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12 07:58:45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集锦(6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集锦(6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感。

  3、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验课余生活的多彩与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词,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知词句意思,感悟词语的准确运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师:①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的课余生活是非常丰富多彩的.,哪些同学能够告诉老师,你在课余生活里最喜欢干什么?(指几名学生回答)

  ②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其他同学的课余生活呢?现在老师就带同学们去看看他们的课余生活是怎样的。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P22,板课题。(识字二)

  二、学习课文

  1、出示自学提纲、自学课文。

  ①看图,说说他们在干什么?

  ②读课文,圈出生字。

  ③自读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自学情况。

  ①抽查学生按要求说出每幅图的意思。

  ②让学生图文对照自读词语。

  ③出示生字,让学生认读。

  3、分析字形。

  ①复习识字方法。

  ②小组讨论:这些生字你是怎样记下来的?

  ③检查讨论情况。

  4、学习词语。

  ①认读词语。

  ②问:读了这些词语后,你有什么发现?

  ③巩固练习。

  连线: 扫 水 搬 木头

  推 地 抬 桌子

  提 车 抓 小鸡

  5、小结。

  6、质疑。

  三、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

  2、出示词语卡片,让学生认读。

  3、扩词活动。

  4、指导书写“琴”。

  四、玩游戏(快乐传真)

  1、玩游戏。

  2、编写儿歌。

  五、总结

  1、总结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2、总结这节课的比赛结果,评出最优先的一组并给以奖励。

  六、课外作业 熟读生字词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简析:

  此单元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接触的一个说明文单元,学生对说明文的认知结构才刚刚建构。因此根据本文的特点(本文是一篇美学小品文,诗意化的描写文字和说明性的文字相互间出),教学中一方面旨在加强学生对说明文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并获得一些简单的审美常识。

  课文简析:

  这篇美学小品的作者是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文中具有诗意的描写性文字与带有说明性的文字相间杂出,让我们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也获得了一些美学常识。文章的语言也极具个性色彩。此处,作者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从独特的角度发掘了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同时,也让我们读者能够从美术工作者的独到的视角,用“另一种眼光”去看我们此前虽感觉到美好,而说不出好在何处的景物,这些景物并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焕发着美的灵性与顽强的生命力。

  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能根据说明文的常识和小品文的特点去学会自我分析文章。

  二.过程与方法

  1. 在默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掌握段落中心句的方法来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并理解本文的主旨。

  2. 通过与《中国石拱本桥》的对比阅读,来进一步掌握本文在内容与写法上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桥之美的领悟和熏陶,进而使学生能够获得一些简单的审美方法,并培养自己健康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

  1. 了解由作者看来:桥美在何处?

  2. 找出文中说明性的文字,并指出其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 引导学生能对本文的重点语句,学生入情入理的分析。

  教学手段:

  本文借助两个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

  媒体之一:有关卢沟桥、宝带桥、赵州桥、风雨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英国的康桥、《清明上河图》里的虹桥、乡间的小桥流水人家中的小桥等图片。

  媒体之二:课堂教学过程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及一些问题的提示答案等。

  教和学的过程

  新课导入

  (约5分钟)

  一.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文中所提及的桥。

  二.提问:为什么看了这些图片之后,能给人产生一种审美的愉悦之感?

  引入:今天我们就来听听画家吴冠中先生,是怎样告诉大家这个答案的?

  1.欣赏图片

  2.思考并回答问题

  整体感知

  (约6分钟)

  提出默读要求:

  1. 默读时要集中注意力,尽量做到不指读,不回读,不发出声音来读。

  2. 对默读的内容要进行最大限度的有效记忆。

  1. 默读课文

  2. 根据记忆,简单复述课文的内容

  细研课文

  (约10分钟)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以下所提出的问题及问题的答案提示)

  一.说明文的角度来提出问题:

  1. 从作者的角度看,桥之美主要体现在何处?

  (让学生把握被说明事物的特点)

  2.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在文画出能表示这些说明顺序的句子或词语。

  3. 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

  4. 从说明的角度看,本文在结构上的特点如何?

  5. 本文有哪些语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周密性?试举例说明。

  二.从小品文的角度来提出问题:

  1. 什么是小品文?

  (小品文是散文的一种形式,篇幅短小,形式活泼,内容多样化。)

  2.找出文中诗意化的描写性语句,并简述这些句子中所蕴含的情味。

  1.根据课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并回答问题。

  2.学生查阅《现代汉语词典》,以获得其简略的答案。

  合作与探究

  (约9分钟)

  提出师生合作与探究的问题:

  一.找出文中作者描述桥之美的句子。并从这些句子中,我们可以得出那些审美的基本原理则?

  二.从生活中举出一些实例,来印证这些基本的审美原则。

  1.找出句子,并简答文中所呈现的三条基本的审美原则。

  2.从生活中举出实例来印证。

  整合与拓展

  (约13分钟)

  提出有关课文内容整合性的问题:

  一.文的主旨是什么?

  (作者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发挥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同时也引领我们去品味、感觉美好而说不出好在何处的景物,并教给我们一些简单的审美原则如:对比、变化和和谐等,从而提高我们的艺术欣赏水平。)

  二.本文作者的写作思路又是怎样的?

  (概述桥在不同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从正面举例具体阐述桥在外观、材料、与所处位置上各不相同,而都能和周围景物既能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

  从反面举例,谈桥与周围景物要相互衬托、相互响应。

  三.本文在内容和写法上与《中国石拱桥》的区别何在?试举例说明。

  (《中国石拱桥》与本文的区别:中国石拱桥以准确的数据、例子等对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进行了说明,是人对石拱桥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本文则用艺术家的眼光对桥的美进行了描写和评价。)

  四.引导学生体会文中一些难句的情味,例如:

  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2.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3.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4.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1.根据文中的段落中心句,来思考并归纳本文的主旨和思路。

  2.从横向对比的角度,即:文章的主旨、表达方式、结构、语言特点等方面来思考并回答问题。

  3.启发学生:从这些句子在文中的语境、表达的作者的情感、文中所提及的哪些审美原则等角度去感悟和分析。

  布置作业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十二册语文教案: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2)。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逐步养成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和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在今后学习中进行实践,逐步养成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1、投影片。

  2、课前搜集的资料、图片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二)第一教时总第1教时

  一、导入新课

  二、指导看图,学习该怎样"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1、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指导观察第1页的三幅插图。

  ⑴观察第一幅图。

  ①图上的同学看到这些古代的天文仪,会想些什么?

  ②教师小结。

  ⑵观察第二幅图。

  ①指名学生说说图片上的内容。

  ②讨论:同学们应怎样才能揭开宇宙的奥秘呢?

  ③教师小结。

  ⑶观察第三幅图。

  ①说说图上画了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②图上的同学这时会怎么想,会说些什么呢?

  ③你欣赏过哪些碑刻?学到了哪些知识?

  2、指导学生观察第2~3页的插图。

  ⑴逐幅观察第一行的四幅图。

  ①说说图上画了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有什么感受?

  ②同学们会什么收获?

  组织讨论,汇报交流,教案《十二册语文教案: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2)》。

  ⑵观察第二行插图。

  ①说说图上海面是什么景象。并指导说话。

  ②讨论:同学们游览了这些名胜会说些什么?

  组织讨论、交流。

  ⑶观察第三行的插图。

  结合课外的积累,引导学生说话。

  ⑷教师小结,引导学生说说感受。

  三、总结

  1、通过观察图片,你知道了什么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吗?该怎样"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呢?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谈谈准备怎样"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四、作业

  1、进行课外阅读。

  2、深入大自然和社会,写观察日记。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二)第二教时总第2教时

  一、导入新课

  二、指导看图,教学生学会运用语文。

  1、观察第4、5页第一行的两幅插图。

  ①讨论:图上的几位小朋友是怎样工作的?

  ②指名学生说一说。

  ③相互评价。

  2、观察第二行插图。

  ①讨论1: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写字的同学是用什么姿势写字的.?他们是怎样握笔的,字写得怎样?别的同学的表情怎样?

  ②讨论2:说说图上画的是一次什么活动,参赛的同学什么样,神态怎样?

  ③交流并小结。

  3、观察第三行的插图。

  ①讨论:图上的同学正在开展什么活动,大家分别在干什么?

  ②讨论:古诗文课外活动形式很多,还可以安排哪些?

  ③交流、汇报。

  4、观察第4页上的插图。

  ①讨论:图是有谁在干什么,小报的质量怎样?

  ②同学们对出好小报有什么建议?

  ③交流、汇报。

  5、观察第5页的插图。

  ①教师介绍:这是一个学校的学生在表演课本剧《母亲的恩情》,图中的两个同学分别扮演孟效和他的母亲。

  ②图上的同学表演得怎么样?

  ③小结:参加课本剧演出,可以锻炼自己运用语文的能力,陶冶艺术情操,培养自己各方面的情感。

  三、总结

  1、交流同学们在课前搜集的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例子。

  2、课堂小结。

  四、作业

  1、分组编辑出版小报。

  2、练习排演课本剧。

  3、多参加语文课外活动。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 学会细致地观察并生动地描写自然景物;

  2、 学习文章严谨而精美的结构安排

  3、 灵活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领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重点切入法

  学法指导:精读、摘录

  教学工具:多媒体、录音机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

  第一课时

  创景导入 :

  同学们,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如诗情如画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光中,让我们的心灵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可记得孟浩然的《春晓》(放音乐,看投影,生背诗文);可记得杜甫的《春夜喜雨》(接着听音乐、看投影,背诗文)。在多少作家的笔下曾这样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让我们再读一篇描画春天的优美的`散文《春》(投影出示课文题目及学习目标)。

  一、 师生共赏:

  1、 师生同读

  (配乐配画)师:深情朗诵。生:深情朗诵。师生齐诵。读后说说文章的行文线索

  明确:盼、来、近总领全文,启开下文——概写初春的山、水、太阳——细致描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里的人们

  2、 师生同赏

  ⑴小声读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填在表格中并写出喜欢的理由。(师生分组同时进行以春草图的描写为例)

  喜欢的词语 ⑴嫩嫩的、绿绿的、⑵偷偷地、钻⑶ 理由:⑴写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⑵写出小草破土而出挤劲,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这样使 无意识的、无情感 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喜欢的句子“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理由:写出了人们在草坪上欢快地玩耍的情景,也写出了他们的喜悦之情。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是一幅春草欢乐图。

  ⑵分小组交流,读自己喜欢的词和句子,说喜欢的理由(老师参与在一个小组内)

  ⑶全班交流,生先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理由,最后师交流并总结。

  3、 师生同写

  师生读最后一组排比句,仿照“春天像~~~~”写一组比喻或拟人句构成排比,看谁写得多、写得好。

  4、 师生同绘

  出示画板,共同描绘美好的春景图。(重点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然后描画)

  三、 精彩展台

  同唱一首赞美春天的歌《春天在哪里》,唱完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说:春天究竟在哪里?或在哪里能找到春天?或在你眼中春天应该是怎样的(描绘你眼中的春天)?(口头作文)

  四、 友情链接

  作业 布置:

  ⑴课外在网上查阅朱自清简介及他的作品,把朱自清的简介及作品篇名写在摘抄本上。

  ⑵在网上查阅并摘抄描写春天的诗或文章,并在读书笔记本上进行整理。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宽、穷、*、减”等9个认读字,积累几组意思相反的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诗歌。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9个生字,会正确朗读背诵诗歌。

  难点:理解“贵*”的意思,以及我的发现中词语的词性。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小朋友,想去那牛羊成群的大草原游玩吗?瞧,草原到了,你们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草原的景象。)

  2、我们来到这美丽的大草原,那就赶快去参加有趣的活动吧!

  〈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边欣赏草原的风光片,边倾听悠扬的草原之歌,使学生感到仿佛来到草原中,为以下的几个活动的展开打下了扎实的情感铺垫。〉

  (二)、游戏(我的发现)

  1、第一个活动草丛寻宝,赶快到草丛中去找一找。你们找到了什么?

  (学生到草丛中寻找,交流并把找到的词语贴到黑板上。)

  2、找到的宝贝是两个字词语的,请赶快贴上去。谁愿意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这些词语呢?

  (学生读找到的词语)

  3、能为这些词语分别找找朋友?(举例:照相)为什么?齐读

  4、其实这些宝贝我是语文园地三我的发现中找到的,请大家打开语文书翻到54页,读读这六组词语,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读六组词语)

  5、学生交流发现成果。(发现加了一个字后意思就不一样了,)交流完后贴一帖。

  6、一起读读这六组词语,瞧,我们祖国的文字多奇妙呀!加了一个字意思就完全不同了。(学生齐读)

  7、在你的'词语库中还有这样的词语吗?赶快想想!比比哪组在规定时间里写的多.开始。(请每一组派一个代表看看其他组是怎么写的)

  〈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宽松、民主、愉悦的氛围中进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发现词语的规律。而且采用小组比赛更有助于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三)、游戏(日积月累中的读读认认)

  1、大家的词汇量可真丰富,看来,这些词语中藏着的秘密就是宝贝呀!瞧,连牛羊们也想来凑热闹和我们交朋友,你能交到几个朋友呢?请你读读日积月累中的读读认认(出示9个生字)来,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读读记记生字。(贴在黑板上。)

  2、看谁交到的朋友多?(抽个别读)

  3、你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4、大家的识字方法可真多,接下来咱们开火车组词读。(开火车组词读)

  5、刚才许多同学采用反义词组词,快找到反义词朋友来贴一贴。(看看你的椅子,找到的快来贴一贴。)

  〈多种方式识字,结合生活识字,联系以往学过的内容,学练结合。〉

  6、读反义词,我们怎样记住这些反义词?你有好方法吗?

  7、让我们来玩玩你说我对的游戏。(教师示范,我来和你对对反义词。)。赶快找你的朋友对一对。大家可以离开座位。)

  〈通过玩“对对子”的游戏中记住反义词,使学生在轻轻松松、快快乐乐中完成积累的任务。〉

  (四)、民歌导入(诗歌敕勒歌)

  1、对对子是我们最喜欢的游戏,生活在草原上的敕勒族人他们最喜欢唱歌跳舞,让我们一起来学唱他们的民歌。可以自己轻轻的哼一哼。(播放这首民歌)。

  2、咱们先来学会这些歌词吧!(要读准字音。)(刚才听到有同学提出“见”在这里怎么读现呢?“见”通“现”。)板书(见—现)

  4、谁来读?一起来读一读!(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感受到那苍茫辽阔的大草原吗?)来跟着唱一唱,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随机指导“四野、穹庐”。)随机教学敕勒族。

  〈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对诗歌所描写的情景有了初步的感知,而且能用自己的语言对其进行描述。其实无论是想象也好,描述也罢,都是对学生创造能力的一种锻炼。又随机增加了敕勒族的知识,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5、来,让我们跟着能歌善舞的敕勒族人边歌边舞吧!

  <将敕勒歌配上曲子编成一首动听的歌曲,让学生边唱边舞,既可以促进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五)、做导游介绍宁波。(我会填)

  1、热情的敕勒人向我们展示了大草原的风土人情,咱们是不是也应该把我们的家乡介绍给他们呢!

  2、来,咱们先来读读这些词语。(齐读)

  3、你能给这些词语找找朋友吗?请先和小组同学交流。

  4、选你最拿手的来和大家交流交流。(抽个别学生交流)

  5、你们可真会动脑筋,瞧,这些景色是哪里呢,可以边看边交流。

  6、能用上这六个词语,来介绍宁波的风景吗?(学生交流)

  7、这个内容就是日积月累“我会填”。接下来,咱们就动笔完成我会填。写完后请你把这些内容连起来,当当小导游介绍宁波。(学生填写)

  8、谁愿意来当小导游介绍呢?(抽学生来当小导游)

  〈把日积月累中的内容与口语交际进行有机地整合,并遵循低年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借助大量的图片把语言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并充分利用文中的词语,让每一个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感受语文的乐趣。〉

  (六)、小结:

  刚才大家介绍了宁波的迷人风光,其实宁波还有丰富的物产,悠久的历史文化,那让我们在口语交际课中再来畅谈我们美丽的家乡------宁波。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过程

  1.课前谈话:

  A.师:“小乌鸦拿着100分的试卷走回家,可是怎么没有人表扬它呢?”

  B.播放一年中人过不同的传统节日的录象带。

  2.新课新授:

  (1)录象介绍了哪几个节日?

  教师随机出示生词“春节、清明、端午、中秋”。

  3.学习生字词

  (1)学习“饺子、月饼“的读音。

  A.分别出示“饺子、月饼、”让学生个别读,齐读。(当学生出现发音错误时,教师引导学生互相纠正)。

  B.让学生分四人小组合作练读。

  C.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读读生词,检查学习情况。

  4.要求学生读所有生词。指名读检查学习情况。

  5.去掉生词的拼音,请个别学生读生词。

  (教师通过手势帮助学生抑扬顿挫地读生词)。

  6.说话练习:

  (1)拜年的时候你们会说些什么呀?

  让学生互相拜年。

  (2)师请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拜年祝福语,了解练说状况。

  (3)出示过年的画面:

  师:看到这画面,你想起哪些成语呢?

  生:“欢声笑语、普天同庆、喜气洋洋……”

  师:谁来说说,我们过年的时候干些什么?

  生:“人们在春节会包饺子;清明节的时候会扫墓、踏青……”

  7.指导感情朗读。

  (1)请个别学生感情朗读“春节、饺子、拜年”。

  (2)指导朗读“清明、扫墓、踏青”。

  A.播放录象片段。

  B.师:小朋友去干什么?

  C.师激情描绘小朋友去踏青的画面,引导学生快乐地朗读这组词组。(对于清明节,每个人的感受都会有所不同,为什么一定要求学生是快乐的感受呢?)

  指名读

  (3)指导朗读“端午、粽子、龙舟”。

  A.师:端午节为什么要划龙舟呢?

  生“因为……”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奶奶告诉我的。”

  师:其实我们还可以通过看书了解这知识。

  B.指导感情朗读这组词。

  指名读

  (4)指导朗读“中秋、团圆、月饼”。

  A.师:中秋节我们还会干什么呢?

  B.师:吃团圆饭的时候我们还会在什么时候吃?(是否可以再收集一些关于团圆的图片,让学生在具体的图画环境中有团圆的'概念?)

  C.师范读。

  (5)学生齐读词串。

  8.指导记忆“墓、踏、端”的字形:

  (1)指名说各自的记字方法。

  (2)师:谁能用最简单的记字方法记住这些字。(为什么一定要学生按自己认为的简单方法来记字。每个人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我们是否应该尊重学生的感受呢?)

  9.指导书写:

  (1)师范写生字,要求学生认真看。

  (2)学生完成习字册相关练习。(播放古筝音乐、师巡视个别辅导)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0-07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0-09

语文环保教案10-08

语文《称赞》教案10-07

语文《阳光》教案10-07

语文《天鹅》教案10-07

语文称赞教案10-07

语文《荷花》教案10-07

语文蜘蛛教案10-07

语文青花教案10-07