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精品(6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训练用普通话正确朗读的能力学习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3、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
4、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观察父母的生活与情感,主动为父母分忧解难。
教学重点
1、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2、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
教学难点
课文2、3两段对于表达中心的作用是本文的难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导入新课,介绍相关文学常识。
2、检查预习情况,初步感知全文。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课前准备〗在上课前,在大屏幕里放事先用FLASH做好的《父亲》这首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师】(激发情感,创设氛围)在我的记忆中有这样几首歌词:在我心中有一座山,险峰万里它最伟岸,爸爸,亲爱的爸爸,你就是我心中的山;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想儿是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这些饱含深情的话语充满了对父亲的爱戴之情,同时也是父亲最真的写照,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文质兼美的纪实散文,其中也刻画了一位疼爱儿子的父亲,这篇散文就是朱自清的《背影》。〖板书课题〗
二、解题
1、《背影》是一篇著名的纪实性散文,也可以说是回忆性散文,本文写于1925年,至今已六七十年,一直被广大读者所传诵,多少年来也一直被选入教材,哺育了几代人。对于这样的名篇,我们应认真阅读、学习。
2、作者简介(看投影片)
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真情、洋溢着一股清新气息。
三、朗读训练
1、听录音朗读(选一段节奏舒缓情调感伤的音乐)
要求:将那些自己读不准的字标出记号;将自己不能理解的词语框出来
2、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给加点的字注音(出示课件)
奔(bēn)丧(sāng) 差(chāi)使(shi) 狼(láng)藉(jí) 簌(sù)簌(sù) 妥(tuǒ)贴(tiē) 踌(chóu)躇(chú) 迂(yū) 蹒(pán)跚(shān) 箸(zhù) 拭(shì) 琐(suǒ)屑(xiè) 晶(jīng)莹(yíng)
3、朗读
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3段、4-5段,6段,7段分别找不同的小组读。6段齐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圈点批注与整体阅读训练。
教学内容和步骤:
圈点批注与整体阅读训练
1、阅读全文,用规定符号进行圈点批注
【师】批注要点
1)、词语:不能理解的用横线,认为用得好的用框框
2)、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3)、有疑问的地方,用括号再加问号
4)、用双竖线和单竖线划分文章层次
(这一环节主要用于学习读书方法,形成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既是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熟悉,又是个种发现式的学习过程,当然毕竟是初中的学生,不能做太高的要求,能够有所批注,不论对错都是可贵的)。
2、(稍停)找几位同学简要说说批注的地方并理由(找成绩好的同学,旨在给其它的同学做出示范,教师可在学生阅读时巡视,找那些批得较好的同学发言。教师可根据此收集反聩信息)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讨论讲解全文。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3、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
4、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观察父母的生活与情感,主动为父母分忧解难。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论讨讲解
【讨论】1、我与父亲最后一次相见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
〖分析〗
(理解记叙的要素)
【讨论】2、我与父亲是在一种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从文中找出写见面的背景的句子。写出了怎样的一个背景。
〖分析〗
①祖母死了
②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祸不单行,家境惨淡)。
设置惨淡环境,渲染悲凉气氛,与父亲在此困境下仍不辞劳苦,为儿子奔波,与父亲对儿子满腔温情形成对照,更显父爱崇高。
【讨论】3、文中一共几次提到了背影?分别给每一次的背影起一个名字。
〖分析〗
①第一段: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情念旧事,思念父亲。
〖板书〗惦记背影
②第六段: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亲子之爱,情真意切。(为了儿子在旅途中不受苦,仍然买着老迈的步子去儿子买橘子)
〖板书〗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③第六段: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我找不着了我的眼泪又来了。
离情别绪,摧人泪下。(黯然销魂者,惟别离也,可以举两个古人的例子:古人荆克刺王前,燕子丹给他送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这是送英雄的别离;再有桃花潭水深千尽,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挚之这间的别离。而我们这些课文则是亲人之别离,更是感人)
〖板书〗惜别背影(父子分手)
④第七段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别后怀念,追思往事,寄托思念。
〖板书〗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讨论】4、面对着父亲苍老的背影,作者也不禁簌簌流下了眼泪,文中一共写了作者几次流泪,找出这些语句?
〖分析〗
①课文第二段,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了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这是悲哀之泪,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
〖板书〗悲哀之泪
②第六段,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的流下来。
这是感动之泪,望父买橘。
〖板书〗感动之泪
③第六段,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这是不舍之泪,父子即将离别。
〖板书〗不舍之泪
④第七段,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
读到父亲的来信,触目伤怀,又想起了往昔父亲的背影,这是伤心之泪。
〖板书〗伤心之泪
【讨论】4、这篇文章的重心在6、7两段,那么2、3、4、5段写的是什么?不写不可以吗?
〖分析〗2、3段介绍惨淡的家境,为了营造一种悲凉的气氛。
4、5段介绍父亲对我无微无致的照顾,为了铺垫我对父亲的感情,也就是铺垫背影。
二、小结
(以讨论的方式进行)
【讨论】对本文的中心有以下几种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简要说明理由。
A、表现父亲疼爱儿子
B、表现父亲的生活艰难和老境颓唐
C、表现儿子体谅父亲
D、表现父亲怜爱儿子,儿子体谅父亲,父子之间的美好亲情
〖板书〗父子情深
三、布置作业
1、将预习提示中的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抄写在作业本上。
2、思考课后第一题。
课后心得:
1、整体阅读,以语言训练为主是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主要体现这一点,在处理教材时,先让学生通过听读、朗读等方式从整体上进行充分的感知,并对重要的字词进行训练;再对文章的大致内容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之上,进行重点文段的阅读训练,着重训练词语的运用和关键语句的理解。最后对中心与段落的关系进行领会与分析。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圈点批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
2、为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和提高效率,采用投影,播放录音等媒体。
永 久 的 悔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掌握本文真实自然的描写方式,感受本文朴实语言中所含的复杂感情。
2.准确认读课文中疑难字词,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本文的教学主要从找出文章线索人手,然后围绕这个线索按照段落顺序逐步讲解,所运用的方法主要有问题法、讨论法、教师范读、演讲法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使其懂得审视自己的行为,珍惜亲情,探寻与父母、长辈相处的最佳方式。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学习本文真实自然的描写方式,感受本文平实的语言中所饱含的深情。
2.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情感教育。
难点: 1.本文的线索是吃的东西,这一点较不常见,对此应稍作分析。
2文章对母亲的描写不多,却感人至深,其原因何在?
教学突破 : 对学生情感的教育不能用说教的方式,可通过演讲,引导学生自己明白体会。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查阅资料,掌握作者情况及作品背景。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准确认读课文中疑难字词,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第一课时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从文题入手,创建情景,导入课文 ( 1.)讲述让自己悔恨的往事,进入新课学习
2.分析课文第l、2自然段
3.朗读课文,在教师指导下研读l、2自然段
4.让学生默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
5.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线索,思考相关问题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领悟“熟能生巧”的道理。
(二)朗读课文,品味文章简练生动的语言特点。了解本文以主要人物衬托次要人物的写法。
(三)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自己与他人的长处,做到有长处、优点不自夸,善于向他人学习。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前不久,我们学习了《〈论语〉六则》中孔子的精辟言论,其中讲到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自己和别人的是哪几句?(指名背诵,说说自己得到的启发。)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能提出这样深刻、精辟的见解,实在难能可贵。今天,我们又要认识一位古代大学问家欧阳修,他巧妙地借一则故事《卖油翁》也阐明了这个道理,与《论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板书课题、作者)
(二)简介作者及其作品
1.学生们从课本注释中知道了作者的哪些情况?
2.教师补充介绍:欧阳修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一生著作很多,著有历史专著《新五代史》等。《欧阳文忠公集》是他最重要的`著作,收入各种杂著、散文、诗词等,计有一百五十三卷,文忠是他的谥号。
(三)引导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学习自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①检查生字读音(投影出示)。
咨 矜 睨 矢 颔 圃 杓
②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难读句子,教师点拨朗读。
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同座讨论完成思考题。
(1)投影出示自读思考题:
①文中写了哪两个人物?你认为主要人物是谁?
②这两个人物各有什么特长?你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2)读后交流,引导初步认识陈尧咨的善射和卖油翁酌油技术的高超。
3.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1)教师点拨学习课文第1段。
①词语理解:自矜、释担、睨、但、颔,教师着重讲解“颔”在句子中名词作动词用,意为“点头”。
②重点句子:公亦以此自矜:他也因此而自以为了不起。
但微颔之: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③学生尝试翻译第1段。
(2)学生4人一组,理解第2段,边读边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梳理。
①解释下列词语:忿然、乃、置、覆、徐、沥、遣
②说出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尔安敢轻吾射?(看轻、轻视)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接着)
③整理文中“以”、“尔”的意思。
公亦以此自矜(因为)
以我酌油知之(凭)
徐以杓酌油沥之(用)但手熟尔(通“耳”,罢了)
惟手熟尔(同上)
尔安敢轻吾射(你)
④学生读熟并互相提示、检查,帮助记忆上述各类词语的意思。
⑤学生提出难理解的句子,教师适当点拨翻译。
⑥学生在小组内练读课文,并对照课文注释,翻译第2段。
(四)评选黄金拍档,巩固自读成果
1.各大组推荐两名同学作为最佳拍档,一人读原文,一人当场翻译。
2.从4对最佳拍档中评选出“黄金拍档”,颁发奖品。
要求:①朗读正确流利,句读恰当。
②翻译准确到位,语言流畅。
(五)布置熟读课文,完成“思考与练习三”
第二课时
(一)理解寓意,品味欣赏
1.指名朗读课文,说说文中两个人物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陈尧咨:善射、自矜
卖油翁:酌油技精、不夸耀
2.陈尧咨对待卖油翁的态度前后有什么不同?找出文中词句,并思考原因是什么。
态度由反感、恼怒到佩服、认输。
原因是卖油翁看射
教案《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卖油翁》教案》,来自网!
箭时的冷淡表情使陈反感,答话时的平淡、轻视更使他恼怒。后来,看到卖油翁从“钱孔”中酌油而钱不湿不由得佩服、认输了。变化的原因是他看到卖油翁酌油技术很纯熟却并未“以此自矜”。
3.卖油翁用冷静的评语和短暂而精湛的表演,让陈尧咨明白了什么道理?
讨论明确寓意:熟能生巧,技高也不该自夸,自以为了不起。
(二)模拟情境,表演升华
1.课文中哪几处写陈尧咨和卖油翁的神态?(睨之、但微颔之;忿然、笑而遣之)
2.如果要给文中第2段两人的对话加上表现神态的词语,你能否设想一下当时的情境,补上合适的词语?
投影出示文中语句,师生共议:
康肃傲然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翁不以为然答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翁不瘟不火答曰:“以我酌油知之。”
……
(翁)因淡然一笑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3.提供道具,推荐3位同学表演。两人分别扮陈尧咨和卖油翁,一人读白。
表演后师生点评,着重评议表情、动作、语气、语调等,表扬处理较恰当的,点评有所欠缺的。
(三)拓展延伸,提高认识
1.陈尧咨和卖油翁都可算身怀绝技,他们成功的经验是什么?你在学习、生活中有类似的体验吗?
学生结合学习、生活实际,小组讨论,自由发言。如学器乐演奏,看妈妈织毛衣,欣赏厨师做菜等。交流后归纳:多练——手熟——技绝。
2.读了课文,你认为一个人应该如何看待自己和别人的长处?你想起哪些名言警句?
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自满人十事九空,虚心人万事可成。
……
(四)点将过关,知识迁移
1.填空。
①《卖油翁》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是。
②卖油翁是个的劳动者。
陈尧咨是个的人。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射不亦精乎?
②以我酌油知之。
③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3.读下列小寓言,完成填空。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①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②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③财,其④家甚智其⑤子,而疑邻人之父。
(1)解释句中的“其”字。
①②③
④⑤
(2)这则寓言的寓意是。
板书设计
卖油翁
陈尧咨善射自矜
卖油翁酌油技精“惟手熟尔”熟能生巧
技精不自夸
语文教案 篇3
一、 导入:圣诞节快到了,上周五布置大家回家制作贺年卡,不知做得怎样了。有做得的没有,请拿出来。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用了什么材料来做。先做什么然后再做什么,画上什么图案,涂上什么颜色,写上什么祝福的语言,准备送给谁,代表什么心情。(学生面露窘色,低着头没有做声,有一个学生说了,老师我们回家就没有时间了,家务很忙的。还有学生说,我不知道什么是贺年卡。有学生还说不知道什么是圣诞节。)
情况很糟糕,我完全没有想到学生会说不知道圣诞节的,更没有想到学生没有完成制作贺年卡的.。
二、 动手制作:
没有人做来,是吗,不要紧,我们现在来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东西。有人会折叠纸飞机吗?会。哦,还会折叠什么?
大家拿出一张纸来折叠你最拿手的东西
(学生拿出纸了折叠自己最拿手的东西。)
老师巡视,提醒学生不要浪费纸张,不要乱丢垃圾,记住折叠的步骤。)
三、 口头训练:
1、(随意指名一个学生回答)这个飞机是你折叠的吗,太漂亮了,你能教教我们是怎么折叠吗?好,站起来,说说。
教师在旁及时指导、梳理:先找一张纸,什么样的纸?有多大张?软的还是硬的?。第一步先折哪里,为了讲述方便,可将纸设为左右、上下。
第二步。
2、大家试一下,会折了吗
3、我们学习手工制作有什么好处呢,大家想想。(学生回答:可以锻炼我们的手指使之更灵活,可以放松和锻炼大脑,调节我们的学习,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
4、也可能有不好的方面,会是什么呢?(学生:浪费纸张,破坏环境卫生。)
四、学写作文:
1、明确题目:都会做了。好。我们要把制作的方法告诉不在这里的人,怎么办。打电话,写下来寄给他。那就得把折叠的步骤写下来。这是我们这一节课的第二个任务。来,,看看怎样写。先明确题目 题目叫什么?
2明确小制作的写作方法
先总说后分说,总说部分先说要做什么,有什么重要性,意义;分说部分介绍制作步骤 , 还有的注意事项.。说明方法
3、语言要准确,也可以生动些。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积累“网”和“救”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能根据提示把美国紧急救援中心和芬兰有关方面联系的经过,以对话的形式演一演。
4 了解网络传递信息速度快,波及面广,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学重点、难点:
读文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是救援人员的真情、爱心使苏珊在短时间内得救。
教学过程:
一、猜字激趣,揭示课题:
1 学习“网”字。
● 出示象形字:网猜猜象形字,说出理由
● 古人的象形字通常用画来表达事物,演变到小篆字的笔画更漂亮,而新宋体更简洁,这里的撇点撇点就像网里纵横交错的网格,古时候,人们用网来捕鱼,这就是渔网。
出示:渔网注意渔网的渔是有三点水的
2 联系生活积累“网”字组成的赐予。
● 线织成的网?你还看到过什么?
● 出示:网兜球网蜘蛛网
3 现代生活中还有一种看不见的网,那是什么网?
出示:互联网
4 现代生活中它有哪些作用?你能说说看吗?
5 揭示课题
● 有人在危急的时刻,还能在网上呼救
板书:网上呼救
6 理解“呼救”的意思
● 网上呼救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词解释一下呼救吗?
板书:求救
“网”是什么?象形文字用图画的形式赋予了“网”的含义,纵横交错,相互交织。生活中有实体的网,还有无形的网。互联网,网罗的是什么?我觉得这篇文章给了我们诠释,网络把人与人之间的真情维系了起来。
二、默读思考,整体感知:
1 谁在网上呼救?谁组织了救援?呼救的人最后得救了吗?
板书:救援得救
2 开火车轮读课文,反馈预习,读准生字读音。
指名回答1:板书苏珊
三、深入学习,理解苏珊要在网上呼救的原因
1、联系生活经验,了解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求救
● 通常我们通过什么途径呼救?
● 苏珊为什么要在网上呼救呢?快速默读,找找课文哪一节写了苏珊只能在网上呼救的理由。
2、精读课文的第三节
● 指名读思考:你能从中找到几个理由?
理由(1)整个楼面只有她一个人
理由(2)电话无法拿到
3、引读第3节
因为苏珊突然之间……,她想求人帮忙,然而……,她想拨打急救电话,可是因为……,她唯一能够借助的就是网络,不知她的呼救是否会有人收到,但抱着一丝希望,她……。此时,将近六点,屏幕上出现了一行黑体字:
● 出示:我不能动,呼吸困难,请帮助我,苏珊。
四、研读课文,感受互联网快捷的特点。
1、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师:麦克无意中收到了苏珊在网上的呼救,
● 出示:一天下午,麦克正在网上聊天室漫游。(学生读句)
● 他是如何进行救援的呢?
根据回答出示:将近六点六点十分十分钟后六点三十分
2、从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互联网的什么特点?
● 学生交流
出示媒体:芬兰是位于北欧地区的一个发达国家,而美国是位于北美洲中部的一个国家,两国之间如果使用飞机组织救援,至少要九个小时,而现在只有短短的三十分钟,可见网络缩短了救援时间,使救援行动变得快而及时。
板书:快及时
● 再次配合读,感受网络的快捷。
五、重点感受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1、在这短短的半小时里,人们是怎样组织救援工作的?
● 再次默读课文,借助填空说一说(同座互说):
一天下午,()男孩麦克正在网上聊天室漫游。
将近六点,麦克的电脑屏幕上出现了来自()的女孩苏珊的呼救。
六点十分,麦克拨通了()的电话。那里的工作人员一边和()联系,一边向麦克询问苏珊的详细地址。
十分钟后,()和()取得了联系。
六点三十分,()的苏珊得救了。
2、集体交流。
● 从填写的内容中又读懂些什么?
板书:麦克美国紧急救援中心芬兰紧急救援中心
(师随机点拨:芬兰的有关方面应该哪方面?——板书:芬兰紧急救援中心)
指导读好——美国紧急救援中心芬兰紧急救援中心两个长词语。
3、听录音,补充麦克与美国救援中心联系的对话录音。
● 我们来听听麦克是怎样和美国紧急救援中心联系的,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4、借助“一边……一边……”的语言训练,引导学生感受救援人员的爱心。
● 我们来看看美国紧急救援中心是如何工作的?
指名读第五节
引读:美国紧急救援中心一边……一边……。
你从一边一边中看出些什么?
(为什么两件事情可以同时做呢?为什么要两件事情同时做呢?)
(老师问,让学生自己谈读了这句后的感受)
再读句。
板书:热心
● 麦克为救援苏珊做了些什么?
默读课文的5-8节
出示:挺住!我已经打了电话去求助!
读句体会麦克给予苏珊的鼓励。
试着用一边……一边……完成练习
并列句式“一边……一边……”是本课中知识技能学习的要点,但学习离不开文本,作者用这样的句式是为了帮助他表达时间的紧迫,人们抓紧一分一秒去挽救苏珊的生命。所以在语言训练的同时,也要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所表达的情感。
● 你从中看出麦克是个怎样的人?板书:爱心
● 迁移练习,感受芬兰有关方面的`爱心救援。
● 美国紧急救援中心又是如何与芬兰有关方面联系的呢?以录音为例,同桌用对话的形式演一演。
● 引读:因为麦克……,美国紧急救援中心……,芬兰有关方面得到消息后立刻组织了救援。在这么多人热心人的帮助下,苏珊得救了!
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引读全文,感受人间的真情。
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网络的神奇魅力。正在网上聊天室漫游的美国男孩麦克收到了来自芬兰女孩苏珊的呼救……,苏珊选择网上呼救是因为当时……,接到呼救信号后,麦克立即行动,你们听,六点十分……,麦克在网上询问苏珊的时候,苏珊已经快支持不住了,麦克鼓励苏珊……,是众人的关心,热情相助给了苏珊力量,她用尽最后的力气打出了地址。十分钟后……,六点三十分……。苏珊最终得救不仅借助于网络传递信息的快捷,更重要的是那些素不相识的人们给予她的爱心,关切、鼓励让她的生命有了希望.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自学寻找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和写作特色。
2、 学习初步的解读诗歌的方法
3、 体味诗歌语言美和艺术之美
【教学步骤】
一、课前活动
1、根据以下论题搜集资料
1)刘禹锡、杜牧、文天祥、苏轼、张养浩的生平
2)刘禹锡、杜牧、文天祥、苏轼、张养浩的主要文学创作及代表作品
3)有关赤壁的历史事件和文学作品
4)文天祥生活的历史背景
5)我国古代词的主要特点
6)我国古代散曲的主要特点
7)搜集你所喜爱的名词名曲,并试分析一二。
2、根据搜集材料的多少和理解程度选择两个论题写成200字的小论文。
3、教师评改论文,指出优劣。
4、学生修改小论文。
二、课堂活动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是抒发情感的最佳方式,连系情感的最佳纽带。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最有代表性的语言艺术,它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民族的艺术象征、美的象征、审美情感的象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五首艺术价值极高的古代诗歌。
(二)研读
1、教师列出研读诗歌最基本的方法:品其诗,体其情,学其法。
1)品其诗:学生通过多角度地反复地朗读诗歌,体味诗歌的内涵。基本明确诗歌字面的含义,且能用流利的现代汉语将其精髓翻译出来,要从整体上把握诗歌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不拘泥于字词的释义,更忌逐字逐句的翻译。
2)体其情:要注意启发学生在研读诗歌过程中挖掘诗歌的隐藏在字面之下的真挚的情感。因为诗歌是诗人情感运动的轨迹,刘勰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七情”的互相融合和渗透,在诗歌中就可以形成不同的、丰富多彩的情感意境,给读者以多种多样的审美的感受。诗人情感越真,诗就越美。要注意学生是不同的审美主体,对诗歌情感有多样的解读是正常的,不要强求整齐划一。
3)学其法:诗歌之所以多样很大程度是由于诗歌具有丰富的写景、状物、抒情、言志的方法每个诗人都有自己的'方式,从《诗经》的赋、比、兴直至现代诗歌的多元手法都是值得大家学习的。解读诗歌的过程中要学会分析这些手法对诗歌表情达意的作用,同时借鉴吸收。
2、研讨:通过课堂讨论,师生共同研讨诗歌,从诗歌的含义、作者的情感、诗歌的手法三个角度来共同解读诗歌。
1) 散读、范读、齐读诗歌
2) 研读《酬乐天扬州席上初逢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品诗:我被贬至巴山楚水的凄凉之地已二十三年了
体情:诗人在二十余年的贬谪生活中,多次迁徙边远地区,痛苦而又孤寂。
品诗:我怀念旧日好友只能徒劳地吟诵《思旧赋》,回到了故乡已经物是人非。
体情:写回乡所见,人事俱非,今昔对比,恍如隔世。面对此景诗人百感交集,不胜感慨。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4、教师小结
5、学生学法
6、课堂背诵
(三)自主活动
1、四人小组自主选择诗歌一首
2、运用学过的方法讨论研读诗歌
学法:用典“闻笛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 “烂柯人”晋人王质入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
品诗:破旧的沉舟之侧百舸争流,孤寂的病树之前万木正春。
体情:原意是表达对现实的愤懑:“沉舟”“病树”自比遭贬;“千帆过”“万木春”则比喻被贬后,新贵们仕途得意。但这两句诗在客观上饱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充满哲理,或可理解为诗人心胸豁达。
学法:“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意思是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
品诗:今日在酒宴上听到您(指自居易)诗歌《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我喝着酒听着歌不禁觉得精神振作。
体情:回应题目,答谢友人并与之共勉,表现诗人虽遭遇挫折而意志不衰,积极乐观的思想境界。
3、将活动成果记录在教师分发的活动报告上。
4、在教师的组织下分选不同诗歌的四个小组课堂发言,由小老师展示小组的活动成果。学生提问,教师帮助解答,师生共同研读好剩下的四首诗歌。
三、课后活动
1、教师仔细批改学生的活动报告,发现偏颇或理解不透彻的地方和学生个别交流,学生修改活动报告。
2、背诵诗歌准备默写
3、将活动报告搜集成册班级交流,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伐、斧”等7个生字,会写“等、剩”等13个字。认识多音字“切”。能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词。
2.理解文章内容,训练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培养语感,体验小鸟和大树内心的不同情感。
3.感受小鸟和大树之间深厚、真挚的友谊,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方面有所感染;体会诚信的可贵以及环保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有感情朗读,体会小鸟和大树内心的不同情感。
2.读悟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教学难点】
懂得童话故事蕴含的信守诺言这一道理。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伐、斧”等7个生字,会写“等、剩”等13个字。认识多音字“切”。能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词。
2.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播放动画,交代任务。
1.谈话导入: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童话故事,明白童话中所阐明的道理。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篇新的童话故事《去年的树》,看看我们又会有什么收获。
2.(课件出示2)播放《去年的树》动画。
3.这节课我们就练习读好这个童话故事,注意体验故事中小鸟和大树的内心情感的变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要求:(课件出示3)
1.请小朋友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在文中框出生字,给生字表里的生字注音。
2.标出理解、不理解的词句。
3.标出小节号,并作读后感悟的批注。
4.想想文中写了树和鸟的什么故事?
(一)学生按初读要求自主预习。
(二)预习反馈:
1. 出示认读的词语 (课件出示4)
寒冷 融化 离开 等着 剩下 斧子 砍倒 山谷 切成条 火柴 煤油 告诉 睁眼睛 接着 伐木 锯木头 点燃
2.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开火车读,并说出识字方法。
3.教师适时归纳
(1)正音。
翘舌音“睁 柴 燃”;前鼻音“砍 燃”;后鼻音“等 剩 睁 融”。
(2)识记字形。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吗?
形声字记忆:媒-煤 由-油 筝一睁
熟字带生字:父一斧 然一燃 居一锯
熟字加偏旁:戈+亻=伐 乘+刂=剩 妾+扌=接 石+欠=砍 此+木=柴
4.巩固记忆。男女对读、分组比赛读、齐读。
三、朗读读文,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我们把这些字宝宝放回课文中一起来读读他,看我们能不能认识他。
1.练习朗读课文,要求读出自己的感受。
2.教师引读。
师: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当春天来到树林里的时候,(师示意,生读: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师:从春天唱到夏天,从夏天唱到秋天,(师示意,生读: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师:谁的眼前浮现画面了?老师告诉你啊,一边读书,一边在脑海里浮现画面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我们都要学会它。
3.谈话过渡:就这样,鸟儿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可是,寒冷的冬天就要来了,鸟儿必须要飞到遥远的南方去,临别前,这对好朋友说了些什么?以后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4.学生接着读后面的课文。
四、规范写字,书写指导
(课件出示5)(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
冷 离 等 剩 斧 砍 谷 柴 煤 油 诉 睁 接
1.观察生字,书写这些生字时要注意什么?
预设:
(1)左右结构的字:如“冷 砍 煤 油 诉 睁 接”等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而“剩”书写时则左宽右窄。
(2)上下结构的字:如“等 斧 柴”,上边的部分不要写得太宽,是上窄下宽的字。
2.练习写字,教师指导
(1)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2)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3)小结:书写美观、正确的,请为自己再加上两颗星。没有得到星的同学可要加油了!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教学设计04-29
语文古诗教案05-27
语文小学教案05-30
【精选】语文教案10-05
语文教案07-20
(精选)语文教案09-26
语文教案[经典]07-24
语文教案(精选)11-20
(经典)语文教案12-06
语文教案(经典)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