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12-03 11:48:34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精选(7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教案精选(7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初步感知食盐、奶粉、橘子粉、咖啡溶解在水里后水会变味变色。

  2、操作感受有些物质在水中溶解的现象,将自己的发现大胆的表达出来。

  3、愿意参与实验活动,对实验操作有兴趣。

  活动准备:

  1、食盐、奶粉、橘子粉、咖啡粉若干,带有数字标号的透明塑料杯每人4个,勺子每人一把。

  2、“年年有鱼”的魔术视频。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对水的兴趣

  播放“年年有鱼”的.视频

  师:孩子们,在寒假春节联欢晚会上演了一场非常精彩的魔术,大家想不想在看一次?

  这个魔术真精彩,这个叔叔能让画里的鱼自己游到水里,太厉害了,今天符老师也给大家变个小魔术,一个关于水的魔术,想不想看?

  二、引导幼儿感受水的奇妙

  (一)、请小朋友品尝白开水,引导幼儿自由说出白开水的味道,淡淡的,没有味道。

  (二)、初步感知水的奇妙

  1、教师示范在盛有白开水的一号杯子里放入白色粉末(食盐),用勺子搅拌,请幼儿仔细观察水里的白色粉发生了什么变化,幼儿共同回答。

  2、引导幼儿闻一闻,水里放入了白色粉末之后味道有没有发生变化,个别幼儿回答。

  3、教师尝一尝放入白色粉末之后水的味道发生了什么变化

  4、教师指导幼儿集体操作,尝试,幼儿品尝自己的作品,说出水的味道。

  提问:淡淡的水为什么变成了咸咸的水了呢?

  5、教师小结:食盐碰到水,被奇妙的水溶解了,眼镜看不到了,可水的味道发生了变化,用嘴巴一尝就能尝到咸味。

  三、指导幼儿探索水的变化

  (一)、教师引导幼儿依次将奶粉、橘子粉、咖啡粉放入水中,引导幼儿通过看、闻、尝说出水的变化。

  (二)、引导幼儿比较四杯水的不同,幼儿自主回答。

  (三)、教师小结:因为在水中放入了四种不同种类的粉末,所以水的颜色和味道也就发生了不同的变化。

  (四)、幼儿享用自己变魔术的成果。

科学教案 篇2

  一、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白天和黑夜》主要使学生知道一天中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懂得一天中气温和影子与太阳的运动有关;能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对昼夜现象认识的历程等。《光与色彩》主要使学生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光是有颜色的;日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以及有关眼睛的构造及保健方面的知识。《电和磁》主要使学生知道电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能源;认识完整的电路组成;会组装一个简单电路;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掌握安全用电的常识;认识磁铁的性质;知道电能产生磁性;会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了解电磁铁的应用等。《呼吸和血液循环》使学生了解呼吸器官、呼吸过程及常见呼吸疾病的产生和预防的初浅知识;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增强健康及保护的意识。《解释与建立模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

  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

  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四、教学措施:

  1、利用过程性评价和建立科学档案袋的方式,引导学生学好科学。

  2、教师提供材料和资料,提倡学生自带材料,引导学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3、反思自己的教学,勤于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有什么意义等问题,并做好记录。

  4、钻研新标准和现有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具、学具和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单元备课,提前做好教学准备。

  5、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6、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7、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8、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9、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提升幼儿的感性认识,激发幼儿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2.使幼儿学会和懂得一些日常生活小常识

  活动准备:

  1.让幼儿在家询问爸妈,自己家中的.电器的名称、用途、用法、注意事项。

  2.活动材料:教材想一想 说一说

  活动过程:

  一、提问

  1.小朋友们,你们加油家用电器吗?都有哪些电器?(让几个小朋友说一说,他们家有哪些家用电器。)

  2.结合教材,教师归纳小结:小朋友们家中都有电器:彩电、冰箱、洗衣机……

  二、指导与启发

  1.结合幼儿在家中爸妈出得到的信息。提问:你把喜欢那些电器?你妈呢?你呢?(充分让幼儿们相互交流,然后让几幼儿说一说)教师的引导

  2.在,让幼儿充分讨论:洗衣机、电冰箱、彩电的用途、用法,以及给全家带来的好处。

  3.在教师的引导下,重点说明使用这些家用电器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如:安全用电小常识、爱惜保护家电、以渗透安全保护意识、节约用电)

  4. 让幼儿打开书,认识教材中的电器。然后指几名幼儿说一说自己学到了哪些知识。(安全用电、节约用电,爱惜保护家用电器)

  效果分析:

  通过教学,幼儿们对家电的有关知识非常感兴趣,幼儿们发言热烈、竞相参与。子教学内容若带领孩子们参观实物。教师边教学边结合实际效果就会更令人满意。

科学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作假设性解释,能制作太阳家族模型。

  2、愿意合作交流了与探索和发现事物奥秘的欲望。

  3、知道太阳系的组成,认识八大行星。

  二、教学重点:

  1、知道太阳系的组成,认识八大行星。

  2、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作假设性解释,能制作太阳家族模型。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观察教科书中的图片,引入对太阳系的研究。

  (一)提出问题:你知道的太阳家族有哪些?

  (二)猜想假设:小组内进行。

  (三)制定方案:

  1、交流有准备——说说我们知道的太阳家族。

  2、初步构建新知

  (1)师生交流收集资料

  (2)通过学生收集的资料交流新知

  3、明确恒星、太阳系组成的概念

  恒星是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星体。太阳是一颗恒星。太阳系由太阳、围绕太阳运转的行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及围绕行星运转的卫星组成。

  4、实施探究:

  (1)太阳系到底有什么呢?学生提出探究问题。

  (2)选择一、两个或几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研究主题。

  (3)深入研究,进行信息收集和整理。知道八大行星的名字及排列顺序。

  (4)交流整理后的资料。

  (5)进行研究小结,提点课本上的资料卡。

  5、实践操作(制作太阳系模型)

  (1)请你根据太阳与各个行星的大小,按比例缩小捏成橡皮泥模型,然后在小组内举起模型,按照太阳与八大行星的距离按比例缩小。最后演示八大行星是怎样围绕太阳公转的。

  (2)生动手操作,通过建立模型的活动,加强学生对有关宇宙的'感知和理解力。使学生体会到宇宙中的天体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6、展示各小组作品并给予评价。

  7、拓展创新:

  查阅资料了解彗星的彗尾是怎样形成的?

  8、问题解答

  问题一:什么是恒星?

  答:恒星是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星体。

  问题二:太阳系的组成?

  答:太阳系由太阳、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及围绕行星运转的卫星组成。

  问题三:行星是如何判断的?

  答:在太阳系中,凡满足下列三个判断的定义为“行星”:1、绕日运行;2、近似球状;

  问题四:为什么冥王星不属于行星?

  答:冥王星由于其轨道与海王星的轨道相交,不符合新的行星定义,因此被自动降级为“矮行星”。

  问题五:彗星的彗尾是怎样形成的?

  答:彗星是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一种质量很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彗星的主要部分是彗核,它由冰物质及有机化合物和灰尘组成。当彗星接近太阳时,彗核中的冰物质升华成气体形成雾状的彗发;彗发中的气体和微尘被太阳风推斥,在背向太阳的那边形成数亿公里的彗尾。彗星远离太阳时,彗尾就逐渐缩短直至消失。

  六、教学板书:

  20、太阳家族

  水星木星

  金星土星

  地球天王星

  火星海王星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太阳系的组成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初步认识了八大行星的特点。

科学教案 篇5

  科学和我们

  一.学习目标

  1.尝试说出人类健康面临的挑战

  2.举例说出生物科学与社会关系

  3.尝试像科学家一样实验

  4.了解自然发生说的含义及其相关的实验

  5.了解科学实验的方法和实验各步骤的重要性

  二.学 习重 点

  1.人类面临的问题及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

  2.举例说出生物科学与社会的关系,人类健康面临的新挑战

  3.了解科学家挑战“自然发生说”的主 要过程

  4.理解研究生命科学需要正确的方法

  三.知识梳理

  (一)人类面临的问题之一:健康问题

  1、细胞的癌变

  ⑴概念: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有些细胞由于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而变成了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 ,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⑵引起细 胞癌变的因素称为致癌因子,致癌因子很多,大致可以归纳为3种类型:

  ①物理致癌因子:该类致癌因子主要是辐射致癌,包括紫外线、X射线、电离辐射等。

  ②化学致癌因子:如砷、苯、亚硝胺、黄曲霉素、煤 焦油等,农药中的有机氯杀虫剂等。

  ③生物致癌因子:乙肝、丙肝病毒 等。

  ⑶预防措施:

  ②增强体质,保持心态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⑷细胞癌变的特点:

  ①能无限增殖;②癌细胞形态结构发生变化;③癌细胞的表面糖蛋白物质减少,使得细胞之间黏着性减少,导致癌细胞在有机体内的分散和转移。

  2、传染病

  ⑴概念:传染病是由病原体(细菌、病毒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玻它是许多种疾病的总称。20xx年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发病率为180.14/10万,死亡率为0.35/10万,病死率为0.20%.其中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淋病和麻疹;病死率较高的传染病依次为狂犬病、艾滋病、白喉、新生儿破伤风和流脑。

  ⑵传染病的突出特点: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⑶其预防措施: ①控制传染源;②切断传播途径;③保护易感人群。

  (二)生物科学与社会: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

  1、基因诊断的几种方法(初步认识)

  ⑴核酸分子杂交法(DNA探针法)

  该方法是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把互补的双链D NA解开,把单股的DNA小片段用同位素、荧光分子或化学发光催化剂等进行标记,之后同被检测的DNA中的同源互补序列杂交,从而检出所要查明的DNA或基因。

  具体步骤:抽取病人的组织或体液作为化验样品;将样品中的DNA分离出来;用化学法或加热处理法使样品DNA解旋;将事先制作好的DNA探针 引入到化验样品中。这些已知的`经过标记的探针能够在化验样品中找到互补链,并与之结合(杂交)在一起,找不到互补链的DNA探针则可以被洗脱。这样通过遗留在样品中的标记过的DN A探针进行基因分析,就能检出 病人所得的病。

  ⑵聚 合酶链式反应法(PCR法)

  PCR技术可模拟细胞核内DNA复制的天然过程,可在3~4h内使目的基因扩增上百万倍,达到肉眼可见的量,不需要放射性同位素标 记就能分析、检测基因,大大提高了基因检测的灵敏度。

  具体过程:首先,研究者把DNA加热,使双链分开,然后人工合成一段单链核苷酸,即DNA引物,把人工合成的引 物粘附到DNA单股螺旋上,之后按照DNA复制规律就能够复制出DNA来,重复放大50倍后就可以制成10亿个DNA分子。在PCR放大过程中的关键是利用耐热DNA聚合酶使少量的DNA在短期内即能扩增数百万倍,便于分析、检测。

  2、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指采用转基因技术将外源正常基因导入靶细胞,以纠正或补偿因基因缺陷和异常引起的疾病,以达到治疗目的。基因治疗的原理是指采用转基因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患者的某种细胞中,体外培养使其增 殖,然后输回患者体内,这样重组受体细胞因导入正常的基因,可以纠正或弥补缺陷基因带来的影响;或将带有治疗作用的基因 通过载体直接送入患者的某些细胞中,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科学家不断实验:挑战“自然发生说”

  观点提出问题实验设计实验结论实验关键(或缺陷)

  雷迪相信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来源于生殖。

  [来源:ZXXK]腐肉上的蛆是从哪里来的 ?

  ①苍蝇与肉接触-----肉上出现了蛆

  ②苍蝇与肉未接触---肉上不会出现蛆①苍蝇是由亲代苍蝇在腐肉上产的卵产生的

  ②苍蝇或蛆不会自然发生单一变量和对照原则

  尼达姆支持“微生物自然发生说”结构复杂的生物由亲代产生,微生物能否自然发生?①煮沸羊肉汤杀死微生物,用软木塞塞紧瓶口,几天后肉汤中滋生了大量微生物。

  ②改用植物种子和杏仁煮汤,结果相同。

  微生物能自然发生缺陷:无法排除肉汤本来存在微生物的可能;瓶子未完全密封,微生物可能进入。

  斯巴兰扎尼反对“自然发生说”对肉汤彻底密封和 杀菌,还会自然产生生物吗?盛肉汤烧瓶实验后一段时间

  A(塞上软木塞,煮沸2min)污染

  B(塞上软木塞,煮沸1h)污染

  C(熔化玻璃封口,煮沸2min)污染

  D(熔化玻璃封口,煮沸1h)未污染` 密封的肉汤长时间加热煮沸,就能阻止外来微生物 ,微生物也不会自然发生。关键:严格密封和杀菌,以排除外来微生物和本来存在的微生物对实验的干拢。缺陷:严格密封不能排除有空气时微生物可以自然发生的可能。

  巴斯德不同意“自然发生说” 让肉汤接触无污染的空气,微生物能自然发生吗①盛酵母菌溶液的普通瓶子(消毒后带到山顶冰川处,暴露一会儿后密封,若干年后)多数瓶子保持无菌。

  ②盛酵母菌溶液的瓶子(消毒后拉成曲颈瓶,未密封)保持无菌。微生物不能自然发生

  ①瓶内先消毒,排除其内微生物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②曲颈使瓶内不会被污染。

  (四)像科学家一样实 验:科学实验

  研究生命科学的程序:

  ①生命科学的研究大多数从观察开始。

  ②在观察中 提出问题。

  ③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以及研究者自身的知识与经验,对所提出的问题作一个初步的解释及设想,进而提出假说。

  ④对所提出的假说作出科学 的预测。

  ⑤设计严谨的实验对预测进行检验,即用科学实验验证假说的正确 与否。在 生物科学研究的实验设计中要设计对照实验组,要考虑数量及重复性。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运动前后呼吸和脉搏频率的对比,探究加强体育锻炼的意义。

  2.能准确地测试、计算、对比运动前后的心跳、呼吸次数及运动前后每分钟吸入空气、泵送血液的数量变化,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对比。

  3.亲历模拟心脏舒张和收缩的活动过程,了解人体血液循环的原理。

  4.尝试对运动时心跳、呼吸频率加快的现象做己的解释。

  教学准备

  测试运动前后心跳、呼吸频率的记录表、水槽、血液循环器官的挂图或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我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对于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2、师:运动与健康的关系很大。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运动与健康的关系。(揭示课题)

  二、运动起来会怎样

  1.我们每个同学经常在运动,运动前后我们有什么变化?

  2、我们都能感受到运动时心跳、呼吸会加快,但1分钟内会加快多少次你知道吗?怎样做就可以知道了?

  (1)怎么测心跳的次数?心脏位置在哪里?教师出示心脏位置图。仔细观察图,再摸摸自己心脏的位置。

  心脏位于胸腔之内,约2/3在身体正中线的左侧,1/3在正中线的右侧。心脏的大小和本人的拳头相当。

  (2)怎样算呼吸一次?怎么测?

  (3)1分钟时间怎么看?(出示课件钟表)

  测心跳,可以测脉搏的跳动。测呼吸只要将手捂在鼻子下,感觉热气一次就算呼吸一次。1分钟时间就看秒针从哪里开始,再回到那里,教师出示课件闹钟。

  3.学生设计后分组活动:(要求:四人小组中两人测心跳数,两人测呼吸数)

  (1)测试并记录平静时每分钟的心跳和呼吸次数,把数据填写在表格上。

  (2)原地跳动1分钟后,测试并记录每分钟心跳和呼吸次数。

  休息时和运动(1分钟)后呼吸、心跳次数比较

  姓名:班级:实验时间:年月日

  状态项目呼吸心跳

  休息时次次

  运动后次次

  增加次数次次

  (3)汇报、交流。

  休息时和运动(1分钟)后呼吸、心跳次数比较(学生汇报时用)

  状态项目呼吸心跳

  休息时次次

  运动后次次

  增加次数次次

  让学生自己比较数据,说明什么?对不合理的数据作出。

  三、为什么心跳会加快

  1.模拟活动:心脏肌肉的力量。

  同学们,你们想过没有,为什么运动后心跳、呼吸会加快?

  教师出示心脏跳动有关知识,见书P77,可以以课件形式出现

  读后提问:读了这段话后,你知道了什么?

  你知道心跳是怎么回事?(板书:心脏在收缩和舒张)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血液循环模拟器,指名演示血液循环模拟器的收缩和舒张,并请学生模仿,体验心脏的力量。

  2、心脏跳动是干什么?

  猜一猜心脏舒张时血液怎么流的?心脏收缩的时候血液又怎么流?

  师给各组一盆水,分组做血液循环的模拟实验。

  教师用课件演示心脏收缩、舒张与血液循环关系(板书:血液在全身循环)

  3.血液不停地在体内循环有什么意义呢?

  阅读教材资料P77,说说血液循环有什么作用。教师借助课件说明。(板书:输送氧气、营养,排出废物)

  4.指导学生根据教材的数据来计算平静时和运动时肺吸收的空气和心脏泵送到全身的血液量。

  平静时和运动时吸进的空气量、泵送的血液量比较姓名:班级:实验时间:年月日1分钟呼吸次数吸进的空气量心跳泵送的血液量

  (毫升)(毫升)

  平静时运动时

  增加

  注:按每次呼吸吸进500毫升空气.每次心跳泵送70毫升血液计算。

  5.汇报、交流。

  平静时和运动时吸进的空气量、泵送的血液量比较1分钟呼吸次数吸进的空气量心跳泵送的血液量

  (毫升)(毫升)

  平静时

  运动时

  增加

  6、讨论:

  (1)运动时吸进的.空气和泵送的血液量都大大增加,现在你认为运动时人的呼吸和心跳为什么要加快?

  (学生回答后,出示:因为人运动时能量需求增加,那么氧气和营养物质也需要增加,运送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血液就要加快流动

  才能满足身体各处的需要。所以运动后人的呼吸和心跳就要加快。)

  (2)呼吸加快,心跳加剧了,血液流动快了,能量消耗大了,这对人体有什么好处?

  出示训练有素运动员运动时吸进的空气量、泵送的血液量

  训练有素运动员平静时吸进的空气量、泵送的血液量

  1分钟呼吸次数吸进的空气量心跳泵送的血液量(毫升)(毫升)

  平静时1070004036000

  得出:运动时吸进的空气和泵送的血液量都大大增加,这能加快人体新陈代谢,加强呼吸肌和心肌的力量。(板书:运动能使新陈代谢加快,呼吸肌、心肌力量加强。)

  四、:学了这一课后,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运动与健康

  心脏跳动

  心脏在收缩和舒张

  血液在全身循环

  输送氧气、营养,排出废物

  作用:运动能加快新陈代谢,加强呼吸肌、心肌力量。

  课后反思

  运动对于健康的意义,学生认识不少,如果不上这节课,他们也能说出:“可以增强体质”“少生病”“延缓衰老”,等等。但这是他们从书本上或者别人的口中得到的,自己很少有这方面的亲身体验,或者说很少有意识地去体验。这节课就是要学生通过一个个有结构的活动去体验,去感受运动对心脏和其他器官的好处。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运动与健康关系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

  本课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的有结构的活动主要有三个:第一是通过亲身的运动测算出运动1分钟后人的呼吸和心跳比平静时多了多少次。使学生知道自己激烈运动1分钟后呼吸和心跳会增加很多。第二是让学生通过心脏模拟器心跳情形感受到心脏收缩的力量;第三是通过做血液循环实验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心脏收缩、舒张时血液流动地情况。

  由于一课时安排三个活动,且知识含量多,因此,如何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成为本课教学的难点。

  我试教了一个班级,结果拖课6分钟,且是草草收场。怎么办?根据试教情况,本着只要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能精简就精简的原则,我对原有的教案作了五处修改:

  第一,精简了“引入”。原来的引入是通过讲述一个人把一只兔子和鸽子从小在笼子里喂养,长大后,他把兔子和鸽子放出来,结果兔子跑不了多远就死了,鸽子飞了几圈后也死掉了,让学生听候谈谈自己的想法。意在引导学生得出缺乏运动就失去健康的结论。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想法是多方面的,这样就要费时。为此,我改用“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让学生谈谈看法,学生一般较快地说出能增强体质,延续生命等话语,教师就能顺势揭示课题,省时快捷。

  第二是将原来专项教学心脏位置的的内容安排在测试心跳环节中,这样教学自然又省时,不是为教心脏而教心脏,符合本课的教学目标要求。

  第三是精简了实验表格。按教材要求本节课学生需填写两份表格,一份是记录运动前后呼吸、心跳次数的,另一份根据运动前后心跳、呼吸加快次数计算出心脏多泵送了多少血液和肺部多呼吸了多少空气。在填写第二份表格时学生需将第一份表格数据抄在第二份表格上再计算,费时,且易搞浑学生。因此,我在第二次教学时就直接出示第二份表格,反正第二份表格中包含了第一份表格的内容。

  第四是原来在测试心跳和呼吸次数时是让学生自己看着课件上的钟表数次数的,但学生完成人次参差不齐,教师就得等,浪费了时间。第二次教学时老师喊:准备——“瞿”,结束喊:“到”,同时结束。学生起跳都在原地站立跳,也省去了学生走来走去花费的时间。

  第五是为节省学生翻书时间,我将树上的有关知识语句直接用课件投视出来。

  第六是为节省时间,考虑本课教学以学生体验为主特点,每个问题一般提问不超3人次。

  在精简的同时,为能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到运动能增强人体机能的教学目的,我增加了心脏跳动、血液循环、血液运送氧气营养物质到全身各处,全身各处的废物随血液排出体外的flash课件,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从第二节的教学过程看,在测试运动前后呼吸和心跳次数时,由于学生节外生枝,虽然测试的动作过程清楚,但讲述环节还是不够清晰。

  为节省时间,对个别学生的精彩回答教师没有及时予以,一定程度上伤失了学生的积极性。

科学教案 篇7

  科学概念: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过程与方法:自制建议风向标和小风旗。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到使用简单工具能对天气观察活动提供很大的帮助。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能描述风向和风速

  【教学难点】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制作风向标的材料;制作小风旗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你们觉得风是什么?能听到,看到风吗?能用能想到的描述风的'词语来描述风吗?

  二、探究内容:

  (一)风向和风向标

  1、出示风向图,简单介绍

  简单介绍,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2、你能通过风水动旗面的情况来辨别风向吗?简单练习。

  小结: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3、制作风向标,并测量风向

  (1)出示自制风向标。介绍制作方法

  (2)小组讨论:风向标的使用方法

  (3)问:我们如何将风向结果添加到当天的天气日历上呢?

  (4)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确定方位和测量风向?

  (二)风速和风速等级

  1、问:风向可以用风向标进行测量,那么风速也可以测量吗?

  2、介绍科学家利用风速仪测量风速,熟悉“蒲福风力等级”表。我们制作小风旗来测量。

  3、分组制作小风旗,研究使用方法

  (三)实地观察

  1、测量风向和风速

  2、记录到天气日历中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科学教案10-09

[精选]科学教案10-09

科学教案[经典]10-06

科学教案【经典】07-25

科学教案【精选】08-06

【精选】科学教案07-31

科学教案07-20

【经典】科学教案11-25

科学教案(推荐)10-09

【优选】科学教案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