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小学语文教案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 学
目 标1、初步学会抓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25个词语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闹”的在文中三个句子中的意思。
3、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的事迹,知道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敢于破除迷信,为民办实事的好官。
知识点梳 理理解西门豹将计就计的方法、能够复述故事
教 学
过 程第一课时
一、设置悬念,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引疑
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写了西门豹在什么地方为当地百姓做了哪些好事?
2、检查生字、新词学习情况,再读课文
3、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三、学习“单元提示”,指导分段
四、研读课文第一段
1、西门豹到了邺地,发现那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于是展开了调查,现在请同学们来研究西门豹所作的调查,分析造成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大原因,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研究出来的?(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研究)
2、交流,汇报,得出结论:(1)巫婆官绅给河伯娶媳妇 (2)年年闹旱灾(板书)随机解释“闹”在三个句子中的不同意思
3、共同讨论,写调查报告 4、交流
五、练习拓展:修改调查报告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研读第二、三段
1、西门豹是邺的地方官,他了解到巫婆官绅祸害百姓的事实后,可采取归些办法惩治他们?
2、但西门豹采取了什么办法?他的'办法巧妙在哪里?
3、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教师适当引导,重点研读三个重点句,品析词句,边读边体会西门豹的将计就计。
4、想象说话:漳河边上的百姓看了事情的以过会怎么说?
5、西门豹还为百姓做了什么事?
三、总结,领悟人物品质:现在谁来说说20xx多年前的西门豹为什么到现在还被人称颂?
四、练习拓展:《西门豹,你真 》
课 后
反 思上完《西门豹》这一课,自以为抓住了人物言行品悟了“巧妙”,亲历了文本,也感受了西门豹的聪明才智,用语之巧妙,从而吸纳了那种言外之意话中有话的语言魅力。可作业批下来,实感孩子们联系上下文完整地回答问题组织语言的能力欠缺,仍需加强训练。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整体感知诗文的内容。
2、掌握重点字句,积累文言词汇
3、反复诵读,深入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和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分析:
《观潮》写了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文章以精炼的笔墨,分四段写了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健儿和观潮人群,描写的'重点又在水军和健儿的水上表演,江潮之盛和观潮者之众,都衬托了重点描写的场面。浙江潮雄伟壮观,水上表演头绪纷繁,场面众多,观潮者士女骈阗,但在这篇短文中,作者却写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这一方面是由于作者结构精巧,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另一方面也由于作者惜墨如金,用语十分简练。本文不仅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而且即便是简洁的白描,也写得十分生动形象。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与讲读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同学们,看过钱塘江大潮吧,感受如何?(学生自由说)现在我们来学周密的《观潮》,看看宋代人眼中的钱塘江大潮是什么样子?
[学生介绍作者,教师补充]
二、疏通文意:(按自然段进行,小组讨论,一人读句子,一人翻译,教师补充,纠正)
1、 翻译第一自然段:
重点字词:A、既望:农历十六日 B、方:当时 C、仅:几乎,将近 D、既而:随着 E、际天: 连接着天F、震撼激射:震撼天地,激扬喷射 G、沃:用水淋洗 H、势极:来势极其
2、 翻译第二自然段:
重点字词:岁——年。尽——穷尽。标——树立,举。倏尔——忽然。略——一点点 逝——去,往
3、 翻译第三自然段:
重点字词:文——画着 溯迎——逆流迎着 出没——健儿在水中忽隐忽现 鲸波——巨浪
4、 翻译第四自然段:
重点字词:溢——满 穹——高 僦赁——租用 容——许,使。
三、 整体感知:
提示:(教师补充)
作者所处的时代是南宋,当时的都城在临安(杭州),观潮地在当时临安城南,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时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1、 小组讨论本文四段段意:
a) 写海潮的雄伟壮观
b) 写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
c) 写弄潮健儿的英姿
d) 写观潮人数之多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海潮)
四、 研读赏析:
1、 指明读第一自然段:(讨论)
A、 作者对江潮从那几方面进行描写的?写出了它什么特点?
[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正面描绘,由远及近的写出了海潮的雄奇景象]
B、 杨万里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作用是表现钱塘潮水的雄伟,形象生动,呼应首句,为下文作铺垫]
C、 运用了什么修辞?(比喻、夸张)
2、 齐读2、3、4段,回答:
本文题目是“观潮”,这些内容是不是离题?为什么?
[本文描写的水军演习、弄潮表演以及观潮情景,既衬托了钱江涌潮的奇伟壮丽,又共同组成了南宋都城生活的风景画、风俗画,表现了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
总结:
本文是一篇在艺术上很有特点的写景记事佳作,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语言简练。描写十分生动,既用了比喻、夸张等描写手法,而且也用了简洁的白描。
五、 学生质疑,自由发问不懂得地方
六、 布置作业:
1、 生字、解词各2遍
2、 翻译文章1遍
3、 课后1、2
4、 周记:课后三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两首古诗均为描绘山光水色的名篇,作者分别是唐代的李白和杜甫。《望庐山瀑布》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象。《绝句》为诗人在成都草堂所作,全诗通过对明媚春光的描绘,表达自己愉快的心情。这首诗的观察顺序是由近到远,写得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学情分析:
这两首著名的唐诗,学生都会背诵。教学时,关键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
以求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促使学生领悟诗的意境。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能解释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能解释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的情景。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录像。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望庐山瀑布》的诗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学过许多李白的诗,现在,咱们开一个李白诗会,把你知道的李白的诗背给大家听一听,愿意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李白的诗。(板书:望庐山瀑布)齐读。
2、解题
谁能讲一讲课题的意思?
庐山在什么地方?(江西省九江市)
你见过瀑布吗?(出示挂图)
学习生字:瀑。
3、小结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就是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
二、精读《望庐山瀑布》。
1、指名读古诗。
2、小组讨论,说说诗的意思,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3、师生交流:(每句诗都先请学生来说,教师只做适当指导)
⑴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炉”是什么意思?
“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山峰尖圆,烟云聚散犹如香炉,因此而得名。
“生”是什么意思?
“生”的原意是生成的意思,在这里是“升腾”的意思。
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先说,教师再归纳总结:在阳光照耀下,香炉峰顶弥漫着紫色的烟雾,像香炉里散发的烟一样不停地升腾。
⑵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是什么意思?
远。
“川”是什么意思?
川,水道、河流的意思,指瀑布下泻之后像一条河。
“挂前川”是什么意思?
挂前川,瀑布挂在山的前面。“挂”字化动为静,形象地表现出了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状态。
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远远望去,瀑布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
⑶飞流直下三千尺
“飞流”是什么意思?
飞泻的水流。
“直下”是什么意思?
“直下”是直泻而下的意思。直下,既写出了山的.高峻、陡峭,又突出了瀑布奔腾而下,势不可挡的气魄。
“三千尺”是什么意思?
“三千尺”是虚指,意在形容瀑布的高和长。
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很长的瀑布从陡峭的山崖上飞快地直泻而下。
⑷疑是银河落九天
“疑”是什么意思?
疑,可能是,怀疑。
“银河”是什么意思?
天河,晴朗的夜空里呈现出的由许多恒星组成的白色光带,看上去像银白色的大河。
“落”的意思是什么?
落,这里指“从……落下”;“落”字写出了瀑布倾泻而下的磅礴气势。
“九天”是什么意思?
古代传说天有九重,这里指天的最高处。
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使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的最高处倾泻下来了。
4、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 你认为诗人是站在什么地方观看庐山瀑布的?
5、练习朗读、背诵。
6、品读体会作者情感
“遥看瀑布挂前川”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在山川之间,谁能将这样巨大的瀑布挂起来呢?只有大自然。在这句诗里包含了作者对大自然神奇、伟大的赞颂。细细品味这首诗,可以使我们领会到大诗人李白丰富的想象力,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总结(欣赏录像)
四、作业
用你手中的画笔画一幅庐山的瀑布图。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绝句》的诗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
有谁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你们知道他吗?
2、解题
这是作者对他居住的草堂附近明媚、秀丽景物的描写。
二、精读《绝句》
1、教师范读。
2、这首古诗写了什么?
3、利用学习《望庐山瀑布》的方法来学习《绝句》这首诗。复习
我们是怎样学习《望庐山瀑布》的?读诗句→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借
助字典或查找一些材料,把这些难于理解的字词弄懂→串联、整理说出诗句的意思→说出整首诗的意思。
4、小组学习,教师点拨
同学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提出来师生共同研究解答。
5、诗中写了哪些景物?(黄鹂、翠柳、白鹭、青天、雪、船)
6、指导朗读
注意停顿,要读出诗的韵味来;注意轻重音,要读出感情。
7、学生练习朗读、背诵。
三、总结
四、作业
你能用一幅图描绘出《绝句》的意境吗?
板书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小动物过冬》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自然常识故事,叙写了小燕子,青蛙,蜜蜂商量过冬的故事,告诉我们小燕子要避开严寒到温暖的南方去过冬,青蛙准备吃饱了之后钻进泥土里冬眠,蜜蜂则储藏了很多蜜在蜂巢里过冬,表明了不同的小动物具有不同的过冬方式,也体现出之间的相互关心.
在学习本课时,我注重紧密联系儿童的生活实践,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来进行,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从而使学生学得快乐,学得灵活.本课文内容简单易懂,我力求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感悟,读懂文本.
课文的第三至第七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通过燕子,青蛙,蜜蜂的对话,生动的介绍了各自的过冬方式.对话浅显易懂,充满童趣,读来琅琅上口.教学时,我让学生充分练读,在引导学生读的过程中,注意将语言文字的训练与科学知识的普及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从文中语言文字中去体会感悟.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如:教师语言描绘情境,图片展现情境等等,将学生带入意境之中,使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接近了,加深了对课文的体验和理解.课堂上,学生仿佛一群放飞的小鸟,在天空中遨游,情绪高涨,学习兴趣非常高.同时, 结合我的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把他们所思所想都说出来了.
二,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服务意识,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前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本课教学中我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想方设法营造一种"我想读""我来说"的氛围,让学生始终保持那份"读"的热情,"说"的渴望.在以"读"为本的基础上有所"悟",有所"说",让学生通过读书和口语表达实践,"感受语言的魅力","增强阅读的乐趣"和"提升运用的能力"。.
三,以读代讲
在教学中,我注重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让学生用各种方式朗读,通过充分地读自主获得情感体验.如在学生熟悉生字词后,我以"燕子,青蛙和蜜蜂是怎样过冬的 "这个问题为主线,让学生去读,去想,去讨论.这样学生有了自由朗读的空间,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广阔的平台
四,发挥即时评价在课堂生成过程中的促进作用
以往在课堂上,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好,很好,你真棒".究竟好在哪里呢学生不明白.课堂的即时评价应当具有针对性和导向性,学生能够从教师的评价中受到启发,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比如在指导学生读小燕子的话时,我这样评价小朋友的朗读"你真是一只轻快灵活的小燕子。
五,注重了阅读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在教学完一篇课文后,要善于找一些同题材的文章进行拓展延伸,从教育内容方面不断输送新鲜"血液".以此来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电脑住宅为人们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感受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发挥想象力,设计一栋你心目中的电脑住宅。
课前准备
收集关于电脑住宅所具有的其他功能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伙伴。我们通过电脑学习、工作,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这节课,我们要去参观一栋由电脑控制、指挥的住宅,它与我们普通的住宅有什么不同呢?
(二)初读感知
1.请自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再读课文,思考:电脑住宅与普通住宅有什么不同?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感受。
(三)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看看电脑住宅有哪些奇妙的功能?边读边想,用笔在相应的段落留下你思考的痕迹。
2.学习小组交流、讨论。
3.集体交流:
(1)根据室外的气象资料进行调节,为主人提供舒适的家居环境。
(2)大门具有保安功能,防止不明人物进入住宅。
(3)通过电脑,可以调运屋内自己需要的物品。
(4)厨房有一套教人做菜的电脑装置。
(5)主人休息时,电脑给人们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
(6)浴室里,可通过电脑“预约”洗澡的时间。
4.高科技化的电脑住宅给我们提供了方便,在同学们所了解的其它的电脑住宅,还具有其它不同的功能吗?(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5.是啊,正因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才有了这一栋栋神奇的电脑住宅,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人人都能住进这具有奇妙功能的电脑住宅。
(四)课外拓展
如果由你来设计一栋电脑住宅,你打算怎样设计?想一想,写下来,在全班交流时一起来评一评,谁设计的是我们心目中的最佳住宅。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5-30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教学教案范文02-16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9-11
小学语文教案11-11
小学语文教案11-12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11-04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10-01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10-07
小学语文《假如》教案10-14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