要涉及笔算的问题了。同学们在前面学习过哪些笔算呢?
学生: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师用纸片盖住“121”中百位上的“1”,只留下“21×12”。
教师:现在会算了吧?(学生:会算)请大家用笔算算出结果。
学生计算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下所示:
教师:也就是说,同学们是把12分成10和2来分别和21相乘,再把它们的积加起来。两位数乘两位数是这样做的,三位数乘两位数可不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做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我认为是可以的。
教师: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试一试。学生先独立完成后,再小组交流,最后抽一个同学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
教师:能说说你? 用2乘121得242,再用10乘121得1210,把两次乘积加起来,就知道121×12的积是1452了。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如下所示:
教师:能说说第二次的乘积“121”中后一个“1”要对着十位写的理由吗?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121×10=1210,后面这个“1”要对着十位写,才能表示1210,要不然就成了121了。
教师:这是笔算乘法中容易出错的地方,同学们要注意。和刚才估算的结果比,差异大吗?
学生:有一定差异。
教师:所以,有时我们需要精确数时,还要用到笔算乘法。现在同学们会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了吗?
学生:会算了。
教师:请同学们完成第68页中的课堂活动上的题。
学生完成后相互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然后全班集体订正答案。
[点评:这个教学片断一是突出笔算在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感受笔算的'应用价值;二是让学生先估算,再笔算,能在探讨笔算计算方法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三是有效地借助学生原来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探讨新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四是关注学生容易出错的一些地方,通过对这些问题的重点研究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2。教学例2。
教师:我们再来研究这样一个问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情境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图意,指导学生列出算式。
教师:大家会算 224×52吗?
学生:会
教师:请同学们把这道题的结果算出来。计算时要注意思考这道题和前一道题有哪些不同?计算时你遇到了什么新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学生先独立计算,再小组交流,然后再抽一个同学的作业到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请这个同学结合自己的计算回答上面三个问题。
学生:这道题和上一道题比计算上复杂得多,主要是在计算第二步时要连续向前一位进位。
教师:这是计算中最容易出错的地方,你是怎样解决的呢?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把进位的数记在心里,也可以用很小的数字把它标出来,然后相加时再把这个小数字去掉。
教师:通过以上的学习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我发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相同的,只是每一步乘的位数要多一些。
教师:我们再来研究一个问题。多媒体课件出示第9页的课堂活动。
教师:这这群小朋友在争论什么?你认为他们谁说得对?
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同学在争论34×386的列式问题,这两种竖式都列得对,因为在乘法中,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结果不变。
教师:这样一来,不管在乘法算式中的三位数和两位数谁在前面谁在后面,我们都能计算了,请同学们算出这道题的答案。学生计算后,集体订正。
[点评:这个教学片断从“做”入手,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完整地呈现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片断中的连续进位是计算中的一个难点。用乘法交换律来计算 34×386是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具体体现,加强这方面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略)
四、课堂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四第1~4题。
(重庆江津市路平)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70页例3及相应的课堂活动,练习十四第5~8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的过程,会用简便算法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2.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计算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水平。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计算下面各题。126×36305×18283×23402×29
学生计算后,选两道题的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让学生对着竖式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教师:这节课就在我们掌握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继续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多媒体播放情景图。
引导学生说图意,并按图意列出算式 470×40。
教师:同学们会计算470×40吗?
如果学生会用两种方法计算,则鼓励学生用两种方法计算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可以把47与4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两个0;如果学生只用一种方法算,则按以下的方式组织教学。把学生计算的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
教师:能说说你的计算过程吗?
学生:我第一步是用0去乘470,得到的积是000;第二步再用十位上的4去乘470得1880个十;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教师:这道题和我们面前研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有哪些不同?学生讨论后回答:这道题两个因数的末尾都有0。
教师:这种比较特殊的题,还是用我们前面掌握的一般的计算方法来算,有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这种比较特殊的题,还是用一般的计算方法来算,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全是0,由于0乘任何数都得0,这一步计算没有意义。
教师:所以,特殊的题目应该有特殊的算法。这道题可以用什么特殊的方法计算呢?同学们可以用你们掌握的知识来探讨一下,看谁能找到简便的算法。
学生讨论时,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如果学生自己能探讨出新的算法,教师则在鼓励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如果学生探讨有困难,则可采用以下的教学设计。
教师:看来同学们遇到了一定的困难。没关系,我们来看看小明是怎样算的。
多媒体课件出示下面的算式。
教师:这个竖式和我们列的竖式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说出这个竖式多了一条虚线,并且只算了一步。
教师:先来研究这条虚线,哪个同学能猜出这条虚线表示的意思?
引导学生说出这条虚线把470和40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47乘4,另一部分是两个0。教师:47×4和470×40的结果一样吗?
学生:不一样。
教师:哪一个算式的乘积小?
学生:47×4
教师:算一算47×4的结果。
学生算出47×4=188。
教师:和你们前面算出的结果比,小多少?
学生:188比18800缩小了100倍。
教师:能解释缩小100倍的原因吗?引导学生思考出缩小100倍的原因是47比470缩小了10倍,4比40缩小的10倍,一共缩小了100倍。
教师:为了保持积的大小不变,小明对47×4的积作了什么处理?
学生:把47×4的积188扩大100倍。
配合学生的回答,教师作如下的板书:
教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小明的计算过程?
学生:小明是把470和40分别缩小100倍,先算47×4,算出结果后,再把乘积扩大100倍。
教师:这种算法和我们前面的算法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这种算法要简便得多。
教师:如果用另一种算法该怎样算?
学生:先算23×4,再在它的乘积后面添两个0。
教师:如果算380×87呢?
学生:先算38×87,再在乘积后面添一个0。
教师:为什么前一个算式要添两个0,后一个算式只添一个0呢?
学生:因为前一个算式是缩小100来算的,后一个算式只缩小了10倍。
教师:你认为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引导学生归纳出: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看因数末尾一共有多少个0,就在乘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教师:用这种方法算一算230×40,380×87,63×250。
[点评:这个教学片断主要展示引导学生一步步理解末尾有0乘法的简便算法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由“发现、探索、小结”三个环节构成。通过学生用原来的计算方法计算末尾有0的乘法,让学生直观地发现有一步计算是无用的,从中激发学生探索新的计算方法的需要;再通过对小明竖式的理解过程,让学生理解这种算法的算理;再通过学生的小结归纳,掌握这种计算方法。这三个环节层层相扣,展现了学生探索新算法的全过程,也体现了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较好地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四第8题,要求学生先估算出结果,再进行笔算,看笔算结果。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四第5题,要求学生先判断对或错,然后对错误的题说一说错的原因,并说一说防止的方法.
四、课堂小结(略)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四第6、7题。
(重庆江津市路平)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教案12-29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20篇07-11
【精品】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3篇05-19
【推荐】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4篇05-19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合集八篇05-19
【推荐】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3篇05-16
【必备】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三篇05-16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合集9篇05-16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范文汇总五篇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